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灣區宣傳片

灣區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10-13 02:27:16

『壹』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定位:
世界級城市群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地區
面積:
5.6萬平方公里
人口:
6956.93萬人(2017)
方言:
粵語、普通話、客家話

『貳』 舊金山灣區的矽谷

2004年4月《財富》雜志公布的美國500強企業,總部設在舊金山灣區的有28個,象是惠普,英特爾,思科,升陽,旭電,甲骨文科技,應用材料等皆是舉世聞名的大企業。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矽谷也曾是電腦行業的代名詞,風光無限過。
斯坦福大學和HP總部在Paloalto;Google在MountainView,Yahoo在Sunnyvale,Adobe、Ebay在San Jose,蘋果電腦在Cupertino。
SantaClara在SantaClara,Oracle在RedWood,Cisco在SanJos,SunMicrosystems好像哪個城市都有。
以矽谷為中心,舊金山灣區曾經是軍事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隨著半導體、微處理器和基因技術的出現,現在的灣區高技術企業主要是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包括計算機和電子產品、通訊、多媒體、生物科技、環境技術,以及銀行金融業和服務業。它在歷史上有很多個「世界第一」:集成電路、微處理器、心臟移植、重組DNA。
矽谷是由許多的城市所組合而成的。加州有兩個世界著名的都會區,一個是南加州大洛杉磯地區,一個是北加州舊金山灣區,簡稱灣區(BayArea)。舊金山灣區的南灣(SouthBay)地區便是矽谷中心地帶,像是聖荷西(SanJose)、桑尼維爾(Sunnyvale)、佛利蒙市(Fremont)、聖大克拉拉(SantaClara)、庫帕蒂諾(Cupertino)也屬於矽谷。
因為矽谷位於全球高科技發展的重鎮,所以在這一地區的大小城市希望和矽谷沾點親帶點故,讓世人對它們刮目相看。舉例說明,桑尼維爾號稱是「矽谷的心臟」(The Heart of Silicon Valley);聖荷西則以面積廣大的優勢自稱「矽谷的首都」(The Capital of Silicon Valley);甚至於連遠在東灣不起眼的聯合市(Union City),居然也以矽谷的大門」(Gateway to Silicon Valley)自居。根據斯坦福大學諾貝爾獎得主WilliamShockley稱,真正的矽谷誕生地應該位於山景城(MountainView)的一幢建築里,因為在那裡建立了第一個製造晶片的實驗室。
著名的電腦公司如蘋果、惠普、升陽、英特爾和IBM等等都位於矽谷,而成百上千與電腦科技相關的公司都在此佔有一席之地。在聖荷西,因為矽谷大名的影響下,聖荷西水星報(San Jose Mercury)也自稱為「矽谷之報」(Newspaper of Silicon Valley),就連穿過該地區的一段101號高速公路也被稱為「資訊超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叄』 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一共有幾集

一共有三集。

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廣播電視台聯合攝制,共三集,每集50分鍾。

以國際視野與歷史眼光相結合,從粵港澳三地合作歷史及成果出發,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行時態,結合世界近百年來灣區經濟圈、城市群現象,探尋灣區引領時代發展的原因。

(3)灣區宣傳片擴展閱讀:

2018年8月28日上午,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儀式暨項目策劃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張寧,廣東廣播電視台台長蔡伏青,共同啟動項目。

在啟動儀式暨項目策劃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課題組組長陳宣慶,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課題組審評專家陳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副部長。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課題組成員李金波以及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課題組審評專家張燕生等九位專家就「國家戰略層面的大灣區建設」、「全球視野下的大灣區建設」以及「創新思路下的大灣區建設」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肆』 人民日報發大灣區的美食視頻,你最愛其中的哪幾道

人民日報發大灣區的美食視頻,你最愛其中的哪幾道?我們人類對美食的追求是永遠停不下來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美食,美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我們在經濟水平提高的基礎上,生活水平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美食,也許是你沒有見過的,但是吃起來味道特別好,那種味道讓你難以忘懷,人民日報發大灣區的美食視頻,感覺裡面的美食都特別喜歡,小編最喜歡的就是裡面的蒸腸粉,炸牛奶,蟹煲雞等等。在這個視頻中有很多的美食,你最喜歡裡面的哪些美食呢?

