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沙質荒漠化
1.沙質荒漠化的分布特徵
沙質荒漠化是指在沙質地表產生的土壤風蝕、風沙沉積、沙丘前移及粉塵吹揚等一系列過程和現象,又稱沙漠化。其結果是土地退化、生物生產量降低、可利用土地資源喪失及生態環境惡化,從而嚴重干擾人類的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
中國現有沙漠及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緯35°~50°之間的內陸盆地、高原,形成一條西起塔里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東西長4500km,南北寬約600km的沙漠帶。沙質荒漠化涉及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吉林和西藏等12個省區。現有沙質荒漠化土地33.76×104km2,占國土總面積的3.5%,佔全國耕地、草地總面積的7.2%,其中已發生沙質荒漠化的土地約17.96×104km2(表97),潛在沙質荒漠化農田15.8×104km2和草場4.67×104km2。此外,在我國濕潤、半濕潤的廣大地區還零星分布有島狀沙質荒漠化土地3.7×104km2(張偉民等,1994)。
表9-7 中國沙質荒漠化土地的分布a
(據《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圖集,引自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
根據沙質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徵,可將中國沙質荒漠化土地分為乾旱地帶沙質荒漠化區、半乾旱地帶沙質荒漠化區和半濕潤地帶沙質荒漠化區(朱震達,1997)。
(1)乾旱地帶沙質荒漠化區
乾旱地帶沙質荒漠化區主要分布在一些沙漠邊緣的綠洲附近及內陸河中、下游沿岸地區。前者與綠洲地區人為采樵活動破壞沙漠邊緣半固定、固定沙丘上的植被有關,後者與河流中、上游過度利用水、土資源有關。其分布多為各不相連的小片狀,如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諸綠洲、河西走廊諸綠洲附近的沙質荒漠化。
(2)半乾旱地帶沙質荒漠化區
半乾旱地帶沙質荒漠化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中、東部以及河北、山西、陝西的北部地區,常見於草原和固定沙地的外圍地區,是中國沙質荒漠化擴展最嚴重的地區。草原周邊的沙質荒漠化是由於過度采樵、放牧或墾草種地而造成的,如河北的壩上、內蒙古的後山及科爾沁草原等。由於不合理開發水資源而導致固定沙地或沙丘活化是其外圍地區發生沙質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科爾沁、毛烏素及呼倫貝爾等沙地周邊的沙質荒漠化。
(3)半濕潤地帶沙質荒漠化區
半濕潤地帶沙質荒漠化區呈斑點狀分布在嫩江平原上,在黃淮平原及灤河下游平原區也有分布,均系沙質古河床、階地及溫灘等因過度采樵、植被遭受破壞而形成。
從沙質荒漠化發生的性質來看,有42.2%的沙質荒漠化土地屬於非沙漠地區發生類似沙質荒漠景觀的土地,它們與原生的沙質荒漠毫無關系,如烏蘭察布草原及冀北的壩上沙質荒漠化土地;另有52.3%面積的沙質荒漠化土地是因過度放牧及采樵導致沙丘活化而造成的,如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和毛烏素沙地等;其餘的5.5%系原生沙漠邊緣的沙丘在風力作用下前移入侵所造成,如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皮山)和東南(且末)邊緣等地(朱震達,1997)。
此外,在中國華南和西南地區還存在著與沙質荒漠化類似的礫質荒漠化和石質荒漠化,如廣西石灰岩山地表層鬆散風化殼因水蝕作用而形成的石質荒漠化,江西花崗岩區、紅砂岩區的礫質荒漠化。
2.沙質荒漠化的成因
沙質荒漠化是人類強烈經濟活動與脆弱生態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產物。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是沙質荒漠化的兩個重要影響因素(慈龍駿,1998)。
