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物探宣傳語

物探宣傳語

發布時間:2022-06-08 09:11:36

⑴ 測繪技術與市場的共同發展

1 引言

測繪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國防建設的基礎性學科,是一項前期性、基礎性工作。測繪工作廣泛應用於地質礦產勘查、城市建設、農林水利、交通運輸、科研與試驗以及空間技術等諸多行業。而在許多工作中,測繪工作都是走在最前沿,成為一切工作的基礎,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測繪主管部門一直都十分重視測繪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給測繪科學技術和市場開拓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全國城市化發展腳步加快,基礎測繪與專業測繪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隨著測繪管理進一步靈活,法律法規進一步健全與完善,測繪市場進一步開放,給測繪單位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和市場商機,也使測繪單位技術力量得到了加強,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設備裝備實力也大大提高,實現了從手工化、光學化到數字化、信息化的質的飛躍。安徽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的發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見證。

2 回顧歷史,百廢待興,測繪先行

安徽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可以說是緊隨共和國的腳步而成立的老單位。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初期,正處於百廢待興的時期,國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各種資源和能源十分貧乏,要開發它們必須首先從基礎地質測量工作開始,而各種專業技術和生產施工設備都得依靠前蘇聯。例如我們現在採用的1954年北京坐標系實際上是從前蘇聯遠東一等鎖相連接而引入的。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家基礎測繪工作已逐步展開,作為我們有測繪能力的單位開始在國家基礎測繪工作上發揮重要作用。翻開「安徽省測繪資料目錄」就可以看到,從1963年起,我們就相繼進行過國家三、四等三角網和水準等基礎測量工作。例如1963年的濉溪童亭三、四等插網,1965年宿縣桃園三、四等網,1966年青疃至板橋三等水準測量等等,總共有幾十項基礎測繪工作。而要完成這些工作,首先需要花大氣力去建造測量標志,採用的是原始的光學儀器,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很笨重,野外觀測要看天氣,觀測一個三角點等個把月是常有的事情。室內計算全靠人工查表,計算過程十分復雜,這樣還容易產生許多不應有的錯誤,造成工作效率和生產效率十分低下,重復勞動增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就是採用人海戰術,原有兩個測量隊和一個航測內業隊,總計100多人,而每年的工作量卻完成得很少。手搖計算機問世後,只能減少一點內業工作的難度,但外業工作沒有得到發展,仍然是普通光學儀器統領天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大量的工作還是手工進行。同時由於體制的問題,大多測量單位還是處於等、靠、要的狀態,加之國家及各行業的基礎測量和專業測量工作量減少,相應的投入就隨之減少,許多測繪單位出現了萎縮甚至消亡的現象,測繪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十分緩慢,而當時國外測繪技術的發展卻已悄然而起了,有些測繪專家曾說我們至少比國外晚20年。1983年,我們引進了一套瑞士DI 20紅外測距儀時,都曾在煤田物探系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令人羨慕不已。要發展,首先就應該發展科技。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個行業的長久不衰。

3 緊跟形勢,加快發展,開拓市場

改革開放以後,國民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全國各地特別是特區和沿海經濟開發區的陸續建立,市場經濟形式也在特區和沿海經濟開發區逐步取代計劃經濟模式,國家對測繪市場也逐步開放,並配套了相應的管理措施。沿海各發達省市也制定了適合本區測繪工作的管理條例。這樣,為各測繪單位走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加強專業技術聯系等方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促進了測繪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徹底改變了原來測繪單位「等、靠、要」的舊觀念,讓大家知道,只有走向市場,才是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

20世紀90年代初,安徽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測繪專業率先走向社會測繪市場,主要目標是浙江、廣東等沿海開放省市。而測繪是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沒有過硬的技術,沒有好的人員素質,沒有好的儀器設備,沒有好的管理方法,要想在市場上立足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為了能找到項目,為了能幹好項目,我們採取了「內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做法。我們首先從提高自身素質開始,從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生產管理、技術質量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堅持投入資金配備儀器設備,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形式,抓緊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全面提高他們的技術素質和業務素質。在技術質量管理上,我們嚴格堅持「三級檢查,二級驗收」的質量管理制度,即自檢、互檢、專職檢和分隊、大隊驗收,在質量上層層把關,嚴格管理。有了好的儀器設備,有過硬的技術人員隊伍,有嚴格的質量管理,才能保證取得良好的測繪產品,否則,用戶是不會認同你的成果的。在對外業務聯繫上,我們本著「誠實守信,用戶至上」的原則開展工作,一方面嚴格執行當地有關測繪管理條例,服從當地測繪管理部門的管理;另一方面,以虛心、真誠和踏實認真的態度來感動用戶。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我們的市場人員經常不辭辛勞,千方百計聯系客戶,上門了解他們目前要做什麼,即將要做什麼,宣傳我們能做什麼,回來後認真總結分析,研究對策,把握市場策略。洽談項目時,我們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甲方要求為前提、真心誠意做好服務為准則、嚴格履行合同為目標,確保項目按期按質完成。接到項目後,認真設計,精心組織施工,通過嚴格的生產技術及質量管理,提供的產品均一次性通過甲方驗收,多次受到外省測繪主管部門質檢站好評。1992年,我們在浙江某市完成1∶500地形測量工作後,一炮打響,先後完成了多個市縣的測量項目幾十個,足跡幾乎遍及浙江全省,有的項目是用戶主動要求我們承擔的,因為你的工作他放心,你的產品他稱心。近10多年來,我們在浙江一直都有項目陸續開展。

通過多年來的摸爬滾打,我們的測繪技術發展了,測量人員素質提高了,市場闖開了,單位的知名度也進一步提高了,進而也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 瞄準高新,發展科技,拓寬市場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將會十分廣泛的應用於各行各業,測繪當然也不例外。與此同時,美國副總統戈爾1998年提出「數字地球」的構想後,在全世界廣泛引起強烈的反響。在我國,「數字省」、「數字城市」的口號也陸續提出,加之改革開放20年成果顯著,原先比較發達的有較厚經濟基礎的沿海特區和開放省市率先進入數字化、信息化,而測繪必然是「數字省」、「數字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面對這樣的形勢,1998年,我們安徽物測隊新領導班子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方面」的發展構想,其中「一個中心」就是以煤田物探和測繪兩大主業為中心,而測繪作為重要一部分,就必須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我們首先從最為熟練的地形測量入手,進一步投入資金,配備了全站儀、計算機、成圖軟體等,積極培訓技術人員,加緊聯系項目,以我們的技術優勢、設備優勢和前期市場優勢,在浙江、江蘇等地數字化城市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先後完成了數字化地形地籍測量數十個,進一步拓寬了外省測繪市場,同時也徹底告別了依靠普通光學儀器施工的歷史,全面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

在生產技術管理上,我隊1999年順利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使質量管理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

進入21世紀後,隨著能源需求量加大,全國煤炭行業普遍升溫,各大煤炭企業加大了煤田地質勘查工作力度,進而使煤田物探勘查專業測量工作量增大。為了適應新形勢,我們不惜投入重金,相繼添置了動、靜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擴充全站儀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更新測繪軟體,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引進測繪專業院校畢業生,以壯大測繪隊伍,提高測繪技術力量。過去,我們在兩淮和蘇魯平原地區進行物探測量工作時,只能用常規作業方式進行,現在發展到能在山區、水上等特別困難地區的物探測量施工,全站儀和GPS大有用武之地,先後在微山湖、新疆、內蒙古等復雜地區完成地震勘探測量工作十幾個,而且都是數字化成果,使成果質量和作業精度大大提高。目前,我們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已穩居全國煤田物探測量隊伍之首。

在市場開拓上,搞好市場營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宣傳自我的重要途徑,也是市場信息的重要渠道。為此,我們一改過去項目信息都是單線聯系的形式,率先在全國煤田物探測量單位中成立了自己的市場營銷隊伍,在上海、北京、新疆、內蒙古、山東、寧夏等省設立駐外辦事機構,以擴大我們的營銷隊伍,並以此為基礎向全國輻射,形成了一個幾乎覆蓋全國的市場信息網路。同時,不斷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市場知名度,擴大了我們的影響力,也拓寬了我們的信息渠道。2004年,我們所簽訂的物探、測量項目合同中有近一半是由駐外辦事機構獲得的,工程價款近4000萬元,呈現出產值產量成倍上漲的勢頭。這就說明,搞好市場營銷是每個單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有了市場,你才能有項目,才能創造效益。

為了保持我隊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又成立了戰略發展部,其主要任務是研究當今社會地質測量市場形式,分析市場動態,確立市場策略,以保證不失時機的採取市場措施,更加准確的把握市場脈搏。

通過多年來的不斷進取和發展,現在我們已發展成為具有測繪行業甲級資質和煤田地質勘查甲級資質的全國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質和測繪工程的高科技綜合單位,擁有先進的動、靜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進口全站儀、計算機工作站、繪圖儀、精密經緯儀、精密水準儀等測繪儀器設備,能承攬各類工程測量、控制測量、城市規劃與市政工程測量、數字化地形地籍測量、礦山測量、房產測繪和航測與遙感測繪外業等工程項目。

2004年,我們順利完成了測繪甲級資質的升級換證工作,同時也順利地加入中國測繪理事會,成為理事單位。

5 同心協力,保持測繪事業的永續發展

要保持我們測繪單位的繁榮和長久發展,還有不少工作要做,應該為測繪事業的發展共同出謀劃策。我們認為,要從以下方面做工作。

(1)各測繪單位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發展道路,可以優先發展自己的優勢項目。測量學分類比較細,專業繁多。由於各單位原先成立的目的不一樣,所屬部門也不盡相同,各自都有其特長,發展優勢項目,使自己成為具有一定特點的隊伍,保證在市場競爭中的單項優勢。

(2)加強測繪單位的橫向聯系,技術上互相學習,生產上優勢互補,信息上相互溝通,這樣可以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

(3)處理好不同類型測繪單位的關系。大體可以將測繪單位分為生產型、事業型、科研型和管理型。生產型單位大都是經營性質的,其他單位大都有上級撥款,應為生產型單位發展多創造一點機會,事業型、科研型單位應在測繪尖端技術和生產方面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上多加發展,如空間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及3S集成和軟體開發等。

