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們學校即將舉行<感恩的心>手語評比,需要各班文委想出方案,請各位哥哥姐姐幫幫忙
找一個礱啞人,如果誰的手語能把這位聾啞弄得神情激動,甚至感動的哭,那他當然優勝。
注意:要對這位聾啞說明情況,因為偶想這個既然評比的性質,那就不能把聾啞人當成一份道具,殘疾人也是有自尊的。
如果用我的方法,再教你一招一定能得優勝的方法:想辦法讓你最後出場,直接對評委說,:我不會給這位聾啞伯伯做手勢,因為,手語,並不能給聾啞人帶來什麼,感恩,就是要給人以真正的關懷,讓他們覺得世界沒有拋棄他們,然後把這些話用手語說給聾啞人看……
你拿不到優勝我名字倒過來寫。
那偶不知道,你在網路自己找找看!
❷ 手語協會的活動方案
可以自編手語話抄劇。襲這個我們協會曾經實踐過,反響也不錯的。那個時候是去外校表演,演出很成功。既能宣傳手語和自己的協會,也可以用更多不一樣的方式去詮釋手語的作用。
或者也可以開展手語比賽,面向全校,可以請外校協會的人來做嘉賓或者評委。這樣可以增進和外校的聯系,也等於把自己的協會宣傳了一遍了。手語比賽可以分為幾個環節,最好可以讓參賽者自己組隊參加,這樣突出團結互助也能展現個人能力。
其實搞活動最主要是先要有個好的主題,然後圍繞主題制定活動方案。最後預祝您的活動圓滿成功。呵呵,加油。
❸ 我想要個有趣的手語教學方案。。。。不要那些問候問天氣的,覺得太老土了。。麻煩各位幫幫忙
做個手語的短劇來、故事或者手語源歌曲什麼的,內容不要照本宣科,如果是人數不多的教學,可以讓學習者參與到表演中來加深印象。如果是結合手語歌曲,要考慮歌曲中所要用到的詞彙,和歌曲的選擇,有時候手語舞蹈為了美觀,會省略簡化一些詞彙,需要注意。
學習手語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是能否在實際交流中運用。有些人把《中國手語》里的幾千個手語詞彙都背會了,可在和聾人交流的時候還是會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沒有掌握手語組詞造句的規律。如果在學習後能經常與聾人進行交流,不但能鞏固所學,還能在交流中學會許多新詞語,並能不斷激發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愉悅身心,當你的手動起來的時候其實感覺挺美好的。而且學會一些基本的詞彙,可以自己創編手語歌曲,編故事什麼的。
❹ 策劃書樣本
告別母校主題班會活動策劃書
主辦單位:xxxxxx學校
承辦單位:xx年級xx班
策 劃 人:xxx
一、活動主題:心存感恩,共建樂觀人生
二、活動目的: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大學生活作為人生的一部分,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挫折與失敗都會接踵而至,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很多,失敗時,不感恩的理由卻只需一個。設計此次班會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班會的一系列活動,讓同學們學會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一切挫折與失意,引導同學們樹立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態,進取的信念。
三、活動時間:5月20日(取「吾愛您」諧音,使之更有紀念意義)
四、活動地點:待定
五、活動前准備:1、歌曲《相親相愛一家人》《昨日重現》《感恩的心》《超越夢想一起飛》《燭光里的媽媽》《老師——我愛你》等;2、精美小卡片二十九張;3、蘋果一個。
六、具體項目安排:
班會開始前播放歌曲《相親相愛一家人》營造一家人親切的氛圍,.驅除與會人員的拘束感.
活動一:小品《倒霉的一天》
此小品是我們容易遭遇的一些煩事(譬如東西不見了,考試沒過,被人誤會,被人欺騙等等)的一個小縮影。它是以極其幽默的形式演繹,活躍現場氣氛的同時勾起同學們對自己經歷此類事情時的回憶。為活動二的談感言做鋪墊。
活動二:小小故事會
主持人講以下小故事: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這個故事,啟發我們該如何感恩生活。
說完故事後,讓同學們說說自己曾經歷的與之相似的小故事及當時的態度並對比此故事談談從中受到的啟發.使同學們從中學會用感恩的心對待挫折。(背景音樂:輕音樂《昨日重現》)
活動三:朗誦《感謝》
(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感謝明月照亮了夜空
感謝朝霞捧出了黎明
感謝春光融化了冰雪
感謝大地哺育了生靈
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
感謝生活贈友誼愛情。我們還要感謝:
感謝傷痛,因為傷痛可以使我們記住教訓.
