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東街頭特別多的是什麼樹
國槐
國槐,樹型高大,其羽狀復葉和刺槐相似。花為淡黃色,可烹調食用,回也可作中葯或染料。莢答果俗稱「槐米」,是一種中葯。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樹種花期不同,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植物。花和莢果入葯,有清涼收斂、止血降壓作用;葉和根皮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瘡毒;木材供建築用。種仁含澱粉,可供釀酒或作糊料、飼料。皮、枝葉、花蕾、花及種子均可入葯。
2. 山東當地的一種樹,求學名。詳見圖片
三球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 Linn.),又叫裂葉懸鈴木、鳩摩羅什樹,懸鈴木屬落葉大喬木,是二版球懸鈴木的親本,高可達30米,權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
3. 山東有什麼樹
山東的果樹:棗、柿、核桃、板栗、蘋果、梨;
山東的用材樹:樟、梧桐、槐、楊、櫸、油松、柳;
山東的花樹:廣玉蘭、櫻花、合歡、梔子……
反正很多,一下子說不完。
4. 山東的木瓜樹是什麼樣
木瓜樹又名木梨、降龍木等,分很多品種如皺皮木瓜、宣木瓜版等,但與番木瓜是絕然不同的兩種權植物請不要混淆,屬於落葉喬木。
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觀賞樹種,產地有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河南。花期4月,果期9至10月。梨果長橢圓形,長10~15cm,熟時黃綠色,5室,每室有種子多數。
(4)山東樹宣傳擴展閱讀;
木瓜樹的養殖方法
一、土壤
養木瓜樹一定要使用肥沃、排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壤,使用中性或者微鹼性的土壤最佳。
二、澆水
它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不過又不能產生積水,若土壤長期有積水,就會導致爛根,在雨季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秋季是它盛果期,這時要勤澆水。
三、施肥
施肥要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不要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一般間隔10-15天施肥速效肥,在現蕾前後可以施重肥,能幫助花芽形成,主要以氮肥為主。
四、光照
充足的光照不僅有利於木瓜樹生長,還會影響水果的甜度,最好放在朝南的地方養殖,冬季光照較弱時,最好接受全天光照。
5. 山東省委宣傳部網站
省委只有一個總的網站 宣傳部沒有單獨的網站,但是可以在省委網站上找到宣傳部頁面!
6. 山東省樹木最多的城市
山東省樹木最多的兩個城市是濰坊和日照
7. 山東各個城市旅遊宣傳語,哪個最能吸引你去旅遊
擁有17個地級市的山東旅遊資源可謂是十分的豐富了,而且沿海可以吃到各種海鮮美味大餐,生活十分令人嚮往。同時,山東省作為一個旅遊城市,那麼在各個地級市的旅遊宣傳語中,都各有特色,但是我認為最能吸引我去旅遊的城市是青島。為什麼這樣說呢?
