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則天的故事
人物軼事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須眉的印象,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於此詩可見。
武則天還有《臘日宣詔幸上苑》詩雲: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後來流傳為一個故事,說武則天於某年冬遊上苑,令花神催開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齊放,唯牡丹傲骨,獨不奉詔。武後大怒,貶之洛陽,「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為冠首。」(高承《事物紀原》卷十《牡丹》)。案此詩寫於691年,是武則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詩》於此詩題解雲:「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雲雲。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後托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說較為可信,所謂今花神催開百花,乃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實先有所布置。
據《新唐書·藝文志》錄有武則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輪集》十務已佚。令人輯有《武則天集》行於世。
② 武則天事跡
1、二聖臨朝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李治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
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則天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之戲(指演滑稽戲的藝人),李治採納並下詔。四月,李治欲親征高句麗,在武則天及群臣勸諫下才作罷。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墨跡未乾時,武則天及時發現,軟硬兼施,廢後之事只好以失敗告終。於是,武則天向李治建議讓她一起上朝,臨朝聽政。二人合稱「二聖」。此後,武則天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
由於李治在位時期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竄掇李治封禪泰山。在祭祀昊天上帝時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時太後配享。封禪的時候先由皇帝初獻,公卿當亞獻。但封禪畢竟沒有皇後的事,於是她又說,封禪為祭地之儀,由太後配享,彰顯後土之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監國。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則天以兩萬貫脂粉錢,命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在洛陽龍門石窟雕刻盧舍那大佛。此工程歷時三年九個月完成。
2、情詩訴衷情
唐太宗駕崩後,作為才人,武則天居感業寺為尼。此前,武則天就和太子李治(後來的唐高宗)有過感情。在感業寺,武則天寫下了情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武則天到晚年,還常默誦這首詩。
武則天與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夥伴。在李治駕崩後,武則天撰寫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規格建造的。
3、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卧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
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紫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要求她退位。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洛陽紫微城之西,亦稱「西宮」)。李顯復位後,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
又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二月,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復稱神都為東都。
據記載,晚年的武則天「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等到退位遷入上陽宮後,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顯入見武則天時,為此而大驚。
武則天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託付於你,而五賊(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里。」
李顯聽後,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有觀點認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夠參與朝政(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並赦免王皇後、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4、創字改名
武則天為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部分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韓國慶州也發現過則天新字的印經。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曌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日月當空」之意。又作「瞾」,取「雙目當空」之意。
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5、鳳凰來儀
據《資治通鑒》記載,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隻鳳凰從明堂之上飛出,落在了上陽宮的肅政台梧桐樹上。」武則天率眾人觀看,只見鳳凰看到武則天後便向東南飛去,身後卻有數萬朱雀雲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離去。
看到此景,一個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則天解釋道:「鳳凰象徵的就是神皇您,它飛到肅政台,見到您後才離開,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寶;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們,您如果還是不登基,就是違背天意,朱雀們便不會離開,我們也將長跪不起呀!」
在看似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武則天決定「順應天意」,登基稱帝,身後的數萬朱雀也果然飛走了。
其實,這並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則天為登基而製造的輿論。鳳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數萬集朝堂」是因為武則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滿鳥食,掐准時機將數萬赤雀從籠中釋放,餓了許久的鳥兒見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離去,於是成功製造出了這一出瑞兆。
③ 武則天做了些什麼事情來保證武家的延續
除了那些不能接受篡權的人外,人們對姓氏、親戚和後宮的工作也非常反感。當盧氏想讓魯氏家族控制西漢時,他終於把整個家族帶到了黃泉。在宮廷戲劇中,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皇宮是不允許參與政治的。這些皇帝不能容忍婦女談論政治,更不用說成為朝廷的統治者了。我們可以想像武則天的情況。然而,武則天上台執政23年,用她臨死前說的10句話,吳氏一家從門被毀中獲救。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一生無疑是非常令人眼花繚亂的。他把這個問題擺在了桌面上。他也是同齡人,所以他對此非常謹慎。最後,她還決定去接她的兒子李仙,讓她成為王子。
作為李氏家族,李賢應該像李氏家族一樣痛恨武則天,但李賢早就被武則天從北京降職了。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冷淡,除了血緣關系之外。不過,也是因為他們之間關系的特殊性,也自然也以兩人為中心來緩和他們與家人之間的關系。
除了李顯之外,武則天還經常組織兩家人一起喝酒,一起宣感測情。有時候武則天很高興看到這一幕,但她內心也很清楚,這可能是一群人來展示自己,她擔心的事情可能還會發生。為此,她還決定把所有政權都歸還李家。
