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順德大良的五種著名特產分別是什麼
1、大良雙皮奶,主要由水牛奶、蛋清和糖等混合燉制而成,含有雙層奶皮,一層甘香,二層清香。雙皮奶的狀如膏,色潔白,質感細膩嫩滑,似嬰兒肌膚般吹彈可破,口味甜香清淡。
2、大良牛乳,金榜牛乳始於明代,原產大良金榜村。為雪白圓狀薄片,味略咸而甘甜可口,可佐粥下飯。
3、蹦砂,屬於油炸物,初為脆硬薄片;後來「李禧記」改進,創始人李禧製作的蹦砂以其甘香酥化,風味獨特而為人推崇。
4、南乳花生,是用紅曲發酵製成的我國特產豆腐乳,以開胃消食、風味獨特著稱。為清末廣州一個叫「盲公德」的盲人所首創。
5、魚皮角,魚皮角的特點是潔白鮮嫩,香滑爽口,久煮不爛,吃起來既有魚蝦鮮味,又有噴香肉韻,干蒸、煎焗、放湯都十分可口。
Ⅱ 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醫院拍片的膠片為什麼要寫成治療費
佛山市順德區人民醫院拍片肱片寫成冶療費首先看是不是醫院的規定是那樣的,其次是你和醫生關系非常好他給你寫成冶療費,因為冶療費是要報銷的,而拍片的胲片是沒有報銷。
Ⅲ 大良崩砂的來歷
這一由麵粉拌和豬油、南乳、白糖等配料製成的傳統食品,形似金黃色蝴蝶,當地俗稱為「崩砂」(順德稱蝴蝶為「崩砂」
大良磞砂——同樣有相當知名度,與盲公餅、西樵大餅一起可稱三大佛山「手信」特產為麵粉拌和豬油、南乳、白糖等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形似金黃色蝴蝶,順德人俗稱蝴蝶為磞砂,故名。始制於清乾隆年間縣城東門外的成記老鋪,初為脆硬薄片,後來經李禧記改進,風味甘香酥化,咸甜適度,品種有蚝油、蝦蓉、欖仁、南乳等。現時製作的多為南乳磞砂。製法以普通麵粉為主料(精面因筋強,炸後不松化,不適用),和入南乳、油、糖、水,比例是:麵粉500克,南乳32克.花生油16克,白糖172克,鹼水半湯匙,精鹽7.8克,臭粉0.3克,食粉0.6克,清水78克,搓扭成面團後,切塊捏壓成形,再放入花生油鍋中慢火
以下為廣州日報集團的信息時報的內容 其中有法院的認定
自古以來,順德就是有名的富庶之地,當地人喜用本地物產精心烹調,整體廚藝頗高。延至本世紀初,到廣州、港澳及東南亞一帶做廚師的順德人日漸增多,順德菜逐漸馳名於外,並漸成「食在廣東,廚出鳳城」之說。
在多姿多彩的順德傳統名點中,有始於明代的金榜牛乳,咸而甘甜;有始於清代的大良雙皮奶,清甜嫩滑;也有始於清代的鳳城魚皮餃,可蒸可煎……而釀成堂兄弟之間恩怨的就是順德傳統名點之一———大良崩砂。
具有170多年歷史的順德老字型大小———大良「李禧記」崩砂以其獨特的色香味而聞名於世。這一由麵粉拌和豬油、南乳、白糖等配料製成的傳統食品,形似金黃色蝴蝶,當地俗稱為「崩砂」(順德稱蝴蝶為「崩砂」),始創於清乾隆年間順德縣城東門外的「成記」老鋪,初為脆硬薄片,後經「李禧記」潛心研究改進,風味甘香酥化,咸甜適度,品種有蚝油、蝦蓉、欖仁、南乳等,如今遊客嘗到的多為南乳崩砂。據了解,雖然崩砂只是一種不起眼的小吃,但如今已成為當地人飲食文化中一個永不磨滅的亮點,而到順德吃崩砂,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首選「李禧記」。
到過順德大良鎮的人,只要細心留意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凡有「李禧記」字型大小的崩砂店,其隔壁或者不遠處必有另一家也打著「李禧記」字型大小的崩砂店。
在廣東四大名園清暉園新景門對面,就有兩家崩砂店緊鄰而開,僅一牆之隔,不知內情的人常以為是一個店的兩個鋪位,但店鋪門樑上的兩塊牌匾分明顯示是兩家。雖然牌匾上都有印著燙金大字的「李禧記崩砂店」,匾牌的大小、底色也幾乎一模一樣!但只要有人靠近,兩家店鋪又都跑出人來,招呼
之熱情讓人手足無措,你一言,我一語,爭相介紹自己才是正宗的李禧記大良崩砂。
當地人告訴記者,都是崩砂惹的禍,好好的堂兄弟,就為了一個字型大小名分,明爭暗鬥,鬧得不可開交,厲害的時候甚至拳腳相向,經常搞得食客都犯了難,不知究竟該捧誰的場。據了解,兩家的老闆分別是李×雄和李×源、李×輝,雙方同系李禧的直系五代玄孫,為堂兄弟關系,同承祖業經營崩砂。