最後,青島還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經過點,同時這里很出名的青島啤酒,到了原產地才更加正宗。這樣美不勝收的旅遊勝地,還有數不盡的景點讓人看了很想去,還想體驗漁村的趕海日子。美食與美景相結合,看看此處別樣風格的歐陸風情。因此,特別想要到此游覽一番,體驗不同的生活。
8. 山東珍稀樹種名錄
山東自古有愛護古老、稀有、珍貴、奇異樹木的優良傳統。據省林業、園林、文物管理部門調查,全省現存百年以上古老樹木3萬株以上。經單株測量樹高、 樹粗和考證樹齡的5000餘株。古樹分布最多的曲阜市,僅10處文物保護區的百年以上古樹名木17180株。泰山古樹名木5119株,其中300年以上的2000餘株,濟南市市區及各縣古樹1600餘株,樹齡300年以上的380株。青島市百年以上古樹555株。 全省古樹按樹木種類分,數目最多的是曲阜的柏樹古樹群和泰山的油松古樹群,僅孔林即有古樹7924株;泰山紅門景區和山頂景區即有古油松1425株。古槐遍布全省各地,古銀杏散生在膠東和魯中南地區,魯西北罕見。其他古樹依次為黃連木、白皮鬆、毛白楊、赤松、流蘇、酸棗、皂莢、黑彈、黃楊、棗、梨、柿、雪柳、小葉朴、糙葉榆、楸、栗、柘、青檀等。花木百年以上的有耐冬、丁香、桂花、牡丹等。 山東珍貴、稀有樹種經省林業部門普查,全省計有75個樹種,隸屬29科。其中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樹山茶、茶樹、玉蘭、桂花、紅楠等;稀有樹種有小葉黃楊、厚殼以及國家級保護樹木青檀、野玫瑰、小花木蘭等。不但豐富了山東造林樹木資源,而且還是研究山東植被分布的重要材料。一、古樹名木古樹既是風景資源,又是寶貴的活文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又有重要科研價值。如古樹既是研究古氣象、古水文、古植被和古地理的活資料,又由於很多古樹常與歷史事件、名人軼事、神話傳說相聯系,形成古樹文化,是寶貴的旅遊資源。山東主要古樹名木有: 浮來山大銀杏樹 在莒縣浮來山定林寺佛殿前,樹高27.7米,主幹胸圍15.7米。《山東通志·雜志》載:「定林寺在州西二十里浮來山……有古木,傳是春秋所植,大數仞,清陰竟畝。」《重修莒志》亦載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 魯國國君魯公與莒國國君莒子,曾在這株樹下會盟。清順治甲午年(1654年)莒守陳全國在銀杏樹下立碑刻石,說此樹「蓋至今已三千餘年」,並有詩句:「大樹盤龍會諸侯,煙雲如蓋籠浮丘。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史載皇王已廿代,人經仙釋幾多流。看來古今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游。」此樹生長旺盛,仍能年年結實。據考,此樹為中國現存古銀杏樹齡最大者,故人稱「天下銀杏第一樹」。 青駝寺銀杏樹 在沂南縣青駝鎮青駝寺,樹高25米,胸徑173.0厘米。 此樹植於唐代,現仍生長旺盛。1940年7月26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代表, 在此銀杏樹下召開了山東省各界代表聯合大會,選舉產生了山東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 (山東省人民政府前身)、山東省臨時參議會,還選舉產生了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省各界救國總會以及工、農、青、婦救國總會、文化界救亡協會總會,並通過了山東省各界救國會組織章程和工作綱領,對推動全省團結抗日起了重要作用,此銀杏成了全省人民團結抗日的象徵,被載入山東抗日救國史冊。 