『伍』 有哪些類似《縱橫大灣區》的節目

《縱橫大灣區》類屬大型城市展示類專題節目,這類節目目的在與展示城市發展計劃。中國已經在陸續籌備這個類型的影片。


一些地方官員,相關學者和地方居民都會受邀參與節目的錄制。節目中探討城市管理的優秀經驗,秀出城市生活的閃光點,尋找城市發展的未來展向,用細節的故事與人物凸顯內涵,以智慧的談話和交流啟發廣泛思考。所以也算是城市發展方向的一個比較有借鑒意義的節目。

『陸』 杭州能否超越成都為繼北上廣津後之後,第五大一線城市嗎

一線之爭,就像華山論劍。觀城如棋,方知杭州驚世布局。

中國之大,東西南北中均可誕生超級城市,就像華山的五絕高手。如今北京政治天下,上海金融門戶,深圳金融創新,五城已定北東南三席。

成渝爭戰於西域,廣州固守於南國,武漢獨立於中部。杭州地處東部南翼,地域、政治、金融、門戶都無過人之處,卻恰恰是最被人看好的下一個一線城市。

沒有成名技,哪有不敗身。翻閱二十年杭州發展史,終於揭開杭州的驚世布局。落子引流二十載,四重變現滬杭局。

一、先手天元,西湖畔的布局

營城如圍棋,落子即布局。落子天元,是一種王者之心。

很少有人能說出,有一個湖像西湖那樣,稱得上「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對於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棋盤上的天元。

2002年,杭州實行西湖景區全面免費開放,這是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5A級景區。杭州城從此風雲際會,引無數遊客慕名而來,人流如織。

行車斑馬線禮讓行人。讓多少人一遇杭城誤終身,從此便是錢塘人。這道溫暖的風景線,成為杭州城最好的宣傳片。從此世人關注,流量如虹。

2017年,杭州接待旅客人數達到1.6億人次,按照平均在杭2~3天的旅遊周期,杭州平均每天的遊客人數超過百萬。

巨大的人口流量下,杭州城市氣質開始提升,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機動車限行。2014年,杭州宣布主城區實施「錯峰限行」政策,數百萬輛機動車,用車輪和罰單將這片限行區域打下深刻的烙印,成為杭州城市棋局的「天元區」。

還湖於民,引世關注;讓路於民,路人歸心。錯峰限行的天元區,是杭州城的流量一重變現,用巨大的外來遊客流量將主城區變成一線城區,讓杭州擁有一線城市的氣質。

二、掛角成圍,杭州城的腹地

懂圍棋的人大概都知道,圍棋並不是像五子棋那樣一開始就從中間向外輻射,而是先掛角再成圍,這樣才能下一盤很大的棋。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杭州的發展並非由近及遠地遞進式開發,而是一種 「掛角」式的發展。

空間布局方面,先後將蕭山、餘杭、富陽、臨安納入主城區,形成真正的擁江發展格局,為進軍一線城市奠定了空間基礎。

樞紐布局方面,以蕭山機場為國際門戶中心,以杭州東站、杭州西站為國內核心,形成城市對外開放的國際化交通樞紐。

產業布局方面,往東越過錢塘江的空地落子大江東,往西穿過西溪濕地建設城西科創大走廊,形成「東智西創」的科創平台。

通勤布局方面,公路形成內環、中環、外環三大環線,城際通達臨安、桐廬、諸暨、紹興、海寧、桐鄉、德興、安吉八城。

2017年,杭州新增人口28萬,位居全國第三位。大量人口入杭,倒逼城市擴大空間,打造樞紐,布局產業,建設城際。這是杭州城的流量二重變現,用巨大的新增人口流量拓展城市框架,讓杭州擁有一線城市的格局。

三、天羅地網,互聯網的經緯

從城市形態來說,在信息時代之前,城市越級以體量超越為標志。隨著矽谷和深圳的出現,這條鐵律被打破,科技的權重開始遠遠大於資本、土地和人口。

杭州正在走科技這條路,但與深圳又有所不同。深圳模式是「科技突破物理」,而杭州精髓是「重構賦能的中心」。有人對阿里巴巴成就杭州的說法嗤之以鼻,其實是沒看懂杭州發展的精髓所在。

