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年在社科上了一年的課。本人感覺有幾個老師的課很好,比如邏輯的孫江媛老師。大家覺得怎麼樣
社科賽斯不錯的,但是貴。我16年報的那,今年也讓朋友報了,說上了幾天課,不錯。上課內容規劃,重點,知識點講解到位。說實話之前還有點擔心,雖然感覺在社科收獲多,但不知道風格適不適合朋友,現在放心了。
② MBA管理類聯考的英語、數學、邏輯和寫作分別哪個老師講得好
MBA管理類聯考名師-考仕通MBA網課名師
邏輯:張永林,陳慕澤
英語:林健,靳姝
寫作:王誠
數學:吳國慶
③ 考研王誠怎麼了
考研王誠怎麼了啊,考驗嗎?你看著相當的好哇,如果他沒有那個能力,誰都樂意拿摁扣名狀元,那考驗幫著很餓廣東的一個呃任務的。
④ 我考2016年的管理類聯考 准備什麼書比較好
俗話說,要想考得好,教材得選的好。在MBA備考過程中,各類教材五花八門,如果備考教材沒有選擇對的話,勢必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讓考生心力交瘁,所以在備考初期一定要正確選擇MBA的備考教材,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MBA復習資料的種類
MBA考試復習資料根據內容、用途和針對性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1. 全真試題:包括歷年邏輯、英語、數學、寫作試題。這些試題對於考生體會出題思路、強化答題技巧、了解命題重點義重大。
2. 考試大綱:考試大綱是規定MBA入學考試公共科目考查知識點及考試題型等重要信息的綱領性文件,由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每年4、5月份組織專家會議進行修訂後,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3. 統編教材:統編教材是MBA考試公共科目復習的基礎,一般參照教育部統編教材。目前權威的MBA聯考大綱和輔導教材主要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冊》系列和《高分指南》系列。
4. 內部資料:比較權威的專業MBA輔導機構一般都會擁有配合授課輔導、課後練習、模擬沖刺訓練的全套內部資料。
5. 信息資料:形式多樣,包括研招網公布的考研信息;權威輔導機構定期整理匯編的信息等。
該如何選擇MBA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有各種MBA考試教材和資料,很多備考的同學都不知道要購買哪個。華章建議考生可以根據四大因素來判斷MBA復習資料的優劣:
1.是否按照最新大綱編寫
每年公共科目的考試大綱都要作一些變動,因此在要買資料時要看他是否用最新大綱編寫,注意出版時間,使購買的資料是最新的,參考價值更大。
2.教材的的內容及厚度
不要選內容太晦澀,看不懂,很難理解的書;也不要選太厚的書,一旦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看。建議找內容目的性強的書,最好每一章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3.教材的編寫質量
一般來說,建議選擇權威出版社和專門從事MBA教學的老師主編的教材,權威出版社因為要顧及長期效益和品牌,對所出的書籍把關嚴格,質量較高。如機工版袁進、孫勇老師的教材,高教版陳君華、史先進老師的教材都是相當不錯的。這些教材的主編都在華章全程獨家授課。
4.復習規律及自身基礎
每一科的復習都具有明顯的輪次,一般是三輪(基礎+系統+模考沖刺),每一輪又各有特點,建議根據復習進度選購相應的教材,這樣也更具有針對性。
華章的MBA備考教材
