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背包客的圖書目錄
引言
1 准備工作
首要事項
旅行地的選擇
旅行時機
保持健康
鍛煉身體
出發
與人交往
適應環境
了解隱患
2 旅行用品和旅行技巧
服裝
鞋類
背囊和包袋
寢具
帳篷
烹調用品
攜帶型食物
飲水設備
宿營必需品
求生背包
修補
整裝待發
3 在旅途中
享受野外生活的樂趣
出發
克服困難
繩子的用途
過雪地
涉水
船隻
騎腳踏車
馱畜
閱讀地圖
使用指南針
定向技巧
確認方向
預測天氣
設計路線
攜帶照相機
4 野外宿營
找水
選擇宿營地
搭建帳篷
生火
野外就餐
准備食物
安全宿營
拆除帳篷
5 緊急措施
惡劣的氣候條件
建造掩體
雪地生存
飢渴
迷路
求救信號
危險的動物
避免沖突
急救措施
索引
Ⅱ 背包客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它是一種純粹個性化的旅遊方式,能夠隨心所欲地選擇想去的地方,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並能打破常規的游覽項目。能自主控制旅遊開支,選擇適合自己消費水平的旅餐廳就餐投宿。
缺點:採取這種旅遊方式必須具有完整的旅行經驗或者在旅遊地點有親朋好友接待。否則自己要做大量的准備--自備旅遊圖、旅遊叢書,熟悉旅遊地點是景點位置,以及該旅遊地區的交通情況。自助旅遊還應該提前做行程計劃,否則容易錯過重要景點。另外它的花費也比較高。
(2)背包客策劃書擴展閱讀:
特別提示
1、太胖的人不要爬太高的山,這樣自重大,對身體有傷害。
2、對戶外知識不太了解的人,不要盲目跟風去一些過於野的地方。
3、只參加自己身體條件能適應的活動。
4、無論參與活動還是發起活動,都要本著對他人負責的精神。
5、盡可能多地關注同行的「菜鳥」,避免其走彎路,甚至可以起到挽救其生命的作用。
6、製作一張小卡片(最好是防水的塑料卡片),上面寫明個人姓名、血型、地址、應急聯系電話。
7、為了環保起見,建議大家用毛巾或手絹代替紙巾。尤其是一塊大大的方手絹對於女孩子來說,可是有千種妙用,除了擦汗以外,還可裝飾用,做圍巾或是頭巾,或是系在手腕,用起來也更方便。而且一旦遇上狀況,還可以撕成條用來做路標,尤其是顏色鮮艷的方巾。
Ⅲ 旅遊景點策劃方案
針對初次到甘孜州旅遊的朋友提供實用資訊,供各位參考。
1、什麼是高原反應?高原反應有哪些症狀?
高原反應是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乾燥等的變化,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海拔高度一般達到2700米左右時,就會有高原反應。高原反應的症狀一般表現為:頭痛、氣短、胸悶、厭食、微燒、頭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現:嘴唇和指尖發紫、嗜睡、精神亢奮、睡不著覺等不同的表現。部分人因空氣乾燥而出現:皮膚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或積血塊等。
2、如何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
絕大部分人到甘孜州是沒有高原反應,一般什麼樣的人會有高原反應沒有規律可循,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它,許多的反應症狀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對高原有恐懼心理,缺乏思想准備和戰勝高原決心的人,出現高原反應的機會就多。
建議初到高原地區,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體力勞動,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負擔,不要飲酒和吸煙,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維他命的食品,適量飲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涼感冒和耗體力。不要一開始就吸氧,盡量要自身適應它,否則,你可能在高原永遠都離不開吸氧了(依賴性非常強)。
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葯品:高原紅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西洋參含片、諾迪康膠囊(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百服寧(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西洋參(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但作用不是特明顯,一般認為都是自我安慰的精神療法,與保持良好的心態效果雷同。對於高原適應力強的人,一般高原反應症狀在1-2天內可以消除,適應力弱的需3-4天。
3、到達甘孜州後有高原反應我怎麼辦?
