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稻香村策劃書

稻香村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11-15 15:11:30

① 我想去稻香村工作

待遇相當客觀.使用期好象是1300 上5險 專政1800-2500 上五險

關鍵問題是! 你是農村戶口還是城市戶口.城市戶口好象比農村的要好一些
北京稻香村集團是一個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在北京糕點行業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年產值超過10億元以上。給北京稻香村提供是全案服務,具體日常性的工作不用多說,下面只說一下給稻香村在重陽節的策策劃,後來這個案例被《銷售與管理》作為外腦案例選登。

一、背景

當日歷從2006年10月6日這一頁翻過,今年的京城中秋月餅大戰終於塵埃落定,各大月餅品牌各自鳴金收兵,回營休整盤點。而在京城月餅大戰中最大的贏家北京稻香村集團卻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而是立刻把眼光瞄準了下一個節日商機――重陽節。
對於重陽節,在所有的傳統節日中,歷來是一個不被重視的節日。自1989年國家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以來,從此重陽節就被打上了「老人節」的烙印,除了老年類的產品會在重陽節做一些推廣促銷外,一般的產品都不會給予過多關注。
作為北京糕點業的龍頭企業,北京稻香村每年都在重陽節推出節令糕點----重陽花糕,但由於重視程度不高,銷量一直不溫不火,每年的總銷量不到3000市斤。
今年,北京稻香村的領導們敏銳地意識到稻香村的產品在傳統的四大節日(中秋、端午、春節、元宵)中,已經進入了相對成熟期,必須試圖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這對於北京稻香村「有節日就有稻香村」的經營理念來說,開發新的節日商機就成了首要選項。
第一個試點,就是今年重陽節。

