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園法制教育宣傳內容有哪些
校園法制教育宣傳內容有如下:
1、利用校園網、校內宣傳屏幕、宣傳欄等媒體進行法制宣傳,營造優良的氛圍。12月1日—12月15日,繼續懸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科學發展」等法制宣傳橫幅標語,營造法制宣傳的氛圍。
2、各班出一期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並組織學生參觀學校展示的法制、禁毒等圖片展覽。
3、組織開展一次主題班、團、隊會展示活動。活動期間各班組織開展一次「與法同行」為主題的班、團、隊會活動。
4、各班組織開展一次小型法制知識講座,在學生中廣泛開展「法在身邊」教育活動。
5、利用教職工政治學習的時間,組織全體教職工深入學習《「六五」普法教師讀本》、《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勞動合同法》、《小學中學幼兒園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依法管理學校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
6、利用升旗時間開展「12·4」法制宣傳日小學中學升旗宣誓活動。
7、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手抄報等競賽活動。
8、開展閱讀活動,號召組織學生閱讀法制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書刊。學校開放藏書樓,提供學生閱讀,組織學生參加藏書樓服務活動,同時主動閱讀健康有益的書刊,以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法制認識和熱愛祖國的道德情感。
2. 誰能給我一篇法律宣講的宣講材料答對了還有加分!
當前,對法律進社區的普遍觀點認為,司法行政進社區就是法律進社區,將二者等同起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混淆了司法行政進社區與法律進社區的概念,縮小了法律進社區的范圍和內容,容易讓人產生法律進社區就是司法行政的事,與其他部門、單位不相干誤解,不利於司法行政機關在法律進社區活動中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筆者試對法律進社區的概念進行分析,並對司法行政機關如何在法律進社區活動中發揮職能作用,把握工作原則,理順各方關系,探索有效的組織運作形式進行一些探討。一、理清法律進社區的概念1、對法律進社區的概念分析。筆者認為,法律進社區活動的概念應當是:凡屬於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中介組織實施、作用於社區的管理、服務、援助、宣傳教育等活動,都屬於法律進社區的范疇。如社區居民民主權利的行使涉及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等;社區治安涉及的居民人身、財產安全;社區服務、保障涉及的衛生保健、計劃生育、困難戶和低保對象、失業人群等;社區建設涉及的小區規劃、出新、物業管理、消防、排污、綠化、美化等;涉及相鄰關系中的陽光權、噪音污染、油煙污染以及違章建築、裝潢等;涉及到鄰里關系、家庭關系、外來人口問題等等。這些都是社區建設中涉及法律的問題,都可能產生侵權和糾紛,也都需要通過社區建設、管理以及法制宣傳教育、社區依法治理、法律服務來解決。法律進社區的特點應當為:(1)屬於社會公共事務;(2)屬於法律事務;(3)屬於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中介組織提供並作用於社區的;(4)屬於社區(包括居民自治組織、居民群眾、居民法人)所涉及事務對法律有需求的。2、司法行政進社區不等於法律進社區。目前,司法行政行機關行文指出所要開展的法律進社區活動,都是從司法行政所承擔的職能來要求的,如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向社區延伸律師、公證、法律服務,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發展社區法律志願者活動,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和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等。從性質上講,這些只能屬於法律服務進社區,應是法律進社區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法律進社區概念中的子概念,而不是整體意義上的法律進社區。3、從組織運作上講,黨政機關各個部門、各社會團體、中介組織都在依照各自的職能,各自的社會定位,在不同程度上實施著法律進社區活動,如公安機關設立的社區警務室、社區輔警,組織的社區聯防隊、義務巡邏隊等。司法行政機關也是其中的一個組織實施者,不同的是司法行政機關組織實施的項目較多,群眾需要量較大。但司法行政機關只能組織本系統人員,也就是司法行政機關幹部、所屬的司法所、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公證處。對其他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司法行政機關只能作為社區資源來協調,動員和鼓勵他們參與到法律進社區活動中來。對其他部門在社區實施的管理、服務活動,司法行政機關也只能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配合,而不能越俎代庖或指手畫腳。因此,法律進社區作為一項整體活動,不可能只通過一個部門的操作而達到整體實現。二、認識司法行政組織實施法律進社區的性質和目的司法行政組織實施的法律進社區活動是基於司法行政的職能要求,以司法行政作為法律服務的主要供給方,並組織政府其他部門和社會組織、團體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涉及社區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是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社會公益性質。在這項活動中,司法行政機關既是組織者,也是實施者,同時也是服務的提供者,有別於政府其他部門,其他社會團體、組織出於自身職能和利益需要所開展的法律服務活動。司法行政機關實施法律進社區活動的目的,一是使社區居民、居民法人得到便捷、優質、有效的法律服務,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促進本地區的社區建設和社會穩定;二是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三是促進司法行政機關職能在社區落實。司法行政機關的主要職能如人民調解、兩勞安置幫教、法律援助、法制宣傳教育,以及律師、公證、法律服務等,都是面向基層、面向社會的服務工作,都屬於法律進社區活動的范疇,都是社區服務的資源。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正是落實司法行政職能有力的助推器。三、司法行政實施法律進社區應考慮的幾個原則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是黨和國家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民心工程。司法行政機關在組織實施這項工程中,應注意一些原則的把握,以保證活動的健康發展。1、加強協調、理順關系的原則。法律進社區不僅是一項活動,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服務,是為社區居民和居民法人提供涉及法律事務上的方便和幫助,是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法律進社區不應當也不可能由司法行政機關一家單獨實施,只有和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的其他方面有機結合,法律進社區活動才能取得綜合性效果。當前推動和實施社區建設的主體有政府及以民政部門為主的政府各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居民自治組織、社會中介組織、社會團體、社區內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居民群眾。司法行政機關推動法律進社區必須搞好協調,一是爭取區委、區政府對法律進社區活動的支持和關注,將法律進社區納入區委、區政府推動社區建設的整體框架,統一布置、統一組織實施;二是與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搞好協調、加強溝通、密切配合,融法律進社區於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社區治安與穩定、社會保障、社區環境、社區文化和各項便民利民措施之中;三是與街道工委、辦事處搞好協調,爭取其對司法所工作的支持。