甘孜州一般的城鎮都有醫院或衛生院,輕微的高原反應建議通過自我調節來適應它,嚴重的可以看醫生。出現高原反應後,應多休息,少活動,堅持進食,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葯品。
嚴重的高原反應,比如出現:浮腫、肺水腫、重感冒等症狀,建議一定到醫院輸液、吸氧等治療,並盡快離開高原。
4、進甘孜州身體有何要求?哪些病人不宜進?是否要體檢嗎?需要鍛煉身體嗎?
到甘孜州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外,對於健康的身體並無特殊要求,有嚴重呼吸氣管、心臟、心血管、精神方面疾病的人不宜進甘孜州,因此,對於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支)氣管炎、糖尿病、感冒的患者限制進甘孜州。到甘孜州一般不需體檢,沒有以上幾種嚴重疾病的人都能去甘孜州。建議進甘孜州前不要刻意的鍛煉身體,因為通過鍛煉後的身體,耗氧量增大,增加了在甘孜州心臟的負擔,反而容易引起高原反應。
5、感冒為什麼不能去甘孜州?在甘孜州感冒怎麼辦?
感冒患者由於自身身體機能被破壞,抗病能力減弱,又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負荷,帶著嚴重的感冒進甘孜州極易轉為其他高原病,特別是肺水腫-一種特別危險的高原疾病,不及時治療很容易有生命危險。感冒患者,一定要將感冒治好後才進州,不能帶感冒病菌進州。
在甘孜州感冒,一般沒有太大的問題,因在高原已經有一定的適應性和抵抗力,身體基本上都調整過來了,及時治療即可,而且,甘孜州的醫生治療感冒都非常有經驗。隨身帶一些感冒葯,一旦有感冒徵兆,自己服用一些常用感冒葯品,一般1-2天症狀即可消失。
6、甘孜州洗澡方便嗎?
甘孜州有一定規模的城市都有洗澡的地方,一般星級賓館的標准間都有獨立的衛生間,有熱水,可洗澡,許多招待所也有公共浴池,定時供應熱水,洗澡都較方便。初到甘孜州,盡量少洗澡或不洗澡,以免受涼感冒,或因洗澡消耗體力過度而引起或加重高原反應,到達幾天後,身體適應高原氣候後,洗澡一般沒有問題了。因甘孜州的空氣乾燥、蒸發快且晚上氣溫較寒冷,人在甘孜州一般不是特別想洗澡,並且不會感覺不舒適。
7、甘孜州的住宿條件如何?需帶帳篷和睡袋嗎?
目前,隨著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遊客的增加,甘孜州的住宿條件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縣城也都至少有招待所可供住宿,但整體水平要比內地低。像康定有從普通的招待所到三星級的各類住宿房間,其他比較偏僻或較小的地方主要以招待所為主。到甘孜州旅遊,是否需要帶帳篷和睡袋,主要是看以什麼方式旅遊和到什麼地方旅遊,若參加旅行社的常規旅遊線路,就沒有必要帶這些設備,因為旅行社的常規線路都是住宿設施比較完備的城市,沿途都住星級賓館。若到比較偏僻的地方,可能要住招待所時,建議帶上睡袋比較好,主要是為了衛生和防寒;若是徒步、騎自行車、探險旅遊基本上是露營,那帳篷和睡袋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考慮到自身的身體條件,因為那畢竟在高原,抬腳都比較辛苦,找到適合扎營的地方和搭帳篷都是非常艱巨的工作。
8、甘孜州的賓館多嗎?緊張嗎?價格貴不貴?
甘孜州,主要旅遊地,賓館較多,除了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住宿緊張外,其它時間住宿都沒問題。由於甘孜州地處高原,旅遊淡旺季很明顯,淡季基本處於歇業狀態,故旺季房費比內地的房費相對較高。
9、冬季景色如何?
甘孜州的冬季可以看到更多的雪山。冬季為甘孜州旅遊淡季,住宿、旅遊車等費用都很便宜,且旅遊的客人少,你可更盡興的遊玩。
10、雨季路況怎麼樣?
甘孜州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7月份,一到雨季路況非常糟糕,不可預見性特高,第一天好好的路面,晚上一場暴雨,路可能就被沖斷,這二天可能就無路可走,或繞道而行。
11、手機可以通嗎?信號怎麼樣?全球通?聯通?
