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1世界地球日活動方案 世界地球日活動策劃 世界地球日活動總結
很不錯的東西,學校要組織團日活動,正好可以用上了。
共同愛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吧!
㈡ 世界日的「世界地球日」簡介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規模的擴大,全球環境狀況在過去30年裡持續惡化。有資料表明:自1860年有氣象儀器觀測記錄以來,全球年平均溫度升高了0.6攝氏度,最暖的13個年份均出現在1983年以後。20世紀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災害影響的人數平均為1.47億,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一數字上升到2.11億。目前世界上約有40%的人口嚴重缺水,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遏制,在30年內,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將面臨水荒。自然環境的惡化也嚴重威脅著地球上的野生物種。如今全球12%的鳥類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瀕臨滅絕,而過度捕撈已導致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枯竭。
1970年4月22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們為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自發地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性的環境保護運動。在這一天,全美國有10000所中小學,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個社區及各大團體共計2000多萬人走上街頭。人們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畫、圖表,高喊著保護環境的口號,舉行遊行、集會和演講,呼籲政府採取措施保護環境。這次規模盛大的活動,震撼朝野,促使美國政府於70年代初通過了水污染控製法和清潔大氣法的修正案,並成立了美國環保局。從此,美國民間組織提議把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它的影響隨著環境保護的發展而日趨擴大並超過了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
「地球日」誕生後20年中,世界范圍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1972年6月,聯合國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類環境會議,1973年,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許多國家都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和科研機構,環境保護被提上了許多國家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環境問題受到了公眾的普遍關注。在許多重大的國際會議上,環境保護也成為重要議題之一,如1989年召開的44屆聯大、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英聯邦國家首腦會議、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等都討論了環境問題,並通過了關於環境保護的決議或宣言。這說明環境保護已成為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熱點」。越來越多的政治家、科學家、有識之士都強烈的認識到,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會使社會的文明進程將受到巨大阻礙。
由於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國際政治的熱點,1990年的地球日活動組織者們決定,要使1990年的地球日成為第一個國際性的地球日,以促使全球億萬民眾都來積極地參與環境保護。為此,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以1990年4月22日為目標日期,舉行高級環境會晤,為締結多邊條約奠定基礎。呼籲各國採取積極步驟,達成協議,以阻止和扭轉全球環境惡化趨勢的發展。同時呼籲全世界願意致力保護環境,進行國際合作的政府,在本國舉辦「地球日」20周年慶祝活動。
慶祝「地球日」20周年活動的呼籲,得到了五大洲各國和各種團體的熱烈響應和積極支持。美國總統布希宣布,把4月22日作為美國法定的地球日,並呼籲公民積極投身到改善環境的行動中去。「1990年地球日」協調委員會主席丹尼斯·海斯事先拜訪了倫敦、巴黎、羅馬、波恩、布魯塞爾等地的活動小組,並得到明確的答復,同意將1990年的地球日作為國際地球日進行紀念。亞洲、非洲、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積極響應,組織紀念活動。眾多的國際組織,如國際學生聯合會、青年發展與合作協會等,也都表示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地球日」20周年紀念活動。1990年4月22日這一天,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舉行了各種各樣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參加入數達幾億人。從那時起,「地球日」才具有國際性,成為「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動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從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在每年的4月22日都舉辦「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並根據當年的情況確定活動主題。2008年,中國確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題與「國際地球年」中國行動的宣傳口號一樣,即「認識地球,和諧發展」。