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之旅的幕後製作
里恩的收山之作,雖然談不上傑作,但仍然不乏細致和氣派以及精湛的表演。影片重點反映文化沖突,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改編自E·M·福斯特小說。從影四十多年,大衛·里恩只拍攝了16部影片,但獲得奧斯卡提名 竟達56次之多,共獲得27項金獎,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導演獎提名, 兩次獲獎,被稱為英國電影屆的泰斗。
關於影片
1960年,在觀看了桑撒·拉米·羅根據《印度之行》改編的同名舞台劇之後,E·M·福斯特,當時已年逾80,顫巍巍地走上舞台,表達了自己對劇中表演的喜愛之情:「那些演員們多麼偉大啊,」福斯特說,「我能在這里觀看他們的演出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那些發生在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我看得太多了,可是他們沒能體現出人生的復雜性……」這不是單純的關於「東西方文明對立」的討論,而是在表達「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困境」。
如果不是在1970年時去世,福斯特可能也會對大衛·里恩的作品表達同樣的喜悅之情,因為影片充分展現了他想表達的人性的矛盾和復雜。
著名作家福斯特共出版了五部長篇小說,最後一部《印度之行》卻是最早被搬上銀幕的,1984年,由大導演大衛·里恩執導。雖說福斯特曾有遺言,反對任何人改編他的任何作品,但似乎沒人尊重他的願望,他的六部長篇小說中的五部被改編成電影。
《印度之行》寓意深刻、含蓄,表演鬆弛,敘事緊張,充滿濃郁的異國情調。本片獲1984年第五十七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11項提名,但最終完敗於影片《莫扎特》(Amadeus),僅獲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創原配樂獎。
關於改編
「只需聯系!」這是E·M·福斯特在《霍華德庄園》里給我們的建議,緊接著,在《印度之行》中,他卻創造出了一個毫無聯系和交流的世界,在那裡,印度人和英國人說同一種語言卻完全不了解對方,在那裡,無所謂你如何評價那個著名的馬拉巴山洞,因為到頭來所有事情都只是化作一聲空洞嘲諷的回響。福斯特的小說是本世紀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大衛·里恩對它的影像闡釋也被並入銀幕上最偉大的改編作品之一。
根據優秀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往往並不是很優秀,這是因為在小說中,文字描述的空間能讓人浮想聯翩,而電影卻用它自己的方式把想像變為看得見事實。《印度之行》很巧妙地繞過了這個矛盾——它使小說中的核心事件發生在銀幕之後,也許壓根沒有發生過,隨你怎麼想。
在一個炎熱憋悶的日子,阿齊茲醫生帶領一支探險隊來到馬拉巴山洞,隊員們一個接一個地放棄了,只有阿黛拉小姐留下了。接著,這兩個人,一個印度男人和一個英國女人在最後一段路途上同行。在當時,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根植於一種根深蒂固的、半官方的種族主義之上,一些英國對吉卜林的話深信不疑:「東方就是東方,西方就是西方,它們永遠不可能相交。」在福斯特的小說中,當阿黛拉小姐走進山洞後,她和阿齊茲醫生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始終都不甚清晰。
大衛里恩的影片繼續保留著這個問題的開放性。但是,由於他需要通過畫面來講故事,整個事件過程不可能模糊,於是,起碼,影片讓我們知道,阿齊茲醫生在事件中是清白無辜的。
關於導演
作為《日瓦戈醫生》和《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導演,大衛·里恩將影片中的人物放置在他所繪制的最美麗的畫布之上。他沒有照抄宣傳印度旅行的海報,也沒參考那些艷麗的明信片,而是展現了一個彷彿出自愛德華·李爾(Edward Lear)之手、維多利亞式水彩畫一般的印度:謎一般的人物們散落在壯美的風景之中,看起來總像是未竟之作。里恩創造的印度是一個令人驚嘆的美麗世界,一個英國人永遠無法完全理解的世界,當然,這一切也正是阿黛拉小姐在山洞裡學到的。
大衛里恩是一個精巧的工匠,他的不可超越之處正在於:他能夠讓每一個鏡頭看起來和他想要的效果一模一樣。他要求演員在表演上要充分、深沉又不過於招搖。他的電影劇本在清晰度和穿透力上可被稱作典範。在影片的結束的時候,我們如此徹底地了解了這些人物,以至於只有最無聊的觀眾才想回過頭去再仔細瞧瞧那些山洞。
花絮
·編劇和製片人阿諾德哈迪·羅伊在本片中擔任助理導演,他同時也是一個小說家,他在1997年寫的暢銷書《小玩意的上帝》獲得了英國頂級文學獎,prestigious Booker Prize.