在甘孜州,川藏線沿線城鎮基本上都通手機,信號受天氣影響較大,有時不是很好;目前,僅有中國電信網全州都可以通,聯通的手機較遠的縣暫時沒有開通。
12、帶甘孜州有哪些銀行?ATM卡是否可取到錢?
甘孜州有農行、建行和郵政儲蓄,其實在甘孜州帶現金還是比較方便的,強烈建議備足現金;建議在甘孜州不要太依賴在內地使用非常方便的各式銀行卡或儲蓄卡,常備一些現金最為方便。
13、進州需帶些什麼葯品?
常規旅遊准備一些感冒葯品、胃腸類葯品和一些去熱止痛的葯品就可以了,如:感冒片劑、感冒沖劑、瀉痢停、復方阿斯匹林、撲爾敏、抗生素,若對高原反應沒有信心,可以准備一些抗高原反應的葯品:高原紅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百服寧(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西洋參含片。
特殊旅遊,比如:完全背包客、徒步、探險之類的特種旅遊,建議還要備一些一下葯品:
常備葯物:牛黃解毒片、黃蓮素、牙周寧、息斯敏、乘暈寧;抗高原反應葯:諾迪康膠囊、西洋參(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速效救心丸;外用葯:雲南白葯、萬花油、創可貼、清涼油、風油精、傷濕止痛膏、眼葯水、葯棉、紗布、綳帶、白膠布;維生素類:金施爾康、善存片、其他維生素片。
14、進州必備日用品?
進州旅遊必備用品:太陽鏡、太陽帽、防曬霜、護膚霜、潤唇膏、長袖上衣、毛衣;對於特殊旅遊建議帶:睡袋(防寒)、床單(防臟)、羽絨服、旅遊鞋或登山鞋、拖鞋、牙刷、牙膏、毛巾、捲筒紙、紙內褲、消毒濕巾、手電筒、防水火柴、刀具、繩子。
15、進州需要帶什麼樣的衣服、鞋?
由於甘孜州紫外線特別強,不宜穿短袖上衣和短褲,必須備毛衣,春秋冬季必須帶羽絨服、毛褲;鞋子最好是旅遊鞋或登山鞋。
16、甘孜州有哪些東西值得買?藏葯好嗎?藏刀?
像各類首飾、掛件、小工藝品,基本是個人愛好而定,比較有價值的有:地毯、掛毯、唐卡、蟲草、藏紅花、各種特種功效的藏葯等,還有手工藝品如:藏刀等也非常值得購買。藏葯中有些像治療胃病、風濕特效非常好。
17、天葬能看到嗎?
為了尊重當地的民族習慣,未經允許不得觀看天葬,更不允許私自攝影和拍照。
18、可以住在藏民家嗎?
藏民家都可以住宿,像在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旅遊一樣,當地的人家都很歡迎客人的到來,他們有時會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您。
19、甘孜州自駕車如何?
內地的司機在高原上駕車是以辛苦而且比較危險的事,因為人一到高原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一旦沒有適應好就直接上路,人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都慢很多,況且甘孜州絕大部分的路都是盤旋路,沒有經驗的司機是很難適應的。
20、在甘孜州騎車如何?
