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徵文:回味紅色經典,傳承革命精2000字
寫作思路:首選闡述一下先輩英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染成了神州大地的紅,然後再描述一下唯有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力量才能步步穩進、興盛強大,才能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等等。
正文:
紅色,是一種信仰,然而他和其他的信仰不同,他不是少數人的信仰,不是個別國家或者民族的信仰。一般的信仰,更多的是教人為自己謀利,講究的是個人的生前死後、因果宿命。只有紅色,從不讓人去為自己謀私,從不讓人去沉迷於飄渺的虛無。
是十月的一場燎原大火燒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紅,是整整28年的拋頭顱灑熱血染成了神州大地的紅,因此,這種紅色的信仰絕不是虛無的,而是有無數的前輩用生命去檢驗、踐行的,並且,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他成為我們世代相承之意志,只要人們還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們就決不停止追逐。所以,紅色更是我們的基因,我們不能放棄,要好好地傳承下去。失去這種基因,我們就會掉進資本主義的陷阱,被歷史淘汰,蘇聯這樣的例子。
為什麼要我們傳承紅色基因?
這不是上級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這個時代的要求,直接關繫到我們這代人能否實現中國夢。當我們沉浸在繽紛繁復的物質世界,徜徉在燈紅酒綠之邊緣,我們會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我們要沿著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那就要讓紅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讓頭腦清醒,讓行動堅定。這種血液的來源靠輸送是不行的,要自己長出來才可靠。
近來央視熱播的電視劇《十送紅軍》表現的__十位最普通的紅軍戰士經過長征的跋涉、戰斗與犧牲,以自己的生命,熔鑄和詮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信念的歷程。它生動地展示了我黨我軍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艱苦奮斗、不懼犧牲、自強不息等優良傳統。這些優良傳統凝結一體,__紅色基因。我們傳承紅色基因__要傳承和發揚這種傳統,將之融入血脈中隨著生命的延續而延續下去。當然,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傳統不是守住爐灰,而是熱情火焰的傳遞。
當代革命軍人要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內容。我黨我軍從來都保持著同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從一定的層次上講,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是相同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新時代我們的全新追求,是以中國夢為中心的最高追求。
傳承紅色基因要求我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舉紅色之火炬,繼往開來,走前輩們沒有走完的路,走我們這代人特有的路。
其實,我們身邊從不缺乏自覺走在時代前列的英雄模範。把研究做到最後一秒的戈壁之花林俊德,心裡只裝著別人的「當代雷鋒」郭明義,不離不棄照顧養母十二年的孝心少女孟佩傑,造林22年永葆公僕本色的好書記楊善洲……
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發揚紅色精神,用自己的紅色基因生長全新的紅色血液。這些人無愧為時代的榜樣。新時代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但越是如此越是應懷如履薄冰之謹慎,堅決聽黨指揮,圍繞強軍實踐,築牢軍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廣大官兵應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這意味著「傳承紅色基因」不再是模糊的意識,而有綱領性的精神,意味著我們傳承紅色基因不再單純靠自覺,而是受到黨和人民的監督。這一轉變,正猶如道德自覺向法律約束的轉變,有理可依,有憑可持。
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千秋偉業篳路藍縷。以史為鑒,可知興衰,在風雲暗涌的和平歲月里,唯有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力量才能步步穩進、興盛強大,才能實現中國夢、強軍夢。
