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梅卡瓦宣傳

梅卡瓦宣傳

發布時間:2021-12-16 05:29:22

A. 其他現代兵器有什麼急

分陸戰之王:坦克;戰爭之神:火炮;長空雄鷹:戰機;海上巨無霸:從戰列艦到航空母艦;水下蛟龍:潛艇;長眼睛的死神:導彈等本世紀最具殺傷力的各種新式武器。
詳細了解可以看《百年檔案系列:百年兵器檔案》和《現代兵器》等書

現代兵器 輕兵器篇

第1節 中國56式沖鋒槍 第2節 美國M-16系列步槍 第3節 蘇聯AK-47突擊步槍 第4節 英國L85A1突擊步槍
第5節 法國FAMAS系列突擊步槍 第6節 德國G3自動步槍 第7節 德國MP-5系列沖鋒槍 第8節 奧地利AUG系列步槍
第9節 奧地利SSG-69狙擊步槍 第10節 比利時FN CAL突擊步槍 第11節 比利時FN FNC突擊步槍 第12節 比利時FN FAL突擊步槍
第13節 比利時FN30-11式狙擊步槍 第14節 奧地利BIZO沖鋒槍 第15節 中國81式突擊步槍 第16節 中國85式狙擊步槍
第17節 中國KUB88式狙擊步槍

現代兵器 陸軍篇

第1節 美國M-60系列主戰坦克 第2節 德國豹-1系列主戰坦克 第3節 德國豹-2系列主戰坦克 第4節 美國M-48系列坦克
第5節 美國M-1系列主戰坦克 第6節 俄羅斯T-54/55主戰坦克 第7節 俄羅斯T-62主戰坦克 第8節 俄羅斯T-64主戰坦克
第9節 俄羅斯T-80主戰坦克 第10節 日本61式主戰坦克 第11節 日本74式主戰坦克 第12節 日本90式主戰坦克
第13節 中國59式主戰坦克 第14節 中國69式主戰坦克 第15節 中國80式主戰坦克 第17節 英國遜邱倫式主戰坦克
第16節 英國奇伏坦式主戰坦克 第17節 「阿三」的坦克 第18節 義大利OF-40主戰坦克 第19節 義大利C-1主戰坦克
第20節 以色列梅卡瓦式主戰坦克 第21節 韓國K-1系列主戰坦克 第22節 法國AMX-13輕型坦克 第23節 中國62式輕型坦克
第24節 美國魟式輕型坦克 第25節 奧地利SK-105輕型坦克 第26節 瑞典Strv-103主戰坦克 第27節 瑞士Pz-61/68主戰坦克
第28節 英國挑戰者系列主戰坦克 第29節 中國85式系列主戰坦克 第30節 中國MBT-2000主戰坦克 第31節 美國M-41輕型坦克
第32節 瑞典IKV-91輕型坦克 第33節 英國VFM-5輕型坦克 第34節 美國M-2步兵戰車 第35節 美國LAV-25步兵戰車
第36節 韓國KIFV步兵戰車 第37節 瑞典CV-90系列步兵戰車 第38節 英國武士式步兵戰車 第39節 法國AMX-10步兵戰車
第40節 中國86式步兵戰車 第41節 俄羅斯BMP系列步兵戰車 第42節 俄羅斯BMD-1傘兵戰車 第43節 義大利VC-1步兵戰車
第44節 義大利VTO C-13步兵戰車 第45節 義大利VCC-80步兵戰車 第46節 德國黃鼠狼-1步兵戰車 第47節 法國AMX VCI步兵戰車
第48節 南非獾式步兵戰車 第49節 西班牙BMR-600步兵戰車 第50節 南斯拉夫M980步兵戰車 第51節 南斯拉夫BVP M80步兵戰車
第52節 中國YW-309步兵戰車 第53節 法國M-3裝甲運輸車 第54節 法國VXB-170裝甲運輸車 第55節 法國VCR系列裝甲運輸車
第56節 法國VAB裝甲運輸車 第57節 美國M-113裝甲運輸車 第58節 美國康曼多裝甲車系列 第59節 美國康曼多V-300裝甲運輸車
第60節 美國龍騎兵300裝甲運輸車 第61節 芬蘭NA-140全地形車 第62節 南非AC-200步兵戰車 第63節 羅馬尼亞TAB-72裝甲運輸車
第64節 蘇聯BTR-40裝甲運輸車 第65節 蘇聯BTR-60裝甲運輸車 第66節 蘇聯BTR-70裝甲運輸車 第67節 蘇聯BTR-80裝甲運輸車
第68節 比利時BDX裝甲運輸車 第69節 比利時眼鏡蛇式裝甲運輸車 第70節 比利時西布瑪斯式裝甲運輸車 第71節 奧地利4K4FA裝甲運輸車
第72節 奧地利施泰爾式裝甲運輸車 第73節 奧地利潘德式裝甲輸送車 第74節 德國HWK-11裝甲運輸車 第75節 德國UR-416裝甲運輸車
第76節 德國TPz-1裝甲運輸車 第77節 德國禿鷹式裝甲運輸車 第78節 德國TM-170裝甲運輸車 第79節 英國FV-432裝甲運輸車
第80節 英國風暴式裝甲運輸車 第81節 英國FV-603裝甲運輸車 第82節 英國瓦爾凱式裝甲輸送車 第83節 英國AT-105裝甲運輸車
第84節 英國輕騎兵式裝甲運輸車 第85節 英國4984式裝甲輸送車 第86節 英國肖蘭德S5輪式裝甲輸送車 第87節 芬蘭XA-180裝甲運輸車
第88節 荷蘭YP-408裝甲運輸車 第89節 葡萄牙蔡米特式裝甲輸送車 第90節 法國AMX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第91節 俄羅斯T-72主戰坦克
第92節 法國AMX-30主戰坦克 第93節 法國AMX-32主戰坦克 第94節 法國AMX-40主戰坦克 第95節 智利BMS-1半履帶式裝甲車
第97節 智利VTP-1裝甲車 第98節 VTP-2裝甲車

