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杜康宣傳片

杜康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12-07 04:34:14

㈠ 杜康造酒的故事要完整

傳說杜康造出了一種奇怪的飲品,喝下去上半身發熱,下半身發冷,他覺得不太對,這飲料中必定還少點什麼配料。於是向一老者求教,老者告訴他,九天之後的酉時,在村口找路過的三個人要三滴血。
杜康早早在村口等候,路口行人稀少,正暗暗著急時,走來一個教書先生,杜康上去說明來意,教書先生欣然贈血;又過了一會,走來一騎馬的武士,杜康攔馬,聽說原由之後二話不說,慷慨贈血;武士走後,路口就再沒有人經過了,眼看酉時將過,焦急中看見路邊大樹下,躺著一個傻子,沒有辦法,杜康酒只能又采了一滴傻子的血,這才湊夠了這「三滴血」。
回家將三滴血混入原先的配料,果然造出了絕佳飲品。為了紀念這一傳奇經歷,杜康決定把它叫做「九」(等了九天),字型則為酉時的酉加上三滴血,也就是現在看到的「酒」。
也因為這神奇的三滴血,喝酒有了不同的表現。初飲時恭恭敬敬客客氣氣——這是第一滴文人之血起了作用;三杯下肚豪情萬丈頻頻舉杯,「干」!——這是第二滴武士之血起的作用;酒過三巡,開始胡言亂語,神志不清,更有甚者溜到桌下——這是第三滴傻子之血起的作用。