(4)充分發揮測繪組織的重要作用,加強組織內部的溝通。如測繪學會、測繪管理部門,可以以學會或地區的形式建立測繪單位檔案、創建內刊、組織會議、建立論壇等形式,加強測繪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的交流。

(5)測繪管理部門要加強個體測繪隊伍的管理,保護測繪市場秩序,控制不正當競爭。

6 結束語

當前,我國的測繪事業比以前是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總體測繪科技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不少的差距,我國也成立了測繪發展戰略研究機構,也加入了許多國際測繪組織。但測繪事業的發展,不是哪個單位或哪個部門的事情,要靠我們全體測繪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使我們立於世界測繪強國之林。

⑵ 學校舉行活動,要求主題,要包含學校65周年,包含物探或化探,遙感等(地球物理學院),求主題標語

摘要 一、晚會主題:「和諧校園、溫馨宿舍」晚會。

⑶ 礦產勘查技術承包工程公司

礦產勘查技術承包工程公司以自己的技術、設備、勞務、材料、許可證等,為初級勘查公司和大型礦業公司勘查部提供硬技術的服務。承包鑽探、地面和航空物探掃面、化探掃面、測量、各類分析測試、勘查後勤供應等實物工作。礦產勘查技術服務公司只提供岩心、樣品、照片、磁帶、數據等原始資料,一般不負責解譯。礦產勘查技術承包公司不承擔勘查風險,不擁有礦權權益,只按完成的工作量,根據合同單價結算。

一、鑽探承包公司和鑽探設備供應商

在礦業非常發達的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就有70多家鑽探承包公司。在西澳大利亞州的初級勘查公司和大型礦業公司勘查部,根據勘查項目對鑽探的要求,有選擇地發出招標書。選擇的依據是:鑽探承包公司的鑽機機型和設備狀況、技術水平和特長、信譽和質量、公司鑽機的位置等。初級勘查公司和大型礦業公司勘查部都希望盡快出成果,鑽探公司的台月實進尺、施工的工期、岩心採取率是重要考慮因素。報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環保安全的要求則在提高。在西澳大利亞州,鑽探承包公司都有自己相對穩定的勘查公司客戶。

應當熟悉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報價結算的一些規則,和國內報價結算有許多不同。如西澳大利亞州格林鑽探公司(Green Drilling Co.),對空氣反循環鑽探(RC)的報價項目有:鑽機來回程搬家費2.75澳元/千米;空氣反循環鑽探基本費(按井段計算)0~130米井深22.5澳元/米;不是由於鑽探公司過失造成的停機費(如下雪路滑不安全等)120澳元/小時;由於勘查公司鑽探計劃改變要求停機100澳元/小時;輔助時間費用(如測井、配泥漿、處理老窿等)140澳元/小時;鑽孔之間搬家費用(超過15 分鍾開始計算)120澳元/小時。又如西澳大利亞州好岩心公司(Core Well Pty.),對金剛石取心鑽探的報價項目有:鑽機來回程搬遷費1.5澳元/千米;無岩心鑽進基本價22澳元/米;規格取心基本價62澳元/米;停機、配泥漿、礦區內鑽機搬家、測井等輔助時間費110澳元/小時。目前金剛石取心鑽探平均成本在100~120澳元/米,空氣反循環鑽探(RC)平均成本25~30澳元/米。

鑽探承包合同有固定格式和內容。包括總論、工作規模(最少鑽探米數、鑽孔數、最大孔深等)、到達現場方式、開鑽日期、鑽探編錄配合、孔徑、岩心採取率、岩心丟失處理、未能按期完工處理、各項費用單價、合同終止條件、合同雙方義務、合同有效期、保險、備注。開鑽以後,由鑽工和勘查公司現場地質師逐日填寫鑽探報表。日報表是費用結算依據。完成一個承包合同後,鑽探公司按日報表和合同單價,向勘查公司結算。

四川華鋒鑽探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國採用國際技術標准、為國外勘查公司認可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鑽探承包公司。成立以來,已承包了幾十個中外合資勘查項目的鑽探工程。在實施鑽探難度很大的雲南播卡金礦項目的鑽探中,在工期、質量、價格上,超過了加拿大的鑽探承包公司。四川華鋒鑽探工程有限公司的技術標准,部分高於國內《岩心鑽探規程》的技術標准。例如,保證岩礦心採取率大於95%,如果岩礦心採取率不足95%不收費。為了有效控制礦體,可以施工45°~90°的任何傾角的斜孔,平均台月實進尺超過800米。鑽探施工的安全管理、嚴格的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是華鋒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取得承包工程的競爭優勢。

最近,越來越多的礦產勘查公司談到了鑽探在勘查業中的作用,那種太重於研究成礦規律、太偏重於探討新的找礦方法的做法受到質疑。業內提出了一個口號:「我們不打鑽,我們就不會有發現」。一切跡象表明,礦產勘查業成功率降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打鑽少了,特別是為找礦目的打的鑽孔少了。鑽探費用應占總的勘查費用的40%以上,否則礦產勘查的預算安排就是不恰當的。1997年全球礦產勘查在金和賤金屬上共打了820萬米鑽探,2002年只打了370萬米鑽探。在新一輪勘查周期里,勘查公司要更為靈活,要更為敢下決心布鑽、打鑽。鑽探承包公司和鑽探設備供應商也面臨一個重要商機。

二、商業實驗室

商業實驗室為初級勘查公司和大型礦業公司勘查部的勘查項目的礦石、岩石樣品提供各類化學和物理分析。各類勘查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商業實驗室服務,其中最主要的是考慮分析項目、靈敏度、質量、價格、分析周期、資質及聲譽、數據報告方式、實驗室運作方式及可檢驗性和服務等。

聲譽良好的商業實驗室所提供的分析數據,為專業勘查公司、證券交易所、專業咨詢機構、各類投資機構及中介服務機構所認可。一個商業實驗室的聲譽是通過長期的市場檢驗確立的。而多數地質學家和勘查公司都會以專業的方式或委託獨立勘查地質學家,考查商業實驗室的流程、質量措施、儀器設備、人員素質、作業管理,以確認商業實驗室的服務質量、可信度及穩定性。

商業實驗室必須考慮怎樣降低經營成本。一些中小型的商業實驗室可能會考慮建立簡易實驗室、使用大學或研究所的二手儀器、僱用分析工等手段來實現降低成本;一些大型的實驗室則是通過裝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完善過程式控制制等手段,以能提供更多的服務項目並確保質量,從而吸引更多的業務,這樣,通過規模運作來分攤、減低成本。

下面以 ALS Chemex 為例來介紹商業實驗室的運作。ALS Chemex是由兩個全球最具影響的礦物分析檢測集團合並而成,即加拿大最專業的礦物實驗室Chemex在1999年並入澳大利亞實驗室服務公司(Australia Laboratory Services)。ALS Chemex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礦石分析商業性實驗室集團。目前其在全球共有40個實驗室,分布於五大洲,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巴西、秘魯、南非、俄羅斯等地,最近在中國廣州建立了佔地3 000平方米的專業實驗室,即澳實廣州礦物實驗,其服務定位為「中國最好的礦物分析檢測服務」。

ALS Chemex下屬的各個實驗室不是獨立的機構,相互之間也不是簡單的重復。ALS Chemex按全球統一的質量體系運作,在全球的40個礦物實驗室形成一個全球服務網路,公司根據地域情況和專業化原則布局,其中一些實驗室更專長於某些項目的分析及某些非常規項目,這樣從整體上提高公司技術資源共享、最大程度地減低服務項目的局限性。比如,在加拿大和中國的火試金分析、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分析等,都是公司的重點布局。

ALS Chemex其質量和可靠性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的:其一是依靠嚴格的流程管理;其二是配備先進的設備。以廣州實驗室來說,其烘乾爐、破碎機、粉碎制樣機、原子吸收、感應耦合等離子體儀(ICP)等都是進口的,選用國際上最好的設備儀器;溫哥華實驗室,擁有 20多台 ICP 光譜儀(ICP-OES)、10多台 ICP 質譜儀(ICP-MS)。

在客戶的樣品到了ALS Chemex實驗室後,所有的處理細節都會記錄在系統里,客戶會得到一個用戶碼,像銀行用戶一樣,可以直接通過安全的網路渠道進入實驗室伺服器,跟蹤樣品處理的細節和具體情況。從樣品入爐烘乾、破碎備樣、粉碎制樣、相應的QC過程及結果、消解、熔化、火試金、儀器分析等詳細過程的記錄,直到最後的分析結果、分析證書、質量控制標准、結果數據圖表等,都可以下載到自己的電腦。ALS Chemex實驗室使用「對客戶開放的系統」,這包括實際操作流程,也包括數據記錄系統。

完善的實驗室管理系統對於商業性實驗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以溫哥華實驗室來說,一年就要處理約300萬個樣品,若每個樣品產生50個數據,那一年就有1 500萬個數據。所以,ALS Chemex在全球的每一個實驗室都配有高端的伺服器、使用先進的網路系統,相應的,ALS Chemex有一個強大的IT專業隊伍,有十幾名IT專家維護全球IT網路系統的運轉。

在技術層面上,ALS Chemex充分利用公司的優勢,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服務項目系列,不同的服務項目適用於不同的情況,從而使其服務項目能覆蓋元素周期表的所有元素,同時也能適應不同的岩性、品位和具體的要求。以金的分析為例,該公司備有約70種分析檢測方法,以適用於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要求。

商業實驗室由於其規模化規范運作,大大降低了分析成本。以金的分析來說,我國有關部門規定,每個樣品分析收費為30美元,而ALS Chemex的一個30克的金元素火試金,收費為11.7美元;而35個元素的ICP光譜儀分析,收費為8.1美元,相當於一個元素1.7元人民幣,質量達到ISO 17025和ISO 9001質量標准。

在ALS Chemex網站(www.alschemex.com),可以查詢到公司技術信息和商業信息。

國內一些從事礦石分析的實驗室,通過國際標準的認證,已獲得了國際上投資機構和獨立勘查地質學家的認可,其分析成果,可以作為公開披露的信息,例如,河北廊坊的地科院物化探研究所的實驗室等就是這樣的。

三、遙感和制圖公司

以墨菲地質服務(Murphy Geological Services)為例,這是一家愛爾蘭專門為礦產勘查服務的遙感公司,成立於2002年6月。墨菲博士具有24年的遙感礦產勘查的經驗,承接全球礦產勘查業務,開展高質量衛星圖像解釋(包括 Landsat ETM+、ASTER、SPOT、Radar等衛星圖像解釋)、礦化區的野外構造分析和地質填圖、構造模型分析和構造合成、根據礦化模型確定勘查靶區、區域性礦產評價等服務。擅長低硫化物熱液型金礦、熱液型脈狀Pb-Zn-Ag礦、高溫熱液交代礦床、低溫塊狀硫化礦床、斑岩金銅礦床等類型礦床勘查。該公司承接過各大洲41個國家的業務。這些礦床都與構造有密切關系,易於發揮遙感解釋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的服務可以不收費,但需要得到項目的一個很小比例的權益,把遙感分析和找礦風險捆在一起。

四、地球物理公司

由於商業性礦產勘查主要投資於貴金屬、賤金屬、鈾、金剛石,可供傳統地質方法找礦的地表露頭越來越少,地球物理方法的重要性增加。各類地球物理公司成為最重要的礦產勘查技術承包工程公司。在加拿大勘查與開發者年會上,是參會比例最大的勘查承包公司門類。下面舉兩個地球物理公司的例子。

1.費格羅航空物探測量公司(Fugro Airborne Survey Pty.Ltd.)