二、分析研究

我們在接到重陽花糕策劃的任務之後,首先是對重陽花糕產品的性質進行了界定:把重陽花糕定位為節令食品,而非一般性食品。盡管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界定,但對於重陽花糕的策劃來說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對於一般的產品來說,影響其銷售的無非是四大因素,即產品因素、價格因素、渠道因素和推廣因素(見圖表1)。產品因素包括產品的原料、口味、工藝、外觀、包裝等等;價格因素是指消費者願意為此所付出的購買代價;渠道因素是指消費者將從何種渠道獲得此種產品;而推廣因素是指產品將以何種形象、何種功能進入消費者的心智。只要從這四方面的因素去滿足和契合消費者的內在需求,那麼通常來說,產品成功的可能性將非常大。
然而,對於節令食品來說,僅僅從這四大方面來進行產品策劃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對於節令食品來說,有一個文化支撐的問題,就是產品必須能承載節日所賦予它的文化內涵。如果產品本身達不到節日文化所需要的傳遞載體基礎,那麼是無論如何也支撐不起節日食品市場的。我們作為全國食品行業專業的營銷策劃機構,對此作為深入的研究,並開發出了節令食品的影響因素模型(見圖表2)。節令食品的影響因素模型在一般性產品影響因素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影響因素。因為,消費者購買節日產品的一個主要驅動力是對於節日文化的認同,而並非是日常需求性購買。只有消費者認同了節日文化和在節日文化影響下的節日食品食用習俗,才能產生購買行為。舉例來說,對於同樣是節令食品的月餅,消費者在購買時的第一購買驅動力並非是食用,而是為了應節:送給親朋好友以表達美好的祝福或與家人共同分享節日的團圓氣氛。
回到重陽花糕的問題上來,作為一個支撐重陽節市場的節令食品,首先它必須能夠達到支撐重陽文化,傳遞重陽節文化內涵的作用,其次才是其他影響因素。因此,我們對這首先對重陽花糕的文化因素進行了入研究:
在傳統文化中,九為陽數之極至,故九月初九被稱為「重陽」或「重九」。關於重陽節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漢代。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漢武帝有個宮女叫賈佩蘭,她在九九重陽這天,佩戴茱萸,喝菊花酒,認為這樣可以長壽。當然這只是她的個人行為,在當時並沒有形成一種風俗。到了晉代,這種風俗才慢慢形成,晉人周處《風土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頭,雲辟除惡氣,而御初寒」。
到了唐朝,在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李泌上書請求將中和(二月初二)、上巳(三月初三)和重陽(九月初九)定為節令,得到了德宗的恩准。至此,重陽節才終於成為法定的節日,流傳至今。
另外,在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非常時尚的節日。尤其是唐床時期,重陽節特別為文人墨客們所推崇。在這一天,他們攜酒邀友,登高游樂,吟詩作賦,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比較出名的有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庄》、王勃的《九日》等等。
除了詩詞之外,《晉書》里還記載了一個關於重陽節的成語典故:當年陶淵明的外祖父、東晉名士孟嘉在大司馬桓溫處參軍。到了重陽這天,桓溫帶著大家一起游龍山,孟嘉因為貪看美景,帽子被風吹落在地上也不知道,桓溫於是就讓一個手下寫文章來取笑孟嘉,孟嘉立刻寫了一篇文章來回應,其文采之妙,讓所有的人為之嘆服。於是,後來「重陽落帽」就成了寓意重陽登高、飲酒著文、風流雅興的成語。
重陽節在古代有很多習俗,比如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現在保留下來的除了登高之外,基本只剩下吃重陽糕了。關於重陽糕的來歷,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南齊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即位後,規定九月初九為騎馬射箭、檢閱軍隊的日子。據說重陽糕就是由當年發給士兵的干糧演變而來。到了宋代,重陽糕就成了饋贈親友的時尚禮品。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述:「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茱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這種風俗一直到清代都十分盛行,清人潘榮陛在《帝京歲月記勝》中說:「京師重陽花糕極勝…市人爭買,供家堂,饋親友」。
通過對重陽節文化的研究,我們得出以下兩點結論:第一,重陽節並非僅僅是老人節,恰恰相反,在古代反而是一個非常時尚的節日;第二,重陽節吃重陽花糕的習俗具有悠久的歷史。然而問題同時也出在了這兩點:首先大多數消費者都認為重陽節就是老人節;其次,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重陽節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在研究了重陽文化之後,接下來我們對重陽花糕的產品因素、價格因素、渠道因素和推廣因素分別進行了研究:
首先,從產品因素上來說,北京稻香村的重陽花糕在原料秉承了北京稻香村一貫用料精選的原則,同時採用了純手工的製作工藝,既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口感,又保留了傳統的特色風味,能有效與其他產品相區隔,使產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雖然產品本身並沒有問題,但重陽花糕卻一直沒有自己的包裝,同其他北京稻香村的日常糕點一樣以散裝的形式進行零售,使得重陽花糕很難在眾多日常產品中凸現出來。
其次,從價格上來說,重陽花糕每市斤的定價為19元,與北京稻香村同類糕點的價格與比較,價格適中,符合目標人群的消費水平。
第三,北京稻香村的重陽花糕在北京稻香村51家自營店和140個終端銷售,與其他節令產品(月餅、粽子等)的渠道保持基本一致,因此,重陽花糕在營銷渠道上也並沒有什麼問題。
第四,在推廣上,往年重陽花糕僅僅是被作為一個應節食品,並未過多重視,因此基本上沒怎麼做過推廣,消費者對它知之甚少,甚至有很多消費者根本不知道稻香村有重陽花糕這個產品。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自然不能引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這也是重陽花糕為何銷量不溫不火的另一大原因。
綜上所述,通過節令食品影響因素模型的分析,北京稻香村重陽花糕產品的策劃重點落在了文化、包裝和推廣三個點上。