感謝挫折,因為挫折可以使我們更加堅強.
感謝失敗,因為失敗可以讓我們渴望成功.
感謝苦澀,苦澀可以讓我們珍惜甘甜。
感謝老天爺所降下的雨水,為傷心淤穢的心靈,刷洗潔凈。
感謝黑夜的來臨,你知道不論今天的你有多麼失敗,全新的明天仍然等待著你證明自己。
感謝那些令你傷心難過的日子,你知道快樂已離你不遠了。
感謝你的勇氣,不論今天有多麼不順利,你將勇敢的活下去!
活動四:擊鼓傳花之真心話大冒險
(用蘋果代替花,增加趣味性)
主持人背對觀眾喊開始,蘋果在同學們手裡依次往下傳,主持人喊停時,正好接到蘋果的同學即為被懲罰對象。「真心話」、「大冒險」,被罰同學任選其一。
選「真心話」:可讓此同學對他(她)最想感激的人說出感激之言,若此人不在現場則以打電話的形式說出;或者和班上某同學有何誤會也可藉此機會說明等等。(適時播放《燭光里的媽媽》、《老師——我愛你》等歌曲)
選「大冒險」:可讓此同學唱一首感恩歌曲或說幾句感恩名言或做幾個搞笑動作等等。(即興發揮)
旨在給同學們一個表達感激的平台,並藉此升華同學間的友誼
活動五:教手語《感恩的心》
活動六:誓言
每人發一張預先准備的卡片,讓同學們寫下:
親愛的「傷痛,挫折,失敗,苦澀」:
感謝你們讓我懂得堅強的生活,
我的笑容因你們的存在而更有意義,
我的生活因你們的光臨而變得更加生動且充實。
(署名)
寫完卡片自己保存。
活動七:播放歌曲《超越夢想一起飛》,全班合唱,班會到此結束。請全體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備註:根據時間及具體情況,可適當增加文藝節目和游戲。
❺ 如何組織學生學習手語舞《浪花一朵朵》的活動方案
❻ 需策劃幾個手語游戲,誰能提供一些主意
如果參與游戲的對象都是無手語基礎的。那麼我建議一些游戲方案:1、找最形象的手語詞彙,讓大家猜手語的意思,或者提出一個詞,讓參與者發揮想像力,手語應該怎麼做。相關體育運動項目的、樂器的,這些詞彙的手語跟實際動作是非常相似的,比較容易些,即使不懂手語的也能猜出。2、找易讓人誤解的手語,當然也是跟生活中常見的聯系,但又高於現實生活,即提升引申意義,如手語「上當」,比較有趣味。如果參與游戲的對象是有手語基礎的,那麼就另有方案了:1、像快樂大本營以前的節目中有個游戲環節就是,不能說話,用肢體語言來傳達一個詞彙或一句話,經歷幾個人以後,看最後一個人是否能准確說出詞彙或句子。2、找一些含有手語的電影電視劇或短片,讓參與者看幾遍後重復手語動作。3、 提供幾首簡短的歌詞,讓參與者利用所學的手語現場編一首手語歌。以上適當可採取比賽的模式進行。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急求一份大學手語活動策劃書
只需把裡面的老人換成兒童,然後把一些主題換掉就行,希望對你有用。
感恩節敬老院活動策劃書
一、 活動主題:感恩老人,「心連心」弘揚中華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二、 主辦單位:山東建築大學學生處
承辦單位: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資困中心、建大青年網站、建大團訊
三、活動背景:
1、基本情況: 每個人都會老,通過此次活動給敬老院的老人們獻上我們的愛心,呼籲更多人去關注老年人,敬老愛老,讓他們時時刻刻能夠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2、活動開展原因:為孤寡老人送溫暖;增加同學們參與社會實踐經驗與社會服務意識。貫徹實施我校的愛心教育方針。
3、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豐富同學們的業餘生活,為同學們在學習之餘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為同學們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感恩社會打下了基石。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號召更多的人關注社會。
四、活動目的、意義與目標:
1、目的: 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溫暖。在社會中體現山東建築大學形象以及學生的素質,達到社會效應。
2、意義:使孤寡老人們感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同時也使山東建築大學知名度得到提高。
3、目標:讓老人們對演出節目感到滿意、對學生的服務感到滿意。
五、活動時間:感恩節附近(待定)
六、活動地點:濟南市某敬老院(待定)
七、活動宣傳:
A、聯系各學院的資助中心,讓其幫助宣感測恩及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B掛橫幅:在映雪長廊處掛大的橫幅,號召大家積極在橫幅上簽字或寫感恩寄語。
C、張貼海報:在映雪長廊處放置展架並張貼海報,海報上可以展示原來去敬老院的圖片、故事等。並號召大家積極在便簽紙上寫下感恩寄語並粘在海報上。 D、發傳單:在餐廳附近或映雪長廊處分發傳單
E、 在映雪長廊做宣傳時,可以放一些與感恩有關的歌曲。
八、活動所需物品
洗手液(消毒液)、水果、鮮花、橫幅(含拉繩)、愛心小展板(含紙張、彩筆、貼字、花邊、彩色卡片等)、自願自備的個人禮品、相機等。
九、活動前期准備:
1、資助中心與敬老院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與其洽談具體的時間和相關事宜。
2、統計所有參加活動的人,並交代注意事項
3、確定好要表演的節目,並排練好所要表演的節目,做幾次適當的綵排。
4、准備好慰問品,包括自製小禮品和一些水果。
5、准備好工作證
備註:1、各個部門准備好文藝節目,每個同學去收集一些適合老年人的生活笑話。
2、收集一些冬天的健康保健知識和養生之道,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竅門。
十、活動流程:
上午:1、從敬老院有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各位老人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和健康情況。
2、全體人員向老人們問好,送上誠摯的祝福。
3、獻上慰問品及自製小禮品。
4、安排學生與老人的互動,分開與老人們進行聊天、下棋等,各顯其能,達到讓老人高興的效果。
5、幫助老人打掃清潔衛生,晾曬被褥。
6、給老人們講講冬天的生活保健和養生之道,介紹一些方便實用生活小竅門和健康知識。
7、 聆聽。老人特別是革命老前輩自我回憶往事及才藝展示 (如果可行的話)老年人喜歡追憶年輕時代的往事,尤以大躍進及文革時期居多,也可利用此機會使同學們加強對歷史的了解。
中午:與老人們一起包水餃,並一起就餐。
下午:
1、 和老人一起進行娛樂活動(待定)
(1)美國感恩節傳統游戲:玉米游戲。組織者事先把若干玉米棒(也可用其他物品代替)藏在一間屋子裡,參賽者在屋內尋找,找到一個既進入下一回合。第二回合游戲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2)穿「蔓越橘(一種水果)」。准備足量蔓越橘(可用葡萄、葡萄乾、帶殼花生或爆米花等代替),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多的用 針線 把「蔓越橘」串成一串,時間到時穿的最多的獲勝,並有禮品)
2、按照原先的計劃,進行聯歡會。適當讓老人們多參與,多表演節目。
學生才藝表演:
(1)、歌曲加手語《感恩的心》;
(2)、藝術學院的同學為老人創作速寫畫像或設計漫畫造型;
(3)樂器演奏,以口琴、二胡、手風琴、簫等老人可接受的為佳; 相聲小品,盡量表演經典段子,少加或最好不加現代流行語;
(4)、如果有會京劇等戲曲的同學可演唱一段;(歌曲類應選擇老年人耳熟能詳樂於接受的)
互動老人多參與,唱歌、作畫均可。
全部活動結束後,活動參加者和老人告別,並合影留念,按原路返 校,整個活動結束。
十一、注意事項:
1、集合必須准時。出返程中保持隊形,不得出現打鬧雜亂現象。
2、著裝整潔。
3、每個人必須配帶工作證
4、進入敬老院,見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這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與認可。
5、與老人交談時要盡量的去傾聽他們,要引導老人多講述他們的往事。
6、老年人多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活動時應注意不可有太大響聲,不可長時間吵鬧起鬨,盡量避免老人較大的活動及情緒波動,以避免老人出現身體不適。老年人在敬老院多存在孤獨寂寞感,交流時語言須親切。由於代溝嚴重,老年人的許多生活習慣及言談話題與大學生當下習慣有較大不同,務必時刻保持「有興趣」
7、清掃房間時一定要將物品放回原處,不要改變它們的原來布局。
十二、活動經費預算:
物品 單價 份數 總價
傳單 0.1元 300 30
橫幅 2 80
海報 2 20
便簽紙 3 3 9
簽字筆 1 10 10
做小禮品的材料 30
水果 100
總計 280
2010年10月18號
❽ 手語從哪來
