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在西班牙,想做代購,要怎麼宣傳,
你得去找網上專門幫人發這種東西的,自己發不行。我微博里全是做廣告的,不過我不建議通過微博。因為我就不在意這些廣告,你還是應該去比較正規的網站代理什麼的。
❷ 武磊出鏡!西班牙人升級宣傳片,他何時回歸上海海港
北京時間5月2日22時,武磊效力的西班牙人將會在主場迎戰馬拉加隊,贏下這場比賽的話西班牙人將提前7輪返回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據西班牙媒體表示,武磊如果出場這場比賽,將可能會是他為西班牙人效力的最後一場。媒體表示武磊為了踢世界盃預選賽,將會有極大可能離開西班牙人俱樂部。而據武磊本人團隊表示武磊會全力以赴備戰世預賽為國效力,但也並不表示以後武磊會結束自己的留洋生涯。
❸ 西班牙國家形象宣傳片,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
西班牙國家形象宣傳《I need Spain - Necesito España》
❹ 西班牙不知道在哪裡
西班牙(西語:España),正式名稱為西班牙王國(西語:Reino de España),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國家,與葡萄牙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公國接壤。它的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以及在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
❺ 為什麼說西班牙是無處不在的燦爛陽光
西班牙在歐洲和世界上是非常著名的旅遊勝地,有著很舒適的地中海氣候並且陽光充足,是很多旅行者的度假天堂。在2010年西班牙的觀光人口數量達到了5千3百萬,排到在全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第一位的法國、第二位的美國和第三位的中國,在2010年觀光業在西班牙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佔89%,並且在觀光業上的年收入總值世界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世界經濟論壇(WEF)每兩年公布一次《全球旅遊與觀光競爭力報告》,2015年西班牙首次登上「全球最具旅遊競爭力」國家的冠軍寶座,更是專家認為對觀光客最友善的國家。
❻ 西班牙的重要節日
1、奔牛節
是為紀念潘普洛納的保護神聖佛明而舉行的慶典,最著名的活動是在狹窄的街道上與鬥牛一起狂奔。雖然每年都會有人受傷甚至死亡,但當地人和遊客仍樂此不疲。
2、番茄節
番茄大戰(LaTomatina)是布尼奧爾鎮在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舉行的節日。數以萬計的參與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一場不會造成傷害的混戰,在大街上投擲超過100噸熟透多汁的番茄。
3、美洲日
10月12日西班牙政府將10月12日規定為「西班牙一美洲日」 ,即國慶日,是紀念哥倫布1492年奉西班牙統治者伊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所進行的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由3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於同年10月12日凌晨登上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也稱聖薩爾瓦多)。從此開始了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大陸的掠奪與殺戮。
這個節日原稱西班牙世界西班牙文明節,後改稱西班牙美洲日。
4、格拉納達日
1月2日為紀念1492年1月2日從阿拉伯人手中收復格拉納達。西班牙設此節日。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從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伊比利亞半島 。
建立了自己的統治.被當地人稱為摩爾人。摩爾人把新的農作物品種和農業技術帶到西班牙,與當地人共同創造了高度的文化。但作為異族人的摩爾人的統治也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抗。西班牙人收復失地的斗爭持續了7個世紀之久。
5、西班牙共產黨黨節
6月西班牙共產黨自1977年以來每年舉行次黨節 ,舉辦黨節為的是更好地聯系群眾和宣傳黨的主張。
第十一屆西班牙黨節於1987年6月27日在馬德里舉辦。西共總書記在黨節的中心群眾大會上號召西班牙所有共產黨人團結一致。
在此次黨節活動中,有著名歌唱家和舞蹈家的精彩表演。此外,還舉辦了各種專題討論會和兒童畫展。6月27日中午西共總書記及 其他領導人參觀了國際展館中的中國展亭。
❼ 西班牙語的宣傳單怎麼翻譯
1.Folleto
2.Volante
3.Propaganda
❽ 2010世界盃西班牙官方宣傳廣告插曲(應該是國際足聯拍攝的)吉他彈的 廣告上有1個老男人在彈吉他
強勢
❾ 求盧森堡宣傳資料
盧森堡,全稱為盧森堡大公國,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位於歐洲西北部,東鄰德國,南毗法國,西部和北部與比利時接壤。由於其地形富於變化,在歷史上盧森堡處於德法要道,地形險要,一直是西歐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羅陀的稱號。盧森堡是工業國家,也是歐盟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經濟高度發達,鋼鐵、金融、廣播電視是其三大經濟支柱產業。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呼。
中文名稱: 盧森堡大公國
英文名稱: TheGrandDuchyofLuxembourg,LeGrand-DuchédeLuxembour
簡稱: 盧森堡
所屬洲: 歐洲
首都: 盧森堡市
國慶日: 6月23日