孔子手植檜樹 在曲阜孔廟大成門內石陛左側,樹高16.5米,胸徑70厘米,旁有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楊光訓手書石刻「先師手植檜」。據考原樹系三株,從金貞 至清雍正年間先後毀於火焚。今樹為清雍正十年(1732年)復出,樹齡250 余年。 五大夫松樹 在泰山雲步橋上西山坡,據《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219年)登泰山,到此遇雨,避於樹下,因封樹為「五大夫」。「五大夫」本秦代官階第九品,後人訛為五株松樹。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泰山起蛟,遂失所在」 (《泰安縣志》)。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欽差大人丁皂保植補松樹五株」( 《泰安縣志》)。現實存兩株,樹齡258年。兩株南北並列,中距9米。南株高5.2米,胸圍1.5米;北株高6.2米,胸圍1.52米。二松龍干虯枝,樹型奇特。旁有「五松亭」 和清乾隆《詠五大夫松》石碑。 岱廟漢柏樹 在泰山岱廟漢柏院內,現存6株(5株側柏,1株檜柏)。《泰山記》載「山南有泰山廟,種柏樹千株,大者十五六圍,長老傳雲,系漢武帝時所種」,樹齡2100餘年。最大株高13.5米,胸徑140厘米, 樹旁有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題《漢柏詩碣》、清乾隆《御制漢柏圖贊》和當代書法家舒同手書《漢柏凌寒》及集經石峪大字《樹種漢時》石碑。 孔廟漢柏樹 在孔廟杏壇後東側,為檜柏,現存兩株,樹高17米,胸徑86.6厘米,樹齡2100餘年。清康熙間孔毓埏有《漢柏詩》,內有「魯王宮已沒,翠柏尚含情」之句。 靈岩漢柏樹 在泰山靈岩寺內千佛殿旁,樹高16.0米,胸徑127.0厘米, 生長旺盛。旁有明萬曆三十六年長清知縣王之士撰立《漢碑記》石碑,記述此樹發現經過:「漢文帝夢靈岩左有千柏,命鄧通往觀之,至而唯見一萌芽,回以實報,文帝祭而祝曰:『當與此山並傳不朽』。」按此樹齡2100餘年。 嶗山漢柏樹 在嶗山太清宮三皇殿院內,為檜柏,樹高25.0米,胸徑110厘米。據載,此樹為太清宮開山祖師張廉夫於西漢漢武帝建元辛丑(公元前140年) 手植,算來樹齡為2100餘年,仍生長旺盛,樹北有凌霄盤樹而上,樹干南向附生一鹽膚木樹,三樹一體,人稱為「古柏盤龍」。 六朝松樹 在泰山普照寺內,為六朝時所植,距今約1300~1600年,為油松。此樹冠如棚,枝幹曲屈,如虯似龍,每當月夜,月光篩地,樹下斑點銀花,尤為美觀,樹旁有石刻「六朝遺植」和郭沫若「詠六朝松」詩。 九頂松樹 在濟南柳埠四門塔旁,通稱九頂松,實為側柏,樹高16.8米,胸徑 172.5厘米。現仍鬱郁蔥蔥,無老態。 此樹因在粗壯的樹幹上有九大主枝而得名。考此樹系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所植,已有1377年高齡。 慶雲隋棗樹 在慶雲縣後張鄉周尹村,品種為「躺棗」。樹干周圍長4米, 樹高6米。