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璀璨多姿,博大精深。以"儒釋道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過無數次輝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華美篇章。時空更迭,風雲變幻,偉大的中華民族雖然歷經磨難,但依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一切,源於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文化道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核心標志。
神州大地,中華兒女靈魂深處流淌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血液,"內聖外王,修己安人"的生命信條,決定了華夏兒郎骨子裡是和平主義者。"和諧家邦,天下大同"是古聖先賢共同嚮往的世界格局,雖然這一理想多次被現實打破,但致力於利益眾生的聖君明主和仁人志士從來都沒放棄過應有的努力!魯迅先生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時值今日,因緣成熟,老百姓呼喚倫理道德的回歸,中華大地掀起文化復興的大潮。在愛心人士的發心踐行下,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帶領下,大小各類道德講堂、幸福人生講座、企業家論壇在數年間幾乎遍及中華大地每一個地級以上城市,鄉間田野也不乏經典讀誦的古樸學風。華夏文明的根基——孝道,再一次被人民群眾廣泛提及和接受。新一屆政府領導人高瞻遠矚,擎起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的大旗,提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中國夢,上和天心,下順民意。人民群眾自動自發,各級政府順勢而為,今後十年將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最佳歷史契機。
理想和困難一向同在,機遇和挑戰總是並存,各地都有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和踐行者,同時又都有相應的問題成為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廣的瓶頸。在當前形勢下,如何更好地順應歷史潮流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成了一項重要的議題。末學雖人微言輕,卻願為民族復興盡微薄之力,特不揣淺陋,野人獻背,提出幾點淺見,供大福報、大智慧、大心量、大威德者斟酌!
一、 明確定位,整合資源,建立公信,顯正破邪。
如何定義中華傳統文化,專家學者眾說紛紜,要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正名聚焦,綱舉目張才能化繁為簡。中華文化即是聖賢教育,是參透宇宙人生根本規律的聖賢對芸芸眾生的心智啟迪,旨在令大眾破迷開悟、了凡成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為人所需,其核心理念是仁愛,仁愛的原點和最實際的落腳點就是「孝慈」。父母愛子女,自動自發,天性使然;子女孝父母,既是天性的彰顯,又是教育的重點!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每個生命個體圓滿人生的內在訴求, 「以孝治家」是當前傳統文化推廣最准確最實際的定位。家庭是否和諧,是衡量公民真實素質和幸福指數的最基本指標,是檢驗公民個人修為乃至工作質量的高懸明鏡。這一條,無論對官員,對教師,對任何團體和個人都適用。國家政府致力於促進家庭和諧的舉措能夠得到民眾最大程度的認可,沒有誰有理由對此提出異議!
在此前提下,整合當前傳統文化資源,建立相對中道正統的傳承體系,提高傳統文化弘揚團隊的公信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在政府支持下組建一支公益化的傳統文化弘揚團隊,由在公眾享有盛譽的各方大德們組成顧問班子,下設具體部門各負其責。「舉直錯諸枉,則民服。」最初的倡導者、凝聚者、護持者,具足福慧威德,誠邀各方大德,組建正法團隊,旗幟鮮明,顯正破邪,如此則名正言順,具體工作方可順利開展,此是關鍵第一步。(若非如此,則說明全國性的普弘因緣尚未真正具足,小民徒有報國之志,螳臂何足以擋車,非大信願、大氣魄、大權威者不敢效法古聖先賢迎難而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恪守原本的人生定位,紮根修學、韜光養晦、安以待時,方為現實明智選擇。)
二、 廣泛宣傳,深入試點,營造正氣,樹立標桿。
