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右玉宣傳片

右玉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10-02 07:55:13

㈠ 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 片尾曲叫什麼名字

我自己錄了網上搜不到

㈡ 朔州右玉簡介

我剛剛從右玉回來,右玉是古代重要的軍事要塞《抵禦匈奴及其他蠻夷》,也是重要的古商道和稅收重鎮《和平時關內和關外貿易往來》,有長城好多段,分不同時期建造的,有重要的殺虎口,其實以前叫殺胡口,胡,蠻夷也,康熙為民族團結而為其更改名稱,殺虎口博物館門前就有康熙雕像。現在的右玉是北方為數不多的綠化示範縣,綠化率就是高。新縣城消費不高,民風朴實,特色美食是莜麵,年糕,土豆魚魚,一定要嘗一嘗哦,還有一些古建築古跡在殺虎口附近,規模不是特別大。在博物館導游講解的很好,博物館不收費,導游30元講解費。吃住推薦去縣城,不太遠,價格低廉。

㈢ 印小天在《右玉和他的縣委書記》飾演誰

片名: 想飛
主演: 許瑋倫 印小天 立威廉 柯淑勤 張鐵林 李小冉
簡介: 故事發生在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裡。 思賢(立威廉飾)和程風(許瑋倫飾)從小認識,思賢對程風有意,但是程風一直把思賢當哥哥。程風一心想做空姐,她的母親是乘務員,死於空難,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程風對天空的嚮往。思賢為了程風跑去當空乘員,思賢的母親不惜與程風家翻臉,要求程父管住女兒,不許與思賢來往。 關安逸(印小天飾)家裡開牛肉麵店,他與鄰居女……

㈣ 右玉人是怎樣將一片神奇的土地從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的。請用唯物論的道理加