在城區,司法所實際是處於司法行政和街道的雙重領導之下,而且日常工作由街道直接領導。司法行政機關只有主動加強和街道的溝通與協調,聽取街道對實施法律進社區的意見,爭取他們解決司法所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支持司法所開展法律進社區各項活動。這是保證司法所全面完成司法行政任務,不被其他任務取代,不脫離街道整體工作的重要環節。2、整體把握,立足於職能發揮的原則。司法行政實施的法律進社區活動是司法行政職能在社區的整體落實,不單單是搞一些簡單的法律咨詢服務,而是將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有機結合起來,作為一項整體的項目,服務於社區。因此,司法行政機關應從職能發揮的角度,整體勾畫法律進社區的方案和途徑,從宏觀上把握法律進社區與其他社區服務的配套銜接,保證這項活動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同時,要特別注重街道司法所在法律進社區活動中作用發揮,因為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的派出機構,承擔了司法行政職能在基層落實的任務,其工作范圍和對象也正是社區內的居民群眾和企事業單位。可以說,司法所的全部職能作用發揮,都屬於法律進社區的范疇。司法行政機關在推動法律進社區活動中,應首先關注對司法所的指導、督促和服務,協調解決司法所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及時總結和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努力保證司法所職能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為法律進社區活動奠定堅實的組織和機構保障。3、求真務實,便民利民的原則。在當前改革大潮下,社會關系、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加上新型小區、高層小區的出現,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一些隨著改革而出現的新型社會矛盾,給社區居民帶來了更多的涉法問題,如勞動、醫療、保險、住房、養老、托幼、家政、消費、物業管理等方面,客觀上對包括法律服務在內的社會化服務有了更高更廣泛的需求;一些特殊群體,如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下崗職工對涉及法律方面的服務和援助也更為迫切。同時,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法律對社會事務的調整作用日益明顯,也為法律服務拓展了空間。法律進社區活動正是適應了改革的需要,適應了人民群眾是需要而開展的,具有很強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司法行政機關應當以此為契機,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來看待法律進社區活動,轉變作風,重心下沉,真正為社區群眾辦實事,做到難有所幫、貧有所助,形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有保障的法律服務機制,贏得群眾的歡迎和支持。四、拓展法律進社區的途徑作為社區建設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其內容與社區建設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其實現途徑也必然要與社區建設的各個方面密切結合,才能有效實現法律進社區。筆者認為,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搞好結合:一是法律進社區活動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相結合。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目標,並明確提出:「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把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結合」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當前廣泛開展的社區建設,其核心就是社區居民的民主自治。法律進社區應當結合社區依法治理的推進,在法制宣傳內容中加大公民民主政治權利的宣傳力度,引導社區居民依法參政、議政,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權利,並為社區居民民主權利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二是法律進社區活動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活動相結合。前文所述法律進社區活動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提高公民依法維權、依法辦事的能力。而這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目標是一致的,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之一。司法行政機關開展的全民普法教育活動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在內容上應相互包容,在組織運作上應與黨委宣傳部門、街道、社區自治組織共同實施,在方法形式上應豐富多彩,在宣傳陣地上可共同利用,在骨幹隊伍上相互支持。特別是結合社區居民身邊發生的事,可以借用社區學校、夜校、講座、宣傳欄、座談、討論、法制文藝、漫畫、演講、徵文等陣地和形式將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和法律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宣傳教育,將更能夠為居民所接受,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與社會穩定、社會治安工作相結合。司法行政機關履行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兩勞人員安置幫等職能,本身就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工作。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就是要更深入地落實這些職能,加強群眾性的人民調解組織、法律援助隊伍,安置幫教隊伍建設,加大對社區各類矛盾糾紛的調解力度,並結合社區創安工作,與社區內的義務巡邏隊、聯防隊、社區輔警隊伍的作用發揮結合起來,共同維護社區的安寧與祥和。四是與社區服務相結合。社區法律服務是社區服務的組成部分,是要義,沒有法律服務的社區服務將是不完整的服務。而社區服務能否真正為社區居民群眾切身利益服務,不損害群眾的利益,則需要依法規范。社區服務中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物業、保險、家政、養老、助殘、助困等各項服務都都是與法律有關的服務內容,也都是法律服務要涉及的內容。司法行政機關應與提供這些社區服務的單位、組織、團體及中介機構結合,針對社區服務的具體內容開展相關的法律知識宣傳,協助解決社區服務中有關法律問題,促使社區服務更加規范,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環境改善的要求,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五、司法行政實施法律進社區應掌握的幾個環節一是動員社會廣泛參與。法律進社區不單單是司法行政進社區,也不單是由司法行政獨自操作能夠完成的。司法行政機關在提供職能服務的同時,必須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並以司法行政機關所管理的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人員為骨幹力量,積極整合社區內的機關、院校、企事業單位、居民自治組織、社會中組織以及其他社會團體、居民群眾中的資源,組建具有一定規模的志願者隊伍和宣傳、服務陣地,通過這些隊伍和陣地的作用發揮來具體實施法律進社區的工作。二是加強指導。司法行政機關作為這項活動的指導部門,應以對人民群眾負責和服務改革的態度,積極推動這項活動的開展。加強對司法所、志願者隊伍的指導、服務、評比和獎勵,鼓勵街道、社區居委會和參與法律進社區的單位、團體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抓好試點,並及時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以保證活動取得階段性效果。三是豐富載體。首先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法律咨詢、講座、座談會、討論會、法制文藝、漫畫、演講、徵文等活動;其次是建立陣地,如社區議事園、市民學校、讀書站、宣傳欄、服務站、維權站以及社區服務中心設置的法律服務台等;再次是建立機制,將被動服務與主動服務相結合,使居民群眾需要時找得到、靠得住、用得上,並結合各時期有重點地開展專項法律服務活動。法律進社區是一項剛剛開始的社會服務活動,司法行政如何在這項活動中更好地體現職能作用,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僅是一管之見,請同行指教。