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步好的開始,就意味著成功的一半。這幾年弘揚傳統文化已經有了很好的群眾基礎,政府媒體適時宣傳,引導大眾以孝治家、學習經典、共同改善社會風氣,各地自然會有更多民眾響應。上下同心,正氣浩然,中華大地倫理道德普弘之勢已成!如此,則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同時入手。廣度上團結全國各地弘揚傳統文化的愛國同道,統一思想,互助協作,各地彼此借鑒方式方法,存心無私利眾,形式活波多樣,具體細則有待優化組合。深度上選擇一部份具有代表性的城鎮、社區,深入細化做傳統文化「以孝治家」道德文明示範點。從開辦公益講堂、舉辦敬老愛老活動、加強社區文明建設、完善社會互助體系等多方面開展工作,以實際成效呈現給社會大眾,樹立正面典範,各地自然群起效仿。(不必擔心示範點難選,很多地方早已經做的有聲有色;不必擔心人員及財力,全社會的愛心無窮無盡,最需要的是被喚醒! )
三、內聖外王,福慧雙修,各行各業,君子帶頭。
各級政府的作風引導社會風氣,各界成功人士引領大眾追求,隨著新一屆政府反腐倡廉力度的增加,舉國上下的道德水平提升是全民族正氣和能量回復的必然表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要政府有決心整改,各行各業都會涌現真正德才兼備之士做道義引領成功的見證,各級媒體在各個層面發掘真正「通天道接地氣」的正能量素材,同時避免假大空的形式主義,老百姓就會對社會國家重新建立充足的信心!(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黨和政府大力支持,需要仁人志士無私發心,需要社會大眾積極參與,「自天子以至於庶民,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四、理論引導,深入落實,多元並存,潤物無聲。
在舉國上下弘揚孝心正氣的氛圍下,各類思潮必將此起彼伏,出現不同聲音是一種必然,正如掃黃打非也會有人反對一樣,如何平衡傳統理念和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觀,關鍵在於因勢利導、把握中道。「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思想見地上要足夠高遠,具體行動上要深入落實,這是中華文化一直倡導的道風學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進程中,要放大心量,重實質不重形式,避免團隊內部在引領大眾的過程中出現偏執思想和極端行為,否則必遭詬病!這就需要理論導向旗幟鮮明、不偏不倚,「極高明而道中庸」;執行層面從我做起、貫徹到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百花齊放,同生共榮,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貫徹多元文化的理念方能最大程度和諧整個社會,而「以孝治家」正是整個社會「求同」的根本原點。
五、培養人才,梯隊成長,帶動社會,漸成風尚。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人才的培養,在文化復興的事業中排在最先,也要貫徹到最後!從社區文化建設到城鄉各個領域的推進都需要大量發心學習和踐行傳統文化的人才,如何凝聚、指導、持續發展並提供相應成長的平台是問題的關鍵。只有梯隊成長才可能持續不斷,傳統文化老師、義工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專門的課題,從硬體設施到師資力量需要具體實施的詳細方案,不是簡單筆墨所能描述。最終效果是社會大眾視做義工為一種責任和風尚,在適宜時間做做義工是高品質生活的自然選擇,雷鋒不僅生活在每年的三月。
六、文化復興,經濟振興,中華引領,世界大同。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根源上是文化的復興,文化復興是整個國家社會更加趨於有序化的具體表現,文化復興必將帶動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振興。中華民族不是簡單狹隘的地域概念,而是文化認同概念,西方人認同了中華民族的和諧文化,同樣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到那時,國與國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取消對立紛爭,世界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諧共存。二十一世紀人類如果還想生存下去,正如同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所說的那樣,這是唯一的出路,這也是中華文化對整個世界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綜上所述,中華文化的復興是一項偉大的全民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輩小民,人微言輕,偷生於太平盛世,無心於仕途經濟,敢闡發濟世狂語,無實力擔負使命。惟願國家領導人見微知著、力挽狂瀾,祈請福慧雙全者慨然發心、共襄盛舉!
