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創建文明城市我們應該應怎麼做
1、文明旅遊:倡導旅遊出行遵守《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自覺維護環境衛生、遵守公共秩序、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文物、愛惜公共設施、尊重別人權利、講究以禮待人、提倡健康娛樂等。
2、文明言行:用禮貌用語,多用尊稱,公共場所著裝整潔得體,言行舉止文明,爭做文明有禮貴陽人;倡導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
3、文明上網:不沉迷網路,不得編造、發布和傳播虛假信息,警惕和遠離網路詐騙等,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4、文明節慶:倡導移風易俗,傳承傳統節日優良習俗,節儉過節,不大操大辦等。
5、文明交通:文明行車、文明行路、禮讓斑馬線,排隊候車,上下有序,扶老助幼,主動讓座,不攜帶危險物品乘車等,增強文明交通意識,創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
6、文明餐桌:文明就餐,注重餐桌禮儀,合理消費,光碟行動,不食用珍稀野生動植物,不勸酒等。
7、文明經營: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文明服務,不強制消費、不欺客宰客、不佔道經營等。
8、文明如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維護衛生設施清潔,適度取用公共衛生用品,抵制低俗廁所文化等。
8、要遵守公共場所道德,不發生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在禁煙場所不吸煙現象;在影劇院、圖書院、會場等公共場所保持安靜、文明,不大聲喧嘩、嬉鬧等。
9、要愛護公用電話、郵箱、報欄、座椅、沙井等公共設施。
10、在公交車上主動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主動讓座;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耐心熱情回答陌生人的問詢;為孤、老、殘、弱提供志願服務。
❷ 創建文明城市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哪些
1、創建文明城市對市容市貌的要求:⑴規劃合理,公共建築、雕塑、廣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觀實用,與居住環境相和諧,能給人以美的享受;⑵街道整潔衛生,無亂張貼(包括牛皮癬)現象;⑶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氣氛祥和。
2、創建文明城市對市民在公共場所道德方面的要求⑴公共場所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⑵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並有明顯的禁煙標識;⑶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等場所安靜、文明,無大聲喧嘩、污言穢語、嬉鬧現象。
3、創建文明城市市民應具備哪些交通意識?
⑴車輛、行人各行其道; ⑵機動車讓行斑馬線,車輛、行人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⑶自覺保持交通暢通、不人為造成交通阻塞;⑷車輛、行人服從交警指揮;⑸在交通站點遵守秩序,排隊侯車,依次上下車。⑹禁止酒後駕車。
4、建立公共場所人際互助關系有哪些要求?
⑴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主動讓座;⑵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耐心熱情回答陌生人的問訊;⑶公共場所主動幫助老、殘、弱或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5、創建文明城市對市民的滿意度有什麼要求?
⑴群眾對黨政機關行政效能的滿意度>90%;⑵群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度>90%;⑶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普及率≥80%;⑷市民對政府誠信的滿意度≥90%;⑸市民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75%;⑹市民對見義勇為行為的贊同與支持率≥90%;⑺市民種綠、護綠等公益活動參與率≥70%;⑻市民對捐獻骨髓、器官等行為的認同率≥50%;⑼市民對本市的道德模範的知曉率≥80%;⑽市民對本地網吧行業形象的滿意率≥70%;⑾市民對公交站點布局與交通便捷的滿意率≥60%;⑿群眾安全感>85%;⒀科教、文體、法律、衛生進社區活動覆蓋率>80%;⒁家庭美德的知曉率≥80%;⒂市民對創建工作的支持率>80%。
6、創建文明城市對窗口服務行業有哪些要求、有哪些行業?
對窗口行業進行實地考察、隨機暗訪,主要內容包括:服務是否文明規范,投訴機制是否便捷有效等。這些行業包括:燃氣、供熱、自來水、供電、公交、出租汽車、鐵路、長途汽車客運站、民航機場、環衛、風景園林、物業服務、郵政、電信、銀行、醫療、賓館、旅行社、商業零售、工商、稅務、110、派出所、交警等。
❸ 創建文明城市的目的
全國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無形資產和戰略資源。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質上是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城市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推動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實事工程。
在我國,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性選擇,是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實踐的深入而逐漸明晰、逐漸完善的。
創建文明城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從原來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不但反映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為我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和諧社會建設將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個重要主題;
文明城市已成為引導我國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理想範式;建設和諧社會要從建設文明和諧社區做起,文明城市是和諧社會的現實根基,城市越「文明」,社會和諧的根基越牢靠。
主管部門的級別高低,是城市稱號等級的最直接衡量標准。就「全國文明城市」這一稱號而言,評定單位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是正部級單位,歷任主任都是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常務副部長;
而五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除第一任為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外,後幾任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這導致「全國文明城市」這一稱號特別受參選城市黨委、政府的重視。
考評方式及內容
依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全國文明城市考評實行「年度測評、三年總評」的方式,三年測評成績分別以20%、30%、50%的比重計入考評總分值。
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評價作為申報全國文明城市的前置條件,測評結果單獨排序,得分低於85分的,不能申報全國文明城市,同時該項得分按20%的比例計入全國文明城市總得分。
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主要採用聽取匯報、材料審核、問卷調查、網路調查、實地考察、整體觀察六種方式,共需考評3大板塊、12個項目、89項內容、188條標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全國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