佛山中院的解釋是,崩砂始創於清朝乾隆年間,後經李禧及其繼承人發揚改進而成為著名特產,「李禧記店」也成為粵、港、澳知名的老店名鋪。原告李×雄作為李禧後人,於1989年在順德大良鎮工商所登記注冊了「李禧記店」,領取了營業執照開始經營。被告李×源、李×輝的父親李聯系李禧族人,早在30年代就開始繼承和使用「李禧記」字型大小經營食品,並依法在順德縣工商局登記注冊了「李禧記聯店」、「李禧記輝店」等。李禧家族成員為方便消費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各自開店獨立經營,對「李禧記」字型大小的此種繼承和沿用已成為約定俗成,也一直被其族人們所遵循。
因此法院認定,「李禧記」作為百餘年老字型大小,其商業信譽和商業價值不單單是李禧本人創立,而是李禧族人們幾十年來繼承發揚和改進創新的結果,不應成為其中任何一家所獨有。原告李×雄可以繼承使用李禧記字型大小,但不能禁止被告李×源、李×輝使用李禧記字型大小的權利。
一審後,原告李×雄不服判決,向廣東省高級法院提起上訴。
第五集:兄弟官司再度升級 維持原判手足情斷
今年9月初,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此案後作出維持原判的判決。兩級法院也相繼澄清了此案並非「商標侵權」案。
省高院認為:順德大良崩砂食品始創於清朝乾隆年間,後經大良人李禧及其後人繼承發揚和改進,使得「李禧記」崩砂店成為譽滿粵、港、澳地區的老鋪名店,「李禧記」是順德知名的字型大小而非企業名稱,李×雄將「李禧記」作為字型大小名稱進行了工商登記,取得了包含該字型大小的個體工商戶名稱權。但是,如果僅因為上訴人取得了該字型大小的名稱權,就認定被告使用「李禧記」字型大小是侵權,不符合中國《民法通則》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廣東省高院經過合議,依法駁回了李×雄的上訴,維持佛山中院的一審判決。至此,這場為爭得老字型大小繼承使用權,導致堂兄弟間反目成仇,最終對簿公堂的「侵權官司」,終於劃上了句號。
然而據記者了解,法律的公正判決已難以彌補堂兄弟之間的情感裂痕,至今仍冷目相對,形同陌路,這不得不令人感到遺憾和惋惜。
望採納~~
Ⅳ 順德區有哪些知名人文景觀
順德主要旅遊點有清暉園、西山廟、寶林寺、逢簡水鄉、陳村花卉世界、廣東狀元博物館、順德展覽中心、樂從 國際傢具城、龍江國際傢具城、李小龍樂園、奎福古寺、新世紀農業園、甘竹灘、長鹿農庄、南國絲都、容桂樹生橋、容山書院等。
逢簡水鄉
逢簡水鄉隸屬於佛山順德杏壇鎮,地處佛山順德杏壇鎮北端,錦鯉江畔,水資源以及水環境極優。繞村居水道達十公里有餘,轄區水道達28公里之多,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逢簡水鄉水光接天,碧波盪漾,曲折迂迴有不盡之感覺。遠離繁囂,空氣清新宜人,自然環境和諧,嶺南古村格局猶存。古屋有百餘間,古樹遍布,石板古道縱橫。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一派詩情畫意。
碧江金樓
碧江金樓座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北滘碧江,屬明清時期建築,已有幾百年歷史。金樓古建築群由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塾、慕堂祠、磚雕大照壁和三興大宅等等多座建築物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書塾、書齋、園林等功能,保留著干打壘、蚝殼牆、水磨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實物。珠江水鄉的古建藝術和官宦儒商的文化積淀,在這組緊湊的古建築群中體現無遺。遊客登臨,可親身領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認識嶺南文化在建築藝術上的建樹。
陳村花卉世界
陳村花卉世界是集花卉生產、銷售、科研、展覽、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它憑借龐大而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展覽配套設施每年舉辦各種大型的花事活動。花卉世界是現代農業觀光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佛山新八景花海奇觀」、「順德新十景花海奇觀」。
Ⅳ 大良鎮的支柱產業
大良鎮過去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幾年來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到2003年止,大良鎮的甘蔗和水果種植發展迅速,在2002~2003年榨季,全鎮進廠原料蔗達7萬噸以上,水果為2噸。