如此,也足以告慰先烈英靈。
B. 跪求!大學校園紅色經典情景劇,主題「重溫紅紅色記憶,共慶九十華誕」……
趙一曼的故事
在1935年11月,趙一曼率領的部隊被日偽軍包圍,她要團長帶隊突圍,自己擔任掩護,左手手腕中彈負傷。她在村裡隱蔽養傷被敵人發現,奮起迎戰時左大腿骨被子彈打穿,因流血過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爾濱偽濱江省警務廳受刑後幾度昏迷,仍堅貞不屈。她生命垂危時,日寇擔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院監視治療。負責看守她的偽滿警察董憲勛和醫院女護士韓勇義,都為她的英勇所感動,又聽她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於是決心參加抗聯隊伍。在二人幫助下,她於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爾濱,朝抗日游擊區的方向走。
偽騎警隊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們乘坐的馬車,趙一曼再次被捕。敵人反復折磨了她一個月,她只是怒斥敵人:「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
趙一曼負傷被捕解到哈爾濱後,日寇和偽滿的警察頭目立即對她進行審訊。此時,她傷口不斷流出的鮮血濕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絕地痛斥日寇侵佔中國東北的暴行。負責審訊的日本特務惱羞成怒,竟用竹簽從她的指甲縫中釘進去,用鞭子狠戳趙一曼的傷口,使她幾次昏死過去。日寇將她送到醫院,傷勢剛好一點,日寇又在病床前審問,趙一曼依然堅不吐實,日寇拳打腳踢,她的傷口再度破裂,又昏迷過去。醫護人員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對她產生了敬佩。
黃洋界保衛戰
1928年8月,湘贛敵軍乘紅四軍主力在湘南失利,欲歸末歸之際,大兵進犯,侵佔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平原地區,最後又以四個團的兵力進攻黃洋界,企圖一舉侵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聽到敵人即將進攻的消息,一營營長陳毅安率一營的一、三兩個連急行軍回到黃洋界下的小井,召開會議,布置戰斗,並進行了緊張的戰斗動員。後方醫院的輕傷病員紛紛要求重返前線,兒童團、少先隊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也全部動員起來,赤衛隊、暴動隊、青年婦女也積極組織起來,准備配合紅軍作戰。紅軍和地方武袋還建造了竹釘陣、鐵絲網、籬笆、滾木擂石、掩體工事,在黃洋界哨口築起五道防線。整個井岡山嚴陣以待,准備狠狠打擊來犯之敵。
8月30日,雲霧散後,湘軍吳尚部和贛敵王均部共四個團開始進攻黃洋界。紅軍指戰員和地方武裝憑借黃洋界天險,利用石塊、滾木擂石、竹釘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敵人四次沖鋒。下午四時許,敵人不甘心失敗,重又組織了規模更大的進攻。就在這時,紅軍戰士把二十八團留在茨坪紅四軍軍械處修理的一門較好的迫擊炮抬上了黃洋界,安放在紅軍指揮陣地附近。當時,只有三發炮彈,由於受潮,前兩發炮彈成了啞炮,這時,第三發炮彈出膛了,只聽「轟隆」一聲巨響,炮彈在敵群中炸響了。這時,埋伏在各個山頭的少先隊、兒童團紛紛點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樹梢上掛起紅旗。一時,黃洋界上槍炮齊鳴,紅旗招展。敵人原先得到情報,是紅軍主力不在井岡山,這時,看到這種陣勢,以為我紅軍主力已回到井岡山,嚇得魂飛魄散,連夜逃回酃縣境內去了。
事後,紅軍戰士套用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的唱腔填詞,編了一段唱詞:「我站在黃洋界上觀山景,忽聽得山下人馬紛紛。舉目抬頭來觀看,原來是蔣賊發來的兵。一來是,農民斗爭少經臉,二來是,紅軍主力離開了永新,你既得寧岡、新城多僥幸,為何敢來侵佔大小五井?你既來把山來進,為何在山下扎大營?你莫左思右想心計不定。我這里內無埋伏,外無救兵。你來,來,來,請到山上來談談革命。」在黃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計》。毛澤東在率領紅四軍主力回井岡山途中,行至黃坳,聞聽黃洋界保衛戰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筆,揮毫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這首著名的詩篇,贊揚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
毛委員多謀善斷