·大衛里恩以他創作態度特別是選材的嚴謹聞名於世,在1970年拍完《瑞安的女兒》(獲兩項奧斯卡獎)後,他「息影」14年,1984年才完成了《印度之行》的拍攝。
❷ 印度旅行簡介
印度概況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大部分位於北緯10度至30度之間。位於低緯度,大部分位於熱帶和亞熱帶。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英聯邦成員國。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在梵文中有月亮的含義,是美好的事物的通稱。印度已經成為軟體業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術服務等等也即將成為全球重要出口國。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印度到處是無數歷史紀念碑。 一些保存佛祖舍利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銅匾和石碑散布在整個次大陸。瑪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愛羅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東西南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築風格的雄偉的廟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庄園、德里的壯麗紅堡、歷史紀念碑、壯觀的法特普爾西克里王宮、宏偉美麗的泰姬陵等。印度城鎮還有窮人,還有貧民窟。但隨著印度的科學和工業技術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印度新興的信息技術工程人員和信息企業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印度美食推薦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地區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北方烹飪中有許多肉、穀物和麵包,辣味是主要特點;南方的多素食,米飯和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小扁豆,普通佐料為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葉。 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甚至可以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爐子的火中去。很快地又把它取出,放入盤中操作迅速而復雜。出爐後被香噴噴的,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 另外,印度的美食還有:奶茶,也叫馬沙拉奶茶,在印度街邊經常能看到一些碩大無比的鍋,裡面文火溫著白乎乎的牛奶,上面一半還覆蓋著奶皮,非常香濃;酸奶,舊德里賈瑪清真寺門口的小攤上隨處可見,用土陶罐裝得滿滿的,整齊地排列著,食客用完酸奶就砸碎陶罐,這種酸奶非常濃,濃得沒法喝而只能用小勺來吃;咖喱羊肉,放在餐廳門口一個個亮晶晶的金屬大罐中的咖喱羊肉,下面施以文火慢燉並保溫,濃香也隨之緩緩溢出。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搬上,不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乳酪球、加糖水的煎餅、用乳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用一種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調製品招待客人,有助消化的效用,不過一般尋常百姓家用餐比較簡單。
印度交通情況簡介
航空——除了乘坐飛機進入印度,不少驢友會選擇陸路的方式由尼泊爾入境印度。尼泊爾有好幾個關口可以進入印度,派勒瓦是最大的一個。目前從國內能夠直飛印度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昆明和成都。
火車——印度的鐵路簡直是世界鐵路系統上的一朵奇葩,網上訂票系統復雜,火車售票分為售票處(BOOKING OFFICE)和預售處(RESERVATION OFFICE),一些大站(如新德里和瓦拉納西)有專門的外國人售票處。
