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昭通效率是什麼
2008年以來,昭通市著力打造以「四零四最」為主要內容的「今日昭通效率」。即服務受理零推託、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質量零非議、服務對象零投訴,審批環節最少、交易成本最低、辦事效率最高、社會環境最優。通過打造「今日昭通效率」,連續兩年吸收外來投資的增幅居全省第一名。到目前簽約項目176個,協議引資940多億元,實際到位168.6億元,2010年被評為雲南省唯一一個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僅2008年,簽訂各類合作項目82個,協議引資449億元,是上年的13.4倍,實際到位43.9億元,比上年增30.6%。2009年,簽訂招商項目65個,協議引資221.8億元,實際到位市外資金85.5億元,增長94.8%。2008年昭通市生產總值達272.3億元,比上年增11.1%;2009年,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02.4億元,增12.7%;今年以來進一步提速,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19.6%。
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背後,體現出昭通人強烈的機遇意識和危機感。昭通在歷史上是雲南的北大門,是中原文化傳入雲南的主要通道,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要沖,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後來,隨著320、108國道和成昆鐵路、貴昆鐵路相繼開通,以及國家和省內區域發展戰略的調整,昭通由歷史上的交通要道變為邊緣地帶,經濟社會發展滯後了。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昭通到重慶、貴陽、成都的交通都已比較通暢,到昆明的高速公路2008年初建成,行程僅3個多小時,市內即將形成4小時經濟圈,內昆鐵路縱貫全市五縣區,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可直航上海。昭通已初步形成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正在成為雲南連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門戶,內地入滇乃至南下東南亞、南亞的便捷通道。下一步,隆黃(四川隆川到貴州黃果)、昭(通)攀(枝花)麗(江)、重慶到昆明的高速鐵路等開工建設後,交通將進一步提速。從更大的視野看,市長王敏正認為,水富港應該成為戰略構想中第三亞歐大陸橋的起點。交通條件的這種歷史性改變,客觀上為昭通的跨越發展提供了機遇。昭通人就是在這一特殊背景下把握好西部地區共同面臨的機遇的:從全國范圍看,西部地區正處於承接東中部產業梯度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從世界經濟發展史看,一個經濟體連續幾十年快速發展的先例是罕見的,從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中國處於快速發展期,這種態勢不可能始終保持不變,後發地區必須抓住這個快速發展機遇期,創造更多財富,這是這一代人神聖的使命。這些機遇稍縱即逝,不能不讓人充滿危機感。
2008年初,新一屆市委、政府領導班子在對市情重新認識的基礎上,認為制約昭通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不夠解放、軟環境不夠寬松、尤其是行政效率不高。一些部門,在工作中仍然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一些部門辦事拖沓、效率低下;一些部門工作人員存在吃、拿、卡、要現象。針對這些現象,明確提出要打造「今日昭通效率」。
打造「今日昭通效率」是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始的。2008年初,王敏正到昭通的第15天,就召開了一個重大投資項目服務現場辦公會,要求市政府各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拎著公章來現場辦公,那一天的項目由市長或副市長出面審批,蓋完章才能走人。就在那一天,響亮地喊出了「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口號。此後他們雙管齊下,一方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方面推進政務方法創新。
昭通市按照「依法、科學、透明」的原則,清理、精簡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許可權。他們依據法律法規確定審批事項,對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一律予以取消;對不符合又好又快發展要求或與現實管理要求不相適應、達不到管理目的的,雖有法定依據,也予以調整或合並;對行政機關以批代管或通過事後監督、日常監管可以實現管理效果的,予以調整。凡能由市場調節的,堅決放給市場;應由企業自主決策的,一律交給企業;能由社會中介組織解決的,全面移交社會中介組織。凡保留、修訂和廢止的行政審批項目,及時向社會公布。在此基礎上,規范審批程序,推進審批集中,凡能進入政務服務中心的事項都必須進入,凡能簡化審批環節的事項都必須簡化,凡能縮短審批時限的事項都必須縮短,提供「一門受理、一次告知、並聯審批、一窗收費、限時辦結」的「一站式」服務。到2009年初,這個市的行政審批事項由2008年的320項壓縮為79項,成為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地級市。但審批事項的精簡並不意味著部門的工作量減輕了,反而是更重了。審批時限在法定范圍內壓縮了1/2以上,要求審批快,服務更周到,服務質量更好。為此,他們採取「馬上辦」、「一線法」、「全程代」等措施,推進政務方法創新。「馬上辦」就是能即時辦結的即時辦結,能當日辦結的當日辦結,一時辦結不了的必須最大限度壓縮辦結時限,並作出承諾。「一線法」主要是推行「零距離」服務,精力向一線傾斜,決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服務在一線體現,成效在一線檢驗。「全程代」就是全程代辦制度,為投資者提供「保姆式」服務。此外,他們建立和完善了重點項目掛鉤制度、重點項目協調制度、重點項目推進制度等。為了使這些措施切實落到實處,他們實行嚴格的行政問責制,2008年以來對不履職或不正確履職的368名公職人員實施了行政問責,其中處級幹部15人、科級幹部102人。打造責任型、效率型政府有了個好的開端,市直部門承諾限時辦結率和投訴回復率均達到100%。