國歌: 我們的祖國 (Ons Hémécht)
國家代碼: LUX
官方語言: 法語、德語
貨幣: 盧森堡法郎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政體
國家領袖: 國家元首:大公亨利(LeGrand-DucHenri)
人口數量: 493,500人
主要民族: 盧森堡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國土面積: 2,586.3平方公里(世界第176名)
GDP總計: 549.73億美元(2008年)
目錄[隱藏]
簡介
自然地理
行政區劃
政治
經濟
新聞出版
外交
簡要歷史
著名人物
著名景點
語言教育制度
簡介
自然地理
行政區劃
政治
經濟
新聞出版
外交
簡要歷史
著名人物著名景點語言
教育制度
[編輯本段]簡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紅、白、淺藍三色。紅色象徵著熱烈和勇敢的國民性格,還象徵在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斗爭中犧牲烈士的鮮血;白色象徵人民的純朴和對和平的追求;藍色代表藍天,意味著人民獲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聯在一起又象徵平等、民主和自由。
盧森堡國徽
國徽:為斗篷式。在頂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紅、白三色斗篷內,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藍相間的平行條紋組成,其上繪有一隻頭戴王冠的直立著的紅獅,紅、白、藍三色為國旗顏色。盾徽上方有一頂公爵金冠,兩側各有一隻金獅,周圍飾有綬帶,下端懸垂著一枚奧康勛章。國徽圖案象徵盧森堡是一個大公國。
人均GDP: 113,043美元(2009年,IMF)
HDI: 0.960-極高(以2009年估計)
國家格言: Mir wëlle bleiwe wat mir sinn(盧森堡語,一如既往)
國鳥: 戴菊(戴菊鶯)
國花: 玫瑰——(薔薇屬)
同北京時差: -7
國際電話碼: 352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面積為2586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北部,東鄰德國,南毗法國,西部和北部與比利時接壤。地勢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區佔全境1/3。最高點布爾格普拉茲峰海拔約550米。南部為古特蘭平原。屬海洋-大陸過渡性氣候。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盧森堡(Luxembourg)、迪基希(Diekirch)、格雷文馬赫(Grevenmacher)3個省,省下設12個專區和118個市鎮。省長、市(鎮)長由大公任命。
[編輯本段]政治
大公為國家元首、武裝部隊統帥,擁有立法權和行政權。實際上,議會行使立法權;政府行使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議會為一院制,為最高立法機構,有議員60名,任期5年。2005年7月,盧森堡全民公決通過《歐盟憲法條約》。
[編輯本段]經濟
盧森堡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居世界首位。自然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大。鋼鐵工業、金融業和廣播電視業是盧經濟的三大支柱。盧資源貧乏。森林面積近9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1/3。盧以鋼鐵為主,化工、機械製造、橡膠、食品工業也有較大發展。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從業人員佔全國就業人口的40%。盧素有「鋼鐵王國」之稱,人均鋼產量約5.8噸(2001年),居世界首位。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糧食不能自給。農牧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有耕地12.5萬公頃。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4%。主要農產品有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
[編輯本段]新聞出版
有6家日報:5家德文報,1家法文報,日發行量共約13萬份。其中,《盧森堡言論報》(德文)日發行7.5萬余份;《日報》(德文)日發行2.5萬余份;《新聞》(德文)日發行2萬余份;《洛林共和報》(法文)日發行2萬余份。盧森堡電視台用法、德、荷、盧語播送,星期日還有義大利語節目。盧森堡廣播電台用法、德、英、盧、荷等多種語言廣播。
[編輯本段]外交
主張在國際關系中應遵循的准則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反對軍備競賽、遵守國際法、尊重人權、尊重小國利益。盧對外政策以歐洲為重點,與比利時、荷蘭結成經濟聯盟,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
與中國關系:1972年11月16日,盧中兩國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6年9月,盧森堡大公亨利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編輯本段]簡要歷史
盧森堡鄉村古代盧森堡屬高盧地區,居民屬比利時部族,公元前1世紀為羅馬凱撒軍團征服。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侵入,成為法蘭克王國一部分。法蘭克王國分裂後,盧森堡地區在963年成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領地。1060年其後裔康拉德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盧森堡領地基本形成。