曾有位拉美國家的司令官在參觀井岡山後,意味深長地稱贊:「井岡山是個令人神往的地方。毛澤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選擇的這個地方,是一塊藏龍卧虎之地---藏中國共產黨之龍,卧工農革命軍之虎。這個根據地的建立,與中國革命的勝利緊緊聯在一起。」蛟龍不能困在沙灘,只有潛入大海才能翻騰波濤;猛虎,不能呆在平陽,必須依靠山林才能威震峰巒。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這「藏龍卧虎」的井岡山,經歷四個多月的斗爭。創建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農村根據地實現了我黨歷史性的第一次偉大轉折。
1928年5月,朱德和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紅軍力量大大加強,在五斗江、草市坳、龍源口又接連打了幾個勝仗,邊界斗爭進入全盛時期。這集中表現在:紅軍主力由兩個團擴大到四個團;紅色區域的范圍,有寧岡、永新、蓮花三個縣和遂川、吉安、安福、酃縣的一部分,並普遍建立了地方武裝;各縣、區、鄉都建立了黨和政府的組織,根據地成立了地方黨政最高領導機關——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和工農兵政府;全面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眾運動,農民夢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得到了實現。
這段時期的形勢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快,「原因就在於邊界黨(地方的黨和軍隊的黨)的政策是正確的。」這些政策是:「堅決地和敵人作斗爭,造成羅霄山脈中段政權,反對逃跑主義;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的發展,軍隊的武裝幫助地方武裝的發展;對統治勢力比較強大的湖南取守勢,對統治勢力比較薄弱的江西取攻勢;用大力經營永新,創造群眾的割據,布置長期斗爭;集中紅軍相機進擊當前之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割據地區的擴大採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反對冒進政策。」
毛澤東多謀善斷,正確選擇井岡山作為深人進行革命斗爭的根據地,並非他有諸葛亮式的「觀察天象」之異才和「錦囊妙計」,而是他善於從實際出發,在對井岡山的政治、經濟、地理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下來的。
毛澤東認為,井岡山這個地方有許多的優勢:一是有大革命以來黨和群眾工作的基礎,二是有袁文才、王佐這批「綠林朋友」,三是有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四是這里的反動統治比較薄弱,五是有比較好的經濟給養條件,六是這里的一舉一動對湘贛兩省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毛澤東確認井岡山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是發展革命的好地方。毛澤東同許多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樣,對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終堅貞不渝,即使是在受到高壓和處分的情況下也是這樣。當時說他率領部隊舉行秋收起義之後不去攻打長沙,把部隊拉上井岡山是「在政治上犯了嚴重錯誤」,因而撤銷了他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前委書記的職務,而這個決定傳到井岡山時又走了樣,說是開除了他的黨籍,只能當師長,不得任黨代表等,毛澤東仍無所畏懼。他不灰心、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建立農村根據地。
毛澤東是個「讀千卷書,行萬里路」的人。他在井岡山提出並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是一條有血有肉的政治路線。這條路線的具體內容是: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准確地說,他是以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情況相結合為基石,創造性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式的革命道路----井岡山道路,從而寫下了馬列主義的續篇----中國篇。
1928年6月,正當邊界斗爭形勢日益發展的時候,從湖南來了一位名叫杜修經的人,他說湘南的敵軍「十分動搖」、「恐慌萬狀」,要代表省委,強行把紅軍拉往湘南去攻打郴州。毛澤東向他了解有關湘南工農群眾的發動、地方武裝的組織、敵軍力量的布防等情況,結果是一問三不知。連這樣的一些最基本的情況都沒有掌握,怎能輕易出師呢?!
