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主題班會策劃
主題班會的策劃方案
班會是班主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有計劃地組織與開展班會活動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班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題班會是一種極受師生歡迎的極富教育意義的組織形式。所謂主題班會,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班委會組織領導開展的一種自我教育自學成才動,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主題班會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個人在集體活動中受教育、受熏陶,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如果組織得好,對學生思想的轉化和良好的班風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麼,怎樣組織和召開主題班會,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教育作用呢?在多年的實際工作中,我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 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確立和策劃班會的主題
主題班會是班集體建設的一項必要活動,它可討論思想品德問題,也可以討論班級工作,還可以讓學生談認識、交流思想、介紹經驗,開展表揚與批評。開好主題班會,首先要確立與策劃好主題。主題的策劃,具有導向性作用,它將確立班會的發展方向,並達到預期的目的。
那麼,如何進行主題的確立與策劃呢?我認為主要在於把握好三個原則:教育性、針對性、計劃性。
1、確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
主題班會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終貫穿、滲透著極強的教育性。主題的確定與設計,必須具有鮮明的目的性,決不能搞活經濟形式,走過場。例如,針對學生學習目的的模糊或錯誤,可以組織《為什麼而學習》、《以優異成績向祖國匯報》等主題班會,要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可以組織《人生路怎樣走》、《生命的意義》、《讓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好》等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教育目的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類:(1)思想觀點、政治立場、首先品質方面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2)端正好學習目的、態度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的教育;(3)創「三好」、比貢獻教育,如對學生進行創「三好」教育、「五講四美」教育,愛集體教育、愛勞動、比貢獻教育等。
在確立和策劃主題班會時,必須思想明確,知道主要是解決什麼思想問題,應該怎貫穿教育性,達到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的認識。只有這樣,主題班會才有實效,才不會流於形式。
2、結合學生實際,具有針對性
主題班會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主題的確定必須尋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及身心特點,思想發展的脈絡,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實際,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方面出現的問題,廣泛選取題材,進行篩選、提練、策劃、組織、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初一時,學生因為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們大多數都希望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給學校中的新教師、新同學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因而表現就比較好。作為班主任,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及時地對學生們進行點撥、引導,組織諸如《要珍惜學習的好時光》、《向童年告別》、《我愛我的班集體》等主題班會,使學生的心頭升起理想的光華,使他們的求知慾望更加強烈。
要做到有針對性,班主任必須善於搞好調查研究。作為班主任,對於本班學生的精神狀態、學習風氣、健康狀態、輿論、班風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摸清學生狀況,抓住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並能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促使學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發展。例如,針對部分學生成績突然下降的情況,班主任應該通過多方面的調查,分析原因,然後召開「改進學習方法和時間賽跑」的主題班會。使同學在講座和交流中明白苦學和巧學要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的道理。
3、認真確立主題,做到計劃性