⑵ 寧德市霞浦縣應急演練方案
寧德市國土資源局
(2013年7月26日)
第一部分:應急預案基本內容與工作組織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通過這次演練,進一步提高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或強降雨的誘發,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崇儒鄉嵐下村神頭嶺滑坡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按《嵐下村汛期地質災害防禦群眾轉移預案》,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地質災害危險區的住戶,及時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背景
嵐下村神頭嶺地質災害點位於嵐下村神頭嶺自然村後門山,該滑坡隱患發現於2012年6月8日,由暴雨誘發,發生山體滑坡,滑坡體總體積約500立方米,沖毀民房1幢。如果發生整體滑坡,將嚴重危及35戶居民近335人(為在籍人口,多數外出務工,實際常住人口80人,本次參演人數5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滑坡體處於不穩定狀態,滑坡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已發生局部小滑塌,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汛期地質災害防禦群眾轉移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
五、演練時間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15:00。
六、演練地點
崇儒鄉嵐下村神頭嶺自然村。
七、參演對象
(1)應邀領導:市國土資源局劉振輝局長,黃國毅副局長,縣政府何作儒副縣長,縣國土資源局王永傑局長及縣政府辦、國土資源局、防汛辦、14個鄉鎮分管領導。
(2)應邀觀摩人員:寧德市兄弟縣(市)國土資源局地災工作人員,14個鄉鎮國土所長及全縣部分地質災害點監測員。
八、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各小組協調的一體性,於7月20日在鄉政府會議室召開了各小組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會議,會議由鄉政府召開,鄉防指成員、鄉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嵐下村掛村領導、包村幹部、村主幹、土地協管員、各小組演練人員參加。
會議內容:
(1)鄉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討論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演練工作分工:
A.現場指揮長:鍾曉惠
主要負責:a.全面負責現場應急搶險救災工作;b.決定啟動應急響應;c.指揮應急搶險及人員轉移各項工作。
B.現場副指揮:盧建生
主要負責:a.組織現場應急搶險救災工作;b.協調各部門工作;c.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C.現場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周翔
主要負責:a.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b.協助指揮長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c.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4)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A.應急搶險組:由鄉黨委副書記、鄉人武部長陳義蜜任組長,由鄉政府林逢盛、李榮春副鄉長任副組長,成員由鄉應急小分隊、村幹部20人組成。
任務: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搶救受災群眾,幫助群眾盡快進行避讓。
具體分工:①災區清場和搜救:搶險救災一分隊10人,由李榮春帶隊,主要負責災區清場,將受災區群眾安全轉移至指定安置點。②安置點組織安排:搶險救災二分隊10人,由林逢盛帶隊,主要負責安置點的帳篷搭建,受災人員安置。
B.調查監測組:由國土所江斌所長任組長,成員由國土、包村幹部和村監測員4人組成。
任務:調查、核實災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對策和措施。
C.後勤保障組:由鄉民政辦陳虔主任任組長,成員為鄉黨政辦、防汛辦、民政辦、財政工作人員6人組成。
任務:主要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提供和後勤保障工作,解決撤離群眾急需物資供應等有關事項。
D.醫療衛生組:由鄉衛生院李應院長任組長,成員由鄉衛生院、計生辦醫護人員3人組成。
任務:組織醫療隊搶救傷員,提供所需葯品和醫療器械,防止疾病暴發。
E.治安保衛組:由鄉派出所顏群所長任組長,成員由派出所幹警4人組成。
任務:做好治安保衛工作,維護防汛搶險正常秩序;在必要時,根據抗洪搶險指揮部的指令對有關地段實行交通管制,協助搶險和強制群眾撤離。
F.工程搶修組:由村建所陳輝所長任組長,成員由供電、電信、村建、水利6人組成。
