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楊重遠的人物事跡
1927年夏,大革命失敗後,陝北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楊重遠受黨的指示,繼續留在石謙部從事兵運工作。
同年10月12日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石謙部近千人在清澗城舉行起義,打響了西北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次日清晨,起義部隊由唐澍、李象九、謝子長等率領揮師南下,15日到達宜川。楊重遠領導的一個連和共產黨員李瑞成、王振娃領導的兩個連在宜川城內立即起義,接應清澗起義部隊。在此之前,駐宜川之敵代旅長康子祥聞清澗起義部隊南下,即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向楊重遠、李瑞成、王振娃連發起攻擊。楊重遠、李瑞成、王振娃率部迎戰。經過一晝夜激戰,康子祥率部棄城逃跑,兩支起義部隊遂在宜川勝利會師。會師後,由於領導人在行動方針上意見不統一,加之後來指揮失誤,在強敵進攻下,起義部隊被打散。
1928年,中共陝北特委派楊重遠利用社會關系去河北遵化,打入國民黨第四十七軍高桂滋部作兵運工作。任高桂滋部地下黨軍委書記,公開身份先是該軍劉捷第三師的副官長,後為軍部軍需。楊重遠同該部的共產黨員黃子文、朱俠夫、陳一平、馬汝驥、吳岱峰等人一起,在順直省委的領導下開展斗爭。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楊重遠秘密發展了近百名黨員,並在一些營連建立了黨的秘密組織,後來,這些黨員和進步青年參加了黨所領導的晉西遊擊隊和晉東平定縣的起義,成為組建紅二十四軍的基幹力量。
1929年,高桂滋部被蔣介石南調山東作戰。1930年,又參加閻錫山、馮玉祥的反蔣戰爭,結果損兵折將,所剩不到4000人,於1930年8月退到山西平定,被張學良收編為陸軍第十一師。楊重遠在山東作戰中身負重傷。傷稍愈後,即化裝突破蔣介石軍隊的層層封鎖線,於是年初夏到了天津,向中共中央北方局匯報請示工作。適值北方局委員喬國楨要到陝北巡視工作,李傑夫要去陝西任省委軍委書記,北方局便派楊重遠以探親為名,護送喬、李去陝。楊重遠護送喬、李安全到陝後,還應邀參加了在綏德黑龍山召開的陝北特委擴大會議,並在會上介紹了作兵運工作的經驗。他還把自己的家作為出席會議的同志存放武器和文件的場所,受到同志們的贊楊。
1930年秋,楊重遠回到高桂滋部,繼續擔任軍需,並很快和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劉天章取得聯系。這年冬,山西省委利用軍閥混戰剛結束的有利時機,決定在呂梁山區建立紅軍晉西遊擊隊。楊重遠受命參與籌建工作,擔任省委駐汾陽聯絡站主任兼臨時黨支部書記。他到汾陽後,以開設騾馬店作掩護,在離石、柳林一帶開展革命活動。省委先後從太原兵工廠和高桂滋部以及農村,抽調了30多名共產黨員作為游擊隊的骨幹。這些同志都是由汾陽聯絡站護送轉入到呂梁山區去的。
1931年春夏之交,中國工農紅軍西北游擊大隊晉西遊擊隊第一大隊(簡稱晉西遊擊隊),在孝義、中陽、汾陽三縣交界的大麥郊婁底村舉行成立大會,楊重遠任省委軍委代表兼游擊隊黨支部書記,拓克寬、黃子文分任大隊長和政委,閻紅彥任副大隊長,大隊下轄兩個中隊。這是黨在山西地區創建的第一支工農武裝。
游擊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軍事斗爭。楊重遠和拓克寬、黃子文、閻紅彥一起先後指揮了中陽縣留譽鎮、孝義縣儲家皍、石樓縣水頭鎮和老鴉掌等戰斗,殲敵數百人,游擊隊迅速擴大到百餘人,威震晉西。8月上旬,新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派國民黨軍第七十二師、焰兵團和地方武裝共萬餘人「圍剿」晉西遊擊隊。這時,中共山西省委由於被叛徒出賣,遭到很大破壞,游擊隊和上級黨組織也失掉了聯系。游擊隊被困在山裡,又失去兄弟部隊的增援,處境極為艱險。為了解決隊伍發展方向問題,楊重遠和拓克寬於1931年8月28日在高山頂上主持召開隊委擴大會議,決定堅決突圍,西渡黃河,轉移到陝北去打游擊。在楊重遠、拓克寬、黃子文等人的率領下,隊伍沖破重重封鎖,終於在1931年9月2日到達黃河邊的中陽縣三交鎮,准備渡河。此時,全隊只剩下30人,游擊隊勝利地渡過了黃河。
過河後,游擊隊進行了整頓。由於楊重遠的出色工作和領導才能,在全隊大會上,當選為游擊隊政委,閻紅彥當選為大隊長。以楊重遠為首的新的隊委會派人積極尋找陝北特委,以便能盡快同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游擊隊在到達安定縣(今子長縣)西區棗樹坪時,找到了地下黨員謝子長的哥哥謝德惠,通過謝德惠找到了中共安定縣委書記馬文瑞。馬文瑞對晉西遊擊隊的到來表示歡迎,並立即向陝北特委作了匯報。不久,陝北特委指示游擊隊在安定、清澗、延川、延長、靖邊等縣開展游擊戰爭。為擴充游擊隊的力量,陝北特委先後派了一批共產黨員和革命青年參加了游擊隊。