主題班會必須有計劃性,有嚴密的序列步驟,不能隨意而發。教育性、計劃性三者是統一的。首先,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出一個總體方案。其次,對所在學期的班會活動有一個總的計劃。第三,對組織每一次班會要有一個具體的計劃,如選擇什麼樣的主題,採用哪些內容和形式,達到什麼教育目的等等。有了計劃,主題班會就會目標明確,進行順利,能夠較好地達到預期目的。
(二) 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選擇適當的組織形式並加以實施。
班會的主題確立和策劃好之後,第二步就是選擇形式和實施問題。班會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點;要不拘一格、豐富多彩,要充分做好發動,准備工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班會的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統一起來,溶為一體。
1、主題班會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寓思想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形式之中。
中學生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樂於思考,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有強烈的求知慾望。他們喜歡參加新穎活潑、知識性強、富於幻想的活動,而對抽象的、空洞的說教不怎麼感興趣。因此主題班會必須適應中學生的這些特點,多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把思想教育滲透在活動之中。
例如:要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時,我就在會前組織學生搞家鄉調查,讓他們去瀏覽家鄉的名勝,查閱有關家鄉的歷史和現狀,訪問老人等,然後讓他們把調查所得拿到班會上交流,會上,有的同學介紹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滕王閣的風光和歷史,朗誦「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的介紹八大山人的藝術成就和地位;有的介紹「英雄城」的名稱由來;還有的同學介紹南昌花園城市的建設規劃和進程……這樣,彷彿在同學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幅家鄉南昌的美麗畫卷,同學們在活動中深受鼓舞,為自己生活在南昌而自豪,也堅定了早日成才、把家鄉建設得更美的信心。
2、不拘一格,採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
開好主題班會,除了要有好的主題之外,還必須注意形式的多樣和生動。初中主題班會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1)主題報告會;(2)演講和競賽;(3)座談和辯論;(4)野外活動;(5)社會調查成果匯報;(6)文藝表演;(7)技術操作,實物交流;(8)經驗介紹。
班會的形式是豐富多彩,不能搞一種死板的模式。只有多樣化,才能適應青少年學生的特點,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滿足他們求知、增長才幹、抒發思想感情、關心時事政治和走向社會等多方面的需要,從而調動其積極性,使他們受到教育和鍛煉。
需要強調的是,應該根據內容的需要,選制裁發揮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義的形式,以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智慧的啟迪,人生道路的選擇發生影響。
3、充分做好發動、准備工作
充分的准備才能使班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准備的過程本身也是不斷教育學生的過程。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主題班會的策劃與實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更重要的是發動學生,使學生成為班會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班主任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出來的,因此,在准備、組織召開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指導學生,讓學生既當主人、又當參謀,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由老師包辦人替。
(三) 要善於深化主題的鞏固成果。
班主任除認真考慮主題班會的選題、組織形式外,還要認真考慮主題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鞏固,怎樣讓學生進入並保持最佳狀態。這就需要搞好主題班會的總結,並在總結中善於「借題發揮」,點到實質,「舉一反三」,以教育多數學生。同時還要搞好「追蹤教育」,以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
1、班主任要善於總結、集中和提煉
做好總結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在主題班會當中,學生的認識有時並不是一致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時還有分歧、急診有些發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和認識水平方面的原因,他們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而看不到本質;有些僅憑個人好惡來判別事物的善惡,美醜、尚缺乏客觀的標准;有些發言有明顯的個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斷。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就要利用總結來啟發、誘導和點撥,使同學們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認識到召開班會的目的、認識到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在總結果,要針對學生的認識給以集中、分辨、提煉和升華,使學生的認識有提高,行動有準則,前進有方向。