手語是由於聾人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已作為聾人的一種語言,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手語包括手指語和手勢語。手指語是用手指的指式變化和動作代表字母,並按照拼音順序依次拼出詞語;在遠古時代,全人類都處在簡單的有聲語言階段,常常用手做各種姿勢來表示意思,這樣的手勢大多數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動作,叫作自然手勢,此後,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聾教育的產生與發展,開始創造出具有語言性質的手勢,這種在有聲語言和文字基礎上產生的,與有聲語言密切結合的手語,稱之為人為手勢。自然手勢和人為手勢結合成為手勢語。
我國手語工作有歷史記載的,僅100多年。
1887年(清光緒13年),美國傳教士梅里士在山東登州(今蓬萊)創辦聾啞學校,並搜集中國聾人手勢,同時將手指字母傳入中國。
這是我國手語應用和聾人教育的開端。
解放前,我國聾人使用的手語,是比較簡單的手勢,既不科學,又不系統,更談不上規范,各地自成一體,約定俗成,不能全國通用。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如同漢語有各地方言一樣,手語也有各種不同的地方手語。
50年代中期,原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組織我國部分聾人、聾人工作者和聾教工作者,開始整理中國各地地方聾人手勢,選擇北京、沈陽、哈爾濱、青島、上海、南京、武漢、廣州、蘭州、成都、昆明等11個城市作為基地,建立手語工作組,在深入聾人集中的單位,調查、搜集整理、研究分析各地使用的地方手勢的基礎上,加以綜合篩選,編制了《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共4輯,收入2000餘個單詞手勢動作圖解。這是我國手語工作的正式開始。從此,中國手語工作開始進入有組織、有領導的研究和推廣應用階段,進入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軌道。
1963年12月29日,原內務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實施《漢語手指字母方案》。
10年動亂期間,手語工作停滯。
1979年,原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恢復工作後,將原《聾啞人通用手語圖》4輯修訂為2輯,經民政部、原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准,正式施行應用。以後,又陸續編篡了第3輯和第4輯,這4輯手語圖,總發行10幾萬冊,對中國手語的逐漸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起了很大作用。
在此期間,曾召開過兩次全國手語工作會議。
1985年底,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委託上海市盲人聾啞人協會組織編纂小組,對4輯《聾啞人通用手語圖》進行全面修訂,提出修改意見,在全國第三次手語工作會議討論通過,易名《中國手語》,共分15大類,收詞3330條。
1991年10月4日,民政部、國家教委、國家語文工委、中國殘聯聯合發出《關於在全國推廣應用〈中國手語〉的通知》([91]殘聯宣字第138號),要求各地殘聯在集會和電視節目等公開場合,必須使用《中國手語》;各地聾校在教育、教學中應使用《中國手語》;高等師范院校特教專業、中等特教師范學校應將《中國手語》列入教學內容之一。
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1992年底,中國聾人協會成立中國手語新增詞工作小組,要求全國各地徵集原中國手語中未收入,而目前急需的新詞詞目及手勢動作設計。1993年8月在哈爾濱召開中國手語新增詞手勢動作審定會議,通過將2266個新增詞及手勢動作,做為《中國手語》(續集)出版。續集沿襲《中國手語》正集的體例,除有分類目錄、音序索引外,另加英語索引。《中國手語》(續集)是《中國手語》正集的補充,它側重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編纂過程中參考了國際手語,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手語,其中所有國家名稱,均採用國際手語的打法,使中國手語更便於在國際交往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