該公司是全球礦產勘查技術上最全面、最先進的航空物探公司。提供全球性的服務,除礦產勘查的航空物探外,還開展環境保護、工程建設的航空物探。開展航空電磁法、高精度航空磁測、航空重力、航空伽馬能譜等多種方法,並擁有一個非公益性的航空物探資料庫,儲存了1 050萬測線千米航空物探數據,相當於繞地球262圈。該公司的技術適應於尋找火山塊狀硫化礦床、有磁性的銅鎳礦、含磁鐵礦的遠成熱液型銅金礦、斑岩銅礦、矽卡岩型礦床、金伯利岩筒、各類鈾礦等。找礦的成果,從公司的網站上可查,例如加拿大沃依斯灣鎳礦帶上的Ovoid礦體,為緻密浸染-緻密塊狀的硫化銅鎳礦,航空物探為這個隱伏礦體的發現起了重要作用。該礦資源量/儲量礦石 3 170萬噸,礦石品位銅 2.8%、鎳 1.7%、鈷0.1%。

2.壯公司(Zonge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這是一家地面物探承包公司,進入中國已有近20年的歷史。開展地面物探測量,擅長電法,提供數據解釋;提供IP模型、AMT模型、TEM模型等數據處理軟體;同時還研製儀器銷售,包括信號發生、傳輸、接收、天線等各類儀器。

五、勘查材料設備供應商

包括野外臨時工棚、帳篷、工作服、登山鞋、電子記錄本、GPS、地質錘、羅盤、放大鏡、采樣工具、特殊要求樣袋等一切用於野外勘查工作有關的設備材料,形成方便的供應網路。

六、運輸通訊服務公司

包括衛星電話、直升飛機、小型飛機。為了提高寶貴的地質學家的工作效率,深入邊遠地區勘查,廣泛使用直升飛機、小型飛機。在加拿大勘查與開發者年會上,有10餘家飛機濕租公司,設立展位,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加拿大直升飛機有限公司(Canadian Helicopters Ltd.),根據勘查計劃,預定各型飛機及使用時間,用於礦產勘查。

七、勘查營地服務公司

對於較大的勘查項目,需要專業化的勘查營地建設、後勤保障、營地撤銷復原等,此類公司就是提供這些服務的。

勘查材料設備供應商、運輸通訊服務公司、勘查營地服務公司等都屬於礦產勘查業內的公司,是礦產勘查市場的組成部分。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將人力成本最高的地質學家的時間都用於野外觀察和思考,提高礦產勘查的效率。加拿大勘查與開發者年會是礦產勘查技術承包工程公司發展業務、簽訂合同的時機。

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地勘單位開始探索地勘體制改革,首先從「地鑽分家」的專業化分工起步。後來,這項改革慢慢停頓下來,這可以從地勘單位為開拓市場業務的宣傳材料中看出,「百局千隊」的業務范疇雷同,特色不突出,普遍可以開展礦產地質勘查、鑽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測量、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測量、測量制圖、化驗分析、地理信息處理。近年來,地勘單位業務進一步拓展,普遍包括了礦業開發、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勘查治理、工程勘察和基礎工程施工、寶玉石鑒定、農業地質旅遊地質調查等,形成一批「專業齊全」的地勘單位,這是我們和市場經濟國家地勘行業有所不同的特色。

⑷ 安徽省地質職工大學1988年校長是誰

地質系包括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普查專業、岩礦分析與鑒定技術專業、煤田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專業、礦山地質專業、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專業。工勘系包括工程地質勘查專業、鑽探技術專業、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經管系河北地質職工大學經濟管理系包括會計與審計專業、會計電算化專業。資源開發與測繪1.區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2.煤田地質與勘查技術3.岩礦分析與鑒定技術4.礦山地質5.工程地質勘查6.水文與工程地質7.鑽探技術8.地球物理勘查技術9.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10.工程測量技術11.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12.地質災害勘查技術(新增加)13.固體礦產勘查(新增加)環保、氣象與安全14.安全技術管理財經15.會計與審計16.會計電算化主要專業系別專業專業培養目標主要課程設置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地質系水文與工程地質本專業培養具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行業相應崗位必備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與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的調查、勘察、評價及規劃等工作,能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水文地質調查、地下水運動及地下水資源量評價、供水水源地勘察和地下水的開發與保護、水文地質基礎、水文地球化學及水質評價、礦床水文地質及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地質災害勘查技術、岩土工程勘察、地基處理與基坑支護工程等。校內實訓:礦物認識與識別實訓、岩石認識與識別實訓、構造地質實訓、土工試驗、原位測試實訓、測量實習、水文與工程地質物探實訓;校外實訓:野外地質認識實習、水文與工程地質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普查本專業培養具有地質勘查行業相應崗位必備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與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礦產遠景調查及礦產普查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及礦產遠景調查、固體礦產勘查等工作,能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地質學基礎、礦物認識與鑒別、岩漿岩認識與鑒別、沉積岩認識與鑒別、變質岩認識與鑒別、古生物與地層分析、構造地質分析、固體礦產勘查、礦床地質。校內實訓、地質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地質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岩礦分析與鑒定技術本專業培養具有地質、冶金、煤田、化工等行業相應崗位必備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與岩礦分析鑒定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從事岩礦分析、岩土分析、鏡下鑒定、化學化驗分析等工作,能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地質學基礎、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礦物認識與鑒別、岩石認識與鑒別、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環境化學、地球化學、工業分析、土力學、探礦選礦中各元素分析測定、晶體光學、岩礦光薄片製作工藝、古生物與地層分析、構造地質分析。校內實訓、地質認識實習、地質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煤田地質與勘查技術本專業培養能掌握地質基礎理論和應用計算機及地理信息系統的相關知識,具備對地質礦產信息進行分析的能力,並能利用ARCGIS、MAPGIS軟體製作各種地質圖件。同時能利用ARCGIS軟體處理空間數據,並對空間數據進行管理,培養應用計算機及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地質礦產信息處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地質學概論、礦物岩石肉眼鑒定、構造地質學、地圖學原理、AutoCAD應用技術、ArcGIS地理信息系統、MAPGIS應用、礦床地質、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技術、地形圖的繪制、礦產圖件的繪制、物化探異常圖的繪制技術、水工環圖件的繪制技術、礦產資源規劃、儲量資料庫建庫技術。地質認識實習、數字地質教學實習、專題地質圖編制實訓、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本專業培養適應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第一線需要的,具有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與油氣開發工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油氣勘探與油氣開發工程方面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地質學基礎、礦物岩石認識與鑒別、沉積岩與沉積相、石油地質、工程物探、構造地質分析、古生物與地層分析、MAPGIS、油田開發地質、油氣田勘探、有機地球化學、石油地球物理測井、石油地震勘探、層序地層學、採油工程、油藏工程、油區構造分析。校內實訓、地質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地質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礦山地質本專業培養具有礦山地質行業相應崗位必備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與礦山地質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從事礦區資源勘查、開發規劃、礦山設計、監察、礦山環境恢復與治理、礦山測量、礦山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能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地質學基礎、礦物認識與鑒別、岩石認識與鑒別、測量技術、選礦工藝學、采礦概論、古生物與地層分析、構造地質分析、固體礦產勘查、礦山地質、礦床地質、礦產資源評價。校內實訓、地質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地質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安全技術管理本專業面向各類中小企業及各類會計相關中介代理、咨詢、培訓機構、事務所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企業財務、管理、稅務等領域第一線需要,掌握會計專業基本知識和職業技能,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操作規范,掌握國家財經法規和經濟政策,在校期間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畢業後能夠採用手工或者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從事中小企業各崗位工作,能夠勝任會計代理、稅務代理、工商代理、審計助理等中介服務機構的各崗位工作,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業會計核算基礎實訓、納稅實務實訓、財務會計分崗位實訓、多公司交叉業務綜合實訓、電算化多公司交叉實訓、工學交替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企業會計核算基礎、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成本核算與控制、初級會計電算化、高級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企業納稅實務、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地球物理勘查技術本專業培養在資源勘查、工程勘查、環境勘查等行業從事找礦、水資源勘查、岩土工程的勘察和質量驗收、環境勘查、災害防治工作中的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工作,熟悉物探工作規范,具有與崗位相適應的職業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修養、較強的職業發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地質學基礎、岩石認識與鑒別、礦物認識與鑒別、構造地質分析、測量技術、地球物理學、電法勘探、地震勘探、重磁勘探、地球物理測井。校內實訓、地質認識實習、測量實習、綜合物探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工勘系工程地質勘查本專業培養能適應工程地質勘查崗位群生產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等數學、英語、地學基礎、工程力學、工程制圖、機械基礎、CAD、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學、第四紀、工程物探、土力學地基基礎、鑽探工程、岩土工程施工、岩土工程測試技術、岩土工程勘察、樁基工程、岩土工程預算、項目管理概論、安全生產管理等。工程地質勘察認識實習、樁基工程認識實習、頂崗實習。鑽探技術本專業能適應鑽探崗位群生產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等數學、英語、地學基礎、工程力學、電焊技術、機械制圖、CAD、機械基礎、鑽探機場用電、動力及使用維護、液壓傳動、鑽探設備、岩心鑽探、基礎施工技術、岩土工程施工、施工項目管理概論、鑽探施工安全、水文水井鑽探、地熱鑽探、鑽探機台管理等。鑽探工程認識實習、水井鑽探認識實習、頂崗實習。工程測量技術本專業能適應工程測量崗位群生產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等數學、英語、地形測圖、應用遙感技術、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地圖概論、測量平差、土木工程概論、CAD、MapGIS、控制測量、GPS衛星定位測量技術、工程測量、數字化測圖、地理信息系統、地籍調查與測量等。地形測圖實習、導線網布設、數字化測圖實習、GPS靜態控制網布設、頂崗實習與與就業。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本專業能適應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崗位群生產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等數學、英語、土地管理概論、地形測圖、地圖概論、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CAD、測量平差、應用遙感技術、MapGIS、控制測量、土地法、工程測量、數字化測圖、地理信息系統、土地經濟、土地調查與評價、不動產評估、地籍調查與測量等。地形測圖實習、導線網布設、數字化測圖實習、GPS靜態控制網布設、頂崗實習及與就業。經管系會計與審計本專業培養目標:適應市場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會計和審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會計及審計業務實際操作能力、能勝任會計及審計工作。學生畢業後可在各類中小企業單位從事貨幣資金核算、非貨幣資產核算、成本核算、財務管理和審計等工作;能夠勝任會計代理、稅務代理、工商代理、審計等中介服務機構的各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與適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業會計核算基礎實訓、納稅實務實訓、財務會計分崗位實訓、多公司交叉業務綜合實訓、審計實訓、工學交替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企業會計核算基礎、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成本核算與控制、初級會計電算化、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企業納稅實務、內部控制、審計實務。會計電算化本專業面向各類中小企業及各類會計相關中介代理、咨詢、培訓機構、事務所等。企業會計核算基礎實訓、納稅實務實訓、財務會計分崗位實訓、多公司交叉業務綜合實訓、電算化多公司交叉實訓、工學交替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企業會計核算基礎、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成本核算與控制、初級會計電算化、高級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企業納稅實務、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新增寶玉石鑒定與營銷本專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根據市場的要求培養具備一定的基本文化知識、科學文化素養的合格人才,熟練掌握儀器和肉眼鑒別各種寶玉石原料和成品的能力;掌握各種貴重金屬的鑒別方法及一定市場營銷的技能,同時了解各種寶玉石的加工方法和基本的首飾加工方法。能夠從事貴金屬、珠寶玉石和材料工藝的質量檢驗、設計、生產、經營管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地質學基礎、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晶體光學、寶石學、寶石礦床學、鑽石學、工藝美術、電腦圖文設計、珠寶首飾基礎、市場營銷口才學、材料工藝學、珠寶市場營銷、市場營銷學、公共關系。校內實訓、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數字媒體技術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數字媒體領域的相關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先進的數字媒體理念和創作能力,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和跟蹤數字媒體新工藝、新潮流能力,適應電子信息、文化教育、廣播影視、廣告娛樂等產業的數字媒體領域,從事數字圖形圖像作品、數字影視作品、數字動畫作品製作等崗位群設計、製作、經營管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美術基礎、影視聲音基礎、構成設計、版式設計、數字圖形設計(Correldraw)、數字圖像處理(photoshop)、lllustraor、影視語言、音頻非線性編輯(CoolEdit)、數字攝影技術、影視特技與後期合成(aftereffects)、數字二維動畫製作(flash)、數字攝像技術、網頁製作與編排藝術(dreamweaver)、數字影視製作技術(premiere)、數字三維動畫製作技術(3dsmax)。校內實訓、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及預就業設計等。資產評估與管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具備資產評估專業基本知識、操作技能和對機電設備、建築工程、無形資產和企業價值進行鑒定估價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面向資產評估行業,從事資產評估和房地產估價、土地估價工作;面向中小企業,從事會計以及資產管理相關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會計核算基礎實訓;企業納稅實務實訓;財務會計分崗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資產評估專題講座;資產評估實訓;工學交替實習;頂崗實習會計核算基礎、統計實務、機械與工程識圖、初級會計實務、企業納稅實務、企業內部控制、機器設備評估基礎、建築工程評估基礎、會計電算化、Excel的應用、資產評估實務、資產管理實務。學費理工類每人5000元/學年,文史類每人5000元/學年,文理兼收類每人5000元/學年。住宿費每人500元/學年。國家獎學金獎勵特備優秀的學生,獎勵標准為每人每年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資助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獎勵標准為每人每年5000元。國家助學金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獎勵標准每人每年3000元。校級獎學金獎勵面為23%。

