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盧龍人,想要幾張咱們家鄉白薯的照片,介紹一下咱們家鄉的白薯,你們有嗎
照片倒沒有,你可以組織一下語言,做一下宣傳,或者做一個廣告片,我想好的語言比照片更重要,那你用心去做,一定可以收到滿意的效果的。
② 天才來看看啊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①龍城:或解釋為匈奴祭天之處,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或解釋為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記。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後一解較合理。
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解釋:
①龍城:或解釋為匈奴祭天之處,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或解釋為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記。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後一解較合理。
②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慣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③ 秦皇島盧龍有什麼景點嗎
盧龍的古城建築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絕大部分已毀於戰火,現存的古跡僅有始建於金代的石幢[俗稱石塔]。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層,高約十米。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欄板環繞,柱、欄上刻有雲中浮龍、石獅、和人物造型,其形態各異,姿態優美,極其生動。幢身的上、下均雕刻著八條盤龍,幢身中間刻有佛像、飛天神象、佛經和創建石幢記。整座石幢造型極為美觀,雕刻極為精湛,堪稱為石雕中的傑作。
古跡有明長城、金重修大佛頂尊陀羅尼經幢、武山古人類遺址、沈庄龍虎寺、夷齊讀書處。
④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第一峰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第一峰.----------康有為(清)
一登八達嶺,回視如窺井.-------- 魏源(清)
峰火恰傳邊警至,鼓笳空奏凱歌還.------- 熊偉(明)
⑤ 撫寧一中和盧龍一中哪個好一些!!!
這倆個學校都很不錯,相對來說撫寧一中環境好一些。
撫寧區第一中學,座落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是撫寧區唯一一所河北省示範性高中。距秦皇島市市區30公里,距南戴河海濱20公里。始建於1952年,佔地近150畝。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88人,專任教師262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河北省名師1人;高級教師72人、一級教師83人,中級以上職稱教師佔全校專任教師的67%;省市級骨幹教師11人。
硬體設施:
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3000餘名學生,288名教職工,校園佔地150餘畝。
有教學樓、科技樓、多功能樓、學生宿舍樓,裝備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語音室和集理化生實驗、電化教學為一體,與常規教學緊密結合的省級合格實驗室。學校擁有400米跑道的封閉操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撫寧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