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攸縣粉蒸肉 做法
攸縣粉蒸肉又叫米粉肉,原是攸縣東部、中部、北部地一道家常菜,亦是待客主菜。
主料:新鮮豬肉(腰排或後臀肉)500克、糯米粉100克
調料:甜酒適量、紅曲粉適量、胡椒粉適量、鹽適量
做法:
新鮮豬肉先切成約7厘米寬的肉條,然後又切成約1.5—1.8厘米厚的片狀,形成比正方型略長的肉塊。
切後用盛器裝著,適量放鹽拌勻,腌上1—2小時即可。
腌好的肉加少量甜酒,加入糯米粉、胡椒粉、紅曲粉拌勻。
上屜大火蒸15—20分鍾即可。
㈡ 萬人岩洞在攸縣哪裡
攸縣位於湖南東部,羅霄山脈中段武功山西南端,東鄰江西萍鄉市、蓮花縣,西連株洲縣、衡東縣;南達茶陵縣、安仁縣,北接醴陵市。地理座標是:東經113°09′09″至113°51′30″,北緯26°46′34″至27°26′30″。201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3134942萬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3109萬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725560萬元,比上年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956273萬元,比上年增長1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6:55.8:29.6調整為14.5:55:30.5,一產業下降0.1個百分點,二產業下降0.8個百分點,三產業上升0.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5%、57.5%、3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68、5.95、3.72個百分點;人均GDP達到了39427元,單位GDP能耗1.08萬噸標煤/萬元,同比下降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為200462萬元,同比增長14.6%。城鎮化建設成效顯著。2014年全縣城鎮化率為52.57%,較上年提高0.57個百分點。農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建設高效實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攸縣米粉成為我縣第三個國家地理標志,鴻華麻鴨和雲田花卉等農業產業化項目順利推進。2014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708655萬元,同比增長4.5%,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為146.6%。種植業穩步增長。2014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00.7萬畝,同比增長2.9%,糧食產量46.59萬噸,同比增長3%,糧食單產為462.55公斤/畝。養殖業健康發展。2014年,全縣出欄生豬122.84萬頭,出欄牛2.14萬頭,出欄羊5.43萬只,出籠家禽567.5萬羽,同比增幅分別為4.5%,3.4%,4.0%,4.26%。肉類總產量9.49萬噸,增長2.7%。禽蛋產量為1.56萬噸,同比增長3.2%。林業產業鞏固提升。2014年,全縣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4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油茶籽產量為3.2萬噸。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44%,比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土地流轉強勢推進。2014年縣流轉耕地面積25.2萬畝,佔耕地總面積30%,涉及農戶6.85萬戶,占總農戶的40%。2014年我縣已注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84家,入社成員11386人,帶動農戶3.46萬戶。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完善。2014年,全縣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87.7萬千瓦,比上年提高5萬千瓦;農用排灌動力機械16377台,比上年增加30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99890噸,農葯施用量895.6噸,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工業經濟緩中趨穩。2014年,全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610176萬元,增長11.1%,佔GDP的比重為51%,對經濟貢獻率達到54%,拉動經濟增長5.59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1553308萬元,同比增長11.4%,其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308396萬元。煤炭、鐵礦業完成增加值486209萬元和101089萬元,均低於全縣規模工業增加值平均增幅。2014年,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4541130萬元,同比增長9.8%。