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百香果如何種植,百香果種植技術教育視頻
每年的2 - 3 月份種植為宜。一般百香果經濟栽培年限為4 - 5 年,在第5 年採收後,將老株砍除全面更新。因百香果為熱帶水果,連茬極易為病毒所侵染,降低產量和品質,為減少百香果受病毒侵染為害,以無病毒健康苗,每年更新栽植最好。 ①栽植距離 百香果為蔓性果樹,枝蔓延長,因此棚架式栽培以行距3米,株距3 - 3.5 米為宜,畝種70 左右;單線籬式栽培行距1.7 - 1.8 米,株距3.5 - 4 米為宜,畝植100 株左右。②栽植方法 按預定種植的行株距,挖寬60 厘米,深20 - 30 厘米的定植溝,先放入混合好的堆肥或其它土雜肥,同時每株加用0.25 公斤磷+ 0.15 - 0.25公斤復合肥,然後起墩種植,定植成活後,應隨時將腋芽摘除,只留主蔓的頂芽,並將蔓綁在支柱上,使植株盡快攀上棚架。
2、搭設棚架 百香果栽培期間必須設置棚架,以便管理、採收。棚架的搭設有多種形式,目前以水平型棚架和單線籬式架為主。單線籬式架柱高2.3米,在株與株之間樹立,植入地下約30 厘米,每條柱拉2 條12 號線。 3、整枝修剪 百香果定植後,在幼苗期應插立支柱,以便引誘主蔓上棚架,待主蔓1 米高時剪除頂芽,讓其長出側蔓,每側留2 個側蔓,分向兩側生長,當側蔓長至2 米時,將側蔓頂端剪除,以促進次生側蔓生長。若是水平棚架栽培時,應等主蔓到達棚架上時,留側蔓向四方平均生長。 百香果忌重剪,每年無須強剪。若過度修剪,易使主蔓逐漸枯萎,嚴重時整株死亡。一般每批果採收後,每個側蔓留3 - 4 節進行短截,促其重新長出側蔓,同時每年夏季必須疏剪生長過密的枝條,或將垂下拖延地面的枝條,離地面約20 - 30 厘米處剪除,以保持通風良好。
4、施肥 百香果施肥原則以氮、磷、鉀比例2-1-4 為宜,切忌過施偏施氮肥。為促進早生快發,種後7 天開始淋2 次愛多收,相隔時間為7 天,每小包兌水60 公斤。開花後15 天內是果實迅速膨大期,應加強肥水管理,特別是增加鉀肥的施用,促果實迅速膨大。 5、水分管理 百香果較耐旱,但如遇乾旱,仍需灌溉。土壤過於乾燥,會影響藤蔓及果實發育,嚴重時枝條呈現枯萎狀,果實不發育並會發生落果現象。雨季時,注意排水。
㈡ 百香果外形特點
百香果觀察起來很難,由於它的結構很復雜。形態特徵:多年生草質藤本;莖圓柱形並微有稜角,無毛,略被白粉;葉紙質、長5-7厘米,寬6-8厘米,基部心形,掌狀5深裂,中間裂片卵狀長圓形,兩側裂片略小,無毛、全緣;葉柄長2-3厘米,中部有2-4(-6)細小腺體;托葉較大、腎形,抱莖、長達1.2厘米,邊緣波狀,聚傘花序退化僅存1花,與卷須對生;花大,淡綠色,直徑大,6-8(-10)厘米;花梗長3-4厘米;苞片寬卵形,長3厘米,全緣;萼片5枚,長3-4.5厘米,外面淡綠色,內面綠白色、外面頂端具1角狀附屬器;花瓣5枚,淡綠色,與萼片近等長;外副花冠裂片3輪,絲狀,外輪與中輪裂片,長達1-1.5厘米,頂端天藍色,中部白色、下部紫紅色,內輪裂片絲狀,長1-2毫米,頂端具1紫紅色頭狀體,下部淡綠色;內副花冠流蘇狀,裂片紫紅色,其下具1密腺環;具花盤,高約1-2毫米;雌雄蕊柄長8-10毫米;雄蕊5枚,花絲分離,長約1厘米、扁平;花葯長圓形,長約1.3厘米;子房卵圓球形;花柱3枚,分離,紫紅色,長約1.6厘米;柱頭腎形。漿果卵圓球形至近圓球形,長約6厘米,熟時橙黃色或黃色;種子多數,倒心形,長約5毫米。花期5-7月。