西瓜香瓜
當前,在融安縣西瓜、香瓜主產區的大良鎮,隨著西瓜香瓜普遍成熟上市,本地西瓜的價格每斤在0.8——1元,香瓜的價格每斤1.5——2元。據大良鎮果販王菊仙介紹,她的果攤每天賣出的西瓜平均就有三四百斤,香瓜也有一兩百斤,特別是每逢圩日,日銷售量成倍翻;筆者還見到,在沿著209國道大良鎮沿線路邊,一些果農也擺起臨時賣果點,吸引牽動著路人的眼球和食慾。
從該縣農業部門了解到,由於今年病蟲害較少,加之瓜農護理得當,今年融安縣西瓜和香瓜大面積豐產,做為夏日消暑解渴的佳品,已呈火爆銷售的勢頭。
文教衛生
解放後,大良的教育事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學成果喜人。僅2003年一年,全鎮共籌資68萬元投入新建教學樓、學生食堂,維修校舍面積達2010平方米。現在,全鎮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96%,升學率達71%,順利通過自治區普九工作達標驗收。
文化廣播事業不斷發展。2003年,鎮文化站藏書量達1.2萬冊,借閱人數達4000人以上,農村業余文藝隊5個,每個文藝隊演出達20多場。鎮廣播站為群眾安裝閉路電視達490戶,群眾可接受12套電視節目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鎮衛生院先進的醫療設備不斷增多,技術力量越來越雄厚,醫療水平不斷提高,1998年被柳州地區評為一級甲等醫院。全鎮合作醫療事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形成了鎮村醫療網路,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計生工作始終保持全縣一類鄉鎮先進行列。計生工作認真落實三為主方針,實行三結合措施,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及三好一滿意活動,群眾婚育觀念明顯轉變,計劃生育、少生優生、少生快富的觀念深入人心,據統計,2003年大良鎮計劃生育率達88.12%,多孩率為0.99%,出生率控制在8.38‰以內,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
交通郵電
大良鎮地處桂中大石山區,解放前交通極為落後,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大良鎮人民抓住機遇,奮發圖強,努力建設交通和郵電事業,現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道路的暢通,大大地促進了商品的生產和流通,帶動了種養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大良的郵電所目前每月發送信件、書刊達4000多份(冊);在電信業務方面,至2003年底,全鎮電話單機達2000多部。移動、聯通通訊網路覆蓋大良大部分村屯,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經濟建設
農業生產
大良鎮農業以水稻、甘蔗為主,輔以水果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2003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達3.24萬畝,其中優質谷種植面積達2.59萬畝,優質谷種植率為80%,糧食總產量達1.46萬噸。甘蔗種植全部實現良種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3年達2.25萬畝。進廠原料蔗總產量達7萬噸。經濟林果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209國道曹家屯段兩側果樹鬱郁蔥蔥,秋時果實累累,令人嚮往。水產畜牧業發展迅速,2003年全鎮豬、牛、羊飼養量達3.3萬頭,出欄生豬11053頭,山羊3557頭,牛1200頭,家禽15萬羽。水產品產量達710噸。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經濟
近年來,大良鎮對鄉鎮個數採取了提供資源、挖掘潛力、招商引資、積極配合、加強扶持的做法,使之保持穩步發展。已建成礦粉廠、松脂廠年產值在600萬以上,為大良鎮提供了100多個就業機會、20多萬元稅收。至2003年底,全鎮個體經濟總戶數達208戶,總收入突破9000萬元大關,稅收突破100萬元。