任務:搶修受損電力、通信、道路,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鄉防汛辦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確定演練具體時間程序及地點,安排觀摩人員線路及地點等。准備好演練有關物質材料和宣傳材料:①演練方案若干份;②「寧德市國土資源局、霞浦縣國土資源局、崇儒畲族鄉人民政府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橫幅一條;③座位牌50個;④指示牌,「領導嘉賓觀摩區」、「應急隊伍集結點」電腦噴字木製插牌各1個,電腦噴字「臨時指揮部」一個,「山體滑坡地災點,注意安全」電腦噴字木製插牌2個插在實地,「前方山體滑坡,禁止人員通行」牌1個,「前方正在演習,車輛減速慢行」牌2個,警示牌做電腦噴字木製站牌;⑤配備對講機10部(指揮人員聯絡用)、高音喇叭2個(工作人員引導用)。
(2)工程搶修組應熟悉神頭嶺自然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醫護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電力搶修、通信搶修車輛及設備調運工作。做好水、電、路以及通信等障礙的搶險排除工作準備。負責准備:電力搶修車1部,小挖機1部,鐵鏟、鋤頭各6把,土箕3個。提前做好觀禮台、臨時指揮部、安置點現場平整工作。
(3)應急搶險組和調查監測組應熟悉神頭嶺自然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安排監測安置地點,做好監測記錄等。負責准備:搭建3個帳篷,其中一個帳篷內必須准備床鋪、被子、椅子、水桶、煤氣灶、鍋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具;高音喇叭2個,鑼1個,手電筒、應急燈、雨衣20件,搶險隊員統一著裝迷彩服;負責物色挑選40名災區群眾,其中20名村幹部、20名神頭嶺村群眾,並做好宣傳和訓導工作。
(4)衛生救護組應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負責准備:120救護車1部,救護醫療器材設施和葯品,醫護員(穿工作服)3名,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工作地點設在安置點旁。
(5)治安保衛組應熟悉神頭嶺自然村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負責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巡邏保衛,解決有關問題。負責准備:封鎖道路通行警戒帶以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6)後勤保障組應熟悉演練程序,做好演練物資采購准備工作。准備好臨時指揮部桌2條、凳8條,觀摩領導和嘉賓桌10條、凳10條0,礦泉水20箱,現場音響設備等。
(7)鄉武裝部組織應急搶險隊20人,由基層民兵組成,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8)鄉政府准備中巴車2部,1部組織鄉村幹部觀摩,1部用於參加演練人員運送及物資調運。
(9)邀請霞浦電視台記者參加,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10)後勤組負責安排晚餐。
第二部分:應急預案演練實施程序
災情總體設想:嵐下村神頭嶺地質災害點,因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滑坡後緣裂縫於當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據氣象預報,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直接危及下方35戶145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1)9:00—9:15,序幕,主持人介紹基本情況。
(2)9:15—9:20,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鄉政府將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三級消息報告村監測員,要求加強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工作,並做好人員轉移准備。
(3)9:20—9:25,巡查監測,村地質災害監測人員進行巡查監測。
(4)9:25—9:30,險情上報,監測人員發現險情及時上報。
(5)9:30—9:35,應急響應,鄉政府啟動應急預案,各搶險救援隊伍向村集結。
(6)9:40—10:10,人員轉移與安置,轉移安置組組織人員開始撤離,同時,安置工作開始啟動。
(7)9:40—10:10,應急處置,治安保衛組在路口處設警示牌並安排人員值守;應急救援組清場,並對人員撤離情況再復查,確保不漏一人;醫療衛生組搶救傷員,並對安置點進行消毒;後勤保障組對災民發放救災物資。
(8)10:10—10:20,災後慰問,轉移人員撤離基本結束,領導到安置點對災民進行慰問。
(9)10:20—10:30,預警解除,救援行動結束,解除預警,監測人員繼續留守觀察,指揮長宣布演練結束。
(10)10:30—10:45,演練點評,專家和領導進行總結。
(11)10:45—11:00,演練結束,演練人員和嘉賓撤離回鄉就餐。
⑶ 策劃書吖
不經意間,我們來了,我們輕輕的來了。
吹著二十一世紀的號角,踩著新世紀延伸的大道,迎著新學年的晨曦,我們歡快地來了。站在新學年的源頭,為進一步推進學校文藝活動的蓬勃發展,豐富校園文化,活躍學習氛圍,給同學們一個真正展示自我風采和勇氣的舞台,為了迎接2006年元旦的到來,物理電子學院繼續教育學生會擬定主辦本次晚會。計劃如下:
主題:「狂歡聖誕,喜迎新年」