百香果的形態特徵很復雜,內部結構上與外形上觀察起來都是比較復雜的,百香果的根、莖、葉都很有特點的,觀察起來要用心才可以哦。
㈢ 百香果搭架技術視頻
西番蓮英文名Passionfruit,學名PassifloraelisSims.,俗稱雞蛋果、百香果。屬西番蓮科,西番蓮屬植物,熱帶多年生草質至半木質藤本攀緣果樹,原產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的巴西,現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1]。目前我國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因西番蓮果汁散發出石榴、菠蘿、香蕉、草莓、檸檬、芒果等10多種水果的濃郁香味而被稱為百香果。其果實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糖、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而被譽為「果汁之王」[2]。西番蓮的花果俱美,果實在家中加工成果汁的方法簡單,且風味獨特,因而,盆栽西番蓮應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以下介紹盆栽的技術要點。1盆栽品種選擇西番蓮喜高溫、多濕、光照充足的氣候,生長適溫為25~35℃,要求平均氣溫在18℃以上,不耐寒,一般在不低於0℃的氣溫下生長良好,到-2℃時植樹株會嚴重受害甚至死亡,年平均氣溫18℃以上的地區最為適宜種植。西番蓮的主要品種有黃果、紫果、黃果與紫果雜交種三大類,目前主要種植紫果種和黃果種。紫果種的果實果皮是紫紅色,枝蔓青綠色,適宜於夏季涼爽,海拔300~500m的地方種植,而不適宜於夏季高溫天氣的珠江三角洲及其以南地區栽培;黃果種適應性較強,果實較大,產量較高,品質優,出汁率高,但耐寒性較差,有此品種還有自花不實的現象,需要人工授粉。因此盆栽西番蓮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栽培設施(即室外栽培,還是溫室、塑料大棚內栽培),而考慮是否適宜盆栽和選擇適宜的西番蓮品種。2繁殖盆栽用苗繁殖西番蓮主要採用播種繁育實生苗和用枝條繁殖扦插苗。而為了盆栽西番蓮早結果、容易結果,盆栽用苗最好採用枝條繁殖的扦插苗。具體方法如下:用豐產、優質的、無病蟲害植株上剪取枝條扦插;每條插枝一般以兩節長或三節長為宜,下切口離節1厘米為宜,而上切口應在頂芽上方2厘米為宜。最好用吲哚丁酸5000倍~10000倍溶液浸插條下部1~2分鍾,進行催根處理。剪插條時上部留半片葉至一片葉。插後要保持苗床的濕度,取好用塑料薄膜小拱棚或大棚育苗,同時每天要淋水以保持濕度;在晴天溫度較高時,需適時打開散熱。3栽培管理盆栽西番蓮宜用泥炭土或腐葉土加河沙和少量農家肥配成,花盆宜根據宜大宜小,選20厘米以下口徑的小盆,容易開花;盆較大時要控制其營養成生長,不要過量施用氮肥,適當施用磷、鉀肥,結合適當修剪措施,以促進開花、結果,並在盆邊搭架讓其攀緣。