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稻油菜種植計劃書
油菜直播全苗高產栽培技術
一、技術概述
油菜直播栽培技術較之育苗移栽省去了育苗、拔苗、栽苗及澆定根水等環節,減少了勞力投入,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且沒有緩苗期在採取配套栽培措施條件下直播油菜產量可獲得與育苗移栽相當產量。
採用該模式每畝可減少用工2個,每個工按照50元/天計算,則可節約勞動力投入100元/畝。
二、技術要點
1.安排好前茬作物 前茬作物不能安排生育期過長、成熟過遲的品種。
2.品種選擇 應選用早熟耐遲播、種子發芽勢強、抗倒性好、主花序長、株型緊湊、抗病性強的雙低油菜品種。
3.大田准備 前茬搶晴收割後立即追施底肥並開好「三溝」,有墒或遇雨天立即播種。底肥慎用氨態氮,以免燒芽燒苗。
4.種子處理及播種 長江流域適宜播期為9月20~30日,最遲不超過10月中旬。播種時每千克種子用過篩干土糞及15%多效唑1.5克(防止高腳苗)充分混勻,在田無積水、不陷腳時即可播種,一般畝用種0.2~0.3千克。如播後遇乾旱天氣,可溝灌抗旱促出苗,但嚴禁畦面漫灌。
5.化學除草 根據上年間雜草群落分布把好播前、播後苗前、苗期等三個除草關。
6.肥料運籌 採取施足底肥、看苗施提苗肥、早施薹肥的原則。每畝可施用純氮15~18千克、五氧化二磷8~10千克,氧化鉀8~12千克,硼砂1~1.5千克。磷鉀肥及硼肥均用作底肥。50%氮肥作基肥,臘肥或早春接力肥佔20%,薹肥佔30%,做到見蕾就施(薹高3~5厘米)。
7.大田管理 直播油菜在1~2片真葉時可進行間苗定植,去小留大,去雜留純;旺長田塊應在11月中下旬每畝用30~50克多效唑進行化學調控;如苗期葉色變黃,新葉出生慢,要結合墒情每畝追施尿素3~6千克提苗;做好抗旱防漬及病蟲害防治工作。
8.適時收獲 適宜的收獲約在油菜終花後30天左右。以全田有2/3的角果呈黃綠色、主軸中部角果呈枇杷色、全株仍有1/3角果顯綠色時收獲為宜。採用機械收獲的田塊其收獲時間應推遲3~5天。油菜適宜收獲期較短,要掌握好時機,抓緊晴天搶收。
三、適宜區域
在茬口允許條件下,我國各油菜產區均可採用該技術。
四、注意事項
一是根據土壤肥力、水分狀況確定適宜播種量。如土壤狀況較差則應增加播種量。二是保證適宜的種植密度,一般以2.5萬~3.0萬株/畝為宜。三是及時查苗,疏密補缺,宜早不宜遲。四是保證 「三溝」暢通,並做好花期菌核病的防治。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油菜育苗移栽高產栽培技術
一、技術概述
育苗移栽油菜根系發達,吸水吸肥能力強,地上部生長快速,養分累積能力強,單株及大田產量高且用種量少,是傳統的油菜高產栽培模式。在秋天氣候條件較差及茬口緊張的地區更能發揮其產量優勢。採用該模式一般每畝可增加油菜產量20~30千克。
二、技術要點
1.苗床准備 結合整地施足底肥。每畝可施入土雜肥1 000~1 50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尿素10~15千克,施肥後整地作廂。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4~5,播種量4~5千克/畝。
2.品種選擇 選用分枝能力強、抗倒性及抗病性強的雙低油菜品種。
3.苗床管理 齊苗後即可間去窩堆苗,三片真葉定苗;三葉期看苗施肥,一般可追施尿素5~8千克/畝;旺長苗床應在五葉期每畝用30~50克多效唑進行化學調控;及時進行苗期主要害蟲防治。
4.大田准備 在油菜移栽前施入底肥並結合整地開好「三溝」。免耕田塊應移栽前進行一次滅生性除草。
5.移栽 長江流域移栽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移栽前一天用水澆濕苗床,避免取苗傷根。做到邊取苗,邊分級,邊移栽。翻耕田塊移栽密度以0.8萬~1.0萬株/畝為宜,免耕田塊移栽密度以1.2萬~1.5萬株/畝為宜。
6.肥料運籌 採取施足底肥、看苗情施提苗肥、早施薹肥的原則。一般每畝施用純氮15~18千克、五氧化二磷8~10千克,氧化鉀8~12千克,硼砂1~1.5千克。磷鉀肥及硼肥在施底肥時一次施入。60%氮肥作基苗肥,臘肥或早春接力肥佔10%左右,薹肥佔30%,做到見蕾就施(薹高3~5厘米)。
7.大田管理 如苗期葉色變黃,新葉出生慢,要結合墒情每畝追施尿素3~6千克提苗;清理「三溝」,做好抗旱防漬及病蟲草害防治工作。
8.適時收獲 適宜收獲時間約在油菜終花後30天左右。以全田有2/3角果呈黃綠色,主軸中部角果呈枇杷色,全株仍有1/3角果顯綠色時收獲為宜。如採用機械收獲的田塊其收獲時間應推遲3~5天。油菜適宜收獲期較短,要掌握好時機,抓緊晴天搶收。
三、適宜區域