游擊隊首先在安定地區開展活動,發動群眾打土豪、鬥地主,政治影響迅速擴大。群眾積極地送糧、送情報,並踴躍參軍,使游擊隊很快擴大到六七十人。隨後楊重遠、閻紅彥帶領隊伍轉戰安塞、保安(今志丹縣)、靖邊等縣,殲敵百餘人,繳槍近百枝,還第一次繳獲了戰馬,成立了騎兵分隊。他們將打土豪籌得的經費,除留一部分供游擊隊軍需外,其餘均上繳給陝北特委。
經過1個月的艱苦奮戰,游擊隊打開了局面,威震陝北。為了擴大革命力量,楊重遠、閻紅彥重視做聯合、團結和改造保運商貨的武裝(簡稱保運武裝,又稱土客)的工作。10月上旬,游擊隊先後與保運武裝首領蕭永勝、楊琪、師儲傑等人率領的百餘人達成協議,並約定成立執法隊監督執行。同時由晉西遊擊隊給蕭、楊、師所部各隊派去政治指導員。在楊重遠、閻紅彥等人的教育和幫助下,保運武裝隊員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後來不少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楊重遠還十分注意瓦解敵軍的工作,認真執行優待俘虜的政策。10月6日營盤山一仗,游擊隊取得了全勝,俘虜敵萬寶山營和橫山縣民團三四十人,繳槍五六十支。楊重遠親自把俘虜集中起來,向他們宣傳紅軍的性質和宗旨,指出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是窮苦人的惟一出路。表示歡迎他們參加游擊隊,對願回家者每人發給兩塊銀元作為路費,還把傷員送往安定縣城幫助醫治。不少俘虜聽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10月中旬,楊重遠、閻紅彥率領的游擊隊與保運裝轉戰到安定縣涼水灣時,接安定縣委轉來陝北特委的指示:避開敵人主力,必要時可轉移到陝甘邊去開展游擊戰爭。游擊隊到過陝甘邊的南梁,與劉志丹領導的部隊會合。
兩支部隊會合時,正值九一八事變發生不久,陝西省委對於會合起來的武裝力量十分關注。
1931年10月30日,謝子長按照省委指示來到南梁。楊重遠積極協助謝子長開展工作。部隊經過整頓後,於同年冬,轉移到合水縣柴橋子。這時,陝西省委根據西北地區人民抗日運動日益高漲的形勢,決定將部隊改編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任命謝子長為總指揮,劉志丹任副總指揮,楊重遠為參謀長。抗日反帝同盟軍成立不久,就於1932年1月5日在甘肅合水殲敵軍兩個連。
1932年2月12日,根據陝西省委新的指示,抗日反帝同盟軍在甘肅正寧縣三家原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李傑夫任政委(李是中共陝西省委軍委書記,後叛變),楊重遠任參謀長。同時,成立了中共陝甘游擊隊隊委會,楊重遠是委員之一,各大隊成立了黨支部。從此,陝甘邊地區第一次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陝甘游擊隊決定以陝西的淳化、耀縣、旬邑、宜君和甘肅的正寧、寧縣為區域,開展游擊戰爭。
楊重遠沉著果敢,是個好參謀長。他把各項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無論是上下級關系,還是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他都處理得很好。他平時話不多,開會時也不輕易發言,但一講就能抓住重點,為大家所佩服。每次作戰,楊重遠總是親自觀察地形、了解敵情,協助總指揮制定作戰方案,指揮戰斗。
1932年2月19日晚,游擊隊南下旬邑清水原、土橋原,發動群眾打土豪、斗劣紳。謝子長、楊重遠率部先後殲滅了耀縣照金鎮、宜君地區瑤曲鎮等地的民團,還兩次襲擊正寧縣城山河鎮。4月下旬,謝子長、楊重遠又率部打下旬邑縣城,處決了反動縣長。這是陝甘游擊隊打下的第一座縣城。
戰後,執行「左」傾錯誤的陝西省委書記杜衡(後被捕叛變)來到游擊隊巡視工作,對游擊隊成立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全盤否定,把由於作戰經驗不足,兩次攻打山河失利的責任全部推到謝子長、楊重遠身上,錯誤地批判斗爭謝子長和楊重遠等領導人,還撤了謝子長總指揮的職務,強令其離開游擊隊。
1932年春末夏初,敵人又向陝甘游擊隊發動了新的「進剿」。5月10日,中共陝西省委任命劉志丹為游擊隊總指揮。游擊隊在清水原集結後,召開隊委會議,確定了粉碎敵人「進剿」的方針。在半個月內,楊重遠協助劉志丹指揮游擊隊挺進數百里,經過5個縣,大小9戰,8次獲勝,殲敵1400餘人,繳槍1200餘支,粉碎了敵人對陝甘游擊隊發動的「進剿」。