2、班主任要善於「借題發揮」
「借題發揮」是班主任必須掌握和經常運用的手段。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當適時的抓住各種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有一次,作為班主任的我對兩個學生的座位作了調整,事後有不少同學提出了換座位的要求,而且多數是成績較好的同學。由此,我布置了「由座位說開去」的主題班會,並列出一系列與此相關的問題,要求人人都要寫發言提綱。我提出的問題有:我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哪個更重要?歧視差生產生的後果會不會對你的學習帶來影響?你知道怎樣珍惜同學之間的緣份嗎?如果你來編排座位,你將怎樣滿足人人都渴望理想座位和理想的同桌的需要等等。班會以後,學生們統一了思想認識。明白了集體的興旺是每一個同學學習利益的保障,每一個同學是班級的一份子。事後不僅再沒有同學要求換座位,還有些學生積極要求和成績較差,紀律較差的同學同座,以幫助他們共同進步。
「借題發揮」還指在班會總結中,班主任要善於由引及彼、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使主題班會發揮出多種教育作用。
3、班主任要做好「追蹤教育」、鞏固班會成果
要使主題班會真正起到教育教學作用,決不能忽略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也就是在班會後要進行「追蹤教育」。
一是在主題班會活動之後,要及時掌握來自學生中的信息反饋,抓住學生思想情感方面的變化,繼續加以引導,促其升華。力爭在每次活動之後,讓學生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並使他們在行動上有所表現。二是班會做出的決定,班委會要認真監督執行,並付諸行動,從現在做起。例如,在召開了《你為集體做了些什麼》主題班會後,就要及時表揚那些關心集體利益,為集體做了好事的同學,對於差的,要批評指正,只有這樣,主題班會的成果才能發揮出它的效用
❷ 崇尚科學,反對迷信 主題班會 方案
倡導理性反對迷信
陳先達
中世紀及其以前,迷信流行並不為怪。奇怪的是資本主義時代科學發展,迷信依然存在。甚至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居然也相信一些荒唐不經的東西。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就舉過培根、牛頓、華萊士的例子。他說,英國大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期盼人能「延年益壽,在某種程度上使人返老還童。改形換貌,易身變體,創造新種,騰雲駕霧,呼風喚雨。他抱怨這種研究無人問津,他在他的自然史中開出了製造黃金和創造種種奇跡的煞有介事的丹方」。他說,大科學家牛頓在晚年也頗熱衷注釋《約翰啟示錄》。而且一些科學家如功勛卓著的動物學家兼植物學家華萊士迷戀於招魂術和降神術。這種情況也許是由於當時科學還沒有達到當代這樣的水平。可也不是,當代科學如此發達,上窮碧落下黃泉,可以入太空上月球,可以入海底,甚至連人都能「克隆」,可迷信卻仍然時有流行。西方有,我們這里也不少見。算命看相生意興旺;有病不求醫,以香灰、塘水治病的事不少見。更加荒唐的是,有些幹部居然因為風水先生一句話就把好端端的新建樓房推倒重建。這些情況表明,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確應該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宣傳無神論,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我們要堅決反對封建迷信。迷信不同於宗教,它不具有文化積累和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盡管它也可能使用某些道德化的語言,但其目的不是道德教化而是宣傳迷信。迷信是一種具有短暫性、爆發性、群眾性和流行性特點的思潮。它的興起和蔓延容易攪亂人心,不利於社會的安定。科學與迷信又是對立的。科學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它不相信那些未經證實的荒唐不經的東西。哥白尼以後,科學在對迷信的斗爭中取得了偉大勝利。它通過揭示宇宙中一個又一個秘密,逐步破除人們心中的迷信。
科學打敗了迷信,但迷信又變換形式與科學進行爭奪戰。科學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宇宙在任何時候都會為人類留下許多秘密。迷信便利用任何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進行投機。它冒充科學。而且迷信的載體是多樣的變化不定的,只要有適宜的社會土壤和文化背景,就會陳渣泛起,以新的形態卷土重來。
在一些迷信活動中,以所謂振興傳統文化為旗幟,這當然是一種借口。中國傳統文化不同於西方和印度文化,哲學特別是儒家哲學處於主導地位。這是一種理性主義的文化。「子不語怪力亂神」,把神鬼有無問題擱置一邊,從不張揚迷信。漢文帝是有為之君,文景之治算是中國歷史的光彩一頁。可漢文帝熱心鬼神之事,還是受到詬難。唐代李商隱的《賈生》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就狠批了一下漢文帝。至於占卜算命,的確是古已有之。《周易》是最古的占卜書,但以後逐步演變為一部具有豐富辯證法的哲學著作。中國知識分子不少人對命運採取一種理性主義態度,不迷信卜卦算命。明代劉基的《司馬季主問卜》中關於占卜的一段話,很具代表性:「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夫蓍,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人,靈於物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人的命運不是決定於烏龜殼和蓍草,而是決定於自己。智者不惑,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態度。要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傳統,就應該發揚唯物主義傳統、無神論傳統、理性主義傳統。