1308年盧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選為神聖羅馬皇帝,稱亨利七世,開創了帝國的盧森堡王朝 (1308~1437) 。盧森堡於1364年升為公爵領地。
15世紀盧森堡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16世紀初轉歸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統治。1556年又轉歸西班牙國王統治。
16世紀末起,盧森堡的冶鐵業開始發展起來。
17世紀盧森堡捲入三十年戰爭。
1659年簽訂《比利牛斯和約》,盧森堡南部一些地區劃歸法國。
1684~1697年法國曾佔領盧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盧森堡隨西屬尼德蘭一起轉歸奧地利。
1795~1814年法國佔領盧森堡。
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盧森堡升為大公國,以尼德蘭國王為大公,同時又加入德意志邦聯,由普魯士軍隊駐防,盧森堡東部一些地區劃歸普魯士。
1830年尼德蘭分裂為荷蘭與比利時兩個王國後,1839年倫敦條約規定,盧森堡地區西半部劃歸比利時,東半部成為以荷蘭國王為大公的有獨立地位的國家。
1848年歐洲革命波及盧森堡,開始制定君主立憲性質的憲法。
1866年盧森堡脫離德意志邦聯。
1867年《倫敦條約》確定盧森堡為獨立的中立國。
1868年制定君主立憲制憲法。
1890年徹底擺脫荷蘭王的統治,由拿騷-瓦爾堡家族專領,盧森堡大公國獨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盧森堡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冶鐵煉鋼業成為國家主要工業,成為發達的工業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佔領盧森堡,大公及政府為德國控制。1921年盧森堡與比利時訂立關稅經濟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軍隊於1940~1944年佔領盧森堡,將盧森堡兼並為德國行政區管轄地。大公與政府流亡英國。盧森堡人民進行了反法西斯斗爭。戰後盧森堡於1945年加入聯合國。
1948年與比利時、荷蘭建立關稅經濟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放棄中立國地位。
1958年加入歐洲共同體。
1972年盧森堡第4次修訂憲法。現盧森堡有一院制議會,內閣對議會負責。主要政黨有基督教社會黨、社會主義工人黨、民主黨。大公讓親王於1964年11月12日即位。
1974年以來,為適應國際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改變國內經濟結構單一局面,盧森堡政府推行工業多樣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績,經濟進一步發展,80年代鋼產量人均達16噸,遠居世界之冠,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盧森堡於1972年11月16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編輯本段]著名人物
羅莎·盧森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傑出女活動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左派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盧森堡出生在波蘭東部盧布林省薩莫希城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她的家庭經濟收入不穩定,有時甚至靠典當度日,她兩歲時隨家遷往華沙。
波蘭自十八世紀末以來。遭受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的多次瓜分,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皇統治著,盧森堡對沙皇的民族壓迫深惡痛絕。1887年,她中學畢業,加入了青年革命組織波蘭無產階級黨,開始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無產階級黨」很快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迫害,年青的盧森堡也被列入沙皇軍警追捕的黑名單。1889年,盧森堡流亡到瑞士的蘇黎世,第二年進入蘇黎世大學。在大學的七年生活中,她非常關心波蘭、德國和俄國的各種問題,深入研究工人運動的有關問題。經常出席國際社會主義者的集會,給各國代表當翻譯和擔任聯絡工作。1893年3月,盧森堡同她的戰友馬赫列夫斯基、約吉歇斯一起創建了革命的社會主義政黨「波蘭社會民主黨」,她主編的《工人事業》雜志就成為黨的機關刊物。1896年7月盧森堡作為波蘭社會民主黨的代表出席第二國際倫敦代表大會。
1897年5月,盧森堡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了,並且得到法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她遷移到德國,目的是為了在波恩和上西里西亞的工人中進行革命工作。她積極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活動,還參加了德累斯頓和萊比錫黨的機關報工作,後來,她定居柏林。從此,盧森堡的革命活動開始了一個新階段。當時,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馬克思主義者正在同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機會主義者進行論戰,盧森堡積極參加了反對伯恩施坦主義的斗爭。1898年,在德國黨的斯圖加特代表大會上,以盧森堡和蔡特金為代表的左派,同伯恩施坦為代表的機會主義派展開了激烈斗爭,盧森堡批判了伯恩施坦提出「最終目的算不了什麼,運動就是一切」的謬論,她指出:「如果運動不和最終目的聯系起來,運動作為目的本身是算不得什麼的,對我們說來,最終目的才是一切。」