現代兵器 海軍篇

第1節 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第2節 企業號航空母艦 第3節 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 第4節 俄羅斯基洛夫級巡洋艦
第5節 俄羅斯光榮級巡洋艦 第6節 俄羅斯飛翼艇 第7節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第8節 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第9節 美國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第10節 美國佩里級護衛艦 第11節 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第12節 美國聖安東尼奧級運輸船
第13節 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 第14節 美國海狼級核潛艇 第15節 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 第16節 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
第17節 美國其他核潛艇 第18節 美國藍嶺級指揮旗艦 第19節 美國核動力巡洋艦 第20節 法國戴高樂級航空母艦
第21節 法國驅逐艦 第22節 法國護衛艦 第23節 法國凱旋級核潛艇 第24節 法國其他核潛艇
第25級 法國阿戈斯塔級常規潛艇 第26節 法國閃電級船塢登陸艦 第27節 韓國KDX系列驅逐艦 第28節 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
第29節 英國謝菲爾德級驅逐艦 第30節 英國公爵級護衛艦 第31節 英國佩刀級護衛艦 第32節 英國特拉法爾加級核潛艇
第33節 英國前衛級核潛艇 第34節 英國其他核潛艇 第35節 英國海洋級兩棲攻擊艦 第36節 德國U212級常規潛艇
第37節 德國U209級常規潛艇 第38節 德國護衛艦 第39節 中國旅大級驅逐艦 第40節 中國江湖級護衛艦
第41節 中國旅滬級驅逐艦 第42節 中國旅海級驅逐艦 第43節 中國054系列驅逐艦 第44節 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
第45節 中國052C型驅逐艦 第46節 中國成都級護衛艦 第47節 中國江南級護衛艦 第48節 中國江東級護衛艦
第49節 中國元級常規潛艇 第50節 中國宋級常規潛艇 第51節 中國明級常規潛艇 第52節 中國漢級核潛艇
第53節 中國夏級核潛艇 第54節 中國R級常規潛艇 第55節 中國037系列導彈艇 第56節 印度德里級驅逐艦
第57節 印度護衛艦 第58節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第59節 俄羅斯無畏級驅逐艦 第60節 俄羅斯卡辛級驅逐艦
第61節 俄羅斯不懼級護衛艦 第62節 俄羅斯其他護衛艦 第63節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第64節 俄羅斯莫斯科級航空母艦
第65節 日本金剛級驅逐艦 第66節 日本村雨級驅逐艦 第67節 日本榛名級驅逐艦 第68節 日本朝霧級驅逐艦
第69節 日本親潮級常規潛艇 第70節 日本春潮級常規潛艇 第71節 日本其他驅逐/護衛艦 第72節 日本大隅級登陸艦

現代兵器 空軍篇

第1節 中國殲-7系列 第2節 中國BFC-1戰斗轟炸機 第3節 俄羅斯蘇-27系列戰機 第4節 美國A-4系列攻擊機
第5節 俄羅斯米格-25戰斗機 第6節 俄羅斯米格-29戰斗機 第7節 俄羅斯圖-160轟炸機 第8節 美國F-14戰斗機
第9節 美國SR-71偵察機 第10節 中國台灣IDF戰斗機 第11節 中國殲-12戰斗機 第12節 美國A-5攻擊/偵察機
第13節 美國F-86戰斗機 第14節 美國F-100戰斗機 第15節 美國F-104戰斗機 第16節 美國F-111戰斗機
第17節 美國AH-64武裝直升機 第18節 俄羅斯米格-23戰斗機 第19節 法國幻影Ⅳ轟炸機 第20節 法國幻影-2000戰斗機
第21節 法國陣風式戰斗機 第22節 法國超軍旗式戰斗機 第23節 瑞典J-29戰斗機 第24節 瑞典SAAB系列戰斗機
第25節 瑞典JSA-39戰斗機 第26節 美國F-15戰斗機 第27節 美國AV-8垂直/短距起降機 第28節 美國F-117隱型攻擊機
第29節 美國F-16戰斗機 第30節 美國B-2隱型轟炸機 第31節 美國B-1轟炸機 第32節 美國B-52轟炸機
第33節 中國強-5攻擊機 第34節 中國FC-1戰斗機 第35節 中國殲-8戰斗機 第36節 印度LCA戰斗機
第37節 俄羅斯雅克-141戰斗機 第38節 俄羅斯蘇-47戰斗機 第39節 俄羅斯蘇-24轟炸機 第40節 俄羅斯米格-31戰斗機
第41節 英國勝利者式轟炸機 第42節 英國海鷹式戰斗機 第43節 以色列獅式戰斗機 第44節 印度HF-24戰斗機
第45節 日本F-2戰斗機