勞動力比較充裕、秋季氣候異常低及茬口緊的地區可採用該技術。
四、注意事項
一是嚴格控制苗床播種量,培育壯苗,避免形成高腳苗。二是移栽時保證達到適宜的種植密度。三是根據天氣預報搶時移栽,保證秧苗及時成活,縮短緩苗期。四是保證 「三溝」暢通,並做好花期菌核病的防治。
2. 如何進行稻田生態養殖
(1)清田消毒 田塊整修結束,每畝用生石灰30~35千克稀釋成乳液,全田潑灑。如為鹽鹼地田塊,則應改用漂白粉消毒,使稻田中的田水漂白粉呈20毫克/升的濃度。
(2)施基肥 應多施有機肥和生物肥,不用或少用化肥。通常在稻田移栽秧苗前10~15天,進水泡田,進水前每畝施130~150千克腐熟的農家肥。進水後整田耙地,將基肥翻壓在田泥中,最好分布在離地表面5~8厘米左右。
(3)暫養池移栽水草 暫養池加水後,用生石灰徹底清池消毒。在插秧之前1~2個月,暫養池中必須先移栽水草,通常以栽種伊樂藻為佳,以利於蟹種的棲息、隱蔽、生長和蛻殼。暫養池早栽草,是提高蟹種成活率的關鍵措施。
(4)水稻的栽插 水稻要選擇生長期長,分櫱力強,豐產性能好,耐肥抗倒,抗病蟲,耐淹,葉片直立,株型緊湊的水稻良種,如遼星1號、遼粳9號和千重浪等。為預防水稻象甲蟲病,採取插秧前三天,苗床噴灑內吸劑殺蟲葯防治,避開大面積栽插後用葯傷害河蟹。
水稻大壟雙行栽插
水稻栽插採用「大壟雙行、邊行加密技術」。以長28米、寬23.8米的1畝稻田為例,常規插秧30厘米為一壟,兩壟60厘米。大壟雙行,兩壟分別間隔20厘米和40厘米,兩壟間隔也是60厘米,為彌補邊溝佔地減少的壟數和穴數,在距邊溝1.2米內,40厘米中間加一行,20厘米壟邊行插雙穴。一般每畝插約1.35萬穴,每穴3~5株(如稻田內設暫養池,則待蟹捕出後,用泥填平後,再補插秧苗)。
(5)稻田蟹種放養 通常放養規格為150隻/千克的蟹種500~600隻/畝。蟹種先在稻田暫養池內暫養(暫養池蟹種密度不超過3000隻/畝),強化飼養管理,待秧苗栽插成活後再加深田水,讓蟹進入稻田生長。蟹種的消毒同池塘養蟹。
(6)水稻栽培管理
①水漿管理:養蟹稻田,田面需經常保持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變水位或脫水烤田。如確需烤田時,只能將水位下降至田面無水,也可採用分次進行輕烤田,以防止水體過小而影響河蟹生長。
②病害防治:養蟹稻田,水稻病害較少,一般不需用葯。如確需施用,必須選用毒性低的農葯;准確掌握水稻病蟲發生時間和規律,對症下葯;用葯方法要採用噴施,盡量減少農葯散落地表水面;施葯前,應降低水位,使蟹進入蟹溝和蟹溜內,施葯後應換水,以降低田間水體農葯的濃度;分批隔日噴施,以減少農葯對河蟹的危害。
(7)飼養管理
①稻田養蟹的投喂方法可參照池塘養蟹,但在7~9月,投喂的動物性餌料(小雜魚、螺蜆、河蚌肉等)要比池塘養蟹多。並在稻田中放養小浮萍,適當投放一些南瓜、小麥和黃豆等植物性餌料。
②稻田在高溫季節,要堅持勤換水,一般每2~3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20厘米左右。
③日常管理採用「六查、六勤」,同池塘養蟹。
(8)起捕與收割
①河蟹的起捕:稻田養蟹應在水稻收割前捕出。可採取放水時用蟹籠捕捉,也可於夜間放干溝內田水,用燈光在溝、溜中誘捕。捕捉後立即注水,如此反復捕捉2~3個夜晚,即可捕凈。捕出的河蟹,應在暫養池暫養1~2個月,然後銷售。
②收割水稻:收割水稻時,如河蟹還未捕出,為防止收割水稻時傷害河蟹,可選通過多次進、排水,使河蟹集中到蟹溝、暫養池中,然後再收割水稻。
3. 收割水稻活動方案
是水稻測產方案嘛?
1.量取單位面積的水稻(注意,要避開邊行,因為有邊際效應),數出選取面積的穴數。
2.在選定區域內選取一定的水稻數出分櫱數,然後計算出單株水稻的分櫱數。
3.在選定區域內選取一定數量稻穗,數出一次支梗以及二次支梗數(有必要的話)數出每穗粒數,然後平均得出區域內稻子的每穗粒數。
4.將所有的稻子收割,並且脫粒(包括前期選取的稻穗以及稻子),稱得實際重量(實產)。
5.在收割的稻粒中隨機選取一部分,數1000粒,測千粒重。然後計算出理論產量(穴數×分櫱數×每穗粒數×千粒重/1000)。
6.分析實產與理論產量的區別,原因是什麼?
4. 想求一份水稻種植的詳細計劃書
租地,整地。買種子,用酶肥浸泡種子撒播或直播,苗期葉面噴施酶肥,可與殺蟲葯殺菌葯混噴。根系沖施全素液肥,高產,抗逆性強,穩產,水稻豐收,土地健康,可持續種植。
5. 辦一個種養吃玩生態農場,求一份「創業計劃書」以便找合夥投資人。有賞
創業計劃書的內容
1、包括行業分析
2、同業競爭狀況
3、商品介紹
4、設店商圈分析
5、投資金額分析
6、人力規劃
7、每月費用分析
8、獲利狀況預估
9、展店計劃
10、中長期發展目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