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鄭李錦芬的人物事業
鄭李錦芬女士一向關注民生,關心社會福利事業,熱心社會公益活動。在領導安利工作期間,她不但身體力行,個人出資為廣東佛山的南邊小學修建教學樓,同時還大力推動安利(中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在她的帶領下,安利(中國)以志願者為載體,圍繞兒童、環保兩大主題,開展了6,500多項公益活動,捐贈、贊助款項超過5億元人民幣,並形成了「陽光計劃」、「名校支教」、「冬日暖陽」、「環保嘉年華」等眾多公益品牌項目,十多年來,安利在中國已經幫助了115萬名兒童,對35萬公眾的環保理念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中,「陽光計劃」開展於2008年,這個項目由安利(中國)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推出,旨在關愛流動兒童。截至2010年底,此項目共投入660萬元人民幣,向24座城市的25所流動兒童學校捐建「陽光圖書館」。同時,還組織了「專家顧問團」、「愛心教師團」、「陽光夏令營」等促進流動兒童融入社會的活動,受益兒童已達6.5萬人次。
在鄭李錦芬女士的領導下,安利(中國)積極引導從業人員履行社會責任,並透過搭建安利志願者服務隊這樣的愛心平台,培養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益、受社區歡迎的優秀公民。安利擁有全國最大的企業志願者隊伍,注冊志願者超過6萬名,累計服務時間126萬小時,服務內容覆蓋敬老、助殘、扶貧、醫療、環保、救災等領域,他們還參與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各種救災活動,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全國第四屆體育大會等大型賽事中提供志願服務。
十多年來,在鄭李錦芬女士的領導下,安利(中國)的公益行為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累計獲得獎項超過4,500項,包括:三度榮獲國家民政部授予的「中華慈善獎」、榮獲共青團中央評出的「中國百個優秀志願服務集體」、五度入選第一財經評出的「中國最具影響跨國企業」、四度榮獲中國紅十字會評出的「最具責任感企業」等。2011年,經國家民政部批准,安利公司出資1億元人民幣成立安利公益基金會,鄭李錦芬女士擔任基金會主席,致力於推動中國兒童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基金會的主要幫扶對象是以農民工子女為主的貧困兒童,今後將重點推進「春苗營養計劃」、「彩虹支教計劃」、「陽光成長計劃」三大項目,從「身、心、智」三方面幫助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
截至2011年底,「春苗營養計劃」已經在廣西、重慶、陝西等地農村貧困學校建立了300所營養廚房,讓十多萬孩子吃上了營養健康的豐富伙食;「彩虹支教計劃」資助的首批156個項目已在全國19個省區的96個貧困縣開始實施,為當地農村改善教育設施、為失學兒童提供助學金,並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陽光成長計劃」11月也在杭州濱虹學校正式啟動,透過捐建「陽光文化活動室」、組興趣課堂、設立「陽光獎學金」,全面提升流動兒童的素質教育水平。2011年全年,安利公益基金會共幫扶40多萬兒童。
2012年3月,安利(中國)與中華志願者協會共同成立「中華志願者基金」,該基金將由中華志願者協會與安利公益基金會共同管理運行,這也是國內志願者領域第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基金,基金規模1,000萬人民幣,主要致力於弘揚志願服務精神,推動志願者隊伍建設,提升社會志願服務水平,促進志願服務工作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鄭李錦芬女士曾經說過:「留守兒童的營養狀況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努力。安利公益基金會通過自身的行動與思考,與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攜手,共同為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帶來積極的改變。我相信,我們所做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將為我們的國家贏得更美好的未來。」 在鄭李錦芬女士的盛情邀請下,美國安利公司高層自1992年剛在中國設立工廠開始就來華訪問。十多年中,美國安利公司董事會主席史提夫·溫安洛和總裁德·狄維士每年都會到訪中國,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以行動為中美經貿交流與合作做出了貢獻。從2009年開始,德·狄維士總裁還連續三年出席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並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在鄭李錦芬女士的積極推動下,美國安利公司董事會主席史提夫·溫安洛在任職美國商會主席期間,一年內多次飛躍太平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峰會、第四屆世界貿促機構大會等各種重要的經貿活動。2002年9月,鄭李錦芬女士促成了史提夫·溫安洛率美國商會投資貿易考察團來華考察,為中美兩國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促進了雙方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的經貿合作。