目的:豐富我院學生的業餘生活,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長, 反映同學們的真實水平,體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時間:2005年12月9日(時間初步預定)
特點:節目新穎,表現當代大學生實際生活以及需求。
1、前期宣傳工作(一周)
a:宣傳板
製作:繼續教育學院2006年元旦晚會宣傳板。
要求:形式不限,構思新穎,以元旦晚會為主題。
b:海報
製作:2006年元旦晚會海報。
要求:專業噴繪海報。
C:宣傳單
製作:元旦晚會傳單
要求:形式不限,構思新穎,以元旦晚會為主題。
d:網站
製作:電子科技大學網站、繼續教育學院、學生之家。
要求:以此次活動為主題,介紹本次活動的內容、時間、地點,及本次活動的贊助商
e:廣播宣傳(校本部廣播系統)
製作:專業的廣播電台專題宣傳
要求:形式不限,構思新穎,以元旦晚會為主題。
2、後期宣傳工作(活動結束後):以文字、網頁的形式對本次活動進行回顧報道。
前期活動工作:(10月15日-10月20日)
1.通知各學院遞交節目名單
2.所報節目參加人員
3.晚會節目主持人
4.參加晚會人員名單
晚會節目准備:
內容:成立晚會籌備小組,確定晚會節目。並邀請校內及各大高校著名的樂隊、勁舞隊、劇團進行表演,力求節目質量。
中期活動工作:(10月21日-11月31日)
1.校內樹立以此次活動為主題的宣傳版,張貼宣傳海報
2.利用學校新聞中心播出此次活動的專題節目。
3.進行網上宣傳
4. 推進各學院的節目進程
5.對所有參賽的節目進行前期篩選
6.對所有參賽節目進行綵排並進行選優方案
7.確定所有參賽節目
晚會期間:(12月1日-12月9日)
1. 對現場內外進行布置
2. 安排演職人員以及後期參賽所有節目排練工作
3. 現場領導的接待工作、觀眾進出會場秩序
4. 晚會開始前後的現場秩序的維持工作及各項後勤保障工作
5. 晚會後的收尾工作
後期活動工作:
宣傳費用:噴繪海報 宣傳板
活動費用:音響設備 舞檯布置 請柬 化妝品 服裝租借 熒光棒 鮮花
人員安排:所有人員由物理電子學院繼教學生會負責
晚會期間 後台秩序 催台 音控室 燈光 現場秩序 禮儀
物理電子學院繼教學生會
二00五年十月十日
二:
二零零五年
元旦聯誼晚會策劃書
主辦:南京軍區駐浙江大學後被軍官選拔培訓辦公室
承辦:浙江大學後備軍官營
目 錄
Contents
1) 南京軍區介紹
2) 國防生介紹
3) 活動主題及目的
4) 活動時間及地點
5) 活動規模及方式
6) 活動具體流程
7) 活動宣傳方式
8) 活動操作方案
9) 活動經費預算
一.南京軍區介紹:
南京軍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區之一,領導指揮上海市,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等5省1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防區與朝鮮半島、日本和台灣島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的東南門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南京軍區成立於1955年,其前身經歷了新四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華東軍區等主要發展時期。南京軍區部隊是一支戰功卓著、具有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的部隊,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在保衛國防、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中屢建功勞,涌現出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其中「英雄硬六連」、「南京路上好八連」、「鼓浪嶼好八連」和「戰斗英雄——黃仲虎」、「抗洪鋼鐵戰士——吳良珠」、「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的好乾部——范匡夫」等就是突出的代表。在新的形勢下,軍區黨委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兩個歷史性課題,把教育訓練擺到戰略位置,大力加強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部隊在高技術條件下的整體作戰能力不斷提高。為了始終掌握未來軍事斗爭的主動權,軍區黨委高度重視培養和造就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在充分開發利用軍隊內部人才資源的同時,積極走開依託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路子。近幾年來,先後與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
集美大學、安徽大學和安徽理工大學建立依託培養關系,選拔培養國防生;同時,逐年擴大直接接收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數量。部隊各級積極探索地方大學生幹部培養使用的特點規律,不斷優化人才環境。目前,地方大學生幹部廣泛分布在軍區部隊各種指揮和技術崗位,一大批同志已經成長為本單位、本系統的骨幹力量,在軍事斗爭准備和部隊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國防生介紹
國防生是指根據軍隊建設需要,由普通高校從參加國家統一招生考試錄取或保送入學且畢業後到軍隊工作的學生。國防生在普通高校學習期間享受軍隊提供的國防獎學金.