3. 法律宣講具體內容怎麼寫
法律宣講的主要內容
(一)《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
(二)《勞動合同法》專、《物權屬法》、《仲裁法》等新修訂、新頒布的法律法規。
(三)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經營、依法辦事方面的法律法規。
(四)有關規范市場經濟運行秩序、安全生產、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五)有關保障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與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六)結合地區、單位實際需要學習的有關法律法規。
4. 法制宣傳用的材料和書籍 哪裡有
普法創新商城是做普法書籍和法制宣傳材料的。我們單位的東西都是這家的 質量不錯價格也不貴! 你可以參考下
5. 七五普法宣傳手冊七五普法宣傳內容
要突出主題普法、板塊普法、文化普法、公益普法,創新普法宣傳載體,擴大覆內蓋面、增強實效性容。要加強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領導,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大力推進制度建設,完善考核評價體系,開展法治創建活動,確保任務落到實處。
安東在講話中要求,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措施上要落實到位,宣傳上要大力推進,在全社會營造尊法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6. 我要普法宣傳的資料
可以參考一下
12月3日,無錫司法局組織文藝團體,在二泉法治廣場進行法制文藝表演。歌曲演唱、滑稽戲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讓群眾在娛樂中接受法制宣傳教育。
圖為無錫市滑稽劇團的演員在表演防詐騙題材小品《婚托》鄧煊 陳瑜攝
服務三農 關注民生
開展主題鮮明法治實踐活動
「服務三農、關注民生」是江蘇各地關注的重點。南京、徐州等地廣泛開展「關注三農、服務發展」的調查和法律咨詢等法治實踐活動,工作人員深入農村和城區內農民工聚集地,宣傳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土地承包經營、土地流轉、民主管理等涉及「三農」的法律法規,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掌握和了解涉及「三農」的熱點問題和當前農民工最迫切的法律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無錫市全力開展法律服務新農村系列活動,組建服務新農村律師志願團、開設新農村法律服務網站、選聘百名法律村官、組織百場法治文藝匯演進鄉村、開展千村法律服務結對和千名公務員送法進村等活動。全市有700多個村與法律服務機構結對,80%的家庭收到法律服務便民卡。宜興市編印的30萬冊法律常識讀本免費發放到全市農戶家裡。連雲港市組織相關部門重點針對清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加強勞動法宣傳。興化市政法部門和金融單位針對民間借貸引發的民事糾紛日益增多的情況,聯合開展送法下鄉活動,舉辦民間借貸法律法規專題講座,現場發放民間借貸法律法規宣傳資料,接受群眾咨詢。姜堰市的262個村民法制學校成為農村法制宣傳的有效平台。
內容廣泛 形式新穎
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精彩紛呈
「12·4」全省法制宣傳日期間,江蘇省進一步加大對重點普法對象宣傳教育工作力度,省委宣傳部、省級機關工委、省法制宣傳教育協調指導辦公室、省司法廳聯手組織開展省級機關「萬人學法競賽」活動。常州、蘇州、連雲港、淮安、揚州、鎮江、宿遷等市也分別組織開展了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
省級機關組織實施了「2008年省級機關廳局級領導幹部法制講座」,泰州市委中心組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知識講座;鹽城市舉辦「依法行政,優化環境,向社會承諾,請人民監督———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大型電視訪談活動」。鎮江市實施「普法駐村、入廠、進校園工程」行動,「農民普法宣講團」、「職工普法宣講團」、「青少年普法宣講團」、「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團」深入農村、企業、學校,開展「法制巡迴報告」等活動。鹽城市組織開展全市10萬農戶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全面實施全市公務員「法律知多少家家到」活動。淮安市全市政法機關駐村「平安與法治建設指導員」赴全市1607個村開展法制宣講活動。常州市舉辦以「法治文化鑄和諧」為主題的推進「法律六進」,普及法治文化的宣傳活動。南京市相關部門在白下區聯合召開了「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觀摩會」,交流推廣青少年法制教育典型經驗做法。南通市開展「百千萬」廣場宣傳咨詢。市、縣、鄉三級聯動,組織以「共創和諧、服務民生、推進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全市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活動,組織千組咨詢人員開展為萬人送法。連雲港市贛榆縣開展了「四個一」活動:開展一次以「學法用法,依法行政,提升效能」為主題的全縣公務員學法用法演講比賽;開展一次以農村法律法規政策為內容的法律知識考試;舉辦一期法治文化座談會;開展一次深入企業送法活動。揚州市邗江區開展了涉農法律知識競賽、青少年法制書畫大賽、法制燈謎、法治文藝進鄉村授旗儀式等活動。儀征市在盛成法治文化廣場舉行了為法制志願者頒發聘書、為「民主法治村(社區)」授牌儀式,現場開展有獎法律知識問答,場面十分火爆。
廣泛發動 條塊結合
掀起全社會普法教育新高潮
在開展普法教育活動中,江蘇各級各地大力協調、積極配合,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工作局面。省法制新聞協會聯合省市各行業協會、新聞媒體、質檢機構,舉辦2008年度江蘇「依法質量維權環省行」活動,省、市42家行業協會領導和在寧知名企業負責人參加了出征儀式。12月4日,在蘇州市開展了「依法質量維權環省行」現場活動,執法部門、行業協會現場接受用戶投訴舉報,質檢機構現場免費檢測咨詢服務,品牌企業現場免費維修服務,開展誠信宣傳。南京市司法局與市廣播電視部門協調,組織開展了法治動漫創作作品展播月活動,在地鐵、公交的移動媒體上進行集中播放。蘇州市和移動公司聯合嘗試開辦了「掌上法律學院」,以動態簡訊、法制漫畫、法律知識講解、案例釋疑等形式,向移動用戶宣傳法律知識。泰州市在泰州日報社網路平台上開展了法制宣傳「網路對話」,與網友面對面交流。並利用移動通信信息平台向廣大手機用戶群發「12·4」法制宣傳標語,與市委宣傳部聯合製作宣傳短片,在樓宇電視上不間斷的播放「12·4」法制宣傳日宣傳標語。當天,還開通了泰州普法網。
灌南:打造「三位一體」新平台
在灌南縣,「要學法,找司法;要懂法,進廣場;要用法,走長廊!」成為市民休閑時的口頭禪。「12·4」法制宣傳日前後,縣司法局精心打造廣場———街道———社(居)「三位一體」法制宣傳活動,形式新穎、好戲連台。
坐落在灌南縣中心的英雄廣場是居民休閑聚集地,縣司法局投入10多萬元新建了5萬平方米的灌南縣法治文化廣場。廣場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廣場環形走道的法制宣傳長廊,共製作了26個52面的法治宣傳牌;第二個層次為相對固定的標志牌、燈箱,主要內容為貼近群眾生產生活的各種法律原則、法律條文、法律名言警句等;第三個層次是開展部門法治文藝會演、法律咨詢、法律講座等公益活動。