1899年,盧森堡針對伯恩施坦寫的《社會主義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這一叛賣變節的作品,寫了《社會改良還是社會革命》這一優秀著作,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謬論,闡述了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的觀點。盧森堡還揭露了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目的」,指出:「根本上說,修正主義不以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為目的,只以改良資本主義制度為目的,不是要消滅僱傭勞動制度,而是爭剝削的多些或者少些,總之,它是為了清除資本主義的贅疣,而不是為了消除資本主義本身。」盧森堡在以後德國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上,都不斷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義,在189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漢諾威代表大會上,她同蔡特金一起,提出要把伯恩施坦開除出黨,由於當時德國黨內機會主義已經泛濫,這個要求未能實現。在1903年德國黨的德累斯頓代表大會和1904年第二國際阿姆斯特丹代表大會上,盧森堡團結革命左派,堅持斗爭,終於使這次大會通過了譴責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決議。盧森堡還發表了許多反對修正主義的卓越演說,她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革命左派中的傑出革命活動家。
1904年2-5月間,列寧寫了《進一步,退兩步》一書,全面系統地闡明了關於黨的組織原則。盧森堡看到列寧的這篇著作之後,寫了《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一文,於1904年先後刊登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火星報》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新時代》雜志上,對列寧的建黨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列寧所主張的是「極端的集中主義」,有布朗基主義的傾向。盧森堡離開俄國黨的具體情況,大談反對「官僚主義」、「極端集體主義」等等,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她不了解列寧主張按照嚴格的集中制建黨,是為了克服當時俄國各地黨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的小組習氣。因為俄國是反動的沙皇專制制度,革命斗爭需要有一個集中統一的黨。盧森堡的批評有些文不對題,所以列寧說,盧森堡「向讀者介紹的不是我這本書,而是別的什麼東西」。俄共(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1906年即載入俄共(布)黨章中。列寧很重視發揚黨內民主,在1922年通過的、經過列寧校訂的黨章中規定:「黨生活中的一切爭論問題,在決議末通過之前,黨內可以充分自由地進行討論。」俄共(布)的重大政治決議都是通過民主討論後作出的。
在二十世紀初的國際斗爭中,盧森堡在反對修正主義、反對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問題上,都和列寧站在一起,成為第二國際著名的左派。盧森堡熱烈歡迎和擁護1905年俄國革命,積極向德國人民介紹俄國革命的經驗,號召德國工人支持俄國工人的斗爭。1907年5月,盧森堡代表德國社會民主黨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五次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她第一次見到了敬慕已久的列寧。她堅決支持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立場。盧森堡和列寧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1907年8月,盧森堡以波蘭社會民主黨的代表資格出席第二國際斯圖加特代表大會,會上,她同列寧站在一起反對國際修正主義。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之一是戰爭與革命問題。德國黨的領袖倍倍爾起草了一個決議案。這個決議案雖然正確地指出,戰爭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只有消滅資本主義,戰爭才會消滅。但是他錯誤地用"防禦"或"進攻"的概念來區分戰爭的性質,只提出通過議會斗爭來反對軍國主義和戰爭,這就給修正主義以可乘之機。列寧同盧森堡一起,對倍倍爾的提案作了原則性的修改和補充,明確地指出了當時戰爭的帝國主義性質,必須用一切革命手段反對掠奪性的帝國主義戰爭,一旦戰爭爆發,要利用戰爭引起的政治經濟危機,進行推翻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大會通過了列寧和盧森堡的修正案。以後在第二國際的哥本哈根代表大會和巴塞爾代表大會上都重申了列寧和盧森堡修正案的精神。
盧森堡說:「不管有怎麼樣的事情,都請安靜地愉快吧!這是人生。我們要這樣的接受這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
[編輯本段]著名景點
大公館: 是盧森堡大公居住地、盧森堡議會所在地。1554年大爆炸古堡被毀後按西班牙王宮風格重建。
盧森堡的小瑞士大峽谷: 深45米,整個城市就建在峽谷兩邊,眾多座橋梁將新老城區連接一體,極富田園風光。
亞當夫吊橋: 它是盧森堡的市標之一,橋跨越峽谷,很壯觀,由火車站外過馬路沿AUENUE LIBERTE 走10分鍾就到。
盧森堡古堡: 早在公元三世紀,在現在市區的布克(Bock)附近的岩石上就開始修建城堡。公元963年,伯爵希熱弗魯瓦又在原地重建一座要塞城堡。這被認為是盧森堡建市的雛形。
憲法廣場: 憲法廣場的英雄紀念碑是1923年完工。當時是為了紀念一戰中陣亡的將士,而在二戰被毀壞之後重建的它就具有了雙重的意義.