此外,美國安利高層還多次利用其在美國政界、商界的廣泛影響力,切實推動中美關系良性發展。1999年6月、2000年2月,時任美國商會副主席的史提夫·溫安洛先生兩度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發言,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地位。2003年10月,在中美關系出現些微波瀾之際,美國安利總裁德·狄維士先生作為美國製造業廠商唯一代表,參加美國國會眾議院聽證會,他以安利公司在中國的成功經歷,力陳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有利於美國企業和人民的長遠利益。
與此同時,安利(中國)還多次贊助各種國際研討會及中美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包括2001年的「飲用水法規國際研討會」、2004年的「植物化學物質專題學術研討會」、2007年的「2007喬治·布希中美關系研討會」,以及贊助2010上海世博會美國館等。 鄭李錦芬女士積極關心社會事務,廣泛參與社會文化教育事業,擔任著霍普金斯大學——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委員會委員、香港公開大學榮譽大學院士及校董會成員、香港粵劇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香港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成員等社會職務。
1997年-2002年,鄭李錦芬女士出任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委員和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成員。香港藝術中心一貫關注香港文化環境的整體發展,主要透過推廣當代表演、視覺、錄像藝術及提供藝術教育課程等形式,致力於培育創意及藝術能力。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是香港藝術中心的主管及行政機構,鄭李錦芬女士作為監督團成員,一貫堅持藝術中心宗旨,並嚴格履行藝術中心條例所賦予的職責。香港教育學院是香港最大的專業師資培訓機構,為香港培育了大量的幼兒園小學及中學教師。鄭李錦芬女士一貫積極履行校董職責,支持學校的軟硬體完善、和師資隊伍的培養工作。
2002年-2006年,鄭李錦芬女士出任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會長,為婦女發展事業貢獻力量。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推出的「婦女合作創業支援計劃」,幫助香港婦女通過合作模式創業,改善了經濟條件,提升了她們的自信與能力。同時,「婦女合作創業支援計劃」也推動了社會上更多的機構關懷和協助有需要的基層婦女,並為她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每3年都會舉辦一次「傑出專業女性及女企業家選舉」,以表揚和嘉許香港具有傑出表現的女性,其獎項大都頒給了在專業界、工業界及社會上有貢獻的女性,希望獲獎者的卓越表現能成為商界、同儕以及年青人的典範。
2004年8月,鄭李錦芬女士以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會長的身份率團拜會全國婦聯,受到了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晴宜的親切會見,並到內蒙古等地進行考察,進一步密切了兩地友好關系。
此外,鄭李錦芬女士還擔任廣東婦女海外聯誼會名譽副會長、理事會理事的職務,同時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擔任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名譽會長。2008年,鄭李錦芬女士當選為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繼續為中國婦女事業的發展盡心盡力。2010年,在鄭李錦芬女士的大力推動下,安利(中國)還和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大型公益項目「母親安馨工程」,安利捐資500萬元用於為全國600個貧困縣配備國際先進標準的急救醫療箱,並培訓相關醫務人員,旨在提升貧困地區女性健康檢查及疾病診療的軟硬體水平。截至2010年底,該項目已經在北京、貴州、青海等地舉辦了五期鄉村醫生培訓班,累計為22個省600個貧困縣培訓出鄉村醫生一千多名。 鄭李錦芬女士一向注重團隊凝聚力。為了廣大營銷人員的利益,她在安利中國每一次改變和調整時,都會反復抉擇。1998年行業禁令時期,她做出了「安利絕不退出中國市場」的堅毅承諾。面對個別營銷人員對安利價值觀的背離以及對市場環境的破壞,她打響了「自律自強在安利」的全球第一槍,強化規范經營,維護市場秩序。種種作為,讓廣大營銷夥伴信任和感激。同時,鄭李錦芬女士也重視企業內部的員工凝聚力,日理萬機的她,每月都要和員工書信交流,員工稱之為「鄭太家書」。
