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海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青海的旅遊景點有:青海湖、茶卡鹽湖、塔爾寺、祁連山、三江源等。
1、青海湖
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面積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頂峰的2倍。湖水最深處為32米。湖中有鳥島(海西山、海心山,海西皮),三槐石和沙島。
2、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距省會西寧西南27公里的湟中區魯沙爾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影響深遠。全寺建築格局與眾不同由許多獨立的佛塔,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經堂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尤為著名。
3、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位於青海烏蘭縣茶卡鎮,蒙古語為「達布遜淖爾」,是青海省的主要鹽產地。與國內其它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是固液並存的鹵水湖,鑲嵌在雪山草地間而非戈壁沙漠上。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漫步湖上,猶如進入鹽的世界。
4、三江源
長江源頭景色秀麗,幾十米高的冰塔林聳入晴空,綿亘數十里,婉如一座水晶峰巒,千姿百態。黃河源頭風光宜人,水草豐美,湖泊,小溪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江河源頭是探險,考察勝地,在這里你會領略到那袒露無遺而又神秘莫測的大自然之酶。
5、祁連山
祁連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素有「萬寶山」之稱,蘊藏著種類繁多、品質優良的礦藏。
Ⅱ 湟源縣羌風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湟源縣羌風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是2015-08-07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湟源縣城關鎮明清老街7號。
湟源縣羌風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30123310975276J,企業法人苗曉春,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湟源縣羌風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國內旅遊、入境旅遊;旅遊資源、旅遊景點項目投資、開發;旅遊商品展覽、旅遊宣傳、文化交流活動的組織、策劃、服務;旅遊工藝品加工、銷售;票務代理;酒店、賓館預定;汽車租賃(上述經營范圍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湟源縣羌風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青海有哪些著名作家
青海的著名作家有龍仁青、梅卓、井石、曹有雲、馬光星等。
1、龍仁青
龍仁青,男,當代青年作家。1967年3月生於青海湖畔鐵卜加草原(這里也是中華對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園)。1986年7月畢業於青海海南民族師范學校藏語言文學專業。系青海作家協會理事。
1992年前後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鍋庄》、長篇紀實文學《藏域春秋》(合作)、長篇紀實文學《倉央嘉措秘史》、小說《鍋庄》、小說《情歌》、小說《鳥瞰孤獨》、小說《奧運消息》、小說《光榮的草原》等。
2、梅卓
梅卓,女,1966年7月10日生,青海化隆人,藏族代表女作家、詩人,中共黨員,青海民族大學中文系畢業。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任青海省作家協會主席。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太陽部落》《月亮營地》,散文詩集《梅卓散文詩選》《土伯特香草》,中篇小說《佛子》、《青稞地》、《庄園》、《極地》、《月亮下的銅扣腰刀》等。小說集《人在高處》《麝香之愛》,散文集《藏地芬芳》《吉祥玉樹》等。