現代兵器 導彈

第1節 美國民兵系列洲際導彈 第2節 美國和平衛士式洲際導彈 第3節 美國大力神系列洲際導彈 第4節 美國三叉戟系列潛射導彈
第5節 美國戰斧系列巡航導彈 第6節 美國愛國者系列防空系統 第7節 東風-40洲際導彈 第8節 中國東風-5洲際導彈
第9節 中國其他彈道導彈 第10節 俄羅斯AT-14反坦克導彈 第11節 俄羅斯SS-N-22反艦導彈 第12節 美國三叉戟式潛射導彈
第13節 俄羅斯SS-25洲際導彈 第14節 俄羅斯SS-19洲際導彈 第15節 俄羅斯SS-18洲際導彈
外篇
秘密之劍——蔣介石的德國軍事顧問們 二流軍隊:二戰時期的日軍[轉貼] 二戰中最無恥的國家TOP10 (轉載) 波德戰爭中德軍戰斗序列
美國航母發展史 北洋水師 定遠級戰列艦 「中巴友誼的結晶」 二戰波蘭裝甲部隊
國民黨軍抗日五大王牌 抗日時中國裝甲力量 二戰德國海軍 論中華武聖!
論國軍在抗日時到底有沒有起到作用! 紅男爵 一戰德國公海艦隊 抗戰時中日實力對比!
中國軍火價格!

B. 坦克是誰發明的

坦克是英國政府根據E.D.A.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制出來的。

坦克一詞是英文「tank」的音譯,原意為貯存液體或氣體的容器。參戰前,為保密而取用此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法國和德國共製造了近萬輛坦克,主要有英國的Ⅳ型和Ⅴ型、法國的「聖沙蒙」和「雷諾」FT-17及德國的A7V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西斯德國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閃擊戰。大戰中、後期,在蘇德戰場上曾多次出現有數千輛坦克參加的大會戰;在北非戰場上以及諾曼底登陸戰役、遠東戰役中,都有大量坦克參戰。

戰後至20世紀50年代,蘇、美、英、法等國設計製造出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10重型坦克、T-54中型坦克、T-55中型坦克和PT-76輕型水陸坦克,英國的「征服者」重型坦克和「百人隊長」中型坦克,法國的AMX-13輕型坦克等。

60年代出現的戰斗坦克,火力和防護性方面達到或超過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時又具有中型坦克機動性好的特點,形成一種具有現代特徵的主戰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62、美國的M60、英國的「酋長」、法國的AMX-30、聯邦德國的「豹」Ⅰ、瑞典的Strv103(簡稱「S」)等坦克。

70年代以後,相繼出現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主戰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72和T-80及T-90、德國的「豹」Ⅱ系列、美國的M1主戰坦克系列、英國的「挑戰者」Ⅰ和Ⅱ、法國的「勒克萊爾」、日本的90式和以色列的「梅卡瓦」系列等。

中國於50年代後期開始生產59式中型坦克。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先後製造出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水陸坦克。70年代以後,研製出69式、79式、88式、96式和99式主戰坦克。

坦克的裝置組成:

坦克通常由武器系統、推進系統、防護系統、通信系統、電氣設備、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武器系統包括武器和火控系統兩部分。

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武器,主要配備穿甲彈、破甲彈、殺傷爆破彈等彈種。

輔助武器多為7.62毫米並列機槍、12.7毫米高射機槍。火控系統由火控計算機、火炮雙向穩定器、激光測距儀、微光夜視儀和熱像儀等組成。

推進系統包括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動裝置和操縱裝置。防護系統包括車體和炮塔、特種防護裝置和各種偽裝設備。

通信系統主要包括無線電台、車內通話器、信號槍和信號彈。電氣設備由發電機、蓄電池和各種照明器材、線路等組成。特種設備和裝置包括潛渡裝置、導航裝置、掃雷裝置及推土裝置等。

坦克按主要部件的安裝位置,通常劃分為操縱、戰斗、動力-傳動和行動四個部分,操縱部分(駕駛室)位於前部,戰斗部分位於中部,動力-傳動部分位於後部,行動部分位於車體兩側翼板下方。

現代坦克的戰斗全重為40~62噸,乘員通常為4人,裝有自動裝彈機的坦克可減少1名乘員。火炮口徑105~125毫米,炮彈基數40~60發,有的坦克還能發射導彈。

發動機功率550~110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55~72千米/時,最大越野速度30~55千米/時,最大行程300~650千米,爬坡度30度左右,越壕寬2.7~3.2米。