在高原騎單車時間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不僅是體力,更重要的是毅力和耐力,翻山越嶺、狂風、暴雨、暴雪、冰雹、野外生存能力、扎營能力、飲水、食品、取暖、野狗等您不得不應對的實際問題。當然您能在高原騎單車走上若干日子將是您終身最炫耀的事。
Ⅳ 背包客的起源
Lonely Planet的創始人托尼·惠勒(Tony Wheeler)遠道而來,講述他與MINI不得不說的故事,與Countryman由來已久的淵源。Lonely Planet 是當今全球上千萬旅友去往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參考工具之一,在LP早期成長中的那個自助旅行剛剛萌芽的年代,Lonely Planet的名字便成了衡量旅行信息准確可靠與否的標准。說幾件事,你便可以認識到他的知名度:1996年,《紐約時報》文稱托尼為「全世界背包客和探險旅行者的帶頭人」、改變世界旅行方式的「先鋒」人物之一; 當比爾·蓋茨造訪澳大利亞時,他只想求見兩個人:政府總理和托尼·惠勒; 2002年度英國旅遊作家協會授予惠勒終生成就獎。如果你熱愛旅遊,想必對Lonely Planet會略知一二,但是LP誕生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只有創始人自己娓娓道來,才是最動人的。當晚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惠勒先生將在現場發布一本Lonely Planet新書,專為MINI COUNTRYMAN量身定製,且限量發行。
背包客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種文化風格,就像是美國西部牛仔一樣,背包客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風格。社會上也逐漸出現了許多與背包客相關的產業,有的是承繼背包客精神,有的是延續一種文化,例如2011年12月份,雅蘭仕以背包客為題材,吸取背包客敢於挑戰的冒險精神,發布了銳意背包客系列便攜音箱。
Ⅳ 背包客是什麼意思
背包客(英語:backpacker,衍生自backpacking一詞),就是背著背包做長途自助旅行的人,被稱呼為背包客的旅行者往往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進行旅行活動,所以他們對於旅行的規劃、景點的獨到之處也常有自成一派的見解。
背包客文化中的一個特色就是「團體性」,不論是住在有自助廚房以及共用電視廳的青年旅館、與他人共乘交通工具或是一起購買車票,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經驗,這樣的資訊交流使得諸多背包客們能夠從互相學習,同時能夠省錢,得到的資訊甚至比閱讀孤獨星球出版的旅遊書(常被引用,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遊指南出版社)都還要新還要多。
(5)背包客策劃書擴展閱讀:
與背包客一詞廣泛運用的還有其他類似的詞,例如中國大陸多稱呼為驢友,驢友的出處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旅行與驢行,而驢又擅長耐力地走路,所以徒步旅行者都以驢友互稱,有時候數人數,以一頭一頭來作計量。驢友一般喜結伴出行,有的准備帳篷、睡袋,露宿在山間曠野。另一種說法是,取自「旅友」的諧音,即旅行之友的意思。台灣多稱呼他們為自助旅行玩家或自助旅遊者,香港則以英文Backpacker直接稱呼他們。
Ⅵ 怎樣當背包客
背包客,又稱驢友,在英文中為Back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詞演變而來,在漢語拼音中為BeiBaoKe,泛指三五成群或者單槍匹馬四處遊逛的人,也就是背著背包做長途自助旅行的人,現主要是以那群好登山、徒步、探險等尋找刺激的人為主,目的在於通過游歷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挑戰極限等。
驢友一般喜結伴出行,有的准備有帳篷、睡袋,露宿在山間曠野。另一種說法是,取自"旅友"的諧音,即旅行之友的意思。台灣多稱呼他們為自助旅行玩家或自助旅遊者,香港則稱為背囊友。