1932年7月23日,陝西省委派人擔任陝甘游擊隊政委。他聽不進劉志丹、楊重遠等人的正確意見,指令推行冒險主義的進攻計劃,致使游擊隊遭受重大損失,處境十分困難。
陝西省委為了扭轉局面,8月底又派謝子長回遊擊隊任總指揮。謝子長、劉志丹、楊重遠採取了靈活機動的戰術,在照金地區設伏,殲敵400餘。照金戰役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士氣。
1931年秋末,游擊隊兩次攻打保安失利,被迫撤至甘肅合水縣白沙川一帶。敵人大軍壓境,游擊隊處境極端險惡,部分幹部、戰士情緒低落。楊重遠和謝子長、劉志丹針對當時困難的局面,研究決定將游擊隊化整為零,分散活動。按照隊委會的決定,游擊隊分成3路,楊重遠和閻紅彥、楊棋帶領騎兵隊到耀縣照金一帶活動。他們在照金以北老父嶺打了大土豪,除將部分糧食和財物分給貧苦農民外,還為游擊隊籌得大批經費。10月下旬,楊重遠、閻紅彥率部返回南梁地區,接濟留守在該地由謝子長率領的游擊隊和傷病員,受到戰友們的熱烈歡迎。隨後,謝子長、楊重遠率部揮師北上,在安塞縣真武洞打了大土豪等,獲馬20餘匹和大批煙土。謝子長和楊重遠還將籌得的一批錢,派黨員高鵬飛、強龍光、馮金福送往陝北特委和河北省委。
1932年12月上旬,楊重遠、劉志丹、楊森分別率領各路游擊隊在合水縣黑幕原、塔爾原地區勝利會合。此時,接到陝西省委的指示:根據黨中央北方會議的決定,將陝甘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並令游擊隊開往宜君轉角鎮楊家店整編。12月中旬,杜衡以中央和省委代表身份來到游擊隊。杜衡到部隊後極力進行宗派活動,污衊楊重遠、謝子長、劉志丹、閻紅彥等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逃跑主義」、「土匪路線」、「梢山主義」的錯誤,誹謗游擊隊領導人「有反革命陰謀」、蠻橫地撤銷子謝子長、閻紅彥的領導職務,強令其離開部隊。由於廣大指戰員的強烈要求,杜衡被迫同意將楊重遠、劉志丹留在部隊,但對他們根本不相信,不分配重要工作。
1932年12月24日,杜衡在宜君轉角鎮召開軍人大會,宣布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正式改編為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全軍只有這一個團),杜衡兼軍政委和團政委,王世泰任團長,鄭燕清任參謀長,楊重遠被降為團參謀處長,劉志丹被降為團政治處長。面對這種錯誤的打擊,楊重遠表現出堅強的黨性,仍努力為黨工作。
次年3月下旬,楊重遠協助王世泰、鄭燕清率紅二團在銅川北面打開金鎖鎮消滅民團30餘人,隨後進入三原武字區,殲敵1個排。4月上旬,楊重遠協助王世泰,南下渭北,消滅了淳化南村寨子民團後回到照金。4月中旬,又西出彬縣,途中消滅了旬邑土橋鎮敵河工隊30餘人。接著又在龍馬、高村消滅彬縣民團30餘人。至此,楊重遠參與創建的以照金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已初步形成,東西50餘里,南北80餘里,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
照金根據地的建立,游擊戰爭的開展,使敵人驚恐不安。陝西軍閥於5月上旬急調3個團和6個縣民團分4路「進剿」照金根據地。紅二團根據省委的指示,由照金向西開進轉移到外線,以打破敵人的「進剿」計劃。
部隊轉移到旬邑縣陽坡頭時,遇到陝北游擊隊第一支隊,劉志丹給第一支隊幹部、戰士講了話,鼓勵他們積極開展陝北游擊戰爭,並撥給一些槍支彈葯,派楊重遠去任政委。楊重遠率一支隊返回陝北途中,於1933年5月28日在安塞、安定交界之董家寺(安定屬)與敵民團遭遇,繳獲槍20餘支。29日,因遭敵軍兩個連襲擊,楊重遠機智果敢,指揮部隊反擊,戰斗異常激烈。楊重遠在轉移中腿部受傷,戰友們背著他繼續撤退到楊溝村。這時敵人又蜂湧追來,情況萬分危急。在這生死關頭,楊重遠不願拖累戰友,命令同志們不要管他,立即撤退。他以斷牆為依託,沉著地痛擊來敵,掩護戰友們安全撤走,然後對准自己的胸膛開了槍,英勇犧牲,時年39歲。
楊重遠犧牲後,敵人將他的頭割下來掛在安定縣城門樓上「示眾」,妄圖藉此嚇倒革命群眾。安定縣的人民群眾,熱愛紅軍和共產黨,都為楊重遠的犧牲而悲痛。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將烈士的頭顱取下來送往城外,交給紅軍,秘密安葬。為了紀念楊重遠,1934年底,中共陝北特委決定劃出安定縣的南區和延安、安塞、靖邊三縣各一部設立重遠縣。
Ⅱ 葉挺夫人是誰,她的一些信息