部分枝幹已枯朽,大主枝有幾經自然更新的痕跡, 但大部分枝幹仍生意盎然。《山東各地概況》載:「相傳此樹為隋代以前所植……主幹朽裂,大部成空洞,一枝尚活,生長旺盛,年產棗百餘斤。」 摩頂松樹 在泰山靈岩寺內,《長清縣志》載:「松實為柏,高可三丈,大五抱,傳唐玄奘往西天取經時,臨行於靈岩寺,手摩庭前松曰:『吾西去求佛,教汝枝西長,歸時東向,使吾門弟子知之。』後果然。……謂之摩頂松。」現樹圍粗 3 米,呈龍鍾老態。老乾半枯,獨枝東伸,令人稱奇。 泰山唐槐 在泰山風景點有古槐30餘株,其中稱唐槐者,一株在岱廟配天門西院,基徑194厘米。明《泰山小史》載:「唐槐在延禧殿,大可數抱, 枝幹蔭階畝許。」樹旁立二石碑,一為明代萬曆年間甘一驥書「唐槐」碑,一為清康熙年間張鵬翮「贊譽古槐詩」碑。因建國前此地曾作兵營,樹遭人攀馬踐,長勢漸衰,1951 年枯死。1952年在樹干中心又植一槐樹,現已成蔭,高達5米許,胸徑35厘米, 俗稱「唐槐抱子」。 另在泰山壺天閣下,柏洞盤道兩側,有唐槐4株,人稱「四槐樹」。 最大株高 24米,胸徑400厘米,冠幅25×20米。1957年7月風倒一株,實測年輪為1240,可信為唐代植。 濟寧唐槐樹 在濟寧市市中區古槐路南段。「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砍伐,僅留徑可四圍、中空可容數人的外殼。後在樹殼一側又發一新枝,橫伸東南向,虯曲如盤龍,成一新景。由於該樹位於魚山之陽,旁有石碑刻篆書「山陽古槐」四字。 濟南千佛山唐槐樹 在千佛山「唐槐亭」旁,樹干老朽中空,另有一幼樹從樹干中空處穿出,已枝葉繁茂,當地群眾稱「秦瓊拴馬槐」。 唐龍頭榆樹 在嶗山太清宮三官殿外,為糙葉榆。樹側有石刻「龍頭榆」。《山東樹木志》載:「山東嶗山太清宮廟前有千年古樹,高達16米,胸徑124 厘米,號稱『龍頭榆』,相傳為唐代所植。」樹干斜卧,宛如蒼龍翹首。枝葉繁茂,蔭地畝許,為榆科樹木中之老壽星。 靈岩千歲檀樹 在靈岩寺南院,有青檀雙株南北並列。北株高7.5米,胸圍 1. 84米,南株高6.5米,胸圍2.2米。《山東樹木志》稱該樹為「千歲檀」,因二樹並列,又名「鴛鴦檀」。 范公祠唐楸樹 在益都范公祠內,有古楸兩株,一株高14.0米,胸徑190厘米,一株高18.0米,胸徑145.5厘米。 《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中記載為唐時所植,是國內已知兩株年齡和樹體最大的楸樹,仍旺盛不衰。 濟南宋海棠樹 在濟南珍珠泉大院內,叢生,高三四米。該樹已幾度枯榮,現枝條是建國後從老樁上萌發的。旁有「宋海棠」石碑。 孟廟宋檜 在鄒縣孟廟亞聖殿前,有古檜3株,據考系北宋宣和年間所植, 樹齡已800餘年,仍然鬱郁蔥蔥。明董其昌有《題孟廟古檜詩》:「愛此孟祠樹, 森然見典型。沃根洙水潤,含氣嶧山靈。閱世磨秦籀,參天結魯青。」 嶗山古耐冬 在嶗山三皇殿院內,樹高4.8米,胸徑18.5厘米。 據明崇禎年間《嶗山志》載,此樹系明道士張三豐於明永樂年間自海南采來,植於庭前,樹齡為 570多年。樹枝幹盤曲,樹冠亭亭如蓋,每至冬紅花怒放,白雪、綠葉、 紅花相互襯托,人無不嘆為觀止。樹旁有石碑上書「絳雪」,緣因清蒲松齡在《聊齋志異· 香玉》中描述的紅衣女郎絳雪,為該樹化身,使這一古老花木更令人矚目。 二、珍稀樹木耐冬 長綠灌木或小喬木,是山茶花耐寒的原始種,著名的觀賞植物。除嶗山有大樹外,山東沿海島嶼有成片天然耐冬分布,是中國常綠闊葉樹種天然分布的最北界。在過去的《即墨縣志》、《文登縣志》、《榮成縣志》中都有記載。