為了抑制過旺生長,盆栽更容易開花、結果,盆栽主要用於觀賞而不用食用果實時,可根據盆的大小,在盆栽營養土摻入0.5~1g多效唑。西番蓮喜光,家養應置於陽光充足的陽台、窗檯處,每天需有3個至4個小時的直射陽光,冬季可移至室內靠窗處。春夏秋三季為生長旺盛期,應保持盆土濕潤,經常澆透水,但不可積水。每2周追施液肥1次,最好在盆土較干時施肥,以提高肥效,施肥濃度一般為:施腐熟有機肥,施用濃度3%左右,施無機肥時,施用濃度0.1%左右。冬季要減少澆水,只需保持盆土不幹,同時停肥。在南方暖熱地區可盆栽立架,任其攀緣生長,扮美家居。盆栽西番蓮,與大田栽培條件有所不同,不可依靠昆蟲授粉,必須進行人工授粉。西番蓮的花上午10時左右已經全開,此時採集花粉較好,授粉必須在花完全至當天下午4時之前進行。4病蟲害防治盆栽西番蓮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小實蠅、蟎類、介殼蟲。炭疽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或40%滅病威懸劑400倍防治。可選用90%敵百蟲800、農地樂1000倍、樂斯本800倍、蟎即死2000倍液等,可治小實蠅、蟎類、介殼蟲。
㈣ 百香果長什麼樣子。
百香果又叫西番蓮,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的草質藤本植物,長約6米;莖具細條紋,無毛;花瓣5枚,與萼片等長;基部淡綠色,中部紫色,頂部白色,漿果卵球形,直徑3~4厘米,無毛,熟時紫色
㈤ 寫百香果的作文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百香果」我的拉丁文名:passiflora elis sims當然我還有一個好聽的的別名叫做雞蛋果。如果你們想更加深刻的了解我,那就繼續讀下去吧!
我是西番蓮科的草質藤本,長約6米;莖具細條紋,我的花期在6月。盛產果實在11月。
一些吃貨可能想知道我有沒有可以去吃的地方。告訴你吧,我不僅可以吃而且全身都是寶。我的果子可生食或作蔬菜、飼料。果瓤多汁液,加入重碳酸鈣和糖,可製成芳香可口的飲料。雖然我的種子小小的,可他的作用可不小,它榨油,可供食用和制皂、制油漆等。
我的家族本生活在海南,後移民於全國各地。
我在「成長」時最舒服的溫度是20℃到30℃,如果在低於0℃的地方的話,我將快速死亡,所以我不能在低於0℃的地方成長。
吃了我還可以美容哦。食用我可以凈化機體,避免有害物質在體內沉積,進而達到改善皮膚、美化容顏的作用。
我不僅可以美容還可以塑造體態機理,食用我可以增加胃部飽腹感,減少余熱量的攝入,還可以吸附膽固醇和膽汁之類有機分子抑制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因此,長期食用有利於改善人體營養吸收結構,降低體內脂肪,塑造健康優美體態。
我的身體里還有還有一種東西叫超纖維,他可以深入腸胃的最細微部份,通過其活性基因吸收體內有害物質有害微生物在消化道的生長,二者結合對排除體內毒素、整腸健胃、改善機體的營養吸收功能具有顯著作用將其徹底排出,並可改善腸道內的菌群構成,起到保護腸胃不吸收有害物質的屏壁作用。百香果可抑制對結腸炎、腸胃炎、痔瘡有特殊消除作用。
我還有許許多多的優點,就算說7天也說不完。趕快把我買回家吧!
