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平和的靈通山作文200字
靈通山又稱大峰山,位於漳州市平和縣。據考,此山因年代久遠,滄桑變化,山名也因之更迭。此山原先叫大礬山,當時,因有大鵬鳥常來此本息,又稱大鵬山;又因此山盡是楓樹,秋日層林盡染,滿山紅遍,因而又稱大楓山;隨著楓樹的減少,唯見此山高聳入雲,人們又稱大峰山,載入史冊。直至明黃道周為大峰岩題下"靈應感通"四個字後,人們始稱大峰岩為靈通岩,把大峰山稱之為靈通山。
靈通山,號稱「閩南第一山」,2011年入選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2012年入選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險峰、奇石、飄雲、清泉、幽谷、迷洞之秀,素有「小黃山」的美譽。景區總面積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4米,與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海拔1544.8米)相峙而立。以險峰、奇石、清泉、飄雲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直插雲霄,其獅子、文殊、鷹嘴、羅漢、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鑿如鑲補,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頭像」和「珠簾化雨千米飛瀑」為景區獨特的風貌。
㈡ 有關描寫靈通山的景物150個字
風兒低低地服過樹梢,穿過花間,徘徊在高高的藍天下。幾朵淡淡的浮雲,飄過晴朗的天際,一下子就被風吹散了。我在漫步行走,欣賞著這南湖的美景。
首先,應入眼簾的是那幾棵柱子,那柱子又粗又高,花團錦簇,好像彩色的魔法棒,使南湖變得生機勃勃,一片明艷。
快走幾步,就到了湖旁,湖水又清又綠,微風吹過,湖面盪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幾只小魚在水中嬉戲,好像給鏡子鑲上紅寶石。湖邊的樹映襯著湖水,又好像給淡雅的水墨畫上增添了美麗的色彩。
我一路奔過了橋,就到了亭子。坐在亭子里觀賞南湖全景,花柱猶如一支簪子,草叢、綠葉、枝條就是花邊,而那一潭靜默的湖水好像鑲在上面的翠玉......
長廊旁的大樹,直挺挺地站立伸著粗壯的手臂,擁抱著一樹的小芽兒,芽兒有淡綠、淺綠,還有墨綠的,遠遠望去深深淺淺,交織出一片綠的生機。朋友,春日南湖風景秀麗,芳草鮮美,你可曾駐足驚嘆?放慢步子欣賞一番,你就會發現春日南湖如詩如畫的美。
㈢ 靈通山的人文風采
靈通山自然景觀美妙絕倫,人文景觀更是豐富多彩。據民間傳說,靈通山是八仙巡遊造的景,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佛道二教都給名山披上濃郁的傳奇色彩。在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曾在獅子峰建一巡邏台,遺址尚存。陳元光還將其父陳政的墳墓從雲霄將軍山遷葬於此。明朝著名學者和抗清愛國志士黃道周是「靈通之神」。他青少年時代曾經在靈通山上讀書,靈通山下教書。「洞霞講舍荒初業,空屬流雲寄掃壇。」黃道周出仕為官後,多次邀請徐霞客、林軒、陳天定、陳楊美筆友人游覽靈通山,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和辭章。
更有世界最大土樓——莊上大樓,鑲嵌於靈通西南谷地,與靈通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莊上大樓位於平和縣大溪鎮莊上村,建於清代順治至康熙年間,南北相距220米,周長700多米,樓高9米,佔地34650平方米;環山而建,樓中有山,是其最大特色。