她所做的還不足以徹底改寫吳家的命運。為了徹底保存武功,武則天在臨死前做了一個更重要的決定。這是十個字:去皇帝那裡,稱它為"天後"。她的意思是,她死後又是李氏家族的妻子,也因為這句話,世界再次回到了李氏家族的手中,而且由於武則天的身份,李唐世界一直在進行,兩個朝代之間沒有任何插曲。
④ 介紹一下武則天
武則天(624~705)唐高宗李治皇後,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武則天14歲時,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入宮,拜昭儀,進號宸妃,與王皇後、蕭淑妃爭寵,互相讒毀。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後。王皇後被廢不久,即與蕭淑妃同被則天害死。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自顯慶末年起,乘高宗體弱多病之機,遂專國柄,威勢日重。
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宮中稱為「二聖」。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制。則天於天授元年(690)稱帝,國號周。廢睿宗為皇嗣,改東都洛陽為神都。 武則天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大肆翦除異己,打擊政敵,並濫殺一些被她懷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於志寧、裴炎及程務挺等人,少數被貶逐,多數遭誅殺;李氏皇室及宗室諸王相繼殺戮殆盡。武則天以女主的身份號令天下,執政前又無自己的心腹,執政後多疑臣民不忠於己,遂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廣事羅織,嚴酷逼供,獎勵告密,雖然消滅了一些政敵,但也濫殺無辜。到武周政權正式建立以後,斗爭趨向緩和,此風才有所收斂。我來說兩句:究竟該挖不該挖 ,究竟應該怎麼挖。
武則天為抬高武氏一族及寵臣李義府等人的社會地位,抑制舊門閥士族及李唐皇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把武家列入第一等,並規定凡五品以上官員皆入於譜。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擴大其政權的社會基礎,她舉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員外置官,破格用人。這樣做雖然選拔了一批才能之士,但也不免使官員倍增,流於冗濫。 高宗在位時,武則天曾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進步的主張,高宗皆略施行之。在武則天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由於隋末農民起義的作用及唐太宗貞觀之治奠定的基礎,也由於武則天沉重打擊了舊士族和大貴族、大官僚集團,執行了一些具有進步性的政策,所以社會經濟呈現出發展的趨勢。武周政權建立後,她感到整個西域過於闊遠,不易管轄,遂於長安二年(702)把天山以北地區從安西都護府劃出來,另置北庭都護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安西四鎮(即碎葉、龜茲、於闐、疏勒)自垂拱二年(686)起為吐蕃所佔。武則天不甘心失土,乃於長壽元年(692)遣王孝傑等大破吐蕃,恢復了四鎮。武則天還非常重視著述,召學士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政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寮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她另有《垂拱集》、《金輪集》等著述。 但武則天也有不少消極的行為。她信圖、崇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打擊政敵的過程中也不免濫殺無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在她統治時期盡管社會經濟有所上升,但逃戶問題已經日益嚴重,府兵制開始走向破壞。武則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緒及武攸寧等人,並大封武氏宗人為王。大臣吉頊等人深以嗣君之選為慮,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後只能入李家宗廟享子孫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議,於聖歷元年(698)迎還廬陵王李顯,復立為太子。武氏晚年寵愛男妾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誅殺二張,逼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帝,後人因稱她為「武則天」。同年十一月去世。
⑤ 關於武則天的成就
武則天(624——705年),並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huo的女兒,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權術。
637 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氏以美貌應召人宮,始為才女,賜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業寺別發為尼。時王皇後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發,獻給高宗,封為宸妃。翌年生是長子李弘,晉為昭儀。
武氏再次入宮,得力於王皇後,開始對王皇後卑躬屈節,極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後與蕭淑妃有矛盾,便聯合王皇後,奪去高宗對蕭氏的寵愛。當蕭氏失寵後,她認為自己要當六宮之主,必須把王皇後打下去。654 年,武昭儀產下一女兒,深得高宗喜愛。有一天,王皇後閑得無聊,到昭僅宮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後離去。武氏在王皇後來時,她故意避開,及王皇後離去,將小公主弄死,嫁禍於王皇後。655 年,王氏被誣以殺死小公主的罪名,廢去後位,立武氏為皇後。此後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賢(章懷太子)、李顯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見其專寵之地位。
武氏自立為皇後之後,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 年,高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後,由太後臨朝稱制。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後掌實權。690 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但是,武則天逼害王後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受到歷史的譴斥。
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須眉的印象,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於此詩可見。
武則天還有《臘日宣詔幸上苑》詩雲: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後來流傳為一個故事,說武則天於某年冬遊上苑,令花神催開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齊放,唯牡丹傲骨,獨不奉詔。武後大怒,貶之洛陽,「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為冠首。」(高承:《事物紀原》卷十《牡丹》)。案此詩寫於691年,是武則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詩》於此詩題解雲:「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雲雲。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後托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說較為可信,所謂今花神催開百花,乃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實先有所布置。
據《新唐書·藝文志》錄有武則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輪集》十務已佚。令人輯有《武則天集》行於世。
⑥ 關於武則天的資料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後,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
(6)武則天宣傳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武則天為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部分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韓國慶州也發現過則天新字的印經。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曌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日月當空」之意。又作「瞾」,取「雙目當空」之意。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後世紀念