百香果
10月28日 晴
今天媽媽買了百香果,媽媽買的百香果又大又紅非常好吃,不過是酸的,爸爸和媽媽一個百香果都沒吃,我吃了三個百香果,還有八個百香果。這八個百香果明天吃。
百香果
百香果---楊芷屹(三年級上期)
百香果因為它有許多水果的香味而得名。自從我第一次吃百香果,就被它的味道吸引住了。我就種起了百香果了。我和奶奶把種子撒在土裡,沒過幾天,就冒出嫩綠嫩綠的芽來了。那芽綠油油的,越來越長,努力地往上爬,只要有連接的地方它都能爬上去。慢慢地長出一片片綠色的葉子。過了一個夏天,它的葉子長得非常茂密了。茂密的葉子下長出一個個綠色的小果子,漸漸地,就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燈籠,可愛極了。你輕輕一碰,它就像不倒翁一樣搖搖晃晃。不久,它又換上了淺綠色的衣服,隨後,它脫下了淺綠色的衣服,穿上了紅褐色的衣服。那時候,你就可以高高興興地摘下果子來吃啦!首先,你可以把百香果切下一個小洞,然後,把勺子放進洞里,打一勺,放時嘴裡,酸酸甜甜的味道滲出來,十分好吃。酸得會讓你全身發抖。但多吃幾口,便會感覺越來越甜了。如果放點兒蜂蜜,那真是妙不可言。百香果營養價值很高,可以清嗓子,還可以提神,能醒酒,還能消炎和消除疲勞......我喜歡百香果。
㈥ 百香果排骨的製作方法的視頻
春天季節的到來,很多人都會出現胃口不好的現象,但是幾乎每餐都是要吃肉的,春天的時候吃肉是最常見的,心血來潮的媽媽都會把當季的百香果添加到排骨裡面,這樣做出來的菜味道是特別的好,酸甜可口,是非常適合春天醒胃的,那麼,這道菜是要怎麼做的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分享吧。
排骨功效
1.補充蛋白質和脂肪酸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2.補鈣
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用料
排骨若干
百香果半個
冰糖2勺
蒜半頭
薑片若干
醬油2勺
桂林三花米酒
步驟
1.准備好材料,百香果取汁要一半就可以了,除非排骨量多就可以放一個,不然味道過酸,就失去了排骨的肉香
2.大火熱鍋後,倒入少許油,放入冰糖,蒜,姜,改小火,炒出香味
3.放入排骨,小火慢煎至排骨表面微黃
4.排骨表面焦黃的時候可以加入生抽,翻炒至排骨染色
5.醬油小火收汁得差不多的時候,加入米酒,繼續收汁
6.米酒收汁得差不多的時候,倒入一碗水,改中火熬煮二十分鍾左右
7.汁水少了的時候改小火
8.倒入百香果汁,翻炒片刻,即可出鍋
9.成品
做這道菜的時候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百香果是一定要最後再加,借著鍋的熱力炒幾下可以了,不用太久,太久的話會影響百香果裡面的香味,順序一定要記住,不能,這樣才可以讓排骨外酸內甜,味道層次會更加的豐富,大家趕緊回家動手吧。
㈦ 百香果的種植技術和防病視頻教程
一般考慮的有溫度、水分、光照、土壤、氣候因子。
(一)溫度
百香果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33℃,33℃以上、15℃以下時生長緩慢,低於10℃基本停止生長,6℃左右低溫沒有發現明顯寒害,6℃以下嫩芽出現較微寒害,4℃時葉片和藤蔓嫩梢乾枯,紫色百香果能經受-3.4℃的低溫,僅是秋梢幼嫩組織表現出輕微凍害。但長時間0℃以下霜凍會引起樹冠枯死。但百香果幼苗不耐寒,寒冷地區有保溫措施也可以秋季種植。
百香果比較抗平流低溫,抗輻射低溫較差,霜凍易引起受害,霜凍重的地上部乾枯死亡,但來年通常還可以繼續發芽生長。
高溫乾旱季節,百香果生長慢,葉子變黃或褶皺,抗逆性降低,部分植株莖干或莖基發生病害,導致整株死亡。開花結果期遇到高溫乾旱,水分不能保證則花芽不能正常發育,繼而變黃脫落,部分果實會發生褶皺甚至萎縮脫落。