高新技術總產值為570780萬元,同比增長10.2%,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為557115.6萬元,同比增長13.4%。出口交貨值為35056萬元,同比下降29.9%。規上工業利潤總額179854萬元;利稅總額382558萬元;產品銷售率98.93%,降低0.58個百分點。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7.25%,水泥246萬噸,同比下降35.7%。綜合能耗進一步下降。2014年,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總量共計72.4萬噸標煤,同比下降13.9%。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22.6%。建築業平穩增長。2014年,全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15384萬元,比上年增長9.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5%,拉動經濟增長0.36個百分點。2014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81866萬元,比上年增長12.7%。分地區看,城鎮零售額875993萬元,增長12.7%;鄉村零售額105873萬元,增長12.8%。分行業看,批發業94577萬元,增長17.6%;零售業749920萬元,增長11.8%;住宿業23833萬元,增長6.8%;餐飲業113536萬元,增長16.7%。電子商務及快遞公司等現代物流業迅猛發展。旅遊業發展良好。2014年,我縣成功申報白龍洞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截止2014年末,我縣共有AAAA景區1個,AAA級景區2個,擁有星級賓館4家,旅行社10家,國家級森林公園1家。全縣接待遊客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3.39億元,各景區門票總收入達1200萬元,同比增長42%。旅遊人數同比增長23.2%,旅遊綜合收入增長24.2%。交通發展上新台階。2014年,攸縣火車南站開通客運業務,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攸縣沒有干線鐵路的歷史從此結束。攸縣的交通發展,特別是鐵路運營的發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14年,新建成農村客運站1個,完成危橋改造15座,建設農村公路50公里。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了96%。全縣貨運量為1102.8萬噸,同比增長15.4%,貨運周轉量為1092323.4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8.1%,客運量達到1528.1萬人,同比增長15%,客運周轉量為129377.6萬人公里,同比增長16.9%。郵政電信業穩定發展。2014年,全縣電信業務收入2.9億元,基本與去年持平,郵電業務收入4065萬元,比上年增長6.9%。財政收入平穩增長。2014年,全縣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2500萬元,同比增長3.06%,人均財政總收入為3639元,稅收收入為112426萬元,同比下降11.95%,稅收收入佔比為44.53%,非稅收入為140074萬元,同比增長19.39%。國稅完成54807萬元,同比下降5.21%,地稅完成60015萬元,同比下降18.07%。地方財政公共收入完成194797萬元,同比增長8.48%。地方財政公共收入中稅收收入54723萬元,同比下降12.09%。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80831萬元,同比增長16.6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為59941萬元,同比增長2.27%。金融運行良好。2014年,全縣年末各項存款余額1657162萬元,同比增長13.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余額1225128萬元,同比增長11.8%,人均儲蓄存款為17657元。年末各項貸款余額917205萬元,同比增長19.5%,其中短期貸款302027萬元;中長期貸款563471萬元。短期貸款中個人貸款及透支為175096萬元;單位普通貸款及透支126931萬元,其中固定資產貸款500萬元。中長期貸款中經營貸款60763萬元,固定資產貸款193010萬元。文化藝術事業取得新突破。2014年,啟動了「鄉村大舞台」國家示範項目創建工作,舉了「歡樂瀟湘羅霄放歌」攸縣、茶陵、炎陵、安仁四縣聯演文藝晚會,攸縣春節民俗文化節,25場「歡樂瀟湘放飛夢想」民間「百團」才藝大比武活動,開展了10場「您的快樂·我的心願」「鄉村行」活動;將《探燈》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立了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完成公益演出252場次,免費放映公益電影3196場,其中農村免費放映3096場次,城區免費放映100場。年末,全縣共有公共文化場館7個,其中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影劇院2個,青少年活動中心1個,書院1個;鄉鎮文化站23個,農家書屋315個,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40.5萬平方米。新聞電視事業取得新進展。2014年,攸縣電視台建台30周年慶典晚會成功舉,與觀眾一起見證成長。