又說了一遍神奇的土地從毛覆蓋的錄音,如果用這種情況嘿,色中的客人在城中算數下來的,左的播的不一樣。

㈤ 怎麼評價電視劇《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

右玉地處山西腹部,風沙漫天,一個異常貧瘠的地方。電視劇就圍繞著縣委書記帶著當地的百姓走向富裕,擺脫貧窮而展開的故事。

㈥ 右玉精神的右玉歷任領導

右玉精神客觀上是大自然逼出來的,主觀上是右玉18任領導班子帶領人民群眾干出來的,是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相結合的結果。
縱觀右玉60年的綠化歷程,就好像是一場歷60年而不竭的馬拉松,如果說群眾是這場馬拉松主體的話,那麼18任縣委書記、17任縣長,就是領跑者。60年來,他們始終一個心思,一種干勁,換班子不換方向,換領導不換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領導的思路,就是人民的出路,領導的榜樣,蘊含著無窮的力量。60年來,雖然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特點,但是18任領導班子「咬定綠化不放鬆,誓讓山川變綠洲」的信念從沒有動搖過。 右玉縣歷任領導任序 姓名 簡介及貢獻 1 張榮懷 1949年6月至1952年3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江永濟。第一次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栽樹;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樹。」任期內共組織了四次愛國造林競賽運動,拉開了綠化右玉大地的序幕。 2 王矩坤 1952年3月至1955年1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李文仁、解潤。首次對全縣的綠化造林進行了規劃,每年春秋兩季組織造林萬人大會戰。發放了解放後的第一批林權證,為右玉縣的綠化事業奠定了基礎。 3 張進義 1955年1月至1956年4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解潤。對全縣的大片造林、四旁綠化、果樹栽培作出了規劃,在部分村莊首先試種了果樹和杏樹等經濟林。 4 馬祿元 1956年4月至1957年6月,1964年6月至1966年7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解潤、薛珊。確立了「哪裡能栽哪裡栽,先讓局部綠起來」的綠化思路,提出「以林促農,種草種樹,防風固沙,控制水土。」擺開了四十里黃沙窪綠化戰役,組織了蒼頭河等重點流域和四十個山丘綠化會戰。 5 龐漢傑 1957年7月至1958年11月任中共右玉縣委第一書記。1961年5月至1964年6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解潤、薛珊。提出「若要右玉富,必須風沙住;風沙何時住,山川皆有樹。」任職期間開展了二戰黃沙窪,綠化了縣城,大造沙棘護岸林和薪炭林,營造大型防風林帶八條,興修了右玉縣第一座水庫——滴水沿水庫。 6 關毅 1958年12月至1961年4月任職,時任縣長解潤。確定了「一路、二河、三道梁」的造林綠化思路,開工了常門鋪水庫,組織了飛播牧草,取得了右玉歷史上首次人工種草成功。 7 薛珊 1964年7月至1967年1月任右玉縣縣長,馬祿元1964年10月到陽高參加「四清」運動後,薛珊代理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提出用典型引路的方法,穩中求快地發展林業,堅持堵風口,建林帶,引進草木樨種植,使右玉的生態得到進一步發展。 8 王雲山 1967年2月至1969年12月任右玉縣核心小組組長、右玉縣革命委員會主任。期間以生產隊組建民兵連隊進行荒山綠化,十六個公社九十五個大隊開始楊樹插條育苗。 9 邵培基 1969年12月至1971年5月任右玉縣核心小組組長、右玉縣革命委員會主任。提出「每人種好二畝基本農田,栽好一畝樹,種好一畝草。」全縣組織五萬人的造林大軍集中營造大片林。 10 楊愛雲 1971年5月任右玉縣核心小組組長、右玉縣革命委員會主任。1971年7月至1975年11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張光熙、車永順。提出種草種樹與農田基本建設、種草與發展畜牧業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喬木與灌木結合的思路,實施林草上山,糧油下灣,建設社隊苗圃,建成常門鋪水庫,組織全縣幹部群眾,大造防風林、水保林、經濟林。 11 常祿 1975年11月至1983年9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車永順。確定了「長遠富農林牧,當年富油糖副」成立了右玉縣綠化委員會、林業科學研究所、國營威遠苗圃、森林病蟲害防治站,在國營林場辦起了右玉縣第一所林業專業學校。全縣三級書記掛帥辦林業,大面積引進種植油松、落葉松、樟子松等針葉樹種,提前完成了「三北」防護林建設第一期工程規劃任務,使右玉成為山西省人工造林最多的縣。 12 袁浩基 1983年9月至1989年12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姚煥斗。制定了「種草種樹,發展畜牧,促進農副,盡快致富」的農業發展方略,規劃並實施了蒼頭河沿岸農林水全面治理工程,實施飛播牧草和小老樹改造,建成全國較早的沙棘系列產品加工企業——山西綠都沙棘食品飲料公司,成立了全國唯一的縣級沙棘研究所和北京林業大學沙棘科研基地。 13 姚煥斗 1989年12月至1991年10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師發。以興道路、補河岸、填溝壑、造林網、美村莊為目標,實行一個系統一座山頭,一個單位一個林場,機關八大系統一百二十多個單位,分年治理,集中會戰,先後營建了七聯山、四道嶺、大南山、柳溝山等十個造林基地。全縣向實現基本綠化達標進軍,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樹為全省林業建設十面紅旗之一。 14 師發 1992年1月至1996年4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楊樹昌。提出了「上規模、調結構、抓改造、重科技、嚴管護、創效益」的十八字林業發展方針,在實現基本綠化達標的基礎上,組織實施了「綠色通道」工程。全國沙棘工作會議在右玉召開,右玉縣被確定為全國十一個沙棘資源建設示範縣之一。 15 靳瑞林 現任朔州市副市長,1996年5月至1999年12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李發、陳晉才。提出「喬灌草結合,集中連片綜合治理」的綠化模式,實施灌木戰略,確立「抓住項目造林,搞好退耕還林,實施封山育林,更新改造殘林,扶持個人營林,加大力度護林」的思路,全面鋪開通道綠化工程,出台優惠政策,鼓勵機關團體、幹部群眾購買「四荒」。省委、省政府把右玉樹為全省十二個生態建設紅旗縣之一。 16 高厚 現任朔州市政協主席,1999年12月至2004年8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陳晉才、趙向東。實施了農村移民並村撤鄉、退耕還林還草還牧、種植結構調整「三大戰略」,立草為業,發展以生態畜牧為主導的農村經濟,構築以「綠化帶、生態園、風景線、示範片、種苗圃」為重點的生態保護網路。組織實施「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並進行綠化美化。 17 趙向東 現任朔州市委常委、秘書長,2004年8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時任縣長陳小洪。確立建設新型煤電能源、綠色生態畜牧、特色生態旅遊「三大基地」,堅持喬灌草立體種植,針闊花科學布局,營林種草上規模,景區景點抓提升,道路綠化創特色,項目造林出精品,苗圃建設增後勁,流域治理樹典型,圍欄封育抓管護,實施六大造林綠化工程。右玉縣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18 陳小洪 2008年5月任中共右玉縣委書記,現任縣長蘇連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緊密把握右玉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特徵,按照推動實現跨越、協調、安全發展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轉變發展方式,實施生態建設「二次創業」,建設富而美的新右玉,生態建設全面提檔,生態產業整體增效,生態保護同步跟進,提出了「全力推進新跨越,實現三年翻兩番」的奮斗目標,在2009年全縣GDP21.68億元、財政收入2.79億元的基礎上,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斗,到2012年,全縣GDP達到8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1億元,人均GDP超過7萬元(1萬美元),讓右玉經濟社會實現一個大發展、大跨越,成為朔州乃至全省的中上游縣。