在她看來,優秀的領導人身上應該有像磁場一樣的魔力,將她的團隊凝聚在一起,讓大家對公司有一份使命感,創造出公司生存和成長的目標。因為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影響到所有與公司有關的人,但可以通過建設好的企業文化,幫助自己去傳遞,去實現。「安利實行的是家庭式管理。都說『家和萬事興』,而『和合共生』四個字正是安利的企業文化精髓。『和』是指和諧,包括員工個人成長的內在和諧、同事之間的和諧相處、公司與營銷人員夥伴關系的和諧發展、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共處。當然,這個『和』並非是說一團和氣,而是指和而不同。」 和所有女人一樣,鄭李錦芬女士同樣重視家庭的幸福,在事業和家人面前,這位智慧的女士有自己的平衡之道:「在我看來,『魚與熊掌都要兼得』。家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之一。而家庭對我的支持並非偶然,是需要苦心經營的。」關於家人相處之道,她也有自己的見解:「在家庭成員中,大家可以一起歌舞,一起歡欣,但每個人都要讓對方獨立。就好像一架琴,雖然每條弦線都是獨立的,但卻可以奏出和諧的音樂。」
2. 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活動來幫助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
真正的幫助就是社會發展均衡,他們家長不用那麼遠出去打工,在自己家附近的三線城市就可以。
3. 學生活動策劃書
守·愛
二、 活動背景:
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漸成社會熱點,留守兒童監護問題突出,幼兒過早離開父母,影響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一些年齡偏大的兒童身邊沒有任何監護人,這對他們的生活、教育、心理和安全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堪憂,有的初中畢業後就進入非正規勞動力市場,易成為侵害他人或受侵害的高危人群;流動兒童面臨種種困難,最突出的是教育問題,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實。
我市的留守兒童應該有 186 萬。因此,我市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隨著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留守兒童數量有繼續攀升的趨勢。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因缺少親情和關懷而出現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礙,使他們健康成長,便成了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三 、 活動簡介 :
本次活動擬於 五月四號 開始舉行,由民商法學院分團委主辦、民商法學院學生會承辦,參與人員主要為本校 06 、 07 級學生。
活動目的在於: 1 )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鍛煉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2 )展現當代大學生心繫天下、學以致用的優良精神風貌,以此特殊的方式紀念五·四青年節; 3 )造成媒體效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擴大西南政法大學的影響力。
活動大致分為前期准備、前期宣傳、活動開展、後期反饋等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層層開展、環環相扣,均在各個學校內部舉行。其中,每一階段包括數個內容。分別是:
前期准備: 領導公關、對象聯系、經費預算 ;
前期宣傳:平面宣傳、立體宣傳、整體宣傳;
活動開展:魔方大廈、十指傳情、心語彩虹、
真情無限、鴻雁傳書、問卷調查
後期反饋: 宣傳募捐 、調查報告、媒體攻關
本次活動從前期准備開始到後期反饋結束,歷時大概兩周半。
• 活動預測:
本次活動成功的關鍵在於媒體的關注程度、校方的配合程度以及學校師生的參與程度。因此,媒體公關時可以大打五·四牌;校內宣傳時可以大打溫情牌。
前期准備工作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和重中之中,能否打開局面關鍵正在於此。
考慮到活動開展主要在校外進行,出行安排將會成為工作重點之一。
活動根據開展成功與否,可考慮發展成為系列活動。具體參見 附表一 :
《補充策劃》
活動不排除其他社會團體、機關事業單位的參與。
五、 活動內容:
1 ) 前期准備
A 領導公關