貿易賦能。電商出現首先幹掉了傳統的貿易中心,提供「所有人對所有人」的貿易賦能。馬雲力推的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台),就是想把這種賦能推廣到全球。

金融賦能。互聯網金融又沖擊了傳統的金融中心,提供「一元與百萬平等」的金融賦能。移動支付讓持有手機的人都是銀行家。

互聯網,改變物理中心的單級連接,形成縱橫交織的虛空互聯。物理上的體量中心將被互聯網的賦能中心取代。

沒有杭州開放政策的孕育,就不會誕生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阿里的每一次賦能,都會帶來巨大的互聯網賦能流量,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將資金、人才吸入杭州。這是杭州城的流量三重變現,用巨大的互聯化賦能流量讓杭州擁有一線城市的功能。

四、勢成犄角,杭州灣的風雲

灣區,有天然的深水良港,有廣袤的河口平原,是海洋經濟與城市群經濟的完美結合地。

杭州灣,是與粵港澳灣區齊名的中國兩大灣區,將以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世界級灣區作為發展坐標。

比較這兩個灣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粵港澳灣區,香港是國際港口城市和金融中心,是「門戶+金融」的典型模式。深圳是科創城市和金融中心,是「科創+金融」的新型模式。廣州門戶不及香港,貿易中心功能也在急劇弱化,已然退出灣區中心的競爭。隨著金融的平權,門戶要素的弱化,科創的權重將會更加凸顯,粵港澳灣區終將形成環深都市圈。

杭州灣區,滬甬是兩大門戶城市,同時滬是金融中心,甬是先進製造業示範區。杭州,是普惠金融的賦能中心、廣維貿易賦能中心。杭州的城市功能與上海的城市功能是錯位的,上海主要服務於大型機構,杭州主要向普通群眾賦能。

從行政角度來看,杭甬更容易聯盟,形成「門戶+製造」和「金融+貿易」的大功能組合。藉助灣區,杭州南下可結盟寧波抗衡上海的一言堂,北上可與上海勢成犄角,在全國版圖中與環京都市圈、環深都市圈抗衡。

利用區域發展的天下大勢和上海科創不足的形勢,倒逼上海與杭州攜手共進,共創灣區經濟。這是杭州城的流量四重變現,用巨大的科技創新流量奠定城市的高度,讓杭州擁有一線城市的實力。

五、落子收官,規劃世界名城

從2002年的西湖落子,到如今的滬杭格局,杭州16年間經歷了四重流量變現。

第一重,外來旅客流量變現一線城市氣質;第二重,新增人口流量變現一線城市格局;第三重,互聯化賦能流量變現一線城市功能;第四重,科技創新流量變現一線城市實力。

杭州這盤棋接下來會如何下,必然是落子收官。十年為限,杭州就會完全消化四重變現的巨大利好,長江口和杭州灣將形成滬杭兩座一線城市。

收官之局未了,新的棋局已始。在2035年的這輪城市規劃中,杭州提出建設世界名城的發展目標,開始在世界棋盤上落子。這盤世界圍棋,杭州又會有怎樣的驚世布局,真的很讓人期待。

如果你對城市研究感興趣,推薦關注我們聞笛城市研究團隊的微信公眾號「匠城論」

『柒』 美國文化

美國
全稱: 美利堅合眾國US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國歌:星條旗之歌("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譯《星條旗》歌),歌詞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國律師在英美戰爭時,透過戰場上的硝煙看到星條旗經過英軍炮轟後仍在要塞上空高高飄揚時感慨萬分而即景寫下的。曲譜是「進行曲之王」蘇薩的著名代表作。《星條旗永不落》於1931年被美國國會正式定為國歌。

國旗:星條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9:10。主體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組成,7道紅條,6道白條;旗面左上角為藍色長方形,其中分9排橫列著50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象徵強大和勇氣,白色代表純潔和清白,藍色象徵警惕、堅韌不拔和正義。13道寬條代表最早發動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的13個州,50顆五角星代表美利堅合眾國的州數。181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國旗上的紅白寬條固定為13道,五角星數目應與合眾國州數一致。每增加一個州,國旗上就增加一顆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後的第二年7月4日執行。至今國旗上已增至50顆星,代表美國的50州。每年6月14日為「美國國旗制定紀念日」。在這一天,美國各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重和對合眾國的熱愛。