巴士——印度每一個邦的巴士車都不一樣,但是主幹道上可以找到普通巴士、快車、半豪華、豪華、豪華空調公車甚至是豪華卧鋪車。私營巴士通常比國營(local bus)的要舒適一些。
計程車——義大利起步價13歐元。
印度旅行購物
在印度通過購物可以了解印度人的習慣、藝術和技術。購物最好要貨比三家,還要記得要討價還價,但也有空調設備齊全的不議價的商店,這種商店出售駱駝瘤的刺綉品,這需要識貨的行家辨別。工藝品是印度的一大特產,色彩豐富價錢又低廉,遊客可根據自己的預算收集喜愛的東西。但要注意贗品。 印度有特色的商品有:神油,在印度神油的名號如雷貫耳,最早不是只用在男歡女愛的事情上,而是一些到山上去清心修練的信徒將神油抹在全身,這樣一來好像就會在身上起了一種保護作用。 披肩,克什米爾地區的披肩是名揚海外的特產品,以喜瑪拉雅山野生小羊的毛,所製成的帕須米納披肩,質感細膩,深受時裝界喜愛。 香料,它就像是一種魔法,讓食物充滿生動的表情,也開啟了人們的味覺深度,是許多印度日常食物的靈魂。 大吉嶺紅茶,它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含有麝香葡萄風味,但是隨著氣候條件、採摘期和製作功夫不同,茶葉質量與氣味也會有所差異,一般來說,以每年4~5月間採摘的春茶品質最好。 全印度最有名的購物城是潔蒲,它和聞名全世界的pinkcity齊名。從卡什米爾高寒山區綿羊毛做成的開斯米披肩,各種設計細膩、手工精美的寶石首飾和銀首飾、絲地毯,風情萬種的沙麗,到鑲滿小鏡子的檯布床單,在這里都能夠買到。
印度旅行注意事項
1.「那摩斯戴」 意即「您好」,是印度最常用的問候語,人們見面或告別時,印度人總免不了說一句「那摩斯戴」。
2.印度婦女額頭點有痣,代表著喜慶、吉祥,是印度民族的標志。
3.印度教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他們把黃牛當作神靈,對它頂禮膜拜。
4.在印度情侶最好不要在公共場所手牽手,因而擁抱就更要避免了。此外女士不要著無袖T恤或都是過於暴露的衣服,而且不能交叉雙腿。
5.「交叉雙臂並點頭」這是印度人表達問好的方式,這個時候遊客可以同樣的動作回復。
6.跨過地上的食物或者是人,在印度都是不允許的,行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腳下。
7.在印度,進屋前脫鞋已經是一種習慣,並且不不能用腳掌朝向當地人或是神像。
8.印度的計程車和餐館不收小費,但高級餐廳、酒店須付服務費則會收小費。租一日計程車去觀光時,最好給5盧比小費。
印度旅行娛樂活動
印度的娛樂活動不僅數量極多,而且都很有看頭。千百年來恆河沖積出來的偉大文明沉澱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由於特殊的文化結構和殖民歷史產生了印度現在的特殊社會意識形態,這是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猛烈撞擊的產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磨平了稜角,你會發現這兩種文化在印度相處得是那麼的和諧。 舞蹈與音樂在印度,宗教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規范,而音樂與舞蹈,是隨著各種宗教節慶、民間儀俗所產生的,是最常見的一種藝術形式。 印度音樂傳統來自古老的「婆摩吠陀」(Sama Vedas)經書,分別是流行於印度北部的印度斯坦(Hinstan)系統與流傳在南印度地區的卡納塔克(Karnatak)系統。前者有中亞和波斯的風格,後者保持了原貌。古典音樂具有各種形式,最常被演奏的是克希雅爾(Khyal),融合嚴謹和浪漫的音樂形式,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南印度的卡納塔克音樂,有較為復雜的規律、不像北印度音樂流行即興創作,只以特殊技巧或樂器,在原有的結構中加以變化。印度古典舞蹈,主要有卡塔克(Kathak)、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瑪尼普利(Manipuri)、卡塔卡利(Kathakali)等四大流派,此外還有奧蒂西(Odissi)、 庫奇普蒂(Kuchipudi)...等。 在印度,你能在現代的大酒店內享受印度最古老正宗的印度古法按摩,還可以在林立著大廈街道上看到吹著魔笛舞蛇的藝人,更可以在渾濁不堪的恆河上看到人們在上面洗漱,甚至有人在飲用其水。
❸ 去印度旅行的遊客,要做好哪三點思想准備
隨著人們獲取消息的越來越便利,很多神奇的國家都讓中國遊客充滿了好奇,其中就有印度這個國家。印度對於很多中國遊客來說都是十分神秘的,因為從網上來看這里的一切事物都是十分的新鮮,盡管網上的報道負面新聞也比較多,但是還是讓很多遊客心生嚮往,很多旅遊博主也是躍躍欲試,想要通過印度一夜爆紅。