在產生沙質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中,乾旱少雨是基本條件,地表形態和鬆散沙質沉積物是物質基礎,大風的吹揚則是動力來源。過度放牧、墾殖、采樵以及工礦與城市建設和水資源利用不合理等人類活動激發並加速了荒漠化進程(表9-8)。人為因素疊加於脆弱的生態環境,使植被破壞加劇風沙活動,導致沙質荒漠化景觀迅速形成和發展(圖9-1)。
表9-8 中國北方沙質荒漠化土地的人為成因類型
草原農墾是中國北方地區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科爾沁草原東南庫倫旗與科左後旗毗連地區為例,原系波狀起伏疏林草原的景觀,以低平丘間低地及緩坡地為主。近百餘年來,有1130餘平方千米的土地被墾種,部分土地已經完全變成了農田;20世紀50年代末期,流沙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14%,70年代末期為32%,到80年代末期已達41.2%,90年代增至54%;疏林草原環境已退化為流沙與半固定沙丘交錯分布的荒漠景觀(朱震達,1997)。
采樵是荒漠化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塔里木盆地邊緣、河西走廊綠洲外圍、寧夏東南鹽池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毗鄰地區沙質荒漠化的發展都與采樵及挖掘沙區葯材等有關。
過度放牧和水資源利用不當同樣是荒漠化的主要因素。由於單純追求增加牲畜數量而過度放牧,使草場負荷加大,從而導致草場荒漠化。水資源不合理利用使乾旱地區的內陸河沿岸地下水水位下降,天然植被生長衰退,灌叢大量死亡,致使地表裸露,荒漠化面積逐漸擴大。
圖9-1 沙質荒漠化形成過程圖
3.沙質荒漠化的危害
沙質荒漠化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涉及農業、牧業、水利設施、交通道路、工礦建設及生態環境。就實質而言,沙質荒漠化災害主要是毀損土壤肥力,使人類喪失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
(1)侵吞農田、牧場,喪失可利用的土地資源
沙質荒漠化的危害主要是破壞土地資源,使可供農牧業生產的土地面積減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造成農牧業生產能力降低和生物生產量下降。據20世紀50年代與70年代末的航片及航測地形圖對比分析,25年內中國北方沙質荒漠化土地增加了3.9×104km2,平均每年以1560km2的速度蔓延;到80年代,年平均增加約2100km2。20世紀90年代初,全國約有39254.7km2旱田、49234.7km2草場和2000km長的鐵路、公路受到沙質荒漠化威脅。沙質荒漠化使耕作層內細粒物質損失10%~30%,造成地表粗化和沙丘堆積,可利用土地資源喪失。
(2)土地質量降低,農牧業生物產量減少
沙質荒漠化災害,一方面造成可利用土地面積縮小,另一方面造成土地質量逐漸下降。由於風蝕作用,耕地表層的有機質和養分被大量吹蝕,土壤肥力不斷降低。全國遭受沙質荒漠化危害的4×104km2農田、4.67×104km2草場,每年土壤有機質、氮、磷的損失約3542×104t2,相當於各種肥料總量17047×104t2,總價值達105.75億元(表9-9)。因荒漠化危害,全國草場退化達137725.4km2,每年因此少養羊5000多萬只。
表9-9 沙質荒漠化危害農田、草場,土地肥力損失狀況
(據張偉民,1994)
由於沙質荒漠化災害,旱作農業生態系統的有機質、營養元素、水分等物質嚴重損失而得不到補償,導致農田單位面積產量下降,農牧交錯地帶旱作農田與開墾初期相比,產量平均下降50%~60%。
沙質荒漠化災害還使中國五大天然草場的牧業生產遭到巨大影響。烏蘭察布草原及河北壩上地區的草原沙質荒漠化面積占整個草原面積的33.0%。草場沙化後一般平均單位面積產量減少20%~60%,有些地區甚至減少70%~80%。全國沙質荒漠化土地每年因此損失生物量(632.2~992.4)×104t2(表9-10)。
表9-10 沙質荒漠化導致土地生物生產量損失狀況
(據張偉民,1994)
由此可見,沙質荒漠化災害的實質是土壤風蝕,它從根本上損毀土壤肥力,使土壤耕作層變薄、土壤粗化、營養物質流失、肥力下降、土地生物生產量下降。沙質荒漠化是一種長期的潛在災害,土壤一經風蝕沙化,要恢復到原來的肥力狀況,即使在人工措施條件下,一般也大概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3)毀壞建設工程和生產設施