國徽:主體為一隻胸前帶有盾形圖案的白頭海雕(禿鷹)。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它是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的象徵。盾面上半部為藍色橫長方形,下半部為紅、白相間的豎條,其寓意同國旗。鷹之上的頂冠象徵在世界的主權國家中又誕生一個新的獨立國家——美利堅合眾國;頂冠內有13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國最初的13個州。鷹的兩爪分別抓著橄欖枝和箭,象徵和平和武力。鷹嘴叼著的黃色綬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合眾為一」,意為美利堅合眾國由很多州組成,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國花:玫瑰花,象徵著美麗、芬芳、熱忱和愛情。1985年經參議院通過定為國花。

國石:藍寶石

國鳥:白頭海雕(禿鷹)。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白頭雕最早出現於美國的旗幟上是在獨立戰爭期間。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並決定新生的美國必須有一個特殊的國徽。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把北美洲特有的白頭海雕作為美國的國鳥,並把這種鳥作為國徽圖案的主體。白頭雕外觀美麗、性情兇猛,頭上有豐滿的羽毛,它的最大特點是兩頭白,即白頭白尾。它代表著勇猛、力量和勝利。

國名釋義:美國因洲名而得名。在英語中,亞美利加和美利堅為同一詞「America」,只是漢譯不同,前者指全美洲,後者指美國。

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
最大城市:紐約市 .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海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曼哈頓區是紐約的象徵。
官方語言:美式英語(非法定)
政治體制:聯邦共和制 自由民主制
現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 (George Walker Bush)
國慶日:7月4日(美國獨立日,1776年)

獨立
宣布獨立 1776年7月4日
承認獨立 1783年9月3日

面積
總 計 9,631,420 km²
水域率 4.87%

人口
2006年估計 300,000,000人(第3名)
密度 32/km²(第140名)

GDP(PPP) 2006年估計
總計 13.05萬億美元(第1名)
每人 43555 美元(第3名)

HDI(2003年) 0.944(第10名) – 高
貨幣 美元
時區 UTC-5 至 -10
夏時制 UTC-4 至 -10
國際域名縮寫 .us .gov .e .mil .um
國際電話區號 +1

美國本土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其首都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源自於1776年從英國統治下脫離而出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們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協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政治

美國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憲政立憲共和國,有世界上最早並仍在運作的成文《憲法》。在《憲法》授權下,政府通過國會運作代議民主制。政府分為三級架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級政府中的官員由選民進行不記名投票選舉產生,或者由民選官員任命。行政長官和立法機構官員從單一選區多數制選舉產生,司法系統和內閣官員由行政長官任命並經立法機構批准產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統官員也通過多數制選舉產生。
聯邦政府本身有三個分支,互相制約和平衡:
立法機關:即國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部分組成;
行政機關:即總統,總統提名和參議院批準的內閣官員及其下屬,負責行使基於聯邦法律的治理權;
司法機關:即最高法院和較低級別的聯邦法院,法官由總統提名並參議院批准。
美國國會實行兩院立法體制。眾議院設435個席位代表各自的國會選區,任期2年。眾議院席位根據人口分布,每10年重新劃分一次,每個州最少都會分配到1個眾議院席位:目前有7個州只有1個議席,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則有高達53個議席。而無論人口眾寡,每個州在參議院都有2個席位,加起來共一百席,任期6年;每隔2年,重選三分之一的參議員。
在聯邦體制內,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很復雜。根據美國法律,各州是主權實體。然而,在美國內戰和「德克薩斯對懷特案」建立的規則是,州無權脫離聯邦;根據憲法,也無外交權。美國聯邦法律在經過憲法授權的領域要高於各州所制訂的不同的法律,但是聯邦政府的權力只能在憲法規定的范圍之內行使;所有未授予聯邦政府的權力由州政府和人民自行保留。
美國憲法以及權利法案等一系列修正案致力維護公民自由:包括言論、宗教信仰和出版自由;接受公正審判的權利;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選舉和財產權。雖然美國所珍視的西方意識形態追求人權,在具體實踐中也有爭議:直到1964年《民權法案》才立法禁止種族歧視。
一般而言,州內事務的主導權完全在各州政府手中。這包括了內部通訊;關於財產、工業、商業以及公共設施的法規;州的相關法律,諸如死刑;以及州內部的工作情況。很多州立的法律在各州之間都十分相似。在還有一些領域中州的管轄權與聯邦政府的管轄權有重疊。
最近幾年,聯邦政府在醫療、教育、福利、交通、住宅以及城市發展等領域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各州的憲法與聯邦憲法基本相符,除了在一些細節上有所不同,其中包括了人權和政府組織。而在商業、金融、公共服務和福利機構等方面,州憲法往往比聯邦憲法更為詳細。
美國的聯邦和州政府主要有兩個政黨競爭:共和黨和民主黨。一些小黨的參選人有時也有可能當選。中間偏右的共和黨通常在社會議題上屬於社會保守派、在經濟議題上屬於古典自由主義。中間偏左的民主黨通常在社會議題上屬於自由派、在經濟議題上屬於進步主義。美國人一般會傾向支持兩黨中的其中一個,不過一些人也會支持獨立的小政黨和候選人,包括了自由黨、綠黨、改革黨等。除了2001至2002年由民主黨在參議院暫時佔多數外,共和黨自從1994年以來一直保持在兩院的多數優勢,目前的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屬於共和黨籍,而在2006年中期選舉後,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民主黨取代共和黨成為參眾兩院的多數黨。