李秀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60110/13020502.html
Ⅲ 沒尾巴老李是什麼
是一個傳統故事。
沒尾巴老李
禿尾巴老李的漢族民間傳統故事在山東廣為流傳,流傳故事相似的文字記載,見於清朝袁枚的《子不語》:「山東文登縣畢氏婦,三月間浣衣池上,見樹上有李,大如雞卵。心異之,以為暮春時不應有李,采而食焉,甘美異常。
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產一小龍,長二尺許,墜地即飛去。到清晨必來飲其母之乳。父惡而持刀逐之,斷其尾,小龍從此不來。
他雖為龍,卻是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斷一截而得名「禿尾巴老李」。 在山東,傳說「二月二,龍抬頭」即與禿尾巴老李有關;在黑龍江,傳說船過江時必須有山東人才能開船,也是因禿尾巴老李愛護其老鄉。
「沒尾巴老李」的家鄉
各地傳說不一,遍布山東數十處地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就有即墨、莒縣、文登、諸城四處,這正好說明山東人下關東十分普遍。在五大連池市我們還看到了黑龍山、黑龍廟和黑龍冰雕。
黑龍山是一座休眠期火山,海拔516米,山體由黑褐色的火山礫、火山渣組成,遠遠望去是一座黑色的山體,叫黑龍山確實十分形象。傳說這是沒尾巴老李休息的地方。在五大連池的岸邊建有黑龍廟,這里供奉的神像就是黑龍王--沒尾巴老李。
距離廟不遠處有一冰雪溶洞,有冰洞和雪洞兩部分。其中冰洞全長150米,深23米,洞內平均溫度零下5℃,洞壁上低垂下來的各種形狀的熔岩鍾乳,晶瑩的霜花遍布洞內。洞內人工修砌了各種冰雕,有企鵝、北極熊等。
這其中還有一條沒尾巴的冰龍,標牌介紹:此龍是黑龍王,老家在山東。可見東北地區對沒尾巴老李的敬仰和尊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沒尾巴老李
Ⅳ 請問「五大蓮池」怎麼解釋
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境內,榮獲「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項世界級桂冠和九項國家級稱號,14座新老時期火山噴發年代跨越200多萬年,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課書」;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黑龍江省的中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轉換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26°00'—126°26'北緯48°34'—48°48'。這個神奇的地質公園,不僅在生態科學和地理物理發展史方面對人類有著重大意義,而且在自然美學和環境醫學方面更具有獨特的觀賞和適用價值。
五大連池風景區
地球在長達46億年的復雜演化過程中,為人類提供了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物質資源。五大連池就是第四紀火山活動給人類留下的一片珍貴遺產,這里山秀、水幽、泉奇、石怪、洞異,是集生態旅遊、休閑度假、保健康療、科學考察為一體的高含量、多功能、綜合型國際旅遊勝地,被譽為鑲嵌在歐亞大陸橋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106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矗立著十四座新老期火山,噴發年代跳躍很大,由史前的200多萬年到近代的280多年前,是世界頂級資源。這里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質地貌。14座拔地而起的火山錐,山川輝映,景色優美;石龍、石海、熔岩瀑布、熔岩暗道、熔岩鍾乳、熔岩旋渦、象鼻熔岩、翻花熔岩、噴氣錐碟、火山礫和火山彈等微地貌景觀,千姿百態,被科學家稱之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五個汐水相連的如串珠般湖泊,是最新期火山岩漿填塞了浩瀚的遠古凹陷盆地湖烏德林池而形成,五大連池也因此而得名。它是我國第二大火山堰塞湖,池岸曲線變化復雜,有收有放,景觀效應極佳。這里的鐵硅質重碳酸鈣鎂型的礦泉水,是蜚聲中外的世界名泉,享有「神泉」、「聖水」的美譽,和法國的維希礦泉、俄羅斯北高加索礦泉並稱為「世界三大冷泉」,在民間已有上千年的醫用、飲療和洗療歷史,對康復療養和人類的健康長壽具有神奇的功效。