坦克正面裝甲通常可防禦穿甲能力為350~600毫米反坦克彈葯的攻擊。新型主戰坦克將採用頂置火炮式等布置形式。

武器系統將採用大口徑火炮、多功能彈葯、自動裝彈機和自動跟蹤目標的指揮儀/獵殲式火控系統。

推進系統將進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和傳動效率及乘坐舒適性。

防護系統將採用具有更佳防彈性能的模塊化裝甲和主動防護系統,將形體防護、結構防護和特種防護有機結合起來,在不明顯增加重量的情況下增強防護力。

C. 請問BF-109和P-38戰斗機哪個更強啊

Bf-109的起源是德國空軍部30年代的戰斗機設計競賽,參與競賽的還有另外3種飛機:Fw-159、Ar-80、He-112。Bf-109由巴伐利亞飛機廠公司設計,1938年7月,巴伐利亞飛機廠更名為梅塞施米特飛機廠,故Bf-109亦改名Me-109,但一般仍稱Bf-109。在設計中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空氣動力外形、可收放的起落架、可開合的座艙蓋、自動襟翼、下單翼等,在試驗中以無可爭辯的優勢擊敗了其他對手,在1936年開始生產,首批型號為Bf-109B。
Bf-109B參加了德國「禿鷹」軍團在西班牙內戰中的戰斗,迅速取代了He-51雙翼戰斗機。在進行改進後,1938年開始生產Bf-109C型。「C」型在發動機上方安裝了兩挺7.9毫米 MG17型機槍,取代了「B」系列安裝在翼根的同型機槍。
1939年初,Bf-109E投入生產。「E」型裝著名的Daimler Benz DB601系列液冷發動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早期戰斗中,遠優於波蘭的PZL戰斗機,也較法國的Morane-Saulnier MS406S戰斗機和英國的「颶風」式戰斗機更優越。
在英法海峽和不列顛戰役中「E」型暴露出航程較短的弱點,也棋逢對手地遇到了「噴火」式戰斗機。「E」型航程短的弱點,使它不能伴隨德國轟炸機對倫敦進行轟炸,也不能在英國縱深自由行動,攻擊英軍的訓練基地和有價值的地面目標。這是德國空軍在不列顛戰役中受到挫折的重要原因。為了彌補這一弱點,Bf-109F型在1940年末開始取代「E」型。「F」型有更大馬力的發動機、最新型的冷卻器、更輕巧的機身,以便和「噴火」式戰斗機對抗。
1942年初,Bf-109G系列開始生產。「G」系列比前面各型速度更高、更易於操縱。稍後生產的「GS」型裝13毫米 MG131大口徑機槍,以增強火力。隨著美國P-51「野馬」、P-47「共和」等高性能戰斗機出現,Bf-109逐漸感到力不從心,但「G」系列仍然持續生產到1945年。最後的生產型號是Bf-109K和Bf-109G-10型,兩者十分相似。因為盟軍的轟炸不斷升級和德國的形勢日益惡化,「K」系列只生產了不足2000架。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Bf-109是德國空軍戰斗機的骨幹力量,在所有的戰場服務,並裝備了軸心國歐洲盟國的空軍,各型號一共生產30000餘架。在捷克斯洛伐克,Bf-109的生產持續到1949年。在西班牙空軍中一直服役到1958年。
在北非方面。Bf-109於1941年就開始支援隆美爾軍團,號稱「非洲之星」的王牌飛行員馬爾塞尤曾創造一天擊落12架敵機的戰績。他的那架Bf-109F型「黃色14號」座機也成為空戰史上的傳奇之物。
德國頭號王牌哈特曼少校長期使用的也是Bf-109K型飛機。他個人擊落敵機352架,創造人類戰爭史上的空戰絕對記錄。據統計,在大戰全期,德國空軍總戰果中的一半以上是由Bf-109取得的。
Bf-109能在殘酷的戰爭狀態下持續使用十年,證明它的設計是成功的。它屬於那種適合採用「打了就跑」戰術的高速戰斗機。Bf-109是大戰前半期綜合性能優秀的輕型戰斗機,也是納粹空軍使用最廣泛的軍用機。

二、性能指標
[編輯本段]

尺寸數據:翼展 9.92米,機長 9.07米,機高 2.5米。
重量數據:空重 263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速度 686千米/時,升限 10000米,航程 700千米。
武器裝備:一門MG108 30毫米機炮,兩挺MG131 13毫米機槍。
動力裝備:一台Daimler Benz DB 605D發動機,功率1850馬力。

三、主要型號
[編輯本段]

Bf 109a

Bf 109原型機的第一架,稍後編號改為Bf 109V1。這架原型機使用英國勞斯萊斯茶隼(Kestrel)發動機。1935年9月進行第一次試飛。

Bf 109V

Bf 109系列的原型機,包括使用Jumo 210發動機與DB 600發動機等進行試驗。

Bf 109B

全部都是使用Jumo 210發動機,第一種預量產型Bf 109B-0於1937年試飛。少量B型與C型都曾經參加西班牙內戰。

Bf 109C

自Bf 109V8原型機發展而來,其中C-0和C-1配備4挺MG 17機槍與Jumo 210G發動機(噴射注油),這是Bf 109系列第一種在機翼上裝置機槍,C-3則將機槍換成兩門20毫米MG FF機炮。

Bf 109D

德國宣傳部門將Bf 109D描述為使用DB 601發動機,然而實際上D型只是採用化油器的Jumo 210D發動機,武裝方面D-0與D-1為一門機炮有兩挺機槍,D-2機翼上為兩挺機槍,D-3式機翼上兩門MG FF機炮。總生產量為650架。少量D型也曾送往西班牙進行實戰測試。

Bf 109E

E型子型號分別裝有1100馬力的戴姆勒-賓士DB 601A、1100馬力DB 601N、1300馬力DB 601E發動機。軍械配置有(按子型號分)4xMG 17,2xMG 17+2xMG FF,1x中軸安裝的MG FF+4xMG 17。一些偵察型只裝中軸安裝的機槍或機炮。Bf 109E-1/B 戰斗轟炸型在機腹中線掛架可裝一枚250kg炸彈。