記者感言:
臨滄市針對思想觀念滯後、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執法不規范、政策兌現落實不到位等主要問題,正在開展優化軟環境增強軟實力活動,昭通市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比如,他們大刀闊斧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最大限度壓縮行政審批時限,政府行政從過去重管理轉變為現在重服務,等等,都是值得我們聯系實際認真學習的。但更重要的是,各級各部門廣大幹部群眾要真正確立使命感和責任感,形成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在開展優化軟環境增強軟實力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
市委二屆八次全會提出,「要跳出臨滄看臨滄,立足雲南看臨滄,放眼全國看臨滄,融入世界看臨滄」。當我們長期局限於臨滄本土,用一種狹小的視角觀察事物,用一種老套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時,我們對市委、政府作出「優化軟環境增強軟實力」這一戰略部署的認識是有限的。但是當我們走出臨滄走進昭通,采訪昭通市委、政府領導,與各級各部門幹部職工面對面交談後,我們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對臨滄市委、政府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開展「優化軟環境增強軟實力」活動的重大戰略部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洶涌澎湃的時代洪流中,任何一個人如果游離於歷史進程之外,都是自生自滅不值一提的。廣大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要能夠通過縱向和橫向的觀察思考,從空間和時間的坐標里發現自己所處的方位,明確自己應承擔的使命和肩負的責任。當前,我們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帶來的政策機遇,二是後發優勢孕育著的潛在機遇,三是國際經濟調整中蘊藏的合作機遇,四是東部產業梯次轉移的機遇,五是雲南省建設「兩強一堡」的機遇等等。這些機遇都是歷史性的,而且也都是稍縱即逝的。如果我們不能抓住這些機遇,就有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如果我們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就能推動歷史的進程。精簡行政審批事項,主要是涉及一些部門利益;推進政務方法創新,主要是增強服務意識。有了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自覺地做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自覺地把服務企業作為圍繞中心、服務發展的歷史使命擔在肩上。
昭通市打造「今日昭通效率」,起初主要是著眼於為投資企業提供方便快捷和優質的服務,但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已擴展到如市民辦理房產證、車輛檢審等民生領域的方方面面。這一活動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是「滿、怕、僵、懶」等傳統思想和行為模式受到沖擊,「不為困難找借口,只為發展找辦法」,任何單位部門都不能置身事外。接下來,我們將選擇部分單位再作報道,敬請關注。
采訪札記:
6月30日,昭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產辦主任朱大慶和昭通日報副總編輯趙鍀海帶我們到鹽津縣的豆沙古鎮,讓我們親身感受歷史上的昭通「鎖鑰南滇、咽喉西蜀」的重要戰略地位。
站在古鎮的豆沙關關口,眼前就是個天然的「交通歷史博物館」:2400多年前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來的五尺道,布滿了從先秦以來不同時代深深淺淺的馬蹄印;古朱提江水濤聲依舊,這條水道曾經舟楫穿梭;上世紀70年代修築的213國道,2003年打通的內昆鐵路,2008年通車的水麻高速公路,古今五個通道匯集豆沙關前。昭通人稱之為「古今五道」。
昭通原稱烏蒙,清朝時棄「烏暗蒙蔽」之嫌,取「昭明宣通」之意,改名昭通。回顧昭通的歷史不禁讓人感嘆,當它與外界「溝通」順暢時就既「昭」且「明」,當與外界「溝通」受阻時就既「烏」且「蒙」。昭通的區位優勢曾因交通而顯赫,也曾因交通而黯淡。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交通等基礎設施日新月異,我們能夠理解昭通人為什麼對未來充滿自信,理解他們對外開放的意識為什麼強,更能夠理解他們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機遇意識。
古朱提江(今稱大關河)的對面,在如刀削一般的絕壁上,停放著漢代的僰人懸棺,它的主人上千年來靜默著。如今,讓他們見證歷史的這種滄桑巨變,他們內心再也無法平靜了吧
❷ 梁公卿的,愛人是誰
真正關心你的人,關心的不是你的錢包,而是你的衣食住行,你的喜怒哀樂,因為他知道,只要你好,他才會好。
❸ 鄭方春是不是現任昭通市市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
昭通市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鄭方春
❹ 王偉中的人物履歷
1987年至1991年在水電部全國水資源辦公室、水利部水資源司工作。
1991年至1998年任國家科委社會發展科技司副處長、處長、司長助理;
1995年在美國能源部國家氣候變化研究辦公室作訪問分析家。
1998年至2001年任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科學技術部生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代主任、主任(副局級);1998年評為研究員。
2001年至2006年任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正局級);
