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無碳小車策劃書

無碳小車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10-01 07:49:57

❶ 無碳小車的介紹

(1)無碳小車是以4焦耳重力勢能為唯一能量的、具有連續避障功能的三輪小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碳。(2)小車採用的擺桿機構由傳統的剛性桿改為柔性繩索,小車控制轉彎更省力,躲避障礙物的周期更容易實現與控制,同時降低了整車重量。(3)利用有機玻璃作為輪子,易於實現差速,且降低了輪子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4)整體構造簡單,摩擦損耗小,效率高,較容易製造安裝。 推廣前景:能滿足初高中及大學學生對機械知識實踐的實驗與了解,實現商品化激發青少年對機械構造的熱情,並可放於科技館讓大眾了解機械構造的精妙與淵博。

❷ 求一份無碳小車設計方案(繞S走的)越詳細越好,非常感謝

方案目錄

一:任務和要求 ………………………………………………………2
1.1 命題要求部分 ………………………………………………2
1.2 自我發揮部分 ………………………………………………3
二:方案設計及論證 …………………………………………………4
2.1 轉向輪及軌道設計 …………………………………………4
2.2 動力系統設計 ………………………………………………7
2.3 小車整體及外觀設計 ………………………………………8
2.4 最終方案 ……………………………………………………8
三: 材料及成本分析 ………………………………………………9
3.1 小車整體材料種類 …………………………………………9
3.2 小車各部位材料選擇 ………………………………………9
3.3 小車整體成本分析 …………………………………………9
四:方案總結 ………………………………………………………10

一:任務和要求
1.1命題要求部分
命題主題:「無碳小車」
競賽命題要求:
①小車要求採用三輪結構(1個轉向輪,2個驅動輪),具體結構造型以及材料選用均由參賽者自主設計完成。要求滿足:①小車上面要裝載一件外形尺寸為¢60×20 mm的實心圓柱型鋼制質量塊作為載荷,其質量應不小於750克;在小車行走過程中,載荷不允許掉落。②轉向輪最大外徑應不小於¢30mm。
②給定重力勢能為5焦耳(取g=10m/s2),競賽時統一用質
量為1Kg的重塊(¢50×65 mm,普通碳鋼)鉛垂下降來獲得,
落差500±2mm,重塊落下後,須被小車承載並同小車一起運動,
不允許掉落。小車前行過程中完成的所有動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
能量轉換獲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
③障礙物放置要求:每間隔1米,放置一個直徑20mm、高200mm的彈性障礙圓棒。
小車結構示意圖:

小車運動軌跡示意圖:

第二階段附加要求:
參賽隊,需取下小車原有的轉向輪,重新製作小車的轉向輪。轉向輪的製作採用根據原設計圖紙和競賽組委會的指定要求,經計算機三維造型後,使用快速成型機製作、車床加工及鉗工方法完成,最終完成小車轉向輪的組裝和調試,總加工時間為4小時左右。
成績評定:
根據綜合工程管理方案、設計方案、加工工藝方案、成本
分析方案、小車徽標設計、轉向輪加工成本及質量(是否符合
圖紙要求)、現場加工質量、小車前行距離及答辯成績等得分,
經加權公式計算最終得分

1.2自我發揮部分
1)小車的前輪(即轉向輪)設計。單向偏轉或實現雙向偏轉及其轉向角度的確定。
2)小車的運行軌道的設計。根據轉向方案,設計出小車路程最少且位移量最大、符合命題要求的預算軌道。並確定小車的初始釋放位置。
3)小車的能量轉換方式。綜合考慮到轉換與行駛的相對關系,並盡可能的加大能量的利用率。
4)小車的前後輪設計。前輪盡量簡潔,且確保自己能夠用三維軟體自行作出,後輪設計盡量減少與地面的摩擦。
5)小車的外觀設計。在不影響小車的正常運行下,盡量減少小車自身的重量,並且要考慮到小車的整體外觀。
6)成本分析。 在實現小車能夠實現基本運行的情況下,充分考慮選材成本和裝飾材料的取捨。

二:方案設計及論證
2.1轉向輪及軌道設計
設計主體思路: 利用轉向輪中心軸偏轉,實現小車轉向。
本方案中將分校內比賽方案和後期參考放案兩種方案,校內方案目標是實現單向偏轉,後期參考方案目標是實現近S形路線。
方案一如圖1所示(為軸中心部位的半剖視圖),前輪的中軸設計,成一個傾斜的角度。使其能夠實現自行的繞一圓弧運動。從而實現繞開障礙物運行。方案二將採用平行連桿實現小車的轉向。且以方案二為主要設計思路。

前輪具體設計及軌道方案:
方案一:單向偏轉設計及其對應的軌道設計。如圖3(前輪剖視圖)所示。其軌道設計如圖2所示:
前輪設計軟體採用CAXA工程製造師設計,並實現自動成型。前輪輪廓圖如圖4和圖5:

各參數要點經計算得出,具體如下:(前輪最大外徑初步設為50mm,最大寬度設定為15.625mm):
軌道參數:
1).小車寬度要小於200mm;
2).軌道半徑為2500mm;
3).行駛初始角度(相對賽道偏角)為arctan4/3(約53度)。
前輪參數:(參考圖4)
1).小車外輪最大外徑50mm; 最大寬度15.625mm。
2).圖4注釋製造經過:①拉伸除料→拉伸深度6.25mm→增加拔模斜度30度。②過渡→半徑為1.25mm。③過渡→半徑為6.25mm。④打孔→通孔→直徑18.75mm。
3).中軸孔經打孔→ 孔型→小徑1.25mm,大徑1.5625mm,通孔。(以50mm最大外徑,大經比小徑寬0.3053mm)。
設計小結:
該方案設計中,小車最大有效位移約為4000mm,可能還有出界的扣分。在初步比賽中,可以先用偏轉前輪實現類似的效果,前輪放置如圖6所示。前輪的安放轉角與上述計算角度一樣。

方案二:近S形偏轉設計及其軌道設計。軌道設計如圖7所示:

前輪設計軟體採用CAXA工程製造師設計,並實現自動成型。前輪輪廓圖如圖4和圖5所示
各參數要點經計算得出,具體如下:(前輪最大外徑初步設為50mm,最大寬度設定為15.625mm):
軌道參數:
1).小車寬度不易過寬,設定為180mm。
2).每個旋轉弧行駛距離為1000mm—1100mm(符合小車寬度)。轉彎角度為arctan1/5(約11.3度)。
前輪參數:
1).小車外輪最大徑50mm; 最大寬度15.625mm。
2).圖4製造過程與注釋與方案一類同。
3).中軸實現過程,選擇形孔,其外徑為2.2mm。

前輪轉向的實現方案設計(初步設計)
a.轉向距離設定:
本方案設計中小車動力轉變將經過發條盒帶動大齒輪,再帶動安裝在小車後輪上的小齒輪實現小車的驅動(詳見動力系統設計)。大齒輪設計時,除了提供小車行駛的能量,還將提供改變方向的能量。
如下圖8所示,當大齒輪每旋轉一周,就改變一次方向,這時初步設定後輪最大外徑為60mm.
則後輪每旋轉一周行駛距離為:2*3.14159*30=188.4954mm
為實現大齒輪旋轉一周至少行駛1000mm的距離,如果定小齒輪旋轉的周數為設定為5.3周,則行駛距離為:188.4954*5.3=999.02562mm.
所以可以設定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53:10。
b.轉向結構設計:如圖8。

採用平行連桿,輪流經過大齒輪的凸起處,從而直接帶動前輪的中軸,改變其行駛方向。設計中,將採用前輪中軸平行於平行連桿固定軸。從而實現連桿固定軸轉角與前輪轉角一致,如圖9,設置連桿固定軸寬度為10mm,則大齒輪推動平行連桿的距離僅為1mm,故可以實現,且能減少能量消耗。
設計小結:
該方案設計中,前輪的製造工序簡單。前輪的安裝與卸載可能比較繁瑣,可以考慮將前輪中軸分段製造,以減少安裝與卸載的程序。實際製造中,轉向的具體參數設計需要實際實驗才能最終定論。該方案為本組主要設計方案。
2.2 動力系統設計
設計主體思路:首先利用發條將重力勢能轉化成彈性勢能,再利用發條能較穩定的能量釋放特性,經過齒輪轉變帶動後輪驅動小車
的前進。
理論計算數據:以網上木材—鋼間滾動摩擦系數(最大)0.04,小車整體重量為2KG,能量用5J計算可以得到運行最大距離為6250mm,但實際運行中,摩擦系數沒有0.04,能量運用率無法達到100%,相互抵消與否需要實驗數據說明。

小車動力系統圖如下圖10所示:

如圖10所示,重物經過滑輪,與發條相連接,發條軸與大齒輪中心軸相連,大齒輪帶動小齒輪實現後輪的驅動。該過程依能量的轉換分為兩個階段,具體如下:
a.勢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首先,釋放重物,由於發條處於反向轉動,不影響小車靜止。當重物下落到接近小車上方由於彈性勢能的加大,重物速度將會減慢。此時,藉助磁鐵的吸引力,將放在底板上的撞針壓下,同時固定住重物。撞針的另一端連接發條的固定針,使發條處於瞬間彈性最大值狀態。
b.彈性勢能轉化為小車動能:
當發條固定針將發條固定,此時,發條開始釋放彈性勢能,同時帶動大齒輪轉動,再經過小齒輪帶動後輪(小齒輪中心套在後輪連桿上)。
各參數如下:
1).物體下落高度為500mm;
2).重物能夠在無磁鐵的情況下恰好接觸底板,以保證「不使用其他形式的能量」(「恰好」即速度基本為零,以減少能量的損耗);
3).重物接觸底板後要保證發條處於恰飽和(最佳狀態)或要飽和狀態,確保能量的最大轉換。