Bf 109F

Bf 109H

Bf 109的高空改良型。基本上由Bf 109F為基礎,僅有少量生產擔任高空偵查的任務。

Bf 109J

西班牙授權生產型,但是因為德國的DB605遲遲未用到,因而改用Hispano Aviacion自行生產的Hispano-Suiza12Z89,軍用代號改為HA-1109-K1L,其生產型跟改良型用到1960年代才退役。

Bf 109K

Bf 109L

Bf 109T

由Bf 109E改裝的航空母艦上操作的艦載機型。不過在奇柏林號航艦的興建取消之後,將航艦上操作需要的設備拆除之後恢復回陸上操作。

[編輯] Bf 109Z

兩架Bf 109F拼成的雙身遠程戰斗轟炸機,右機身坐艙被改成油箱以增加航程。 有5門30mm航炮並能掛炸彈。後工厰被盟軍炸毀。

四、是Bf還是Me
[編輯本段]

在各國出版品者是文獻當中,Bf 109和Me 109都可以見到,雖然都是描述同一架飛機,但是卻有不同的名稱,而且這兩個名稱都被廣泛的使用,甚至考據德國空軍在戰時的資料也顯示兩者都有被使用,使得情形相當混亂。

數年前英國權威的航空作家Bill Gunston撰文於Air International雜志上提出他的考據。名稱混亂的的來源是生產諸多由梅塞希密特博士設計的巴伐利亞飛機公司的名稱字頭縮寫是Bf,可是稍後德國政府改以梅塞希密特的開頭縮寫Me來命名由他所設計的飛機,以作為一種獎勵的象徵。因此,這個分界點應該以1938年為准,在該年以前設計的機種,無論生產到哪一年,飛機正式稱呼應該以Bf開頭,該年以後設計的飛機則使用Me開頭的編號。

