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澗縣有多少人口
南澗縣內居住著漢、彝、回、苗、布朗、傈
僳等16個民族,1997年末,全縣總人口20.83萬人,
其
中,農業人口中19.65萬人,佔94.3%.
2. 近2014南澗縣殺人跳樓的案件
到案發當地貼吧,搜貼看看!
3. 南澗縣黑老大魏紅東怎麼就變成十佳青年企業家
用對聯表達,上下鏈接有能力,配套齊全是良方,橫批:管理有方
4. 南澗跳菜的文化
「跳菜」,是南澗彝族特有的古香古色的飲食文化,他把粗獷豪爽、古樸生動的民間藝術亮點融匯其中,堪稱「東方飲食文化之一絕」。
看過南澗「跳菜」的客人、朋友們,有的將其看作藝術、有的將視作文化、有的將其當作雜技、更有的將其想像為神化……,總之不論誰都著有他自己對南澗「跳菜」的獨特理解和認識。
南澗「跳菜」,不僅包容了飲食文化的精華,而且囊括了民族文化豐富的內涵,更是由衷地表達了彝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彝族是能歌尚舞、熱情好客的一個民族。彝族人對客人的情,就像「火把節」的火一樣熱。
5. 南澗的南澗概況
全縣設5鎮3鄉、80個村(居)委會、1133個自然村、1606個村(居)民小組。其中:南澗鎮,14個村(居)委會、178個自然村、264個村(居)小組;寶華鎮,10個村委會、151個自然村、258個村民小組;公郎鎮,14個村委會、183個自然村、226個村民小組;小灣東鎮,7個村委會、100個自然村、167個村民小組;擁翠鄉,7個村委會、85個自然村、126個村民小組;樂秋鄉,7個村委會、116個自然村、136個村民小組;碧溪鄉,8個村委會、98個自然村、139個村民小組;無量山鎮,13個村委會、222個自然村、290個村民小組。
農村經濟總收入69483萬元,增長10.42%;農民人均總收入3397元,增長10.29%;農民人均純收入1685元,增長6.18%;全縣農村糧食總產量7867萬千克,增長7%;農民人均產糧385千克,增長7%;農民所得糧4658萬千克,減0.32%;農民所得糧人均228千克,減0.44%。全縣農民家庭經營收入68787萬元,增長10.3%;全縣種植業收入32821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47.2%,增長10.82%;全縣第一產業收入5518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9.4%,增長10.43%。
加強科技的推廣應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全縣推廣玉米容器育苗移栽7486.67公頃,占計劃的103.6%;推廣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淺插1453.33公頃,占計劃的102.34%。推廣小麥良種2673.33公頃,科技覆蓋率79.72%;推廣雜交玉米種植8220公頃,科技覆蓋率95.88%;推廣水稻良種面積1546.67公頃,科技覆蓋率93.55%。創辦小麥樣板300公頃,啤大麥示範樣板300公頃,早蠶豆樣板33.33公頃,冬春馬鈴薯樣板66.67公頃,盆壩冬早蔬菜樣板6.67公頃,雙低油菜樣板33.33公頃,玉米樣板720公頃,水稻樣板200公頃。全縣推廣水稻中層施肥1486.67公頃,水稻規范化條載.33公頃,水稻化學除草1553.33公頃;推廣地膜玉米1733.33公頃。各項科技措施的推廣,有效地促進了全縣糧食增產增效。電腦農業管理9133.33公頃,其中:啤大麥2000公頃,小麥1333.33公頃,水稻466.67公頃,玉米5333.33公頃;全縣完成旱作立體種植1540公頃。
以市場為導向,穩步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當年,種植啤大麥4566.67公頃,種植冬春馬鈴薯820公頃, 種植冬早玉米33.33公頃,發展冬春蔬菜660公頃,發展旱地油菜1280公頃,種植早蠶豆486.67公頃,種植早豌豆446.67公頃,種植小春豆類作物1280公頃,辣椒193.33公頃、花生13.33公頃、甘蔗13.33公頃、薯類286.67公頃,夏秋蔬菜406.67公頃。 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3250萬元,同比增長12.12%,其中第一產業55200萬元,第二產業18100萬元,第三產業59950萬元,分別增長8.49%、20.88%和12.91%;實現財政總收入15699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129萬元,分別增長12.05%和12.23%。