(二)水分
年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間且分布均勻的條件下百香果生長最好,商品性發展種植地區的年降雨量不宜少於1000毫米。缺水減少節的數量和節間長度,從而減少了全蔓的伸展長度,開花數量減少,產量不高。缺水莖干變細,卷須變短,葉片、花朵變小,側根較少,葉片褪色,新生腋梢死亡,葉片邊緣和頂端出現壞死。缺水引起P、Ca、Mn、Fe、Zm和B的含量下降,影響百香果養分吸收和新陳代謝,從而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發育。
水分過多(如浸水),濕度大,容易引起病害,如莖基腐病等。百香果實生苗根部浸水4-6天後,因為缺乏氧氣根系呼吸受影響,地上部生長受控制,造成葉柄上偏生長,葉片老化、落葉,莖基部腫大、松裂,生出點狀白色松軟組織,並長出不定根。夏季高溫期浸水其傷害尤重,而冬季浸水其症狀較輕。故百香果應種在排灌良好的地方。
(三)光照
作為熱帶水果,百香果喜歡充足陽光,以促進枝蔓生長和營養積累。如果光照不足,生長緩慢,徒長枝多,病蟲害也多,而烈日暴曬高溫烘烤,則葉色變黃,葉邊緣上翹,枝條抽生少,生長緩慢,甚至引起果實萎縮脫落。
百香果為長日性植物,具光周效應,即長日照(日照時數12小時以上)可促進花芽形成和開花。在年日照時數2300-2800小時的地區百香果營養生長好,養分積累多,枝蔓生長快,一般在早春定植後水肥等栽培管理工作做得好,當年夏天就能不斷開花結果。
(四)土壤
百香果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砂質壤土、紅壤土、高嶺土等排灌良好的平地或坡地都能種植,絕不能種植在長期低窪積水地方。大面積生產時最好種在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能排灌的水田最好。
百香果最適宜土壤pH為5.5-6.5;pH<5.5時酸性太高,易引發莖基腐病,需要在夏天高溫多雨季節來臨前用石灰等中和部分酸性,改良土壤。
(五)氣候因子對百香果生長發育的影響
百香果生長發育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春季、秋季營養生長快速,開花結果多,盛夏高溫少量結果,寒冬極少開花結果。開花結果期,晴天比陰雨天坐果率高。百香果從開花至果實成熟一般要60--80天,春季比秋季需要時間短。
百香果實用高產栽培技術
一、如何建立果園?
1.選地與開墾
(1)選地
百香果 適應性強,粗生快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長良好,在溫帶地區也能開花結果;對土壤要求不高,可種植在砂壤土、紅壤土、高嶺土等多種類型的土壤上,坡地、山地或能排灌的平地、水田都可以,不能選擇低窪積水地建園。
(2)開墾
建園時要規劃好栽植區、道路、包裝場、工具房、防風林帶以及排濕防洪系統等;清除栽植區內的雜草、樹木或其他有礙耕作的雜物、石頭等;然後平整土地,可全墾或穴墾。山地種植,果園開墾應要求種植帶寬1.1米以上,內傾5°-8°,種植帶外緣築高20厘米,寬30厘米的小埂。
2.搭架
百香果為蔓性植物,依賴棚架支撐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因此,要搭建相應的棚架。經調查,定植時間一樣,搭架植株已掛果,不搭架植株未見有掛果。立棚架便於管理和採收,也創造了良好的光合空間和通風透氣的環境,減少病蟲害。架式有平頂式、籬笆式、人字形、弓形和門字形、垂直形、T形、雙T形等;搭架材料用水泥柱或石柱,投資較大,為了降低成本,可用經剝皮、曬乾和防腐處理的木條作支柱;山地種植的可用自然樹木(活支柱)代替,效果很好。
