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曹禺《雷雨》的主題、藝術特色、人物形象
主題: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不平等的社會里,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它講述了資產階級周家和城市平民魯家兩個家庭糾結復雜的悲劇故事。
一是以周朴園為代表的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生活悲劇:二是以魯媽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運、被別人所操控的悲慘境遇。而周、魯兩家復雜的血緣聯系,更是突出、生動地反映了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之間的矛盾。
藝術特色:
1、語言個性鮮明的性格化
作者筆下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非常突出。如第一幕中對魯貴語言的刻畫。那姦猾的笑容,猥瑣的語言,把一個奴才的嘴臉表現地淋漓盡致。在觀眾們內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作者用力刻畫了蘩漪的內心世界。
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
2、語言豐富深刻的精煉美
戲劇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戲劇語言必須精煉。戲劇語言的精煉美表現在台詞表達內容上的豐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說,用最經濟的語言表達最豐富、最廣博的內容,做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
在《雷雨》中幾乎沒有特別拗口的台詞,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練深刻。而且,台詞里充滿了精妙的停頓和省略,使觀眾隨著劇情的發展完全進入台詞所創設的情景中。
人物形象:
周朴園的專制、冷酷和偽善;周沖的熱情和單純;以及蘩漪對愛情的深摯乃至略顯變態的執著;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軟弱的周萍。
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魯媽……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最後,有錯的、有罪的,無錯的、無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毀滅。
創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從天津南開大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插入二年級就讀。他從小就喜愛戲劇,曾積極參加劇社演出京劇《打漁殺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話劇。對戲劇的酷愛使他產生要寫一部大戲的強烈願望,他開始根據自己多年的親身經歷和見聞,構思話劇《雷雨》。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起抗日宣傳隊,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長。他和宣傳隊的同學們坐火車到保定去宣傳。在火車上遇到了一位姓趙的魁梧大漢,是長辛店鐵廠的工人。
曹禺從心裡欽佩這位工人的愛國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構思的話劇《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魯大海的人物形象。幾經揣摩構思,又用了6個月全神貫注地寫作,曹禺終於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創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發表於《文學季刊》1卷第3期。
㈡ 為雷雨寫一則廣告語
(1)話劇《雷雨》: 驚雷苦雨,演繹人生悲歡離合。 (2)歌舞劇《歌舞青春》: 輕歌曼舞,裝扮校園日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