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區矯正小組成員組成有哪些
社區矯正小組成員組成有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以及司法所的工作人員。
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三條 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1)社區矯正小組策劃書擴展閱讀: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八條 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確定專門的矯正小組。矯正小組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由本辦法第三條第二、第三款所列相關人員組成。社區矯正人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應當有女性成員。
司法所應當與矯正小組簽訂矯正責任書,根據小組成員所在單位和身份,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確保各項矯正措施落實。
② 社區服刑人員矯正小組樣式
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制定矯正方案,在對社區矯正人員被判處的刑罰種類、犯罪情況、悔罪表現、個性特徵和生活環境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管、教育和幫助措施。根據矯正方案的實施效果,適時予以調整。
③ 區司法局社區矯正小組成員由哪些人組成
區司法局社區矯正小組成員有:司法所的社區矯正工作者、社團的社工(如果有社團參與的話)、基層組織(居村委會)幹部、家屬、社會志願者等。具體如下:
社區矯正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范圍廣、政策性強,需要相管職能部]和社會各方面密切協助。目前社區矯正組織機構由市、區縣、街鎮三級組織構成;
市一級組織由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任組長,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長以及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任副組長,由市法院、檢察、公安、司法、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財政、工商、地稅、國稅、工青婦、宣傳等成員單位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司法局,由市司法局局長擔任主任。
區(縣) 一級組織由區(縣)分管政法工作的副書記任組長,由區法院、檢察、公安、司法、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成員單位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縣)司法局。
街鎮一級有街鎮分管政法工作的副書記任組長,成員為派出所、司法所、民政科、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負責人。辦公室設在司法所。
④ 社區矯正小組格式
新的文書中有固定格式的
⑤ 如何書寫證明本人願意提供社區矯正。成立社區矯正小組的證明材料
建議與居委會、以及司法局聯系此事。
⑥ 如何制定社區矯正人員年度矯正方案
司法所應當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個人基本情況、所犯罪行及所處刑罰、改造表現、家庭成員及社會關系等基本情況和矯正情況建立檔案,並會同公安派出所根據其特點制定相應的矯正方案,建立監督考察小組,落實日常監督管理和考察措施。
司法所應當及時與有監督管理能力的社區矯正對象直系親屬簽訂監督管理協議,明確其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日常監督管理和教育責任。社區矯正對象沒有直系親屬的,可與其所在單位、村(居)委會或願意承擔監督管理和教育責任的近親屬簽訂監督管理協議。
⑦ 如何制定社區矯正方案
具體制定矯正方案的步驟。
1、要深入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在矯正對象入矯後,就要對該矯正對象進行全方位的調查。這也是矯正方案裡面的第一項矯正對象的基本情況。很多矯正方案裡面對矯正對象的基本情況就是簡單的對矯正對象一些個人情況、家庭成員關系、成長經歷以及刑事判決書上的犯罪事實。更多的矯正對象在行為規范、價值觀念、心理健康、家庭和社會環境、職業技能等方面的基本情況。行為規范包括遵守社區矯正的各項工作規定和紀律,端正接受社區矯正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包括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和遵守法律、社會公德;心理健康包括健康的心態及生活、工作態度;職業技能包括對象所掌握的技能和就業狀況等。都沒有表現出來這些基本情況看似都是一些簡單的情況,但對後面制定矯正措施思路,以及具體制定矯正措施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如果僅僅是這些表面的基本情況,是很難對該矯正對象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也會影響到後面的工作。因此在對矯正對象第一步基本情況調查的時候,要做到「談、訪、查」。談即是與矯正對象談話,在談話過程中看矯正對象的認罪態度、悔罪表現,也可以初步打探到矯正對象的家庭情況和社會情況。其次要訪,要對矯正對象的社區、鄰居、工作單位、學校老師同學等多方位的走訪。通過對矯正對象身邊人的走訪,進一步詳細深刻了解矯正對象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的表現,與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相處的關系如何,聽取他們對矯正對象的評價。為我們能夠全面了解矯正對象提供客觀的事實依據。第三就是查,要查看矯正對象以前的檔案資料,這里主要是到派出所去查看矯正對象犯罪前是否有過其他違法行為,是否收到過治安處罰,是否作為派出所的重點人頭。同時在得到矯正對象單位、學校的同意情況下,採取低調,保密的方式到單位、學校去查看矯正對象的檔案資料,這些對我們了解真實的矯正對象都有很好的幫助。
2、仔細研究,尋找每個矯正對象的個性特點
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表現內向、有些是暴躁、有些是沖動、有些是懦弱、有些容易悲觀、有些容易走極端。不同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們在社區服刑時會有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反映,掌握了這些特點,我們在設計矯正方案時,可以「對症下葯」。這些就要求我們通過對第一階段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進行仔細研究。在基本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個性化教育對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分別、有側重地擬定個性化教育措施。主要包括:強化對象的個別教育,加強對象的疏導工作;通過知識學習、思想匯報、情感交流、倫理道德教育等手段,提高對象的素質水平,幫助對象克服困難,緩解或解決其面臨的各種矛盾;通過訓誡等手段,加強刑罰執行的嚴肅性,提高對象的服刑意識,認真接受社區矯正工作;通過技能培訓等手段,幫助對象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使其能夠維持基本生活。
3、總結特點,制定出個性化矯正措施
根據前期對矯正對象的深入調查、深刻剖析,最後就是要對矯正對想制定出詳細的矯正措施。矯正措施的內容包括大眾化教育和個性化教育兩種。大眾化教育的就是在矯正措施裡面每個矯正對象都要遵守的一些基本規章制度,包括思想匯報、公益勞動、集中教育、活動范圍等一些社區矯正矯正的日常工作。這是每個矯正對象必須要遵守的,因此也是在矯正措施里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內容。其次還有個性化教育,根據矯正對象的年齡、刑種、犯罪性質、犯罪動機等特徵,有針對性地制定矯正方案、安排矯治內容,這樣才能讓社區矯正工作的水平不斷提高。如有的矯正對象有對抗心理。對工作人員不信任和敵視的心理狀態。認為自己沒犯多大的罪,認為純粹是法院的判決不公。如李某斗毆,被判有期徒刑,他認為自己是冤枉的,經常表現為情緒沖動,反復無常,對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漫不經心、反應冷淡,甚至不理不睬,常常使工作陷入僵局。這就需要在矯正方案里加強對這類矯正對象相關的法律法規教育,讓他們對自己的犯罪能有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更好的改造自己。有的矯正對象存在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犯罪了,就喪失生活的信心,沒有臉面去見人了。針對這類矯正對象我們就需要在矯正方案裡面加強對他的心理疏導,鼓勵他積極勇敢的面對生活,重新塑造健康向上的生活觀。有的矯正對象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那麼我們就要多利用這種有利的因素,鼓勵家人對對矯正對象多一份關心和理解,能與矯正對象一起面對矯正過程中的任何事務。這類家庭對矯正對象有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只要方案實施者進行適度的引導,便能較好地配合矯正機構開展矯正工作。對於年青的矯正對象,很多是因為 「文化程度較低、受腐朽思想影響、法制觀念淺薄」。他們輟學步入社會後,由於沒有技術,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整日無所事事,惹是生非。他們大多沒有受過普法教育,不學法、不知法、不懂法,加上自控能力差,從而驅使他們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對於這類矯正對象在制定矯正措施時,就要多注重加強對他們的法制教育,同時也可以利用社會資源對他們開展就業指導和就業培訓,盡快幫助他們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了固定的生活來源,才能更好減少他們重新犯罪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