縣司法局聯合縣委宣傳部和縣文化局,將縣城區的廣場文化活動排出12場演出序列表,分別由縣建設局、財政局、教育局等12個部門承辦,各部門獨立舉辦不少於100分鍾的、適合廣場表演的法制宣傳內容的節目對群眾演出。縣共青團、婦聯、關工委、司法等部門聯合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免費送法送資料活動、組織老年演出隊開展小型法制文藝演出、組織律師和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律咨詢。
灌南悅來集美食一條街號稱「蘇北的美食城」,是來灌南投資客商餐飲休閑的集散地。灌南司法局瞄準這一特殊區域,創新載體,開展法治一條街建設活動。投入30多萬元購置法治宣傳電子大屏幕,每天播放法治宣傳片、標語和法治小品、漫畫等,使人們在餐飲休閑氛圍中接受法律法規教育。在街道門面製作法制宣傳公益欄、設立法治宣傳牆,將居民關注的熱點法律問題以問答等形式刊登上牆,一季度更換一次,做到期期有新內容、期期有新看點。縣司法局還開通局長熱線和QQ視頻對話,定期或不定期與群眾進行學法用法互動交流活動。同時開展了「文明經營店、守法經營戶、無假貨攤位、誠實守信點」創建活動。
普法志願者「送法進社區」、培育法治示範村是灌南縣普法又一新平台。縣司法局以開展「送法進社區」主題活動為契機,組織300多名法制宣傳員和志願者進村入居把法制宣傳教育服務辦進居民家門口,向居民、外來人員發放自編的法律宣傳小冊子和漫畫等資料,現場開展法律知識有獎竟答,法律咨詢等便民服務,深受居民歡迎。 祝家奎
吳江:法制宣傳活動精彩紛呈
今年12月4日是第8個全國法制宣傳日,江蘇省各地、各部門圍繞「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從11月中旬開始,吳江市在全市范圍內以鎮、區和各職能部門聯動的形式,組織開展了系列法制宣傳活動。
12月4日上午,鱸鄉二村社區人潮湧動,懸掛在社區廣場上空的「律師進社區,法律伴我行」廣告橫幅格外矚目。來自市司法局、市機關有關部門、松陵鎮、市法律援助中心、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的法制宣傳隊伍和南郵吳江學院的20多名法制宣傳志願者參加了此次活動,面向居民開展法律咨詢,發放法制宣傳資料。平望鎮司法所在新世紀文化廣場影劇院舉辦的「五五」普法法律知識競賽也熱鬧非凡,平望鎮機關等6個隊參加了競賽。
12月4日下午,「2008年吳江市法制文藝匯演」在繁華的市中心城中廣場拉開序幕。10個鎮(區)以第五屆「十鎮聯動」文藝巡演為基礎,結合「12·4」法制宣傳日活動,將工作中遇到的典型事例作為原型集體創作了11個法制文藝作品,由當地群眾和外來務工者組成的演員陣容,通過小品、戲曲、歌舞等形式藝術地展現了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學法用法的場景。市法制藝術團自編自導的大型法制歌舞《和諧中國》,以其巧妙的唱詞、新穎的舞蹈將法制文藝匯演推向了高潮。
吳江市司法局局長卜兆勇介紹,這次市司法局採取4大舉措推進「12·4」法制宣傳。一是開展「法制月月講」。藉助市圖書館「垂虹講壇」平台,邀請專家、學者開堂授課,向市民宣講法律知識和法治理念;二是舉行法制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鞏固原有法制教育基地的基礎上,從普法宣傳經費中撥款7萬元籌建新的市級法制教育基地,為全市中小學生開展法律實踐活動開辟新場所;三是舉辦殘疾人法制講座。聯合市殘聯,在全市開展了殘聯幹部、殘疾人代表及有關人士法制輪訓活動,全市共舉辦了23場,市司法局副局長桂其榮9次赴基層解讀新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近兩千餘名殘聯幹部和殘疾人聽取了講座;四是加強「一報兩台」法制宣傳。《吳江日報》刊出法制宣傳專版、專欄;吳江電視台「法治吳江」欄目製作了「12·4」法制宣傳特別節目;吳江人民廣播電台連續播出法制新聞30多條。「12·4」當天,市司法局還聯手吳江電信部門開展了全市法制宣傳簡訊免費發送活動。全市萬名電信手機用戶都收到了法制宣傳簡訊。吳木圭 蔣曉梅 沈芸
啟東:創新形式突出重點對象
啟東市以「法律六進」活動為抓手,突出重點對象的普法宣傳,創新形式,建立網路,新招疊出。針對領導幹部、全市行政執法人員、機關公務員這3個層面的不同要求,分類實施,「三考並舉」,以考促學。對市委管理的幹部和人大任免的幹部統一進行任職資格法律知識考試,全市159名正科職領導幹部均通過考試;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執法資格法律知識考試,1628名應考對象有1563人通過考試,65人因未通過考試而被暫停行政執法資格;對全市3002名機關公務員每月進行一次法律知識自學考試,成績記入個人學習檔案,學習程度和水平與年終考核直接掛鉤。目前,「您不依法、法不依您」成了該市許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座右銘。
述學評學考學制度推進公職人員學法用法。
一是建立個人述學制。要求所有參學對象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詳細匯報個人的學習情況。包括對學習的認識和態度、計劃與進度、心得與體會,學習制度執行情況,參加黨(干)校培訓和業余自學情況,聯系實際指導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努力方向;二是建立單位評學制。在個人述學的基礎上,由各單位定期對個人學習活動展開評點評比,並設立「優秀」、「良好」、「合格」、「較差」4個檔次;三是建立考學制。由市考學組定期和不定期對全市各單位的學習情況、學習成效進行考核評價,考核結果作為機關工作人員「兩先一優」評比和文明單位、黨建工作先進、五星機關評選的重要依據。
啟東市全面啟動普法輔導員培訓工程,從上到下構建「三級」普法網路機制。市司法局聘請50名法律工作者,成立了市普法講師團,深入機關、鎮村、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各農民法制學校,開展以憲法為主,包括刑法、婚姻法在內的56部法律法規的巡迴宣講活動,先後舉行了200多場次,受教育者達兩萬多人次。各鎮鄉經過層層推薦,將一批掌握一定法律知識,且有較高文化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普法骨幹推薦為農民法制學校的老師。各村又推選出300多戶了解法律、威望較高、群眾信任的農戶為「法制文化戶」。實施農村普法「百、千、萬」工程,即:50名普法講師落實百場法制宣講任務;百名鎮(鄉)普法輔導員,每人在農民法制學校上好10節課,落實1000節法制課任務;300多戶「法制文化戶」,每戶培養10家「法律明白戶」,以每戶3口計算使全市擁有近萬名「法律明白人」。
市司法局聯合勞動局、總工會、安監局等十多個部門,重點選取了39家企業作為法治企業試點單位,通過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工學法規范;為企業職工編寫維權實用手冊;定期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宣講、法律咨詢;結合「勞動保障誠信示範(合格)企業」創建,全面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的新型勞資關系;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提高企業法治化管理水平,防範法律風險等5大舉措,不斷促進企業和諧發展、平安發展。據統計,今年以來,各涉企部門先後印製6萬多本的宣傳文本和熱點解讀,組織500多家企業,共2.3萬人進行勞動合同法的培訓,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企業組建了40個職工維權工作站,到企業開辦法律咨詢60多場次,解答法律咨詢1000多件。
面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欠缺的現狀,啟東市依託現有家長學校陣地與師資力量,動員學校老師、社會熱心人士、普法志願者、巾幗志願者、「五老」(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老專家、老模範)擔當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利用假期,組織返鄉家長與留守兒童共同參加社區義務勞動,上街宣傳交通法規、擔當環保小衛士等法治實踐活動,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據了解,該市已在全市48所中小學開設「臨時家長」培訓班76期,聘請代理家長3216名,組織開展各類法治實踐活動209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許瑞華 陸允如 芮海敏
泰州:法制宣傳採用網路對話