在反對迷信的斗爭中需要科學與哲學的聯盟。既要進行科普教育又要進行無神論教育,特別是要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因為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理性的思維方法。所有的迷信者,不論文化層次如何、經歷如何,從哲學上看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缺少理性思維,只相信感官,迷信「我看到,我親眼看到」,而不問看到什麼,如何看到。實際上,迷信、迷信,因迷而信,因信而迷,越信越迷,越迷越信,迷他所信的,信他所迷的,以至難以理喻。其實所謂看到是並沒有真正看到。即使一些有文化有知識的迷信者,同樣是迷信感官。其實他並沒有真正看到他所相信的東西,而是相信他看到的東西。古代希臘哲學家早就說過,沒有理性,眼睛是最壞的見證人。可我們當代有些迷信者連「最壞見證人」的感官都不要,非常輕易地相信人家的謊言。
凡無理性思維能力的人,都分不清什麼是可能的和什麼是不可能的。他們不具有懷疑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他們信奉的是:也許、可能、萬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世界是復雜的什麼事都是可能的,等等。如果一個人沒有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信仰,沒有規律性觀念,沒有最起碼的對平凡真理和普通常識的堅定認可,信奉「也許」「可能」,只要遇到一個小小的謊言就會入其圈套。恩格斯在《神靈世界中的自然研究》中,對一些科學家由於迷信經驗,極端蔑視思維而陷入各種迷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恩格斯特別強調哲學的重要性,他說,「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處罰的。對一切理論思維盡可以表示那麼多的輕視,可是沒有理論思維,的確無法使自然中的兩件事實聯系起來,或者洞察二者之間的既有的聯系」。「所以,經驗主義者蔑視辯證法便受到處罰:連某些最清醒的經驗主義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現代唯靈論中去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版,第300、301頁)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也發表過類似的看法。
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小院中,猛然碰見一隻無比龐大的烏龜,它今天放學走在家門前的身體呈綠色,彷彿一隻可怕的怪獸,我顯得有些毛骨悚然,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向後移動,只見那隻怪獸迎面撲來,我被重重地壓在地上……「快起床。」我迷迷濛蒙地睜開眼睛,發現天已經大亮,我仍睡在被窩里,原來這只是個夢,我虛驚一場,但還是感覺一種恐懼感縈繞腦際,按迷信說法,在黎明前做夢,相對應的就是這天傍晚,而我做的是一個不利的夢,那是不是在今天傍晚就會有什麼壞事發生呢?
想到這里,我頓時失魂落魄,感覺今天為何這樣的不尋常。馬上到了傍晚,我獃獃地蹲坐在牆角,默默地為我祈禱,不時還張望著四周。時間很快過去了,轉眼到了晚上,可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我終於鬆了口氣。趴在窗戶旁,獃獃地望著那慢慢向前移動的白雲,好像明白了許多道理:
夢境只能使我們陷入恐懼,它只是一個幻想,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學習,當然還會浪費時間,我們千萬不要做出像杯弓蛇影一樣的傻事,心中永遠銘刻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❸ 怎樣反對封建迷信
科學與迷信
徐好民
* 科學是在和迷信的斗爭中逐漸完善
* 從認識論上說封建迷信根源於人類對自然災異的無知和敬畏
* 共產黨員不腐敗,知識分子不迷信,中國的事情就能辦好
科學和迷信是人類思想認識上兩種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思維方式和精神狀態,科學代表的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進行合理的邏輯思維,是主觀逼近客觀符合客觀,是漸進的,是實事求是。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我國近代科學的引進者、啟蒙者之一的丁文江先生就曾指出:「凡世界上的現象與事實都是科學的材料,只要用的方法不錯,都可以認為是科學。所謂科學方法是用理論的方法把一種現象或是事實來做有系統的分類,然後了解它們相互的關系,求得它們普遍的原則,預料它們未來的結果。所以我們說這一種知識是真的,就等於說這是科學的。」同期雷頤先生在《賽先生旅華記》中寫道:「技術只是科學發現、原理的運用,而科學是指運用理性、破除偶像、獨立思考的精神。」迷信則是對客觀事實的背離或扭曲,是輕率的妄斷和臆想,是不合邏輯的,不合事實的。迷信是時時希望建立偶像,是時時希望達到對客觀世界的終級認識。科學與迷信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相剋相生,一部人類的思想史就是科學戰勝迷信的歷史。這種斗爭是長期的,永無止境的,科學正是在和迷信的斗爭中逐漸完善。