國防生與軍隊有關單位簽定協議後,在校期間享受國防獎學金,並參加必要的軍政訓練。國防生完成規定的學業,參加統一組織的軍政訓練,達到培養目標,取得畢業資格和相應學位後,按協議辦理入伍手續並任命為軍隊幹部。國防生在校期間,除參加軍政訓練等活動外,在管理上,與其他在校生相同;在學業上,與本專業同年入學的其他在校生全部課程內容一致。
三、活動主題及目的:
本次活動以「 」為主題。
基於浙江大學學分制教學體制和屬地化管理模式下,為進一步增加廣大國防生專業學習之餘的溝通、以及和軍區軍官的交流機會,後備軍官營值此新年來臨之際,特主辦元旦聯誼晚會。
四.活動時間及地點:
活動時間初步定為12月31日,地點:臨水報告廳。
五.活動規模及方式:
本次晚會由南京軍區駐浙江大學後備軍官選拔培訓辦公室主辦,面向全體在校國防生以及南京軍區部隊在浙江大學進修軍官,同時也將邀請學校、學園領導和部分協會代表。屆時將有400—500人參與活動。
本次活動以晚會的形式,由浙江大學後備軍官營承辦。活動期間,平時的營部組織形式將臨時改為各活動小組。由營部統一管理人力資源。
擬設:
聯絡組,3-5個人,其中1名組長,負責協調各組織,分配任務,以及經費的調配,以及其他需要事項。
宣傳組,3-5個人,其中1名組長,負責宣傳活動。
後勤組,10-15人,2名組長,負責物品的購買以及以及場地的布置設計及擺設,以及其他有關於物品和場地的事項。
文藝組,3-5,1名組長。節目選取,以及其他有關於節目的事項。
六.活動具體流程
見附件節目單.
七.活動宣傳方式:
1、宣傳定位:其風格散發活力與激情,突出軍人剛毅、堅強的精神風貌。
2、宣傳機構設置:
我們將宣傳組分為兩個部分:
⑴、一部分人負責晚會活動前的海報和傳單設計以及海報傳單的張貼和分發。
⑵、另一部分人負責聯系廣播台、校網等校內媒體和各學園學生會,通過他們向同學們作宣傳,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
活動之前要先和各學園學生會打好招呼,可以用邀請的方式請各學園學生會的成員參與我們的晚會;將我們活動的簡報及內容介紹派人送到媒體單位,同樣邀請媒體參與我們的開幕式。
註:可以的話,將向媒體邀到的稿子和照片以及我們內部的稿子和照片整理好,出一份介紹我們開幕式情況以及效
果和影響的報紙。
3、宣傳手段指宣傳時所採用的載體以及形式,包括以下幾項:
⑴、聲音媒體:校廣播站,作為背景媒體。屆時將在午餐與晚餐時間進行專門報道。
⑵、網路媒體:青溪網站、求是潮網站、文化素質網、浙江大學紫金港學生中心網站等等。
⑶、電視媒體:校內電視網站,可以藉助校網媒體中心幫助宣傳。
(4)、橫幅、綵球、手繪及彩印海報:
橫幅 :
橫幅作為一個醒目的標志,在於傳達基本信息。學園學生會將製做7條宣傳橫幅,懸掛於食堂門口,舞台上方,丹青文化廣場,紫雲4舍側、5舍前,青溪與丹陽之間的馬路等明顯位置。
手繪及彩印海報:
張貼位置:食堂東側,西側,超市門口 ,風味餐廳門口。
綵球:
主要用於裝點現場氣氛,由台下觀眾手持若干個氣球。在入場後由工作人員發放,合理分布於會場個角落
八.活動操作方案:
1、場地與物品准備:
晚會前一日所需舞台設備(燈光、擴音設備、話筒),所有節目所需道具全部到位.