12月3日,泰州市司法局和泰州日報聯合推出了「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網路對話。參與對話的有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紀明,以及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話圍繞「五五」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促進法治泰州、平安泰州建設話題與網民朋友進行交流。
高紀明在回答法治泰州工作最重要的環節和縮小泰州與省內的其他城市相比的法治水平時說,建設法治泰州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做到依法執政;堅持公正高效,做到依法行政;堅持司法為民,做到公正執法;堅持以人為本,做到依法管理;堅持誠實守信,做到依法經營;堅持學法用法,做到依法辦事。說到底,就是要提高全社會的法律素養,形成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嚴格依法辦事的社會氛圍。
近年來,泰州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有的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如基層執法評議工作、民主懇談會、律師參與信訪等做法都富有創新,成效明顯。泰州市領導班子認識到,今後必須進一步把法治建設擺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泰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法治化,著力推進依法行政,大力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著力促進司法公正,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加強法制宣傳,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建設氛圍;更加註重民生問題,讓法治建設成果惠及於民,努力建設一個法制健全、政治穩定、百姓安寧、社會和諧的法治泰州。
7. 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學習讀本的圖書目錄
[本章導讀] 1
1.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2
2.村民委員會是什麼性質的組織? 3
3.如何選舉村民委員會? 4
4.怎樣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 6
5.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有什麼樣的後果? 6
6.涉及村民利益的哪些事項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 6
7.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公布哪些事項,接受村民的監督? 7
8.對村民委員會成員實行的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包括哪些事項? 7
9.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8
案例分析
未經村民大會討論決定村委會與他人簽訂的合同無效 9 [本章導讀] 12
1.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3
2.發包方或承包方可以單方面收回、
交回或調整承包地嗎? 14
3.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包、出租、互換和轉讓嗎? 14
4.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15
5.發生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後應該怎麼辦? 15
6.購買種子時有哪些權利? 16
7.因種子質量出現問題造成的損失應由誰承擔? 18
8.國家對農村糧食流通有哪些規定? 18
9.國家徵收耕地應該支付哪些補償費用? 20
10.國家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歸誰所有? 21
11.為了保障房屋被徵收群眾的利益,《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對補償作了哪些規定? 22
12.我國對農業生產給予什麼補貼? 22
13.畜禽養殖場應當建立養殖檔案,應載明哪些內容? 23
14.農業機械生產者和銷售者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應承擔什麼責任? 23
15.農業機械產品因不符合質量要求,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損失的,該怎麼辦? 24
案例分析
農村在校大學生應享有承包地收益分配權 24 [本章導讀] 27
1.進城務工對務工人員有什麼限制嗎? 28
2.怎樣辦理暫住證? 28
3.什麼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包括什麼內容? 29
4.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權益能否得到保障? 30
5.用人單位要求交納保證金的行為合法嗎? 31
6.《勞動合同法》對試用期有什麼規定? 31
7.什麼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3
8.勞動合同法是如何規定非全日制用工的? 34
9.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有哪些規定? 35
10.勞動合同法對違約金有哪些規定? 35
11.勞動者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36
12.用人單位可以隨便解除勞動合同嗎? 37
13.最低工資標准對農民工適用嗎? 39
14.哪些情形可以認定為工傷? 40
15.工傷事故發生後,勞動者應該關注哪些問題? 41
16.《認定工傷決定書》應當載明哪些事項? 42
17.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農民工在勞動中受傷,是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 42
18.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後怎麼辦? 43
案例分析
工傷索賠遙遙無期 法律援助幫助解決糾紛 44 [本章導讀] 46
1.什麼是鄉鎮企業? 47
2.哪些鄉鎮企業可以享有稅收和貸款方面的優惠? 47
3.設立和經營鄉鎮企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48
4.登記機關對申請成為個體工商戶材料依法審查後,應如何辦理? 49
5.個體工商戶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49
6.個體工商戶可以到異地經營嗎? 51
7.設立合夥企業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51
8.合夥企業的財產和經營管理權歸誰所有? 52
9.合夥企業的盈利和債務怎麼分配? 53
10.怎樣設立個人獨資企業? 53
11.設立公司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54
12.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投資人)有什麼權利和義務? 55
13.房屋和土地使用權等可以作為出資嗎? 56
14.一個人可以設立公司嗎? 56
15.成為注冊鄉村醫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57
16.鄉村醫生在執業活動中不得從事哪些行為? 58
17.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遵循哪些原則?成員享有哪些權利? 59
案例分析
在鄉村非法行醫案 60 [本章導讀] 62
1.怎樣訂立書面合同? 63
2.什麼樣的合同才是有效的? 63
3.什麼情況下可以變更和撤銷合同? 64
4.合同履行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64
5.合同當事人可以單方面解除合同嗎? 66