3、井石
原名孫勝年,號煮字坊主。1953年9月出生於青海省湟源縣一個叫納隆的山溝里。1973年畢業於青海省衛生學校。2001年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著有長篇小說《麻尼台》、《金夢劫》,散文集《花海采風錄》(合集),散文隨筆《煮字坊筆記1》, 《煮字坊筆記2》, 中篇小說集《湟水謠》,《古堡的主人們》等,長篇紀實文學《故鄉故事》等。
4、曹有雲
曹有雲,1972年生於青海。詩歌作品在《十月》、《詩刊》、《詩選刊》、《作家》、《星星》詩刊、《綠風》詩刊、《揚子江》詩刊、《作家》、《青年文學》等刊發表,並入選多種詩歌選本。詩集《時間之花》入選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2009年度卷,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詩歌曾獲首屆青海文學獎(青海省最高文學獎),首屆《青海湖》文學獎,第三、四屆青海青年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青海省作家協會委員、青海省詩歌學會常務理事、青海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院第五屆高級研討班學員。
5、馬光星
馬光星,1953年11月11日出生於青海省民和縣中川鄉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文學創作研究室主任。主要作品有《塔爾寺的傳說》(合著)、《中國各民族宗教神話大詞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風俗簡志》、《小白兔智斗百獸王》、《土族文學史》、《西海文探》等。
Ⅳ 西寧今年最火的美食,猜猜誰發明的
老西寧吃客提起酸辣裡脊都會津津樂道一段童年記憶,親戚或鄰居家辦喜事,人們早早地坐在炕上虎視眈眈地等著這道菜上來,當晶瑩透亮的湯汁澆在剛剛出鍋的干炸裡脊上,立刻發出吱吱啦啦的響聲,隨即一股馨香撲鼻而來……酸辣裡脊是青海老八盤中的一道招牌菜,小編也給大家講一講有關酸辣裡脊的一段歷史。
裡脊是指所有動物脊椎兩側靠里的肉,這個部位的肉因活動量大,肉質細嫩,滋味鮮美,是動物身上品質最好的肉。把最好的肉裹上粉面用油炸透,再澆上酸辣的湯汁,要是不好吃,就對不起廚師們這個偉大的創意了。當然裡脊也有甜口的,叫糖醋裡脊,但青海人的正式宴席——八盤席上,從來都是酸辣裡脊,這與青海人喜歡濃烈厚重的口味有關。同時,也與裡脊這種菜餚在青海的傳播有關。
很早以前,生活在青海這塊廣袤高原上的土著人,以放牧牛羊為生,他們的主食就是牛羊肉和青稞糌粑。因而,他們知道牛和羊身上的哪個部位最好吃。「牛吃肋巴,羊吃胸叉」,是說牛的肋巴骨和羊的胸叉肉最鮮美,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品。而對老年人,則捧上一根肥嫩的羊尾巴,因為羊尾巴肉質細膩,肥嫩柔軟,最適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
直到有一天,一些風塵僕僕的商人長途跋涉地來到了青海,他們在帶來了新鮮奇特的商品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故鄉別具風格的飲食習慣。於是,牛羊肉之外的雞肉,豬肉,還有魚和海鮮也慢慢地端上了青海人的餐桌。
最早到青海來的商人以山西人和陝西人為多。雖然同為西北人,飲食習慣大抵相同,多以麵食為主。但人家的麵食做得相對精緻,花樣也很繁多。青海人見識了人家們做的的面條、花捲之後,也慢慢見識了麵粉在飲食中花樣迭出做法,比如,把麵粉揉成面團後放在水中搓洗,洗出面汁和麵筋分別放到籠屜去蒸,蒸出金黃油亮又柔韌好吃的釀皮。再比如,把麵粉攪成糊糊裹在肉上,裹在魚上用油炸,炸出的肉和魚就香得不同凡響。
以前,青海人沒有炒菜的習慣,招待客人的宴席就是煮成大塊的牛羊肉和烤熟的饃饃,如果做得精緻點,就會在肉湯里放進去一些蔬菜,和肉塊做成燴菜,稱之為熬飯。自從這些牽著駱駝,趕著騾車的域外商人來到青海後,青海人見識了人家們待客的宴席。除了各種各樣精緻的饃饃外,還有不同口味,精心烹制出來的菜餚。這些菜餚融合了西北人講究大氣、實惠的氣質,多以肉食為主,但做得頗為精緻,色香味俱全,還講究營養搭配。其中,裹著麵粉炸出來的裡脊肉便是所有菜餚中的佼佼者,是八盤席上的招牌菜之一。
