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下鹽商在哪裡開拍
目前在郟縣三蘇園景區拍攝,主要演員:劉德凱(台灣)、李子雄(香港)、黃玲、邵小珊等。
⑵ 孫志軍為什麼落選中委
孫志軍,男,1957年8月生,漢族,山東萊州人,大學學歷,碩士學位,197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10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減災委員會委員。
個人履歷:
1975.09--1978.10, 湖北省建始縣苗萍鄉武漢知青點負責人。
1978.10--1982.07, 武漢大學哲學系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專業學習。
1982.07--1983.04, 武漢大學哲學系團總支書記、校團委副書記。
1983.04--1985.08, 武漢大學團委書記。
1985.08--1985.10,共青團湖北省武漢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1985.10--1995.01, 共青團湖北省武漢市委書記、黨組書記(其間:1990.09--1992.07 武漢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學位課程研修班學習,1994.08 --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5.01--1997.08,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委副書記、區長。
1997.08--1997.12, 湖北省武漢市副市長。
1997.12--1998.01, 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副市長。
1998.01--1998.03, 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
1998.03--1998.12, 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
1998.12--2001.02, 江蘇省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其間:2000.03--2001.01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1.02--2003.01, 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
2003.01--2004.06, 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06--2004.07, 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揚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07--2007.12, 江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
2007.12--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13年3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⑶ 揚州十佳少先班干簡介
17日,2007年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頒獎儀式在梅嶺中學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衛慶,市人大副主任馬家鼎,市政府副市長孫永如,市政協副主席李孟星等市領導出席了頒獎儀式。陳永宏、王雪梅、昌玲、胡舒欣、刁逸君、市關愛工作團、馮潔、宋曉嶺、江克、林國富等當選為2007年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其中陳永宏、王雪梅、昌玲獲得「勇敢獎」;胡舒欣、刁逸君獲得才氣獎;市關愛工作團、馮潔、宋曉嶺、江克、林國富獲得「愛心獎」。
2007年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活動由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教育局、揚州日報社、揚州廣播電視總台聯合組織,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十大新聞人物的推薦工作嚴格遵循公認性原則、示範性原則和民主性原則,在揚州日報、揚州晚報、揚州廣播電視報以及今日揚州網、揚州新聞網、百姓生活網、中國揚州網和揚州教育網上登載了20位候選人的事跡。一石激起千重浪,市民踴躍表心聲,組委會共收到紙質選票604892張,網路投票8632張,投票總數達613524張。
新聞鏈接:2007年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事跡簡介
陳永宏,男, 寶應縣西安豐鎮中心初中物理教師。從生龍活虎的運動健將到拄著雙拐的重病患者,在步履維艱的蹣跚中,在雙拐擊打地面的聲音中,他用意志力量、用人格品質頑強地走出了一條通向「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強者之路!12年前,剛剛31歲的他被診斷患上了有「不死癌症」之稱的「強直性脊椎炎」;12年來,他一直承受著病痛和各種並發症的折磨,以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堅守三尺講台。領導和同事們勸他回家休息,他卻淡然一笑,「醫生都說這是不死的癌症,反正死不了,能堅持一天是一天。」不斷加重的病情,使他的行走和站立都異常困難。從辦公室到教室短短的50米距離,對於他竟成了一段漫長的路程;看似平常的每一節課,對於他則是一次次嚴峻的考驗。寒來暑往,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被人們稱為「把生命交給講台的人」。