五大連池已榮獲兩項世界級桂冠和十一項國家級榮譽。兩項世界級桂冠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中國礦泉水之鄉等。我們已開發七大觀光區、八大奇觀、一百多個景點。七大旅遊觀光區包括新期火山奇觀觀光區;世界名泉觀光區;古火山生態觀光區;火山堰塞湖觀光區;火山熔岩冰洞游覽區;龍門石寨科考探險區和火山民俗文化觀光區。八大奇觀有:雄峻陡峭的山巔火口;波瀾壯闊的翻花石海;造型奇絕的噴氣錐碟;霜花似玉的熔岩冰洞;碧水一泓的天池勝景;雲霧蒸騰的石龍溫泊;鬼斧神工的龍門石寨;景色如畫的群山倒影。這里的四奇、四怪神秘而奇特,四奇是:水往西邊走,車往上坡跑,三伏賞冰雪,數九長綠草;四怪是:喝水能治病,洗泉把疾消,熔岩賽火炕,石頭水上漂。得天獨厚的地質資源為五大連池創造了舉世罕見的六大自然環境:這里有世界上最純凈的天然氧吧;有世界上品位最高的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磁化礦化電荷離子水;有集保健、美容、醫療於一體的礦泉洗療、泥療區;有天然的火山熔岩台地——太陽熱能理療場;有功能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富有1000—3000伽瑪峰值的火山地質全磁環境;有不受任何污染的純綠色礦泉系列健康食品。由此形成了世界上綜合條件最完善的自然環境理療基地。神奇的火山環境還孕育著神奇的火山民俗文化,葯王濟世、禿尾巴老李大戰小白龍的故事流傳大江南北。游中華勝地,飲天下名泉,觀絕世奇景,聽神話傳說,真是「走遍千山萬水,風景這邊獨好」。[1]
與五大連池火山具有可比性的世界著名火山有美國夏威夷火山、印度洋中的留尼旺火山、法國的中央高地火山和東非裂谷烏干達境內的托羅—安科爾火山。相同的是這幾座世界著名的火山與五大連池火山的岩漿都屬基性,其火山活動方式均屬於夏威夷式噴發,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火山地貌景觀也基本相似。不同的是,這幾座火山的規模雖然比五大連池火山規模大,但是,五大連池火山地貌更齊全、更集中、更典型。比如,在這幾座世界著名的火山附近,均未形成火山堰塞湖,而且除法國中央高地火山區外,均未發現礦泉出露,噴氣錐、噴氣碟更是少見,僅在印度洋中的留尼旺火山區偶見個體矮小、發育形態不完整的噴氣錐、噴氣碟。相比之下,五大連池火山形成的山川輝映、水火相容的火山地貌景觀更具特色,而翻花熔岩中發育完整、保存完好、多姿多態、數以千計的噴氣錐,在世界上更是絕無僅有,可謂世界奇觀呀。[2]
五大連池風景區
自然概況
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中北部,距哈爾濱380公里,距黑河230公里。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060平方公里,有耕地35.8萬畝、林地32.1萬畝、草原5.73萬畝,濕地15萬畝。五大連池火山群是由遠古、中期和近代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地質地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少見的類型齊全的火山地質地貌景觀,專家概括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典型性和美學性,是中國首屈一指世界著名的火山。五大連池礦泉水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有鐵硅質、鎂鈣型重碳酸低溫冷礦泉水,天然含汽,可飲可浴,健身治病;有偏硅酸、氡等類型礦泉水。享有「葯泉」、「聖水」之譽。五大連池具有純凈的天然氧吧、獨特的火山全磁環境、特效的葯性洗泉、靈驗的葯用礦化離子水、神奇的火山岩太陽能理療場等。中國著名火山學家劉嘉麒教授評價說: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融山、水、岩、泉為一體,是中國火山地貌景觀最豐富、最精彩、歷史記載最詳盡、研究程度很高的最新火山區,堪稱火山博物館。
五大連池不僅火山與礦泉資源珍稀獨特,更具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從史前200多萬年到近代280年,復雜多樣的火山熔岩地貌和特殊的環境條件孕育發展了五大連池獨特、豐富而又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五大連池保護區內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有珍稀瀕危植物47種,如石竹、鈍葉瓦松、紅皮雲杉、野生大豆等。野生動物有55科121種,其中珍稀動物有麋鹿、黑熊、丹頂鶴、水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蝶類有7科80種,其中阿波羅蝶是世界珍貴的蝶類。五大連池生物多樣性,在我國北方乃至北溫帶同緯度地區也極為罕見,更珍貴、更有價值的是它再現了地球生命由低等到高等演替、特別是火山熔岩上生命演變的全部過程,國際著名生態學專家劉書潤教授稱五大連池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天然史書。[2]