台灣阿里山之神吳鳳,出生於靈通山東南山麓壺嗣村,「前賢仁義海峽證,靈通阿里兩山清。」真是名人與名人相互增色,土樓瑰寶與靈山秀水爭奇斗艷。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明清以降,文人騷客,名家大腕,常會於此,仕農工商,不分貴賤,仁山智水,齊聚於斯,舉不勝舉,枚數不齊。靈通十八女將在此開山種茶育果,就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轟動華東,聞名遐邇。 靈通大佛為世界最大天然景觀大佛。
沿盤山公路蜿蜒而上,車子經過松樹坪,從南面遠眺靈通山最富魅力的山峰——小帽峰,從山上至山麓數百米高的整座山峰,酷似一尊佛祖頭像,造型逼真,其額、眼、鼻、嘴、下巴、乃至臉部肌肉紋理、線條都十分清晰,比例准確。大佛頭像呈45度仰卧狀,傲視南天,妙相庄嚴、栩栩如生,造形完美。融天地造化之奇妙、無絲毫人工斧鑿痕跡。無數遊人為這世之罕見的參天大佛贊嘆不絕。 靈通景區著名景點之一。
靈通岩長年流泉飛瀑,猶如珠簾高掛,身臨其境,嘆為觀止。該景觀是福建省唯一、全國少有的,充分體現出「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神奇。 有一天,大溪鎮洛陽樓來了一個又丑又癩,駝背拐腳,衣衫襤褸的人,他是來這里討飯的,那時候,民工正在修建一條陂,那些人見到他這副摸樣就笑話他說:「我們這些身強力壯的漢子,自己的肚子還填不飽呢,哪有剩飯去養活你」只有一家姓范的廚子同情這位可憐的乞丐,就用鍋巴泡了一碗剩飯給他吃。
吃飽後,這位乞丐就坐在溪邊,一邊看著那些人抬石壘陂,一邊隨意仍石塊,也幫忙著坑坑窪窪地壘成了一段陂。誰知道從這以後,每當發洪水的時候,盡管民工壘成的那一段用大石頭壘得整整齊齊的,總是一下子就被水給沖毀了,只有那位乞丐仍石塊砌成的那一段陂,盡管是參差不齊,卻從不被水沖垮,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位乞丐是神仙化身前來的,人們就叫這段陂為「仙陂」。
有一年這里的陂壩三番五次地被大水沖垮了,有人看見,每當正午時分,就有一條小白龍在陂里滾水,攪都水浪翻滾,把陂也給沖壞了。這一天,范老大(姓范這家的家長)午前就跑到陂前的榕樹下,監視小白龍的活動,想制止龍滾水沖壞坡。
午時到了,只見從大路上,匆匆走來一位白衣秀才,他走到陂前望著溪水站了一會,就俯下身子洗臉洗手。他見左右沒人,居然脫下衣裳到水中游泳。范老大一看:壞了,真的白龍滾水來了,他心中一急,就邊跑邊喊:「小白龍,不準滾水沖陂!」
那位白衣秀才見到有人喊著奔來,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游上岸,穿好衣服,兩相見禮,這位秀才自稱黃道周,漳浦人。范老大看見這位白衣秀才言談舉止跟常人一樣,並非妖龍,又見他一表人才,很有學問,心裡好生敬重,知道他是來找學館教書的,就誠誠懇懇地挽留他在范家的洛陽樓設館教徒,從此黃道周就在大溪教書了。說來真奇巧,自從黃道周先生來後,就再也沒有出現白龍滾水了。 黃道周先生在洛陽樓開館授徒後,見到這里的學生個個聰明好學,東家又是敬重斯文的,每天留吃頓飯,飯菜都很豐盛,先生心裡高興。這一年的端午節,在東家招待的酒席宴前,道周先生懇切地進一言道:「學生讀書最要緊是要專心致志,一定要找個清凈的地方,才能排除雜念,心事清凈,細心向學。」東家聽了連連稱是,於是就在大芹山下的范厝寨,找個清凈的處所,讓黃道周設館教書。黃道周在這里教了幾年書,跟他跟讀的一共有十九個學生,三科一共考中了十八個秀才,只有一個學生沒考中。那正是先生自己的外甥。黃道周先生說:「讀書得靠學生自己的天分和勤學,不能光聽先生的。」
先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襟懷磊落,大公無私的教學精神,在大溪中世世代代傳為美談。 平和大溪的靈通岩就立在半山腰,懸崖陡壁,要上山得不怕艱險,從珠簾化雨旁的天梯繼續攀登,地勢十分險要。黃道周先生天性隱逸,十分喜歡靈通岩的幽靜。他在范厝寨教書的時候,就住在靈通岩上,白天下山,到范厝寨教書,傍晚總是自己一個人回靈通岩安睡。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數九三伏,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如此。人們不禁感到奇怪,山路這么崎嶇難行,先生怎麼不知勞累,天天下山教書,又要上山安歇?時間這么擠,先生又從來沒有遲到過?