胡舒欣,女,高郵中學高三學生。她小學三年級便開始看《紅樓夢》,到小學畢業時,三本《紅樓夢》的封面已經被翻得殘破不堪。2006年暑假,她集中全部精力,以每天一萬字的速度,創作了有生以來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懂事之前,情動之後》,並在《揚州晚報》連載。為此,她作為高郵市第一個發表長篇小說的中學生獲得首屆秦少游藝術獎文學新人獎。小說創作並沒有影響她的學業,她曾兩次獲得全國英語能力競賽二等獎,兩次獲得省數學競賽一等獎,以及省化學競賽一等獎。現在,她是北京大學青年作家班預備班學員,中國少年作家學會會員。從小學一年級起,她連續12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干」、「優秀學生」。
刁逸君,女,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四(6)班學生。她酷愛讀書,學習勤奮;她成績優異,興趣廣泛;她樂於助人,多次向貧困學生捐款。2007年5月,她被市少工委評為「揚州市十佳少先隊員」、被全國少工委評為「百名中國好少年」。她的事跡還被刊登在《中國兒童報》、《科技展望》雜志上。現在,她是四(6)班的班長,每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是一名全面發展、品德高尚、素質優異的小幹部。她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方面成績尤為突出,特別是每年都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曾獲得省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種設有垃圾箱的汽車》還申請到了國家專利。現在,她已有10篇科技發明文章發表在《少年發明與創造》、《小愛迪生》、《科技展望》、《小主人報》等國家級刊物上,獲得了科技類等各級獎項近50項。
揚州市關工委關愛工作團。成立於2007年1月15日的關愛工作團,成員都是從各部門退休下來的老領導、老同志。一年來,老同志們不顧年高,不計報酬,默默奉獻,為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通過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結對幫教失足青少年活動,使孩子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配合教育等相關部門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貧困家庭子女在入學等方面給予關愛和幫助;通過建立留守子女服務中心等實在舉措真情呵護全市48800多名「留守子女」;以老同志們多方奔走創辦起來的市少兒圖書館為陣地打造揚城孩子們拓展素質的成長樂園;與有關部門共同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輔導站,保證了全市青少年假期離校不離教;積極開展網吧義務監督工作,減少網吧對孩子們的不良影響,凈化了青少年的成長環境。
昌玲,女,寶應縣畫川初中宏志班學生。她出生在一個苦難的家庭,父親以撿垃圾為生,母親是智障。上小學時,爸爸不幸死於意外,她不得不用稚嫩的雙肩挑起這個苦難的家,一邊學習,一邊照顧智障的媽媽。為了不耽誤功課,她常常一邊燒火做飯,一邊借著火光看書寫字;她和媽媽除了過年吃一點肉,平時的伙食就是白飯泡開水。15年來,她不知道巧克力、更不知道漢堡包是什麼滋味;15年來,她只給自己買過一件衣服。但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小學6年,她捧回了30多張獎狀。2006年夏天,她以優異的成績被寶應縣畫川初中宏志班錄取。宏志班老師這樣評價昌玲:她是我們見過的最堅強最勤奮的孩子。鄉親們無不被她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對媽媽深深的愛所感動。
王雪梅,女,江都市雙溝中學語文教師。可能是上帝和她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在給了常人靈巧雙手的同時,卻只給了她一隻。走上講台,教書育人,對她來說有著太多的不易,但她沒有退縮,努力用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因為是用左手寫字,一開始學生從視覺上比較難以接受,所以她一方面盡量使自己的書寫規范工整,另一方面,用動聽的嗓音、標準的普通話、生動的講解、精闢的分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教學方式,所教班級的語文成績一直位於年級的前列。克服了單手殘疾給她生活和工作帶來的種種困難,她逐漸成熟起來,多次代表學校對外上公開課,2004年參加龍川之秋教學觀摩活動,2005年獲得「揚州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2007年被評為江都市中青年骨幹教師、揚州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馮潔,女,揚州廣播電視總台《關注》欄目製片人。五年前,《關注》成立了「關注助學獎金」,馮潔負責了《關注》助學的具體工作。五年來,在她的努力下,通過多渠道募集社會資金,幫助100多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解除了後顧之憂,其中有14名受助學生已經跨進了大學的校門。今年暑假,由她主要策劃的「圓夢大學行動」更是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好評,「關注助學」與有關部門一同行動,幫助206名寒門學子圓了大學夢。在日常報道中,她還通過開展《關注》助學自願者服務隊的跟蹤走訪、舉行大型慈善義賣活動、在市區商業網點投放捐款箱、發行助學明信片等多種形式,喚起全社會捐資助學的熱情。如今,「關注助學」已經成為我市愛心助學活動中的知名品牌。