三、策略制定

既然已經找到了問題的切入點,接下來,我們分別就問題的各個方面制定了相應的策略:
1、文化的傳播
前面說到,在重陽節文化上面有兩大問題:一是大多數消費者都認為重陽節就是老人節;其次,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重陽節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根據這兩點,我們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兩個方法:即改變人們對重陽節的認識和擴大消費人群。所謂改變人們對重陽節的認識,就是要讓消費者認識到重陽節不僅僅是老人節,而是一個全民的節日,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到這個傳統節日中來;所謂擴大消費人群,就是讓消費者在認識到重陽節是一個全民節日的基礎上,重新養成重陽節吃重陽花糕的習慣。然而想要在短時間內讓消費者了解並認同這些信息並非易事,我們認為一方面要充分藉助媒體的告知力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北京稻香村現有消費者的帶動作用。因為北京稻香村的現有消費者年齡層次相對較高,基本上是家庭中的長輩。對於家庭飲食來說,這一類型的消費者具有相當的決定權和影響力,利用他(她)們來影響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2、包裝的改進
對於包裝的改進,我們首先將以往散裝零售的形式改為禮盒裝的形式;每盒裝九塊重陽花糕,總重量在一市斤左右,符合消費者購買量的習慣;九塊重陽糕有九九(久久)之意,符合傳統祝福之意;九塊重陽花糕分為三組,每組三塊為,分別名為「高壽」、「高升」、「高翔」。「高壽」是祝福老人健康長壽,「高升」是祝福年輕人事業順利、步步高升,「高翔」是希望孩子學業有成,早日翱翔。一盒重陽糕,涵蓋了對全家人的祝福,這既能引起年輕人的興趣,也與北京稻香村的品牌理念――「一家人的稻香村」相吻合。
3、推廣的方法
對於重陽花糕的推廣,首先一點就是要以最少的推廣費用達到推廣的目的,因為畢竟是第一次進行重陽節產品的策劃。因此,在媒體的選擇上,我們主要選擇了北京交通台和北京晚報兩家作為主要的宣傳媒體,推廣的形式以新聞和軟文為主,結合店內海報和宣傳單頁,形成立體式宣傳。推廣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宣傳重陽文化和北京稻香村推出重陽花糕的信息上,我們撰寫了相應的文案、設計了店內的海報和宣傳單頁,在重陽節前按時發布到各個媒體和北京稻香村的直營店和銷售終端。

四、市場反響
10月20日,北京稻香村的各大直營店和銷售終端都開始向消費者發放重陽花糕的宣傳單頁,並在醒目位置張貼重陽花糕的海報,讓消費者提前了解重陽文化和北京稻香村推出重陽花糕的相關信息。
10月23日,北京晚報第一次刊登了有關重陽花糕的軟文。
10月24日,重陽花糕一上市,就在兩小時內脫銷。在隨後的幾天內,每天上市的重陽花糕不到中午就脫銷,而且北京稻香村每天都能接到許多要求購買重陽花糕的電話。
同時,北京稻香村重陽花糕的熱銷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在重陽節當天七八次循環播出了有關北京稻香村重陽花糕熱銷的新聞,極大地提高了北京稻香村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截止到10月30日重陽節結束,北京稻香村共計銷售重陽花糕16000市斤,比往年的銷量提高了五倍多。
當然,銷量的大幅提升只是一個表象,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重陽節有了新的認識,真正的重陽節商機正在悄悄孕育成熟。