全縣組稿並播出新聞4000多條,製作專題片18部。全縣電視覆蓋率達100%,全面推進數字電視工程,數字電視用戶達13.7萬人,其中有線電視用戶為13.2萬人,無線電視用戶達0.5萬人。醫療衛生事業取得新成效。2014年,全縣強力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在解決農民看病問題中首創「雙十模式」,得到全國各地借鑒。有效配置醫療資源,加強醫葯監管,引導病人合理醫療消費,注重防範傳染病及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年末全縣各級各類衛生機構484個,實有床位3403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為4.91張。衛生技術人員3665人。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8‰,孕產婦死亡率為0,「五苗」全程接種率達9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為67.2萬人,新農合參保率達97.85%。體育事業取得新進步。2014年,攸縣深入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推動了全縣體育事業和群眾體育活動蓬勃發展。成功舉首屆大眾體育運動會,積極倡導「健康生活、生活健康」理念;組織代表隊參加省十二運會,摘取金牌14枚、銀牌18枚、銅牌13枚,取得了皮劃艇團體總分第二名,賽艇團體總分第一名的佳績。2014年,我縣成立了體育總會,單項體育協會15個、體育指導站(點)29個、體育健身會所3個,新增健身俱樂部2處、400米田徑運動場1處、籃球場10塊、羽毛球場16塊、健身廣場2處,新建攸州大眾球館,新增室外健身路徑1套、農民健身工程61個,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83.2萬平方米。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加強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幫助就業困難人員、被征地農民和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2014年,全縣新增城鎮就業4934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89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9%以內,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798人。失業保險參保2.1萬人,征繳基金590萬元。社會保障日趨完善。2014年,全縣繼續推進社會保險覆蓋向縱深發展,社會保障功能顯著增強。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4.39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62萬人,新農合參保人數為67.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為100%,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為43.3%。社會救助能力顯著提升。2014年,全縣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提高救助覆蓋面和救助標准,社會救助能力進一步增強。2014年,全縣城鎮鎮低保對象4649戶,8735人,共發放低保金及物價補貼2803.9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1612戶,31016人,共發放低保金及物價補貼4680萬元。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586.66萬元,其中:發放住院醫療救助金額893.81萬元,一站式救助470.56萬元;用於五保、低保參合資金222.29萬元。我縣共有五保對象4823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1112人,分散供養對象3711人,已發放分散五保供養金及物價補貼1110.21萬元。資助困難學生24471人,發放救助金1523.95萬元。
㈢ 攸縣有什麼好吃的家常菜呀
㈣ 作文 我的家鄉 攸縣
我的家鄉是山清水秀而又貧窮落後的。我的家在離市區幾百里遠的山溝里。上高中之前,我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懷抱。老實說我對家鄉的發展或是變化向來不是很關心。上高中以前沒有這種意識,上了高中之後沒時間關心。連兩年多前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他鄉上大學,又懶得去關心了。因為家鄉經濟的發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來實在太令人失望,提起來就傷心。
不過要說家鄉的變化,我想或許可以這樣做個簡單的、表面的概括吧:錢多了,人「懶」了;樓高了,水臟了。