㈦ 右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從北京、大同進入右玉縣,首先游覽的是小南山森林公園,接著是縣城西南的中陵湖旅遊區、沿著省道虎山線,依次是賈家窯山松濤園、蒼頭河生態走廊、辛堡梁萬畝林海、殺虎口古文化旅遊區,由殺虎口進入內蒙古草原。

㈧ 右玉精神的詳細介紹

右玉精神就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種樹精神」,右玉精神生成於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的實踐歷程中。解放初,在「沙進人退」的逼迫下,右玉人民面臨著舉縣搬遷的生存危機。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改善生存條件,既是人民群眾生存發展的第一要求,也是縣委、縣政府立縣執政的第一任務。

60年來,在這場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綠化「接力賽」中,經受考驗的首先是歷任黨政主要領導的執政觀和政績觀。

因為種樹,這是一件說起來再簡單不過、沒有多少政績和形象的事情,而且右玉是十八任一任接一任,都在前任畫下的「框框」里「打圈圈」,這在有些人眼中是一種「沒出息」的表現。每個人都想有出息,領導幹部更不例外,都想在任上干點事情、出點政績,引起上級的賞識、組織的重視。

但是在右玉,當種樹這件事情和群眾的生存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變得格外重要、不容動搖、不容更改的時候,是要個人的出息,還是要群眾的出路?這一選擇,不容迴避地變成了對每一任執政者黨性覺悟和宗旨意識的真正考驗。



右玉領導堅持不懈

60年來,不論是解放初百廢待興的恢復期,還是大煉鋼鐵、大躍進的冒進期,不論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文革」極左時期,還是有水快流的改革開放初期。

右玉歷屆領導班子始終從人民群眾生存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植樹造林、改善生態這項右玉最大的民生工程作為立縣之本、執政之基,咬定青山不放鬆,排除一切干擾,帶領幹部群眾摸爬滾打在植樹造林第一線,頑強執著地為右玉大地披綠增翠。

「飛鴿牌」的幹部做著「永久牌」的事。他們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一問題:群眾的出路就是個人最好的出息!正是因為這一感人業績,右玉17任縣委書記集體榮獲了「2007山西記憶十大新聞人物」。

揭曉詞中寫道:17任縣委書記的綠色情結,58年的綠化接力,他們在曾經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上,書寫了「塞上綠洲」的蒼翠傳奇。實事求是、一以貫之,滄桑多變、初衷不改,將施政理念置於科學觀的統領之下,帶領群眾走上一條綠色之路、科學之路、和諧之路。

㈨ 紀錄片《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拍攝真實不做作,這類電視劇為何不火

《右玉和他的縣委書記們》這部電視劇可能很少有人看過吧,講真的 ,它確實不瘟不火 ,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有點慚愧了,在部劇未播出之前都沒有聽過右玉這個縣,孤陋寡聞了!
《右玉和他的縣委書記們》這部劇是由第五代導演吳子牛導演指導‚而第五代導演作品大多主觀性強,象徵性、寓意性也頗為強烈。我覺得還有大眾所熟知的張藝謀,陳凱歌的個人特色就十分明顯。演員吳子牛的風格同樣有強烈風格。寫實性很強以紀實風格全景式再現右玉近70年波瀾壯闊的生動實踐,深刻詮釋了右玉精神。具有強勢的時代發展,靠時代變革前進,靠人物的命運打動人心,並且這部電視劇主題十分的顯明,同樣在現代也有一定的意義,並且這也很很能反映當代社會的精神價值觀人生體現。
我們可以看出演員勞動強度真的很大大而拍攝條件真的是很艱苦的一部戲是一部很良心的製作,觀眾的好評也並非空穴來風,真的是很可以呀。
我還是很建議大家去看一下這部電視劇 。是一部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電視劇。