2004年至2006年任雲南省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
2006年至2010年任科學技術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司長;(2006年獲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2010年至2014年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14.09——任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2015.09——任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兼任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書記。
❺ 雲南省鎮雄縣第一中學的傑出校友
姓 名 鎮雄一中畢業班級 畢業院校(學位、學歷) 現任職務 吳松 鎮雄一中畢業 雲南大學本碩博畢業 雲南大學校長、保山市長(正廳級) 關榮 鎮雄一中245班畢業 重慶正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杭州龍搏微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推廣部主管) 余潮 鎮雄一中1974年畢業 中央民族學院、黨校研究生班 曲靖市副書記省扶貧辦副主任(正廳級) 陳恩康 鎮雄一中高七班67屆 中央民族學院法律專業畢業 雲南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正廳級) 李瑪琳 鎮雄一中30班 上海醫科大學1979級 雲南中醫學院院長(副廳級) 唐家華 鎮雄一中畢業 碩士研究生學歷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副州長(副廳級) 皮永宏 鎮雄一中1974年畢業 大專學歷 昭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廳級) 張紹雄 鎮雄一中畢業 昭通市副市長(副廳級) 郎學穠 鎮雄一中1975年畢業 中專學歷 昭通市政協副主席(副廳級) 鍾在明 鎮雄一中初中班 昭通市政協副主席(副廳級) 文成端 鎮雄一中55班 中專學歷 昭通市民族宗教局局長(正處級) 朱大慶 鎮雄一中24班畢業 昭通師專物理系1980級 中共昭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正處級) 熊明海 鎮雄一中1975年畢業 昭通市勞保局局長、市委委員(正處級) 王世普 鎮雄一中1975年畢業 雲南大學物理系1978級 雲大軟體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正處級) 蔣殿春 鎮雄一中57班 雲大本科、川大碩士南開博士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所長 陳舜 鎮雄一中57班 雲南大學物理系1981級、南開大學、復旦大學 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副部級)、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導 陳偉 鎮雄一中166班 大專學歷 雲印在線(雲南)有限公司 總經理 趙祖軍 鎮雄一中129班 雲南省環保廳監測中心副主任(副處級) 李勇 鎮雄一中高62班 鄭州防空兵指揮學院1986級 解放軍駐四川某高炮旅旅長、大校軍銜 裝曉東 鎮雄一中1977年畢業 雲師大1982屆、人大博士 雲師大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 吳鮮 鎮雄一中畢業 雲南師范大學數學系1982屆 雲師大數學學院副院長、雲大博士生導師 王大賢 鎮雄一中畢業 1965年從義務兵提為排長 中鐵十五局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王大釗 鎮雄一中畢業 專科學歷 中鐵十五局西南公司副總經理 韓聲雄 鎮雄一中高五班畢業 雲南大學中文系 雲南日報昭通站副總編、正廳級巡視員 朱啟科 鎮雄一中畢業 深圳格諾董事長、深圳市總商會常務理事 胡性能 鎮雄一中1982年畢業 雲南師范大學中文系1987屆 雲南省作協副秘書長 歐陽麗梅 鎮雄一中畢業 雲師大音樂教育本科2003屆 雲南省歌劇院國家一級聲樂演員 趙高亮 鎮雄一中高174班 南京林業大學、清華大學 中國中鐵二局廣東省地鐵安全總監、共青團雲南省委駐廣州市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共青團昭通市委駐廣州市工作委員會書記、共青團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 顧峰鎮雄一中畢業雲南藝術學院著名歌手, 演員。陳善平鎮雄一中高160班長沙理工大學 工學學士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售後服務技術工程師
❻ 2019昭通學院副校長
2019年昭通學院副校長有陳季林、鐵雲峰、張毅敏。
陳季林
男,漢族,雲南鎮雄人。1977年8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
1982年8月~1996年10月 在昭通師專先後任教師、教務處副處長,其中1985年9月至1987年1月考入雲南師范大學基礎數學助教進修班進修,完成碩士研究生主幹課程的學習。
1996年11月~2001年8月,任昭通教育學院副院長。
2001年8月~2007年2月 任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其中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在華東師范大學掛職校長助理。2003年3月至2003年7月在西南師范大學訪學
2007年3月~2012年8月 任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2012年8月 ,任昭通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鐵雲峰
1994年11月至1996年5月昭通地委辦公室秘書科副科長。
1996年5月至1999年6月昭通地區國家保密局副局長。
1999年6月至2002年12月大關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威信縣委副書記。