任何一個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因此公關工作尤為重要。具體部門為:
• 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大學委員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學生工作部;
• 共青團西南政法大學委員會
• 校長辦公室
公關時,帶上活動策劃與說明、活動預測與分析報告、欲聯系單位表單等相關文件。告知此次活動乃五·四紀念活動之一,著重深化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
公關困難為:
• 領導無暇顧及此事
• 活動無法打動領導
• 學校另有安排
應對意見為:
• 決不放棄接觸的努力
• 聽取劉昆、徐麟書記的意見
• 根據領導意見完善改進策劃
• 著重攻擊一個部門
• 不排除與校會、青協合作的可能
聯系方式見 附表二:西政公關聯系表
B 對象聯系
對象聯系包括聯系留守兒童所在學校和重慶市主要報刊媒體兩個部分。
學校主要有以下幾所:
1 .龍興小學
地址 : 重慶市渝北區 龍興鎮老街 郵編 :401135 電話 :67341223
2 .回興小學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回興街道寶聖東路 67 號 電話: 86007766
3 .龍溪小學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 龍溪街道金龍路 121 號 電話 : 67072546
4 .五星路小學
地址: 重慶市渝北區 五星路 236 號 電話: 67845337 , 67845738
5 .悅來小學
地址: 重慶市渝北區 悅來鎮富悅街 387#2 號 電話: 67481583
6 .重慶川慶化工廠子弟學校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鹽井口街 37#27#1 電話: 67382173
聯系任務為:
• 詳細介紹此次活動的具體內容、意義
• 取得以上任何一所學校的支持
• 拿到留守兒童的名單、家庭住址、出生年月等身份資料
報刊媒體主要有以下幾部:
• 重慶時報
• 重慶商報
• 重慶晚報
• 重慶日報
注意幾點:
• 多家報刊報道要統一口徑
• 與其事先通氣,望其能正面報道此活動
• 與其商洽是否能採用我們提供的稿件
C 經費預算
經費預算主要包括對象聯系、媒體公關、活動開展所需的文件列印費、獎品采購費、道具製作費、交通費、長途話費等。
具體預算見 附表三:經費預算
2 ) 前期宣傳
A 平面宣傳
平面宣傳主要包括海報、傳單、展板、照片等。
⑴海報。
大海報一張張貼於學院宣傳欄, 18 張 A3 彩打海報張貼於北園西園宿舍樓下公共宣傳欄;
⑵宣傳單。
於報名點附近分發;
⑶展板。
製作展板置於報名點處
B 立體宣傳
主要包括「餐桌紙塔」、「騎車環游」兩部分
「餐桌紙塔」就是用寫上活動信息的紙片疊成小金字塔狀,粘貼於食堂每張餐桌一角;
「騎車環游」就是租賃 2 ~ 3 輛自行車,其後插上寫有活動信息之小旗,於放學高峰時期,於人群之中來回穿梭,達到宣傳目的。
注意點: 「 餐桌紙塔」需要徵得食堂經理的同意,經理電話見 附表二
C 整體宣傳
主要是帶上活動策劃、照片、傳單等宣傳資料,走訪每個寢室,鼓勵同學們參加活動。
其次,將活動信息於校廣播站黃金時段播報,以擴大影響。
再次,學生會全體成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將 自己所在 QQ 群 的公告欄上宣布次活動信息。
註:詳細宣傳信息見 附表四:宣傳信息
3 )活動開展
A . 魔方大廈
魔方大廈由三個游戲組成,讓留守兒童充分參與到游戲中來,感受游戲的快樂,體驗集體的溫暖。
游戲之一: 搶凳子, 3 局, 7 人或 8 人參加。
游戲規則:游戲開始先把凳子成圓形,然後,參加人員在凳子外面圍成一圈,主持人放音樂時參加人員就沿著圓形順時針或逆時針跑動(注意不能插隊),當音樂停下時參加人員要訊速找到一張凳子座下,因為凳子少一張,所以會有一人沒凳子座,這個人就算是被淘汰了,這時要把凳子減少一張,其餘的人繼續玩,直到剩下最後一人為止,最後一人為贏家。
游戲之二:動物大連蹲 4 局, 5 人一局。
游戲規則: 5 名隊員隨機抽取動物頭飾,音樂開始後由主持人背對參賽隊員隨機喊某種動物「某某蹲、某某蹲、某某蹲完某某蹲」,蹲錯的被罰下場,最後一人為贏家。
游戲之三:拔河比賽,兩局, 5 人一組
游戲規則:繩中央繫上一桶水,地上畫一條線。雙方不僅要贏得比賽,還要不使水在畫線的自己一方潑灑。
以上每局游戲結束後勝出者獲取抽獎機會,贏取精美小禮品,其他的統一獲參與獎並附小獎品一份。
(背景音樂: floor filler )
B .十指傳情
本環節由參加活動的同學教小朋友們疊千紙鶴與星星,疊千紙鶴和星星的紙上事先寫好生日的 祝福語和編碼 ,然後將疊好的紙工作品放入 許願袋 。
(背景音樂: canoon groove 歡快氣氛)
C . 心語彩虹
此環節以給小朋友過生日為主線,穿插多個許願環節。除了點蠟燭,吃蛋糕外,我們將心型卡片發給小朋友,讓他們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兩個願望(不可過大),我們將根據此願望准備後期反饋時募捐的數量和方向。
此外,我們將疊好的千紙鶴與星星裝入許願袋,讓小朋友們抽取。我們將根據上面的編碼頒發獎品。
發獎的方式為: 先將獎品分開藏到學校或者活動附近的某個地方,然後通過提示,告訴他們獎品在哪兒,讓他們在尋找中獲得快樂,在發現中擁抱驚喜!