背包客,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錢,走最遠的路,看別人難以看到的風景。實施的手段是自助,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是貫穿於旅行全程的,一開始的時候,只知道一個大致的目的地,需要自己去尋找資料,計劃線路,置辦裝備,估算行程時間,盤算著手裡不多的錢,算計明日又將花費幾許等等。背包客出去旅行,不僅僅是去某個地方看風景,旅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體驗。火車汽車毛驢車,賓館旅社大車店,清山綠水大漠孤煙,荒郊野嶺繁華都市,古道西風高速公路,醉酒高歌風餐露宿,等等等等旅行的苦與樂都是冷暖自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首詩反映了多少旅人的復雜思緒。
Ⅶ 關於背包客,徒步旅行去西藏,需要注意點什麼
徒步旅行需要注意一下比如天氣狀況、安全問題、休息問題和吃飯問題等。傳統徒步旅行能帶的食物非常有限,一般都是速食的,不好吃不說還都是防腐劑和各種添加劑。如果是需要戶外野餐或者露營的話,建議帶一台「太陽能烤箱」。走到哪裡,烤到哪裡,有陽光的地方就可以做美食了。重量輕體積小,攜帶非常方便。想吃什麼都可以放里烤,出門在外吃口熱乎飯菜,而且還營養健康。這個感興趣的話就去某寶上搜搜看啊
Ⅷ 背包客小鵬多大
在印度克拉拉邦 在奧地利沃爾夫岡湖 在法國戛納 與本報記者合影(攝影 蔡志文)小鵬:原名張金鵬,現年32歲,水瓶座。從南開大學畢業後,曾去荷蘭攻讀MBA,從2001年至今,一直背包旅行,足跡遍及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國內首位職業旅行家。
在去年年底,各大圖書賣場盤點一年暢銷書的時候,多會發現排在旅遊類第一位的,是一本叫做《背包十年》的圖書。即便是在所有種類圖書的銷售排行榜上,它也常常能擠進前十位。而它的作者,是一位從天津走出去的大男孩。書出版之前,曾是一個超火爆的旅遊帖,讓無數驢友不停地傳播。一個大學畢業後的男孩,換過八次工作,背著背包繞著世界走了十年。每攢下一筆錢後,他都會去旅行、旅行、再旅行。直到三年前,他發現旅行也能賺錢,於是成了職業旅行者。在旅途中,他拍下一張張精彩的照片,寫下一段段有趣的文字,人生的夢想,就這樣被他詮釋著。
不久前,記者見到了剛結束一段旅程的小鵬,那之後不久,他就要去突尼西亞,再去澳大利亞,行程安排得緊鑼密鼓。一年中的大半時間,他都在路上。采訪那天,小鵬依然背著碩大的旅行包,休閑的裝扮和談吐,讓人難以相信他已過而立之年。他喝著咖啡,娓娓道來這十年的見聞,讓記者看他拍的那些精美照片,令人羨慕不已。
他見過手持蓮花的女孩,邂逅過在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觀察過愛思考的撒哈拉男人、專注的愛爾蘭女孩,去過愛麗絲夢游的仙境,造訪過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有過無數美好的瞬間,但也品嘗過酸甜苦辣。
露宿街頭、遭遇小偷、在海關被扒光衣服、做義工……十年來,他打過不同的工,睡過不同的床,遇見不同的人,開心、孤獨、驕傲、沮喪交織在一起。他不經意地說著它們,彷彿與自己無關,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能帶給人驚奇,他從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訶德身上汲取著力量,一直「在路上」,並在無形中用這種精神影響了更多的人。
旅行是個能賺錢的職業
談及對旅行鍾情的原因,小鵬說這和他小時候的一次經歷不無關系。那時七歲的他為了去水上公園玩,便把家中的廢品賣了七分錢,然後花五分錢坐公交車到了八里台,又走了半個多小時,翻牆進入公園,瘋玩了一下午。「當時是春天,天氣特別好,池塘中還有小蝌蚪。」至今小鵬仍記得這些細節。
離開水上公園時,天已黑了。他口袋中只剩下兩分錢,只能逃票。他不知家人正心急如焚地找他。「那次我以為爸爸會打我,但他卻沒有。他說我已經不小了,不能總讓父母擔心。」小鵬說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如果父親當時打了我,說不定我旅行的萌芽就被扼殺了。」
