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家設置佛堂
如何在家設置佛堂?如何供佛?是很多初學者都會遇到的問題。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內心恭敬為上,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學習。設置佛堂,要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家中有人不信佛,那麼為了避免家庭中出現矛盾,佛堂就不宜放在走動頻繁的起居室(客廳)正中間,可以選擇房間的一個角落,或者陽台、書房以及獨立的小房間內,以安靜為主,因為你是要在那裡做功課的。 當你選擇好佛堂的位置,就可以根據這個位置的面積(大小)自己設計佛堂了。既然是佛堂,那麼佛像是少不了的。藏傳佛教有唐卡,漢傳佛教有佛像繪畫,這些都是可以掛在佛堂的牆上的。佛堂內通常要設一供桌,供桌可以根據佛堂的面積找人定做,也可以用家裡閑置的桌子代替。 供桌上可以擺放佛像,有條件的可以為佛像製作一個佛龕。通常佛像是放在供桌的正中間靠牆位置,菩薩像分列兩邊,邊上是護法像。佛像的旁邊或者佛龕上要放置一本經書,這代表佛法。經書要用黃布或者哈達包起來,以保持干凈。佛堂里最好能擺放一張皈依上師的照片。 佛教中比較重視對佛像的開光,關於開光的意義,以前的博文有詳細闡述,這里不多贅言了。有些佛友家裡的佛像,在請回來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能開光,其實也不要緊,誠心誠意的供奉,佛力一樣會加持的。 供桌上常見的供具有:供杯(藏傳佛教是七供杯或者八供杯,代表:水水花香燈油果樂;漢傳佛教是三供杯,代表:佛法僧)、香具(藏傳佛教多用卧香盒,漢傳佛教多用香爐)、供燈(藏傳佛教多用酥油燈,漢傳佛教多用香燭,現在也有蓮花狀的電台燈可以選用)。這些是常見的供具。 除此之外,藏傳佛教的居士在佛堂里還可以供八吉祥、曼扎盤、朵瑪(食子)、法器(金剛鈴、金剛杵、法鼓、木魚等)、凈瓶、寶瓶、小佛塔、舍利、甘露丸等。這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不要攀緣就好。 佛堂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干凈,供桌要經常清潔,以免有塵土或者香灰。供杯每日要換水,一般是早上起來供水,傍晚再把水撤掉,撤水的時候,要把供杯擦拭乾凈,以免遺留水漬。供香和供燈時要注意防火,最好有人在家的時候再供。 供水撤下來後,可以灑到屋外、花園、草地,可以灌溉樹木、花草,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灑到廚房的水池裡,並做這樣的觀想:希望這些被佛菩薩加持過的凈水可以利益到廣大無邊眾生,利益到下水道里的眾生,希望眾生藉此能獲得暫時的安樂和究竟的解脫。 除了每日的供水、供燈、供香之外,我們還可以供花、供水果、供其它的一些食物(乾果、糕點、香油等等),鮮花、水果、食物可視情況供一天、兩天、三天乃至多天,如果出現發蔫則要撤換下來。撤換的時候,做如下觀想:感謝佛菩薩的應供和加持,祈願佛力加被,讓我不離正法,直至涅槃。(類似這樣的話,如果有自己熟悉的文字或者偈子,照念就可以。)重要的是我們要在這一刻有這樣的一個發心或者祈願,最好不要不做任何觀想就把供品撤掉。如果經濟條件不寬裕,每天就供水好了。 無論是做功課還是每天的上供,不要把這些當做是一個壓力來完成,而是要當做一個好的習慣來養成。至於其過程中,某些地方做的不如法,也不要擔心佛菩薩會不高興,會怪罪我們,沒有那樣的事情。佛菩薩是最平等、最慈悲的,他們像母親呵護孩子一樣呵護我們,怎麼可能因為我們在供佛過程中的一點過失責備我們呢?因此不要有那樣的思想壓力和負擔,用我們的虔誠心去供就好了。
『貳』 義烏佛堂哪裡有製作名片的
大成路好像有
『叄』 我看了活佛濟公第二部的預告片,就是29分多鍾的那個,有幾個問題。
你好
1、劇中陳亮追著白靈?第二部中的白靈是第一部中的,在劇中,也是蜥蜴精綠姬變幻成白靈的樣子,所以陳亮追著……但是那個片段肯定是第一部中的,還有就是,白靈沒有死,第二部也提到了,白靈被洞主抓回去了,被打回原形了,但是因為白靈底子好,所以沒有死,只是在洞里受苦,(第二部飾演白靈的演員,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出演第二部的白靈,所以才會有這樣,期待她第三部回來吧)
2、陳亮為什麼要下毒? 這是在萬應佛堂這個故事中的故事 ,昊天為情所困,修煉噬魂大法,當然後來綠姬又進來攪和,