㈡ 關於杜康有哪些典故

典故】杜康生卒於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驕傲。杜康酒釀出了淳厚的風土人情,釀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國年間,白水燒鍋千家,酒坊四鄉。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朝詩人杜甫寫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勞頻勸」的優美詩句:晚唐詩人皮日休亦有「滴滴連有聲,空凝杜康語」的佳句傳頌,濃香的杜康酒將黃土高原的淳樸和熱烈展現得淋漓盡致。 也有人說他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後,經過神農氏嘗百草,辨五穀,開始耕地種糧食。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很負責任。由於土地肥沃,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糧食越打越多,那時候由於沒有倉庫,更沒有科學保管方法,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裡,時間一長,因山洞裡潮濕,糧食全霉壞了。黃帝知道這件事,非常生氣,下令把杜康撤職,只讓他當糧食保管,並且說,以後如果糧食還有霉壞,就要處死杜康。 杜康由一個負責管糧食生產的大臣,一下子降為糧食保管,心裡十分難過。但他又想到嫘祖、風後、倉頡等臣,都有所發明創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什麼功勞,還犯了罪。想到這里,他的怒氣全消了,並且暗自下決心:非把糧食保管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裡發現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樹干。樹干里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時,也許就不會霉壞了。於是,他把樹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樹,都一一進行了掏空處理。不幾天,就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里了。 誰知,兩年以後,裝在樹洞里的糧食,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慢慢地發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糧食時,突然發現一棵裝有糧食的枯樹周圍躺著幾只山羊、野豬和兔子。開始他以為這些野獸都是死的,走近一看,發現它們還活著,似乎都是睡大覺。杜康一時弄不清是啥原因,還在納悶,一頭野豬醒了過來。它一見來人,馬上竄進樹林去了。緊接著,山羊、兔子也一隻醒來逃走了。杜康上山時沒帶弓箭,所以也沒有追趕。他正准備往回走,又發現兩只山羊在裝著糧食的樹洞跟前低頭用舌頭舔著什麼。杜康連忙躲到一棵大樹背後觀察,只見兩只山羊舔了一會兒,就搖搖晃晃起來,走不遠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飛快地跑過去把兩只山羊捆起來,然後才詳細察看山羊剛才用舌頭在樹洞上舔什麼。不看則罷,一看可把杜康嚇了一跳。 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子,裡面的水不斷往外滲出,山羊、野豬和兔子就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嘗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辛辣,但卻特別醇美。他越嘗越想嘗,最後一連喝了幾口。這一喝不要緊,霎時,只覺得天旋地轉,剛向前走了兩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他醒來時,只見原來捆綁的兩只山羊已有一隻跑掉了,另一隻正在掙扎。他翻起身來,只覺得精神飽滿,渾身是勁,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掙扎的那隻山羊踩死了。他順手摘下腰間的尖底罐,將樹洞里滲出來的這種味道濃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來後,杜康把看到的情況,向其他保管糧食的人講了一遍,又把帶回來的味道濃香的水讓大家品嘗,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有人建議把此事趕快向黃帝報告,有的人卻不同意,理由是杜康過去把糧食霉壞了,被降了職,現在又把糧食裝進樹洞里,變成了水。黃帝如果知道了,不殺他的頭,也會把杜康打個半死。杜康聽後卻不慌不忙地對大夥說:「事到如今,不論是好是壞,都不能瞞著黃帝。」說著,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黃帝了。 黃帝聽完杜康的報告,又仔細品嘗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立刻與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臣們一致認為這是糧食中的的一種元氣,並非毒水。黃帝沒有責備杜康,命他繼續觀察,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倉頡隨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黃帝和大臣們都認為這個名字取得好。 從這以後,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事業開始出現了。後世人為了紀念杜康,便將他尊為釀酒始祖。 釀酒,白水康家衛人杜康首創於夏代,被稱為杜康酒,後世代相傳,民間釀酒業盛。 古時杜康造酒地址在縣城西北7km處的杜康溝。以秫作料,汲用泉水。杜康死後,葬於造酒原址近旁,墓冢至今尚在,墓後側建有杜康廟,立有石碑、供奉、紀念、頌揚杜康造酒始祖杜康。 杜康釀酒用水,系杜康溝之杜康泉水。《梁志》載:泉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有酒味。「杜康泉水經陝西省輕工業局及縣防疫站化驗鑒定;水中性,硬度低,鈣質少,易沉澱,宜釀酒。水質決定酒質,杜康泉水是杜康酒能夠成為美酒的先決條件。 杜康酒,古有美名,代有傳頌。三國時,曹操詩《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後代詩人也多用杜康贊譽美酒。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陽顯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關於杜康遺址的記載。《伊陽縣志》中《水》條里,有「杜水河」一語,釋曰「俗傳杜康造酒於此」。《汝州志》中說「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傳杜康造酒處」。《汝州全志》還裁有:「俗傳杜康造酒處」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這里尚有一個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們說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義是指石頭的破裂聲,而杜康仙庄一帶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風化而成的。從地限中湧出許多股清冽的泉水,匯入旁村流過的一道小河中,人們說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這段河道中,生長著一種長約一厘米的小蝦,全身澄黃,蜷腰橫行,為別處所罕見。此外,生長在這段河套上的鴨子生的蛋,蛋黃泛紅。此地村民由於飲用河水,竟沒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約十多公里的伊川顯境內,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傳也是杜康取過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縣和汝陽縣,已分別建立丁頗具規模的杜康酒廠,產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產品、汝陽的產品座同白水的產品合在一起,年產量已達數萬噸之多,這恐怕是當年的杜康所無法想像的。

㈢ 杜康的起源來歷

古時在河南一個鄉村裡,一個叫杜康的農民,家裡有一垛麥草,夏天發酵後散發出一股清香,而且往下滴出液體,杜康就取碗去接,結了半碗時,從碗中飄出一位長者,長者告訴他,你明天端著這碗水到村口,等三個陌生人,從他們身上各取一滴血,放入碗中,就會是一種倍受歡迎的飲料。 第二天,杜康照做,因為行人稀少,很久才來了一位書生,杜康說明原因,書生慷慨應允;又過了幾個小時才又來一位武士,杜康照舊陳述,武士毫不猶豫地刺腕滴血;可是第三個久久不來,等到酉時,才來了一個瘋子,杜康不由分說強行刺破他的手指取了一滴血,三滴血滴如碗里,立即散發出誘人的幽香。 後來杜康用這一碗飲料做底,兌水成酒,生意興隆。 所以這酒就是三滴血,加一個酉字。而且人們在喝酒時,開始都很文明,那是書生的血在起作用;喝到高興時,就豪言壯語,就是武士的血在起作用;喝到最後,就胡言亂語,那就是瘋子的血在起作用。

㈣ 歷史上的杜康為什麼那麼有名氣,他是那個地方,做什麼的人呀

杜康為中國史傳的"釀酒始祖",根據不同地區的民間傳說,造酒聖人杜康又有黃帝大臣、夏代國君、以及漢代杜康之說。

折疊黃帝大臣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㈤ 大概十多年前有一部電影是講杜康的,叫什麼名字