② 稻香村是哪年創立的

" 稻 香 村 於 清 乾 隆 三 十 八 年 ( 公 元 1 7 7 3 年 ) 創 立 於 蘇 州 。 據 早 在 光 緒 十 三 年 ( 1 8 8 7 年 ) 就 進 店 當 學 徒 , 後 來 兩 次 擔 任 稻 香 村 經 理 的 湯 長 有 所 述 , 稻 香 村 創 始 於 乾 隆 年 間 。 店 內 現 存 的 舊 時 果 簽 上 , 都 注 明 了 「 本 號 創 始 於 乾 隆 年 間 」 。 1 9 8 8 年 , 蘇 州 在 香 港 舉 辦 傳 統 食 品 展 銷 會 時 , 《 文 匯 報 》 曾 以 《 四 季 茶 食 風 味 清 雅 , 稻 香 村 糕 點 如 稻 香 》 為 題 , 介 紹 了 稻 香 村 的 悠 久 歷 史 , 該 文 起 筆 為 : 「 稻 香 村 始 創 於 清 乾 隆 三 十 八 年 ( 1 7 7 3 年 ) … 」 當 代 中 國 飲 食 文 化 的 拓 荒 者 逯 耀 東 教 授 在 《 出 門 訪 古 早 》 一 書 中 介 紹 「 稻 香 村 」 歷 史 時 , 也 援 用 了 「 創 始 於 乾 隆 三 十 八 年 」 的 說 法 。
綜 合 以 上 , 並 結 合 從 1 9 0 5 年 起 《 蘇 州 明 報 》 、 《 吳 語 》 、 《 中 報 》 等 報 紙 刊 登 有 稻 香 村 廣 告 及 相 關 稻 香 村 成 立 已 有 百 年 的 宣 傳 報 道 和 《 清 嘉 錄 》 、 《 中 國 廟 會 大 觀 》 、 《 中 國 糕 點 集 錦 》 、 《 現 代 中 國 學 術 論 衡 》 等 記 錄 的 「 稻 香 村 」 起 源 於 蘇 州 , 並 早 在 清 朝 就 已 經 馳 譽 全 國 , 具 有 極 高 知 名 度 , 成 為 中 國 月 餅 糕 點 的 代 表 , 可 以 證 明 「 稻 香 村 」 創 立 於 蘇 州 , 最 早 創 始 於 乾 隆 三 十 八 年 ( 1 7 7 3 年 ) , 並 在 清 朝 已 經 具 有 極 高 的 知 名 度 。 "

③ 真正的稻香村是哪一個

真正的稻香村是蘇州的,但稻香村品牌卻是保定的一個公司先注冊的,然後稻香村有了名氣,北京這邊也做了。稻香村共有5個,有保定稻香村、北京稻香村、蘇州稻香村、河北稻香村和香港稻香村。

稻香村起源從1773年,距今已有245年,當時叫「蘇州稻香村茶食店」。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蘇州品食稻香村糕點後,贊嘆為「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並御題匾額,名揚天下。

(3)稻香村策劃書擴展閱讀

稻香村從創始初期蘇州觀前街老店的單一店面發展到現如今已經在全國擁有9家分公司、6個現代化大型生產基地,並在山東、江蘇、雲南、內蒙等地擁有多個原料直供基地的大型集團化食品企業。

北京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很有特色,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1926年被迫關張,1984 年年初復業,至今有30多家直營店和100多家加盟店、一個食品配送中心、一個14萬平方米的中心工廠和一個4萬平方米的原料加工基地的規模,生產中西糕點、熟食製品、速凍食品、休閑小食品等十二個系列的400多個品種,年銷售收入達40億元。

北京稻香村是北京第一家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廠家,深受北京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在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便經常前往購物,並記載在《魯迅日記》中達10餘次。

北京稻香村開創的京城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傳,綿延不斷,持續至今。在1984年,延續百年的稻香村傳承人劉振英先生,成立了北京稻香村公司,並於1994年組建成立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團。至2005年,企業正式更名為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④ 稻香村的發展史是什麼