華章從事MBA等管理類聯考考前輔導教育資歷久,18年以來與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合作,華章的授課老師均承擔MBA聯考領域教材策劃和編寫工作。
華章授課老師編寫的MBA輔導教材包括:
袁進老師:機工版-《數學分冊》+高教版《數學分冊》;
張宇老師:高教版-《英語(二)標准校測》+高教版《英語(二)詞彙分頻全解》;
孫勇老師:機工版-《邏輯分冊》;
陳君華老師:高教版-《綜合能力寫作高分指南》
其他還包括《高教版-邏輯分冊》、《高教版-寫作分冊》、《高教版-考研英語二歷年真題分類解析》、《歷年真題詳解-綜合能力》、《寫作/邏輯/數學 考點解碼》等等,都是優選的復習資料。
MBA考試要想成功,考生必須得找到一個科學的、正確的、最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本好的MBA教材可謂是個不錯的開始。當然如果你報了華章這樣專業的MBA培訓機構就沒有必要去再多買一套,因為報班即可免費獲得全套MBA教材,更有華章獨家《面試手冊》、《英語詞彙手冊》、《數學公式手冊》、《MBA聯考歷年真題冊》、《各大MBA院校簡章》等資料。
一套好教材,一批好老師,一個好的輔導機構,立馬開啟你的MBA備考之旅。
來源:HZMBA
⑤ 王誠在網上發表了什麼不當言論為什麼會被新東方辭退
最近在網路平台流傳的一份新東方考研課程視頻,其講師王某發表了不正當的言論,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⑥ 跪求:計算機組成原理[王誠編著(第3版)]及計算機操作系統教程[張堯學.史美林編著(第2版)]的課後題答案
四章 指令系統
4.1 指令系統的發展與性能要求
從計算機組成的的層次結構來說,計算機的指令有微指令、機器指令和宏指令等。機器指令則介於微指令與宏指令之間,通常簡稱為指令。每一條指令可完成一個獨立的算術運算或邏輯運算*作。
一台計算機中所有機器指令的集合,稱為這台計算機的指令系統。
系統計算機: 是指基本指令系統相同、基本體系結構相同的一系列計算機。
CISC:復雜指令系統計算機 RISC: 簡單指令系統計算機
一個完善的指令系統應滿足四方面的要求:1、完備性 2、有效性 3、規整性 4、兼容性
高級語言與計算機的硬體結構及指令系統無關,匯編語言計算機的硬體結構和指令系統。不同的機器有不同的指令,所以用匯編語言編寫的程序不能在其他類型的機器上運行。
4.2 指令格式
機器指令是用機器字來表示的,表示一條指令的機器字,就稱為指令,通常稱為指令。
指令格式,則是指令字用二進制代碼表示的結構形式,通常由*作碼字和地址欄位組成。
指令的*作碼表示該指令應進行什麼性質的*作,組成*作友欄位的位數一般取決於計算機指令系統的規模,較大的指令系統就需要更多的位數來表示每條特定的指令。一般說來,一個包含n位的*作碼最多能夠表示2^n條指令。
根據一條指令中有幾個*作數地址,可將指令分為:零地址指令、二地址指令、三地址指令。
從*作數安放的位置來說:分為SS、RS、SR、RR型指令。
一個指令字中包含二進制的位數,稱為指令字長度。
機器字長是指計算機能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它決定了計算機的運算精度。機器字長通常與主存單元的位數一致,指令字長度等於機器字長度的指令,稱為單字長指令。指令字長度等於半個機器字長度的指令,稱為半字長指令。指令字長等於兩個機器字長度的指令,稱為雙字長指令。
指令*作碼通常有兩種編碼格式: 固定格式 ,適用大中型計算機 可變格式 ,適用於微型和小型計算機。
4.3 指令和數據的定址方式
在這里要區分指令和數據的定址方式的區別。
指令定址:指令定址的方式有順序定址和跳躍定址。 順序定址一般為順序執行程序,而跳躍指令則是執行了轉移指令所致。
所謂*作數的定址方式:就是形成*作數的有效地址的方法。
其有:隱含定址、立即定址、寄存器定址、直接定址、間接定址、相對定址方式、變址和基址定址方式、復合定址方式、塊定址方式、段定址方式。
