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滁州真好 是這座城市的宣傳廣告語嗎
滁州市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緣,是南/url]華東第二大城市南l]「皖江示範區」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滁州有著1500餘年的歷史,古稱塗中、清流,州建隋l]兼具吳楚淮揚之韻,匯聚江淮湖之風,千百年來素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代始轄今琅琊、南譙、來安、全椒、南京浦l]國。1992年與滁縣地區合並,形成了現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東的區域中心城市,全國家電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B. 如果你是現任的滁州市市長,你將怎樣利用《醉翁亭記》中提到的無形資源,促進滁州市的經濟發展
1.開發更多的旅遊資源,醉翁亭與琅琊山的是一體的,缺一不可,醉翁亭周圍景區應該更多的開發出富於人文色彩的景觀,不能單單只依靠醉翁亭和琅琊寺來吸引遊客、琅琊山大門外已經開發出了仿古步行街和琅琊古道的改造,這樣很好,但是如果琅琊山內尤其是醉翁亭景區周圍,開發建設更多的新的能烘托琅琊山特色的景點便更好了。雖然近年來建設了歐陽修紀念館、野芳園、會峰閣等景點,但是這些景點缺乏互動性,不能夠足以吸引遊客常來常往。我認為,建設景點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1)利用現有的古遺跡或新建仿古建築、復原原建築等手段開發景點
(2)在開發的建築體現出滁州特有的人文色彩,避免與大多景點雷同的娛樂方式,盡可能按照市場的需求,在保證了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建設開發娛樂項目。也就是在原有的古色古香的風景區內,添加新的現代元素,但是該元素不能建設現代化的建築,而應保證建築的傳統色彩。具體可以參考蘇州同里、徽州民居等特色景區的運營手段。重點是要打造出東晉士族色彩、宋代安逸色彩的屬於滁州的歷史色彩。讓遊客覺得花95塊錢花的值。
2.城區的建設應該注意與琅琊山、西澗湖之間的協調。具體從五個方面建設:
(1)琅琊西路限高,銅礦轉盤周圍建築保證中國東晉、宋代建築特點。三里亭路改造為石板路,沿街民房改造為仿古的工藝品、食品街。
(2)開通游1、游2等旅遊專用公交,城區道路指示牌可以學習杭州的指示牌,公交站台可以學習現琅琊古道的公交站台。服務外地遊客的同時,也讓更多的滁州老百姓親近琅琊山。
(3)保護水體和歷史遺跡,西澗湖、鳳凰湖與琅琊山為一體,應盡快確立新的取水源,開發好兩湖,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護滁州十二景現有遺跡,已經被破壞的遺跡應該予以修復或重建。保護老城區的特色民居和文物單位,吳棠、章益故居,廣惠橋等文物應該加大保護修復力度,專項設立紀念館。
(4)在城區地塊,如該處有歷史事件發生,應當設立提示牌或碑刻,寫明歷史事件,讓滁州人了解滁州的歷史,外來遊客也明白滁州不單只有琅琊山有歷史。
(5)恢復水體,恢復滁州城環城水系,沿城廓布局宋代建築。遷出城區的污染企業、利用好滁州護城河、西澗、烏兔河、清流河。尤其京滬鐵路與清流河之間的地塊,長期混亂無序。
3.城市的管理上應該明確分區,具體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區分核心城區與郊區,核心城區應禁止無序車輛(電動三輪車、拖拉機、貨車等)進入,規范車道秩序,特別是菜市場、汽車站、火車站沿線,發展城市公交,解決三輪車、計程車在滁州亂象。郊區可以允許貨車等車輛運行。具體可以參考部分模範交通城市的交通管理經驗。
(2)區分歷史文化區和現代區,歷史文化區以滁州城及琅琊山為主,歷史文化區限制大型車輛進入,必要路段實行單行道,保留有價值的街區面貌,保護水體及歷史景觀,拆除無價值的破舊不堪的建築,盡可能的開發旅遊業,遷出過剩的人口和公共設施,緩解交通壓力的同時,契合老城區的歷史積淀。現代區建築不限高,以商業、居住為主。工業企業盡可能遠離城區,分布高速公路、國道等人煙稀少的地方,便於貿易運輸和環境保護。
4.加大宣傳力度,反映滁州的詩篇不在少數,在滁的名人、在滁出生的名人也不在少數。可以在書籍、通信、電視、報紙等媒介上加大滁州的宣傳,滁州主要還是東晉、宋文化影響較大,宣傳時應該盡量減少明文化、小崗村等字眼,這是因為滁州歷史上並不管轄鳳陽,而事件的發生地距離滁州很遠,滁州本地並未有多少明文化、小崗村的影響,滁州的產業主要還是工業貿易業,而不是農業。宣傳應該突出該地的特色,而不是籠統的什麼都扯,這樣外地遊客來會感覺與實際感覺甚遠。
C. 滁州市創美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滁州市創美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7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藝術品鑒賞信息咨詢等。