6.簽訂購銷合同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67
7.簽訂借款合同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68
8.簽訂租賃合同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70
9.簽訂承攬合同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73
10.購票乘坐交通工具的旅客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74
11.簽訂和履行貨物運輸合同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76
12.設定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77
13.哪些人不可以作保證人? 78
14.怎樣訂立保證合同? 79
15.哪些財產可以抵押?哪些財產不能抵押? 80
16.抵押房屋和土地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81
17.怎樣訂立抵押合同? 81
18.辦理抵押登記的部門有哪些? 82
19.怎樣訂立質押合同? 83
20.使用留置擔保方式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83
21.使用定金擔保方式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84
22.哪些發明創造可以申請專利? 84
23.怎樣申請商標注冊? 86
24.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會導致什麼後果? 86
25.經營者在經營中不得從事哪些不正當競爭行為? 87
26.消費者有哪些權利? 89
27.在展銷會上購買的商品質量出現問題應該找誰退換? 90
28.因為虛假廣告上當,可以找廣告商索賠嗎? 91
29.鄰里之間如何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關系? 91
30.埋藏物、隱藏物、遺失物、漂流物等歸誰所有? 93
31.農業環境保護包括哪些方面? 93
32.保護農業環境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和禁止哪些行為? 94
33.民間借貸受法律保護嗎? 95
34.怎麼防止因農村非法集資而上當受騙? 97
案例分析
農民進城後能反悔所賣的農村住房嗎 98 [本章導讀] 101
1.如何正確理解婚姻自由? 102
2.男女雙方結婚需要什麼條件? 102
3.怎樣進行結婚登記? 103
4.哪些情況下婚姻無效? 103
5.結婚後夫妻之間有什麼權利和義務? 104
6.結婚後家裡的財產歸誰所有? 105
7.重婚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105
8.怎樣辦理離婚? 106
9.哪些情況下男方不得提出離婚? 106
10.離婚後子女撫養問題怎麼解決? 107
11.離婚時怎樣分割財產和債務? 107
12.離婚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是否應給予適當幫助? 108
13.什麼情況下可以要求離婚損害賠償? 108
14.對軍婚有什麼特別規定? 109
15.法律對遭到家庭暴力和虐待的受害者有哪些救濟措施? 109
16.婚前給付的彩禮可以要求返還嗎? 110
17.父母子女間有哪些權利義務? 111
18.祖孫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有撫養或贍養義務嗎? 111
19.收養子女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112
20.收養關系可以解除嗎? 113
21.收養關系解除會產生哪些法律後果? 113
22.怎樣立遺囑? 114
23.哪些人有權繼承死者的遺產? 115
24.遺產應該怎樣分配? 116
25.國家對土葬有什麼要求? 117
26.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必須遵守哪些規定? 117
案例分析
有過錯一方離婚案 118 [本章導讀] 120
1.我國公民在計劃生育方面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121
2.我國公民的生育權包含哪些內容? 122
3.是否可以進行胎兒性別鑒定? 122
4.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由哪些部門負責和管理? 123
5.流動人口怎樣辦理婚育證明? 124
6.流動人口夫妻擬生育子女時,應辦理哪些手續? 125
7.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獎勵和優惠政策由誰落實? 126
8.什麼情況下要繳納社會撫養費? 127
案例分析
是否侵犯被告的生育權 128 [本章導讀] 132
1.什麼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133
2.什麼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34
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如何籌集資金? 134
4.農民參加新農保,享受什麼待遇? 135
5.農民領取養老金待遇要符合什麼條件? 136
6.新農保與舊農保如何銜接? 136
7.為什麼要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136
8.為什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以保大病為主? 137
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138
10.為什麼要農民出資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38
11.為什麼農村合作醫療籌資不屬於農民負擔? 139
12.為什麼農村合作醫療要以農民自願參加為原則? 139
13.為什麼要提出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目標? 140
14.為什麼合作醫療資金要量入為出、略有節余? 140
15.農村五保供養的對象有哪些? 140
16.怎樣申請農村五保供養? 141
17.農村五保供養的內容有哪些? 142
18.農村五保供養一般採取什麼形式? 142
19.國家對婦女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有哪些特別的規定? 143
20.國家對婦女的人身權利保護有哪些特別的規定? 144
21.婦女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怎樣尋求救濟? 144
22.什麼是九年制義務教育? 145
23.可以放棄讓孩子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權利嗎? 145
24.農村貧困孩子考上高中、大學交不起學費怎麼辦? 146
25.義務教育法對校園安全方面有哪些規定? 148
案例分析
該不該給楊光學報銷醫療費 149 [本章導讀] 151
1.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152
2.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哪些? 153
3.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誰承擔責任? 153
4.危險作業造成的損失由誰負責? 154
5.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造成損害需要承擔責任嗎? 154
6.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由誰負責? 155
7.行政處罰有哪些種類? 156
8.哪些情況下可以從輕、減輕和免除行政處罰? 156
9.行政處罰過程中,被處罰人有哪些權利? 157
10.哪些違法行為應該受到治安管理處罰?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158
11.哪些人違反治安管理可以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處罰? 158
12.哪些違反治安管理的情形應該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159
13.違反治安管理在哪些情形下應該從重處罰? 159