有一天傍晚,快放學了,有個農家婦女從范厝寨的學管門前經過,看見稻草垛架的下面牛欄里,有一隻白額猛虎,正趴在稻草中,抬著頭張開大嘴懶洋洋地打哈欠,這個農婦驚叫起來:「虎,老虎!不得了,老虎下山吃牛了!」
黃道周先生聽見呼叫聲,趕緊走出學館大門,笑著對農婦說:「別怕,別怕,這是我的坐騎,不會傷人的。」說完,就走到稻草垛下,輕輕地拍拍猛虎頭頂,白額猛虎一見主人就輕熱地低吼幾聲,慢悠悠地站起來,先生縱身跨上虎背,只見這只斑斕大虎三竄兩跳的載著黃道周先生不知去向了。
㈣ 漳州的靈通山有什麼特色,為什麼會被當地人稱為小黃山
中國境內,名山大川數不勝數,巍峨的泰山,險峻的華山,秀美的峨眉山等等,各有特色,又同樣的美不勝收,黃山是中國四大風景名勝區之一,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稱。
㈤ 靈通山風景
通山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靈通風景區方圓十五平方公里,山體系1億三千萬年前由火山噴發而成,閩南地區獨一無二,崖壁峭立、峰巒疊翠、雄奇險幽。景觀中以險峰、奇石、飄雲、清泉為四大特色,雄、險、奇、秀稱絕。明朝大學士黃道周遊靈通山時曾感嘆道「三十有六一一與黃山相似,或有過焉,無不及者」。景區以靈通岩為中心,七峰十寺十八景,均奉祀觀音菩薩
通風景區是典型火山峰叢地貌,它主要為一億三千萬年前由陸相沉積,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典型火山峰叢地貌。上有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險峻雄奇,全國罕見,福建獨一無二。
靈通山位於平和縣大溪鎮境內,方圓十五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87米,由獅子、紫雲、玉屏、棲雲、擎天、大帽、小帽七大峰三十六群組成,山體是一億兩千萬年前火山爆發多次沉積而成的典型的丹霞地貌。
風景區以險峰、奇石、清泉、飄雲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以方圓數公里直插雲霄,其獅子、文殊、鷹嘴、羅漢、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鑿如鑲補,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頭像」和珠濂化雨千米飛瀑為景區獨特的風貌。明黃道周先生在《梁峰二山賦》中稱之「其峰三十有六,一一與黃山相似,或有過焉,無不及者」。靈通山六大景區的「通靈寶鏡、靈通奇觀、獅峰眺海、朝天古寺、天堂勝景、水上樂園」和五岩十寺十八景極具回歸自然魅力,集觀光度假,宗教朝勝,訪古探幽,娛樂休閑,避暑療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靈通大佛
為世界最大天然景觀大佛。從南面看小帽峰,從山上至山麓數百米高的整座山峰,酷似一尊佛祖頭像。其額、眼、鼻、嘴、下巴、面頰俱全,線條清晰,比例准確,仰視遠方,妙相庄嚴、栩栩如生,造形完美。融天地造化之其妙、無絲毫人工斧鑿痕跡。無數遊人為這世之罕見的參天大佛贊嘆不絕。
珠簾化雨
靈通景區著名景點之一。靈通岩長年流泉飛瀑,猶如珠簾高掛,身臨其境,嘆為觀止。該景觀是福建省唯一、全國少有的,充分體現出「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神奇。
幽澗尋魚
靈通山幽谷坑澗中有一種稀有小魚,當地人稱之「娃娃魚」,屬兩棲綱蠑螈科動物。生長在深山清冷坑谷之特定環境中,舍此而居,則很難成活。觀到此魚,被視為幸運吉祥。遊人在氣候適宜時,在靈通山坑谷中透過清沏見底的水面,細心探尋抑或可看到約7-10厘米長的小魚在水裡游弋,此魚背和體側都呈黑褐色,有蠟光,頭腹扁平,緊貼石壁,尾側扁,四肢細長,顯得十分可愛。有專家稱為「山椒魚」。 它是一種極稀有、珍貴的魚類,是冰川時期遺留下來的活化石。觀者認為,它的珍貴不但在於它的稀有,還在於它獨具清靜、幽雅的品格,能見到它乃十分有幸,從而吸引著無數遊人爭相觀賞。
擎峰觀日
擎天峰是靈通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287米。從底下看懸崖絕壁,筆直尖削,無立足之地,其實峰頂坡度平緩,象個大平台,能容立百人。登上山頂,看四周諸峰都變得矮小,天空十分遼闊,大地浸沒在雲霧里。凌晨登頂,便可看到宏偉的景象:夜幕徐徐退去,東方漸漸發白,迎來絢麗的霞光,太陽在晨曦中冉冉升起。非親臨其境就無法領略到這里的無限風光。游者拂曉出了靈通寺賓館,沿著山麓斜坡南行,在「擎天」石刻處拐彎向上,順著山峰之間的小道時而穿洞,時而攀援,有時從石縫間擠身而過,饒有趣味,險陡的地方有七段鐵梯扶手,頗為安全,黎明即可到達峰頂。當你迎著拂面的晨風,觀看日出的壯麗圖景,攀登之勞累早已融入九霄雲里了。
觀音布施
此景亦是靈通山自然奇觀之一。從北面山下方向看小帽峰,主峰前數丈,有一柱巨石,象婷婷玉立的觀音,頭部、身段比例准確,身材十分勻稱,神態安靜慈祥,面朝東北,雙手合十,頭上樹木如冠,身上拂袖飄然,默然而立,口中念念有詞,形神逼真,惟妙惟肖。觀此景如沐慈悲,故謂「觀音布施」。