1982年,伊川杜康酒廠與河南電影製片廠、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等多個影視製作機構聯合拍攝了幾部關於杜康的電影,分別是《酒仙杜康》、《杜康的傳說》、《古夏血觴》等,其中有一部還在中央電視台進行過播出,具體時間以及哪一部現在已經不太好查找了,不過,現在的伊川杜康酒廠還保留著這幾部電影的錄像拷貝。《杜康的傳說》、《古夏血觴》我看過,跟今天的大製作、大手筆、精良的影視作品無法相比,也反應了那個時代中國人的影視製作水平。

㈥ 杜康是哪個朝代的人

儀狄和杜康都是夏朝人,取的史料說儀狄是造酒第一人,現在對杜康的商業宣傳似乎風頭更甚。實際上都是傳說,全世界的各個民族,都在不同的地方釀出了酒,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不是巧合,因為糧食發酵成為酒,是不分國界的。。

儀狄,夏朝人,相傳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戰國策•魏策》商記載了:「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於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酒字條》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意思是,過去,夏禹的女人叫儀狄去釀酒。儀狄經過一番努力後,釀出味道很好的美酒,進獻給夏禹,夏禹喝了,覺得確實好。可是他說「後世君王,如喝了這種美酒,一定要亡國的。」從此就疏遠了儀狄而自己也和酒斷絕了關系。儀狄奉旨造酒,不僅沒受到獎勵,反而遭到了懲罰,這豈不冤枉!
關於儀狄造酒的說法,在《太平御覽》中也說:「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醪,是一種濁酒,是用米經過發酵加工而成,和現在的不帶糟的酒醪差不多。「變五味」,是指酒具有多種味道。

另一種說法釀酒,白水康家衛人杜康首創於夏代,被稱為杜康酒,後世代相傳,民間釀酒業盛。 古時杜康造酒地址在縣城西北7km處的杜康溝。以秫作料,汲用泉水。杜康死後,葬於造酒原址近旁,墓冢至今尚在,墓後側建有杜康廟,立有石碑、供奉、紀念、頌揚杜康造酒始祖杜康。
杜康釀酒用水,系杜康溝之杜康泉水。《梁志》載:"泉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有酒味。"杜康泉水經陝西省輕工業局及縣防疫站化驗鑒定;水中性,硬度低,鈣質少,易沉澱,宜釀酒。水質決定酒質,杜康泉水是杜康酒能夠成為美酒的先決條件。 杜康酒,古有美名,代有傳頌。三國時,曹操詩《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後代詩人也多用杜康贊譽美酒。

㈦ 杜康酒產地

自杜康村,杜康村也是中國酒文化的搖籃。歷代墨客文人與杜康酒結下不解之緣,常以詩詠酒,以酒釀詩,因為杜康酒質量越來越高,在1988年時,我國外交部發出通知,杜康酒被指定為國宴用酒。

杜康酒有兩大品牌:洛陽杜康和白水杜康,這也是直到如今仍有所爭議的杜康酒品牌。洛陽杜康和白水杜康是分別來自不同地方的兩款白酒品牌,洛陽杜康是來自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的白酒品牌,白水杜康是來自陝西省白水縣的白酒。

「釀酒始祖」

杜康為中國史傳的「釀酒始祖」,根據不同地區的民間傳說,造酒聖人杜康又有黃帝大臣、夏代國君、周代釀酒聖人以及漢代杜康之說。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