14.哪些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人受到行政拘留處罰可以不執行? 160
15.治安管理處罰怎樣執行? 160
16.什麼是犯罪? 161
17.哪些人犯罪可以或者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162
18.刑罰的種類有哪些? 163
19.什麼是自首和立功?自首和立功對判刑有什麼影響? 163
20.什麼情況下可以被宣告緩刑? 164
21.什麼情況下可以減刑? 165
22.什麼情況下可以被假釋? 166
23.哪些情況下可以申請監外執行? 167
24.犯罪行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不再被追訴? 168
案例分析
筆跡鑒定讓他瓜分別人土地補償金的美夢破滅 169 [本章導讀] 171
1.民事訴訟,應該向哪個地方的法院提起? 172
2.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174
3.收集和提交證據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75
4.哪些情況下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176
5.哪些情況下可以申請先予執行? 177
6.在訴訟過程中沖擊法庭、作偽證等行為要承擔什麼責任? 178
7.上訴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79
8.怎樣申請執行? 180
9.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用? 180
10.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81
11.怎樣申請法律援助? 182
12.遭受人身損害後,可以要求賠償哪些費用? 184
13.遭受人身損害後,怎麼計算賠償額? 184
14.哪些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187
15.精神損害賠償有哪幾種方式? 188
16.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時效是多長? 189
17.哪些糾紛可以通過仲裁解決? 189
18.怎樣訂立仲裁協議? 190
19.怎樣申請仲裁? 191
20.哪些情況下可以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192
21.哪些情況下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193
22.怎樣申請行政復議? 194
23.哪些情況下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197
24.什麼情況下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197
25.信訪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98
26.信訪過程中禁止的行為有哪些? 199
27.信訪人對信訪處理意見不服怎麼辦? 200
28.哪些情況下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201
29.關於國家賠償的賠償方式和計算標准有哪些規定? 202
30.怎樣申請國家行政賠償? 203
31.國家行政賠償的范圍是什麼? 204
案例分析
法律援助為百姓 交通事故終維權 205
後記 207
8. 校園法制宣傳道德教育讀本的內容是什麼呢有這本書嗎
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讀本—學法律、講道德(中學生版)
書 名 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讀本—學法律、講道德(中學生版)
作 者
出 版 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
書 號 80083-401-8-b
叢 書 普法讀物-青少年法制教育讀本
責任編輯 開本
出版時間 2004年9月 字數 千字
裝 幀 平裝 印張 0
帶 盤 否 頁數
定 價 ¥8.0
普通會員 ¥7.4
銀牌會員 ¥7.1
金牌會員 ¥7.0
批量購書 電話: 010-51287918
叢書 出版社 作者
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讀本—學法律、講道德(中學生版) 調換貨原則
拓普網所售商品, 在滿足調換貨原則的前提下提供「自客戶收到商品之日起7天內調換或換貨」服務。
→ 調換貨原則全文
→ 調換貨流程全文
3月23日,福建南平市實驗小學發生兇殺事件,凶徒鄭民生殺害了8個孩子,還有5個孩子重傷。
4月12日,在廣西合浦某小學門前又發生了一起兇殺事件,2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包括多名小學生。
4月28日,廣東雷州兇殺案,一男子持刀砍傷16名師生。
4月29日,江蘇泰興傷人事件,一男子在幼兒園內持刀砍傷32人。
4月30日,山東濰坊校園血案,一男子在小學內用鐵錘錘傷5人後自焚。
從福建南平、廣東雷州到江蘇泰興,最近這一起又一起令人發指的校園血案,令人震驚。屢屢出現的校園慘案,給校園安保敲響了警鍾。為了保護我們自己的孩子、親人,甚至我們自己,為了防止出現更多的「鄭民生」,我們應設法改變這個殘酷的事實:我們不能仍舊只做沉默的大多數,而應做有意義的大多數,竭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以自身的正氣化解社會戾氣,用我們的職責,保護學生,保護我們自己。利用各種渠道加強了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了學生法律素質,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學法用法的行為習慣,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學校教育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法律作為維持社會穩定的社會工具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依法治國的前提不僅是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依照什麼樣的法?這樣的法是否符合當下國情、民情;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當然法律本身是存在滯後性的,但是這並不成為我們為進一步完善法律使之符合社會發展的障礙。而恰恰是我們在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和權威性的情況下,努力推進法治校園建設的動力。
縱觀當今的中國法律的確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改進的空間。以行政處罰法為例,行政行為作為具備公權力屬性的官方行為,不能不說是對「天賦人權」這一法律基本理念的對抗。而對抗的結果,就是為了達到對公民個人權利的限制,以滿足公民整體利益即社會利益的最大化。最終目的是為了構建和諧有序的社會,從而使每個個體受益。
青少年法制教育質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應該說,在「四五」普法中,各級政府對青少年法制教育較為重視,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構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組織網路體系,確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規范運作。但是在工作運作中還存在著一些諸如法制副校長素質不高,講課內容缺乏針對性,且講課形式單一。簡單枯燥,導致有的學校法制副校長沒有切實發揮好應有的作用。由於青少年法制教育質量不高,直接影響了一些學校和學生學法的積極性。因此,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1、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法制教育成為我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寓法制教育於課堂之中,充分利用班會課和思想政治課程的課堂教學進行法制教育,同時在團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中安排一定的課時進行法制教育。組織學生學習與中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利用班會課和思想政治組織學生重點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學生法律知識讀本》《禁毒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力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辨別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堅持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分班組織學生觀看《青少年禁毒預防專題教育》等法制教育片,引導學生學法律,知榮辱、明是非、愛國守法、明理誠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做合格公民。