其目的是向社會公眾普及地學知識,加強全社會對地學的認識和有效利用,提高公眾對資源國情的認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一個剛滿25歲的學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園發起和組織的。他在今天被譽為「地球日之父」。但實際上,「地球日」最早的發起人並不是他,而是美國一位政界名人蓋洛·尼爾森(Gaylord Nelson)。1962年,美國威斯康星州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尼爾森,試圖說服肯尼迪總統,進行一次保護野生動物的旅行,以引起公眾注意保護環境,總統十分贊同這個建設性的意見。第二年秋,尼爾森與另外3名參議員,參加了總統這次「十分有意義的」旅行,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尼爾森又醞釀設立「地球日」。1969年夏,尼爾森和參議院的同事成立了一個組織,制定了紀念全國性地球日活動計劃,並於同年9月初宣布了這件事,包括要在全美各大校園內舉辦環境保護問題的講演會等。美國人民的反應極為熱烈,令尼爾森也始料未及。
1969年蓋洛·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海斯聽到這個建議後,就設想在劍橋市舉辦一次環保的演講會。於是,他前往首都華盛頓去會見了尼爾森。年輕的海斯談了自己的設想,尼爾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願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動他暫時停止學業,專心從事環保運動。於是,海斯毅然辦理了停學手續。不久,他就把尼爾森的構想擴大,辦起了一個在美國各地展開的大規模的社區性活動。舉辦「地球日」的主意就這樣形成了。
他選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為第一個「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國各地大約有2000萬人參加了遊行示威和演講會。
美國的1970年正是個多事之秋,光纖織物被發明了出來,「阿波羅13號」的悲劇導致登月計劃的失敗,在南卡羅來納州薩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廠發生泄露事故,當時的美國人,終日呼吸著豪華轎車的含鉛尾氣。工廠肆無忌憚地排放著濃煙和污水,卻從不擔心會被起訴或者是受到輿論的譴責。「環保人士」鳳毛麟角,他們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單詞,卻很少能夠被人所重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鑒於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心,美國國會在「地球日」這一天休會,近40名參眾議員分別在當地集會上講話。倫特·杜貝斯、保羅·埃利希以及拉爾夫·納德等美國的名流發表了演講,闡明集會的重要意義。25萬人聚集在華盛頓特區,10萬人向紐約市第五大街進軍,支持這次活動。
據統計,這一天全美有2000多萬人、1萬所中小學、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個社區以及各大團體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人們舉行集會、遊行和其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畫和圖表,高呼口號,要求政府採取措施保護環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被譽為二戰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社會活動。這次活動標志著美國環保運動的崛起,並促使美國政府採取了一些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它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如美國就相繼出台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等法規;1970年的地球日還促成了美國國家環保局的成立,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197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國際性環境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的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
在第一個「地球日」成功舉辦後,各國的政府環保部門和民間環保組織紛紛成立,「地球日」也因此成為多個國家共同的環保紀念日。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成為第一個「國際地球日」,有全球141個國家、2億人參與,成千上萬的各項活動在全球各地展開。參與團體舉辦座談會、遊行、文化表演、清潔環境等活動來倡導「地球日」精神,並進一步向政府施壓,期盼引發更多關注與政策的制定。據「地球日」國際協調員麥格拉尚說,140個國家的團體制定了與「地球日」有關的活動。這次活動的規模比20年前舉行的首次「地球日」活動大得多,很多國家把星期日(1990年4月22日)定為舉行一周活動的高潮。
1990年4月22日這天,全世界有數億人身穿藍綠兩色服裝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他們為紀念「地球日」20周年,開展了撿拾廢紙和塑料袋、嚴禁隨地倒垃圾的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提醒人們重視保護地球環境,制止生態惡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為悍衛地球環境、改善地球環境作出貢獻。身穿藍綠兩色服裝是表示為捍衛地球環境而行動的決心。
「地球日」這天,美國全國大約有1億人把汽車放在家裡不用,以防汽車排放出來的廢氣和其他有害的排放物散發到空氣中去。在中國,當時李鵬總理在4月21日通過電視發表了環境問題講話,中央電視台還播放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專題報道。從此,我國每年都進行「地球日」的紀念宣傳活動。
2000年2月末,海斯接受中國的邀請,來中國參加了「中國2000年『地球日』中國行動」啟動儀式。