宋曉嶺,男,揚州市交通巡邏警察支隊一大隊六中隊中隊長。作為一名交警,他了解到轄區內的市工人新村小學緊鄰328國道線,學生上學放學都必須橫穿國道線,便主動上門與校方聯系,准時准點安排人員配合學校護送學生過馬路。他還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給學生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利用畫報、播放宣傳片和現場演示等生動形式,讓同學們了解交通法規。他還創造性的與校方合作,對學生的交通違法行為只記分,不處罰,所積分值納入學校期終考核項目,有效地提高了同學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同時,給每個學生家長發放《告家長一封信》,建立家長、學校、政府三位一體的安全保障體系。3年來,該路段未發生一起有關學生的交通事故。
江克,女,揚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離休幹部。87歲高齡、58年黨齡的她,走過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將自己燦爛的青春獻給了革命事業;如今,年邁的她,那顆火熱的心依舊和青少年的心跳動在一起。離休後的她被13所中小學聘為校外輔導員,經常為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被孩子們尊稱為「愛心奶奶」。多年來,即使身患重病也阻擋不了她愛黨愛國和關心青少年的熱情。雖然身患多種疾病,女兒又患腦梗阻、右眼失明,但她對8個家境貧困學生和蘇北響水縣兩個孤兒的幫扶卻從未間斷。十七大開幕當天,她分外激動,雖然卧病在床已3個月,卻依然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500元錢,作為「特殊黨費」,捐給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以表示自己對黨的赤膽忠心。
林國富,男,江蘇揚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作為企業家,他十分關心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為霍橋教育事業獻計獻策,參與學校招生、教學、課程改革和就業分配,制定員工錄取的學歷要求,提高了地方的受教育年限。他關心企業員工培訓,每年定期與教育部門合作進行崗位培訓,制定計劃、政策,鼓勵職工再學習,出巨資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他與職業學校進行緊密型校企合作,創造了從課程設置、課程改革、師資培養交流,企業文化和學校文化對接,直到訂單式培養、吸納學生就業的「六合一」的做法,走出一條成功的校企合作之路。此外,他還每年出資,默默關心、幫扶貧困學生,從來不計個人名利。
⑷ 夏采曦的人物生平
民國16年2月,北伐軍抵達上海,中共江浙區委派夏采曦回黃渡開展黨的工作。他與在青浦領導農民運動的顧達珍、顧復生等密切交往。「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捕入獄。6月初,經黨組織營救,青浦縣政府被迫予以釋放。
是年9月,夏采曦在黃渡家中主持召開青浦東鄉黨員會議,由中共江蘇省委巡視員、淞浦特委負責人陳雲傳達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討論東鄉農民秋收起義計劃。之後,夏采曦積極籌劃黃渡、觀音堂、章練塘、小蒸等地的秋收起義。
民國17年3月,夏采曦任揚州特委書記,領導揚州、泰州,高郵、東台、興化、六合、天長、儀征、寶應等地的革命斗爭。民國18年7月,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民國19年春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長。該年12月,任中共江南省委宣傳部長。「九·一八」事變後,在上海任中央特科第三科長,兼任上海市法南區區委書記。民國22年7月,調往江西中央蘇區紅軍大學任教,協同紅軍總後勤部,成功地改裝了製造槍彈的小型機器。
民國23年10月,夏采曦隨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參加長征。至川貴交界處——江口,奉命與余澤鴻等開展江東地區武裝斗爭,以牽制敵人。後因眾寡懸殊,組織決定撤離。夏采曦改扮行商至四川宿店,撬去口中金牙,變價抵充旅費。後得姐弟資助,於民國24年7月返回上海。
同年秋,夏采曦由黨派往蘇聯莫斯科列寧學院學習。民國28年由於蘇聯肅反擴大化,犧牲於蘇聯。
⑸ 邵震中的生平履歷
邵震中之授藝
邵震中生於1958年10月15日。父親當時是白馬湖農場小學教師,母親在街道工廠工作,他有一個姐姐,兩個妹妹,家境貧苦。1967年因「文革」學校停課,學生只得在家。當時他家住在東長街居民點,門口有個理發店,理發店老師傅特別愛好下圍棋,他的父親和幾個舅舅也不時在理發店下棋。他常常在旁邊看,有時一看就是半天,漸漸地看出了門道,懂得了圍棋的死活。有一次,理發店老師傅和別人下棋,他在旁邊插了一句嘴,指著一塊棋說這兒要補一著,不然就死了。老師傅聽到後,先未在意,再定神一看,果然是這樣。這時老師傅開始教小邵下棋了,他的一個堂房舅舅,因有病在家休養,也常教他打定式、打棋譜。他父親在鄉下教書,星期天回家常常帶著他找淮安城裡圍棋高手,象淮安師范學校的教師蔡文干老先生(曾經得過淮陰地區圍棋比賽冠軍),另外還有象虞崇喜、張國祥等老前輩下棋,向他們請教。兩三年以後,縣城再沒有人能贏小邵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下放到寶應縣的幹部姚偉鼎同志(原揚州地區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業余圍棋五段棋手,離休前為揚州市外事辦主任,現為邵震中的岳父)聽說淮安有這樣一位少年,特地來到淮安,與邵下棋。一局後,他大為震驚,隨即收邵為徒。從此經常來淮安教小邵下棋,時間不長,小邵就能和他分庭抗禮了。1973年初,「文革」中被視為「四舊」的圍棋活動得到了恢復,經姚的舉薦,省隊圍棋教練鄭懷德、薛仰嵩兩位老師先後來淮安檢驗邵的棋力,比較滿意。到省隊後在一次巡迴表演賽上,又見到了圍棋國手曹志林。省隊圍棋高手沈果蓀七段,小邵被讓兩子,棋盤上殺得難解難分,使他們很驚訝。如果讓時光推遲五年,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被七段棋手讓兩個子,實在算不了什麼。但在當年,確是鳳毛麟角。邵震中終於走到了競爭的行列中,那是1973年冬的鄭州圍棋邀請賽。有十四個省市參賽,他得到了少年組的第三名。第一名是上海王群,第二名是山西江鳴久。半年過去了,他未能趕上江鳴久,一年過去了,他離王群的距離反而更大了。邵震中陷於苦悶之中,他並非不聰明,並非不努力,只是原先是靠著一點才氣,並沒有打下扎實的基礎。