法定代表人:李小波
成立時間:2013-07-18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110000008975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南湖路(宋城)9幢119室
D. 介紹一下安徽滁州這作城市
滁州,位於安徽省東部,地處江淮要沖,濱臨長江(北緯32°05'~32°36',東徑117°50'~118°30').距省會合肥120公里,距江蘇省會南京市59公里,距上海市300公里.滁州市是省轄市,下轄2區(琅琊區,南譙區),2市(天長市,明光市),4縣(鳳陽縣,全椒縣,來安縣,定遠縣),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人口415萬.滁州屬江淮丘陵,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古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園"之說.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區,陽光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4.4~16.6℃,年均降水量1031.2毫米.滁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水秀美,風光絢麗.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歷史文化名城1個,國家級重點對外開放寺院2處.全市有名人,名亭,名文,名山,名畫,古關,古城,古寺,古陵等自然人文景觀100多處,其精粹可概括為:(1)四山:琅琊山,皇甫山,鳳陽山,神山;(2)四湖:女山湖,碧雲湖,卧牛湖,高郵湖;(3)四洞:韭山洞,庵基洞,吸水洞,禪窟洞;(4)四名:名人(朱元璋,歐陽修,吳敬梓),名亭(醉翁亭,豐樂亭),名祠(陽明祠,陳鐸祠,沃公祠),名著(《儒林外史》,《醉翁亭記》);(5)四古:古關(清流關),古寺(琅琊寺,龍興寺,護國寺,禪窟寺,普濟寺等),古城(明中都城,鍾離城),古陵(明皇陵,虞姬墓).天長市近年來發掘的西漢三角圩古墓群,屬國內罕見,出土文物價值連城.滁州區位優越,交通,通訊便捷,旅遊接待條件日趨完善.地處發達的長江三角洲邊緣;京滬,淮南鐵路,104,205國道貫徹南北,312國道橫穿東西,內河航道直通長江,淮河;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加強;"行,游,住,食,購,娛"六大要素的成龍配套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以琅琊山為龍頭,以鳳陽,全椒,天長為重點,各縣,市,區整體推進的旅遊發展格局逐步形成;旅遊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旅遊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持續增長,旅遊業產出水平有所提高,產業形象日漸鮮明. "九五"以來,旅遊發展勢頭空前高漲,年增幅均保持20%以上.1993至1998年全市累計接待海外旅遊者13568人次,34949人天;旅遊創匯1790萬美元(含旅遊商品創匯收入);接待國內旅遊者739.5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17億元;旅遊業總收入4.66億元.旅遊企業大幅度增加,旅遊從業人員增多.1998年底,旅遊企業已達41家,其中三星級賓館2家,二星級賓館,旅遊涉外飯店11家,旅行社10家,旅遊車船公司7家,旅遊購物商店,定點餐館,娛樂場所3家,國家和省級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7家,旅遊風景管理處6家.旅遊從業人員1.7萬餘人.旅遊業投入加大,開發步伐加快.1993至1998年,全市用於旅遊方面及相關基礎設施的投入近四億元.市政府決定,從1998年起,市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作為旅遊發展資金,用於扶持競爭力強,回報率高的旅遊項目建設.各地各部門也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旅遊開發.旅遊市場開發與宣傳促銷取得顯著成效,推出貫穿滁州與鳳陽的皖東北方訪古游和蘇皖古跡精華游,生態環境游,休閑娛樂游,避署度假游等數條旅遊線路,同時增設了垂釣,民樂,泛舟,書畫,狩獵,宗教朝拜,"曲水流暢","鳳陽花鼓觀賞","琅琊山廟會"等特色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