在20世紀90年代末,蓋洛·尼爾森和布魯司·安德森(太陽能建築師、作家、新罕布希爾州「地球日」組織者)共同為把「地球日」辦成一個年度性、高水準的活動,創辦了「美國地球日」組織。「地球日」網頁於1995年開通。1999年「美國地球日」組織更名為「地球日網路」,成為一個面向全世界、推動每年「地球日」國際活動的組織。2000年的「地球日」,又是由蓋洛·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領導,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在1970年「地球日」的基礎上,加入了全球性的公眾運動,並充分利用了網路這一新興的信息手段,把各國人民的智慧和熱情都聚集在了一起。在蓋洛·尼爾森、丹尼斯·海斯和其戰友們的努力下,今天的「地球日」已真正成為全地球的節日,提醒著人類保護地球、善待地球。
㈢ 2011世界地球日主題 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世界地球日演講稿,手抄報,資料 世界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哈哈,專門搜集的,復朋友們有福了制,不用到處找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e03a50100piyi.html
《2011世界地球日主題》
《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 世界地球日演講稿,手抄報,資料 》
《 世界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
㈣ 關於我是環保小衛士世界地球日的班會課要講什麼
我們教室後面有兩個垃圾桶,是用來給同學們放垃圾的。大家也知道保護環境,把垃圾扔到桶里去。但是,我們班的垃圾桶周圍為什麼還常常有垃圾呢?為此,我們的班主任費盡心思,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班會來教育我們。
班會開始了。班主會開門見山地說:「同學天天認真打掃教室,為什麼還會給學校扣衛生分呢?」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可能是沒掃干凈。」也有的說:「可能是有些人亂扔垃圾。」但是,細心的女班長賴美沉思了一會,反駁說:「我每天放學後,都認真檢查過值日生打掃過的教室,從來沒發現過一片紙屑,沒有一個粉筆頭。我以人格擔保,大家值時都是很認真的。」威嚴的正班長黃毅應和著:「平時,我也從未發現過一位同學亂丟垃圾。美術課和書法課後,同學們都能把碎紙屑,用剩的顏料和墨汁倒到垃圾桶里。」
話音未落,學習委員迫不及待地建議道:「如果有誰以前做得不好,現在當著大夥的面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們就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老師補充說:「五分鍾內。」
漫長的五分鍾終於過去了,可是沒有一個人承認。平時不大說話的紀律委員氣質敗壞地說:「那,大家相互揭發,看看到底有誰亂扔垃圾?」同學們面面相覷,大家都說:「沒看見。」
老師幽默地說:「垃圾可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又恰當落在我們五(2)班的垃圾桶旁邊而絕不會掉進垃圾桶裡面。」教室里鬨堂大笑,氣氛輕鬆了許多。「還是請長期堅守在垃圾桶旁的葉威說說,有調查就有發言權嘛。」班主任接著說。
平時沉默寡言的葉威,今天卻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他不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胸有成竹地說:「老師,我知道。課間,同學們都會把垃圾扔進桶里,問題也恰恰出在這樣。細心的同學,會站在桶邊,彎著腰,把垃圾送進垃圾桶。如果,有時候桶里的垃圾很滿,被放的垃圾滾到地下,他們也會重新撿起來,小心翼翼地放到垃圾桶里。班上愛打籃球的那幾位男生可就不一樣了,他們把廢紙揉成一個球,遠遠地瞄著桶,往裡一拋,也不管他們的球有沒有進籃。有時候,他們心血來潮看見第一次沒投中,撿起來再投,還是不中,再撿起來一扔就看也不看地走了。也許是他們覺得無法面對失敗吧。」
聽了葉威的發言,大家都心服口服地點點頭。從那以後,我們班再也沒有被學校扣過衛生分。
㈤ 09年世界地球日的大學校園活動策劃
在校園里可以弄一些關於地球環境、資源或著一些關於節能方面的知識問答,主要以有獎問答的形式展開。獎品要圍繞環保這一主體選擇發放
㈥ 如何做一個世界地球日的策劃
背景資料: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國今年確定的主題是「善待地球,保護環境」。
地球日起源於美國。1969年,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美國各校園內舉辦有關環境問題的講習會,並將次年的4月22日作為「地球日」。當時25歲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將這一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活動的具體構想,並得到很多青年學生的熱烈支持。1970年4月22日,美國首次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地球日」活動,各地約2000萬人參加,當時被譽為二戰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社會活動。
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個國家、2億多人同時在各地舉行了多種多樣的宣傳活動,主題是如何改善全球整體環境。這次活動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隨著全球工業的不斷發展,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由此帶來的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正在成為直接威脅人類生存的世界性問題。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首肯,其後,每年的4月22日被確定為「世界地球日」。