⑸ 在困境中前進

正當全國上下努力整頓工作秩序、總結經驗、繼續前進的時候,1966年下半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打亂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法制秩序。我國物探事業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嚴重挫折,物探生產管理系統受到沖擊和削弱。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混亂局面。國民經濟重新復甦,物探工作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1.「文革」沖擊,物探事業受到極大幹擾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一開始,各級領導機關和管理部門,包括各級物探生產管理機構,相繼陷於癱瘓。許多地方的野外物探工作不能正常進行。進入1969年,許多大學和研究所得到了向「三線」搬遷的命令,物探研究工作幾乎完全中斷。

「文革」期間,一切正常的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制度都受到了沖擊,設計報告和質量檢查制度被嚴重破壞,技術責任制被否定。無人負責造成物探工作質量普遍下降。

以地質部門為例,只是到了1970年,成立了國家計委地質局,才逐步恢復了物探隊伍的管理工作。統計資料表明,地質系統的年度物探費用,1966年為1954萬元,逐年下降,1968年為1490萬元;1969年開始恢復性增長,至1971年達到2048萬元,恢復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水平。1975年,國務院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地質工作,國家計委地質局改組為國家地質總局,地質部門的物探工作進一步得到恢復。

2.排除干擾,在困境中開展工作

在「備戰、備荒、為人民」以及「加快三線建設」等口號下,即使在「文革」最混亂的時候,各地仍大力開展了鐵礦和油氣的勘查工作;南方各缺煤省區加強了找煤工作;華北各乾旱省區加強了找水和支農的地質工作。盡管當時外部條件非常困難,物探工作者以國家利益和事業的發展為己任,利用各種可能,想方設法,堅持工作。在動亂的十年中,特別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工作秩序部分得到了恢復,還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術進步和一批重要的地質成果。

⑹ 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一、內容概述

(一)成果簡介

1.首次探明全盆地區域地下水資源總量及其開發利用潛力

盆地區域地下水補給資源總量為105億m3/a,可采資源量為58億m3/a,目前開采量為11億m3/a,開采潛力為47億m3/a。開采潛力較大的地區主要包括盆地東緣和南緣的岩溶地下水、西北部白堊系地下水、東北部第四系孔隙水和黃河及其支流河谷區潛水。在這些有開采潛力的地區劃定了18個地下水富集區,發現了161處地下水水源地,初步評價水源地供水能力可達22億m3/a。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到2010年、2030年鄂爾多斯盆地總需水量分別為72億m3/a和90億m3/a。全盆地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為104億m3/a,其中,地表水為46億m3/a,地下水為58億m3/a。經供需平衡分析認為,通過對劃定的集中供水水源地進一步勘查評價,統籌規劃、科學調配,盆地內的水資源總量可基本滿足能源基地近期和中期規劃用水需求。

2.查明了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規律,攻克了一系列國際公認的科學技術難題

首次建立了全盆地三維地質結構數字模型和白堊系含水層結構數字模型;查明了盆地周邊岩溶地下水和白堊系地下水的形成機理與循環模式,定量揭示了白堊系大厚度含水層不同深度地下水的形成年齡和更新速率。建立了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料庫與空間信息系統,實現了對地理信息、基礎地質、水文地質、物探和遙感信息等數據的有效管理,為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管理與環境保護提供了數字平台。

3.取得了海量的實測數據,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地質基礎信息

首次系統取得了全盆地基礎地質、水文地質方面的海量實測數據。項目成果正在被陝、甘、寧、蒙、晉5省(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所廣泛採用。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加大了地下水勘查的資金投入,進一步提高了水源地的勘查程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採用「探采結合」的方式,為當地成井100 多眼,累計出水量每日達33萬立方米,解決陝、甘、寧、蒙、晉5省(區)嚴重缺水地區的20多個城鎮、上百個鄉村及部分廠礦近57萬人的飲用水困難。

4.探索出一套重大項目的組織形式,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項目組織陝、甘、寧、蒙、晉5省(區)地質調查隊伍和國內著名的專業院所、大專院校等17個單位的500多名科技人員,採用跨地域、多學科、多兵種聯合攻關,將最新的地下水勘查理論與技術方法應用到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中,使項目科學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領先。探索出了一整套由多個單位參加,多學科融合,既有國際合作,又有地方政府合作的重大計劃項目組織方式和運行模式。通過產學研結合,與國外著名研究機構合作,培養了一批能承擔重大項目的技術骨乾和領軍人才,為開展我國其他大型盆地的地下水勘查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礎。目前已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50篇,其中國外2篇、被SCI、EI收錄2篇、核心期刊21篇;在國際和全國學術會議上進行學術交流達10次以上;培養博士生16人、碩士生27人。

(二)技術特點

充分借鑒國內外大型盆地地下水勘查的理論與技術方法,採用基於「GIS和資料庫為支撐,從地質調查→地球物理資料解釋→水文地質鑽探驗證→三維地質建模→同位素及水化學分析→地下水系統劃分→地下水數值模擬等」一整套大型盆地的勘查評價理論與技術方法。

整個勘查工作實行產、學、研相結合,專項研究與綜合評價相統一,採用多學科、多方法的綜合手段,充分吸收引進國外地下水勘查新技術與新方法,加強開展國際技術合作與交流。同時,在勘查工作中,特別在水文地質鑽探工作盡可能結合地方需求,努力提高勘查研究程度並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具體技術方案為:

1.鄂爾多斯盆地水文地質遙感解譯

利用定量遙感技術,根據地表能量平衡系統(SEBS)原理,進行盆地的地表蒸發量的估算;結合區內植被指數的變化規律研究,確定地下水合理生態水位。

2.鄂爾多斯盆地三維可視化地質模型研究

利用已有的各種空間數據(包括12930千米地震剖面、1956個煤田石油鑽孔及測井數據,最新施工的203個水文地質鑽孔數據),運用沉積盆地分析技術和三維可視化技術,建立全盆地三維地質結構模型、白堊系砂體空間分布數字模型和可視化模型,定量直觀地表徵和展示現今盆地的空間地質結構以及不同時代、不同類型含水層的空間分布。為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三維數值模擬和地下水資源評價奠定地質基礎。

3.潛水面降雨入滲強度和蒸發強度原位試驗研究

在鄂爾多斯烏審旗建立了水文地質原位試驗場,開展潛水面降水入滲與蒸發強度原位試驗研究,系統研究氣象要素時空變化特徵及其對地下水和生態系統響應;研究不同鹽分濃度的水面蒸發強度,獲取相關包氣帶水分運移和地下水資源評價的相關水文地質參數;揭示水分在包氣帶遷移轉化的動力學機制。

4.白堊系地下水循環機理研究

利用國際原子能機構援助的Packer定深分層取樣設備與測試技術,對厚度達1000m含水層,定深測定地下水頭,分層採集同位素及水化學樣品,並開展分層地下水抽水試驗,為查明含水層水文地質特徵,獲取關鍵水文地質參數,揭示地下水化學演化和循環規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5.鄂爾多斯盆地岩溶發育規律及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研究

以系統理論為指導,運用地質學、岩溶學、水文地質學理論,採用野外調查、室內外試驗、水化學與同位素、GIS等方法手段。從岩溶理論出發,系統總結岩溶發育特徵,歸納和總結不同岩溶地下水系統特徵和水循環模式;分析岩溶含水層介質結構類型、地下水補徑排條件、水化學與同位素特徵、地下水動態及其影響因素和岩溶水資源演化規律,圈定具有開發利用前景的水源地,按地下水系統和子系統對岩溶地下水補給資源量、開采資源量、淡水資源量以及地下水的水質進行了評價。

6.鄂爾多斯盆地白堊系地下水流數值模型研究

在GSLIB、T-PROGS、GMS等模擬軟體的支持下,建立面積達13.21萬km2的白堊系地下水三維數值模型,採用地質統計學方法建立水文地質結構模型和滲透性參數空間分布模型;選取典型剖面,建立了剖面地下水流、水化學和地下水14C年齡模擬模型;採用SEBS模型計算了潛水蒸發量及其分布,用環境遙感方法分析植被指數演化規律,對地下水資源及生態環境功能進行評價。

7.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信息系統研究

以ArcGIS為平台,建立鄂爾多斯盆地空間資料庫,對包括地理信息,基礎地質、水文地質、物探和遙感解譯等五大類數據進行有效管理並開發相關數據分析功能模塊;使用Visual Basic語言,對ArcGIS、GoCAD、GMS、Sufer、Grapher、Aquachem進行集成,實現了地學空間信息的三維查詢;在基於ArcGIS的模型信息管理、信息查詢和信息交換的空間信息資料庫系統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地學空間信息可視化互訪平台。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一)應用范圍

1.技術方法的應用范圍

採用基於「GIS和資料庫為支撐,從地質調查→地球物理資料解釋→水文地質鑽探驗證→三維地質建模→同位素及水化學分析→地下水系統劃分→地下水數值模擬等」一整套大型盆地的勘查評價理論與技術方法。可應用於西北地區主要盆地。

2.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成果應用范圍

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源勘查成果,可作為盆地內地下水水源地進一步勘查的地質依據。

(二)應用情況及效果

1.項目成果應用及效果

(1)在國家和有關省(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的應用

項目成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既為國家和有關省(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提供了地下水資源方面的宏觀決策依據,也直接為當地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寶貴的地下水源,解決了部分嚴重缺水地區的燃眉之急。

(2)在國家能源基地規劃與建設中應用

項目探明了盆地內地下水資源總量及開發利用潛力,劃定了18 處地下水富集區和161處水源地,水源地累計供水能力達22億m3/a,部分水源地已經被當地政府轉化應用。陝西、甘肅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分別與國土資源部合作,共同出資10800萬元,對部分水源地開展了進一步勘查評價,為國家能源基地規劃與建設提供了水資源保障。

(3)在國家大型企業供水中應用

通過成果轉化,有力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中國神華集團「煤制油」工程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項目能否正常運行,關鍵取決於水資源的保證程度。項目勘查過程中發現的浩勒報吉水源地,地下水可采資源量達8萬m3/d,已開始向廠區供水,保證了國家重點項目的正常運行。同時在嚴重缺水的鄂托克旗棋盤井鎮找到了3處岩溶水源地,基本解決了內蒙古區級工業園區用水問題,使該鎮生產總值由以前不足600多萬元,發展到2004年的34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預計到2010年,工業產值將達到100億元,出口創匯10億美元。

(4)在城鄉居民安全飲水中應用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結合當地居民安全飲水和經濟建設的需求,探索性的採用滲流井、輻射井、豎井匯流取水技術,建立了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下的開發模式。採用「探采結合」的方式,為當地成井100多眼,合計出水量40萬m3/d,解決了20多個城鎮和上百個鄉村近57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為改善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生活條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加強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

2.成果轉化應用實例

(1)開展鄂爾多斯盆地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基地地下水勘查

依據該項目成果,陝西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合作,共同投資2500萬元,開展了「鄂爾多斯盆地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系統查明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北緯38°以北地區的地下水資源總量、地域分布、利用現狀和開發利用潛力。勘查與核查評價了33處水源地,可采資源總量為9.3億m3/a。30處達到B級精度,B級可采資源總量7.69億m3/a,可作為水源地施工圖設計的依據;3處達到C級精度,C級可采資源總量1.34億m3/a,可作為水源地初步設計的依據。新探明水源地20 處,新增8 處B級水源地,和1.84億m3/a B級資源量;新增3處C級水源的和1.00億m3/a C級資源量。C級升B級水源地9處,增加B級資源量2.27億m3/a。核查B級水源地13處,可采資源量3.59億m3/a

(2)開展榆林地下水資源勘查

該項目成果為榆林地下水資源勘查提供料基礎,依據該項目成果,榆林市投資一億元,由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開展了「榆林市地下水資源勘查評價項目」,查明了地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探明了區域地下水資源與開發利用前景,並圈定出了4處地下水富集區和有供水前景的水源地。為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地下水資源的勘查提供了依據。

(3)開展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

依據該項目成果,國土資源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開展合作,深化項目成果,共同投資3800萬元,開展「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查明了地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探明了區域地下水資源與開發利用前景,發現並圈定出了13處地下水富集區和44個有供水前景的水源地。並對10處地下水富水地段開展了整裝性的水文地質詳查,提交C級地下水可采資源83.4萬m3/d。新發現了22處可供進一步勘探的水源地,其中大型5處中型17處,為能源基地建設提供了供水保障。

3.應用前景

(1)勘查技術應用

總結了從「地質調查→地球物理資料解釋→水文地質鑽探驗證→三維地質建模→同位素及水化學分析→地下水系統劃分→地下水數值模擬等」一整套大型盆地的勘查評價理論與技術方法。為我國西北大型盆地地下水勘查提供技術借鑒和指導。

(2)勘查技術成果應用

系統查明了全盆地地質結構與含水層類型,建立了全盆地三維地質結構數字模型和白堊系含水層結構數字模型;首次查明盆地地下水資源總量及其開發利用潛力,發現了18處特大型地下水富集區,圈定了161處地下水源地,其中大型以上水源地42處,為國家能源基地建設提供了水源保障。

隨著國家能源基地建設和地下水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本成果應用前景更加廣闊。將為晉西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陝西渭北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的實施提供理論及技術依據。

三、推廣轉化方式

宣傳報道、會議交流、項目合作、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現場服務等。

技術依託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聯系人:張茂省侯光才

通訊地址:陝西省西安市友誼東路438號

郵政編碼:710054

聯系電話:029-87821944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⑺ 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其他信息