稻香村創始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取曹雪芹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稻香村為名,是目前蘇州生產經銷蘇式糕點歷史悠久,最為著名的專業店(廠),也是較全面繼承和發展蘇式糕點的最有代表性的商店(廠),因其製作技藝高超,並以兼營蘇式野味而聞名。1926年8月31日《蘇州明報》刊載稻香村新屋落成廣告稱:本號開設蘇城玄妙觀前洙泗巷東首,百有餘年,因擴充營業,仍在原址翻造高大洋式門面。值此新屋落成之際,特加「禾」字商標。但據1914年《江蘇省實業行政報告書》載,稻香村創設年代為同治三年(1864年)。而成稿於1931年的《醇華館飲食脞志》則說:「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楊之役避難鄉居,曾設茶食於陽澄湖畔之某村,生意尚稱不惡。亂後歸城,積資已富,因擬擴張營業,設肆於觀前街。」以上記載各執一說,難於詳考。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南店北開、南味北開」,很快在北方幾十個城市開花結果,風靡一時。但遺憾的是,同根、同源、同門的「稻香村」,至今仍在同一品牌下,在幾十個城市各自為戰。
有關稻香村的店招,也有不同說法。據店中過去的傳說,店主王秋根,祖輩喜看《紅樓夢》,後來從《紅樓夢》中受到啟示,又聯想到茶食糕點的原料都是稻麥,所以決定取名為「稻香村」。但在《醇華館飲食脞志》中卻說:店主沈姓……設肆於觀前街,奈招牌乏人題名,乃就商於其摯友,友系太湖濱蒔蘿卜之某農,略識之無,喜觀小說,見《紅樓夢》大觀園有稻香村等匾額,即選此三字,為沈店題名。
現稻香村生產糖果、炒貨、青鹽蜜餞和兼營的西式糖果、餅干、罐頭食品、乳品、飲料等,還經營有自己傳統特色的茶食糕點共22個大類,130多個品種,其中常年品種70個,時令品種60多個,時令品種隨四時八節時令變化而變換,獲獎名牌產品十個。

⑤ 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的區別

一、北京稻香村與香港稻香村的區別:
1、生產製作公司不同
北京稻香村由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出品;
香港稻香村由北京市香村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出品,香村園公司生產的月餅商品包裝的醒目位置突出標注「稻香村(香港)食品有限公司」字樣。
2、經營方式不同
北京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很有特色,(時稱「稻香村南貨店」),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產品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
香港稻香村存在攀附侵權的行為。北京市香村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香村園公司」)通過在涉案商標包裝上突出對「稻香村」三字的使用,企圖「傍名牌」。
(5)稻香村策劃書擴展閱讀:
1、北京稻香村
北京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很有特色,(時稱「稻香村南貨店」),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1926年被迫關張,1984 年年初復業,至今有30多家直營店和100多家加盟店、一個食品配送中心、一個14萬平方米的中心工廠和一個4萬平方米的原料加工基地的規模,生產中西糕點、熟食製品、速凍食品、休閑小食品 等十二個系列的400多個品種,年銷售收入達40億元。
2018年10月12日,北京稻香村被判停止使用稻香村字樣,賠償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115萬元。
2、蘇州稻香村
稻香村(蘇州)從創始初期的蘇州觀前街老店發展到現如今已經在全國擁有十個現代化食品生產加工中心,並在山東、江蘇、雲南、內蒙等地擁有多個原料直供基地的大型集團化食品企業。 蘇州稻香村出口售賣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2003年和2008年,蘇州稻香村曾兩次授權北京稻香村在糕點上使用稻香村商標