改革的春風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似有若無地吹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裡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裡刨食。只是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給我們的回報卻並不多。村裡除了種地再沒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許多人有手藝、能吃苦,但是沒個施展手藝的去處。八十年帶末幾年,村裡人不再指望那塊地了。聽說大山外面的城市裡有金子撿,紛紛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藝的,沒手藝的,都想出去撿點金子回來。他們一去就是一年半載的,回來時雖然不是滿身金銀,總比土裡刨出來的多。於是在家裡歇上十幾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裡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連十幾歲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許多都擠南下打工的列車。農村勞動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開荒開出來的地沒幾年又長滿了野草。近幾年水田也荒了許多,種地太辛苦,家裡有了錢,誰還願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節剛過沒幾天,田頭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沒過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丟臉的事了。留在家裡的農村婦女農閑時隔三差五就會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著朝露出門,披著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到頭沒幾天歇的。
這幾年村裡的樓房就像雨後的春筍般不斷從各個角落冒出來。三層四層,有的外表裝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層的,算不上樓房,看起來畢竟比那些泥磚瓦房要順眼得多。室內的裝修就更不必說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磚啦,華麗的牆紙……簡直是拿錢往牆上貼,拿錢往地上鋪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磚瓦房那樣陰暗、壓抑。
但是讓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來越臟了。以前用不起自來水,村裡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條橫穿村莊的小溪。村裡人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家裡的大水缸挑滿水,以備一日之用。我們小的時候還經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時口渴了就著溪水猛喝一氣。現在別說挑溪水做飯,就是洗菜拿回家還要用自來水再洗上一兩遍。夏天看到這些臟水,我們不再有跳下去的沖動。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邊隨處可見的是各種各樣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變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習慣將所有的垃圾隨手倒入溪中,他們相信溪水會帶走這些他們不需要的東西。或是堆在門前的空地上,積多了便點上一把火,於是談笑間,垃圾灰飛煙滅了。
可以預計將來村裡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錢會越來越多,樓會越來越高。人會越來越「懶」嗎?但是水會越來越臟嗎?村裡人的這種「懶」,老一輩的人是看不慣的。不過這也正說明了生活的變好啊!得益的是家鄉的後代。水的越來越臟,村裡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習慣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們嗎? 我有一個美麗的家鄉——攸縣 攸縣地處湘東南部,羅霄山脈中麓,南通粵港澳,北臨長株潭,西屏衡陽南嶽,東與江西萍鄉、蓮花接壤,古有「衡之徑庭、潭之門戶」之稱。全縣轄20個鄉鎮,總面積2664平方公里,總人口76萬。
攸縣歷史悠久,是傳承文明的古邑。早在新石器時代初期,攸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所開發,是中南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式置縣,因攸水流貫全境而得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攸縣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特色文化,播撒和傳承了源遠流長的地域文明。
攸縣交通便利,是資源豐富的大縣。攸縣縣內水陸交通並濟,公路交錯縱橫,湘東鐵路、106國道縱貫全境,北通320國道,西與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相連,運輸極為方便。境內氣候溫和,農業物產品種繁多,是全國商品瘦肉豬、商品糧、速生豐產林和油茶生產基地縣;地下礦產資源富集,已查明的礦藏品種20餘種,其中以煤、鐵礦石、玄武岩、花崗岩、石灰石居多,煤炭儲量在3億噸以上, 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全縣擁有勞動力40萬人以上,有18萬人常年在外經商務工,「攸縣的士」成為湖南省十大勞務經濟品牌之首。