(背景音樂:生日歌)
D . 真情無限
這是整個活動中的重點,此環節重在煽情與動情上。
先由我部人員購買長途話卡,准備話機。事先告知小朋友將讓其在生日當天同最想念的親人通話,讓其准備好所需聯系方式、電話號碼(可同學校商洽、獲其幫助)。在小朋友通話的過程中,全程 DV 記錄。將其製作成記錄片,作為後期募捐環節、媒體公關、調查報告等的所需資料。
此環節的困難預測為:
• 小朋友不想聯系父母或親人;
• 小朋友不知如何聯系親人;
• 話卡不好准備,話費不好控制;
• 通話不夠煽情
解決方式為:
• 努力想辦法聯系其家人
• 引導小朋友說出其心裡話,詳見 附表五:感情引導
• 如果實在無法聯系其家人,則改變此環節運作方式, 後備方案為《遙遠的關愛》 :
模式:通過學校挑選出留守問題比較突出、特別需要關愛、特別需要交流、特別需要吐露心聲的小朋友,在熟悉其生活狀況、生活習慣、生活困難的情況下,通過向其撥打陌生關愛電話的方式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注 : a. 打電話之前需要詳細了解其生活信息和個人信息,要像一個陌生但又親近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去關心他(她),不能讓其產生隔閡感、懼怕感;
b. 所問問題要有較強的針對性,要足以觸及內心深處,讓其能夠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訴說憂愁苦悶。最終讓其釋懷,有被人關心關愛的溫暖感覺;
c. 電話一定不能在現場打,要讓溫存感與神秘感同在;要讓小朋友在被告知有電話時有一種驚訝和感動
d. 打電話的人語言能力、表達能力一定要強,關鍵是要有愛心,不能讓這個環節流於形式
E. 鴻雁傳書
此環節是以一種傳統的通信方式將社會所有人的關愛聯系起來、匯聚起來,讓這次「守·愛」行動變得持久而有力。具體流程為:
• 獲取社會各種慈善機構、機關單位、社會團體以及愛心個人的通信地址;
• 將小朋友的生活困難、所急需的幫助以親筆信的方式寄往以上單位和個人
• 信件附上本次「守·愛」活動的簡介和倡議書
• 活動後期將根據資助方的資助情況回寄感謝信與「愛心認證」。
活動簡介及倡議書詳見 附表六:鴻雁傳書相關文件
F.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當代優秀大學生不能僅僅蜷守在象牙塔的無暇之中,不能僅僅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其更應積極邁向社會、關注社會,以己所學為民所用,在實踐中培養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問卷調查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方法之一,是解決問題的准備條件。關愛留守兒童,不僅需要愛心的投入,更應該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清楚他們的現實需求。只有這樣,我們的一切措施、一切付出才會有的放矢,才會真正有效。
本次問卷調查所得出的調查報告, 主要提供給社會媒體、慈善機構,相關單位,以望能對其有所參考建議作用 。
一份報告換來無數關注與支持,正是此環節的意義所在。
問卷調查初稿詳見 附表七:問卷調查
4 )後期反饋
A 宣傳募捐
募捐是一種收集愛心的方式、募捐是一種表達關懷的手段。向留守兒童們獻出其所急需的學習和生活用品,無疑是雪中送炭。
同學們在大學的生活里會積留一些有用的物品,如課外書籍、學慣用品等,與其讓它們蜷縮陰暗的儲物櫃里,不如讓其再次發光發熱。
具體安排:
• 宣傳
宣傳方式為:海報、傳單、展板,「真情無限」環節的 DV 錄像。
宣傳地點為:東、西兩園廣場
宣傳時間為:「鴻雁傳書」環節結束後
宣傳內容參見 附表四
• 募捐
募捐設一個總點若干分點。
總點設在西園奔向未來廣場。分點設置安排如下:
北園廣場; b. 東園廣場; c. 音樂廣場; d. 西園各單元樓前
流程:
宣傳與募捐同時舉行,募捐時注意收集「心語彩虹」環節小朋友許願時想得到的物品。總募捐點需要現場音樂,建議使用《感恩的心》。
所有獲贈物品需要按用途、種類、品質等做出詳細分類;統計物品數量,記錄捐贈人姓名,備注詳細募捐信息,整理備案。
所有募捐物品統一存放於分團委辦公室或民商法學院研究室。
募捐時間持續三天。
B) 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對本次活動的總結和升華。保證調查報告的准確與質量是此環節的關鍵和重點。具體安排為:
1 .活動設調查報告組,由本校學生組成,在活動前期宣傳時報名。
2 .調查以提供的問卷初稿參見 附表:七。 組員可自行設計調查問卷。
3 .調查也可以採用訪談等多種方式進行。
4 . 所作調查報告將交由專業老師指導、修改。老師聯系參見 附表二:西政公關表 ;完成後的報告將刊登在諸如 《法苑》、《納川》等刊物之上。
5 .如若報告足夠優秀,將考慮寄往相關慈善機構、機關單位做參考借鑒之用; 6. 不排除舉辦專題報告會的可能,具體安排詳見 附表一:《補充策劃》。
7 .對提交了報告的同學予以加分鼓勵,並進行評比,擬於報告會頒發獎品認證。
C). 媒體公關
後期反饋階段的媒體公關主要在於讓其報道後期活動的內容,即關注募捐、資助、報告會等板塊。
常規公關參見 准備階段之對象聯系 。必要宣傳途徑為:
• 學校公共網頁上刊登新聞報道;
• 發動活動參與人員將調查報告或活動其他內容作為自己校內網、博客、 QQ 空間等的首頁;
• 學生會自己網站上刊登新聞報道
注意事項:
• 所有參與人員必須佩戴校徽、學生證、工作證以及活動標志;
• 出行必須注意安全,不允許私自離隊和單獨活動;
• 活動中必須注意言行舉止,不可輕浮造次;
• 統一由學校出發,統一帶回;