根據這個考據,Bf 109和Bf 110是正確的,同樣的理由,Me 262和Me 163也是正確的稱呼。

1939 年,鑒於世界局勢的急劇惡化,美國國會開始批准撥款建立新的航空兵部隊。尤其是在世人觀看了德國 Bf 109 充滿挑釁意味的巡迴表演後,包括美國航空界人士在內的一大批有識之士認為:開發新式戰斗機已是當務之急了。
除了傳統的速度要求因此而帶來的流線型設計思想外,(包括可收放式起落架、閉式座艙、三英寸變距螺旋槳及全金屬下單翼)人們已經意識到了火力的重要。他們強烈要求對一戰中兩挺機槍打天下的局面進行升級。而在此之前,幾種在此思想指導下研製的飛機已經先後在美國陸航中服役。包括 P-35、P-36 等飛機。
但是很快,新的問題出現了:即使比同時期英德兩國的戰斗機晚列裝了將近一年,但還是比它們的性能要差很多。尤其是「噴火」IIC,它比美國的 P-36C 的時速快了近 130 公里。
經過仔細的研究,美國人發現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發動機的使用。他們的氣冷星型發動機成了速度的瓶頸——吸進的空氣和它自己的體積對於速度的提升來說成了一堵難以逾越的牆。於是,很快,受到了啟發的通用汽車愛利森分公司設計了 V1710-11 型液冷發動機。同時還採用了一台通用電氣的渦輪增壓器來使發動機散發出更強勁的活力。為了證明改進的效果,他們採用了實驗的方式,造出了十幾架 XP-37。雖然它們僅被用來做測試用,但收集到的數據被用在了 P-40 的設計上。
看起來,問題解決了。但是,雖然 P-40 是如此的便宜,如此的便於形成戰鬥力,甚至它自身的設計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它自身的理念和陸航的戰略思想卻限制了它的發展。(陸航認為這種戰斗機應在 3,660 米到 6,100 米的中空巡航。)而且即使加以改進,渦輪增壓機在 P-40 上也顯得非常笨重。因此,這樣的設計空隙就使得適應高空高速的戰斗機有了發展的根基。
1939 年 4 月 27 日,航空兵團簽訂了和平時期最大的驅逐機購買合同。包括 524 架 P-40、13 架 YP-38 以及 13 架 YP-39 的購買要求被寫進了合同中。後兩種飛機原本都是只打算做驅逐—截擊機的。因此開始航空兵團頒布的 P-38 受命研製合格標準是很平易近人的:即在 4,570 米高度上最高時速為 498 公里,爬升到此高度要六分鍾。他們沒有想到,將來有一天,P-38 可能會長途跋涉一小時,在 6,000 米以上的高空作戰。
Y-38
然而,事實上,陸航在認識上的局限並沒有限制住更有遠見的設計師們的進一步工作。而且 XP-38(1937 年 6 月 23 日訂購原形機時稱為 XP-38)最後中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設計師們的進一步努力。因此當 XP-38 最後定型時,它已經擁有了一流的性能:6,100 米的高空中最大時速 664 公里,實用升限 11,600 米,最大時速時續航一小時以上。雖然這些數據還比不上後來的 P-51。但至少在戰爭初期,它是唯一可能遏制「零戰」優勢的機種。
XP-38
雖然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但是陸航的思想使得 XP-38 的研究遲遲得不到明確的支持。結果在 1937 年獲得原形機訂單直到 1942 年,花了五年的時間才形成戰鬥力!而這其間,對 P-38 的定型起決定性作用的人物是克拉倫斯.倫納德.約翰遜。經過反復設計研究,最後約翰遜設計出來的飛機其外形不說是驚世駭俗,(德國福克 G-1 最早採用尾撐設計)至少也是標新立異的。
XP-38 戰斗機採用兩台愛利遜 V1710-11 型液冷發動機,看樣子和海中兇猛的雙髻鯊一樣醜陋。由於兩台發動機的緣故,XP-38 可以將渦輪增壓器毫不費力地「扛起來」而不影響整機外形的流暢。因為作為一種大型戰斗機,付出功率上的犧牲而取得性能上的平衡,這還是值得的。兩台發動機都向內旋轉以抵消轉矩。而中央短艙內的武器平台由於失去了協調器的約束——20mm 機炮和 12.7mm 電加熱機槍——可以肆無忌憚地噴射出一股密集的彈雨。另外,它還是率先採用前三點起落架的飛機之一。這就允許它比老式飛機擁有更高的安全著陸速度,雖然為了保持合理的失速速度還要一個精巧的後退式襟翼系統。
P-38 的產量增長的很慢。因為一些突發性的事件總在有意無意地干擾著它的適用性試驗。首先是 XP-38 於 1939 年首飛時襟翼就出現故障,一個月後,在一次旨在打破記錄的飛行中又摔壞了原形機並使人們對這種大型飛機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後來英國又購買了不帶渦輪增壓器的這種飛機(顯然是還未充分認識渦輪增壓器的作用,而帶有這種機器的飛機又為美國參戰而延遲了交付。),結果性能令他們極其失望。(當然這是後來的事。)接著又是對選用 37mm 航炮還是 20mm 航炮的不休爭執。總之,直到 1941 年 6 月,陸軍才戰戰兢兢地通過了 P-38 列裝的建議。隨後,P-38 飛機才正式開始交貨。
英國的 Lighting MK.I
在交貨後,P-38 又碰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不過這一回竟是有它那卓越的性能所引起的。P-38 是第一種快得是以碰到空氣壓縮性問題的陸軍戰斗機。在高速飛行時引起尾翼震顫令美軍中的 P-38 直到 1942 年 2 月以前都不能參加戰斗。它們被嚴格地限制在 562 公里/小時內飛行,等待問題解決後才能參加戰斗。
應該說 P-38 的誕生還是相當夠運氣的,它沒趕上戰爭結束,更沒有因戰爭的倉促來臨而措手不及。(在美軍的幾種在產型飛機中,只有 P-38 比「噴火」好些。如果它在不列顛之戰中被擊敗,也許美過人的參戰決心會全面動搖的。)盡管它的誕生十分的艱難,但是它仍然是一被渴望來臨的希望。