宴席上的干炸裡脊如此好吃,用滋味醇厚清香的湟源黑醋調制出的酸辣湯汁澆在裡脊上面,更使裡脊錦上添花,成為老少咸宜的酸辣裡脊。而以甜咸為主的糖醋裡脊,因不太適合本地人的口味,慢慢地淡出了餐桌。酸辣裡脊占據了絕對的風頭,成了八盤席中的鐵定菜餚,而且,還逐漸成為了湟源縣城的招牌菜。
當然,任何品牌的創造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湟源黑醋成就了酸辣裡脊,但酸辣裡脊成為眾人推崇的品牌菜餚,則經歷了很多優秀的廚師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的改良精製過程。
其中的佼佼者,當屬最早的山西商人王尕有,王尕有從遙遠的晉中大地牽著駱駝來到青海,本指望販賣本地的葯材或畜牧產品掙錢,卻發現,這里有豐富的肉類食材,上等的山貨珍品,是開飯店做宴席的絕佳材料。而在此地的山陝商人和當地富戶,因商業往來,或接待客戶,需要一些檔次較高的飯店或會館。王尕有正是看中了這一市場需求,他審時度勢,籌措資金,在湟源縣城開起了第一家做宴席的飯館——魁盛飯庄。魁盛飯庄從一開始就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從不賣低檔飯食,專門承包宴席。飯庄所經營的宴席,便是當時流行的八盤席,即有八個頗具特色的熱菜,以本地豐富的肉食為材料,精心烹制後,漸成青海本幫菜。
八個熱菜中,王尕有最拿手的便是酸辣裡脊。他炸出的裡脊金黃軟嫩,酥脆可口,用湟源黑醋調制出的高湯,酸甜適合,麻辣鮮香。澆在剛炸好的裡脊上,熱氣騰騰,鮮香撲鼻,不禁令人食指大動。久而久之,湟源飯庄的酸辣裡脊出了名,人們到飯庄吃飯,其實是沖著酸辣裡脊去的。
王尕有在湟源開飯庄幾十年,苦心經營,終於將酸辣裡脊做成了自己的招牌菜。然而,他已年老體衰,不能上灶掌勺了。好在,他精心培養了幾個徒弟,其中一個叫馬增海的是眾徒弟中的佼佼者,已深得他烹制酸辣裡脊的真傳。王尕有決定將經營的魁盛飯庄交給馬增海打理,自己告老還鄉。
酸辣裡脊成了西寧人最喜歡的美食
酸辣裡脊要趁熱吃,才能吃出那股又香又辣又脆又糯的味道。湯也要趁熱喝,舀一勺冒著熱氣和油珠的酸辣湯送入口中,就會有一股甘甜溫暖的撫慰順著食管流入腸胃,使你渾身上下都舒服熨帖。絕想不到,在遙遠的青藏高原上,竟會有如此熱烈奔放又溫和纏綿的湯。細嚼湯汁中的木耳、玉蘭片和青辣椒,感覺它們也像三炸三熟的裡脊肉一樣,是經過廚師們精心調制過的食材,是美食美味的又一次升華。猶如第一次喝到裡脊里的酸辣湯一樣,不相信已經非常好吃的肉,竟會變得如此美妙。
八盤席,曾是童年時最美好的記憶,而湟源的酸辣裡脊,不僅將這美好的記憶留存了下來,而且還發揚光大,變成了新時期西寧人喜歡的美食。
Ⅳ 遊客青海湟源為何一再遭遇天價水
7月11日,針對網曝青海湟源小高陵地區高價出售「高氧水」(亦稱為「富氧水」)一事,西寧市旅遊局質量監督處工作人員表示,此前已就此向湟源縣政府下發過專項整治督辦通知。但該通知下發後不久,高價出售「高氧水」的事件再次出現。
隨後湟源縣政府對督辦予以回應稱,對4家供氧站分別進行了5000元的處罰。
注意到,湟源縣的督辦回復並未按省市旅遊部門要求予以取締或關停,而是僅做罰款了事。
西寧市旅遊局質量監督處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記者,如果網曝高價出售「高氧水」時間發生在7月5日以後,則表明市場亂象出現了反彈,只罰款而未要求商戶停業整改是地方政府督辦不利。這位工作人員表示,7月11日,西寧市旅遊部門會下發二次督辦通知,並表示會對湟源縣政府進行問責。
Ⅵ 湟源縣小高陵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湟源縣小高陵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是2018-06-1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湟源縣和平鄉小高領村委會辦公室。
湟源縣小高陵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30123MA758QM17C,企業法人趙忠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湟源縣小高陵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旅遊景區開發、建設、經營,景區內旅遊客運及相關配套服務;工藝品研發、製作、銷售;會議服務;旅遊宣傳策劃;旅遊商品開發、銷售;旅遊景區配套設施建設;景區游覽服務;旅遊項目投資;文化傳播;豬、雞、兔、鴨子養殖、銷售;小麥、蠶豆、馬鈴薯、油菜籽、蔬菜、向日葵種植、銷售;花卉種植;預包裝食品零售;餐飲服務;住宿服務。(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湟源縣小高陵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湟源如何回應商家售「150元天價高氧水」