⑥ 稻香村的書中描述

一面走,一面說,倏爾青山斜阻。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裡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賈政笑道:「倒是此處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鑿,此時一見,未免勾引起我歸農之意。我們且進去歇息歇息。」說畢,方欲進籬門去,忽見路旁有一石碣,亦為留題之備。眾人笑道:「更妙,更妙!此處若懸匾待題,則田舍家風一洗盡矣。立此一碣,又覺生色許多,非范石湖田家之詠不足以盡其妙。」賈政道:「諸公請題。」眾人道:「方才世兄有雲,『編新不如述舊』,此處古人已道盡矣,莫若直書『杏花村』妙極。」賈政聽了,笑向賈珍道:「正虧提醒了我。此處都妙極,只是還少一個酒幌,明日竟作一個,不必華麗,就依外面村莊的式樣作來,用竹竿挑在樹梢。」賈珍答應了,又回道:「此處竟還不可養別的雀鳥,只是買些鵝鴨雞類,才都相稱了。」賈政與眾人都道:「更妙。」賈政又向眾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請名方可。」眾客都道:「是呀。如今虛的,便是什麼字樣好?」大家想著,寶玉卻等不得了,便說道:「舊詩雲:『紅杏梢頭掛酒旗。』如今莫若『杏簾在望』四字。」眾人都道:「好個『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寶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則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詩雲:『柴門臨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眾人聽了,亦發哄聲拍手道:「妙!」賈政一聲喝斷:「無知的業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熟詩,也敢在老先生前賣弄!你方才那些胡說的,不過是試你的清濁,取笑而已,你就認真了!」說著,引眾人步入茆堂,裡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心中自是喜歡,卻瞅寶玉道:「此處如何?」眾人見問,都忙悄悄的推寶玉,教他說好。寶玉不聽人言,便應聲道:「不及『有鳳來儀』多矣。」賈政聽了道:「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那裡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寶玉忙答道:「老爺教訓的固是,但古人常雲『天然』二字,不知何意?」眾人見寶玉牛心,都怪他獃痴不改。今見問「天然」二字,眾人忙道:「別的都明白,為何連『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寶玉道:「卻又來!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於穿鑿。古人雲『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其地,非其山而強為其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未及說完,賈政氣的喝命:「叉出去!」剛出去,又喝命:「回來!」命再題一聯:「若不通,一並打嘴!」寶玉只得念道:新漲綠添浣葛處,好雲香護採芹人。
——出自《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⑦ 稻香村經營特色是什麼

現稻香村生產糖果、野味、炒貨、青鹽蜜餞和兼營的西式糖果、餅干、罐頭食品、乳品、飲料等,還經營有自己傳統特色的茶食糕點共22個大類,130多個品種,其中常年品種70個,時令品種60多個,時令品種隨四時八節時令變化而變換,獲獎名牌產品十個。常年供應的著名茶食糕點有:豬油松子棗泥麻餅、杏仁酥,蔥油桃酥、薄脆餅、洋錢餅、豬油松子酥、哈喱酥、豆沙餅、耳朵餅、襪底酥、玉帶酥、鮮肉餃、盤香酥、牛皮糖,交切片等。著名的時令茶食糕點,春季有杏麻餅、酒釀餅、白糖雪餅、葷雪餅、春餅等,夏季有薄荷糕、印糕、茯苓糕、馬蹄糕、蒸蛋糕、葷素綠豆糕、冰雪酥、夏酥糖、酸梅汁等,秋季有如意酥、巧果、佛手酥,各式蘇式酥皮餅,冬季有合桃酥、酥皮八件等。該店熏臘野味也極有名聲如肉鬆,鴨肫肝等,據《吳中食譜》一書記載;稻香村製作方糕,松子王千糕每日皆有定數,決不粗製濫造。而該店製作的熏魚、野鴨……均講究新鮮,製作熏魚,非青魚不熏。所謂寧缺毋濫。」這是一般野味店所無法比擬的,只是現今稻香村的野味已不見供應,其製作師傅也年事已高,該店正在積極培養人員,以使這一野味特色後繼有人。
《醇華館飲食脞志》對稻香村的名牌特色產品有詳細記載:"稻香村茶食以月餅為最佳……其佳處在重糖油多,入口松酥易化。有玫瑰、豆沙、甘菜、椒鹽等名目。其價每個餅銅元十枚。每盒四餅,謂之大葷月餅;若小葷月餅,其價減半,名色與大葷同等。惟其中有一種號清水玫瑰者,以潔白之糖、嫣紅之花,和以葷油而成。較諸大葷,尤為可口。尚有圓大而扁之月餅,名之為月宮餅,簡稱之曰宮餅,內餡棗泥和以葷油,每個餅銅元二十枚,每盒兩個。此為甜月餅之最佳者。至於咸月餅,往昔僅有南腿、蔥油兩種。近年又新添鮮肉月餅。此三種皆宜於出爐時即食之,則皮酥而味腴,洵別饒風味者也。"
「定勝糕與酒釀餅,為春間流行之食物。然定勝糕亦以稻香村為軟硬得宜。"」
「熏魚、野鴨,亦以稻香村為最佳……此三家(按:指稻香村、葉受和、東祿)非得青魚不熏,所謂寧缺勿濫。 」
「復有三四月間上市之玫瑰豬油大方糕者,系白糖與豬油,加入鮮艷玫瑰花,香而且甜。但蒸熟出釜時,在上午六點鍾左右,晨興較早之人得食之,稍遲則被小販等攫買已盡,徒使人垂涎三尺焉。」
這些傳統名點,如今的稻香村食品商店仍在繼續生產,如清水玫瑰月餅、芝麻酥糖、松子棗泥麻餅、葷酒釀餅、透味熏魚、蝦子鯗魚等。香港《文匯報》曾以《四季茶食風味清雅,稻香村糕點如稻香》為題,介紹了稻香村的悠久歷史和130多個傳統品種、60多個時令商品;認為稻香村生產的糕點,除了具有一般蘇式糕點的特色外,還有自己獨具的特點,就是應時新鮮,味形並重。這就是稻香村能百年立足至今而不衰的根本。