皇澤寺為武則天的祀廟,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傳說武則天死而為神,民間遂為其建廟命名「皇澤」,祈望她的「在天之靈」能澤被鄉梓,因而祀廟內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⑦ 武則天生平(詳細的)
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並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人)。武則天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來到洛陽宮(紫微城)後,聽說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後便生下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後,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李治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率關中百姓九百餘人來到神都,上表請武則天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武則天未准許。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計六萬餘人,俱上表請願,睿宗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卧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並赦免王皇後、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
(7)武則天宣傳擴展閱讀:
武則天在位政治舉措:
1、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
武則天被立為皇後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後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2、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武則天承襲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污的政策,「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並派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考核州縣官吏是否清正稱職。對於貪贓枉法的官吏,不論官位高低,一律嚴懲不貸。反之,對於賢才則破格拔擢。
3、廣開言路,注意納諫
武則天對納諫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廣言路」、「杜讒口」,也佔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還設銅匭於朝堂,鼓勵群臣上書言事。
4.任用酷吏
武則天的統治穩定之後,開始啟用酷吏。為鞏固統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為掌握國家統治大權,她毒死了已立為太子的親生兒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則天
⑧ 介紹一下武則天的生平及故事
武則天的生平及故事: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
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天授元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
(8)武則天宣傳擴展閱讀:
武則天建立了不世偉業,不僅破天荒地當了女皇,開創了自己的王朝,而且令人驚異地穩穩坐了十四年皇座。這在絕對男權的封建社會中,真是不可想像。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女皇,在接班人問題上卻始終處於兩難抉擇。她可以通過造神運動把自己置於半神半人的超人狀況,從而成為一個國家的元首,但她無法改變整個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基礎。
況且,在她自己的內心,也還是擺脫不了傳統的男權影響。她雖然非常寵愛女兒太平公主,但她從來沒想過要把自己的帝位傳給女兒。接班人的競爭主要是在武則天的侄子與武則天的兒子間展開。
中國歷史上的女性專權,常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必須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這一集團的主要力量往往是娘家人。
武則天也是如此,武氏家族是一個大的家族,在武則天的後輩中,最出類拔萃的是她的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尤其是武承嗣,稱得上武則天造神運動中最重要的功臣和始作俑者。
武則天稱帝後,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為武氏的始祖,尊為文皇帝,尊自己的祖先平王少子武為睿祖康皇帝,太原靖王為嚴祖成皇帝,趙肅恭王為肅祖章敬皇帝。
魏義康王為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為顯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為太祖孝明高皇帝,這些人的夫人均稱為皇後。
然後,她大封武氏家人為王,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攸歸、武重規、武載德、武攸暨。
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攸望、武攸緒、武攸止等都被封為郡王,諸姑姊均被封為長公主。如此一來,武氏的力量頓時空前。
⑨ 武則天的資料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須眉的印象,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於此詩可見。
武則天還有《臘日宣詔幸上苑》詩雲: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後來流傳為一個故事,說武則天於某年冬遊上苑,令花神催開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齊放,唯牡丹傲骨,獨不奉詔。武後大怒,貶之洛陽,「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為冠首。」(高承《事物紀原》卷十《牡丹》)。案此詩寫於691年,是武則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詩》於此詩題解雲:「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雲雲。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後托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說較為可信,所謂今花神催開百花,乃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實先有所布置。
據《新唐書·藝文志》錄有武則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輪集》十務已佚。令人輯有《武則天集》行於世。
年譜
⑩ 武則天里范冰冰宣傳片的那一集
《武媚娘傳奇》是由唐德影視、范冰冰工作室、《讀者》集團、恆大影視、中影聯合出品,由高翊浚執導,由范冰冰、張豐毅、李治廷、張鈞甯、張庭、周海媚、李李仁、李解等人主演的古裝歷史劇。
該劇主要講武則天從14歲入宮闈後再到身著皇袍頭戴帝冕最終登位的人生歷程,以及權力斗爭的故事。
該劇於2014年12月21日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2015年1月14日登陸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該劇在湖南衛視首播後掀起收視狂潮,大結局時以破5%的收視率創下近年來電視劇收視新高。
中文名:武媚娘傳奇
外文名:The Empress of China
其它譯名:無
出品公司:唐德影視、范冰冰工作室、《讀者》集團、恆大影視、中影股份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無錫、橫店、涿州
首播時間:2014年12月21日
導演:高翊浚
編劇:潘朴
主演:范冰冰,張豐毅,李治廷,張鈞甯,張庭,周海媚,李解,李李仁,任山,王繪春
集數:96集(湖南衛視版)
每集長度:未刪減版42-45分鍾 衛視版25-45分鍾
類型:宮廷、愛情、歷史
上映時間:2014年12月21日
製片人:范冰冰
在線播放平台:樂視網 優酷 愛奇藝 芒果TV 騰訊視頻 搜狐視頻
首播平台:湖南衛視
接檔:四十九日·祭
被接檔:活色生香
攝影指導:鞠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