1941 末年英國引進型的失敗經歷沒能挫動約翰遜及其後來者的信心。他們加緊了工作。並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努力說服了有關當局將關念——有關 P-38 的——從一種優良的截擊機轉為在戰爭中所必須的攻擊型戰斗機。終於 1942 年 2 月,新型的愛利森 F-5 型(編號 V1710-49/52)型發動機問世了,在此基礎上研製的 F-10、F-15、型發動機讓 P-38 的發展有了新的前景:得以在修改氣動外形減少尾顫的同時進一步增加戰鬥力。至此,P-38 形成戰鬥力的時機來到了!
在經過幾個月焦急而興奮的等待後,1942 年 8 月,在冰島防禦戰中,P-38 小試牛刀。一架從冰島起飛的 P-38 擊落了一架福克.沃爾夫的「信使」式轟炸機。這也是陸航對納粹空軍的第一個戰果。從那以後,P-38 的航跡就遍布了整個戰區。1941 年,於英格蘭首次出擊,但沒有遭遇敵機。1942 年 11 月開始奔波於北非,戰果非凡。此後,英美的戰略轟炸中,不時可以看到它的身影。1943 年 7 月,有極少量的 P-38 參加了蘇聯空軍。到 1944 年,在亞歐戰場,陸航已經有 13 個大隊在使用 P-38 戰斗機。第 5 航空隊前往新幾內亞參加對日作戰後到 1943 年 11 月,王牌 Richard Bong 少校已經擊落 21 架日機,排名第 5 航空隊榜首。(見圖)戰爭結束前 Richard Bong 少校已用 P-38 擊落了 40 架日本戰機。這之前,任何一個指揮官在命令 F-4F 和 F-2A 起飛迎接「零戰」時都已經將飛行員的名字勾掉了。但現在,情況有了改觀。在缺少補給的鏈式群島上,正是它大航程大火力發揮的舞台。1944 年春,甚至連中國戰場上都出現了它的身影。這種有兩個機身的戰斗機以續航時間和兇猛的火力分別給它的同類對手——「零戰」和 Fw 190 留下了恐怖的回憶。
總的說來 P-38 戰斗機是一種強大而成功的飛機,這一點有目共睹。但是萬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在我們欣賞了他的戰果後,我們來聽聽當事人對它的評價。
首先是生命力的評價,這是任何一個飛行員對保護自己的座騎的最直觀的感覺,而堅固就是它的第一個表現。P-38 戰斗機之所以表現的異常堅固得益於它的構造。它的雙尾撐結構能迅速吸收異常的震動。它的易損面積由於支撐型的設計而堅固並且多有重疊。這使得炮彈擊穿它的油箱並引起燃燒的可能大大降低,而 P-38 的自封式主油箱是和發動機分離裝在中間短艙內的,這又加大了它的生存力。(是不是想起了「梅卡瓦」復雜的防護?)日本王牌坂井三郎曾認為 P-38 是它最不願意浪費炮彈的對手——太結實了。其次,驚人的戰損修復力。戰斗機的修復包括重上藍天和廢物利用。由於 P-38 的額外設計結構重量很大,即那些不十分重要的設計部件,這讓它可以快速拆卸損壞的零件。必要時可以補充其它飛機。P-38 的堅固有很多例子:1944 年 4 月 6 日,在一次護航任務中,一架 P-38 和一架 Bf 109 迎面對決並相撞。後者機翼被打掉,當即墜毀。P-38 失去了一個尾撐和同側螺旋槳,但仍然掙扎著返回了基地並成功迫降了;另一個更誇張:一架 P-38 飛機冒著密集的彈雨向一艘日本防空驅逐艦掃射並投下了炸彈。但它拉起太晚,翼尖撞倒了桅桿,失去了 3 英尺的機翼。當它大搖大擺地降落後,地勤找到了 100 多處機槍孔和5處炮彈孔
不過即使它是這樣的結實,仍然是這樣的設計,也給它帶來了不少麻煩。短小的機艙沒有足夠的暖氣,使這種高空戰斗機內非常寒冷。在長距離的護航中常有駕駛員凍傷和疲勞失去意識的例子。渦輪增壓器噴出的尾凝經常暴露它的位置。雖然外形特別——P-51B 和 P-47D 經常被當作 Bf 109 和 Fw 190 遭到盟軍菜鳥的迎頭痛擊——但這也提醒了敵人在 P-38 發現它們前就做好戰斗准備。機動性不好,在接近音速的俯沖中,空氣壓縮使得拉起失去控制。另外歐洲的鬼天氣經常讓它的汽化器和渦輪增壓器出故障。這些問題是這樣解決的:加裝聚水器和進氣道擴大裝置以排除尾凝;加裝被動防禦搞警裝置提高警惕;利用發動機的熱量提供給駕駛艙;在在副翼上安裝液壓助力系統。最後只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閃電」,那就是發動機的致命問題。乍看之下兩台發動機似乎提高了生存力,但是根據戰後《歐洲戰斗機戰場戰斗數據》來看,只有 10% 的飛機能在一台發動機受損後返回。這可能是因為一台機爆燃後會令整架飛機的冷卻子系統出故障進而引起全機過熱造成的。天知道它的中間短翼為什麼供暖不足,毛病卻傳的那麼快。也許有人說 10% 的返回也比單發無動力墜毀要好。事實上,P-38 單發失火後爆炸的很快,這意味著那九成的飛行員的損失。而 P-39 至少還可以有時間跳傘。這個重大的缺陷甚至引起了第八戰術空軍司令杜利特將軍的憂慮並考慮收回歐洲的 P-38。
其次是使用范圍的爭論。正像艾瑞克.布朗說的那樣,重型戰斗機是不適宜同守株待兔的截擊機較量的。它適宜的是獵殺活動。
的確在歐洲,即使再堅固,再兇猛的重型戰斗機也應盡量避免同德國怪物戰斗機們對戰。包括 Bf 109 在內的德機雖然疲態百出,但他們到底是德國人。尤其當萬能戰斗機 P-51 出現後,P-38 應盡快爭取「英俊戰士」等飛機的崗位以獲得更高的戰果。戰爭末期的輝煌勝利掩蓋了它的失誤。在「野馬」、「雷電」和「暴風」各司其職後,「閃電」的大力使用就值得商榷了。「野馬」在美軍的 10,200 場空戰勝利中贏了 5,000 場,成績最好;而日間 P-38 也有一個記錄:1.4 損失/架次,創歷史新高。但夜間的「閃電」和「蚊」式戰損率都很低。
最先出現的是 XP-38,它安裝兩台 1,040 馬力(735KW)的艾利森 V-1710-11(C15) 發動機,並帶有通用電氣(GE)的廢氣渦輪增壓裝置。採用寇蒂斯電子的兩副向內反向旋轉的螺旋槳。軍械包括一門 23mm madson 加農炮和四挺 12.7mm 機槍。1939 年 1 月 XP-38 原型機交付使用,1 月 27 日首飛成功,但是在 2 月 11 日加利福尼亞到紐約橫貫大陸的創紀錄飛行中墜毀,這時已經快抵達終點了。
YP-38:少量生產了 13 架,機身結構經過重新優化設計,減重達 590公斤。安裝兩台 1,150 馬力(858KW)的艾利森 V-1710-27/29(F2R/F2L)發動機,驅動兩副向外反向旋轉的螺旋槳。改進了渦輪增壓和冷卻裝置。軍械改為一門 37mm 機炮和兩挺 12.7mm 機槍和兩挺 7.62mm 機槍。YP-38 於 1940 年 9 月 18 日首飛,1941 年 3 月交付陸航。