除了這段兒時的經歷,令小鵬堅持旅行的,還有三件事。
在完成大學畢業論文、等待畢業典禮的十幾天間隙里,他去了陽朔。「那時覺得當地的小老闆過著神仙般的日子,每天就是喝酒、喝茶、看書、曬太陽。他們也不上班,就經營著小店,賺半年錢,然後去香格里拉等地旅行,每次都會帶回來一些能侃侃而談的資本。我就特別羨慕那種狀態。」
在法國旅行時,他曾遇見一位老人,就是這位老人的話,給了他巨大的鼓勵,讓他堅持著自己的旅行信念。「他說起自己年輕時的旅行經歷,說有太多的事情沒見過,為什麼不能趁著年輕的時候去闖呢?人生就這么幾十年,老了的時候就沒有這種體驗的機會了。」
在法國和西班牙交界的一個小山上,他也遇見過一位旅行「達人」。「那個阿根廷人經常會做上三個月的服務員,掙錢,然後去旅遊。完成一段旅行後,就在當地再打三個月的工。他每去一個地方都會融入當地生活,了解當地文化,我覺得那才是真正的流浪者的生活。」小鵬羨慕地說。
本科畢業後,他找到一份海運公司的工作。他原本以為這工作能使他用於旅遊的錢包變得鼓鼓的,但無休止的會議和飯局讓他厭煩,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三個多月後,他辭職了。「第一次辭職時,我挺興奮,覺得自己終於解脫了。」不久,他考取了托福,去荷蘭攻讀MBA。在荷蘭期間,他把所有的假期都用來旅遊,「我把從伙食費里節省下來的錢都貢獻給了歐洲的交通業,幾乎探訪了在歐洲的所有同學。」論文答辯過後,漫長的假期讓他用來完成了一次歐洲自助游,於是就有了諸多意外。
那次,在巴黎的地鐵里,他覺得包有被人動的感覺,一回頭,看見幾個小孩在地鐵外笑他們偷了他的一個文曲星。離開法國後,他去了希臘,又到了義大利,途中兩天兩夜沒睡覺,到比薩後,已經是晚上十點多。「我沒錢住旅店,網吧也都關門了。」無家可歸的他就在比薩斜塔底下睡了一夜。
除了被偷、露宿街頭,他還被扒光過一次。「那是在瑞士的機場過境時,警方可能懷疑我身上有毒品,牽著一隻特別大的狼狗把我聞了一遍後,還不甘心,就把我叫到一個小屋,讓我把所有衣服都脫下來。」赤身的他不覺得尷尬,只覺得冷。後來海關人員實在檢查不出什麼,才作罷。
在從丹麥返回荷蘭的列車上,無法抑制內心感受的小鵬決定寫本書來紀念這段歐洲之旅,於是他完成了處女作《我把歐洲塞進背包》。書很快出版了,而拿到學位的他要面臨的是找工作的壓力。其實以他的經歷和學位,在歐洲找份不錯的工作並不難,但朝九晚五的氛圍令他厭惡,於是他放棄了。
小鵬回國後,一度在北京生活,那時他陷入了困窘之中。「剛去北京時住地下室,一個月150元房租。那時我一年搬過四次家,住的還都是五環以外的房子。但即使生活拮據,我也不想上班。」後來他勉強找了份工作,幹了不久,便又去旅行了。這些年來,他做過物流公司的技術人員、金融公司的物流分析員、電視台的新聞記者、旅遊雜志的編輯、夜總會的策劃等,但時間最長的也不超過三個月,每次掙了錢後,他都會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但費用的缺乏畢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就在他快要放棄旅遊時,突然接到一條簡訊。「此前我曾經和法國旅遊局的一個媒體負責人接觸過,當時她發簡訊想邀請我去普羅旺斯旅行。」
當小鵬問對方找他的原因時,對方說,法國旅遊局有邀約旅行者到法國旅行並撰寫文章進行旅遊宣傳的項目。本來對方有「御用撰稿人」,但因為突然有事不能成行,需要一個替代者,而對方讀過小鵬寫的旅行文章,自然就想到了他。
「那條簡訊的意義在於,它打開了我的思路:原來除了自己花錢旅行外,還有一條和各個國家旅遊局合作的路。」
從此,他的旅行生活徹底改變了當年出版第一本書時,他就幻想能通過稿費賺取旅行費,但那次的錢只支撐了幾個月。
直到現在,小鵬仍然和很多旅遊局保持合作。「旅遊局給我提供吃住行的花銷,有時國內的旅遊管理部門還給額外的現金。」最近三年他所有的旅行都是別人「請」的,基本不必自己花錢。「百分之八十都是我想去哪兒,就和旅遊局談,讓它們贊助。百分之二十的行程是各個旅遊局安排。」
至今和他合作時間最長的旅遊局是法國旅遊局。「到現在,我去了十次法國,其中戛納給我的印象最深。2010年電影節時,我第一次去戛納。那時整個街道都是紅地毯,很多明星都在。秦昊(《青紅》等影片的主演)2010年是連續第三年去戛納,我還冒充娛樂記者『采訪』他。」
小鵬繪聲繪色地說著,著實令人艷羨。但他說其實大多數旅行者並不適合當職業旅行者。