大陸通用航空發展現狀
1、通用航空生產作業情況
2006年通用航空年作業飛行小時數達到98700小時,比2005年增加16%,創歷史最高水平。按國際民航組織統計的口徑,2006年我國通用航空飛行180000 小時。
1952-2006年通用航空作業飛行量統計表(單位:小時) 年度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作業量 959 1320 2195 4423 7410 9168 17845 28078 34668 年度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作業量 22828 16335 17230 21712 21572 26689 29012 19829 22635 25875 年度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作業量 27209 30411 24814 22751 24025 27632 24451 28995 39739 42792 年度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作業量 38869 38544 42804 47303 43022 44022 45749 38268 34451 42524 年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作業量 49016 43985 32387 30743 39485 43071 40877 38657 40068 48707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作業量 55937 57577 63504 75277 84859 98700 2、通用航空運營能力狀況。
截止到2006年底,通用航空全行業飛機、直升機(含教學訓練、機場校驗飛機、直升機)數量為707架,其中飛機575架,直升機132 架,比2005年增加92架。
截至2006年底, 民航全行業持有有效飛行駕駛員執照的飛行人員共16031人,其中持有航線運輸駕駛員執照的6901,商用駕駛員執照的7757人,私用駕駛員執照的1373人。
截止到2005年底,我國共有通用航空機場68個,臨時機場(起降點)329個。
3、通用航空活動主體狀況。
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從事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的企業已達69 家,已批准籌建通用航空企業30家。目前全行業從業人員近8000 人。
通用航空活動的主體形式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單位和個人等形式。現有辦理了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登記的單位12 家,自然人2個。
4、通用航空項目及社會效益狀況。
《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民航總局令第176號)將通用航空經營項目分為:
甲類陸上石油服務、海上石油服務、直升機機外載荷飛行、人工降水、醫療救護、航空探礦、空中游覽、公務飛行、私用或商用飛行駕駛執照培訓、直升機引航作業、航空器代管業務、出租飛行、通用航空包機飛行;
乙類航空攝影、空中廣告、海洋監測、漁業飛行、氣象探測、科學實驗、城市消防、空中巡查;
丙類飛機播種、空中施肥、空中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空中除草、防治農林業病蟲害、草原滅鼠,防治衛生害蟲、航空護林、空中拍照。
上述三類未包含的經營項目的類別,由民航總局確定。
搶險救災,不受上述三類項目的劃分限制,按照民航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
長期以來,通用航空為支持工農業生產、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預防、抵禦各種自然災害做出了重要貢獻,社會效益顯著。
5、通用航空市場狀況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市場化進程的逐步推進,通用航空市場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前,通用航空市場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作業價格依靠政府制定的作業收費標准執行,作業費用由財政支付。經營項目包括:航空攝影、航空探礦、人工降水、航空護林、飛機滅蝗、農林化飛行等。在目前的通用航空的市場結構中,上述內容仍占相當比例,但份額已在逐步下降;自發的市場需求在逐年增長,其作業價格完全按照市場供需關系來確定,主要的經營項目有石油服務、公務飛行、醫療救護、培訓飛行等等。隨著國內企、事業單位購置自用公務機(含直升機)數量的不斷增加,航空器代管市場在逐漸擴大。對直升機擺渡乘客、直升機醫療救護以及對小型飛機用於近距離城市之間的旅客穿梭飛行的需求也正在凸現。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通用航空的市場將越來越大、市場支付能力也將逐步提高。
2006年通用航空市場規模約為17.9億元人民幣,其中各級政府財政支付約為7億元人民幣。(具體見下表) 項目名稱 分類 用戶單位 供求方式 市場規模 經費來源 航空攝影、航空探礦 工業航空 大陸基礎地理信息、國土資源信息主管部門 招投標 約2.5億元人民幣 財政投入 石油服務 工業航空 大陸及外國石油公司 招投標 約8.1億元人民幣 市場支付 電力服務、作業 工業航空 大陸電力總公司 招投標 約0.7億元人民幣 市場支付 航空護林 農林業航空 林業護林防火主管部門 簽訂合同 約0.8億元人民幣 財政投入 人工降水 農林業航空 氣象主管部門 簽訂合同 約2.8億元人民幣 財政投入 飛機播種 農林業航空 相應主管部門 簽訂合同 約0.6億元人民幣 財政投入 飛機滅蝗 農林業航空 農業主管部門 簽訂合同 約0.3億元人民幣 財政投入 農林化飛行 農林業航空 農戶 簽訂合同 約0.4億元人民幣 市場支付 公務飛行、出租飛行、醫療救護、空中游覽 通用航空運行 具體客戶 簽訂合同 約1.1億元人民幣 市場支付 飛行駕駛執照培訓 通用航空運行 具體客戶 簽訂合同 約0.6億元人民幣 市場支付 6、與通用航空發達國家的差距
美國是世界第一航空強國。截止到2004年底,美國的通用航空飛機總數為219426架,通用航空飛行總量為2812萬小時。持有效飛行駕駛執照人員618633名,其中通用航空飛行員超過385000人。有17500個可供通用航空飛機、直升機起降的機場。2004年通用航空產業為美國經濟直接貢獻410億美元,間接創造價值1020億美元,為社會提供了近60萬個就業機會。除美國以外,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國家的通用航空整體實力和發展水平也要遠高於我們。與之相比,我國通用航空發展尚仍處於較低的水平。
大陸通用航空與世界通用航空發展狀況對照表 通用航空年飛行量(萬小時) 通用航空飛機(架) 飛行員(含運輸) 通用航空機場 國際民航組織統計 4199 (1997年) 273500(截至1997年底) 美國 2812 (2004年) 219426(截至2004年底) 618633(截至2004年底) 17500(截至2004年底) 澳大利亞 168.77 (2002年) 10455 (截至2002年底) 加拿大 28737 (截至2002年底) 巴西 9908 (截至2003年底) 大陸 18(2006年) 707 (截至2006年底) 16031(截至2006年底) 397 (截止至2005年) 大陸通用航空行業管理現狀
1、通用航空法規體系
近年來,大陸出台了一系列通用航空市場准入、運行標准以及外商投資通用航空業等方面的法規、規章,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通用航空法規體系。大陸現行的通用航空法規體系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標准等。
大陸法律
大陸通用航空活動政策和管理的法律依據是民航法,1996年3月1日正式實施。
民航法設定了通用航空的定義以及從事通用航空活動的條件,明確提出保障飛行安全,保護用戶、地面第三人以及從事通用航空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規
《國務院關於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國發〔1986〕2號)於1986年1月8日由國務院發布。該規定首次將「專業航空」更名為「通用航空」,明確了通用航空行業管理機構、從事通用航空活動需履行的報批手續、從事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的審批管理程序、要求等等。在民航法出台之前,該規定為通用航空行業管理提供了法規依據。到目前為止,該規定仍作為實施通用航空企業赴境外開展經營活動的行政許可的法律依據。
《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國務院、中央軍委第371號令),2003年1月10日由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2003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是管理大陸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的基本依據,規范了從事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向當地飛行管制部門提出飛行計劃申請的程序、時限要求;明確了在大陸范圍內進行的一些特殊飛行活動,所需履行的報批手續和文件要求;並對升放和系留氣球做出了具體要求。
民航規章
目前涉及到通用航空的民航規章共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經濟管理和安全運行管理的內容。
其中經濟管理的規章包括:
《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民航總局令第176號)。該規章規范了行業管理部門的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行為,規定了設立通用航空企業的條件、經營項目、申報文件要求、審批程序、時限等。該項行政許可由民航地區管理局負責實施。
《非經營性通用航空登記管理規定》(民航總局令第130號)。該規定規范了行政管理部門對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的行政許可行為,規定了申請登記的條件、內容、文件要求、登記程序、時限等。該項行政許可由民航地區管理局負責實施。
《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民航總局令第110號)以及《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的補充規定》(民航總局令第139號)、《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的補充規定(二)》(民航總局令第174號)等民航規章,規定了境外資本投資民用航空包括通用航空的具體條件、要求及審批程序等。
安全運行規章的包括:
通用航空運行審定類:
《一般運行和飛行規則》(CCAR-91)
《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營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35)
上述規章對通用航空所涉及的一般運行、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行的合格審定標准進行了規范。
專業機構審定類:
《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學校合格審定規則》(CCAR-141)
《飛行訓練中心合格審定規則》(CCAR-142)
《民用航空器維修單位合格審定規定》(CCAR-145)
上述規章明確了對飛行訓練機構、飛行駕駛執照培訓機構以及維修單位的審定標准。
專業人員執照、資質審定類:
《民用航空器駕駛員、飛行教員和地面教員合格審定規則》(CCAR-61-R1)
《民用航空器領航員、飛行機械員、飛行通信員合格審定規則》(CCAR-63FS)
《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R1)
《民用航空飛行簽派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5FS-R1)
《民用航空航行情報人員崗位培訓管理規定》(CCAR-65TM-TV)
《民用航空航行情報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5TM-III-R2)。
上述規章明確了對申請專業人員執照、資質的具體條件和要求。
通用航空作業標准
為保證通用航空作業質量,引導和規范通用航空企業開展作業項目,自1986年以來,大陸先後發布了下列通用航空的標准:
標准包括:飛機播種造林技術規程GB/T(15162-1994)、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比例尺地形圖航空攝影規范GB/T (15661-1995)、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等級 GB(14648-1993)、航空攝影產品注記、包裝規范GB/T (16176-1996)、通用航空機場設備設施GB/T (17836-1999)、航空攝影技術設計規范MH/T (1009-2000)、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圖航空攝影規范GB (6962-1986)等。
民航行業標准包括:航空攝影技術術語MH/T (0009-1996)、農業航空技術術語MH/T (0017-1998)、農業航空作業質量技術指標MH/T (1002-1995)、農業航空作業事故等級MH/T (1003-1996)、彩紅外航空攝影影像質量控制MH/T (1004-1996)、民用航空攝影測量用航空攝影儀的技術要求MH/T (1005-1996)、航空攝影儀的檢測技術規范MH/T (1006-1996)、飛機噴施設備性能技術指標MH/T (1008-1997)、航空物探飛行技術規范MH/T (1010-2000)等。
2、通用航空的行業管理機構狀況
經2003年民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後,目前民航行政管理體系包括
民航總局、民航地區管理局(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和新疆地區管理局)、33個省(區、市)航空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管理機構分為民航總局和民航地區管理局兩級,航空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為民航地區管理局的派出機構。民航總局的主要職責定位於民用航空的安全管理、市場管理、宏觀調控、空中交通管理和對外關系五個方面,而每個職能中都包含通用航空的管理內容。
大陸通用航空發展前景
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通用航空產生巨大需求
按照大陸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本世紀頭2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這將對通用航空產生更大的需求,促進通用航空又好又快的發展。