歷史沿革
從1979年至今先後五次進行體制變革。1979年設立德都縣五大連池鎮;1980年省政府設立五大連池管理處,後改為五大連池管理局;1983年10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五大連池市;1996年5月撤縣並市,在原五大連池市址成立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00年11月成立了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即現行管理體制。根據省政府黑政辦綜〔2000〕89號紀要精神,賦予五大連池管委會縣級政府職能,內設1部、1辦、7局、1鎮。
火山群
五大連池[3]地區火山群海拔高度為400米_600米,以火山錐的特殊結構、各種火山熔岩流動形跡、結滿冰霜的熔岩隧道,以及冷碳酸礦泉而聞名於世。
五大連池火山群位於松嫩斷陷盆地北端,其東北是小興安嶺斷裂抬升區。五大連池火山群還處於北西向五大連池—科洛火山帶上。區內分布的地層主要有石炭系千枚岩、片岩、白堊系及第三系的砂岩、第四系火山岩,並有華力西及燕山期花崗岩。
五大連池火山群有14個獨立的火山錐和一系列盾狀火山。火山錐和盾狀火山形成於第四紀,而最近的火山噴發,則於公元1719年_1721年,發生在老黑山和火燒山。此次噴發溢流的熔岩在四個地方阻塞了區內的石龍江,形成了五個火山堰塞湖,最終形成「五大連池」。
老黑山和火燒山火山活動產物有熔岩、火山彈、火山渣、熔結集塊岩、集塊岩和火山角礫岩。岩石以富鉀及部分含白榴石為特徵。從岩石化學看,以較高的色率及全鐵、MgO、CaO含量區別於響岩、粗面岩類,又以不含斜長石區別於鹼性玄武岩類,一般沿用「石龍岩」命名。
地理位置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小興安嶺西南側山前台地上,距北安市60公里。
旅遊特色五大連池四周分布著14座火山體,以及一系列火山礦泉,構成獨特而典型的火山景觀,因而有火山博物館之稱。
最佳旅遊季節黑河的氣候特徵是冬長夏短,低溫冷濕,年平均氣溫0℃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42℃;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1℃,最高達38.2℃。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的5月至9月。
黑龍山[4]
博物館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坐落於風光秀麗的葯泉湖南岸,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
館內設四個展廳,分別為綜合展示廳、資料演播廳、書畫廳和地方產品廳。綜合展廳內設地學知識、世界火山、五大連池火山、熔岩集錦、火山堰塞湖、五大連池礦泉水、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與開發、歷史沿革有中、英、俄文說明的展板;演播廳隨時放映五大連池風光片、科教片;書畫廳內五大連池山水字畫將帶您進入火山藝術殿堂;地方商品展廳集中了帶有五大連池特色的旅遊紀念品。
館內專職解說人員的講解讓遊客對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風土人情、火山文化等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對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規劃、投資環境和企業信息有初步的認識。