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昭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昭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昭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黨代表聯絡辦公室主任(正處級)。
2013年5月至2018年1月昭通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任昭通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2019年3月任昭通學院副院長。
❼ 黃玲的人物履歷
1982.08-1984.09水富縣樓壩中學教師
1984.09-1989.07水富縣示範小學教師
1989.07-1992.07水富縣團委副書記、書記
1992.07-1996.04昭通團地委副書記
1996.04-1998.11昭通團地委書記(1996.08-1998.12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黨政管理專業學習)
1998.11-1999.03綏江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1999.03-2001.07綏江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1.07-2009.03昭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2006.03-2008.01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9.03-2015.06雲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2015.06-雲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❽ 田大余的履歷
1981.09——1984.06,在雲南財貿學院(現雲南財經大學)貿易經濟系讀書;
1984.06——1984.09,雲南省委組織部選調生培訓班培訓;
1984.09——1985.09,在雲南省綏江縣鳳池區公所工作;
1985.09——1989.08,共青團雲南省綏江縣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89.08——1990.06,雲南省綏江縣物價局副局長(主持工作);
1990.06——1992.08,雲南省綏江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1992.08——1994.10,雲南省綏江縣政府駐昆明辦事處主任;
1994.10——1995.03,雲南省綏江縣委辦公室主任;
1995.03——1996.04,雲南省綏江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
1996.04——1998.02,雲南省綏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1998.02——2001.08,雲南省昭通地區行政公署副秘書長(其間:1996.04—1998.07在雲南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學系政治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班學習);
2001.08——2002.08,雲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黨組副書記;
2002.08——2002.11,雲南省委宣傳部宣教處處長;
2002.11——2005.08,雲南省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
2005.08——2006.07,雲南省德宏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6.07——2010.12,雲南省德宏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州委宣傳部部長、德宏州珠寶玉石文化產業協會會長。
2010.12——至今,雲南省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副廳級)。
2013.08經研究,田大余同志擬任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❾ 孔貴華的人物履歷
1982.09-1986.07雲南大學數學系學習
1986.07-1991.10昆明大學教師
1991.10-1994.07昆明市富民縣大營鎮鎮長助理(掛職)
1994.07-1996.05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研究室幹部、副主任
1996.05-1997.09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二處副處長
1997.09-2001.05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二處處長
2001.05-2004.04昆明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2004.04-2005.03尋甸縣委副書記(正縣級)、代理縣長
2005.03-2007.07尋甸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7.07-2010.12祿勸縣委書記、縣委黨校校長
2010.12-2012.08東川區委書記(副廳級)
2012.08-2012.10昭通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
2012.10-2012.11昭通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市委宣傳部部長
2012.12-2015.02昭通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
2015.02-2015.10大理州委常委、大理市委書記
2015.10-大理州委副書記、大理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