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需要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具有機動靈活、快速高效等特點,作業項目覆蓋了農、林、牧、漁、工業、建築、科研、交通、娛樂等多個行業,直接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鏈條包括航空製造業、通用航空運行與航空作業服務以及通用航空保障服務(包括通用航空的機場、油料保障)等。通用航空的發展將刺激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直接為國民經濟做出巨大貢獻。
地方經濟建設和人們日益增長的航空消費需求對通用航空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用航空機型小,起降條件要求較低,運營成本低廉,無需大量資金投入即可有效改善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交通條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使用小型飛機、直升機進行航空觀光旅遊、社區間的通勤飛行、個人娛樂、培訓飛行等的航空消費需求日益增長,迫切需要通用航空提供更廣泛的服務。
提高社會整體公共服務水平需要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一直在搶險救災、應急救援、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人工降水、農林業航空等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大陸在「十一五」期間,將著重建立並完善公共應急救援體系,民航的「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了健全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目標。長期以來,遇有重大、緊急公共安全事件時,「最後十公里」問題嚴重影響了應急救援的效果,在偏遠、欠發達地區,受常規交通運輸條件所限,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更是難以得到及時施救。發展通用航空,將確保社會公共服務的實施,保障社會每一個成員得到政府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
民航行業健康、協調的發展需要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用航空發展的堅實基礎。國外民航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均證明了這一點。發展通用航將為航空運輸提供廣泛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儲備。在偏遠、欠發達地區發展通用航空,為支線、干線機場運送旅客、貨物,有助於構建完善的航空運輸網路,優化航空運輸布局結構;發展通用航空,還將帶動航空教育培訓、機場建設、民航服務業等相關部門的發展,增強民航整體實力。
2、「十一五」期間大陸通用航空的發展目標
以2006年為基礎,預計2007-2010年,中國通用航空年均增長15%左右。單位:小時 年 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作業總量 98700 113505 130530.8 150110.4 172626.9 年飛行總量 199800 229770 264235.5 303870.8 349451.4 預計「十一五」期間,中國通用航空總作業量為665000小時,總飛行量為1347000小時。
按照「十五」期間通用航空飛機平均日利用率0.365小時/日,考慮到飛機更新等因素,「十一五」期間通用航空機隊發展目標如下: 年 度 飛機(架) 2006 707 2007 813 2008 935 2009 1075 2010 1237 按照1:2.5的人機比,「十一五」期間通用航空飛行員發展目標如下: 年 度 飛機(架) 飛行員(人) 2006 707 1768 2007 813 2033 2008 935 2338 2009 1075 2688 2010 1237 3091 3、通用航空市場前景分析
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前期基礎地理、資源信息需求逐年擴大,其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展。
在資源勘探及飛行服務領域,由於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石油等能源仍處緊缺狀態,大陸近海石油勘探、開發正加速進行。與此相適應,石油飛行服務的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對直升機吊裝、吊掛和巡線飛行項目來講,隨著電力行業的改革,電力企業更加註重使用直升機服務以提高生產效率,未來對此類飛行服務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此類通用航空項目已成為電力行業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航空護林市場,隨著政府對森林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重視,財政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十一五」期間財政還將進一步加大對飛機引進的支持和投入。
人工催化降水、農林化飛行作業和飛機播種作業等方面,近年財政投入資金較多,在「十一五」期間仍將呈增長趨勢。
受市場需求的影響,公務飛行、飛行駕駛執照培訓飛行、航空器代管、觀光游覽飛行等項目發展較快,飛行量逐年遞增。此外,近年來小型航空器短途商業運輸等項目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在行業發展政策出台以後,上述項目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大陸通用航空發展的政策、措施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通用航空越來越大的需求,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大陸擬在近期出台促進通用航空發展的行業政策。主要內容包括:
協調、配合有關單位,逐步改善通用航空發展的外部環境
在通用航空空域保障方面,積極協配合有關部門,推動我國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工作,加大改革力度,為通用航空發展爭取更加寬松的空域使用環境;
爭取保留通用航空用油的生產規模,加強通用航空用油的儲備和運輸,切實保障通用航空的油料供應;
在通用航空稅賦方面,爭取對農林業等公益性通用航空作業項目所需的進口機型適當降低相關稅賦,滿足通用航空發展的需求;
針對通用航空市場需求,加強通用航空飛機的設計和生產能力,保證通用航空飛機的供應。
發揮行業管理部門的引導、規范作用,營造良好的通用航空保障環境
進一步完善通用航空法規體系建設,為通用航空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保障環境。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盡早出台切實的通用航空發展行業政策,引導、規范通用航空的發展。
依法規范管理部門的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率。
加強部門間的交流與溝通,樹立為通用航空發展服務的觀念,保障通用航空又好又快的發展。
切實保障公益性通用航空作業的機隊建設與實施能力
爭取政府對公益性通用航空作業的扶持政策,以保持相應的通用航空機隊規模和作業能力。
改革現有通用航空作業收費標准,對屬於競爭性、可通過市場調節供求關系的通用航空服務項目,企業可依據實際成本與供求關系,自行制定價格,企業收費標准實行備案制;對社會公益性較強的項目,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財政保障作業所需預算經費和資金渠道,專款專用,確保投入。
發展通用航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
進一步降低通用航空市場准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加大通用航空市場開放力度,積極鼓勵外商投資通用航空業,進一步促進國內資本投資通用航空企業、通用航空機場、通用航空油料供應等服務保障企業,促進通用航空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推動航空俱樂部、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以及個人飛行的發展,全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休閑、娛樂方面的航空需求。
積極拓展通用航空企業的經營范圍和生存空間
引導促進通用航空企業全面滿足市場需求,拓展經營范圍,使用小型航空器開展商業客、貨、郵運輸業務;配合大陸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逐步構建區域性的短途運輸網路;繼續培育並擴大電力巡線、直升機引航等作業項目的市場規模,提高企業自身效益;開展多種形式的飛行駕駛執照培訓業務,拓展飛行員培訓渠道,為我國飛行人員的培養做出貢獻。支持通用航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採用與境外企業合資設立通用航空公司、濕租飛機赴境外開展通用航空作業等形式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逐步提高通用航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重視行業協會組織建設,加強對外交流、合作
重視發揮非政府組織和通用航空社會化服務單位的作用,加強與境外通用航空的合作與交流。
鼓勵通用航空行業協會組織、社會化服務單位積極提供信息,組織通用航空企業開展廣泛的對外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的作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改變通用航空企業以往單純為用戶提供飛行服務的經營方式和理念,重視對自身的服務產品進行深加工,為用戶提供產品對比結果、解決方案以及長期的監控服務等,提高企業自身的生存和再發展能力。
鼓勵通用航空的行業協會組織建立和完善通用航空市場供求、生產能力、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的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和行業預警制度;向行業管理部門集中反映企業的意見和利益訴求;協調行業發展的重大事項,加強行業自律,引導企業的發展。協調企業間的生產、運營,開展企業自律,防止惡性、低水平競爭;向社會宣傳通用航空行業發展動態及興辦通用航空業的相關政策、背景知識等。
海峽兩岸的通用航空交流與合作
1. 大陸通用航空的需求狀況
近年來,大陸通用航空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從整體發展水平來看,同通用航空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目前,通用航空發展仍存在以下需求:
飛行人員方面
與現有飛機數量相對應,通用航空的飛行人員缺口在400人以上。大陸通用航空飛行人員主要來自專業飛行院校培養、部隊轉業以及航空體育運動學校、航空俱樂部等。目前大陸對飛行人員、飛行駕駛執照的培訓機構存在較大需求。
在飛機、資本投入方面
通用航空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風險、低回報的特點,資本投資回報周期一般為3-5年以上。上述情況是影響通用航空投資的主要因素。大陸現有通用航空企業中,相當數量的企業存在融資能力弱、資本投入不足,更新飛機、設備不及時等問題,已影響到企業的後續發展能力。通用航空的發展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飛機、資本的投入力度,更需要提高整個行業的國際融資能力,汲取外來資本。
在作業技術方面
近年來,在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行業作業技術水平方面,大陸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今後通用航空的發展更需要加強與各方面的聯系,及時獲取最新的技術信息;引進優秀的專業人才和先進經驗,加大培訓工作力度,提高行業整體作業技術水平。
在經營和安全管理方面
大陸通用航空的現有發展水平決定了在今後要致力於提高行業整體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以保障通用航空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2. 島內通用航空的技術、資源優勢
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島內的通用航空發展具備了相當水平,特別是在具體經營項目上,已經具備了國際先進水平,如直升機吊掛、吊裝,電力作業、台風監測等。在此過程中,島內也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積累了豐富的經營和運行管理經驗。此外,島內在國際融資方面也具備相應的專業機構和人員,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融資能力。
3、兩岸通用航空合作交流的法規、政策保障
大陸近年來逐步完善了外來資本投資民航業的有關規定,明確對投資通用航空業給予鼓勵和支持。
《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民航總局令第110號)中規定:
在投資范圍方面:鼓勵台商投資建設民用機場;投資從事農、林、漁業作業的通用航空企業;允許投資從事公務飛行、空中游覽或為工業服務的通用航空企業。
在投資方式上:可採用合資、合作經營(簡稱「合營」)、購買民航企業的股份,包括民航企業在境外發行的股票以及在境內發行的上市外資股以及其他經批準的投資方式。
在投資比例方面:
如台商投資從事公務飛行、空中游覽、為工業服務的通用航空企業,由中方控股;投資從事農、林、漁業作業的通用航空企業,外商投資比例由大陸、台商雙方商定;投資民用機場,應當由中方相對控股。
4、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兩岸的通用航空交流與合作
隨著大陸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通用航空市場日益擴大。在當前形勢下,積極鼓勵島內各界在大陸投資設立通用航空企業。2005年底,大陸已批准一家台資背景的通用航空企業(上海台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正式開展籌建工作。
鼓勵投資興辦通用航空機場、航行服務等保障企業。在美國的通用航空發展過程中,大量的通用航空FBO(固定運營基地)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大陸擬在出台的行業發展政策中,積極鼓勵包括島內資本在內的各方力量投資、興辦通用航空保障服務企業,提高通用航空的行業保障能力。
鼓勵兩岸間的技術合作與交流。目前兩岸的通用航空企業已在直升機電力作業項目上進行了積極的合作與交流,包括機型推介、引進,人員、技術培訓等。鼓勵兩岸間今後在更多的項目、更廣闊的領域開展合作與交流。
鼓勵兩岸間的人才往來與交流。近年來大陸航空運輸企業已成功引進了島內的飛行員,有效的改善了大陸飛行員缺乏的局面。鼓勵兩岸間通過行業協會來運作、促進通用航空專業技術人員的往來與交流。