通過影像、文字、圖片展示了五大連池火山地質構造形成、生態系統演化過程,發揮了科普教育、對外交流、宣傳推介的重要作用。2004年年初博物館被確定為中國地質大學教學實踐基地、在校學生地質實習基地;2006年4月,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被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教育廳、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四部門確定為黑龍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博物館先後成功接待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世界旅遊組織專家、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各部委及省市領導、海內外名人及國內外遊人達數十萬之多。
五大連池是一本打開的火山教科書,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是展示火山地質資源的窗口,是打開火山奧秘的金鑰匙,是中外遊客的立體導游圖。
2自然地理
岩石學
五大連池黑龍山和火燒山的岩石成份非常特殊,它是一種富鉀的鹼性基-中基性火山熔岩。由於其色率
地質遺產
(40~55%)高於粗面岩和響岩類(35~20%),又不含有玄武岩應有的基性斜長石,所以它既不屬於粗面岩和響岩類,也不屬鹼性玄武岩。因而日本地質學家小倉勉根據黑龍山、火燒山熔岩的形貌特徵——狀似「龍形」,將其命名為「石龍岩」。「石龍岩」這一地質名詞已被國內外專家所認可,並已進入相關地質文獻。
另外,形成鉀質火山岩的岩漿一般都來自地幔,這種岩漿的上涌和噴發與一定的地質構造環境相關聯,五大連池火山區位於東亞大陸裂谷系的軸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產生的。因此,五大連池火山岩對探討地球板塊活動和岩漿演化都有重要科學意義,而且對監測當地火山地震活動也非常重要。
構造學
公園內的14座火山均分布在北東向和北西向連線的交匯處,構成了棋盤格子式的布局。經地質學家研究,14座火山錐有規律排列地現象,是由地殼深處的斷裂所控制。五大連池地區北東和北西方向斷裂非常發育,並以北東向為主,地球內部的岩漿沿著北東和北西方向兩組斷裂帶的交匯處噴溢而出,形成排列整齊的火山錐。正是由於14座火山棋盤格式的布局,才引發了地質科學工作者對當地地質構造的深入研究和探討。
地質學
公園內除以五個火山堰塞湖為主體的地表水以外,還蘊藏有豐富的地下水和礦泉水,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獨特的水文地質體系。可以與法國中央高地的維希礦泉水(Vichy water)相媲美的重碳酸鹽——碳酸礦泉水的研究程度最高,在其形成和演化的過程中體現了復雜的礦水水文地質學和水文地球化學原理。這對國內外成份復雜的同類礦泉水形成和演化機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
生態學
最新五大連池風景區地圖
五大連池火山噴發之時,濃煙滾滾,滿天飛石,灼熱的熔岩流到之處盡是一片火海,植被毀壞殆盡,而且較長一段時間中寸草不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岩石開始風化,植被開始生長。
特殊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五大連池獨特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區內植物有143科,433屬,1100餘種,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新期火山區的地衣苔蘚群落、地衣蕨類群落、地衣草類群落、地衣灌叢、地衣疏林、苔蘚落葉松林等奇妙地組合在一起;老期火山區形成了雜類草甸草原、灌叢雜類草甸、森林草甸、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低谷處形成了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小葉章苔草沼澤、小葉章雜類草甸。各種生態系統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和諧統一的整體。五大連池地質公園是研究植物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演化的最理想的生態學教學、科研基地。
3人文歷史
五大連池的人類文明可以追溯到遙遠的舊石器時代,烏德林的神山聖水是人類繁衍的風水寶地、是北方幾個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發祥地,鄂倫春生活在山上,鄂溫克在山腰,達斡爾和滿族在湖畔河套。從東胡人到肅慎人,從商代演義文學到道教、佛教的世代言傳,「北海眼」是一個共同的信息符號。陸地北海的「大海眼」綿延百里奔騰咆哮養育萬物生靈,無數「小海眼」日夜翻花為民造福治病救命。人們對古湖恐懼中帶著敬仰,盡管後來大海眼被新期火山填塞,但五個小湖和星羅棋布的池、泡、泉、溪無數的小海眼葯泉仍在奔涌,人類對它的崇敬之情有增無減。