下面就主要的幾個定址方式做個說明。
間接定址:是給存放*作數地址的存儲單元地址。
相對定址:把程序計數器PC的內容加上指令格式中的形式地址D而形成*作數的有效地址。
變址定址和基址定址:兩者在指令格式上很類似。習慣上基址定址中基值寄存器提供基準量而指令提供位移量。而變址定址中變址寄存器提供修改量而指令提供基準量。
塊定址方式經常用於輸入輸出指令中,以實現外存儲器或外圍設備同內存之間數據塊傳送,塊定址方式在內存中還可用於數據塊搬家。
4.4 堆棧定址
堆棧用在主存儲器和寄存器中。
串聯定址:由寄存器中給出。
堆棧原則:先進後出、後進先出。
堆棧*作:
入棧*作: 先進入,後修改計數器。
出棧*作:先修改計數器,後跳出堆棧。
五章 中央處理器
5.1 中央處理器的功能和組成
CPU的四個功能: 指令控制 、 *作控制 、 時間控制 、 數據加工。
中央處理器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 控制器和運算器。
控制器功能有:1、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對指令進行解碼或測試,並產生相應的*作控制信號。
3、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運算器的功能: 執行所有的算術運算 、 執行所有的邏輯運算。
CPU的六個主要寄存器: 1、指令寄存器(IR) 2、程序計數器(PC) 3、地址寄存器(AR) 4、緩沖寄存器(DR) 5、累加寄存器(AC) 6、狀態條件寄存器。
要掌握各個寄存器的作用:指令寄存器是用來保存當前執行的一條指令。
程序計數器PC:是用來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程序計數器的結構應當是具有寄存計數兩種功能的結構。
地址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是用來保存當前CPU所訪問的內存單元的地址。
狀態條件寄存器:狀態條件寄存器保存由算術指令和邏輯指令運行或測試的結果建立的各種條件碼內容。
累加寄存器:當運算器的算術邏輯單元(ALU)執行全部算術和邏輯運算時,為ALU提供一個工作區。
*作控制器的功能,就是根據指令*作碼和時序信號,產生各種*作控制信號,以便正確地建立數據通路,從而完成取指令和執行指令的控制。
根據設計方法不同,*作控制器可分為組合邏輯型、存儲邏輯型、組合邏輯與存儲結合型三種。
指令周期是取出並執行一條指令的時間。
指令周期常常用若干個CPU周期來表示。CPU周期也稱機器周期。 通常用內存中讀取一個指令字的最短時間來規定CPU周期。而一個CPU周期時間又包含有若干個時鍾周期。要理解各種指令執行的不同之處。
時序信號是通過時序信號產生器來產生的。
控制器的控制方式有:同步控制、非同步控制、聯合控制三種。
在任何情況下,已定的指令在執行時所需的機器周期數和時鍾周期數都是固定不變的,稱為同步控制方式。
非同步控制方式的特點是:每條指令、每個*作控制信號需要多少時間就佔用多少時間。
聯合控制方式:是同步控制方式和非同步控制相結合的方式。
5.4 微程序控制器
一台數字計算機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大部分-----控制部分和執行部分。
控制部件通過控制線向執行部件發出各種控制命令,通常把這種控制命令叫做微命令。而執行部件接受所執行的*作,叫做微*作。
由於數據通路的結構關系,微*作可分為相容性和相斥性兩種。
在機器的一個CPU周期中,一組實現一定*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組合,構成一條微指令。
一條機器指令的功能是用許多條微指令組成的序列來實現的,這個微指令序列通常叫做微程序。