針對「旅遊沿線150元高價出售高氧水」現象,青海西寧市湟源縣委宣傳部、湟源縣發改委物價檢查所相關負責人7月17日表示,售賣單價150元「高氧水」屬欺詐消費者暴利行為,現已全部取締,該縣正對沿線店鋪不規范經營行為逐一排查。同時,縣紀委監察委已介入調查,將對監管不力的單位、幹部進行問責處理。
中新網7月11日報道稱,湟源縣小高陵地區存在高價出售「高氧水」現象。澎湃新聞從網友發布的消息發現,去青海旅遊,客車至湟源縣休整時,便會有「白大褂」上車以每瓶150元售賣「高氧水」,並聲稱可預防高原反應。購買後的遊客搜索發現,網售價僅為25元一瓶。
上述宣傳部工作人員稱,湟源縣人民政府於7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到,相關部門近日將在全縣范圍內,對所有旅遊市場購物場所開展全面排查,以及對市場營銷秩序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針對監管單位、幹部在執法工作中存在的監管不力、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縣紀委,監察委目前已介入調查,將依紀依規對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問責處理。
Ⅷ 青海湟源牧校招生辦怎聯系
1 .招生技巧介紹法
是以學校綜合實力來宣傳學校的一種招生方法和招生技巧。比如,學校的管理、教學質量等實情向生源闡明。介紹法是招生宣傳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招生方法和招生技巧。它要求招生老師能夠融會貫通、條理清晰、語言優美地介紹學校的一切情況,對招生老師的口才要求較高,不能說了上句,忘了下句,語無倫次。
2 .招生技巧類比法
是通過與同類學校進行各方面對比,突出自己學校的優勢進行招生的一種招生方法和招生技巧。運用類比法要求招生老師一定要了解同類學校的師資、教學、管理、服務、實訓、校貌等基本情況,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同類學校的優勢和短處,做到「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在運用此法時要注意客觀公正的評價,不得詆毀誹謗。
3 .招生技巧權威法
是利用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報道、權威人士的言行、政府部門的政策等進行宣傳的一種招生方法工招生技巧。招生老師在宣傳中,經常會藉助一些有影響的報道、人士、榮譽提升自己的宣傳力度,類似「明星效應」。權威法運用最好的方法還是讓老師現場做宣傳。權威法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真實感強,宣傳效果較好。
4 .如何招生事實說服法
是招生老師用展示某種事實來說服生源,也就是講事實擺道理的招生方法或招生技巧。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是這個道理。例如:某些招生老師把已培訓的沉重名單加以整理,宣傳時,拿出來。有時,招生老師帶著當地的在校生一同宣傳,以此證明學校的實力。招生老師運用此法時,必須注意:展示的事實必須真實可靠,不能弄虛作假。
5 如何招生誘導法
是招生老師在招生中,巧妙地把生源所關心的事與招生工作緊密的結合起來,引起生源的興趣,刺激生源上學慾望的一種招生方法。
Ⅸ 青海湟源怎樣重現高原茶馬互市
2018年6月15日,在西寧舉行的2018青海・湟源「排燈文化旅遊節」活動新聞發布會上,青海省湟源縣政府副縣長杜培文表示,將以排燈為媒,加快歷史文化名城打造步伐,推進特色文化與現代旅遊業深度融合的發展,重新演繹當年青藏高原上茶馬互市的繁盛場面。
青海省湟源縣早在唐宋時期即成為「南絲細之路」的重要驛站,湟源縣城以西的日月山,盛唐時設立青藏高原首個「茶馬互市」,清末民初成為西北重要的貿易集散地。昆侖文化、卡約文化、漢唐古堡、明清寺廟、唐蕃古道等文化遺產在這里交融,排燈、皮綉、刺綉、陳醋、藏貌製作、民間剪紙、根雕、石刻等民俗藝術集中展現。
湟源縣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賈存義說:「我們培養了排燈傳承人和新一代民間藝人,整編有文字、圖案和影像的資料宣傳本,組織專家、民間藝人和能工巧匠,對傳統排燈進行挖掘保護和藝術革新。在各類活動中,把排燈藝術展銷作為活動的主題內容,極大地推動了排燈藝術的傳承發展。」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