1)對工礦建設的危害:位於毛烏素沙地及周圍地區的東勝煤田、准格爾煤田、神府煤田、磁窯堡煤田和平朔煤田,是國家正在興建並深受風沙危害的重要優質煤炭基地。煤田大規模開采後,人為沙質荒漠化面積比天然形成的沙質荒漠化面積大1.26倍,平均每年向黃河多輸泥沙1.19×108t,年輸沙量占晉陝蒙三角區總輸沙量的70%以上,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產地。每年因沙質荒漠化而增加的開發成本約9000萬元。
2)對交通運輸業的危害:據估計,全國有1500km鐵路、3000km公路由於風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沙質荒漠化嚴重影響了邊疆地區與內地交通在動脈的正常運行。
3)對水利設施及河道的危害:主要表現為風沙對各種水利工程及河道的淤積,造成水利工程設施難以發揮正常效益。全國約有50×104km2引水灌渠遭受沙害,水庫的淤積問題更加嚴重。如青海龍羊峽水庫,每年進入庫區的流沙約(120~380)×104m3。隨著泥沙堆積量的增加,庫容逐漸縮小,發電、防洪、灌溉等方面的效益受到嚴重影響。風沙大量進入河道,使河床淤積增高,甚至嚴重阻塞,導致河堤潰決。
(4)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
沙質荒漠化加劇了整個生態環境的惡化。在乾旱、半乾旱甚至部分半濕潤地區,由於受天氣過程的熱力效應及冷鋒侵入的影響,造成大風天氣狀況下土壤吹蝕、流沙前移及粉塵吹揚等一系列沙塵暴過程。沙塵暴不僅是一種災害性天氣過程,而且是沙質荒漠化災害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影響范圍廣、危害嚴重,成為嚴重威脅中國北方地區人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環境問題。
發生於1993年5月5日的特大沙塵暴,襲擊了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4省(區),造成200多人傷亡,4.2萬頭(只)牲畜死亡,毀損房屋幾千間;土壤風蝕深度10~50cm,沙埋深度20~150cm,造成大片農田被毀,37.33km2經濟林被毀,經濟損失達5.6億元。
沙塵暴除直接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外,還使大氣混濁,妨礙人們的正常活動,對人類身心健康產生損害。無孔不入的沙塵使人們在戶外明顯感到呼吸困難,顆粒細小的沙塵進入了人們的口鼻,容易引發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長期生活在沙塵暴高發區的人們患有沙眼、呼吸道和腸胃等疾病的幾率要比其他地區大得多。
4.沙質荒漠化的遙感監測
遙感技術具有信息量大、觀測范圍廣、精度高和速度快等優點,而其很強的實時性及動態性又是傳統的資源環境監測和預報所難以比擬的,特別是遙感(RS)與地理信息系統(GIS)相結合,可實現動態監測和模擬分析,是開展荒漠化研究的有效途徑。近20年來,在中國北方沙質荒漠化的形成機制、發展過程、分布規律和演變趨勢等研究中,RS技術已被廣泛利用(王濤等,1998)。如朱震達等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利用50年代後期和70年代中期航片的對比分析和野外考察提出,東起科爾沁草原經圍場、豐寧北部、張家口的壩上地區,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三旗到烏蘭察布盟的商都、四子王旗、武川、達茂旗再到固陽北部的草原農墾區是近半世紀以來沙質荒漠化蔓延最明顯的地區,盡管這些地區並無原生沙漠與之相毗連,不存在流動沙丘擴展入侵的危險。
在沙質荒漠化監測的過程中,首先要建立系統、科學而實用的沙質荒漠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利用RS和GIS獲取如下指標:①風蝕地或流沙面積占研究區總面積的百分比;②年均擴大的風蝕地或流沙面積占研究區總面積的百分比;③地表植被覆蓋度;④研究區土地的生物生產量。沙質荒漠化土地遙感動態監測技術路線如圖92所示。
圖9-2 沙質荒漠化土地遙感動態監測技術路線圖
5.沙質荒漠化的防治
根本途徑在於保護天然植被、建立人工植被,堅持正確的生產經營方針,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布局,加強農牧業基本建設、改善經營管理,逐步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生態系統,加強人工草場生態系統的建設,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對於已經發生沙質荒漠化的土地要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防止其擴大蔓延。