4. 建議讓流動兒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學,你怎麼看
我非常支持這一舉措。因為流動兒童本身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是比較少的,而且大多數教育資源也是比較差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很多流動兒童跟隨著父母的工作場地而不斷轉學,轉學的手續也是非常麻煩的,這對於他們的學習來說是造成一定困擾的。
5. 如何著力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城市流動兒童的基本閱讀需求
1 舉辦 「如何認識課外閱讀」的主題班會
在班會課上,引導學生說一說我們要讀什麼樣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有什麼作用,對我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鼓勵每一位同學都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什麼樣的感受就說出來,積極展開討論。通過主題班會的討論,同學們明白了要讀那些既感興趣又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益的書,如《愛的教育》、《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精選》、《小故事大道理》、《三字經》等。每位學生制定了符合自己實際的閱讀計劃,相約相互監督。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對豐富閱歷,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這是提高小學留守兒童課外閱讀興趣的基礎。
2 利用晨讀時間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課外閱讀收獲
每天晨讀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課外閱讀收獲。晨讀發言的同學完全出於自願,根據學生的自我,提前一個星期安排好晨讀交流的同學。交流的同時要向同學們一本好書,盡量說出好在哪兒?分享自己讀後的收獲。鼓勵學生把自己認為描述最精彩的地方寫在小黑板上,全班同學一起誦讀、賞析,以激起其他同學的閱讀興趣。
3 舉辦課外閱讀交流會
筆者每兩周舉辦一次留守兒童課外閱讀交流會,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交流自己課外閱讀的感受、心得、體會。通過交流,學生與其他同學分享課外閱讀所帶來的收獲和快樂。比如說一位同學介紹自己閱讀的《小龍人的秘密》中說道:他們天真無邪,有的幾十歲卻擁有一顆無瑕、聖潔的童心……這個王國里只有「小孩子」雖然他們的身體是大人,但是卻擁有一顆童心,永遠也不會老。另一位同學介紹說《會做夢的狗尾草》裡麵包含了許多小故事。這些小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如清泉悄然滲入讀者的心田,每一個小故事中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引人思考,發人深省。筆者給予適當的點評、鼓勵,引導學生認識到既然課外閱讀能夠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知識和樂趣,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呢?學生迫不及待地說:「我們要擴大閱讀量」「我們要繼續閱讀」「我們要讓課外閱讀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樂趣」 ……聽著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言,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喜悅,筆者很欣慰。
4 建立班級課外閱讀作品展
在班級的文化牆上建立一個留守兒童課外閱讀園地。展出留守兒童課外閱讀的心得體會,並向大家一些自己看過的好書,鼓勵留守兒童看更多的課外讀物,並積極把收獲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5 建立班級流動圖書架,讓更多的留守兒童有書讀
對於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書的價格昂貴,爺爺、奶奶基本上不捨得給孩子買,農村居委會又沒有圖書館,孩子們可讀之書少之又少。除了學生自己從校圖書館借的書外,筆者又以班級為單位,從學校圖書館借來一些圖書,這些圖書一個月更換一次。同時鼓勵學生把自己認為比較好的書帶到班級來,以充實班級的圖書架,根據所帶課外讀物的多少做好登記,學期結束評選所帶圖書最多的同學為「課外讀物貢獻之星」。所有的圖書都要做好登記放在教室的書櫃上,每十本書交由一個同學負責。別的同學如需借閱要做好登記,並及時歸還。
6 積極與家長聯系,構建家校共建