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

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杜康酒

㈧ 有沒有神仙杜康的電視劇

沒有哦,但他的描述還是有的
傳說杜康是周朝人,他的祖父叫杜伯,是周宣王的御史大夫。有一回,宣王輦(多指皇帝坐的車)行至市上,聽到街頭有群小兒拍手念歌,大意是說「月亮將升,太陽將落,周朝就要亡國。」
宣王大怒,命隨行御使抓起小兒審問保人教此反歌。小兒說是,是三天前一行路人教的,說常念此歌,可消災避難。
第二天,宣王當朝時,怒沖沖將此事講於大臣,並問太史伯陽父:「此語何解?」
伯陽父善解陰陽八卦,專靠裝神弄鬼在朝中得寵。他旋動羅盤,皺眉推敲了一陣說:「月為陰,日為陽。陰氣上升,陽氣沒落,當是妖人亂政,請萬歲早防。」
正在這時,宮中太監上朝奏道:「啟稟萬歲,今日酉時宮中八十歲的老宮娥無孕臨盆,生下一個女嬰,落地能言宮中之事,還喊當朝天子您的威名呢!」
周宣王一聽,甚覺奇怪:「真乃天下奇事,待寡人(皇帝自稱)前去探視一下,看她是何方神童,可知這人亂政的端倪。」說著便從御座上站起來。
這時伯陽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口誦《周易》,旋動羅盤,口中念念有詞了一會兒,趨前幾步跪在宣王面前說:「啟稟萬歲,怒臣直言,大王千萬不要去。」
「為什麼?」宣王問。伯陽父接著說:「今為酉日,這女又生於酉時,酉日酉時,憂日憂死。女人為陰,這正是要亂周國的妖女,快快斬殺,以保社稷平安。」
宣王聞言信以為真。遂發旨差杜伯前去殺害女嬰。
這杜伯是宮中三世老臣,為人厚道,有一副菩薩心腸。伯陽父經常胡說八道,冤殺無辜,滿朝文武怨聲沸沸,他今天怎會聽信釜伯陽父一派胡言亂語,去殺害那不懂事的孩子!他先差手下人去暗地周旋,把女孩送出宮去,然後才帶上大隊人馬趕往後宮,虛晃一槍,就回殿交差了。
誰知杜伯做事不密漏了風聲,這事很快讓宣王知道了。宣王氣得眉毛倒豎,鋼牙緊咬,一蹦三尺高道:「好你個杜伯,陽奉陰違,竟敢戲弄寡人,我要把你滿門抄斬,五馬分屍。」遂傳令太宗伯召虎去捉拿杜伯,伯召虎與杜伯一生南征北戰,怎忍心使杜伯一家無辜受害,他也趕緊差人給杜伯家通風報信,讓杜伯一家四散逃命,然後才趕到杜伯家只拿了杜伯,一把大火把杜府化為灰燼,上朝復命去了。
那年杜康才七歲,正在家中後花園玩耍,忽見家中火光沖天,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叔父杜隰跑來背起杜康竄出了後花園。
他們出門一直向東南走,一路曉行夜宿,當來到人煙稀少的伏牛山時已是五黃六月天了。
這年的天格外熱,日頭火毒,把土地荒山曬得龜裂張嘴,把樹木野草曬得萎萎蔫蔫。這一天,他們來到汝陽地面,頂著日頭爬上鳳凰嶺,熱得汗珠兒「吧嗒、吧嗒」直往地上掉,渴得嗓子「呼哧、呼哧」直往上冒火。正在這時,前面出現一片大桑林,林邊有一股泉水「咕嘟、咕嘟」往外冒。他們急忙跑到泉水邊去喝水。誰知一跑進桑樹林,這里竟像又換了一個天地:草綠綠、水清清、地陰陰、氣森森。汗水一丁點兒也沒有了。杜康說:「叔父呀,落難人四處都是家,這么好的去處咱們也難找,我看咱們就在這里住上吧!」
杜隰聽杜康說得有理兒,就在這里找了個山洞住下來,渴喝泉中水,飢采林中果,饞捕河中魚,樂打樹上鳥。雖然日子清苦,不似家中富貴,但自食其力免得官府通緝倒也心情舒暢。
誰知沒過多久,一天,杜隰正要帶著杜康上山打獵,從嶺下走來一個人,他叫胡大,是這鳳凰嶺一帶有名的潑皮。他見杜隰年輕力壯有一身好氣力,杜康雖年少,但眉清目秀,聰明機靈,就小眼一眨巴想出了個歪主意。胡大說:
「你們是何方人士,怎麼住在我家的山林寶泉上?怪不得這些天我家盡出倒霉事兒,原來是你們侵了我祖上的洪福蔭德,毀了俺家的財氣。」
杜隰急忙上前賠禮道:「官人息怒,我們是河西人士,不知這里規矩,請您海涵。」