『肆』 家庭佛堂如何布置
如何在家設置佛堂?如何供佛?是很多初學者都會遇到的問題。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內心恭敬為上,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學習。設置佛堂,要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家中有人不信佛,那麼為了避免家庭中出現矛盾,佛堂就不宜放在走動頻繁的起居室(客廳)正中間,可以選擇房間的一個角落,或者陽台、書房以及獨立的小房間內,以安靜為主,因為你是要在那裡做功課的。
當你選擇好佛堂的位置,就可以根據這個位置的面積(大小)自己設計佛堂了。既然是佛堂,那麼佛像是少不了的。藏傳佛教有唐卡,漢傳佛教有佛像繪畫,這些都是可以掛在佛堂的牆上的。佛堂內通常要設一供桌,供桌可以根據佛堂的面積找人定做,也可以用家裡閑置的桌子代替。
供桌上可以擺放佛像,有條件的可以為佛像製作一個佛龕。通常佛像是放在供桌的正中間靠牆位置,菩薩像分列兩邊,邊上是護法像。佛像的旁邊或者佛龕上要放置一本經書,這代表佛法。經書要用黃布或者哈達包起來,以保持干凈。佛堂里最好能擺放一張皈依上師的照片。
佛教中比較重視對佛像的開光,關於開光的意義,以前的博文有詳細闡述,這里不多贅言了。有些佛友家裡的佛像,在請回來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能開光,其實也不要緊,誠心誠意的供奉,佛力一樣會加持的。
供桌上常見的供具有:供杯(藏傳佛教是七供杯或者八供杯,代表:水水花香燈油果樂;漢傳佛教是三供杯,代表:佛法僧)、香具(藏傳佛教多用卧香盒,漢傳佛教多用香爐)、供燈(藏傳佛教多用酥油燈,漢傳佛教多用香燭,現在也有蓮花狀的電台燈可以選用)。這些是常見的供具。
除此之外,藏傳佛教的居士在佛堂里還可以供八吉祥、曼扎盤、朵瑪(食子)、法器(金剛鈴、金剛杵、法鼓、木魚等)、凈瓶、寶瓶、小佛塔、舍利、甘露丸等。這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不要攀緣就好。
佛堂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干凈,供桌要經常清潔,以免有塵土或者香灰。供杯每日要換水,一般是早上起來供水,傍晚再把水撤掉,撤水的時候,要把供杯擦拭乾凈,以免遺留水漬。供香和供燈時要注意防火,最好有人在家的時候再供。
供水撤下來後,可以灑到屋外、花園、草地,可以灌溉樹木、花草,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灑到廚房的水池裡,並做這樣的觀想:希望這些被佛菩薩加持過的凈水可以利益到廣大無邊眾生,利益到下水道里的眾生,希望眾生藉此能獲得暫時的安樂和究竟的解脫。
除了每日的供水、供燈、供香之外,我們還可以供花、供水果、供其它的一些食物(乾果、糕點、香油等等),鮮花、水果、食物可視情況供一天、兩天、三天乃至多天,如果出現發蔫則要撤換下來。撤換的時候,做如下觀想:感謝佛菩薩的應供和加持,祈願佛力加被,讓我不離正法,直至涅槃。(類似這樣的話,如果有自己熟悉的文字或者偈子,照念就可以。)重要的是我們要在這一刻有這樣的一個發心或者祈願,最好不要不做任何觀想就把供品撤掉。如果經濟條件不寬裕,每天就供水好了。
無論是做功課還是每天的上供,不要把這些當做是一個壓力來完成,而是要當做一個好的習慣來養成。至於其過程中,某些地方做的不如法,也不要擔心佛菩薩會不高興,會怪罪我們,沒有那樣的事情。佛菩薩是最平等、最慈悲的,他們像母親呵護孩子一樣呵護我們,怎麼可能因為我們在供佛過程中的一點過失責備我們呢?因此不要有那樣的思想壓力和負擔,用我們的虔誠心去供就好了。
『伍』 劉素雲老師家裡佛堂布置得是不是很庄嚴.能不能看一下視頻,我也想把佛堂裝辦一
沒有這個必要!劉素雲老師的佛堂也不一定裝扮多麼庄嚴!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裝扮的再庄嚴有什麼用呢?這樣未必是對佛的恭敬!真正的恭敬就是依教奉行!佛讓我們做的,我們一定要做,不讓我們做的,決不違背。這就是佛的好弟子!寺院道場裝扮的庄嚴,那是為了接引眾生。讓眾生看到我們如此的恭敬佛,他們也能對佛恭敬了。家裡就不需要了,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陸』 佛堂里風起發出叮叮聲的金屬片叫什麼
掛在屋檐下風吹叮當響的都是風鈴吧
『柒』 佛堂瓦桑怎樣理解
來源及分布
本品種是安徽省金寨縣地方品種。屬魯桑種。二倍體。分布於安徽省金寨、六安、太湖、東至、壽縣等縣。