部分家長只看重學生的分數,讓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課本的學習上,認為課外閱讀是浪費時間。個別家長甚至把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歸結到看課外書上,因此教師與家長要加強溝通,認真交流,告訴家長我們學生讀的課外讀物,都是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作品,使家長明白課外閱讀是課本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是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讓家長充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建議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了解一下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發現孩子在課外閱讀方面有收獲的時候,要及時給予鼓勵、表揚,與孩子一起分享課外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實踐證明,家長的認識提高了,關注孩子的課外閱讀了,孩子的課外閱讀的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
7 利用多種資源,拓寬閱讀渠道
鼓勵學生到學校「留守兒童之家」去借閱圖書,老師定期帶領學生到湖溝鎮「留守兒童之家」去借閱圖書,鼓勵學生回到家後,去村委會的「農家樂」書屋借閱圖書。把借來的圖書帶到班級與同學交流、分享。以此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豐富學生的閱讀書目,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通過以上措施的有效嘗試,留守兒童受益匪淺,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了,能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也通過課外閱讀增長了知識,豐富了閱歷,提高了寫作水平,提升了綜合素養。
6.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開展項目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政府及其他合作夥伴共同合作,致力於改善中國偏遠貧困地區處境最為困難兒童的生活。我們合作開展創新項目試點,改善兒童狀況,促進兒童權利。對於那些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試點項目,我們支持中國政府努力擴大這些項目的實施范圍並制定以實證為基礎的政策。
通過這種策略,我們主要在下列領域開展工作:
衛生與營養;教育;兒童保護;艾滋病;水和環境衛生;社會政策;突發事件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衛生與營養項目致力於幫助包括偏遠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和城市流動兒童在內的所有中國兒童,為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項目,包括:
· 改善孕產婦與兒童的健康和營養狀況,提高服務水平,開發相關政策,
· 加強兒童免疫接種實施,以及預防兒童傷害。 我們的教育計劃旨在為全中國,包括偏遠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的兒童提供幫助。我們還幫助遭遇突發事件的孩子在災後得以及時復課。
我們開展了一系列范圍廣泛的項目,包括:
· 創建愛生學校 ,創造安全、快樂、包容的參與式環境;
· 通過家長教育及外展服務,為兒童早期發展提供支持;
· 提高高質量的學齡前教育和幼兒園的入學率;
· 增強青少年對健康、負責任的社會行為和就業准備的認識;
· 推動學校的安全教育和防災教育以及突發事件下的快速反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及其合作夥伴致力於保護和關愛處境困難的兒童,這些困境兒童包括被遺棄兒童、孤兒、流浪兒童、被拐賣兒童,受到暴力、虐待和剝削侵害的兒童以及殘疾兒童。
我們的兒童保護項目惠及全中國的兒童,最主要是偏遠農村地區兒童、少數民族兒童以及城市流浪兒童。我們開展的項目涵蓋了諸多領域,包括:
通過試點項目,幫助流浪兒童重新融入社會,
促進服務於殘疾兒童的日托中心的發展,
促進流動兒童服務項目的實施,如教育和醫療保健,
與相關機構合作,為涉及拐賣兒童的辦案程序和行動措施提供技術支持。
基金會在保護困境兒童的工作中採取了綜合一體化的方法策略,以盡量使他們所面臨的風險最小化。我們支持有關政策的開發制定和提供社區服務,建立全面綜合的兒童保護體系,有效監測困境兒童狀況,讓公眾可以向職能部門報告虐童事件,並協助兒童獲得所需的服務。 我們的水和環境衛生項目為全中國的兒童,主要是為偏遠農村地區、少數民族以及突發事件中的兒童們提供幫助。我們開展了范圍廣泛的項目,包括:
學校水和環境衛生教育;
推廣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用肥皂洗手;
確定受砷和氟化物污染的水源;
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對乾旱的反應和預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政府共同合作,對受災害影響兒童的需求做出響應,支持並改進兒童友好型的防災備災計劃。我們的應急和救災工作幫助了那些受旱災、泥石流和地震等災害影響的兒童。
我們的工作包括:
· 對事件的緊急程度作出評估以判斷兒童在災後恢復重建中的需求;