財政收入,金融事業
大良鎮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和切實減少農民負擔這一工作目標,加大稅改和財源建設工作步伐,強化稅收徵收,嚴格按照稅法徵收,稅收工作做到應收盡收,財政工作取得可喜成績,2003年全鎮財政收入達297.4萬元。
大良鎮農村信用合作社不斷加大支農力度,2003年發放各種支農貸款990萬元,促進了農業生產,活躍了農貿市場,同時,金融事業自身也得到了長足發展,2003年存款額達2196萬元。
城鎮建設
大良鎮是自治區確定的小城鎮建設重點之一,當地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商貿比較發達。鎮黨委和政府把加強小 城鎮的建設與管理當成一項重點工程來抓緊、抓好,做好領導、人員、經費、措施四到位,使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1994年和2000年分別籌建了兩個開發區,使鎮住面積增加到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5000人以上。很多農村群眾到大良鎮建房,增加了城鎮人口比例。1999年,引進資金建成日產120噸的大良水廠,結束了大良鎮無自來水的歷史,改善了居民生活,為小城鎮建設打下基礎。現在大良鎮內街道路面全部實現硬化,並安裝路燈,市場井然有序,清潔衛生。
由於小城鎮建設的不斷加強,加上大良鎮比較優越的地理條件,使之成為潭頭鄉、太平鎮、浮石鎮、沙子鄉及東起鄉農產品的集散地,較大宗的有大米、果蔗、蓮藕、耕牛等農產品。每逢趕集日,市場人頭攢動,吆喝聲陣陣,熱鬧非常。
黨建工作
大良鎮黨委根據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部署,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群眾收入為中心,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至2003年底止,全鎮有黨員605名中專以上名。近年來,通過村干帶富、黨員帶富等工程的實施,進一步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規范村級管理,涌現了很多先進人物,先進事跡。
龍山村是自治區革命火種的發源地之一,2000年以前,該村群眾僅靠種植水稻和少量甘蔗為生,生活水平低下,人均收入在1600元徘徊,當時的村民委主任韋芳瑞同志(現任村支書)積極響應當地黨委、政府的號召,帶領廣大群眾大力擴種甘蔗,引進良種,提高單產。現在的龍山村是一片蔗海,甘蔗產量從2000年的400噸增加到2003年的3萬噸,涌現出周德明、梁海新等甘蔗種植大戶。據統計僅甘蔗種植一項,使群眾增收500元左右,很多群眾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的樓房,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時,該村通過實施五村兩規范工程,建成了新的村委辦公樓,圖書室存書4000多冊,定期向群眾開放,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2003年全年共調處三大糾紛案件8件,調結8件,調結率達100%。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活動,有效地維護了社會治安穩定,確保了經濟穩步、健康、可持續地向前發展。
Ⅵ 順德區的美食之都
2014年11月28日,順德區區長黃喜忠收到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的來信,告知順德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組織的成員,並獲得「美食之都」的稱號。
申報前後歷時4年,聯合國曾派人暗訪
從2010年開始,順德正式啟動了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美食之都」的工作。資料申報的主要負責人、區經科局旅遊科負責人江霞表示過程當中困難重重。