2、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
邀請交警支隊法制宣傳科的警官來校宣講《道路交通安全法》,引用中小學生違犯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例,教育學生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違章騎車,過馬路走人行道,聽從交警指揮,做守法市民。
聯系我校實際,結合學生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法制教育,從禁毒、禁賭、不許買私彩、賭球,不許打架斗毆等方面教育學生,引用了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和思想根源及社會背景,走向犯罪的過程,教育警示學生要遠離犯罪,珍愛自由、
邀請消防中隊張指導員來校宣講消防法規,教育對學生遵守消防法規,愛護消防設施,遇到火災如何報警,怎樣逃生,化險為夷。
加強法制輿論陣地的建設,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櫥窗,教室黑板報出專刊,在校園內粘貼《禁毒法》宣傳教育掛圖,擺放《道路交通安全法》宣傳教育版報,在校園醒目位置粘貼法律咨詢撥打12348,引導學生撥打法律服務熱線。要求每個班出一期法制宣傳欄,製作一期法制手抄報,召開一次「學法、知法、守法」主題班會,觀看一部法制宣傳教育影片,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學法、用法」演講比賽。通過一系列的校園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寓教於樂,使學生在參與中提高了學法興趣,獲取法制知識,增強法制觀念。
加強對學生的禁毒教育,提高學生的拒毒意識能力,組織學生參觀靈武市禁毒教育展覽會,觀看《青少年禁毒預防專題教育片》,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和典型案例真實的再現了吸毒的危害,教育學生不要抽煙,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3、開展依法治校共建活動,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教育網路,主動與居委會、派出所、司法機關、關工委、團委等聯系,充分發揮家長、社會力量,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學校創建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保障師生有一個安全、和諧、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根據 「五五普法」《實施意見》,關於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目標,爭創星級評定。具體做法:
1、學校制訂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五年規劃及年度計劃,並且按照計劃開展工作。
2、按照區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要求,給各年級購買專門的未成年人普法教材《未成年人法律知識讀本》輔導教材10本,總計60本。
3、認真落實法制教育課程,開足課時,每兩周一課時,每學年不少於18課時。學校聘請崇興鎮司法所楊占明所長為法制副校長,崇興派出所張立華警官為法制輔導員,本班主任教師為兼職輔導員,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制講座和法制教育。
4、學校每年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與法同行」主題實踐活動計劃並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5、積極開展學校及周邊環境治理工作,幾年來,學校在校生刑事案件發生率為零。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開展依法治校,「法律進校園」創建活動和「與法同行」活動,要健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各項制度,落實責任,把學校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努力創建平安校園和依法治校示範校。
9. 法制宣傳
一:1、弘揚憲法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
2、實行依法治國 堅持執政為民
3、增強憲法觀念 推進依法治國
4、宣傳憲法精神 維護憲法權威
5、懲治邪惡,維護正義——「12·4」法律就在身邊
6、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為你,為我,為他,為大家
二:方案:
1.主題:確立我校本次法制宣傳活動大主題為「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我校緊密結合宣教主題進一步確定為「學法、懂法、用法,保護自身安全」。
2.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在學校師生中廣泛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增強學校師生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觀念、權利義務相一致觀念、公平正義觀念,進一步推進我市依法治市進程。
3.活動組織:(領導,組員)
4.1,橫幅高懸
2,主題班會
3,生活實踐
4,以學慣用法、懂法,保護自身安全為主題的《致家長一封信》
5,《我做懂法好青年》的實踐作業
6,升旗法制宣傳演講
7,散發宣傳單
三:倡議書:同學們:
法制建設,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保障。當此法制宣傳日之際,讓我們一起學習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運用法律、維護法律,將法律的公平、正義理念傳播到社區的各個角落,共建我們身邊的和諧。
ps;如何,若尚可,呵呵。。。心照不宣。
10. 青少年法制宣傳手冊的內容簡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茁壯成長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根本所在。當然青少年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教育,而青少年的教育不僅僅是科學文化知識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青少年的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又是青少年成為一名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最低條件。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引起了社會、學校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也引起了從事刑事審判工作的法官們的關注。我們編寫這本小冊子, 目的?於宣傳法制、教育學生,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防範意識,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會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