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控制存儲器、微指令寄存器和地址轉移邏輯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微指令寄存器分為微地址寄存器和微命令寄存器兩部分組成。
微指令周期等於讀出微指令的時間加上執行該條指令的時間。
要掌握微指令與指令之間的關系,其中P196頁的例2中一條指令如何由微指令構成的也要掌握。
了解微程序設計的五個目標。
微命令編碼的三種方法:直接表示法、編碼表示法、混合表示法。 要掌握各種方法的異同點。
微地址的形成方法有:計數器方式、增量方式與斷定方式、多路轉移方式。
微指令的格式大體分成兩類: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
一次能定義並執行多個並行*作微命令的微指令,叫做水平型微指令。
微指令中設置微*作碼欄位,採用微*作碼編譯法,由微*作友規定微指令的功能,稱為垂直型微指令。
水平型微指令與垂直型指令的比較:
1、水平型微指令並行*作能力強,效率高,靈活性強,垂直型微指令則較差。
2、水平型微指令執行一條一條指令的時間短,垂直型微指令執行時間長。
3、由水平型指令解釋指令的微程序,具有微指令字比較長,但微程序短的特點,而垂直型微指令則相反,微指令字比較短而微程序長。
4、水平型指令用戶難以掌握,而垂直型微指令與指令比較相似,相對來說,較容易掌握
六章 系統匯流排
6.1 單機系統的匯流排結構
匯流排是構成計算機系統的骨架,是多個系統部件之間進行數據傳送的公共通路。
匯流排的分類有內部匯流排、系統匯流排、多機系統匯流排。
同一部件如CPU內部連接各寄存器及運算部件之間的匯流排,稱為內部匯流排。
同一台計算機系統的各部件,如CPU、內存、通道和各類I/O介面間互相連接的匯流排,稱為系統匯流排。
多台處理機之間互相連接的匯流排,稱為多機匯流排。
匯流排的四個特性:物理、功能、電氣、時間特性。
目前常用的匯流排標准: ISA匯流排、EISA匯流排、MCA(微通道)匯流排。
當然目前PCI匯流排也比較流行。
根據連接方式的不同,單機系統中採用的匯流排結構有三種基本類型:(1)單匯流排結構(2) 雙匯流排結構 (3) 三匯流排結構。
在許多微小型計算機中,使用一條單一的系統匯流排來連接CPU、內存和I/O設備,稱做單匯流排結構。
雙匯流排結構保持了單匯流排系統簡單,易於擴充的優點,但又在CPU和內存之間專門設置一組高速的存儲匯流排,使CPU可通過專用匯流排與存儲器交換信息,並減輕了系統匯流排的負擔,同時內存仍可通過系統總與外設實現DMA操作,而不必經過CPU。
三匯流排在雙匯流排系統的基礎上增加I/O匯流排形成的。三匯流排一般用於中、大型計算機中。
匯流排對計算機系統性能的影響:
最大存儲容量:單匯流排系統,外設的地址會影響內存地址單元的多少。在單匯流排系統中,最大內存容量必須小於計算機決定的可能的地址總數。在雙匯流排系統中,存儲容量不會受到外圍設備多少的影響。
指令系統中,雙匯流排系統中,CPU必須對內存匯流排和系統匯流排必須有不同的指令系統。而在單匯流排系統中,CPU對內存匯流排和系統匯流排用相同的指令系統
計算機系統的吞吐量是指流入、處理和流出系統的信息的速率。
系統吞吐量主要取決於內存的存取周期。三匯流排系統的吞吐能力要比單匯流排要強。
6.2 匯流排介面
計算機信息的傳送方式有:串列傳送、並行傳送、並串列傳送和分時傳送。
介面這一術語是指中央處理器(CPU)和內存、外圍設備、或兩種外圍設備、或兩種機器之間通過匯流排進行連接的邏輯部件。
典型的介面功能有:控制、緩沖、狀態、轉換、整理、程序中斷。
按照外圍設備供求串列數據或並行數據的方式不同,介面分為串列數據介面和並行數據介面兩大類。
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通用串列數據介面叫非同步接收發送器,簡稱為UART。UART的作用是,它既可以把外圍設備的串列輸入碼轉換為計算機內部所需的並行碼,也可以把計算機內部的並行碼轉換成處圍設備所需的串列碼輸出。