P-38:1941 年 1 月交付,與 YP-38 相比,只是把兩挺 7.62mm 機槍換成 12.7mm 的以及安裝了座艙裝甲。共生產 30 架。
P-38D:在這個型號種引入了自密封油箱。改動了平尾的安裝角,重新調整了升降舵的配重,改善了升降舵的操縱特性,從駕駛艙後安裝了防彈裝甲,換了新的螺旋槳,消除了尾翼振顫,使俯沖時更容易拉起機頭。1941 年 8 月交付使用。它是第一種被洛克希德認為是真正戰斗機的 P-38。
P-38E:最大的改動就是軍械,37mm 炮改成了 20mm,並成為以後所有型號的標准武器。機鼻的武器和起落架艙經過重新設計以容納以前雙倍的彈葯。1941 年 11 月交付。
P-38F:兩台 1,325 馬力(988KW)的艾利森 V-1710-49/53(F5R/F5L) 發動機。P-38F 是最先裝備機翼掛架的型號,可以掛載 568 升可拋式副油箱或 454 公斤炸彈,掛架位於機翼內側。P-38F 在拆除了無線電設備並增加了第二個座椅後,可以用於訓練飛行,不過沒有裝備雙桿操縱系統,教員只能以口頭方式傳授飛行經驗。1942 年 3 月交付。
P-38G:發動機又更換為 1,325 馬力(988KW)的艾利森 V-1710-51/55(F10R/F10L),與 V-1710-49/53(F5R/F5L)相比,在巡航狀態下功率增大了 110 馬力(82KW)。P-38G 首次裝備機動襟翼,並成為以後型號的標准件。這種福勒式襟翼在戰斗位置時會伸出一段以改善升阻比,機動襟翼大大提高了 P-38 在寬速度范圍內的機動性。另外的改進還有:可拋式副油箱容量加倍,達到 1,135 升,這使得 P-38G 成為第一種能夠進行拉布拉多至冰島或格陵蘭不著陸橫跨大西洋飛行的美國戰斗機。1943 年初,大約 100 架 P-38G 在 B-17 飛行堡壘的領航下進行了首次越洋飛行。1942 年 8 月交付。
P-38G座艙右側P-38H:與 P-38G 基本相同,只是發動機換成了艾利森 V-1710-89/91(F17R/F17L) ,最大起飛功率 1,425 馬力(1062KW),在需要時,可以產生 1,600 馬力的緊急動力。引入了自動控制的散熱器百葉窗。P-38H 主要用於太平洋戰場,可掛載兩枚 726 公斤炸彈,1943 年夏交付。
P-38J:使用與 P-38H 相同的發動機,但是調大了起飛和高空的動力輸出。改裝了新型螺旋槳,提高了飛機的速度和升限。航程加大了至少一倍, 加掛兩個 1,140 公升的油箱後,轉場航程超過了 4,000 公里。前期型號的前沿式熱交換器被換成了核心式。並重新安排了滑油散熱器的位置,在發動機下面的勺狀區域內。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能力大大提高了。外翼段靠近前緣的隔艙內安排了新的油箱。風擋正中的弧形玻璃換成了防彈的平板玻璃。J 系列的後期型號配備了電動俯沖襟翼和副翼助力裝置。為了適應轟炸機編隊領航任務,有一些 P-38J 改裝成了雙座型並增加了轟炸儀表,以增加一名投彈手,稱為"droop snoot"。首架改裝飛機由洛克希德工程師在英國 Langford Lodge 完成,這架飛機具有典型的波士頓型透明機鼻並裝備了導航和轟炸的儀表。這種飛機並沒有攜帶軍械,是用來為 P-38 戰斗轟炸機編隊領航的,每架 P-38 戰斗轟炸機掛載一枚 1,452 公斤炸彈,在高空進行精確轟炸。P-38J"droop snoot"負責導航至目標並命令編隊投下所有的炸彈。當然它還有各種中短程轟炸型,極為繁雜。最有意思的是必要時,它還可以接替 TBF 的工作進行有限的俯沖攻擊。
早期改裝的 P-38J"droop snoot"被「探路者」(Pathfinder)P-38 所取代,「探路者」有一個新的加長的圓柱形發動機短艙和半球型的機鼻。這種型號是由洛克希德達拉斯改進中心發展的。"探路者"的機載設備比它的前任更為先進,包括為穿雲轟炸准備的"Gee"雷達。
P-38K:P-38E 裝備改進型發動機 V-1710-75/77 的實驗型,被 P-38L 取代而未投產。
P-38L:P-38J 的改進型,發動機是了艾利森 V-1710-111/113(F30R/F30L),最大輸出功率 1,475 馬力(1100KW),並且比以前的型號能發出更大的緊急動力。GE 公司的渦輪調節器取代了 P-38J 用的液壓調節器。一些 P-38L 也作了類似 P-38J 轟炸領航機的改裝,稱為「探路者」(Pathfinder)。
P-38L 是二戰末期第一種裝備火箭彈的戰斗機。一種嘗試是在每側主翼下安裝 7 個火箭發射架,後來改為每側 5 個。這種配置也成為戰爭的最後幾個月生產的 P-38 的標准配備,而且也可以外場安裝。
P-38M:在 P-38K/P-38F/P-38L 基礎上重新設計的雙座夜戰型,我認為是最有趣的一種。機頭下面有雷達罩,雷達員坐在飛行員的後上方。新同好常以為它啟發了 P-61 的設計。戰爭末期投入使用,主要使用於太平洋戰場。
P-49:P-38 的最終改型。不過因與戰爭末期的殘酷條件設計要求相差太遠而被淘汰。
F-4:P-38 的第一種照相偵察型。P-38 因其高速度和機頭較大的空間也很適合作為偵察機,由 P-38E(F-4) 和 P-38F(F-4A) 改進而來,裝有 4 部相機。1942 年 3 月開始交付。

閱讀全文

與梅卡瓦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師資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912
百度競價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850
2015年度公司培訓計劃方案整理版 瀏覽:255
深圳披披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市場營銷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瀏覽:466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