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涼皮的文化內涵
一片黑土地養育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粗獷、豪放、熱烈。一個趙本山,還有潘長江、鞏漢林……把「東北小品」火遍了全國,當然,還有「劉老根」、「葯匣子」、「大辣椒」等等「龍泉山莊」的一群人,把個黑土地文化播撒到天南海北。黑土地文化不僅活躍在舞台、銀屏上,還洋溢在餐桌上。看東北戲、吃東北菜,已然成為都市人的一種生活景緻。
來到東北食府進餐,就像來到黑土地,一道《北大荒燉魚》把食客的思緒帶往「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那個曾經荒涼而富饒的「北大倉」。據說,這一道特色菜就是當年兵團戰士創造的。將整條的活鯉魚開膛洗凈,不用油炸,放入鍋中,加蔥姜蒜,打入料酒、食醋、醬油等調料,以高湯熬制,其魚的鮮香味美令人稱道。《東北一鍋出》、《魚頭泡餅》、《家雞燉蘑》、《隨便炒》等則使人猶如坐在熱炕頭上,感到家人與親友共同進餐的融融親情:一隻小鐵鍋里,排骨燉著豆角、玉米棒,鍋邊貼滿一圈兒玉米面(豆面)小餅子,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就像在東北家中,一鍋飯菜一家人吃,那叫一個親熱!這是淳樸的很「土」的東北飲食文化。
黑土地由於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還孕育了很貴族的、很「雅」的東北飲食文化。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隨著努爾哈赤的崛起、八旗的興盛、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原先地道的東北「此地菜」———滿族菜,也隨之發展起來,影響遍及大江南北,及至形成清宮御膳菜品,《旗家燉菜》、《乾隆筒子肉》、《那氏豬手》等等均為有代表性的滿族特色菜餚,選料考究、製作精良、風味濃郁是其鮮明的特色。在東北食府可以同時品味地方特色菜和民族風味菜,可謂雅俗共賞美食與美味兼得。
1.凍魚肉:進入冬季,北方的室外是個天然的大冰箱,人們都利用這種自然條件冷凍食品。暫時吃不完的魚肉放到戶外,澆清水,凍成冰殼,久 放不幹,如果再埋進雪堆里,可一直保存到初春。
據史書記載,清朝,北方人冬季將鰉魚、哲羅等名貴魚「澆水成冰,如在冰壺,謂之冰鮮」,爾後入貢皇帝,可謂凍魚肉之名貴。
2、凍餃子:北方人一到「春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要忙著包餃子,而且包很多放到戶外冷凍,供初一至十五食用。別看餃子凍得特別結實,撞在一起叮當直響,下到沸水鍋里,少頃即熟,其味道與鮮水餃一樣鮮美。
3、凍豆腐:把水豆腐放到戶外,經過冷凍,在食用時,放到鍋里,加入 所需調料燉熟後,內涵湯汁多,味道好極了.
4、凍梨、凍柿子:
鮮水果如大柿子、花蓋梨之類,經過冷凍,而且凍得如鋼球一般。人們把這樣的凍果買回家,可以就凍慢慢地吃,也可以放到水裡緩出冰殼,撥去冰殼果已軟,爾後可以大口大口地吃,軟軟的,涼涼的,甜甜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東北特色小吃
得莫利燉活魚
哈爾濱郊區靠著馬路邊有一個叫得莫利的小村莊,村裡人在路邊上開了個小吃店招待路上歇腳吃飯的過路人。把豆腐、寬粉條子和烏蘇里江里撈上來的鯉魚燉在一起吃是老鄉們吃個熱乎的老做法。後來菜的做法不脛而走,傳遍了城裡的大街小巷。哈爾濱人說: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歡吃西餐和東北大菜,咱們吃得莫利燉活魚去。
狗肉湯
在吉林的朝鮮飯店,所有的狗肉湯都是當天的新鮮肉一天一燉,沒有老湯。這樣做出來的狗肉湯叫清湯。要吃狗肉,名堂多了,狗肉燉豆腐、狗肉乾白菜、狗肉火鍋。可不管你吃什麼樣的狗肉,一碗狗肉湯可少不了,這一碗湯入口,回味一下,覺得鼻腔里都有了香氣這狗肉才會越吃越香。
酸菜豬肉燉粉條
東北人愛吃燉菜,吃起來名堂也多,什麼大鵝燉土豆、小雞燉蘑菇、豬肉酸菜燉粉條子,還都能顧名思義,也無一不是寒風里臘月天吃的鄉土菜。東北高棵大白菜腌漬的酸菜切成的火柴梗子粗細的絲,幫白葉綠,久煮不糜。本地的土豆粉則易熟耐煮,出鍋黃白鮮亮用筷子挑起簡直是春柳倒掛。用殺豬時煮肉和骨頭的老湯,放入爆炒過的五花肉文火燉出的豬肉酸菜粉條子,可口的香氣繞屋脊!