那胡大一聽杜隰說是外地人,知道好欺侮,趙發楞起來,說:「並非是我有意欺侮你,俺這里規矩,凡侵他人祖蔭,要論為人奴,你隨我下山去吧!」
杜隰是個老實人,怎會知道這其中有詐,隨著胡大下了山。從此,杜隰給胡大家干農活,杜康就給胡大家放羊。
七歲的娃娃去放羊,你想那日子可咋過哩!杜康暗地不知落過多少淚,哭過多少場。每天剛麻麻亮,杜康就趕著羊上了山,他知道有桑樹林那個好地方,天天都把羊趕到那裡放。這胡大是個掉粒芝麻也要尋三天的吝嗇鬼,光想讓人幹活,捨不得讓人吃飯,每天杜康上山放羊,只發給杜康一個秫(高梁)米團做干糧。
杜康每天把羊趕到桑樹林,就把干糧放在一棵老桑樹的樹洞里,然後躺在樹下歇息。每到這時候,他就想心事。他想,過去山珍海味吃不完,出門香車寶馬相接相送。現在,秫米團團也不讓吃飽,還挨打受氣。他越想越生氣,連那放在樹洞中的秫米團也不想吃了。就這樣,天長日久,放在桑樹洞中的秫米越來越多,杜康不思飲食,身子骨越來越瘦。
且說杜康的叔父見杜康一天比一天消瘦,心裡很難過,認為杜康是常吃秫米受不住得了病,找人打聽,才知道用曲粉能治這病兒,就找了些曲粉讓杜康吃。
這一天,杜康又把羊趕上山,坐在老桑樹下嚼曲粉,他想:「都是宣王那老東西不講理兒,才逼得俺有家難歸淪為奴隸,積在心裡的是仇恨,吃這曲粉有何用?」一氣之下,他順手把一把曲粉也扔在桑樹洞中,躺在地上就氣呼呼地睡著了。
突然,「轟轟隆隆」,天空響起風悶雷,把杜康從夢中驚醒。他睜開眼一看,不好,黑壓壓的烏雲已經遮住了半個天空,冷颼颼的狂風也從西天狂卷而來,眼看就要下雨了。杜康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拿起鞭子趕著牛羊就往山下跑。沒跑出半里路,「喀嚓嚓」一陣炸雷,「忽剎剎」幾道電光,雨就像天上銀河扒開了豁子,一個勁往地上澆起來。杜康的身子本來就很虛弱,怎經得住這暴雨淋、狂風吹。他到家就病倒了,卧床不起。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仨月過去了。杜康的病越來越重,一會兒熱汗淋漓,一會兒發抖,每天不知要熱熱冷冷多少次,被折磨得顫額大高,肋骨外張,渾身上下只剩下一張皮包在骨頭上。杜康知道自己的病沒得治了,早晚要死在這地方。他想,我來這里受盡磨難,本想成家立業光宗耀祖。怎料想,世事坎坷,蒼天不留杜家之後,竟讓我這樣窩窩囊囊地去互,
如趁我還有一口氣,到桑樹林去,在那棵大桑樹上刻字留記,佔了那塊風水寶地,家裡人來也能尋到我的遺骨。
主意拿定,杜康撐著虛弱的身子往老桑林走去。剛到桑林邊,忽覺一陣芳香飄來,頓覺目清氣順,身上也有了勁兒。
這是啥味兒恁讓人開心,他一邊想著,兩眼滴溜溜四處瞅,瞅來瞅去瞅到他扔秫米團的那棵桑樹上。天哪,原來這香味是從那桑樹上飄來的。他三步並成兩步來到桑樹下,細細一瞅,只見從他扔秫米團的桑樹洞里有一種濃濃的香汁沿著樹的裂縫往下沿。杜康爬在桑樹身上,用舌頭去舐那香汁,「哎呀,好香甜啊!」他爬在樹身上貪婪地吸吮起來,一會兒,他感到渾身輕松,一點病也沒有了。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神仙搭救俺?杜康站在老桑樹下皺眉思索,只不過一眨眼工夫,再看那桑樹洞下,流出的香汁隱隱約約顯出兩行字跡:
宦海無望兮莫強求,
造福民間兮樂千家。
杜康看著這兩行字想:呵,是神仙告訴俺,我不能做高官,還能為人們做點好事,可是,怎樣才能造福民間呢?
秫米加上曲,兌上水就能生成這香汁,為人治病兒,喝著有味兒,能造福民間的可能就是這東西,這真是上蒼賜給俺杜康的洪福啊!他急忙跪在地上感謝神靈,突然,天空一黑,數不清的小鳥從四面八方飛過來落滿桑樹枝頭,
「啾--啾--啾--啾--」小鳥歡快地叫著。
「酋--酋--酋--酋--」杜康在細細品味著。