首先,牽頭行業組織、科研機構等相關單位成立了委員會,再組成專家組對順德美食、餐飲行業發展的資料開展全面的收集、梳理,並多次組織行業專家考察和調研,對順德美食文化特性、支撐要素、美食產業發展水平、未來的方向和遠景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按申報項目要求,完成「美食之都」申報材料以及美食宣傳畫冊、宣傳片的製作。
其中,南都順德記者站在2013年初所製作的美食文化特刊《順德味道》,就被用來製作順德申報材料中的宣傳畫冊。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劃助理總幹事就認為,順德的申報材料內容充分、形式創新、設計精美。
江霞說,順德雖然早早完成了材料,但聯合國創意文化城市網路的申報一度暫停,直到今年4月才重新啟動,順德馬上提交了資料,但這次聯合國卻增加了要求,要求順德提供其他美食之都的推薦信。除了成都之外,還要找到瑞典厄斯特松德、哥倫比亞波帕揚、韓國全州、黎巴嫩扎赫勒的相關負責人,「想了很多辦法,找了很多人,才終於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據我所知和順德一起申報的還有好幾個城市,都是因為材料不足而放棄申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方面還曾派人暗訪了順德的餐飲業,親身感受了順德美食的獨特魅力。順德的美食特色鮮明,代表性強,產業發達,民間對美食的熱愛和關注,都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霞表示,國內如廣州等地也有申報該稱號,但順德的優勢在於「在工業時代科技進步情況下,依然良好保存了當地的烹飪訣竅、方式和方法」。另外一點就是,中國烹飪學院今年在順職院掛牌,一家國字型大小的烹飪學校落戶順德,對評選也帶來不少優勢。
Ⅶ 怎麼評價CCTV9紀錄片《尋味順德》
Ⅷ 大良的菜刀講的是什麼
大驚小怪的故事?
老百姓就是膽小啊
故事再編下去就成恐怖片了
Ⅸ 大良牛乳的歷史
金榜牛乳始於明代,原產大良金榜村。為雪白圓狀薄片,味略咸而甘甜可口,正氣補身,有墜火功效,可佐粥下飯。
金榜居委會主任說:「明代時,就有金榜牛乳,但誰也不知道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前輩的人說有了金榜村,就有了金榜牛乳。」
相傳以前,金榜村耕地很少,當地村民大多靠養水牛,由於靠養水牛賣牛肉,周期較長,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一些金榜人便開始以擠賣水牛奶為生,然而水牛隻有在哺乳期才有牛奶,可是哺乳期有奶又有小水牛,小水牛吃了奶後,水牛就沒有更多的奶讓村民拿到市場上賣了。因而,村民一般是等到水牛產下小水牛之後沒多久,就將小水牛殺了賣肉,再擠水牛的奶上市場賣,因而,金榜牛乳又稱為「殺子取食」的中華小吃。
由於市場需求不穩定,有時候,村民擠出牛奶後卻賣不掉。然而受條件限制,牛奶保鮮不易,金榜人就用醋和食鹽將牛奶製成晶瑩透明的牛乳片———金榜牛乳來保存。經過一代代人改良,金榜牛乳以地道甘香、清熱下火、老少咸宜而成為順德特產、中華名小吃。
現除大良鎮內的數十家店鋪製作經營外,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僑製作商戶,亦以「金榜牛乳」標名以廣招徠。
以下內容引自佛山在線---佛山日報,使用時請標明版權。
Ⅹ 順德這個城市如此火,它最出名的美食都有哪些
廣東順德將更加陌生,但如果你告訴你順德是粵語鎮,你認為這座城市正在努力嗎?不同於重慶的順德廣東的順德可以是非常出名的,重慶只是一個開發的食品城市,說順德必須提到順德的零食,讀過以下食物,你會覺得順德是一種食物,如果你是食物吃飯,你必須來順德!第1號好妹妹五坩堝這是在廣東省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而的人更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他們有一個長隊,特別是假期,一個2-3個小時,這是正常的,這里沒有。
事實上,廣東順德的食物不止於此。如果你想去,你只需要去華孔路,那是著名的小吃街,雖然商店不是很少的眼睛,但真正的順德美食幾乎幾乎發現了,推薦的三種食物是那裡。順德有一些我吃過的食物,還有其他很好。我只是不能留下羞恥,我沒有食物,就像烤鵝一樣,價格比北京烤鴨更貴,並相信味道肯定更好,簡而言之,我會有機會去順德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