我們的先人自古就主張「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就崇尚「道法自然」,就認為「天行有常」,並沒有給我們造出一個獨一無二、必須人人服從的偶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就開展了大規模的反對封建迷信的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適逢建國五十周年的今天,封建迷信又大肆泛濫,這究是怎麼回事?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迷信有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從社會根源說我們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所放鬆、行政法規不健全、腐敗之風難止,為沉渣泛起造成了適宜的環境;從認識根源說近幾十年,自然災異明顯增多,科學研究明顯滯後,造成了人類思想的迷茫。從認識論上說封建迷信根源於人類對自然災異的無知和敬畏,從另一方面說也反映了迷信者對自然界的好奇、探索和無奈!近年隨著地球內部活動的加劇,各種巨大自然災害和罕見罕聞的異常自然現象都屢屢見諸各種新聞媒體,但科學界對這些災異的預測預防和成因解釋都顯得力不從心,明顯落後於群眾的實際需要,這應是當前封建迷信重新抬頭的認識根源。我們必須注意到這種認識上的落後愚昧不僅僅存在於缺少科學文化的普通群眾,也同樣存在於科學文化豐富的知識階層。
自然災異是人類面臨的科學難題,既然封建迷信的抬頭根源於人們對自然之謎的無知,那末科學界加強對自然災異的研究,提高自然災害預測預防的准確度,揭開一系列自然之謎的謎底,便是從思想認識上清除封建迷信的至聖法寶。近年西方一些權威學者開始關注這一領域的問題。美國學者W.R柯爾利斯,1977年他編成《奇異自然現象》一書。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誇克發現者、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馬瑞·蓋爾曼,1994年發表《誇克與美洲豹簡單性與復雜性的奇遇》。他在書中寫道:「這個研究課題還處於嬰兒時期,我希望對人類這些目前還不清楚的原因加大研究的強度,因為這個課題最終會對人類未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代傑出的科學家和科普專家、美國康納爾大學天文學教授卡爾·薩根,1996年他臨終前出版《魔鬼出沒的世界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他在書中指出:「迷信和偽科學使我們墨守陳規不思進取,使人們變成輕信的犧牲品。」美國斯坦福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彼得·斯特羅史,1998年他發表《飛碟觀察物證》報告,指出:「 科學家們應該認真研究有關UFO的報告,這將有助於了解地球本身的大氣情況和自然現象,諸如雷電以外的大氣層的電活動。」我從事地震科學研究工作30餘年,提出了地殼運動靜電效應、徵兆地質學新概念,重新定了地象一詞的確切含義,出版了《地光探源》、《地球靜電》、《地象資料、徵兆地質學、地震預報》、《地象概論·自然之謎新解》四本書,開拓了地氣-地光-地象-徵兆地質學-地震預報新方向。強調了「許多所謂自然之謎就是靜電之謎,就是不了解大氣靜電造成的。」
近年來迷信泛濫,有多少學者有多少新聞媒體有多少行政機關在推波助瀾,誰也說不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一是用不正確的世界觀認識問題,一是被不正當的名利所驅使,總之是喪失了基本的科學精神。卡爾·薩根在《魔鬼出沒的世界科學,照亮黑暗蠟燭》一書中指出:「一個擁有科學知識的人不一定具有科學精神。」這是非常正確的。科學不是某些單位某些階層某些個人的專利,科學在於它是否實事求是,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用這條標准來檢查一下我們所有的單位所有的個人,我們會得到什麼結論?如果我們實事求是了,我們新建的堤壩、橋梁、公路、建築物還會很快垮塌嗎?如果我們實事求是了,在我們大力提倡科技創新的今天科技創新者還會受到嚴重壓制嗎?如果我們實事求是了,還會有這么多弄虛作假嗎……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了總體的信仰,沒有了總體的奮斗目標,沒有了一致的善惡是非,只認金錢,只花言巧語撈自己的物質利益,自然有人作贓官有人作惡賊。
迷信涉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問題,正如病毒病菌一樣徹底消滅是不可能的,但完全可以造成一個不適宜它們恣意生長的環境,大部分消除它們。如何破除迷信,這里還有一個破和立的關系問題。以前我們強調了破,提倡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強調立字不夠,某種程度上忽視了立。立是長久性的工作。正如一塊土地,我們把它上面的野草割掉了不種樹木或五穀,過段時間它仍然長出野草。如果我們種上了樹木或五穀,再稍加管理,野草就難肆虐了。如果是五穀還要年年種,不然,還是野草叢生。人是一代代更替的,破除迷信是長期的細致的工作,人的思想正如土地,科學精神不紮根,迷信就要去佔領。「共產黨員不腐敗,知識階層不迷信」,中國的事情是能夠辦好的,封建迷信是不難破除的。
(作者: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
❹ 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教案
人類的智慧很有限~眼睛能看到的頻率也不多(請勿眼見為信)~有如坐井觀天~(大腦也只能使用三成..30%)
我們這一茬的科學是實證科學=>眼見為信~有如盲人摸象'(半瓶子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不如全不知道)~能發不能收'(連環保問題都無法善後)(還有變種的病毒)~~將把人類帶入毀滅~
ps:世界末日:很多博物館有科學證據(比如:化石&海底發現的建築..他們科學進步的遺跡~超過我們現在的科學)』證明曾經有好幾次的世界末日...諾亞方舟&雅瑪文化遺跡~都是真的..