❹ 印度電影那麼紅,去印度旅行的不可思議你知道多少
2、供養老鼠的老鼠神廟在印度,老鼠是貴為神靈的,當地有個說法,若是老鼠爬上你的腳,就是你撞大運的時候了。瓦拉納西恆河東岸的這個老鼠廟則更加極致:殿堂內專門放有一個碩大的盤子,每天會有專人盛放鮮奶喂養老鼠。更不可思議的是,每天下午,老鼠們喝剩下的牛奶將由僧侶們發放給門口的信徒喝。
❺ 印度怎麼宣傳中印對峙
印度對中國海軍的印度洋珍珠鏈表示惱火
更怕中國修建起成熟的邊境補給線
不需要動手了,中國讓他們滾,他們就滾了
因為他們毫無勝算
❻ 為什麼印度旅遊在中國不火
別的不說 吃就受不了
❼ 在印度旅行是種怎樣的感受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❽ 印度第七旅旅長達爾維簡介
約翰·達爾維(John Dalvi),1920年生在伊拉克,祖籍印度孟買,1940年考入達拉頓軍事學院,1942年畢業後被授予少尉軍銜,與中國之戰被俘,是中印自衛反擊戰中被俘的最高長官。
約翰·達爾維(JohnDalvi),1920年生在伊拉克,祖籍印度孟買,1940年考入達拉頓軍事學院,1942年畢業後被授予少尉軍銜,分配到英印第17步兵師服役。達爾維第一次參戰是在緬甸,他指揮的排一度陷入日軍重圍,不得不撤往碧琳河(BilinRiver),但那裡並非合適的防禦地點,達爾維一行只好繼續向錫唐河(SittangRiver)撤退,途中不斷遭到日軍空襲和伏擊。
為甩掉日軍,師長傑克·史密斯少將(JackieSmyth)不顧數千印度士兵尚未渡過錫唐河,嚴令達爾維炸掉跨河大橋,達爾維不得不執行了命令。達爾維晚年回憶起1942年的悲劇:「只有不到1000人從日軍包圍圈裡突出來,我們幾乎把所有武器都丟了。」而在1944年日軍入侵印度重鎮英帕爾時,英印第17師一雪前恥,達爾維指揮的部隊以巨大傷亡拖住敵
約翰·達爾維(JohnDalvi),1920年生在伊拉克,祖籍印度孟買,1940年考入達拉頓軍事學院,1942年畢業後被授予少尉軍銜,分配到英印第17步兵師服役。達爾維第一次參戰是在緬甸,他指揮的排一度陷入日軍重圍,不得不撤往碧琳河(BilinRiver),但那裡並非合適的防禦地點,達爾維一行只好繼續向錫唐河(SittangRiver)撤退,途中不斷遭到日軍空襲和伏擊。
為甩掉日軍,師長傑克·史密斯少將(JackieSmyth)不顧數千印度士兵尚未渡過錫唐河,嚴令達爾維炸掉跨河大橋,達爾維不得不執行了命令。達爾維晚年回憶起1942年的悲劇:「只有不到1000人從日軍包圍圈裡突出來,我們幾乎把所有武器都丟了。」而在1944年日軍入侵印度重鎮英帕爾時,英印第17師一雪前恥,達爾維指揮的部隊以巨大傷亡拖住敵人。7月,遭受巨大傷亡的日軍率先撤出戰場。
戰後,達爾維晉升為陸軍中尉,1945年初被調往英印第44空降師任排長。1945年5月1日,他率領一個廓爾喀排空投到緬甸仰光,不過他們沒遇上敵人,原來日軍已在幾天前撤離了仰光。當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時,達爾維晉升為上尉連長,第44師師部要他帶一個連空投到新加坡,解救盟國戰俘。於是,達爾維連率部趕在盟軍大部隊之前接管日軍控制的新加坡戰俘營,並向當地市民發放救援物資。
印度獨立後,達爾維在印度陸軍中歷任營長和陸軍司令部參謀,1962年初出任第7旅旅長。該旅是中印邊境東段的最前沿部隊,下轄3個步兵營和1個步槍聯隊,還有一些小型炮兵單位,裝備有76.2毫米迫擊炮和75毫米山炮,總計6000餘人。
❾ 印度旅行會讓你嚴重懷疑人生,是真的么
之所以會有去印度旅遊會讓你懷疑人生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大家在旅行的時候其實是想要獲得更好的體驗的,但是當你到達一些國家去旅行時,你卻發現這些國家和你想像之中有著非常大的差距,並且很多的事情都會無限次的刷新你的三觀。
因此,很難看到泰姬陵的全景,全部都是各種各樣的人頭堆在你的前面,而且印度的市區也是比較混亂的,道路非常的狹窄,甚至有一些臟。再去到印度逛集市的時候,會讓人感覺到有一些難以接受,因此會有人說去到印度之後簡直是讓人懷疑人生。
❿ 遊客第一次到印度旅行,直言印度哪些習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印度是中國的鄰居,並且也是人口第二大國。印度歷史文化很深厚,很多人喜歡去印度旅遊,但是印度很多的風俗,卻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來看一看印度都有哪些讓人不可思議的風俗,去了印度之後,不至於適應不了。
印度的廁所都備有沖水系統,如果沒有沖水系統的話,人們會在旁邊准備一杯水。所以印度人是用左手擦屁股,右手付錢。
在印度餐館裡面,你只能用右手抓飯,如果用左手抓飯吃會被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