攸縣山川秀麗,是風景迷人的明珠。攸縣山川秀麗,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獨特,有「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的美譽。尤其是酒埠江風景區,集山湖、溶洞、地熱資源於一體,已被認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景觀奇特多樣,有酒仙湖、百丈瀑、溫泉等水體景觀,古銀杏樹、紅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觀,寶寧寺、洪秀全紀念館、紅軍兵工廠等人文景觀,已探明120多個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區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長達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我國已發現最長的地下河之一,旅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攸縣經濟活躍,是發展提速的熱土。攸縣工農業發達,商貿繁榮,經濟活躍,歷來是湘東南、贛西北的經濟交流中心。1997年成為湖南省第一批小康縣,2000年被更為湖南省五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試點縣之一。近年來,我們以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為目標 ,突出產業發展、園區建設、農產品開發、旅遊開發四大重點,著力實施民營經濟領跑戰略,全力推進「三化」進程,初步形成了以資源採掘加工、建築建材、化工為支柱的20多個產業門類,建設了攸州工業園等一批工業園區。200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84.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333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躋身湖南省十強。
「十一五」以來,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相繼落戶攸縣,投資105個億的煤電一體化項目,投資2.5個億的桐壩水利樞紐工程項目,投資6個億年產200萬噸干法水泥等一批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特別是衡茶吉鐵路在攸縣設站,將加快推動長株潭一體化進程,對促進湘東南部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攸縣山川秀麗,名勝古跡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靈龜峰,現為株洲市佛教協會聖地。始建於唐代的陽升觀,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香火綿綿,鍾聲不絕。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寢陵,中外馳名的游覽勝地井岡山、南嶽,與攸縣相距僅數十公里,且為必經之途。
攸縣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湘東鐵路和106國道貫穿縣境南北,兩線沿途形成百里經濟發展長廊,水泥、瀝青道路已直達各個鄉鎮;水源豐富,湘江支流氵米水匯集攸水穿城而過。電力充足,通訊發達,全縣村村組組通電,鄉鄉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
攸縣礦藏豐富,物產富集。已探明煤、鐵、錳、鎢、鈾、銅、金、石膏、大理石等礦藏資源20餘種,尤以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全縣煤炭地質儲量達3億噸,黃蘭煤田現已探明工業儲量為2.46億噸,年產原煤400多萬噸。攸縣歷來農業發達,境內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光熱充足、冬寒期短,無霜期長達289天,年均氣溫17.8℃,年降雨量1448.6mm,適宜各種作物生長,尤其適宜稻穀、棉花、油茶、辣椒、生薑、木材、楠竹等。農副產品種類繁多,其中大米、活大豬、分割肉、茶葉、蠶絲、干椒,是該縣飲譽海外的傳統出口產品。工業布局合理,門類齊全,冶金、採掘、機械、建材、化工、紡織、製鞋、造紙、食品加工等產業已初具規模。草席、床單、手套、竹製品、鞭炮煙花、燈泡燈具、氟化納等暢銷國內外,久負盛名;煮酒、松花皮蛋、春曉茶榮獲國家金銀獎,國際上備受用戶青睞。到目前為止,攸縣有近100種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家鄉還有許多風景呢! 有桃花谷,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里的自然生態谷和酒埠江地質公國內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谷內環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飛瀑、亂石穿孔,各種奇禽異獸,珍稀植物、名貴葯材隨處可見。春天,櫻桃、杜鵑漫山紅遍:秋天,獼猴桃、野萄葡掛滿山溝。天然谷中,有山裡人家、迎客石、雙流擊石、落玉流翠、五疊泉、雙石門等主要景點。
桃花谷是一個天然氧吧。是人們嚮往自然,追求健康旅遊的勝地。
白龍洞
白龍洞地處株洲市攸縣漕泊鄉境內,為天然碳酸鹽溶洞,長7公里,洞內景色奇秀,其發現時間不過數年,但知名度越來越大,有「奇比張家界黃龍洞,秀超桂林蘆笛岩」的美譽。不久前,白龍洞又在湖南百強景點評選中榜上有名。