「這樣每年能賺幾十萬元,不需要為旅行負擔什麼,但能夠走到今天,也特別不容易。」「因為很多旅遊局為旅行者開出的條件特別苛刻,要求旅行者得有一定的積累。這種事情,要第一個做才有效應,我已經『走』出來了,別人再去做的話,會重復,可能有新人會成功,但幾率很小。不是說我害怕競爭,而是如果你想去做頂尖級職業旅行者,真的需要積累。除非你有點錢,可以前期去投入,然後慢慢獲得旅遊局的認可,他們才會請你。還有一個捷徑是寫博客。當你的博客點擊率特別高時,他們也會請你。」
在旅途中發現愛、傳遞愛
在旅行中,不同的人給小鵬留下過不同的印象。有的曾讓他拮據的生活雪上加霜,有的則給予了他繼續旅行的信念……這些人就像萬花筒中的各種組合畫面,讓他的旅行充滿變化。
「我在寮國的一個村莊被偷過300美金。那是個基本與世隔絕的村莊,沒有電,沒有網路和手機信號,而且沒有公路和外界相通,只是每天有一班船經過。我住在一家當地人開的客棧里,老闆女兒得了闌尾炎,向我要100美金,但100美金對我也很重要,再說我的房費已經提前交給他了。不過我還是給了他幾十美金,覺得應該能解決他的燃眉之急,沒想到他們還是偷了我300美金,我特別生氣。那次經歷讓我明白,旅途中有很多事情是沒法預料的。」
還有一次被偷後,他和店員理論,店主就拿一把彎刀來嚇唬他,說要砍死他。「當時沒船,沒手機信號,我不知道向誰求救。我和他距離很近,他要傷害我是很容易的。那天晚上,我躲到另一家旅店住下,門上只有插銷,不太安全。那晚下雨,沒有星星和月亮,我內心有種特別強的恐怖感。那時我覺得如果我能回到國內,一定要更好地活著。」
去年夏天在巴塞羅那,他還親身經歷了搶劫。「晚上我在飯館門口看菜單時,突然覺得手一沉,發現一個比我矮、但比我壯的男人站在旁邊,要把我的相機奪走。但相機帶纏在我胳膊上,所以我就使勁拽著它。我們就在那繁華的大街上僵持著。人來人往,很多人圍了上來,但沒有一個人幫我。我們彼此都往後拽相機,他還打我,但他的手用不上勁,最後就跑了。這時店裡出來好幾個伙計,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幫忙?他們說那人上個月剛把他們的三個伙計給砍了,說這種事經常發生,我遇到就是我倒霉。所以我當時就特別害怕。」
但是在小鵬的旅行中,還是有很多讓他感動的事。
「那次我要去法國的一座酒廠,用地圖做指導。地圖上沒畫等高線,我以為越走越近,但實際上只是越走越高,兩個多小時過去,還在原地踏步。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遇見一位法國老太太,了解我的情況後,把我送到了目的地。在我表示感謝時,她對我說她的兒子正在外旅行,如果他在中國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她相信會有中國的好心人幫助他。她說:『你不需要馬上報答我,而是要像我一樣幫助別人,讓愛的力量循環就行。』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於是,在旅途中發現愛、傳遞愛成了小鵬的旅行信仰。他曾在印度加爾各答做義工,幫病人洗衣刷碗、喂葯洗澡。汶川大地震後,他在成都的一個醫院看護受傷的小戰士,每天給他們端水、喂飯、倒便桶。「之前沒想到要做這些事,但做過之後,我覺得特別踏實。」
做義工也讓小鵬認識了不少朋友,這是他旅行的最大收獲。「旅行要融入當地人,和他們交朋友。我欣賞的是體驗式旅行,從高級到低級,都要了解。有一次在斯洛伐克,我的手機和房卡都丟了,有位老人撿到了它們,送到了旅店,之後還請我喝酒,讓我感覺像在家一樣。」
他說去年夏天去西班牙時,有個叫福爾南多的導游和他同吃同住了四天。「他有點胖,我們總聊堂·吉訶德。他說我很理想,像堂·吉訶德,我說他很務實,像桑秋。令我感動的是,他把我送到火車站,陪我等了一個多小時火車,臨別時和我深深擁抱,分開後,他還一邊和我招手,一邊拍著肚子就像桑秋在和堂·吉訶德告別一樣。」小鵬感慨地說著。
溫哥華冬奧會雙人滑決賽時,龐清、佟健用了一首《追夢無悔》做背景音樂,那是一個音樂劇的主題曲,比賽結束後,電視轉播解說員朗誦了這首曲子的歌詞:「對抗無法打敗的對手,承受難以承受的傷痛。去勇士都不敢去的地方,不管多麼絕望,不管多麼遙遠。不要猶豫,為夢想而戰。」小鵬說,那是撩撥他心弦的一段話,讓他熱淚盈眶,因為他從中看到了夢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