農業產業進一步優化,二、三產業得到加強,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41.4:13.6:45.0。農業產業發展壯大。合理布局,壯大基地,扶優龍頭,糧、煙、林、畜、茶協調發展。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發放各類惠農補貼2466萬元。全縣糧食總產量達8882萬公斤,同比增長7.24%。「一縣一品」種植「紅大」烤煙6.52萬畝,收購煙葉20.13萬擔,實現產值14900萬元,煙農收入17000萬元,「兩煙」稅收5464萬元。新發展泡核桃5萬畝,全縣泡核桃面積達56.31萬畝,產量243萬公斤,產值3969萬元。完成茶園低改6216畝,新建生態茶園1萬畝,茶園面積達10.18萬畝,實現茶葉產量347萬公斤,產值12405萬元。
全年新建肉乳兼用牛養殖示範戶104戶、生豬標准化養殖示範點11個,完成牛凍精改良1.82萬頭,肉牛存欄10.03萬頭,出欄7.2萬頭,實現畜牧業總產值33760萬元,同比增長2.6%。種植無公害蔬菜2.33萬畝、油菜1.8萬畝、馬鈴薯1.9萬畝,特色農業產值達9588萬元。全縣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94100萬元,同比增長12.08%;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89049萬元,同比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59元,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較快發展。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947萬元,同比增長116.39%。雲南土林茶業完成技改項目投入生產,紅雲核桃加工銷售廠和錦龍建材廠建成投產,開啟礦業完成投資1300萬元。預計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40500萬元,同比增長32.72%;完成工業增加值10400萬元,同比增長30.79%。第三產業穩步發展。認真落實非公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加快餐飲、住宿、商貿、建築、流通、房地產等服務業發展,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1.2%。全縣民營企業上繳稅金5060萬元,占稅收總額的41.14%。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貸款余額達120800萬元和1906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98%和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000萬元,同比增長20.2%;建築業產值820萬元,同比增長20%;交通貨運周轉量達156萬噸,同比增長5%。
6. 南澗為什麼一個公務員包養情人沒人管常文山
這種事情如果有實質性的證據可以向紀檢部門進行實名舉報,如果只是憑空猜測,建議擺正心態,不要過於激進。
7. 跪求雲南南澗縣電信上網IP
暈,算是服了你了,知道IP是什麼嗎?是網路地址,你要我們大家找,找出的也只是雲南南澗縣所有電信的IP地址,你有這些有什麼用?打個比方說,等於你叫我們找別人家的住址,而我們只能找到這人在雲南南澗縣,除非你把這人地址的門牌號給我們,也就是IP給我們,我們才能幫你找到確切地址。
如果真失蹤了,勸你還是報警吧
8. 南澗彝族自治縣的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南澗縣總人口為22.3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81萬人,占總人口的93.3%;非農業人口1.5萬人,占總人口的6.7%;男性人口為11.47萬人,占總人口的51.4%,女性人口為10.84萬人,占總人口的48.59%。
民族
截至2013年末,南澗縣有漢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瑤族、藏族、布朗族、滿族、土家族、獨龍族等19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11.13萬人,占總人口的49.89%。
南澗彝族自治縣(簡稱南澗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處大理、臨滄、普洱三州(市)五縣的結合部。初名「濮賧」,唐朝蒙舍詔時,因南澗地處所屬政區南部,夾澗水之間,故名南澗。
南澗縣東接彌渡縣,南毗景東縣,西望鳳慶縣,西南鄰雲縣以瀾滄江為界,北界巍山縣。至2013年,南澗縣轄5鎮3鄉,面積1731.63平方千米;總人口為22.31萬人。
南澗縣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主,主要有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碌摩山古寺、石洞古寺、白雲古寺、李文學就義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