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思政課」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是實現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思政教育的作用之所以能夠產生,是因為有學生思想運動的存在,學生思想運動的起點則是他們的需要,尤其是與主體的利益最為貼近的需要——敏感需要。所以,重視並解讀中學生的敏感需要對中學思政教學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才會走入學生心靈深處,煥發出它迷人的魅力。
『貳』 大學生思政課社會實踐報告怎麼寫啊!跪求
我參加了校學生會組織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和民警共站馬路,為維持城市交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雖然六天的時間活動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我從中鍛煉了自己,並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通過多天的站崗,使我有了些關於城市交通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心得體會。
近年來,上海城市建設飛速發展,道路交通硬體設施明顯改善。然而,行人亂穿馬路、騎車超越停車線、騎車闖紅燈、機動車違章變道、亂停亂放等交通違章現象,也積重難返,它與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極不相稱。交通行為不文明現象所產生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僅今年一季度,全市因亂穿馬路等行人、非機動車的違章就造成了108人死亡。
城市交通問題,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陳良宇同志在今年上海城市交通專題會議上指出,文明交通行為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管理部門提出,要以法治交通,加大管理力度和處罰力度,以逐步實現「三縱三橫」主幹道、33個文明示範標志區、郊區城鎮道路上違章行為基本消除,交通結點明顯緩解,交通秩序明顯改善。
創造一個良好、暢通、高效的交通環境,是廣大市民的共同心願。上海精神文明建設市民巡訪團來信希望市文明辦轉達他們的倡議:全體市民積極行動起來,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文明走路、文明行車,遵守交通法規,自覺告別陋習,積極投入到「與文明同行」活動中來,不斷提高自身交通文明素質,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盡自己一份責任。
從許多市民的來信來電中可以看出,對部分市民交通行為中存在的「行人亂穿馬路」、「自行車闖紅燈」、「地鐵和公交車輛上下車無序」、「計程車上下客亂停車」等不文明現象提出了批評。來信來電紛紛指出,這些現象的存在,加劇了交通擁堵,也損害了上海城市形象。他們呼籲迅速改變部分市民中存在的這些不文明現象。
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市長陳良宇前不久指出,上海人要做可愛的上海人,要做能夠體現****先進文化的上海人,要做能夠體現城市的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法治化水平的上海人,要做能夠體現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象的上海人。
共青團上海市委、市青聯的委員們,在倡導「七不」的基礎上,此次又推出了「七要」:要尊重每個人、要按規則辦事、要盡心做好每件事、要說到做到、要微笑待人、要學會勤儉生活、要時刻准備幫助別人。
如果說「七不」是一個市民的基本素質要求的話,顯而易見,「七要」將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層次和水平又進一步地提高了。委員們認為,上海是全國的上海,是個開放而且越來越國際化的城市,現代文明社會已經形成了許多規章制度和約定俗成的規則,如遵守交通規則,不隨意停車和亂穿馬路,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在自動扶梯靠右站立,在銀行、郵局要保持1米距離,不亂拋生活垃圾等等,上海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與國際接軌」。
『叄』 思政課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可能不是你需要的,僅供參考
高中思政課師生關系研究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三、國內外文獻綜述
四、創新之處
第一章 新時期建立高中思政課師生和諧關系的必要性
第一節 激發高中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
第二節 促進高中思政課的教學改革
一、對學生的關懷能鞭策教師落實教學改革的措施
二、對教師的信賴能提高學生對教學改革的認同感
第三節 提高高中思政課的教學效率
一、教師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
二、教師的良好示範作用提高德育效果
三、學生主動落實教學要求和任務
第二章 當前高中思政課師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 調查研究工作概述
一、研究對象和范圍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 調查研究的結果分析
一、高中思政課師生關系不和諧的表現
1、課堂教學氣氛沉悶
2、教師對學生干涉較多
3、學生較少參與教學活動中
二、高中思政課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原因
(一)來自學科本身的原因
1、理論學習多而缺乏趣味性
2、在生活中的應用性較低
(二)來自教師方面的原因
1、教學觀念缺乏民主性
2、教學手法脫離學生實際
(三)來自學生方面的原因
1、以應試為目的而忽視深層次學習
2、部分學生缺乏對教師的尊敬
第三章 建立高中思政課師生和諧關系的有效對策
第一節 提升思政課的趣味性和學科地位
(一)提高思政理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二)轉變學校對學科的建設理念
第二節 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法
(一)形成尊重、平等的教學理念
(二)教學設計貼合學生個性及需求
1、教學目標貼合學生成長需求
2、教學任務符合社會時事熱點
3、教學手法貼合學生認知能力
(三)採用多元評價方式
第三節 轉變高中生的學習動機和觀念
(一)改變應試式的學習動機
(二)提高行為素養及學習能力
1、提高對教師的尊敬程度
2、提高對思政課的學習能力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