行政劃分

除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兩個州外,其餘48個州位於美洲大陸,並彼此相連,這些州又稱美國本土。一些人將阿拉斯加也視為「本土」州,因為雖然它和「下方的48州」之間被加拿大隔離,地理上她仍是北美大陸的一部分。所有這些用詞通常都包括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第五十個州夏威夷州則位於太平洋的群島上。
美國也佔有其他土地、地區、和佔領區,最特別的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但本身卻沒有州的地位。其他的海外島嶼領土包括美屬薩摩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巴爾米拉環礁是美國唯一的合並領土,但目前並無人居住。美國本土外小島嶼則由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許多無人居住的島嶼組成。此外,自1898年始,美國在古巴的關塔納摩灣擁有一個龐大的海軍基地。
之前由美國佔領的地區包括巴拿馬運河區域,自1903年至1979年一直屬於美國領土。另外,菲律賓群島從1898年至1935年間也屬於美國領土,美國在那裡建立了菲律賓國協作為轉型至完全獨立的國家前的過渡形式,最後在1946年菲律賓正式獨立。
除了美國的實際州和領土外,有數個國家自願加入為美國的聯合邦(Associated States),包括了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86年以來)、帛琉(1994年以來)、以及馬紹爾群島(1986年以來),這些國家都保有國際法的主權以及對於國土的最高控制權力。不過,這些國家的政府都允許美國提供防衛和金融協助,美國也給予這些國家特殊待遇,提供許多加入美國國內政策計劃的機會,包括災害防治、救災、和重建等計劃。這些自由聯合邦都依賴美國提供的金融協助以維持政府運作和資金需求。

外交

美國具有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美國的外交關系規模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幾乎所有的國家在華盛頓特區都設有大使館和派駐大使。以色列、英國、加拿大、和日本被視為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只有少數國家沒有與美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包括古巴、伊朗、朝鮮、索馬里和蘇丹。
美國革命期間,美國與一些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說服了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協助對抗英國。在接下來的開墾年代裡,美國一直在親法或親英兩個選擇間搖擺不定。當時美國對歐洲事務不願插手,專注於北美的疆土開拓。後來以門羅主義削弱歐洲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以確保在美洲地區事務的支配權。美國的擴張政策陸續引發了與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戰爭,兩戰均以美國的勝利告終。在南北戰爭中,美國指責英國和法國支援南部分裂的美利堅聯盟國、並試圖佔領墨西哥,但在內戰結束後,美國在北美洲的主導地位就再未受過挑戰。
隨著國力漸增,美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海外,尤其是對外貿易的開拓。為此,美國佔領了太平洋的許多領土,包括夏威夷和菲律賓,迫使日本開放貿易,並與歐洲列強競爭在中國的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聯合國的創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名永久會員之一。
冷戰期間,美國最初試圖限制蘇聯於世界各地的影響力。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加拿大和10個西歐國家共同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聯合盟國對抗任何向北美和歐洲的軍事入侵,後來又有14個歐洲國家陸續加入了這一共同防禦聯盟,包括土耳其和一些前華沙條約成員國以及部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出於政治上的現實考量,美國也與對抗蘇聯的共產主義國家結盟,例如中蘇分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來,美國專注於自身的邊界安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販毒進入國內—尤其是針對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國家。美國也致力於對抗恐怖主義和避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但其主要目標仍為保護在國內外的國家利益以及公民安全。

