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明實踐活動有哪些內容
1、全民健康普及專項行動
開展編寫科普讀物,開展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幫助居民學習掌握有關知識技能;運用多種媒體媒介加大傳染病防控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實施健康素養監測,通過健康促進縣(市、區)和健康教育基地創建活動,設立健康形象大使,選樹「健康達人」,引導群眾增強體育健身意識。
(1)公筷宣傳知識擴展閱讀:
文明實踐是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的活動,重點把握「五項內容」,即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實現教育與實踐的良性互動,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力弘揚共築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
B. 詳細中國餐桌禮儀商務活動運用常識
一、飲食禮儀內容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並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隻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於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嘗,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嘗。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幹凈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盡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後,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盡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後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二、禮儀規則
中國人乃禮儀之幫,民以食為天,用餐豈能沒有規矩!雖然說講不講究都是一日三餐,但是知道總比不知道好吧!
1、請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來,不合適。
2、主人家不能遲到;客人應當遲到5-10分鍾,這是非常體貼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賓主皆歡。
3、要是坐圓桌子,對著大門的是主座,或是背靠牆、櫃台的;講究些的飯店,會用餐巾予以區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隨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請客嘍:
4、主人右手邊的是主客,左手邊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門邊面對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
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點菜員吆喝指點,應該乖乖坐等主人家點菜;如果客人確實有嚴重的忌口或愛好,應當輕輕告訴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滿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6、主人家,不點或少點需要用手抓或握著吃的菜,比如蟹、龍蝦腿、排骨等等。一頓飯來上三個這樣的菜就沒治了。還有什麼禮儀可講!
7、不勉強也不反對別人少量飲酒,無酒不成宴嘛!
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歡自誇手藝,國人可不作興吹噓自己點的菜,主人家細心觀察冷盤上齊、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後,當立即舉杯,歡迎開始之類的,轉動圓盤或是示意右手邊的主客動第一筷。主客可別推讓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餓了,就等你開吃了!吃了的別忘了贊美一下哦。
9、之後的每道菜一上來,雖然服務員與主人還是會轉到主客面前,但並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沒人轉動圓盤,我也會先夾一小筷子嘗嘗的!
10、主人家要常常轉圓盤,照顧到絕大部分客人;陪客則補充招呼服務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圓盤而吃完整餐,則賓主又皆歡啦。
11、如果沒有服務員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夾菜的時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盤中挑來揀去,甚至攪拌!不是每個人都像愛人一樣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準了揀距離自己最近的那部分。
12、最好讓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過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使吃相看起來不是那麼急切。
13、食物在口中咀嚼時,切記的大事就是閉緊雙唇,以免說話、物體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發出"驃嘰驃嘰"的倒胃口聲響。
14、無論是用餐期間或用餐前後,都應當背部挺直,盡量往後坐椅子而不*。用餐期間,基本上雙手都在桌面以上。
15、一個太好胃口的主人,和正在減肥的客人,不適宜這樣的飯局哦。
三、容易忽視的注意事項
餐桌上有許多應注意的禮儀,而這些禮儀常被忽視。
(一)就座和離席
1、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 呼女士。
3、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台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臟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2、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後,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應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帶,或掛在西裝領 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慪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贊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盤中。倘發現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餚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徵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搶付帳。未徵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戚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四、中式飯菜招待程序
先叫一個冷盤以刺激食慾,接著叫一鍋清湯,熱湯有助增加體溫,喝過熱湯後便開始品嘗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餚,才算得上為一頓合宜的中式飯,以辣味菜餚配清淡的白飯,使菜餚辣而溫和,白飯淡而香濃;一頓飯的壓軸食品是甜點,通常是甜湯,如紅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種類,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樣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熱湯變涼一點而入口時又不失湯味,應用湯匙一小口抿出聲的飲;至於吃飯,要提起飯碗貼著唇邊,用筷子把飯粒推入口裡,這是一個最容易的吃飯方法,亦表示喜歡吃那頓飯;若吃飯時不提起飯碗,即表示不滿意飯桌上的菜餚。
菜餚
中式菜餚大多數不會只有一種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襯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例如烹煮豬肉,會以爽脆的綠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襯托粉紅色、柔的豬肉。一頓飯不會只有一款菜餚,通常同時端上兩款、甚至四款菜餚,且每款菜餚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則以菜餚的搭配為大前題,通常同類的菜餚會同時端上,不會前後分別端上,總之整頓飯都要講求協調的搭配。
飲料
茶是中國人的日常飲料,湯是他們飯食時的最佳飲料,在特別的日子或場合上,中國人會飲葡萄酒或烈性酒,卻不會飲水,這與西方人不同。中國茶是茶樓的主要飲料,雖然有其他飲料供應,但他們認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飲料,尤其是吃了油膩的點心,茶有助洗去油膩。每桌都供應一個或兩個茶壺,且可不斷添飲,客人只需揭開茶壺蓋並放在壺頂上,便有侍應前來添滾水;無論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為別人斟茶,但記著要先為別人斟,最後為自己斟,這才合乎禮儀。茶樓備有不同種類的茶葉,客人可隨個人喜好選擇。
五、宴席結束
客人享用完最後一款菜餚時,宴席便正式結束,於是主人家的主角會站立起來,表示宴會到此結束,並會站立門口向每位客人說聲「晚安」,之後跟酒樓經理結賬,主人家的其他成員則送客人乘車,揮手道別並目送車子駛離開去。
C. 疫情防控宣傳標語有哪些
1、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依法科學有序防控,堅決遏制疫情擴散。
3、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等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4、全力遏制疫情擴散蔓延,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5、全省動員、全民行動,集中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6、眾志成城、科學應對、群防群控、戰勝疫情!