「對,這旨水是上蒼賜予的,是上蒼告訴俺就把這東西叫酋。」杜康站起來。這時他又想,不行啊,酋是百首之領,這東西怎能和百首之領同名呢,不犯忌嗎?他靈機一動,「哎,這東西是一種酋水生成的,乾脆就在酋字的前面再加三點水(氵+酋)不就成了。」到了後來,杜康做酒於酉日死,人們說做酒人沒有頭兒了,為了紀念杜康,就去掉了「(氵+酋)字頭上的兩點,變成了現在的「酒」字。從此,酒就有了正兒八經的名字。
杜康越想越高興,砍根竹筒盡接了桑樹洞中的酒蹦蹦跳跳回家去。
全村的人見杜康搖搖晃晃抱病而去,都為杜康悲傷,不過半天工夫,他竟又高高興興地回來了,人們又感到驚奇,紛紛跑來問杜康是怎麼回事。杜康告訴大家說,是酒救了俺的命,並拿出美酒讓大家嘗。
那酒眾人一嘗,老年人耳靈聰明青年人滿面紅光,姑娘們光彩照人。杜康揣摸,酒有這么多好處,我何不想法多造出一些讓大家喝?於是,杜康就常在桑樹洞里放秫米團釀酒喝。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胡大耳朵里,他也想嘗嘗酒是啥滋味,就找著杜康說:
「杜康,聽說你會做酒,很好喝,為啥不送來讓我嘗嘗。」
「好,好,好,我這就去給你拿。」杜康說著走進屋去抱了一竹筒酒遞給胡大。胡大接過竹筒一聞,噫,好香啊,他忙把酒筒送到嘴邊,「咕嘟,咕嘟」美滋滋地喝起來,一口氣竟把一竹筒酒喝得凈光,還逼著杜康再去取酒讓他喝。
杜康說:「做酒可不恁容易,俺仨月操心掛意才釀出 點酒,你一口氣就喝光了,你要想常常有酒喝,就把那片桑林給俺讓俺做酒。」
胡大想,那山林盡是樹木野草,沒有一寸土地,本來就不是我的,是我想讓他們叔侄給我幹活才誑他們。只要能讓我喝酒,就把桑林給他們,因此道:
「好,我把山林給你,從此你要天天供我喝飽酒。」
杜康有了這片桑林,就把林中的大桑樹都挖出洞來做酒,從此杜康就以釀酒為業了。後來,這里漸漸形成一個村落,叫成了「杜康村」。
因為杜康在老桑樹下發明了酒,後來人們就把那棵老桑樹叫酒樹,至今,在杜康村還有一棵暴皮粗根、老態龍鍾的大桑樹呢!
空桑秫飯發明酒,這故事可信嗎,晉人江統在《酒誥》中也記載過這件事。
康水三奇
老輩人常說,杜康河上有三奇:河霧平不及岸,鴨蛋黃鮮血樣紅,蝦米倆倆相抱蜷腰橫行。據說,杜康河上這三奇,是王母娘娘貶金童玉女到杜康河上才有的。
傳說這杜康河裡的鴨和蝦是天上王母娘娘身邊守瑤池的金童玉女,時間長了,兩人互相愛慕,有了愛情。一天,王母娘娘舉行壽宴,叫金童玉女去壽星閣打掃庭堂安放御酒。張羅完後,兩人見天時還早,諸神尚未來赴宴,就倒滿了一壺玉帝賜給王母娘娘的壽宴御酒,取幾顆壽桃偷偷來到杜康河上。
這一對情竇初開的妙齡男女,平時雖然互相愛慕,但天規森嚴,戒律如鎖,再加上王母娘娘整天橫眉冷眼,平日只能以目傳情,不敢越雷池半步。今天有機會單獨相會,就像乾柴烈火上又澆了油,「轟」一下就著了。他倆擁擁抱抱,道不盡男恩女愛,綿綿痴情。
他們正在恩恩愛愛,突然天空陰雲密布,電閃雷鳴。護法神出現在金童玉女面前厲聲說:「好個金童玉女,膽大妄為,苟且私會。」說著,掏出縛仙繩把金童玉女捆上靈霄寶殿。
玉帝大發雷霆,高舉朱筆要將金童玉女除名仙冊,貶到人間。王母娘娘奏道:「陛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四姐為崔生大鬧東京,牛郎為織女鵲橋相會,七姐戀董永死守茅舍,白蛇為許仙化身塔峰,都大辱聖面。今天將這一對叛逆貶下人間,他們定會苟合成雙,豈不是讓他們因禍得福了?」玉帝問王母娘娘:「你意如何?」王母娘娘冷笑一聲說:「以妾之見,將他們貶為弱肉強食的冤家。看他們如何去親,如何去愛。」玉帝連連稱是,遂判道:「金童為蝦,玉女為鴨,世世代代,餓鴨食蝦。」
金童玉女初聞玉帝要將他們貶往人間,不但沒有怨恨,心中還暗暗高興,盼望早一時離開這天宮地獄。後見王母娘娘巧施奸計才覺著大事不妙,急忙跪在王母娘娘面前苦苦哀求。可王母娘娘心狠手毒,怎麼肯依了他們,將袖一甩道:「欲通上天路,康河霧接雲。」說完便甩袖而去了。
金童玉女被護法神推下雲頭,落到杜康河上。金童變成了蝦,玉女變成了鴨,同在一水游弋。鴨子餓昏了頭,餓扁了嘴,必得雙眼流淚水,也不吞食情郎充飢。蝦米只能伏首哭泣,也無力相助。他們盼啊!盼啊!盼望杜康河有朝一日霧氣升騰,高接彩雲好沿霧升天。誰知王母娘娘已示意杜康河神,霧依水面游,不許接九天。因此,本康河的霧一直是平不及岸。