對這個事關重大的問題,6月底在永新縣城召開的軍委、特委、永新縣委聯席會議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會上,毛澤東指出:「這時候把隊伍調往湘南,遠離根據地,有可能造成『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危險。」會議決定不執行湖南省委的指示,繼續在井岡山開展鞏固擴大根據地的斗爭,並寫報告建議省委重新考慮。
可是,省委代表不顧會議決定,不聽軍委的勸阻,乘毛澤東在永新分兵發動群眾之機,將駐扎在酃縣的兩個主力團拉往湘南,攻打郴州。結果,兩個團損失一半,邊界各縣全被敵軍佔領,被殺的人數和被燒的房屋不計其數,造成邊界斗爭的「八月失敗」。
為了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毛澤東於8月底在桂東縣召開了紅四軍營以上幹部會,檢查了主觀主義的危害,總結了「八月失敗」的教訓;指出「敵情不明」、「盛暑遠征」、「脫離紅色區域」、「單純軍事冒險」是導致這次失敗的重要原因。1929年底,毛澤東在總結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斗爭以來的經驗時指出:「主觀主義,在某些黨員中濃厚地存在,這對分析政治形勢和指導工作,都非常不利。因為對於政治形勢的主觀主義的分析和對於工作的主觀主義的指導,其必然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就是盲動主義。」
毛澤東自1920年起就孜孜不倦地閱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著作。來到井岡山後,反復研究一些古典軍事典籍。那時候,他最珍貴的家產是兩個書簍,無論是轉戰邊界各縣,或是回到根據地「老家」,都不忘帶上這對「夥伴」。盡管他過的是戎馬倥傯的生活,依然爭分奪秒地閱讀各種書報。他給警衛排的戰土明確規定這樣一個任務:凡打下一個地方之後,必須趁機搜集各種書籍、報紙、文件。1928年5月,紅軍攻打下茶陵縣的高隴圩,在國民黨軍閥譚延闓家裡繳獲了許多書報,其中恰好有一本毛澤東渴望許久的《三國演義》。毛澤東見後連聲贊道:「這真是撥開雲霧見青天,快樂不可言。」
毛澤東遍讀古今中外的經典,但始終堅持一項原則,就是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為現實斗爭服務。他同那些信而好古,鑽到故紙雄里出不來的人,同那些言必稱希臘,對中國國情一點不懂的人完全不同,用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對准靶子放箭」。
毛澤東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膽略和氣魄堅決抵制湖南省委要紅軍冒進湘南的決定,就是由於對湘贛兩省的敵軍力量作了深入的調查和比較。當時,常駐湖南的國民黨軍隊有六個軍,另外還有六個師,不僅數量多,且戰鬥力強。紅軍曾與湘敵吳尚第八軍有過四次交鋒,結果只傷其一小部分,敵主力毫無損失。江西敵人雖然也有三個軍,而參加「會剿」井岡山的只有三個師。其中除獨立師第七師師長劉士毅是江西都昌縣人之外,其餘全是蔣介石從雲南調來的軍隊。毛澤東經過這一番分析之後,得出的結論是:「江西沒有本省的軍隊,向來都是外省軍隊來此駐防。外來軍隊『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遠非本省軍隊那樣關系切身,往往不很熱心。」他面對這個現實,制定和實行了「對統治勢力比較強大的湖南取守勢,對統治勢力比較薄弱的江西取攻勢」的政策。也就是說,對湖南敵軍只能防守,不宜主攻;對江西敵軍可主動出擊,積極推進;實踐證明毛澤東的分析是正確的。1928年上半年,井岡山紅軍先後在遂川、寧岡、永新與江西敵軍較量多次,連戰皆捷,累計殲滅和擊潰敵軍八個團,繳獲大量槍支彈葯,把江西敵軍打得亂毫無還手的能力。
毛澤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靠的是對敵我力量的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他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結合井岡山的具體情況,以敏銳的政治跟光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領導井岡山的革命斗爭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
C. 回味紅色經典 傳承革命精神 400字 徵文
寫作思路:可以先寫緬懷過去,然後寫追溯未來,紅軍長征開始於1934年10月,結束於1936年10月,期間紅軍戰士經歷了血戰。直到今日,人們也不應忘懷革命先烈的精神,要為建設祖國未來而奮斗。
正文:
祖國的大好河山,壯麗秀美,在這繁秀似錦的萬千山河中,處處彰顯著紅色革命的精神。
緬懷過去,追溯未來,跨越時空的隧道,你會為之驚嘆,革命英雄寧死不屈的決心,你會為之感動,革命先輩們不畏艱來困苦,只為解放,你會為之自豪。
透過歷史的年輪,我們不僅了解到歷史故事,更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精神。