如《文登縣志》載:「蘇門島在縣東一百四十裏海中,隆冬耐冬花頗盛。」後島上原生植被屢遭破壞,現天然分布僅青島的長門岩島、千里岩島、大管島尚有小片耐冬殘存,常和大葉胡頹子、紅楠、小葉朴、山合歡等混生。據調查,青島市(不包括市區)有 30年以上的耐冬大樹共663株,其中生長在島嶼上的601株,沿海人工栽培的62株,以長門岩島最多,有549株,主要分布在海拔30~80米的山坡上。樹最高的6米,一般2~3米,最大直徑40厘米,一般20~25厘米;冠幅最大者8.4×6.5米,一般3. 0 ×3.5米。樹齡在200年左右。耐冬有不同類型,按花期分:早花型(1月底至2 月上旬開花)俗稱耐冬;晚花型(4~6月開花)俗稱耐春。按花瓣數分:有單瓣型(原始花的基本瓣數5~7瓣)和多瓣型(花瓣8個以上)。按花冠形狀分,有平展型和杯狀型。按葉型分,有尖葉型和闊葉型。按葉緣分,有明顯鋸齒型和不明顯鋸齒型。所有這些變型,都具有不同的觀賞價值。 耐冬在海島生態條件下生長茂盛,開花結實正常,自然更新良好。但由於人為的破壞,植株殘缺不全,很多島嶼上的耐冬已瀕臨滅絕狀態。 木蘭 昆嵛山無染寺內有110年生的白玉蘭。樹高10.7米,胸徑34.8厘米, 每年春,繁花滿樹。莒縣城關陳家莊有一明代木蘭,樹高15米,是山東最高的一株。此外,在泰安縣粥店鄉櫻桃園,青島嶗山太清宮、華嚴寺、白雲洞、明霞洞、大嶗觀和五蓮縣叩官鄉叩官村等地均有木蘭大樹。嶗山有國家級保護小花木蘭,為木蘭科的珍貴種。 紫薇 又叫百日紅,山東有不少百年大樹。嶗山太清宮步月廊北有350 年生大紫薇樹,樹高8米,胸徑24.2厘米,是目前所知省內最大的一株。嶗山下宮明霞洞、上宮都有百年以上大樹。海陽縣城陽鄉蘭溝河、牟平縣寧海鎮永安庄的紫薇,樹齡分別為300年和200年,樹高分別為7米和5米。 黃楊 黃楊又叫小葉黃楊,山東的城市公園均有栽培,在膠東和魯南有大樹。嶗山有古黃楊4株,其中明霞洞的一株已800年,樹高6米,胸徑38.6厘米, 太清宮三官殿西的一株已700年,樹高10.1米,胸徑42.7厘米,這是山東最大的兩株黃楊。嶗山華岩寺和嶗東關帝廟分別有250年和200年生的黃楊,樹高分別為6米和7.5米。煙台市毓璜頂公園有一株黃楊已200年,樹高3.9米。莒縣東莞鄉沈劉庄、平邑縣地方鄉各針庄、費縣城關鎮利間庄和石井鄉蓮花峪村、莒南縣大山鄉石場村都有 100 ~300年的黃楊。淄博張店區衛固鎮大河南村農民院內有600年的黃楊,樹高5.7米。 流蘇 山東的流蘇分布在膠東和魯南,魯西和魯北罕見。全省百年以上古樹40 余株,其中平邑縣地方鄉西固村的一株已900年,樹高14米,胸徑106厘米,在山東省內樹齡是最大的,當地群眾稱「雪蘿樹」。此樹蔭地200平方米,每年4月繁花如雪。在省內的流蘇樹高超過18米的一株在章丘文祖鎮甘泉村,樹高18.5米,胸徑90 厘米;胸徑超過1米的有萊蕪縣南冶鎮邵家莊的一株,胸徑110厘米;蒼山縣下村鄉孔庄的一株已500年,胸徑130厘米;曲阜時庄鄉西辛村的一株已400年,胸徑112厘米。流蘇是很好的觀賞樹,又是嫁接桂花的主要砧木。 厚殼 厚殼樹 在山東的臨沂和濟寧有零星栽植。其中百年以上大樹11株,日照虎山鄉梭羅樹村的一株已550年,樹高11米,胸徑45.4厘米; 汶上縣辛店鄉劉村的一株已500年,樹高4.5米,胸徑50厘米。已300年的共有4株,一株在莒南縣石連子鄉西旱豐村,一株在臨沂九曲鄉耿家斜坊,一株在郯城縣沙墩鄉櫟橋村,一株在曲阜姚村鎮保安村,樹高都在10米左右,胸徑30~98厘米。 柘樹 省內100年以上柘樹有18株。