獅峰眺海
獅子峰高聳入雲,登峰遠眺,雲霄、東山,山海蒼桑,盡收眼底。峰上觀日出,朝陽從大海冉冉而起,把山海萬物與絢麗朝霞融為一體,美不勝收。相傳此乃曹國舅見獅峰尖端直插雲里,故吹氣撫平,造成大平台,讓人觀瞻。
畫眉跳架
位於擎天峰南麓之山窪,長期以來,由於峽谷水流沖刷,亂石集積到一起,形成了坑坑窪窪的亂石山坳。昔日從青雲村進山,此地是必經之道。相傳此乃仙人藍采和召亂石鋪築,行人過此須以跳代步,猶如此林間的畫眉跳架,跳躍前進,因而得名,進山人走走跳跳,別有趣味,不知疲倦。
青雲客舍
又稱青雲賓館 、是靈通風景區主遊客服務中心。她背靠靈通七峰,遠眺閩南第一高峰大芹山,俯瞰大溪古鎮全貌。是景區新建並指定的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閑、會務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接待賓館。建築面積2300多平方米,客房54間,可容納100人住宿和300人用餐;新建外部停車場寬闊,可同時停放各種車輛40餘輛;環境優雅,是客人宴請、朋友聚會及會議的理想場所。
莊上大土樓
全國最大的方型生土樓。《福建土樓》一書稱「莊上大樓規模之大確實驚人,它是福建方形之最當之無愧」。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莊上大土樓所在地——莊上村是平和土樓分布密集地區,莊上大樓周邊還分布
著岳鍾樓、恆升樓、舊寨、漕洄樓等大中型土樓。
林語堂故居
平和縣坂仔鎮有一處令平和縣乃至令中國人驕傲的地方,這就是傑出的愛國文學家林語堂先生的誕生地。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誕生,6歲就讀於坂仔銘新小學。在坂仔度過美好的童年時代。林語堂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語言學家和中西文化交流學者,更讓人肅然起敬的是他的一生,從言論、行動到作品都充滿了愛國愛鄉的熱情。坂仔,是林語堂先生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他曾在《八十自敘》中說「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朴的思想,那完全得之於閩南阪仔(即坂仔)之秀美山陵,因為我相信我仍然用一簡朴的農家弟子的眼睛來觀看人生。」 林語堂故居已吸引了大批海內外文化界,大眾傳媒界及林語堂親屬前來參觀。相信林語堂故居和將要建設的林語堂圖書館將成為促進海峽兩岸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熱點,也將成為平和旅遊的一大勝地。
此外,平和還有被譽為閩南佛國最璀燦明珠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平風景區,「福建歷史文化名鎮---九峰鎮,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繩武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湖堂、馨蘭樓,克拉克瓷古窯址, 台灣『阿里山神』吳鳳故里——大溪鎮壺嗣村」等景點,都是您踏青遊玩、娛樂休閑的好去處。
㈥ 一首靈通山的詩配靈通山的插畫
靈通山又稱大峰山,位於漳州市平和縣。此山因年代久遠,滄桑變化,山名也因之更迭,此山原先叫大礬山,當時,因有大鵬鳥常來此本息,又稱大鵬山;又因此山盡是楓樹,秋日層林盡染,滿山紅遍,因而又稱大楓山;隨著楓樹的減少,唯見此山高聳入雲,人們又稱大峰山,載入史冊。直至明黃道周為大峰岩題下"靈應感通"四個字後,人們始稱大峰岩為靈通岩,把大峰山稱之為靈通山。
靈通山,號稱「閩南第一山」,[1] 是大溪鎮閩台客家文化的生態旅遊城鎮主要景點之一。2011年入選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2012年入選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險峰、奇石、飄雲、清泉、幽谷、迷洞之秀,素有「小黃山」的美譽。據專家考察,靈通山的地形是1.13億年前由陸相沉積,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類型,上有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險峻雄奇,全國罕見,福建獨一無二。 是集觀光覽勝、宗教朝聖、登山運動、避暑療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2-4]
㈦ 靈通山的作文
靈通山又稱大峰山,位於漳州市平和縣。據考,此山因年代久遠,滄桑變化,山名也因之更迭。此山原先叫大礬山,當時,因有大鵬鳥常來此本息,又稱大鵬山;又因此山盡是楓樹,秋日層林盡染,滿山紅遍,因而又稱大楓山;隨著楓樹的減少,唯見此山高聳入雲,人們又稱大峰山,載入史冊。直至明黃道周為大峰岩題下"靈應感通"四個字後,人們始稱大峰岩為靈通岩,把大峰山稱之為靈通山。