紅軍長征開始於1934年10月,結束於1936年10月,期間紅軍戰士經歷了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激戰臘子口。那時的紅軍革命戰士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連樹皮、野草、雜菜都揪下來吃,穿過的衣服更是補了又補。
而在紅軍長征即將結束時,毛澤東的一首《七律·長征》里的內容:「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了,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更是直觀反映出了紅軍革命戰士也忘勝利在望時的愉悅,同時我也體會到了紅軍革命戰士不畏險阻的紅色革命精神。
在日軍侵略華北時,是這些紅軍革命戰士,與老百姓一起抗日,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必勝的信心。每一個紅軍戰士的心裡有一個理想,那就是為了解放全中國,必須勝利。
而1949年10月1日,終於迎來了這個理想的實現,長達八年之久的抗戰,在那天徹底的結束了。
在那年的那天,中國終於站起來了,它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自此站起來了。
直到今日,我們也不應忘懷革命先烈的精神,要為建設祖國未來而奮斗。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我們應該真正把愛國之意變成愛國之行,我們要感激革命先烈,並學習他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並在這種精神的滋養下茁壯成長。
D. 大學社團活動之《紅色演義之紅色經典書目解讀大賽》策劃書
比賽的評判標準是很重要的。
看活動策劃,上活動互聯,查閱活動學院文章
E. 重溫紅色經典 永擔歷史復興演講稿
品紅色經典,壯愛國情懷 她高山巍峨,風光秀美;她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她是昂首高吭的雄雞——打破拂曉的沉默; 她是沖天騰飛的巨龍——-叱吒時代的風雲;她是威風凜凜的雄獅——舞出神州的風采!她,就是中國——我敬愛的祖國! 然而,歷史不能忘記!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不能忘記,中國是怎樣從一頭任人欺侮的亞洲睡獅,變成一條騰空而舞的東方巨龍;怎樣從三座大山壓迫下的負重前行,到如今的健步如飛!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的光輝歷程,中華民族的成功崛起,飽含著多少仁人志士艱苦探索、不懈奮斗的心血;凝聚了多少英雄前輩奮不顧身、捨生忘死的革命豪情!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新四軍軍長葉挺的這首《囚歌》,感情熾烈,氣勢豪邁,展現了革命者寧死不屈的意志,視死如歸的胸懷!這也是被囚在集中營里革命者的信念、意志的真實寫照。 在集中營這個特殊的戰場上,革命者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為了實現人民的自由和幸福,「願把牢底坐穿」!江竹筠同志,這位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都尊稱她為「江姐」的革命先烈,被特務秘密殺害時,才29歲! 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她是堅強革命意志的代表。她那許多朴實卻堅毅的話語,至今讓我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上級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級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這都是我們黨的秘密,絕不能告訴你們!」「嚴刑拷打算不了什麼,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感受到共產黨人作為中國脊樑的人格魅力,感受到那崇高的愛國情懷! 迎著歷史的波濤,踏著時代的風浪,我們要對革命先烈們說,你們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將永垂不朽!在你們的激勵下,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的繁榮與富強,正豪情滿懷,前仆後繼!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們站在這里,暢談紅色經典,不僅僅是為了銘記和懷念,更是為了發揚先烈的愛國精神,光大先烈的革命事業!對先烈的崇敬,是我們的情懷;為祖國的付出,是我們的期待!立足本職,扎實工作,勇於開拓,堅持創新!力爭讓平凡的崗位因我們的努力而呈現偉績,力爭讓祖國的未來因我們的奮斗而再現奇跡!這,正是每一位華夏兒女的崇高心願!