目前,世界環境問題越發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淡水資源污染等。據聯合國公布的數字表明,20世紀90年代全球森林面積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縮減,近10年來,全球消失的森林總面積達到9400萬公頃。目前全球近二分之一的陸地表面和10億以上人口受到沙漠化影響。在大氣污染方面,從1965至199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面臨水資源危機:12億人用水短缺,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每年有300萬到400萬人死於和水有關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機將蔓延到48個國家,35億人為水所困。
世界地球日活動的舉辦,以期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舉辦世界地球日紀念活動。(完)
㈦ 關於2011世界地球日「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活動策劃。要新穎點的
這個主題就不對了還活動策劃
你還是看一看,國土資部的活動通知吧
國土資廳發〔2011〕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部機關各司局:
今年4月22日是第42個世界地球日(以下簡稱地球日)。地球日是宣傳我國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提高公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意識、普及地球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平台。為做好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圍繞我部主要職能和中心工作,確定「十二五」期間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的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各地舉辦具體活動時,可以使用統一主題,也可根據內容增加副標題。
二、活動時間
為進一步提升地球日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延長宣傳周期,從今年起,地球日活動從1天延長至1周,今年「第42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從4月16日(星期六)開始,至4月22日(星期五,地球日當天)結束。
三、具體要求
(一)積極參與支持部的活動。
活動周期間,部將圍繞地熱開發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服務地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珍惜地質遺跡發展地質文化、參與全球「億萬綠色行動大募集」行動、少年兒童科普等方面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各承辦單位要按照部的統一要求,做好具體策劃和籌備工作,必要時請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給予配合和支持。
(二)組織開展各地紀念活動。
探索開展創意新、形式活、時間長、影響大的主題宣傳活動。面向社會公眾,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根據各自條件,策劃開展一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並要組織本地區地學類博物館科研機構等科普場所開展開放日、主題宣傳、互動實踐、展覽展示等系列活動。面向地勘局、地調院及一線找礦技術人員,各省(區、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邀請專家組織開展一場地質找礦理論、技術方法的培訓會或講座。
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在活動周期間要免費或優惠向全社會公眾或青少年開放,要圍繞地球日主題做好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宣傳活動,繼續做好「三個一」活動,即一場專題展覽,一場科普報告會,一個青少年互動活動。
(三)加強組織協調和媒體宣傳。
加強與教育、科技、環保等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各級地質學會、土地學會、寶玉石協會等作用,聯合有關高校、中小學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小主人」活動組委會以及企業,以通俗易懂、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宣傳活動。
要認真細致做好地球日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加強安全保衛措施,制訂預案,嚴防在活動期間發生安全事故及群體性事件。地球日前後免費開放的單位,要做好充分准備,做好組織工作,根據需要適當控制、疏導人流。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報刊、手機等多種媒體渠道,採取製作專題節目、開展活動專欄、發送手機簡訊、實時交流互動等多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引導社會各界加深對國土資源工作的了解,發動全社會進一步關注、支持和參與國土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部將統一製作系列宣傳海報和公益廣告片,可通過部門戶網站地球日專欄下載印發或聯系當地媒體播放,宣傳海報也可委託部宣教中心統一印製。
(四)加強信息反饋和總結。
請各省(區、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部直屬有關單位,在3月31日前將活動備案表報至部科技合作司,以便通過部門戶網站統一宣傳。
活動周結束後,請各省(區、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部直屬有關單位要及時總結本地區或單位的活動情況,5月10日前將組織開展活動情況(含圖片)、產生的影響和效果總結(紙件和光碟各一份),反饋給部宣教中心,以便及時匯編成冊,相互學習交流。
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按照上述時間要求,就地球日活動備案表、活動開展情況以及有關多媒體成果(紙件和光碟各一份),報科普基地管理辦公室。
㈧ 2010年世界地球日大學生活動方案策劃