❺ 如何抵制迷信
1、讓迷信的人學會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而不是用別人的嘴去思考。
2、讓大家學會去看別人做了什麼,而不是去聽別人說了什麼。
3、讓他們不要只看一個人的外表和地位。
4、打造正信的環境。
只要人類還有自己的想法,就會有弊端,就不可能完全避免迷信。
1裡面已經包括學習了,就不用再說了。
❻ 要怎樣反對封建迷信
反對迷信最好的武器就是科學,用自己的知識去解釋一些迷信的東西,做實驗給人們看,你要是想反對迷信,就要多觀察,多動腦筋。
❼ 人民網關於反對迷信的內容
反迷信五議——迷信的哲學、心理學分析
陳先達
2006年07月10日10:40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一議:中世紀及以前,迷信流行並不為怪,奇怪的是當今迷信時而沉渣泛起
近年來,社會上算命、看相等迷信活動生意興旺;更加荒唐的是,有些領導幹部居然因為風水先生一句話就把好端端的新建樓房推倒重建。
科學的發展是人類不斷戰勝愚昧無知的過程。迷信是愚昧無知的一種表現,中世紀及以前,迷信流行並不為怪。奇怪的是當今科學如此發達,上可以入太空上月球,下可以入海底,甚至連人都能「克隆」,可迷信卻仍然時有流行。這些情況表明,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應該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提倡崇尚科學的風氣,反對迷信,反對愚昧無知。
二議:有人認為迷信也是一種信仰,是宗教。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其實,迷信不同於宗教,它不具有文化積累和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盡管它也可能使用某些道德化的語言,但其目的不是道德教化。迷信是一種具有短暫性、爆發性、群眾性和流行性特點的思潮。它的興起和蔓延容易攪亂人心,不利於社會的安定。科學與迷信是對立的。科學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它不相信那些未經證實的荒唐不經的東西。哥白尼以後,科學在對迷信的斗爭中取得了偉大勝利。它通過揭示宇宙中一個又一個秘密,逐步破除人們心中的迷信。科學打敗了迷信,但迷信又變換形式與科學進行爭奪戰。科學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宇宙在任何時候都會為人類留下許多秘密。迷信便利用任何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進行投機,冒充科學。而且迷信的載體是多樣的、變化不定的,只要有適宜的社會土壤和文化背景,就會沉渣泛起,以新的形態卷土重來。
三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究竟該繼承什麼
在一些迷信活動中,以所謂振興傳統文化為旗號,這當然是一種借口。中國傳統文化不同於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哲學特別是儒家哲學處於主導地位,這是一種理性主義的文化。「子不語怪力亂神」,把神鬼有無問題擱置一邊,從不張揚迷信。漢文帝是有為之君,文景之治算是中國歷史的光彩一頁,可漢文帝熱心鬼神之事,也受到了詬難。唐代李商隱的《賈生》詩曰:「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就狠批了一下漢文帝。
至於占卜算命,的確是古已有之。《周易》是最古的占卜書,但以後逐步演變為一部具有豐富辯證法的哲學著作。中國知識分子不少人對命運採取一種理性主義態度,不迷信卜卦算命。明代劉基的《司馬季主問卜》中關於占卜的一段話,很具代表性:「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夫蓍,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人,靈於物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也就是說,人的命運不是決定於烏龜殼和蓍草,而是決定於自己。智者不惑,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態度。要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傳統,就應該發揚其中的唯物主義傳統、無神論傳統、理性主義傳統。
四議:沒有理性,「眼睛是最壞的見證人」
在反對迷信的斗爭中需要科學與哲學的聯盟。既要進行科普教育,又要進行無神論教育,特別是要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因為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理性的思維方法。所有的迷信者,不論文化層次如何、經歷如何,從哲學上看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缺少理性思維,只相信感官,迷信「我看到,我親眼看到」,而不問看到什麼,如何看到。實際上,迷信、迷信,因迷而信,因信而迷,越信越迷,越迷越信,以至難以理喻。古代希臘哲學家早就說過,沒有理性,「眼睛是最壞的見證人」。可我們當今有些迷信者連「最壞見證人」的感官都不要,就很輕易地相信風水先生的謊言。