· 滿足兒童災後的緊急需求,為兒童提供住宿用帳篷、被褥、帳篷教室和及時復課所需的學習生活用品、葯品、醫療設備,以及安全的飲用水設施等;
· 推進可持續的、以兒童為中心的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 通過對老師和校長進行學校安全培訓,以及與校方合作實施安全規劃和疏散演習,降低日後兒童可能受到的災難風險。
7. 流動兒童教育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國流動人口總量已達2.47億,全國每6個人中就有1個處於『流動』之中,作為流動人口子女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這兩個群體總數約1億人。」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同時顯示,截至2014年底,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為79.5%,仍有超過200萬名流動兒童只能在民辦學校或者條件簡陋的打工子弟學校就讀。
面對如此龐大而獨特的教育群體,專家表示,流動兒童教育仍存在一些整體性和深層次的政策問題,亟待用改革性和創造性的思路加以解決,「不能讓務工人員子女成為『失落的一代』」。
中國科學教育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政策所課題組2013年至2015年的專項調研顯示,選擇接受更高階段的教育是隨遷子女的主要訴求。從初中隨遷子女來看,58.2%的省內跨縣流動學生、51.8%的跨省流動學生明確希望能接受義務教育後的教育,其中有40%以上的學生明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報告指出,異地中考政策實施困難的原因與當前的教育資源配置體制、戶籍制度、高考制度、教育評價體系等密切相關。報告建議,科學預測流入地接納「容量」,進行前瞻性規劃,系統評估異地中考利弊情況,不斷改進高中階段招生政策;創新高中階段辦學模式,建立、完善高中階段教育成本分擔機制與投入機制等。報告認為,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推進異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既可以較好地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的繼續升學和就業問題,也有利於城市職業教育的發展。
8. 打起手鼓唱起歌,流動兒童體驗非洲鼓課程,還有什麼有意義的課程推薦
打起手鼓唱起歌,流動兒童體驗非洲鼓課程,個人認為還有一些傳揚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民族的一些舞蹈,可以推薦,利用課間時間去學習一下這種文化,有利於我們彼此之間促進感情。
9.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公益項目
據我所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比較知名的公益項目是白癜風「告白行動」,於2015年4月10日在人民大會堂啟動的一項白癜風公益救助項目,通過向社會募集資金和專項撥款的形式,對家庭貧困的白癜風患者進行慈善救助。貧困家庭的0-18歲白癜風患者可以申請援助。
10. 藍皮書報告針對中國流動和留守兒童數量龐大的問題,提出哪些解決辦法
3月28日,國內首本流動兒童教育藍皮書發布。本書全面梳理了我國流動兒童教育的發展和政策演變、當前我國流動人口的新特徵與新趨勢、流動兒童義務教育財政供給等,對各地解決流動兒童教育的政策進行了研究,並提出建議:要順應人口流動和城市化的內在規律,簡化和降低流動兒童進入公辦學校的條件,建立以流入地省級政府為主的義務教育財政供給體制。
在幼兒園師資上,呈現「力量薄弱、流動性大」的特點。調查顯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學歷以中、大專為主;在高強度工作量下,教師月工資整體不高。在此情況下,教師不僅對職業身份認同迷茫,也造成教師流動性高,以上海市為例,52.6%教師的教齡為1年以下,僅10.5%的教師工作時間超過3年。
在家庭教育上,調研組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對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一方面,家長對孩子期待很高,但因教育觀念落後,再加上綜合素質能力較低、低投入,無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另一方面,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教養方式單一,在意結果,不注重過程,孩子在學習方面出現問題時家長往往採用說教批評方式,甚至出現打孩子的現象;如重慶市59.3%的家長表示教育方式是說教批評方式。
提出建議:
藍皮書建議,各地要通過科學地預測人口,調整城市規劃,增加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供給,順應人口流動和快速城市化的大趨勢;擴大城市教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簡化和降低流動兒童進入公辦學校的條件,保障流動兒童的受教育權利。促進農民工隨遷子女異地中考、高考;重視改善農民工子女的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