天宮釀制的香黍酒叫人聞了醉,沾口暈,不少嘴饞的仙人都因貪酒醉死了。狠心的王母娘娘竟把這酒倒到杜康河的酒泉里,想把金童玉女也醉死。誰料想,這仙酒倒進酒泉後,河裡到處都有了酒香。金童一聞到這香氣,就鑽到酒泉里喝起來,直喝得懵懵懂懂(糊塗樣)渾身通紅,走路東倒西歪,忘了往事,和別的小蝦結了婚。
鴨子不忍傷害金童,常常以水充飢,天長日久,肚子越喝越大,脖子越伸越長。後來,它見薄情郎另找新歡,才一氣之下,張口吞食起蝦米來。
因為玉女吃的是金童的骨血,生下的蛋就成了血紅色。金童這時很後悔,可也沒有辦法向玉女說明白,只好天天和後妻躲在石縫里、水草下。久而久之,他們躲彎了腰,躲駝了背,雙雙相抱再也分離不開了。現在杜康村的蝦還是倆倆相抱蜷腰橫行。那玉女終生未婚,經常哭泣,把一雙眼睛也哭成了淚眼,直到現在,杜康河上的鴨子還是眼淚汪汪,人稱「沔鴨」。

㈨ 杜康是什麼人物

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第五位國王,據《史記·夏本紀》及其他歷史文獻記載,在夏朝第四位國王帝相在位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政變,帝相被殺,那時帝相的妻子後緡氏已身懷有孕,逃到娘家「虞」這個地方,生下了兒子,因希望他能像爺爺仲康一樣有所作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為生,帶的飯食掛在樹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時間後,少康發現掛在樹上的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反復地研究思索,終於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識地進行效仿,並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從而奠定了杜康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為「杜康酒」(《說文解字》註:「杜,甘棠也」)。

明清時期的《白水縣志》中記載「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

相傳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於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

㈩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里的「杜康」指的的是什麼

杜康是一個人命,原是中國糧食釀酒的鼻祖,後作為美酒代稱。

閱讀全文

與杜康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師資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912
百度競價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850
2015年度公司培訓計劃方案整理版 瀏覽:255
深圳披披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市場營銷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瀏覽:466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