中國對防沙治沙工作歷來十分重視。截至1998年,累計治理沙化土地7×104km2,使局部地區環境顯著改善。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土地沙化的總體狀況仍在惡化,「沙進人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轉,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1)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包括營造農田防護林網和防沙林帶、封沙育草、造林固沙、退耕還林還草等方法。對荒漠地帶、半荒漠地帶和草原地帶的沙漠治理應採取不同的方法,根據地形地貌特徵和風力特徵選取合理、高效的生物措施。
在中國北方灌溉綠洲和旱作地區,營造農田防護林網、防沙林帶是防止土地沙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根據透風情況,防護林帶有緊密結構林帶、疏透結構林帶和通風結構林帶三種類型。綠洲邊緣的防沙林帶以緊密結構為佳,用喬木及灌木配置成復合林,以減低風速,防止大面積流沙和風沙流侵入綠洲,保護農田免受沙害,綠洲內部的護田林網,可採用高大的喬木組成林網。在北方旱作地區則以營造通風結構和稀疏結構的窄林帶為好(楊瑞珍,1996)。
對大面積的沙區採取封沙育草、造林固沙措施是防治流沙的根本途徑。實踐證明,在沙漠里種植胡楊林防風御沙作用極強。
對嚴重沙化耕地,要改變土地經營方式,退耕還林還草,採用林網保護下種植飼草或引進灌木恢復植被的方式,逐步控制沙化,恢復土地的生產潛力。
(2)農業耕作措施
農業耕作措施包括覆蓋耕作、糧草結合耕作以及調整農業結構、不同作物間作等措施。
1)覆蓋耕作:指通過增加地面覆蓋物來增強地表抗蝕力的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有保留作物殘茬覆蓋、秸稈粉碎鋪地覆蓋、果園和茶園裸地種植豆科作物覆蓋以及利用地膜覆蓋地面等方法。覆蓋耕作對保存耕作層的養分和細粒物質、增加土壤抗蝕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2)糧草結合耕作:指採用糧食作物與豆科牧草輪作、間作、套種、復種等不同措施,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強土壤的抗蝕力。
3)調整農業結構,不同作物間作:如在垂直主風向上和綠洲外圍邊緣地帶間隔種植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稈作物,達到降低風速、固結土壤的目的,可有效防止沙質荒漠化的擴展。
(3)水利措施與工程固沙
1)水利措施:發展水利、建設基本農田,徹底改變廣種薄收的輪荒耕作方式是防止沙化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利用灌溉水增加土壤水分、增強土壤顆粒的黏結力,可減少風沙危害。河流谷地土壤比較肥沃,可蓄水引水進行自流灌溉。灘地、甸子地、壕地等土層較厚,地下水較豐富,可進行井灌。
2)工程固沙:工程固沙即設置沙障防止流沙的措施,蛇是乾旱沙區生物治沙不可缺少的先期輔助措施。對於流動沙丘,先在其迎風坡設置粘土或沙蒿沙障,對工程沙障保護下的沙丘,播種固沙植物,以防快速移動的沙丘掩埋尚未形成固沙能力的植物沙障。
(4)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科學研究
加強宣傳教育,杜絕過度放牧和墾草種地等行為,做好預防工作;加大推廣防治荒漠化工程的投入,加強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推廣荒漠化地區綜合治理技術。建設荒漠化地區生態農業示範工程,探索荒漠化的綜合防治方法,實現乾旱、半乾旱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B. 求問一個電影名字:講述的是地球沙漠化 然後所有的人進入一個沙漠中的鋼鐵城市,在那裡面建立城市。
特警判官 (1995)
導演:Danny Cannon
編劇:斯蒂芬·E.德·索薩/William Wisher Jr.