⑧ 稻香村名字的由來

稻香村

稻香村,座落在觀前街東側,創始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取曹雪芹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稻香村為名,是目前蘇州生產經銷蘇式糕點歷史悠久,最為著名的專業店(廠),也是較全面繼承和發展蘇式糕店的最有代表性的商店(廠),因其製作技藝高超,並以兼營蘇式野味而聞名。1926年8月31日《蘇州明報》刊載稻香村新屋落成廣告稱:本號開設蘇城玄妙觀前洙泗巷東首,百有餘年,因擴充營業,仍在原址翻造高大洋式門面。值此新屋落成之際,特加"禾"字商標。但據1914年《江蘇省實業行政報告書》載,稻香村創設年代為同治三年(1864年)。而成稿於1931年的《醇華館飲食脞志》則說:"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楊之役避難鄉居,曾設茶食於陽澄湖畔之某村,生意尚稱不惡。亂後歸城,積資已富,因擬擴張營業,設肆於觀前街。"以上記載各執一說,難於詳考。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南店北開、南味北開」,很快在北方幾十個城市開花結果,風靡一時。但遺憾的是,同根、同源、同門的「稻香村」,至今仍在同一品牌下,在幾十個城市各自為戰。

有關稻香村的店招,也有不同說法。據店中過去的傳說,店主王秋根,祖輩喜看《紅樓夢》,後來從《紅樓夢》中受到啟示,又聯想到茶食糕點的原料都是稻麥,所以決定取名 為"稻香村"。但在《醇華館飲食脞志》中卻說:"店主沈姓……設肆於觀前街,奈招牌乏人題名,乃就商於其摯友,友系太湖濱蒔蘿卜之某農,略識之無,喜觀小說,見《紅樓夢》大觀園有稻香村等匾額,即選此三字,為沈店題名。

閱讀全文

與稻香村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綿陽電子商務培訓 瀏覽:644
廣州品牌營銷策劃 瀏覽:304
嬰兒品促銷方案 瀏覽:801
明一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762
企業微信做讓紅包飛營銷案例 瀏覽:907
大學校園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2
早教開班策劃方案 瀏覽:813
2018年新黨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62
過年策劃方案 瀏覽:785
全國2015年10月市場營銷學試題 瀏覽:506
天然氣工程開工儀式策劃方案 瀏覽:730
黨建工作現場會策劃方案 瀏覽:555
電子商務盈利模式ppt 瀏覽:395
關於醫療新品的推廣方案 瀏覽:200
邳州市電子商務 瀏覽:154
公司安全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362
民族團結聯誼會策劃方案 瀏覽:265
道德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30
北京千企互聯電子商務中心 瀏覽:532
最新網路營銷觀點詞條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