建築並非具體的建築學、而是一種抽象的形容。只有出眾的樣本才會在眾多同類企業中將你的品牌襯托得更加鮮艷。上海維卡廣告有限公司是專業的廣告公司。先曝光,找一群媒體瘋吵,最好針對你的秘方找個模糊的論點,正反方好好的吵。動靜大了自然關注的人就多了。比如是否是你的祖傳秘方領先歐洲醫學界。更具鮮明形象性、藝術性和共識性。符號美是標志策劃中最重要的藝術規律。或者由於品牌的吸引所表現出的一些特殊情感,有時,出色的創意是種因緣契合,靈光一閃,意念便成。反之,就算日思夜想,抓破頭顱,也未可得,
㈨ 地球日建議書
建議書
罪惡的人類:
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情況看起來十分樂觀,但是卻有十分重大的隱患,這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胡亂排放有害液體.「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人類,你們有何感想?從2300萬年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對於每個人從未停止過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應」的,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
舉一個例子:我國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個清澈見底的河流,但現在它已是魚蝦絕跡的污河,又為我們的地球母親添多一道疤痕.這,不是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鍾嗎?
由此,我鄭重地向仍未覺悟的人們建議:
第一,人類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於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於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決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第二,要從我做起,首先選擇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家園、善待地球,共創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建議叔叔阿姨們加入我們的隊伍中來,為保護環境、造福後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㈩ 世界地球日倡議書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9個世界地球日。
我國今年確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題是「認識地球,和諧發展」。
我們宣傳善待地球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讓我們認識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弱的基本國情,強化節約資源、保護生態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意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從而依靠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推進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利用,推進環境保護與治理,提高國土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人類生活的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地球豐饒的資源和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依靠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繁衍生息。在增強生產力、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對地球的索取日益變本加厲,不可再生的資源在迅速消耗,大片原始森林、礦產資源消耗巨大,以及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也影響著周圍的環境,廢水、廢氣、廢物的排放,使地球上的水源、空氣和土地遭到了嚴重的污染。造成生態系統失衡,環境惡化,災害頻發,水土流失加劇,人類面臨著巨大挑戰。
所有這一切都在向人類發出警示:人類在破壞地球環境的同時,也在毀滅著自己。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我們每位大學生都應該認識地球,愛護地球,崇尚科學,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自覺地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為保護和改善地球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此,我們向全體老師和同學提出如下倡議:
一、倡導文明行為,從我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保護綠色環境;
二、保護地球,不污染環境;保護生物,使生物與人類共存;使萬物與環境諧美相處,創造生態平衡條件,美化地球,再造環境;
三、當前,我們面臨著資源短缺的困擾。我們應該做到:
1、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開始,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
2、大力節約資源。不使用或少用一次性飯盒、筷子等消費品,不浪費紙張。
3、使用環保電池,防止汞、鉻污染、慎用洗滌劑,減少水污染。
4、自覺保護生活環境,積極參與社會綠化美化活動,保護綠地花木。
5、提倡垃圾分類。清理「白色」污染,把廢塑料袋打個節再扔進垃圾箱。
6、郊遊及遠足自備垃圾袋,做到文明出遊;
7、節省用紙,必要時才列印,盡量雙面使用,安排把廢紙回收再生……
8、使用可再生材料製成的工作生活用品;
9、收集廢鐵、廢紙等物品,使它們得到循環利用;
10、短途出行盡可能騎自行車或者以步代車。
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我們呼籲大家認識地球,善待地球,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