F. '重溫紅色經典,'作文
巍巍泰山托舉著亘古不變的日月星辰,卻也見證著興衰更替的千朝萬代。 滾滾長江澎湃著永不停息的千支萬流,卻也積淀著無與倫比的古老文明。 滔滔黃河盪滌著愈古千年的豐功偉績,卻也銘記著經久不衰的才人英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華民族不乏英雄豪傑,各朝各代亦不缺志士仁人。我們佩服勾踐的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我們贊嘆贏政的唯才是舉,一把利劍統天下;我們惋惜霸王的兵敗垓下,一身傲氣傳人間;我們悲嘆岳飛的精忠報國,忠膽義魂揚天下;但我最欣賞的卻是信義天下卻終遭陷害的韓信。 自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君而事!劉邦可謂一代明君,韓信更是一將難得。面對漢王的知遇之恩,韓信便許之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然而面對韓信的忠心耿耿,劉邦就是顯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嫉妒韓信的軍事才能,因為大漢疆土是靠韓信的攻城略地所得;他厭惡韓信的民心所向,因為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為保帝位,他極力削弱韓信的勢力,收兵削藩。當時時勢三分,項羽、劉邦、韓信各據一方。三者中,韓信最強,聲望最高,其謀臣洞察漢王有殺信之念,便勸韓信自立為王,統一天下。項羽亦派使臣勸韓信脫離漢王。然韓信人如其名,重信義,不願背叛漢王,做忘恩負義的人,仍然為大漢江山鞠躬盡瘁。 韓信雖無謀反之念,劉邦卻有誅臣之心。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劉邦待江山一定,便以莫須有的罪名扣押韓信,最終在蕭何和呂後的合謀下,一代名將含冤九泉。但從其身上折射出來的忠信義氣卻彌漫了整個大漢國土。 山為之動搖,水為之哭泣,風為之悲鳴,舉國人民為之痛哭悲泣! 對大漢,對劉邦韓信可謂忠信之至,但也是基於君臣之道,賢臣之為。與此相比,他對平民百姓的重信講義就顯得格外高貴。 對自己有一飯之恩的漂母,他感恩圖報,許之以千金,並以母奉養! 對把自己掃地出門的府吏,他不計較前嫌,許之以百金,並以禮相待! 對令自己受胯下之辱的惡霸,他曉之以理,許之以無罪,並追封為官! 時勢造英雄,亂世成就了這位所向披靡的忠義英雄,然時不利兮騅不逝,縱然天賜戾氣於你,但時不與你,滿腔豪情也只能付之東流。太多的遺憾,太多的悲哀,充斥了你的一生,卻也成全了你的信義天下,流芳百世。 泰山崩,崩塌不了韓信的 凌雲壯志 ! 長江絕,絕跡不了韓信的 孤膽英豪 ! 黃河封,封塵不了韓信的 信義天下 ! 問世間誰堪稱雄?唯韓信是也。
G. 紅色經典書目有哪些
紅色經典書目:《紅岩》、《鐵道游擊隊》、《閃閃紅星》、《小英雄雨來》和《青春之歌》等。
1、《紅岩》
小說發生在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操,塑造了許雲峰、江姐、陳然等眾多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2、《鐵道游擊隊》
這是一部描寫在抗日時期,魯南地區確有這樣一支游擊隊,開始在臨(城)棗(庄)支線,以後發展到津浦干線上活動。在廣大的革命根據地中由共產黨人領導的一支特殊的游擊小分隊以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為目的而與日偽勢力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5、《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了一首青春的贊歌。
H. 作文:重溫紅色經典,歌詠美麗家園
巍巍泰山托舉著亘古不變的日月星辰,卻也見證著興衰更替的千朝萬代.滾滾長江澎湃著永不停息的千支萬流,卻也積淀著無與倫比的古老文明.滔滔黃河盪滌著愈古千年的豐功偉績,卻也銘記著經久不衰的才人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華民族不乏英雄豪傑,各朝各代亦不缺志士仁人.我們佩服勾踐的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我們贊嘆贏政的唯才是舉,一把利劍統天下;我們惋惜霸王的兵敗垓下,一身傲氣傳人間;我們悲嘆岳飛的精忠報國,忠膽義魂揚天下;但我最欣賞的卻是信義天下卻終遭陷害的韓信.自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君而事!劉邦可謂一代明君,韓信更是一將難得.