⑻ 中原油田的企業構成

截至2004年底,中原油田共有直屬單位110個,其中中原石油勘探局71個、中原油田分公司39個(含中原油氣股份公司4個),機關處室38個(合署辦公6個)。全油田用工總量89205人。其中正式職工70945人(中原石油勘探局38839人、中原油田分公司26742人、中原油氣股份公司5364人),勞務用工17999人,其他從業人員261人;專業技術人員22791人(中原石油勘探局11727人、中原油田分公司9263人、中原油氣股份公司1801人),其中高級技術職務2174人、中級技術職務9648人、初級技術職務10347人。 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長、中原油田分公司總經理、中原石油勘探局黨委副書記:孔凡群
中原石油勘探局黨委書記、中原石油勘探局副局長、中原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王亞鈞
中原石油勘探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冷潛
中原石油勘探局黨委常委、中原石油勘探局副局長、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孫清德
中原石油勘探局黨委常委、中原石油勘探局副局長、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監事:杜廣義
中原石油勘探局黨委常委、中原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壽平
中原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中原油田勘探局黨委委員:焦大慶
中原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中原油田勘探局黨委委員:呂新華
中原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惟國
中原石油勘探局副局級調研員:黃艾華 1、局機關處室:局長辦公室(政策研究室)、總經理辦公室、企業管理處、規劃計劃處、財務資產處、生產管理處、對外關系處、技術監督處、安全環保處、基建處、裝備處、鑽井工程處、法律事務處、外事辦公室、社會化服務管理辦公室、局黨委辦公室、局黨委組織部、局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處)、局紀委、監察處(巡視工作辦公室)、局工會機關、局團委機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保衛處)、人民武裝部、油田直屬機關黨委機關
2、局機關直屬單位:生產物資調劑中心、就業服務中心、社會保險統籌中心、投資管理中心、文化體育活動管理中心、中原油田賓館、離退休職工管理處、西部工作委員會、西南工作委員會、西南工程技術項目管理部、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礦區建設工程部、債權債務清理處、機關車輛管理中心
3、勘探局直屬單位:鑽井一公司、鑽井二公司、鑽井三公司、鑽井四公司、塔里木鑽井公司、西南鑽井公司、鑽井管具工程處、固井工程處、井下特種作業處、地質錄井處、地球物理測井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勘察設計研究院、工程建設總公司、建設集團公司、對外經濟貿易總公司、海外地面工程管理中心、鑽采處、供水管理處、通信管理處、供熱管理處、燃氣管理處、公共事業管理處、房產管理處、廣播電視管理處、中原石油報社、培訓中心(中原油田黨校)、第一社區管理中心、第二社區管理中心、第三社區管理中心、第四社區管理中心、第五社區管理中心、第六社區管理中心、第七社區管理中心、第八社區管理中心、第九社區管理中心、第十社區管理中心、北京辦事處、河南金橋賓館、威海職工教育培訓中心、行業服務中心 1、分公司機關處室:規劃計劃部、人力資源處、財務資產部、科技部、勘探管理部、開發管理部、油氣銷售管理部、油氣技術管理部、油藏經營管理辦公室、審計處(審計中心)
2、分公司機關直屬單位:內蒙採油事業部、財務結算中心、概預算中心、信息中心、檔案管理處、石油化工工程質量監督總站中原石油分站
3、分公司直屬單位:採油一廠、採油二廠、採油三廠、採油四廠、採油五廠、採油六廠、天然氣產銷廠、天然氣處理廠、石油化工總廠、油氣儲運管理處、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採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物探研究院、供電管理處、物資供應處、技術檢測中心、消防支隊、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內蒙探區勘探開發指揮部 中原油田堅持「人事相宜、崗能匹配」原則,努力為大學畢業生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一是合理確定崗位。堅持「專業對口、學用一致、統籌安排」的原則,根據畢業生的專業特長和職業興趣,結合單位需求、崗位條件,確定畢業生崗位。如果發現崗位與本人興趣愛好差別較大,經個人申請、單位同意,可以調整崗位,實現人崗優化配置。二是創造成才環境。幫助畢業生了解油田職位體系、技術發展通道、崗位輪換計劃和職位晉升過程,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為今後發展夯實基礎,還建立了領導幹部聯系大學畢業生制度,開展提前轉正定級定職、評選表彰優秀見習大學畢業生等工作,鼓勵早日成才。三是用好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見習期一年。見習期結束後,根據本人所學專業、特長以及工作需要,及時安排到管理或者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油田組建有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評委會,大學畢業生5年後可以晉升工程師,10年後可以晉升高級工程師,特別優秀的可以破格晉升。油田十分重視大學畢業生的使用,最大限度發揮其潛能,對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才,提拔到領導崗位上工作;對具有技術專長的人才,安排到重點項目參與技術攻關;對外語好、能力強的人才,選拔到國際市場從事涉外工作。近5年來,有520人被破格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有2460多人次承擔了局級以上科研項目,有740多人成為國際市場的業務、技術骨幹。在現職局級幹部中,1982年以後的畢業生佔70 %,在處級幹部中,1982年以後的大學畢業生佔76%。

⑼ 求物探(地震工)崗位職責

主要以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為原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破壞性地震應急活動的管理,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保障國家財產和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破壞性地震應急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地震應急工作實行政府領導、統一管理和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震應急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社會防震減災意識。

第五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參加地震應急活動的義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地震應急工作的重要力量。

第二章 應急機構

第六條 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指導和監督全國地震應急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具體負責本部門的地震應急工作。

第七條 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國務院設立抗震救災指揮部,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為其辦事機構;國務院有關部門設立本部門的地震應急機構。

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指導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地震應急工作。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抗震救災指揮部,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震應急工作實行集中領導,其辦事機構設在本級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部門;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章 應急預案

第九條 國家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由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

第十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並報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根據地震災害預測,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以及有關單位,參照國家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區和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還應當報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部門和地方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從本部門或者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到切實可行。

第十三條 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應急機構的組成和職責;

(二)應急通信保障;

(三)搶險救援的人員、資金、物資准備;,

(四)災害評估准備;I

(五)應急行動方案。

第十四條 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部門和地方,應當根據震情的變化以及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對其制定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進行修訂、補充;涉及重大事項調整的,應當報經原批准機關同意。

第四章 臨震應急

第十五條 地震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照國務院有關發布地震預報的規定統一發布,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發布地震預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傳播有關地震的謠言。發生地震謠傳時,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協助人民政府迅速予以平息和澄清。

第十六條 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發布後,有關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宣布預報區進人臨震應急期,並指明臨震應急期的起止時間。臨震應急期一般為1O日;必要時,可以延長10日。

第十七條 在臨震應急期,有關地方政府應當根據震情,統一部署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 的實施工作,並對臨震應急活動中發生爭議採取緊急處理措施。

第十八條 在臨震應急期,各級防震減災工作部門應當協助本級人民政府對實施破壞性 地震應急預案工作進行檢查。

第十九條 在臨震應急期有關地方人民政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向預報區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員提出避震撤離的勸告,情況緊急時,應當有組織地進行避震疏散。

第二十條 在臨震應急期,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用物資、設備、人員和佔用場地,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阻攔;調用物資、設備或者佔用場地的,事後應當及時歸還或者給予補償。

第二十一條 在臨震應急期,有關部門應當對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採取緊急防護措施。

第五章 震後應急

第二十二條 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有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宣布災區進人震後應急期,並指明震後應急期的起止時間。震後應急期一般為10日;必要時,可以延長20日

第二十三條 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抗震救災指揮部應當及時組織實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及時將震情、災情及其發展趨勢等信息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

第二十四條 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現場地震監測預報工作,並及時會同有關部門評估地震災害損失;災情調查結果,應當及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和上一級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

第二十五條 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應當盡快恢復被損毀的道路、鐵路、水港、空港和有關設施,並優先保證搶險救援人員、物資的運輸和災民的疏散。其他部門有交通運輸工具的,應當無條件服從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徵用或者調用。

第二十六條 通信部門應當盡快恢復被破壞的通信設施,保證抗震救災通信暢通。其他部門有通信設施的,應當優先為破壞性地震應急工作服務。

第二十七條 供水、供電部門應當盡快恢復被破壞的供水、供電設施,保證災區用水、用電。

第二十八條衛生部門應當立即組織急救隊伍,利用各種醫療設施或者建立臨時治療點,搶救傷員,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暴發流行,並向受災人員提供精神、心理衛生方面的幫助。醫葯部門應當及時提供救災所需葯品。其他部門應當配合衛生、醫葯部門,做好衛生防疫以及傷亡人員的搶救、處理工作。

第二十九條 民政部門應當迅速設置避難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點,提供救濟物品等,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災民的轉移和安置工作。其他部門應當支持、配合民政部門妥善安置災民。

第三十條 公安部門應當加強災區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盡快恢復社會秩序。

第三十一條 石油、化工、水利、電力、建設等部門和單位以及危險品生產、儲運等單位,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對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次生災害的地點和設施採取緊急處置措施,並加強監視、控制,防止災害擴展。
公安消防機構應當嚴密監視災區火災的發生;出現火災時,應當組織力量搶救人員和物資,並採取有效防範措施,防止火勢擴大、蔓延。

第三十二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單位應當根據抗震救災指揮部提供的情況,按照規定及時向公眾發布震情、災情等有關信息,並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第三十三條 抗震救災指揮部可以請求非災區的人民政府接受並妥善安置災民和提供其他救。

第三十四條 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國內非災區提供的緊急救援,由抗震救災指揮部負責接受和安排;國際社會提供的緊急救援,由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接受和安排;國外紅十字會和國際社會通過中國紅十字會提供的緊急救援,由中國紅十字會負責接受和安排。

第三十五條因嚴重破壞性地震應急的需要,可以在災區實行特別管制措施。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特別管制措施,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特別管制措施,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共同決定或者由國務院決定。中斷干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特別管制措施,由國務院決定。

特別管制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宣布。

第六章 獎勵和處罰

第三十六條 在破壞性地震應急活動中有下列事跡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上級機關或者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一)出色完成破壞性地震應急任務的;

(二)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財產或者搶救人員有功的;

(三)及時排除險情,防止災害擴大,成績顯著的;

(四)對地震應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五)因震情、災情測報准確和信息傳遞及時而減輕災害損失的;

(六)及時供應用於應急救災的物資和工具或者節約經費開支,成績顯著的;

(七)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本條例規定製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

(二)不按照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規定和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要求實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

(三)違抗抗震救災指揮部命令,拒不承擔地震應急任務的;

(四)阻撓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調用物資、人員或者佔用場地的;

(五)貪污、挪用、盜竊地震應急工作經費或者物資的;

(六)有特定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在臨震應急期或者震後應急期不堅守崗位,不及時掌握震情、災情,臨陣脫逃或者玩忽職守的;

(七)在臨震應急期或者震後應急期哄搶國家、集體或者公民的財產的;

(八)阻礙抗震救災人員執行職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九)不按照規定和實際情況報告災情的;

(十)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破壞性地震應急工作的;

(十一)有對破壞性地震應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為的。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地震應急」,是指為了減輕地震災害而採取的不同於正常工作程序的緊急防災和搶險行動;

(二)「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數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地震事件;

(三)「嚴重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使災區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自我恢復能力,需要國家採取對抗行動的地震事件;

(四)「生命線工程」,是指對社會生活、生產有重大影響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工程系統;

(五)「次生災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發水災、火災、爆炸等災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質貯存設施、水壩、堤岸等。

閱讀全文

與物探宣傳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
大學校園電子商務 瀏覽:966
淺談電子商務會計發展 瀏覽:162
社區黨員參觀博物館策劃方案 瀏覽:511
培訓學校教務主管考核方案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