波特率是衡量傳輸通道頻寬的指標,它是指傳送代碼的速率或說是數據傳送速率。注意是每秒種傳送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另外非同步傳送時規定了字元格式(一個起始位、8個數據位、1個終止位)。
並行數據介面,有時又可稱為程序輸入/輸出電路,在微型計算機中簡稱為PIO。
6.3 匯流排的控制和通信
根據匯流排控制部件的位置,控制方式可分成集中式與分散式兩類。匯流排控制邏輯基本集中在一處的,稱為集中式匯流排控制。匯流排控制邏輯分散在匯流排各部件中的,稱為分散式匯流排控制。
集中式控制是主要採用的方式。(1)鏈式查詢 (2)計數器定時查詢方式 (3)獨立請求方式。
匯流排上的通信方式是實現匯流排控制和數據傳送的手段,通常分為同步方式和非同步方式兩種。
匯流排上的部件通過匯流排進行信息傳送時,用一個公共的時鍾信號進行同步,這種方式稱為同步通信。
非同步通信允許匯流排上的各部件有各自的時鍾,在部件之間進行通信時沒有公共的時間標准,而是靠發送信息時同時發出本設備的時間標志信號,用「應答方式」來進行。
非同步通信又分為單向方式和雙向方式兩種。
七章 外圍設備
外圍設備的劃分標准,除了中央處理機和內存之外。計算機系統的每一部分都可看作一個外圍設備來看待。
外圍設備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
1、存儲介質:它具有保存物理特徵。
2、驅動裝置:用於移動存儲介質。
3、控制電路:它向存儲介質發送數據或從存儲介質接收數據。外圍設備可分為輸入設備、輸出設備、輸入輸出兼用設備、磁外存設備、數據通信設備、過程式控制制設備。
7.2 顯示設備
以可見光的形式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設備叫做顯示設備。按顯示設備所用器件分類,有陰極射線管顯示器、液晶顯示器(LCD)、等離子顯示器。
按所顯示的信息內容分類,有字元顯示器、圖形顯示器、圖象顯示器三大類。
解析度是指顯示器所能表示的象素個數。
灰度級是指黑白顯示器中所顯示的象素點的亮暗差別,在彩色顯示器中表現為顏色的不同。
隨機掃描是控制電子束在CRT屏幕上隨機的運動,從而產生圖形和字元。
光柵掃描分為逐行掃描、隔行掃描。
圖形顯示器分為隨機掃描圖形顯示器、存儲管理圖形顯示器、光柵掃描圖形顯示器。
區分主觀圖象、客觀圖象。
7.3 列印設備
根據印字原理,分為擊打式和非擊打兩大類。
擊打式列印機又分為活字式列印和點陣式列印。
串列針式列印機有單向列印和雙向列印兩種。
7.4 輸入設備
輸入設備分為圖形輸入、圖象輸入、聲音輸入。
圖形輸入有鍵盤輸入、光筆輸入、圖形板和游標輸入。
圖象輸入有攝象儀、圖文掃描儀。
語音輸入:如麥克風。
7.5 硬碟控制器
所謂「磁表面存儲」是用某些磁性材料薄薄地塗在金屬鋁或塑料表面作載磁體來存儲信息。硬碟的記錄方式分為歸零制(RZ),不歸零制(NRZ)、調相制(PM)和調頻制(FM)
磁碟存儲的主要指標有:存儲密度、存儲容量、存取時間及數據傳輸率。
7.6 軟盤控制器
軟磁碟存儲器由軟盤驅動器、軟盤控制器、軟磁碟片三大部分組成。
7.8 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的三個特點:
1、信息形式的多樣性。
2、多種形式信息的綜合與集成處理。
3、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
八章 輸入輸出系統
計算機的輸入輸出系統簡稱為I/O系統,它包括I/O介面、I/O管理部件及有關軟體。
8.1 外圍設備的定時方式與信息交換方式
對於不同的外圍設備,有下列三種情況:
1、速度極慢或簡單的外圍設備
對於此類設備,CPU只要接收或發送數據就可以了。
2、慢速或中速的外圍設備