⑹ 孫志軍的個人履歷
1975.09——1978.10, 湖北省建始縣苗萍鄉武漢知青點負責人。
1978.10——1982.07, 武漢大學哲學系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專業學習。
1982.07——1983.04, 武漢大學哲學系團總支書記、校團委副書記。
1983.04——1985.08, 武漢大學團委書記。
1985.08——1985.10,共青團湖北省武漢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1985.10——1995.01, 共青團湖北省武漢市委書記、黨組書記(其間:1990.09——1992.07 武漢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學位課程研修班學習,1994.08 ——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5.01——1997.08,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委副書記、區長。
1997.08——1997.12, 湖北省武漢市副市長。
1997.12——1998.01, 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副市長。
1998.01——1998.03, 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
1998.03——1998.12, 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
1998.12——2001.02, 江蘇省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其間:2000.03——2001.01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1.02——2003.01, 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
2003.01——2004.06, 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06——2004.07, 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揚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07——2007.12, 江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
2007.12——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
2013年3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⑺ 洪錦華的個人履歷
1972年1月,江蘇省如皋中學高中畢業;
1972年2月—1975年2月,先後擔任生產隊會計、村團支部書記、村黨支部書記;
1975年3月—1980年2月,如皋縣新民鄉黨委副書記;
1980年3月—1982年2月,如皋縣新民鄉黨委副書記(主持全面工作);
1982年3月—1983年9月,如皋團縣委書記(其間:1982年8月—1983年8月,江蘇省委黨校第二期中青班學習);
1983年10月—1987年10月,南通團市委副書記(其間:1985年9月—1987年9月,南通師范專科學校中文幹部大專班學習);
1987年10月—1991年10月,南通市郊區區委副書記,黨校校長;
1991年10月—1993年2月,南通市郊區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其間:1989年8月—1992年6月,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在職大學學習);
1993年2月—1995年4月,南通市港閘區區委副書記、區長;
1995年4月—1996年1月,南通市海安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縣長;
1996年1月—1998年12月,南通市海安縣委書記;
1998年12月—2000年12月,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其間:2000年9月—2000年12月,江蘇省第四期高級管理人才經濟研究班赴美國學習);
2000年12月—2001年1月,南通市委常委;
2001年1月—2001年9月,揚州市委副書記;
2001年9月—2005年7月,揚州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其間:2000年3月—2002年12月,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
2005年7月—2008年7月,揚州市委副書記、副市長(正市級,援疆,任新疆伊犁州黨委副書記,江蘇省援疆幹部總領隊);
2008年7月—2011年8月,揚州市委副書記(正市級);
2011年8月起,任揚州市委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正市級)。
2012.6.29---揚州市政協主席
⑻ 趙昌智的人物簡介
趙昌智,1946年生,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人。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現任揚州市政協副主席、揚州市書協名譽主席。作品在全國多家刊物發表。
⑼ 揚州市委宣傳部的事業單位是什麼級別
正處級單位!
宣傳部長有可能是副廳,但是宣傳部還是正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