蓬萊小門家鄉轉山高家有600年生柘樹,樹高4.8米,胸徑50厘米;即墨縣移風鄉沙埠村有600年生柘樹5株,株高6.7米,胸徑 55.7厘米;陽谷縣張秋鄉王營有600年生柘樹,胸徑100厘米;單縣張集鄉蔣庄 250 年生的柘樹,生長於墳地,樹高9米,胸徑59厘米。 青檀 青檀多生長於石灰岩山地。長清靈岩寺內有青檀大樹,譽稱「千歲檀」,生長旺盛。棗庄市嶧城區五庄鄉青檀寺、滕縣店子鄉葯峰寺,都有百年以上大檀樹。其中青檀寺的青檀樹高17米,胸徑120厘米,這里有成片青檀林, 形成了「青檀秋色」一景。青檀現已列為國家級保護植物。 大桂花 日照市東港區日照鎮李家莊子農民周自五院內有一棵露天栽植的大桂花樹,樹高5米,基徑65.6厘米,枝葉繁茂,每年開花很多,樹齡為300餘年。郯城縣新村鄉於溝村有350年生的桂花,臨沭縣大蔡庄有200年生的桂花樹。 山東各地還有一些稀有樹種,有記載者:鄒縣孟廟內有300年的紫藤,根徑54 .2厘米;沂源縣悅庄鄉上支村的紫藤已有120年,生長健壯; 福山縣東廳鄉山北頭村有500年的凌霄,根徑77.71厘米;棗庄市薛城區南常鄉獸醫站內有百年凌霄,樹高8米,根徑10厘米;單縣武裝部院內有一株400年枸杞,樹高2.5米,胸徑12厘米;掖縣柞村鄉臨疃河村有100年生的枸杞,高4.6米,胸徑10.7厘米,嶗山林場明道觀有130年北枳,樹高14.3米,胸徑49.3厘米,附近有小片林;泰山海拔1500 米處有一株970年生苦櫪,樹高5.5米,胸徑23.5厘米,是岱頂唯一的一株大樹;嶗山有天然生紅楠,是楠木中最耐寒的一種。 三、奇樹異木 山東省尚有一些以樹型奇特著稱的樹木,也是重要的風景資源,為人們喜聞樂見。 泰山望人松 在泰山中天門以上攔住山東側,一油松傲然獨立,虯枝蟠結,樹冠平展如傘,獨有一枝下垂,酷似長臂外伸,向人招手致意,這是聞名的泰山「望人松」,亦稱「迎客松」。 泰山卧龍槐 在泰山斗母宮宮門西。此樹有一大枝伏地,生根後又長出新干,如同卧龍昂首翹尾。此樹恰在登山道旁,旅遊者莫不停步觀賞。 五柏抱槐 在孔府花園,一株古柏有五干,在其中附生一棵國槐,成了奇特的樹型,此柏也稱「五君子柏」。 三松同體 濰坊市裡疃鄉北張氏村外,有古檜二株, 據載, 系宋景 二年 ( 1035年)所植,距今950餘年。其中有一棵干分三枝,枝全三叉,叉分三丫,丫上有三種不同形狀的葉子,群眾稱此樹為三松一體,實為具有異形葉的檜柏。至今生長旺盛,濰坊市已確定為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同樹異果大棗樹 在夏津縣後屯鄉三十里堡,一棵棗樹同時長著群眾稱為長奶頭棗、短奶頭棗、楞楞棗、圓鈴棗、車頭鈴棗、扁扁棗、油瓶棗、秤砣棗、葫蘆棗等10多種形狀的棗子。最高年份曾收鮮棗425公斤。 當地群眾稱這株棗樹生於明朝末年,距今約350餘年。樹高13.5米,胸徑68.0厘米,樹冠圓滿,曾多次遭到雷擊。 籽葉銀杏 沂源縣織女洞國營林場一株600年的銀杏,樹高24米,胸徑100厘米,冠幅15×15米,枝葉繁茂,在葉子上結果率佔20%,被稱為籽葉銀杏。 母子同體銀杏 臨朐縣沂山東麓東鎮廟前,原一雄一雌數人合抱的古銀杏樹。 「文化大革命」期間,雄株被砍伐,雌株20年不實。1986年後,雌樹忽然結果。經查,雌株樹幹上方,有一斷折殘枝腐朽中空處落入銀杏種子,生一雄株後傳粉結籽。母子同體,堪稱奇觀。 盤龍栗 郯城選出一株樹齡近百年的盤龍栗,樹干旋麴生長,樹勢旺,始果早,樹冠呈半圓狀,既有觀賞價值,亦可作豐產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