特徵
樹形直立,枝條粗短而直,皮棕黃色,節間微曲,節距3.2cm,葉序2/5,皮孔小,橢圓形,12個/cm2,冬芽三角形,淡褐色,貼生,副芽小而少,葉長心臟形,較平展,間有海螺口狀扭曲葉,深綠色,葉尖銳頭,葉緣乳頭齒,葉基深心形,葉長18.5cm、葉幅14cm,較厚,葉面光滑,微波皺,光澤強,葉片稍下垂,葉柄粗短。雄花,花穗短而少(圖版92)。
特性
安徽省合肥栽培,發芽期4月1—6日,開葉期4月8—17日,發芽率55%,生長芽率25%。成熟期5月10日左右,是中生中熟品種,秋葉硬化期9月中旬,發條力中等,側枝少,每米條長產葉量春125g,秋110g,每公斤葉片數春600片、秋350片,葉片占條、梢、葉總重量的56%。年畝產葉1300kg。葉質較優,含粗蛋白質23.5%,可溶性糖13.4%。經養蠶鑒定,萬頭繭層量春5.04kg、秋4.2kg,壯蠶100kg葉產繭量春6.0kg、秋6.2kg。作種繭育用桑。產良卵率比對照湖桑32號提高7%左右。抗旱耐瘠性差,易受蟲害。
栽培特點
宜養成中干樹型,適當密植,早春剪梢,多施春肥,可提高發芽率;夏秋季及時灌溉防旱,加強蟲害防治等措施,才能獲得高產穩產。適於長江流域和黃河下游地區栽培。
『捌』 關於去佛堂的作文500字
佛堂前的檀香裊裊而起,那似繁實慢的木魚聲聲繁華退盡,香花滿衣再聞得鳥語清脆,這片禪院,不是人間勝地卻勝過天堂。
班駁的青磚是檀香長年累月熏陶而成的記憶,古舊生香,不會因為歲月的侵蝕少了固有的美麗;曲曲折折的幽徑,隱藏在深深的花木叢中,未曾走近便永遠不會發現秘密,你會恍然間頓悟「柳岸花明又一村」的禪意。
撥開花草,透過樹木間的縫隙,佛堂好似「千呼萬喚始出來」,卻「猶抱琵琶半遮面」。裊裊而起的檀香,縈繞周遭,惶然間初見,好似白雲環繞的九宵雲居,非是人間可產之物——滿眼余香。
推開佛堂前門,擁有幾個世紀年齡的木板「吱啞」著敞開,幾縷透過樹叢縫隙的陽光射進幽靜的佛堂里間,將那端放在貢桌上的香爐里的,縷縷升騰而起的檀香照耀的纖毫畢現。
佛祖捏花而笑,香燈昏黃,寂靜的燃燒,未因為佛門開啟而有半絲的悸動;蒲團依舊有著僧侶盤膝而坐的攏括,木魚懶懶的正端在蒲團前方,可以想像——老僧閉目誦經,手中的木魚敲打出一個一個同樣音節,以及那檀香裊裊而起,遮蓋住了佛那似笑未笑的臉龐。人,佛,堂融為一體,讓這紅塵滾滾的痴人,剎那間好似歷經過佛堂所歷經的歲月,騷動的心開始學會淡定。
不過是夕陽初下,佛堂已過早現出昏黑。
一盞明燈緩緩掛起,在這過早黑暗了的山林間,它就是招人早歸的鍾聲,讓山腳下的居民,聽聞到了回家的號角。
滿空星光,照耀佛堂之前。風聲,葉聲,蟋蟀聲,聲聲交融——是滿天星月寂靜,還是這佛堂寂靜?是佛堂吧,只因為能將那麼多的聲音完全的獨立在這一小片空間裡面,就絕不是真空能夠做得到的。
猶如老僧參禪閉目,這幽闌山中,星月當空,一切煩惱不過是過眼雲煙,這忘懷亦只是對禪的領悟。滿心只剩下平靜,從山腳帶來的憂愁,苦惱,憤怒,不甘……從山腳下去後將會被埋葬在這脫離俗世的佛堂前。
最美的景色,不就是來時攜帶煩惱,去時身心皆輕?盡管佛已跳出紅塵外,然而他留在深山密林中的居所,悠久歲月所沉澱下來的文化,依舊給俗世凡人帶來了心的寧靜。
這便已足夠讓佛堂,悠久的矗立在大山之中。
『玖』 浙江省義烏市佛堂的景點有哪些
1,培德堂
培德堂位於佛堂鎮田心四村,以其懸掛於中進廳堂上首的「培德堂」大匾額而出名,其匾額上的字,由170多年前虎門銷煙的愛國名臣林則徐手書於清道光乙未年。
2,雙林寺
雙林寺為南朝梁時傅大士所建.傅大士名翕,又說名弘,生於齊明帝建武四年(497),二十四時經梵僧達摩指點在雲黃山雙木壽樹旁結庵修行,梁中大通六年(543)建雙林寺。
3,雙林風景區
雙林風景區位於義烏市佛堂鎮,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雙林風景區是以佛教名寺為特色,以文化休閑為主體的風景名勝游覽區。規劃中的雙林風景區分為娛樂區、度假區、雙林風景區、農庄區五個區。
4,萬善橋
萬善橋是位於浙江義烏佛堂古鎮浮橋,萬善橋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在20世紀六十年代中末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座石墩水泥橋。
5,稽亭村
稽亭村座落在雲黃山北麓余脈山地邊緣,離著名的佛教勝地雙林寺僅1公里。該村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三國時代就成為十里一亭的一個村落,因村邊有萬頃碧波的稽亭塘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