古往今來,每年北海眼「桃花水」剛落,人們來趕這里廟會,端午時節來此歡度葯神日、聖水節,每當這時,山上古剎鳴鍾、山下集市繁鬧、牛馬車、鹿拉勒勒車熙熙攘攘,燒香拜佛喝水洗泉的、趕集換山貨的、采葯賣葯看蹦子戲聽書的、算命的、販賣牛羊馬匹的、賽馬比箭摔跤的應有盡有,不論是蒙古包、馬架子、撮羅子還是拉哈辮的泥房子,不論是薩滿治病還是「敖包祭」、「葯泉祭」、「聖水祭」,不論駐守的官軍還是運貨的駝隊,不論雲游僧道還是四海百姓,北海眼「葯泉」就是繁華和神聖的象徵。是世世代代北方各族人民心中的海市蜃樓,人們可以不認識官府衙門,但都知道葯泉在北海眼,在烏德林,在「烏雲和爾東吉」。[2]
4旅遊需知
門票:通票195元,包含景區內各個景點。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8:00至下午17:00。
交通概況:哈爾濱火車站前的龍運客運站每天有班車直達五大連池景區,單程5小時;五大連池返回哈爾濱龍運客運站的班車每天都有,不過最好提前一天訂票。遊客也可從哈爾濱乘火車先抵達北安,6小時左右,然後再換乘汽車前往五大連池。
Ⅳ 五大連池有哪些療養院
五大連池風景區現已辟為旅遊觀光、度假療養、科學考察的綜合型自然風景名勝區。主要游覽點有:黑龍山、鍾靈寺、葯泉山、火山博物館等風景點。
黑龍山黑龍山是五大連池的核心區,景觀帶總面積50平方公里,老黑山、火燒山地質形成年代距今280多年,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這里擁有世界火山所有的地質地貌類型保存完好,對研究地球物理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區域內新期火山噴發形成的裸露熔岩台地浩瀚無垠十分壯觀,各種微地貌景觀造型奇絕,火山、岩流、峽谷、泉湖、洞穴非常典型完美。
主要景點有老黑山、山巔火口、石海、仙女宮、火燒山、噴氣錐碟。還有盆景園、石龍青苔園、五彩沙灘、火海遺跡、奇松園、火山彈、火口森林、攬勝峰、騰龍谷、火山天塹、岩漿溢出口、水簾洞、副火山、冬青園、樺林幽靜、熔岩石龍、石海生靈、石花園、八卦湖、火燒山大峽谷、神秘潭、刀劈峽、火燒城堡、石猿、石熊、樺林沸泉等共59處。
葯泉葯泉山的礦泉久負盛名,這里的礦泉水治療疾病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葯泉山下有南泉、北泉和翻花泉等,後在火燒山下又發現了「抗大泉」。其中南、北二泉用於飲療,泉水清涼甘辛,具有助消化、止痛、鎮靜、安眠、利尿等功能,尤其對消化系統的潰瘍、胃炎等疾病療效良好。翻花泉用於洗療,對於各種皮膚病最有療效。
這里已成為著名的旅遊、療養勝地,每年都接待眾多的海內外遊人。他們不僅可以飽覽這里的湖光山色,還可以暢飲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元素的礦泉水,享受到洗浴泉,帶給人們的那種舒適與溫馨。五大連池火山群,正以其奇異壯美的火山景觀、波光粼粼的湖水,噴水吐玉的礦泉、新穎美觀的療養別墅,蜚聲海內外,享有「火山公園」之美譽。
鍾靈禪寺鍾靈禪寺在火山口內,座落著聞名遐邇的廟宇——鍾靈禪寺,火山口裡建寺廟,這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鍾靈禪寺常年香煙燎繞,每年吸引海內外無數的善男信女朝山拜佛,成為方園幾百里佛教活動的中心。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於2003年10月竣工並投入使用。館內設四個展廳:綜合展廳內設地學知識、世界火山、五大連池火山、熔岩集錦、火山堰塞湖、五大連池礦泉水、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與開發、歷史沿革和親切關懷等展板;演播廳可放映五大連池風光片、資料片等;另設書畫廳和地方產品廳。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是一本打開的火山教科書,博物館是宣傳五大連池風採的窗口,通過影像、文字、圖表全方位展示了五大連池火山地質構造、形成、生態系統演化過程和地方產品,內容豐富多彩。館內設專職解說人員,讓遊客到風景區之後對風景區的景區景點、風土人情、火山文化等都能全面的了解,博物館作為一個大眾科普宣傳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管委會正積極招商籌建集世界各地火山類型的國際性火山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