設計小結:
該方案設計中,對發條的要求較高,但可以較平穩的使用法條中的能量,除去了重物下落的搖擺問題,同時可以實現小車的穩定轉向。

2.3小車整體及外觀設計(初步設計)
小車底板設計:小車底板寬度180mm,總長度300mm,前半部分採用等腰梯形,上底100mm,下底180mm,高100mm,後半部分為矩形設計長為200mm,寬度為180mm。底板厚度3mm。
重物支撐架設計:採用長度為600mm,寬度50mm,厚度為3mm中部為空的塑料板,另外重物支撐架兩邊用兩根長度為300mm的塑料棒支撐。
轉向裝置設計:轉向連桿統一採用直徑1mm的硬質鋁棒,中軸採用鋼棒。轉向輪位於小車中軸線上,轉向輪軸線與前底板相距30mm。轉向輪外徑為50mm,最大寬度15.625mm。
後輪驅動設計:後輪外徑60mm,寬度為10mm,兩輪中軸線離後底板30mm,採用嵌入式放置,小齒輪位於兩後輪連線中心處。
外 觀 設 計:外觀標幅以學校標志為主。注重不同顏色塗漆的結合使用。
載 物 放 置:放與小車中前部,使其同時起到平衡小車的作用。

2.4最終方案
本次方案設計中,分初次比賽用車和後期比賽用車(如果許可,可以直接用後期設計方案),前後用車主要不同處在於前輪轉向及軌道設計,與費用不產生太大影響,但是方案二為我組主要設計方案。能量系統設計,以經發條實現二次轉換為主,但也有備用方案。備用方案僅做意見保留。
三: 材料及成本分析
3.1小車應用材料種類:
塑料 硬質鋁 磁鐵 鋼柱 細線

3.2小車整體材料種類
本次方案中主要材料種類如下:
小車底板及重物支撐架:塑料為主.
後輪設計:塑料為主(成品設計)。
前輪(前期):硬質鋁。
齒輪:塑料(成品設計)。
重物下落固定物:磁鐵。
連桿等:硬質鋁。
前後輪中軸:鋼。
裝飾:塑料為主。
發條:買標准品。

3.3小車整體成本分析(參考網上報價)
塑料板成本:總共約15元
前輪成本:自己製作
後輪成本:標准品兩個10元左右
連桿成本:約3元
齒 輪:小齒輪1元 大齒輪2元
發 條:25元左右
撞 針:0.5元
磁 鐵:4-5元
滑 輪:1元左右

總共材料成本約為63元(不包含工具等其他費用)。

四:方案總結
本次競賽命題要求中,以給定的能量設計三輪小車帶動給定負載進行避物運行。本方案設計中,分為前輪轉向,動力設計,成本分析三大部分展開設計。
前輪轉向設計過程中,首先考慮到的是單向偏轉的實現,但與理論最小運行值有較大差距,故考慮轉向運行。其中,平行連桿的設計,從理論上可以實現交替轉向。但前輪的支撐力如果較大,可能會導致能量的消耗,這也是實際要考慮到的問題。且對整個平行連桿的製作精度要求比較高。
動力系統的設計中,採用的是能量的二次利用,要求第一次能量的轉換率要高,故對發條的要求較高。該設計中,將會消除重物下落的搖擺問題,同時利用撞針設計,啟動小車行駛。
成本分析中,沒有考慮製作工具的相關成本,如果可以實現底板的一次成型,將會減少工序,增大精度要求。同時其費用也將加大。綜合成本,暫且不能確定。
該方案中,沒有就小車的整體外觀設計給出具體設計,將在小車輪廓設計完畢後進行整體外觀設計(暫時無法用三維製作軟體做出整體構架)。

❸ 做過無碳小車的請進

這是一種大學生創新競賽吧,加工應該學校就問完成,找指導教師。

❹ 無碳小車的簡介

項目:無碳小車
來源:「挑戰杯」省賽作品
小類:機械與控制
大類:科技發明B類

隨著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的提升,無碳的理念也越來越被人們提上研究的課題。更潔凈、更環保、更節能、更高效的理念也深入人心。本小車是對「無碳」理念的探索與開發,對未來「無碳」的憧憬。小車構思巧妙,在完成設計的要求下充分考慮了外觀和成本等問題,方便以後的擴展和進一步的開發。並能滿足大部分初高中及大學學生對機械知識實踐的實驗與了解。對激發青少年對機械構造的熱情有深遠的影響。

❺ 求份無碳小車的所有理論計算 給份詳細設計說明書也可以 [email protected]

要車走得遠,就要盡量減少摩擦,所以車要盡量的輕而且機構盡量少。這個要設計好原動輪原掛重物的飛輪半徑,使車前進速度要慢,而且設計好原動輪使車能夠加速啟動,然後勻速前進。拐彎機構可以用四桿機構,或曲柄搖桿機構。最好用齒輪傳動,通過設計齒輪之間的傳動比來達到准確的拐彎。希望對你有用。

❻ 八字無碳小車的詳細設計圖

你好,我現在也是做這個無碳小車8字的,請問你的做好了嗎

閱讀全文

與無碳小車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
植樹節活動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781
南京東之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4
網易產品推廣方案 瀏覽:187
黃岡市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214
超市促銷活動策劃 瀏覽:114
胡家廟實用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193
小學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