水平架式(平頂式)種植 百香果采果方便,樹下不長草,觀賞性強,適合觀光旅遊的種植,但搭架成本高,來年修剪困難。
籬架式,要求行距為2米,株距為3米,每667平方米種植110株,支柱高度一般1.8-2米,分別在80厘米、130厘米、及最高的位置各拉一條鐵線。該架式具有光照和通風良好,修剪方便,此外果實不會擱置棚架頂上,可以自動掉落以便採收;這種籬架式能自動抑制徒長,掛果成串,產量比其他棚架高15%-20%。
3.定植
百香果四季可種,籬笆架種植一般株距3米、行距2米,每667平方米植110株;挖定植穴,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60厘米;挖穴時表土、心土要分開堆放;每穴施腐熟的糞肥或垃圾肥25千克,加入0.2千克過磷酸鈣或者0.2千克的復合肥作基肥,回表土與肥料拌勻,使穴土高於地表20厘米,然的再回蓋一層心土。2-5月選陰天或雨後晴天種植,這時溫度、濕度適宜,成活率高;定植時,最好把苗木按高矮、大小和根系好壞進行分級,壯苗和弱苗分開待植,方便日後田間管理;然後將植穴內的土翻起搗碎,每穴每一株,先挖個20厘米深的小坑,把下部土壤稍壓緊,把苗放入時要根舒苗正,澆透定根水,然後填回松碎泥土,輕壓實。以後要經常保持濕潤,直到苗木成活。若在夏天定植,陽光比較強烈時,要注意遮蔭保濕。
二、果園的日常管理
1.施肥
在定植前放夠肥料的一般在當年可不再施肥料。如果沒有的,則前期以氮肥為主,以促進植株生長。定植後10-15天根系開始生長,可施第一次稀尿素或稀人糞尿,以後每隔45天施一次,每次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千克或復合肥0.05-0.1千克。西番蓮對N、K需要量大,P、Ca、Mg需要量少。台灣推薦每年每株的施肥量為N250-300克,P2O3100-150克,K2O600-800克,並強調在生長初期以後不要過多施氮肥,否則會引起落花而減產。合理的施肥方法是採用液肥或開平等溝施用。液肥的施用是將肥料先溶解,然後稀釋成液肥,灌注於根系四周,誘導根系的生長。開平行溝施肥,有利於根系的擴展。因此,剛定植的植株在兩側30厘米處開一條寬深各為15-20厘米,長度為50厘米的平行溝,待有些雨水時即將粒肥施下並加覆土。
2.灌溉
百香果是淺根系植物,喜濕潤,但積水、乾旱都不好。百香果速生快長,枝葉生長量大,除需要充足的肥料外,還需要大量的水分,新梢萌發期,花芽分化以及果實迅速膨大期(果實發育前中期)是需水關鍵時期。而在花芽生理分化前及果實生長後期需要較乾燥的環境,這有利於果實品質的提高。
土壤缺水會限制 百香果的營養生長和產量。土壤若是過於乾燥(水勢=-150帕),會影響藤蔓及果實發育;嚴重時,枝條凋萎,果實不發育,並常發生落果現象。在春季或夏初的土壤如果缺水,也會影響花芽分化並直接造成夏季產量的下降。為了獲取最高的產量,在開花結果期間,水分偏少最好能灌溉,保證土壤水分充足,以提高產量。
灌水過量或雨水過多而造成浸水時,對 百香果的生長也是不利的,長時間浸水會使原有根系完全遭受破壞,需由莖與根基部或水面以上部分長出不定根,來取代原有根系。所以長時間浸水對 百香果植株造成很大傷害。
3.土壤管理
(1)間作
定植1個月後,離苗頭25厘米地方就可發現百香果幼嫩根系,間作時不能離苗頭過近,否則有礙百香果根系擴展;間作物只能是蔬菜,不能種植西瓜與其他葫蘆科作物,以防這些作物攜帶病毒傳染;投產後不宜再間種,以免影響果園正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方便揀拾果實,不宜種植覆蓋作物。
(2)中耕
疏鬆透氣的土壤有利於培養百香果強大根系;促進植株健壯生長,獲得較高的產量。百香果生長的夏秋季,雨後對果園進行中耕淺鋤,深度5-10厘米。中耕結合除草進行,次數依雜草生長情況而定,一般應在果實迅速增大下垂前至采果後中耕2-3次。中耕可使土壤疏鬆透氣和切斷土壤毛細管,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和土壤養分的分解,並能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3)清園