軍事

美國軍隊分為四個軍種:陸軍、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全都由國防部管理。海岸警衛隊在和平時期由國土安全部管轄,戰爭期間歸海軍部。
美軍雖然在20世紀到今天這100多年來經歷過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大小戰爭,多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如在海灣戰爭中將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但美軍因為這些戰爭、維和行動陣亡的士兵人數加起來的總和也不足50萬人,而美國本土幾乎沒幾個美國平民在1900年以來因戰爭原因死亡,可見美軍對內的保護和對外的科技軍事實力。
在蘇聯垮台後,美軍的軍事力量之強大,在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比。美軍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能迅速將軍事力量投射至全球。雖然法國和英國也有一定的軍事投射力量,但美軍是唯一一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角落進行大規模區域戰爭的軍隊。美國也擁有世界上能夠使用的最龐大的核武器庫,並且是世界上唯一曾經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二戰末期在日本的廣島市、長崎市投下兩枚原子彈。
美軍的軍事潛力也表現在物流管理上,在這方面的龐大優勢使美軍能夠迅速集結部隊應付戰爭。美國空軍有C-5、C-17等巨型空運載具,並且裝備世界最先進的F-22猛禽戰斗機。美國海軍有12艘現役大型航空母艦,配合軍事力量投射的原則,使美軍能對任何可能的威脅作出迅速反應。美國在1949年4月4日加入地區性軍事防衛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使美國本土有了一層除美軍外的軍事保護屏障。
美國軍隊目前有現役軍人140萬,另有幾十萬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兵員。美國實行志願兵役制度,在戰時曾實施過義務兵役。美國的軍事開支名列世界第一,2005年的軍費超過緊隨其後的14個國家的總和。然而,美國的軍事預算僅占其GDP的4%。美國在全球有七百多個軍事基地,包括在和美國沒有外交關系的古巴也有軍事基地,遍及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
比起冷戰期間,由於政治制度內部的軍事思想變化,美國對軍事上的開支和態度已經改變許多。單純以物質資源衡量,美軍目前的開銷小於20年前的規模。然而,美軍依然被世界視為訓練有素、裝備最為先進的部隊。與潛在的敵手相比,美軍在科技上擁有絕對優勢,這種優勢是經過常年的大量研究投資所累積的。與國防相關的研究促成了許多技術突破,包括太空探險、電腦、網際網路、超文本系統、核能源、全球定位系統、低可偵測性、防彈背心、甚至是微波爐,以及近來致力開發的雷射武器。對美軍而言,這些在科技研究經費通常高於戰斗人員開支。軍事技術與民間經濟保持了緊密的連結,促成了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經由技術轉移,其他國家往往也因此受益。

歷史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 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 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沖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 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29)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系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准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70年代中期, 經濟一度復甦,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 美國建國200周年, 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 1981年4月12日, 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 里根連任總統, 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經濟

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這種差距是因為相對而言更高的經濟自由所產生的。不過,如同基尼系數顯示的,美國的家庭平均收入仍遠高於絕大多數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的美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美國最窮的20%的人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與自稱「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共產主義國家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相同。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科學和科技

美國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以及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人類工業史上許多最重要的發明,包括了軋棉機、通用零件、生產線等都是源自美國,其中工業的生產線尤其重要,它使得工業的大量生產從夢想變為真實。其他重要的發明還包括飛機、電燈泡、電話。美國還在20世紀策畫了著名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在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最早研製出原子彈,將人類科技帶入原子時代的新紀元。冷戰開始後,美國最先在太空科學和技術領域取得成功,在太空競賽中領跑,從而導致了火箭技術、武器研究、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等領域的重大進步,1969年7月,當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中走出,成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時,標志著競賽達到巔峰。美國為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發展史上貢獻至豐,包括二戰中發明的計算機、初期的軍事化應用,到今日個人電腦發展與革新,美國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是網路技術的先驅。
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特別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國生物醫學的聚焦點,業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使人類對腫瘤、阿茲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癒研究進入重要階段。航空和航天研究的政府機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之類的私營企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交通運輸