7、接觸家畜和家禽、個人防護要到位!
8、戴口罩,福星高照!不串門,福氣臨門!
9、勤開窗、勤洗手、常消毒,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10、新年宅家不出門,健康生活最溫馨!
11、遵紀守規,堅決不信不傳網路不實信息。
12、強防護、不恐慌,信科學、不傳謠。
13、疫點返鄉回到家、居家觀察14天、出現症狀要報告!
14、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D. 防疫小知識順口溜7句有哪些
常通風、戴口罩,七步洗手不能少。
一米線、不聚集,社交距離要保持。
早報告、不隱瞞,堅持測溫早就醫。
受管控、多理解,積極配合管控查。
不出門、陪家人,健康親情兩不誤。
好地方、我的家,守護健康靠大家
E. 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內容有哪些
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內容:
疫情防控四大措施: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
特定場景特別注意特殊防控措施:
1、假期安排要注意:減少人員流動,減少旅途風險,減少人群聚集,加強個人防護。
2、交通出行要注意:不出境,不扎堆,不去中高風險區。
3、購物娛樂要注意:錯峰出門少停留,一米距離要堅守,冷凍食品不沾手。
4、走親訪友要注意:少走親少訪友,不擁抱不握手,快見面快回走。
5、外出聚餐要注意:家庭聚餐要減少,分餐公筷須倡導。
6、景區旅遊要注意:熱門景點謹慎挑,網路購票比較好,人群聚集先繞道,安全距離不能少。
7、醫療就診要注意:身體不適早就診,預約掛號最簡便,私車到院才安全;進院以後先預檢,發熱病人很關鍵,專門門診把病看。
8、居家防疫要注意:消毒通風勤打掃,自測體溫先做好,家庭訪客要減少,風險人員早報告。
F.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參與行動六條新風尚指的是什麼
1、保持距離文明社交。
鼓勵娛樂、休閑、餐飲等公共場所採取限量、預約、錯峰等方式,減少大范圍人員聚集活動;倡導公眾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進入醫院、學校、公共交通工具等較為密閉的場所時佩戴口罩;公共服務人員在提供服務時佩戴口罩。
2、講究衛生勤於洗手。
公共場所、餐飲、學校、醫院等場所設置洗手池;廣泛宣傳「七步洗手法」,在節約用水的前提下勤洗手;倡導公眾在咳嗽或打噴嚏後、照顧病人時、制備食品前後、飯前便後、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泄物後、外出回家時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3、分餐公筷文明用餐。
號召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制管理規范和使用公勺公筷;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托幼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推行分餐制;鼓勵飯店、餐館提供分餐服務,在醒目位置設置「分餐分食,公筷公勺」宣傳提示。
4、革除陋習合理膳食。
倡導健康文明飲食,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生肉、草烏等陋習,少食腌肉腌菜等腌制食品,普及識別有毒野生菌知識,樹立廣大人民群眾健康飲食新風尚。
5、全民參與科學健身。
號召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並落實「工間操」制度,學校堅持組織開展每天1小時以上校內體育活動;強化「我鍛煉,我健康,我幸福」的意識,倡導市民因人而異、適量適度、持之以恆科學鍛煉, 形成「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輩子」的思想。
6、控煙限酒健康生活。
倡導全體市民不吸煙、不敬煙、早戒煙,對室內公共場所吸煙情況勇敢說「不」;少飲酒、不勸酒、不酗酒,不酒駕。
(6)公筷宣傳知識擴展閱讀:
健康和快樂是每個人的夢想和追求,健康陋習和不良生活方式往往為疾病傳播打開方便之門,影響健康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和行為有關。
為進一步宣傳普及衛生健康知識、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養,著力培育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發出健康文明「六條新風尚」行動倡議,共做健康文明行為的先行者、實踐者和倡導者,以民進之為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
G. 十個防疫小知識
一、處理食物時注意生熟分開,近期,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頻頻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因此在處理生鮮/冷凍食物時要特別注意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二、排隊等候時保持一米距離,新冠病毒可通過近距離飛沫噴濺傳播,排隊等候時人員容易聚集,應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離。
三、清潔時別忘手機等小物件,新冠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手機、滑鼠、鍵盤等高頻接觸的小物件尤其要注意清潔,定期消毒。
四、使用公廁期間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廁所容易藏污納垢,加上人員流動較大,若消毒不及時,環境中容易殘留病毒。進入公共廁所時應先戴好口罩。
五、在電梯、電影院等密閉場所時注意個人防護,在狹小的空間,人與人之間距離小,環境密閉、空氣不流通,更利於新冠病毒傳播。
六、戴口罩時要正確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線,正確佩戴口罩除了能預防新冠肺炎,還能預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七、上班途中需謹慎,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八、入樓工作、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並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請,勿入樓工作,並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九、上下班路上,洗手後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後首先洗手消毒。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濕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十、公務出差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與人接觸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乘坐的車輛內部及門把手建議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車須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