地三鮮
我國民間歷來有立夏之日嘗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的習慣。說起這地三鮮,指的是新鮮下地的時蔬:莧菜、元麥和蠶豆(或是蒜苗),炒在一起吃的就是鮮嫩。到了長春,地三鮮成了當地的名菜。現在也有把土豆、茄子、辣椒炒在一起三鮮。這可是地地道道的東北菜。
齊齊哈爾:殺豬菜
過年了,村裡一戶人家殺了頭豬,這後腰腿的都是好東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麼吃?這就有了殺豬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腸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齊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膩,要切成片放進過鍋里煮了過油,然後和酸菜、血腸一起燉。農村裡灶膛火映著大娘的臉,鍋里放了姜蒜的燉菜煮得咕嘟,咕嘟響。等這殺豬菜傳到了城市,城裡飯店加多了工序,用足了料,吃起來味道更顯鮮美。
東北冷盤
冷盤是東北大拉皮、醬牛肉和川菠冷盤。東北大拉皮有點像粉皮,比粉皮有彈性,用土豆粉和綠豆粉做的,和黃瓜絲、胡蘿卜絲拌在一起,拌以特製的調料,酸中帶點微辣,爽口;醬牛肉的肉很松,選用的是三角肉,上面蓋著一點蒜泥和辣椒末,如果覺得太淡,可以倒點醬油蘸著吃。
鍋包肉
鍋包肉是東北的溜肉段衍生出來的一道菜,只不過現在是肉片,外麵包著用土豆做的澱粉,放在油里炸,所以又叫「鍋爆肉」,外脆、酸甜,裡面的肉嫩。
Ⅱ 經營米皮,涼皮小吃店的創業計劃書怎麼寫
可以上網路文庫或普思策劃網上看看案例,不過你這個是個小項目,創業計劃書應該比較簡單
Ⅲ 涼皮漲價申請書
由於近日物價上漲,各方面費用增多,本店自今日起上調價格!由原來的四元調至五元!謝謝合作!
Ⅳ 陝西涼皮
基本就是和麵粉有關,價錢可做參考,買貴一點的吧。洗麵筋不夠徹底只能是有些浪費而已。最終你用的是沉澱好的澱粉漿,所以不夠筋道和不太透明和洗得徹底否無關。
俺做過的,成功,又透亮又筋道,好吃。那洗剩的蜂窩狀面團也不會糟蹋了,切成條用來炒蛋好吃極啦。
這活兒就是太費事,做一次要下定幾次決心,呵呵。
Ⅳ 涼皮!!!!!!!!!!!!!!!!!!!!!!!!!!!!
加鹽,會使涼皮做出來勁道,另外糊的濃度要適中,別太稠了.另外,街上的涼皮應該都有加涼皮增稠劑之類的添加劑 ,才會那麼筋道的。
Ⅵ 做涼皮的書
專門的書沒有,但有教程,也就是文章類型的教程,和書是異曲同工的。實際上涼皮的製作非常簡單,可以說是所有小吃裡面最容易上手的一種。涼皮是用澱粉做的,是一種純澱粉食品,是用小麥麵粉裡面的澱粉製作的。但是澱粉的種類很多,性狀和用途是各不一樣的,涼皮雖然是用澱粉做的,並不是說隨便什麼澱粉都可以用來做涼皮的,比如豌豆澱粉最適合做涼粉,紅薯澱粉最適合做粉條,同樣的道理,做涼皮必須用小麥澱粉,其它任何澱粉都做不出涼皮本身所特有的柔軟透亮,光滑勁道的品質的。而且澱粉的純度越高,涼皮的品質越好,其它任何澱粉的摻入,都會導致涼皮品質的下降。
Ⅶ 有做涼皮的書籍賣嗎
涼皮是用小麥麵粉裡面的澱粉製作的,如果站在涼皮的角度回頭看麵粉的話,則麵粉就是由麵筋和澱粉組成的,所以要做涼皮必須先把麵筋和澱粉進行分離,分離麵筋和澱粉的方法就是洗面,這就是做涼皮為什麼必須要洗面的原因了。涼皮的做法:取麵粉適量,加水和成團,涼皮和面非常簡單,對面和水沒有嚴格的比例要求,只要面能成團就行,也就是說不論面和的軟硬,對涼皮的後期品質是沒有任何影響的。面和好之後醒大概三十分鍾左右,醒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面團裡面的麵筋更具粘性,從而為下一步的分離打好基礎,面醒和後就可以開始洗面了,洗面時直接加水用手抓揉即可,對手法沒有什麼要求,一般洗三到四次就可以徹底分離麵筋和澱粉,面水裡面白色的物質就是澱粉,留在盆里的就是麵筋,剛洗出來的面水是不能馬上用來做涼皮的,主要是因為面水太稀,涼皮不能成型,需要進行沉澱,經過幾個小時的沉澱後,澱粉下沉,和水明顯分層,這時只要把上層的清水輕輕的倒掉,就可以用下面相對粘稠的面漿完成涼皮的製作了。製作是先給面漿裡面加少許食鹽 攪拌融化。取面漿適量,倒入模具搖勻後放入開水鍋里,等三至五秒後再搖一次,力爭面漿均勻一致的鋪展在模具的底部,然後蓋上鍋蓋,蒸煮大概一分鍾左右涼皮出鍋即可,整個製作過程就是如此反復的。涼皮的製作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雖然工序比較多,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關聯,互相制約的,所以要把涼皮做好,方法正確很重要。正確的方法 是涼皮成本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