由於汽車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相當早(比較起其他西方國家),美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都提前顧慮到了將城市和住宅區搭配道路網路的設計。為了連結廣闊的國土,美國設計並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國的國家交通系統主要便是依賴這些高速公路網。當中最重要的是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設。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經由當時的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授權建造。根據2004年的數據,美國的公路總長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美國雖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自美國從英國獨立後,因美國想與前宗主國英國劃清界線,加上「右上左落」(左駕右駛) 的法國間接支持美國獨立,所以不跟隨英國的「左上右落」(右駕左駛) 的原則,而將道路通行方向定為「右上左落」(左駕右駛),這個規劃亦影響其他國家,例如加拿大和中國。
大城市裡也有建設公共交通的系統,紐約市的地鐵網路是當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載客量最為沉重的捷運網路之一。而區域鐵路和公共汽車網路則延伸至長島、紐約上州、新澤西州、和康乃狄克州,都成為了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交通網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國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為薄弱,人們出行更多的使用私人汽車。
美國建造了橫貫大陸的鐵路網路,用以在48個州之間運載貨物。美國鐵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鐵路網也橫貫了48個州中的46個,專門用於客運用途。美國的鐵路貨運系統是世界最繁忙和先進的,且美國的鐵路總長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國鐵路的客運並不如西歐和日本那般發達,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國國土的遼闊;若要到達數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飛機會比搭乘鐵路還要省時。美國政府的分析便認為空中客運是導致客運鐵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連倒閉的主因。
空中運輸是長途旅行的更好選擇。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就有17個位於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以運貨量而言,在同一年裡,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就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MEM)。
許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於美國;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以及紐約港,它們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也有許多船運交通,每大湖都與密西西比河的河網路廣泛連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個連接五大湖與大西洋的伊利運河(Erie Canal)則促成了美國中西部的快速農業和工業發展,並使得紐約市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

地理

美國的國土面積是世界第三大,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美國國土東至大西洋、西至太平洋、南至墨西哥灣、北至加拿大。阿拉斯加州也與加拿大接壤,南至太平洋而北至北冰洋。夏威夷州則處在太平洋的群島上,位於北美大陸的西南方。
美國國土地形變化多端,尤其是在西部。東海岸沿岸地區有著海岸平原,在南部較為寬廣,而在北部較為狹窄,海岸平原在新澤西州以北並不存在,不過在長島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積平原。

『捌』 前海人壽最近推出了2020宣傳片《希望》,有人看過嗎

看了,想要了解前海人壽這家公司情況,看這個宣傳片就基本能了解個大概了:
①前海人壽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79位,率先成長為前海標桿企業。
②前海人壽深耕保險主業,保險產品覆蓋醫療健康、子女教育、風險保障、養老規劃及財富管理等全方位保障需求,為人民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③前海人壽積極響應「健康中國」號召,建設和運營10餘家大型三甲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養老院及高端醫養結合項目,打造「保險+醫療+養老」閉環,滿足客戶從健康管理、康復護理、醫療救助到生活服務、學習娛樂、養生旅遊等不同層次的醫養需求。
④前海人壽務實支持實體經濟,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以高品質寫字樓、酒店、商業中心及大型城市綜合體等多種業態提升城市價值。
⑤前海人壽堅持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集旅遊購物、健康養生、文化體驗於一體的高品質文創項目,提升客戶生活品質。

閱讀全文

與灣區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方風味美食促銷方案 瀏覽:746
易瑞國際電子商務 瀏覽:173
天津艾維森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775
南航的微信營銷 瀏覽:675
證券公司營銷人員考核方案 瀏覽:929
房地產前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01
新的汽車品牌推廣方案 瀏覽:20
會議歡迎晚宴策劃方案 瀏覽:646
系統集成公司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528
微信營銷培訓資料 瀏覽:888
市場營銷題目答案 瀏覽:169
運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902
寧波江北古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5
促銷活動方案2017 瀏覽:406
綜合體商業推廣方案 瀏覽:71
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內容 瀏覽:527
耶魯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274
番茄todo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580
胡桃里營銷方案 瀏覽:152
簡述網路營銷中微信營銷的特點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