五議:反對迷信,必須崇尚理性思維
凡無理性思維能力的人,都分不清什麼是可能的和什麼是不可能的。他們不具有懷疑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他們信奉的是:也許、可能、萬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世界是復雜的,什麼事都是可能的,等等。如果一個人沒有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信仰,沒有規律性觀念,沒有最起碼的對平凡真理和普通常識的堅定認可,信奉「也許」「可能」,只要遇到一個小小的謊言就會入其圈套。恩格斯在《神靈世界中的自然研究》中,對一些科學家由於迷信經驗,極端蔑視思維而陷入各種迷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恩格斯特別強調哲學的重要性,他說,「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處罰的。對一切理論思維盡可以表示那麼多的輕視,可是沒有理論思維,的確無法使自然中的兩件事實聯系起來,或者洞察二者之間的既有的聯系」。「所以,經驗主義者蔑視辯證法便受到處罰:連某些最清醒的經驗主義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現代唯靈論中去了」。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項重要內容。反對迷信,必須崇尚科學,其實質應當是崇尚理性思維。(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人物漫像:孫曉綱作)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字秀春)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4575270.html
❽ 關於相信科學 反對迷信的倡議書
「革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的倡議書 革除陋習、移風易俗、勤儉持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倡議大張旗鼓的開展「革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活動,通過開展移風易俗教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的社會氛圍,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摒棄陳舊落後的思想觀念,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凈化社會風氣,提升全縣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盲目攀比、大操大辦各種酒宴、結婚排車隊比數量等不良的社會現象,侵蝕著人們的靈魂,敗壞了社會風氣,加重了人們的經濟負擔,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一些黨員幹部中間也存在請客送禮、公款吃喝問題,造成了不良影響,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全縣人民特別是廣大黨員幹部,要充分認識到革除陋習、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厲行節約、勤儉持家,破陋習、樹新風。為此,我們倡議: 1、提倡節儉過節,堅決反對請客送禮、大吃大喝。 2、提倡 「紅白」事新辦、堅決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 3、提倡健康娛樂,堅決反對低級趣味、聚眾賭博。 4、提倡誠實守信,堅決反對言行不一、不講信用。 5、提倡崇尚科學,堅決反對封建迷信、愚昧落後。 6、提倡尊老愛幼,堅決反對虐待老人、打罵兒童。 風俗之變,遷移民志,關系盛衰。讓我們攜起手來,向陳規陋習宣戰,移風易俗,共創文明家園,這是時代的要求,是全體公民責無旁貸的義務。全體公民民要增強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感,立即行動起來,積極投身到這項活動中去,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而努力奮斗。
❾ 怎樣舉辦一個向人們宣傳相信科學反對迷信的活動
你要了解你所需要宣傳的人迷信什麼,只有了解後逐個擊破才能令人生信,只有專業過硬才有發言權,所以你必須對他們迷信的瞭若指掌。你想宣傳,讓對方接受你的觀念,首先得學會溝通,溝通的前提是你對對方知識架構的了解,才能用對方能接受的語言,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