酒仙湖
酒仙湖位於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酒埠江鎮的東南部,為國家級大Ⅱ型水庫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它始建於1958年,1960年合閘蓄水、湖區集水面積為61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 3億立方米,平均寬度為500米,最大寬度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為24公里。酒仙湖兩岸群山巍巍,層巒疊嶂,林木蔥蘢,四季競翠,湖區空氣清新,碧水藍天。皓月銀波,置身其中頓覺遠離塵囂,心曠神怡,讓人有當年蘇子遺世、辱寵皆忘,逍遙而居的感覺。怎麼樣,我的家鄉不錯吧,歡迎各位到我的家鄉參觀!
㈤ 攸縣小哈佛幼兒園的宣傳片的歌曲叫什麼
讓我們盪起雙槳 演唱:小蓓蕾組合 讓我們盪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 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 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 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㈥ 攸縣麻鴨的基本介紹
攸縣飼養麻鴨歷史悠久,經過長期實踐,攸縣人們在麻鴨選種、孵化和飼養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許多農戶以養鴨為生,或開鴨店,銷售雛鴨;或趕群鴨沿醴陵、株洲、湘潭、長沙一帶游,就地銷售;或到長沙、湘潭、漢壽、南縣等地開設鴨店並傳授技術。縣境鴨塘鋪、鴨店裡等地名,均因孵鴨、養鴨而得名。
攸縣麻鴨在國內享有盛譽。1981年7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攸縣麻鴨》科教片。1984年2月,攸縣麻鴨又被列入湖南省地方良種,載入《湖南省家禽品種志和品種圖譜》。為了保護攸縣麻鴨這一地方良種資源,提高品種純度,攸縣科委和畜牧、肉食、外貿等部門,1981年將新市、大同橋劃為攸縣麻鴨保護區,開展原種繁殖。1998~1999年,省畜牧局和縣畜牧局共同開發攸縣麻鴨規模開發技術,其成果被授予株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㈦ 統計下:攸縣在論壇的有多少人!是攸縣的就進來報道啊~~求大神幫助
在湖南株洲市攸縣有一旅遊勝地——酒埠江。酒埠江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民風淳樸!一切是那麼的和諧…… 和諧中卻有那麼一點不和諧! 在酒埠江鎮慈豐山村,連綿的山頭卻有被山火燒得一片狼籍、有被人為砍伐樹木橫七豎八的堆放在路邊、有青山綠水中卻亂砍亂伐造成的山體滑坡把大好的稻田淹埋……,這一切都讓人心痛不已。 這些不和諧披露了酒埠江鎮鎮政府相關責任人視集體利益於不顧,光天化日下強行把農戶責任林林權轉賣的惡行。慈豐山村有5000餘畝杉樹林,此片杉林是國家林業局1996年立項世行貸款聯營建造的,林權歸屬慈山村等9個村32個村民小組的。而在2006年以酒埠江政府林管員易X為首,毀林造林火燒村民大片林山,群眾一直敢怒不敢言,直到2007年酒埠江政府相關責任人視萬余村民利益不顧,將32個村民小組的林權以132萬元轉買給易X(政府林管員)、劉X(慈豐山村村委書記)、四乃(草田村村委書記)等6人,而酒埠江政府相關責任人從中牟取暴利達50餘萬元,這種惡劣行為終於引起群眾強烈的不滿,群眾以「還我林權、維我尊嚴」為口號派出9人代表上訪到省、市政府,可可惡的酒埠江政府相關責任人視上級批文不顧,還是搶奪了農戶的林權。可悲可憤…… 為了能順利進山砍伐樹木,易X、劉X等人夥同當地黑社會的混混用暴力毆打上訪人群眾和阻止進山的村民,造成數人受重傷,其中一人躺在醫院因得不到醫葯費賠償無法更好的醫治,一隻眼視力下降到0.2、腦振盪…… 綜上所述,特請國家、省、市及林業公安部門前往實地查明核實,是否能責令騎在人民頭上的酒埠江政府,以萬民利益為重,歸還萬余村民的責任林山,保護群眾民主合法權益和黨群關系,捍衛法律尊嚴,穩定社會治安。我們全體群眾強烈呼籲: 1、強烈要求政府部門包公式廉潔領導對待我們受害群眾的問題,深入調查和研究,捍衛法律的尊嚴,退回聯營造林地帶的山權和林權,杜絕轉賣。 2、請依據國家法建法規,追究酒埠江政府相關責任人搶奪林權的行政和刑事責任,將不法分子易X、劉X等人繩之以法。 查看原帖>>
㈧ 攸縣攸洲公園作文
春天的公園
四季之首的春天來了,氣溫慢慢變得暖和,世界的萬物復甦,動物覺醒。春天那纖細的手,充滿了喜悅和希望,喚醒了大地,為公園增添了許多美景
一踏進生機勃勃的公園,便聞到一陣淡淡的花香。放眼望去,一叢叢嫩綠的草叢,草叢上鑲點著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兒,姿態萬千。看那紅色的花兒,不由得低下了頭,彷彿一個垂頭害羞的小姑娘。那黃色的花在微風中搖擺,像是在向遊客招手。旁邊的小草也抽出嫩芽,一片片碧綠的草地,一走草地上去,就像踏著一張舒適的地毯,若是光著腳踏上去,還有一種毛茸茸的感覺。細細地聽著,還能聽見吱吱,沙沙的響聲,原來是蘇醒的小蟲在唱歌,就像演奏著春天的贊歌。一會兒。來到池塘邊。池塘邊上站著一棵萌發的柳樹,枝條披者風吹入池塘里,彷彿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甩著細長的頭發。小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嘴裡唧唧地叫著,彷彿歡快地說:「春天到了,春天到了!......」
啊,春天公園景色是多麼美麗,這都是四季之首春天您的功勞,我愛春天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