阿道夫大橋: 是盧森堡的市標之一,建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橋高46米、長84米,是一座由石頭砌成的高架橋,位於盧森堡車站西北方.
聖母教堂:建於1613-1621年之間,以前這座文藝復興式的建築並沒有當作教堂,而是作為教會學校。1935年擴建工程之後,三個尖頂的帽子被加上去,成為了聖母堂。這座教堂又被成為聖子聖母教堂,裡面供奉的是聖母瑪利亞。教堂北部門的結構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格與巴洛克式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教堂內部金碧輝煌,內壇飾以名貴的雪花石膏雕像,牆柱上雕刻著阿拉式圖像。
大公宮殿:為當時盧森堡最高統治者大公所居住,該建築在歷史上多次被修復,曾將於1554年在一場大火中被毀壞的原市政府大樓也連接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隨後被其西班牙統治者重建。現位於聖母教堂北方的土姆廣場上,該建築物的風格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內部裝飾十分的講究且精緻,特別是主會廳,國王的房間和宴會廳。
[編輯本段]語言
盧森堡官方語言是法語、德語和盧森堡語。
法語多用於行政、司法和外交。
德語多用於報刊新聞;
盧森堡語為民間口語,亦用於地方行政和司法。盧森堡語是德語的一種方言,是四世紀起源於德國來茵及Salian Franks移民的語言,很少有外國人能講此語言。
多數盧森堡人都會說四,五種語言。多數人,特別是年青一代人能懂及說很好的英語。許多年青人還講義大利語及葡萄牙語,這是由於在「宏偉公爵」時代幾十年南歐大量移民的結果.
教育制度
在盧森堡,國民義務教育是11年:由2年幼稚園、6年基礎教育和3年進階教育組成。盧森堡因此有一個三層的教育制度(幼稚園、小學、高中)。學生就學率達到99%。盧森堡的教育制度有許多問題,例如花費許多時間在德語、法語和英語的語言課程上,以及特別是從德語課程不成功、講羅曼語族語言的國家來的外國學生佔了相當高的比例。
自從1999年以後,在2年的幼稚園之前設有1年的學齡前兒童預備班;這使得學童在例如語言、社會、學校方面,有可能獲得一個較好較完整的社會化。在6年的基礎教育之後學生可以在兩種中級的教育路途之間選擇:
科技高級中學(67%的學生),為期至少3年,並且到畢業(CATP)或能進大學之前總共至少6至7年。或者 普通高級中學(33%的學生)。7年後畢業拿到證書可以進大學就讀。 這個教育體制包含占國家經費第二高的社會預算的11.3%。然而盧森堡在PISA測驗的結果和德國一樣差。
❿ 大家覺得我製作的西班牙國家德比宣傳圖製作的怎麼樣
您好,比賽宣傳海報本身是一項大工作。首先應祝賀您能夠順利完成。
然而將巴薩比作死神,將皇馬幻化成一位純凈的美少女,這使我看不出來您支持哪一隻球隊。我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