靈通山,號稱「閩南第一山」,2011年入選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2012年入選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險峰、奇石、飄雲、清泉、幽谷、迷洞之秀,素有「小黃山」的美譽。景區總面積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4米,與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海拔1544.8米)相峙而立。以險峰、奇石、清泉、飄雲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直插雲霄,其獅子、文殊、鷹嘴、羅漢、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鑿如鑲補,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頭像」和「珠簾化雨千米飛瀑」為景區獨特的風貌。
據專家考察,靈通山的地形是1.13億年前由陸相沉積,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類型,上有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險峻雄奇,全國罕見,福建獨一無二。 是集觀光覽勝、宗教朝聖、登山運動、避暑療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靈通山自然景觀美妙絕倫,人文景觀更是豐富多彩。據民間傳說,靈通山是八仙巡遊造的景,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佛道二教都給名山披上濃郁的傳奇色彩。在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曾在獅子峰建一巡邏台,遺址尚存。陳元光還將其父陳政的墳墓從雲霄將軍山遷葬於此。明朝著名學者和抗清愛國志士黃道周是「靈通之神」。他青少年時代曾經在靈通山上讀書,靈通山下教書。「洞霞講舍荒初業,空屬流雲寄掃壇。」黃道周出仕為官後,多次邀請徐霞客、林軒、陳天定、陳楊美筆友人游覽靈通山,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和辭章。
㈧ 大溪靈通山的簡介
民間相傳,從前有一位老人趕一群母豬欲往南海而去,途經大溪時,被一孕婦看見,覺得奇怪,隨口喊叫:這個老頭沒事,趕石頭。話音一落,老人趕的母豬,豬崽都變成了大大小小的石頭,凝固在那裡,形成了如今大大小小的巨石山峰。
199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已列入福建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進行重點保護開發。
2012年10月31日,靈通山風景名勝區列入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㈨ 平和靈通山有啥好玩的
靈通山位於福建漳州平和縣大溪鎮境內,方圓十五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87米,由獅子、紫雲、玉屏、棲雲、擎天、大帽、小帽七大峰三十六群組成,山體是一億兩千萬年前火山爆發多次沉積而成的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以險峰、奇石、清泉、飄雲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以方圓數公里直插雲霄,其獅子、文殊、鷹嘴、羅漢、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鑿如鑲補,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頭像」和珠濂化雨千米飛瀑為景區獨特的風貌。明黃道周先生在《梁峰二山賦》中稱之「其峰三十有六,一一與黃山相似,或有過焉,無不及者」。靈通山六大景區的「通靈寶鏡、靈通奇觀、獅峰眺海、朝天古寺、天堂勝景、水上樂園」和五岩十寺十八景極具回歸自然魅力,集觀光度假,宗教朝勝,訪古探幽,娛樂休閑,避暑療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㈩ 靈通山上有什麼壯麗的景觀
這三個奇觀可以說非常獨特,在其他景點是看不到的,但是雖然這里的景色秀麗,也有很多可以觀賞的景點,但是它的知名度遠遠不如其他的名山,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里藏著這樣一處旅遊的好地方,這里的遊客很少,能更好的體驗旅遊的樂趣,而且清幽的環境如果去的人多了以後就失去了那份韻味兒,但是在靈通山卻可以完完全全地體會景色的雅與靜,除此之外這座山的門票很低,只需要二十元,可以說是很低的旅遊成本了,所以說如果你最近有意圖想去山上遊玩,不妨考慮這座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