面對漢王的知遇之恩,韓信便許之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然而面對韓信的忠心耿耿,劉邦就是顯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嫉妒韓信的軍事才能,因為大漢疆土是靠韓信的攻城略地所得;他厭惡韓信的民心所向,因為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為保帝位,他極力削弱韓信的勢力,收兵削藩.當時時勢三分,項羽、劉邦、韓信各據一方.三者中,韓信最強,聲望最高,其謀臣洞察漢王有殺信之念,便勸韓信自立為王,統一天下.項羽亦派使臣勸韓信脫離漢王.然韓信人如其名,重信義,不願背叛漢王,做忘恩負義的人,仍然為大漢江山鞠躬盡瘁.韓信雖無謀反之念,劉邦卻有誅臣之心.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劉邦待江山一定,便以莫須有的罪名扣押韓信,最終在蕭何和呂後的合謀下,一代名將含冤九泉.但從其身上折射出來的忠信義氣卻彌漫了整個大漢國土.山為之動搖,水為之哭泣,風為之悲鳴,舉國人民為之痛哭悲泣!對大漢,對劉邦韓信可謂忠信之至,但也是基於君臣之道,賢臣之為.與此相比,他對平民百姓的重信講義就顯得格外高貴.對自己有一飯之恩的漂母,他感恩圖報,許之以千金,並以母奉養!對把自己掃地出門的府吏,他不計較前嫌,許之以百金,並以禮相待!對令自己受胯下之辱的惡霸,他曉之以理,許之以無罪,並追封為官!時勢造英雄,亂世成就了這位所向披靡的忠義英雄,然時不利兮騅不逝,縱然天賜戾氣於你,但時不與你,滿腔豪情也只能付之東流.太多的遺憾,太多的悲哀,充斥了你的一生,卻也成全了你的信義天下,流芳百世.泰山崩,崩塌不了韓信的 凌雲壯志 !長江絕,絕跡不了韓信的 孤膽英豪 !黃河封,封塵不了韓信的 信義天下 !問世間誰堪稱雄?唯韓信是也.
I. 重溫紅色經典史,鑄就鏗鏘中國夢
《青春之歌》,便是其中讓我非常欣賞的一部。這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作品我已看過多遍,然而每每重讀,卻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書中那火一樣的青春激情總是能點燃我的心,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始終勉勵我不斷前行。斗爭年代的血與淚,苦與樂,是那麼深刻,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青春之歌》以高亢激昂的旋律譜寫了一曲青春的贊歌:在「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期間,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並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女作家楊沫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青春以熱度,並藉助紅色記憶和鏗鏘文字喚起新時代下青年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共鳴。通過林道靜們的故事,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青年學生和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對自由與真理的不懈追求。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將個人命運融入到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其青春才是壯麗和輝煌的。
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 一部《青春之歌》 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很成功,它以青春的節奏快步前行,我讀它的時候只能緊跟其節拍。書中火一樣的青春感染力讓人無法躲避,你不可能停下來,因為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它催著你不停地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催人奮進的青春旋律,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亮你,燃燒你!
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太短促了。也許,正是因為它的短促,方顯彌足珍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青春則給予我們無盡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