㈩ 右玉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從北京、大同進入右玉縣,首先游覽的是小南山森林公園,接著是縣城西南的中陵湖旅遊區、沿著省道虎山線,依次是賈家窯山松濤園、蒼頭河生態走廊、辛堡梁萬畝林海、殺虎口古文化旅遊區,由殺虎口進入內蒙古草原。
南山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之南、取「壽比南山」之意,面積40萬畝,園內針闊花混交,喬灌草結合,景區通首20公里,園區內亭、台、壇、閣、花、灌、路、園,錯落有致,有公僕亭、知春亭等,建成了佔地面積38畝,蓄水量1.5萬立方米的玉林湖,湖內有假山池塘、瀑布橋梁,登上小船可瀏覽湖內景色,景區內還建有民俗展館,展出當地各種民俗飾物。
賈家窯山松濤園
坐落在縣城以北,虎山線東側,景區內以松柏為主四季常青,樟子松、油松、落葉松在山風中,松濤陣陣。革命烈士紀念塔就矗立期間,每逢清明、七一等節日,縣城中小學都要組織師生前來緬懷英烈。
大南山
又叫賀蘭山,當地人稱大南山,坐落在縣城西北,距縣城6公里路程,大南山山勢挺拔雄奇壯觀,最高海拔1592米,山坡上各色樹種交相輝映,極目遠望,綠浪翻滾,山頂上的大墓和明代古碑向遊人們講述了一個千古之迷,古碑記載了北魏孝文帝進平城祭奠先祖的事實,據史書記載,魏都今陵就在右玉縣境內。
蒼頭河生態走廊
沿著虎山線向北行進,有一片「林草茫茫、流水潺潺」的狹長地帶,這便是蒼頭河生態走廊,景區屬高原濕地,天然水系、河岸草地、喬灌木林帶和緩坡狀態的農田,形成了北方黃土高原獨特的田園景觀,景區內雞、兔、鷓鴣、狍子、黃羊、狐狸、獾子時隱時行,是露營、傳統農業生態觀光、生態濕地保護觀光的絕佳去處,也是休閑避暑的好地方。
辛堡梁萬畝林海景區
位於縣城北部,虎山線一側,總面積為14971畝,景區內建有觀光六角鐵亭,周圍全部硬化、綠化、美化、景區內道路也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景區內四季有綠、三季有花,夏季置身林海,清風拂面,舉目四望、林濤萬頃,成為高品位的天然林風景旅遊區。
中陵湖景區
地處縣城西南,景區以中陵湖庫區為主,建成集庫區旅遊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旅遊景區,景區內種植北京楊1.6萬株,油松1100餘株,樟子松3000餘株,垂柳210株,仁用杏1500株,建成26畝多的苗圃一座,觀摩亭兩座,度假村一座,景區內山、水、林、亭、路相互配套,湖面波光漣灧,乘上遊艇,可覓湖光山色的美景,湖內海產品豐富,遊人可自行垂釣,品嘗新鮮海味,已成為右玉周邊地區旅遊首先之地。
著名景區殺虎口,領略西口文化
殺虎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區)交接處,北倚古長城,西臨蒼頭河。作為一代雄關,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殺虎口地勢險要,東、西兩山之間形成一條3300米長的狹長走廊,自成天然關口。清《朔平府志》雲:「殺虎口乃直北之要沖也,扼三關而控五原,自古稱為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殺虎口又是歷史上的重要稅卡,作為中原與蒙古、新疆、俄國貿易的必經之路,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斗金斗銀」。清末年解關稅還有13萬兩之多。明清時期,殺虎口還成為晉商的發源地和主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的發祥地就在這里。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殺虎口。所謂「東有張家口,西有殺虎口」。作為古代的軍事要塞和邊貿重鎮,殺虎口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里雄偉壯觀的古長城,保存完整的殺虎堡,櫛比鱗次的烽火台,蒼涼古樸的古戰場,全省罕見的古道敞路坡,工藝精湛的古樂樓等,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殺虎口的大地上。這里是名符其實的「西口」。「走西口」不僅承載著晉商商幫的光榮與夢想,成長與艱辛,更銘寫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謀生的血淚悲情。殺虎口是明清山西歷史的縮影,是中國近代金融貿易興衰的實證。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唐朝稱白狼關,宋朝稱牙狼關。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 1925年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進駐「殺胡口」。是年,馮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韓多峰為殺胡關鎮守使。 韓為了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中原地區與塞外的貿易,遂沿襲自清朝以來的俗稱,正式改名為「殺虎關」。
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經由此地。
殺虎口關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築,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磚包,城周為1公里,高11.7米。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殺虎口堡外另築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長、寬、高、厚與舊堡皆同,兩堡之間又於東西築牆相連,成倚角互援之勢。