主演: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阿曼德·阿山特/羅伯·施奈德/戴安·琳恩/陳沖/更多...
類型:動作/科幻/驚悚/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1995-06-30
片長:96 分鍾
C. 求問iPhone XS宣傳片里的沙漠在哪裡
撒哈拉大沙漠,位於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蘇丹草原。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35°線),約北緯14°線(250毫米等雨量線)以北。
D. 沙漠皇帝宣傳片劇情沒看懂 求解釋
講述的希維爾被人陰了結果掉到了墓穴里頭磕破了 血流在沙皇的墓上 因為沙皇是希維爾的祖宗他的血復活了沙皇 就是這樣的故事
E. 關於治理沙漠的宣傳語
1、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2、保護環境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3、實施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4、199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主題是:「為了地壞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5、保護藍天碧水。
6、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7、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8、保護環境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9、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10、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11、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12、破壞環境,就是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3、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減少水土流失。
14、環境與人類共存,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
15、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16、保護戈壁植被,防止沙塵污染,保護大氣環境。
環境保護宣傳口號
1、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2、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共在一片藍天下,讓我們採取新行動保護和凈化我們的地球。
3、控制全球變暖刻不容緩
4、西部開發環保先行
5、家園只有一個
地球不能克隆
6、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命
7、地球是萬物生靈共同的家園,共生共榮來自萬物的和諧。
8、保護賴以生存的海陸環境需要我們人類的節制和努力!
9、潔凈的空氣、幽雅的環境是我們共享的,每個人都應對環境保護盡一份義務。
10、沙化、風塵、赤潮是環境對人類的懲罰。
11、拯救地球,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
12、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13、美好的環境來自我們每個人的珍惜和維護。
14、善待自然也便是人類自珍自重。
15、改善環境,創建美好未來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16、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類的未來。
17、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8、人類若不能與其它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19、讓我們共同行動,還家園碧水、藍天。
20、保護自然平衡,拯救綠色環境。
21、保護海洋
,防止赤潮。
22、搞好水土保護,改善生態環境。
23、森林是地球的肺,我們要保護森林。
24、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25、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
26、人與自然需要和諧共存。
27、早一天保護環境,多一份生命保證
28、保護生態,改善環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9、請您以寬宏大量之心給生而自由的動物們以自已的空間,善待動物就是善待我們自已。
30、污染環境,害人害已
31、保護環境,持續發展
32、破壞環境就是自掘墳墓
33、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
34、保護野生生物,人與自然共存
35、鎖住黑龍保藍天,治理污水護家園
36、為了子孫的幸福,請您珍愛環境
37、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
38、上項目必須先辦環保審批手續
39、煙塵污染要減輕,集中供熱是途徑
40、發展生態農業,改善生態環境
41、要做保護環境的有為之人,不做污染環境的負罪之輩
42、污染環境
千夫指
保護環境
萬人頌
43、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強化城市改革開放功能
44、動員起來,為拯救我們的地球掀起一場環境革命
F. 求英雄聯盟沙漠皇帝中文字幕宣傳片
這個問題你可以在LOL專區裡面看看,
如果有時間,可以玩玩王i牌a對決啦,
在這游戲中100多個英雄都是任你選擇呢,
而且都不用每天重復玩同一個,感覺新穎多了,
另外游戲也很新奇啊,而且擁有很貼心的陪練,
休閑區的呆萌怪都是可以選擇難易程度來陪你練技術呢。
G. 土地荒漠化的照片前後對比
找了幾張畫中畫的,看著挺有感覺的~~
H. 朋友們。我准備拍一部反映城市生活下的人性沙漠化的微電影
中國的撒哈拉
I. 內蒙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就是青藏高原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降水量過低。
人為原因就是人口增加,過度放牧。
自然原因是最主要的。
J. 沙漠皇帝 崛起 宣傳片上中文翻譯
你要的是中文配音嗎?還是中文字幕的?
中文字幕官網搜索 「恕瑞瑪」就是!
中文配音那個 謝謝 找到了的話請給我一份
我tm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