冬季清園後要進行全園翻土,並在過冬前完成。翻土結合埋入清園後的雜草和殘枝落葉。此時中耕既可翻土改土,又可翻動土壤越冬害蟲,經烈日暴曬、乾燥和冬季低溫後降低來年的病蟲基數。
4.樹體管理
百香果極易被碰傷,田間操作不慎或強風暴雨都會傷害植株。尤其是弄傷主蔓,給病蟲害提供可乘之機,田間作業時,發現病殘株要及時清除,輕病株及時防治,重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病穴及周圍土壤進行消毒。除了田間操作要小心之外,可以用除草劑殺滅田間雜草,既高效、無毒、低成本,又可減少機械損傷,減輕發病率。但不能用草甘磷等滅生性除草劑,而且要特別小心不能噴到百香果的枝葉上。經常有台風或強風地區,籬笆一般不要高於1.6米,最好營造防風系統,盡量降低大風造成的損傷。冬季易受霜凍寒害的,盡可能設立防寒系統,注意保護主蔓等地上部分。
5、整形修剪
(1).引導主蔓上架
小苗恢復生長後,及時抹掉60厘米以下的側芽,促使主蔓速生、粗壯,此時應插設支柱引導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後到頂就可以打頂,促使側蔓速生、粗壯,要經常地牽導側蔓成螺旋狀地在鐵絲架上纏繞生長。側蔓滿架後,對超出另一植株30厘米處,斷頂並綁扎。側蔓走向為一邊一枝,利於抽發的果枝早日滿架。側蔓如受病蟲為害,應及時選取健壯的一級果枝代替。
(2).修剪
上一年采果後萌發的秋梢幾乎在中部以上各節均抽生結果蔓。上一年盡可能多留結果母枝,但為了防止葉面過於茂密,采果後要盡量修剪,最遲修剪也應在10月上旬結束,否則11月後新梢將變少變短,易受寒害的地方,在剛收完果的1-2月修枝,能促使結果母蔓抽生更多的多級分枝,增加了花蕾數和掛果數;如果在3月底對抽生過長枝、病蟲枝再作回縮修剪,可能會抽生較多的多級分枝,達到增加花蕾、掛果數量的效果,有利於提高產量。因此,春季是否進行修剪要根據當地栽培品種、管理水平及氣候條件等決定。
修剪以主蔓為中心,一側留50厘米左右(樹冠冠幅約1米)進行修剪。纏在棚上的卷須要全部去除。重剪後馬上萌發許多秋梢,能成為翌年的結果母枝,這種結果母枝萌發多,能確保著花數,因此年內至少要長到20節以上,並要充實。
籬笆架的整枝修剪方法是:第一年生植株主蔓達到棚架鐵線後留2個主枝,沿水平鐵絲伸展,從主枝上生結果枝,令結果枝下垂生長;結果枝長滿籬笆式棚架空間,靠近主幹的枝條先結滿果實;這些枝條果實都成熟掉落後,立即修剪至2-3節;從主枝基部再萌發的芽可以形成新結果枝;冬季最後一批果實收獲後,所有的結果枝從基部修剪,留1--2張葉子即可。
6、人工授粉
(1).百香果柱頭結構和受精過程
百香果花的柱頭呈乾性,當花粉著落於柱頭,半小時後即可發芽長出花粉管,順利穿過絨毛組織中心之間細胞間隙,1小時後花粉管進入引導組織,18小時後子房內胚珠受精率可達80%,子房發育速度驚人,一般10天左右就果的大小就已經定型。
(2).人工輔助授粉必要性和過程
我們培育的紫紅色百香果是自花授粉結果品種,自然授粉是靠蜜蜂、其他昆蟲或風力等外力作用進行的,自然授粉坐果率約為67.8%,完全滿足生產需要。人工輔助授粉則可以大大地提高產量和果的質量。百香開花時間很准時,幾乎都是在每天的10點30分左右,成千上萬多花幾乎在幾分鍾內同時開完,人工授粉時間一般在花開半小時後到下午5點前。因為百香果是自交親和品種,只要把一點花粉弄到百香果花的柱頭上就可以了。一般可用一支毛筆,沾取花粉,點到百香果花的柱頭上。通常一個人半天可以完成約8000朵花的輔助授粉。中國有機農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