關於殺虎口及右玉城在明朝時的重要性,由代宗頒賜水陸神禎一事足可看出。代宗朱祁鈺是英宗被蒙古瓦剌俘去後繼位的,他為祈禱上蒼保英宗安全回來,許願如打敗瓦剌,英宗回來,願將「水陸神禎」御賜給朔平府右玉縣。後來於謙組織的京都保衛戰取得勝利,英宗被釋,代宗遂派臣將「水陸神禎」頒賜給右玉,以謝神靈。「水陸神禎」就是皇宮中庫藏的120幅稀世珍品,名貴的繪畫。據說這些畫多出自大唐貞觀年間吳道子和閻立本之手。現在殘存的部分珍品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館內。
殺虎口和右玉城做為軍事要塞,自古戰火不斷,特別是在明正統至嘉靖年間,先後多次被蒙古軍隊攻下來。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場戰爭中,守軍卻在左右無援的情況下,孤軍奮戰,堅守右玉城,長達8個月的時間,這在中國戰爭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這場戰爭起因於「桃松寨事件」。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愛的妾,她與辛愛部下的一個頭目鬼混,被發現後慌忙投奔了明朝,當時的大同總督楊順,為請功邀賞,將其送進京城。辛愛為此率部進攻殺虎口,然後包圍了右玉城。楊順見事情不好,後悔不該收留桃松寨,他向朝廷謊奏,蒙古辛愛部願用白蓮教起義失敗後跑過去的漢人交換桃松寨。皇帝同意了放還桃松寨,但辛愛不但未退兵,反又加強了兵力,在進攻右玉城的同時,又向大同、宣府一帶長城發起了進攻。
在蒙古兵多次強攻下,右玉城軍民浴血奮戰,右玉守將在作戰中陣亡後,有一位姓尚名表在家休息的武將,自願擔任了右玉保衛戰的指揮。他在此異常困難的情況下,除打退敵方進攻之外,還多次抓住有利戰機,偷襲敵營。從九月堅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雖未被攻克,但城內軍民幾乎已絕炊斷糧,可充飢的牛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
在形勢十分危急的時候,明廷派兵部尚書楊博親率大軍來解右玉之圍。蒙古兵見右玉城實難攻下,而明朝援軍將至,便自動解除了對右玉城的包圍,從殺虎口撤出長城。
這場戰爭之後,重新加固修繕了殺虎口和右玉城,及殺虎口一帶的長城。並增加了守備兵額,大大提高了殺虎口的防禦能力。
歷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發生在殺虎口。
清初,長期鎮壓農民起義和抗清的戰爭,造成北方長城以內生產極大破壞,各地田地荒蕪,屋宇殘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陝西、甘肅和部分河北的破產農民、戰敗的農民起義軍,或「攜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離鄉,冒禁私越長城,「走西口(指山西省殺虎口。後泛指出長城西部各口去內蒙古西部各地),去歸化」「覓食求生」。當時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墾種,或入大漠私墾,形成「走西口」的遷徙群體。加之清朝對蒙古採取懷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興寺廟,大量招徠山西、陝西、河北工匠和破產農民;明末,遭林丹汗兵禍,丁口銳減的土默特首領小順義王為補充丁口和蘇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納丁編佐,以補足30個蘇木(150戶丁口為1個蘇木)的缺額,山、陝流民紛紛前來加入蒙籍;隨著清朝對蒙古封禁政策的鬆弛和歷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而破產農民隊伍的不斷流入,「走西口」的人漸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額濟納等旗耕牧就食,至解放前延續不斷。解放後才結束了「走西口」的痛苦歷史。
中央電視台2009年開年大戲《走西口》,以及電視連續劇《殺虎口》,均根據殺虎口真實史實改編。

閱讀全文

與右玉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
植樹節活動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781
南京東之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4
網易產品推廣方案 瀏覽:187
黃岡市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214
超市促銷活動策劃 瀏覽:114
胡家廟實用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193
小學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131
急診急救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120
企業培訓方案考慮問題點 瀏覽:895
風機高空逃生培訓演練方案 瀏覽:507
開業活動策劃方案背景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