CPU與這類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通常採用非同步定時方式。
3、高速的外圍設備
由於這類設備是以相等的時間間隔操作的,而CPU也是以等間隔的速率執行輸入輸出指令的,因此,這種方式叫做同步定時方式。
信息交換方式:1、程序查詢方式 2、程序中斷方式 3、直接內存訪問(DMA)方式 4、通道方式 5、外圍處理機方式。
8.2 程序查詢方式
這種方式又稱為程序控制I/O方式。這種方式比較經濟、只需很少的硬體、在微型機中來實現低速設備的輸入輸出管理。
外圍設備有兩種不同的編址方法:統一編址法和單獨編址法。
統一編址法:是指輸入/輸出設備中的控制寄存器、數據寄存器、狀態寄存器等也和內存單元一樣看待,將它們和內存單元聯合在一起編排地址。
程序查詢方式的介面電路應包括如下部分:設備選擇電路、數據緩沖寄存器、設備狀態位(標志)
8.3 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方式特別適合於隨機出現的服務。
根據計算機系統對中斷處理的策略不同,可分單級中斷系統和多級中斷系統。單級中斷系統是中斷結構中最基本的形式。
由於存儲器的地址碼是一串布爾量的序列,因此常常把地址碼稱為向量地址。
多級中斷系統是指計算機系統中有相當多的中斷源。多級中斷又可分為一維多級中斷和二維多級中斷。
8.4 DMA方式
直接內存訪問(DMA)方式,是一種完全由硬體執行I/O交換的工作方式。在這種方式中,DMA控制器從CPU完全接管對匯流排的控制,數據交換不經過CPU,而直接在內存和I/O設備之間進行。其主要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硬體線路比較復雜。
DMA傳送方式:1、停止CPU訪問內存 2、周期挪用 3、DMA與CPU交替訪內。
DMA控制器,實際上是採用DMA方式的外圍設備與系統匯流排之間的介面電路。這個介面電路是在中斷介面的基礎上再加DMA機構組成。習慣上將DMA方式的介面電路稱為 DMA 控制器。
DMA控制器的基本組成: 1、內存地址計數器 2、字計數器 3、數據緩沖寄存器 4、 「DMA請求」標志 5、 「控制/狀態「邏輯 6、 中斷機構
DMA的數據塊傳送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傳送前預處理;正式傳送;傳送後處理。
DMA 控制器有: 選擇型 和 多路型
8.5 通道方式
DMA 控制器的出現已經減輕了CPU對數據輸入輸出的控制,使得CPU的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而通道的出現則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這是因為通道是一個特殊警惕處理,它有自己的指令和程序專門負責數據輸入輸出的傳輸控制,而CPU將「傳輸控制」的功能下放給通道後只負責「數據處理」功能。
通道的基本功能是執行通道指令,組織外圍設備和內存進行數據傳輸,按I/O指令要求啟動外圍設備,向CPU報告中斷。
CPU是通過執行I/O指令以及處理來自通道的中斷,來實現對通道的管理。
通道通過使用通道指令控制設備控制器進行數據傳送操作,並以通道狀態字接收設備控制器反映的外圍設備的狀態。
根據通道的工作方式,通道分為選擇通道、數據多路通道、位元組多路通道三種類型。
通道結構的發燕尾服出現了兩種計算機I/O系統結構:
一種是通道結構的I/O處理器,通常稱為輸入輸出處理器(IOP)
另一種是外圍處理機(PP)
⑦ mpacc田然是哪個機構的
他自己就是一個機構哇,我聽過他的課,比較容易應用到實際寫作中,寫作還有一個老師叫王誠,也不是說講得不好,就是講完了聽爽了,最後一個字寫不出來,這是學姐血的教訓啊,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