燈光、音響等器械布置由專人負責(待定,熟悉燈光音響控制),在活動開始前將器械布置並調試好,整個活動期間還負責燈光音響的調控以及保護,活動結束後負責將器械運回原位。
舞台設計與布置由專人負責(待定,有設計才能),根據負責人的設計方案布置舞台,在活動進行期間還負責所需表演物品的保管(統一找一地點存放,如禮品包、各類道具等等,由兩名同學看守)、搬運和布置。
2、定節目、主持人:
在全校區徵集的節目中挑選出一組有特色有水平,能夠充分展現大學生傑出才藝的節目作為演出內容,力求使晚會豐富多采而不失和諧融洽,大氣熱烈而不失明朗活潑。根據整個晚會的基調,節目內容等具體情況對主持人氣質風格的需要,從主持候選人中定出2位(暫定)主持人( 1男 1女)作為晚會的主持人。
3、確定人員邀請名冊:
確定晚會邀請嘉賓名單:領導,各學園代表,並於晚會
前五天發出請柬。
4、宣傳硬體到位及前期宣傳:
詳見宣傳方案。
5、所需物品到位:
晚會所需其他物品(慶祝品、紀念品等),由專人負責准備,於晚會前一天到位。
九.活動經費預算
海報 20張 3元/張 60元
橫幅 3條 70元/條 210元
氣球 200個 0.3元/個 60元
場地費 500元
禮品 50份 200元
飲料費 100元
工作餐 50份 250元
交通費 100元
其餘 300元
合計 1880 元
⑷ 水利水能規劃論文在哪找呀
3、 國內外水資源管理學研究進展
3.1 國際水資源管理學研究進展
到目前為止,明確提出水資源管理學的文獻極為有限。根據人類開發利用水資源面臨的新的問題和挑戰以及實際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特點,國際上也對新形勢下的水資源管理理論和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和研究,並就一些問題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共識。他們主要圍繞著「可持續發展條件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目標對水資源管理活動的要求」而展開。這些研究活動為水資源管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誕生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1992年愛爾蘭召開的「國際水和環境大會—21世紀的發展與展望」上提出了水資源系統及可持續研究的問題。1993年「第二屆國際實驗與網路資料水流情勢學術大會」上探討了水資源管理的水文學基礎和信息資料問題。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主持,國際水資源協會與國際水文科學協辦召開了「變化世界中的水資源管理研究規劃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了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資源開發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水資源可持續管理的決策支持系統和水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四個專題。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開了「國際水資源及環境研究大會:面向21世紀新的挑戰」,討論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續水資源系統管理的應用實例等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水文計劃工作組1996年將「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其定義為「支承從現在到未來社會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壞他們賴以生存的水文循環及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1][1]水資源可持續管理要求在水資源規劃、開發和管理中,尋求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人類社會福利之間的最佳聯系與協調。與傳統的水資源管理相比,可持續水資源強調了未來變化、社會福利、水文循環、生態系統保護這樣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來遺憾可能性達到最小的水的管理決策」。世界銀行將水資源管理定義為一系列水資源相關領域(如水電、水資源供給與供給設施,灌溉與排水等)一體化管理。綜合水資源管理的觀點應該在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確保考慮社會、經濟、環境和技術等多方面因素[2][2]。
1997年召開的第5屆「不確定性增加下的水資源可持續管理學術大會」,洪水與乾旱管理、水資源開發對環境的影響、水文與生態模擬和環境風險評價等成為重要議題。
1998年在武漢召開了「98年國際水資源量與質的可持續研討會」,探討了流域水量與水質的統一管理問題。1998年國際水文學會在荷蘭召開了「區域水資源管理研討會」,探討了水資源管理的經驗和教訓、面對挑戰的區域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國際水文科學學會(IAHS)年在美國召開了「水資源綜合管理研討會」。這次研討會主要探討了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水資源綜合管理的內容和目標,以及交流水資源綜合管理的經驗。此次研討會達成一個共識:未來水資源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流域的統一管理。流域統一管理是流域內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統一協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護淡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區公眾的共同管理。會議認為,為了實現流域統一管理的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復雜的水資源管理活動必須建立在有效的科學規劃基礎之上;②必須顯著提高預測各項管理活動結果的能力;③為了達到水資源管理的目的,持續的檢測和評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管理過程必須是透明的和公開的。(Miguel A. Marino 等,2001)2001年,國際水文科學學會在荷蘭召開了「區域水資源管理研討會」,會議針對區域范圍內水資源管理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研討,包括:以往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經驗和教訓;面對新挑戰的區域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隨著國際學術界對現代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研究和討論,近年來,國際學術界相繼出版了多部論述「水資源管理活動」的專著,這些專著大多以論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從學科的角度對水資源管理的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的論述和研究。盡管如此,這些專著還是探討和研究了大量有關現代水資源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使我們能夠大致了解目前國際學術界關於水資源活動的主要理論和具體內容。並且通過編著者對一些論述水資源管理活動的論文的整理和歸類,我們可以從中基本上了解到當前國際學術界對水資源管理理論體系的劃分。
Miguel A. Marino和Slobodan P. Simonovic在2001編著出版的《水資源綜合管理》收錄了國際水文科學學會(IAHS)2000年在美國召開的「水資源綜合管理研討會」的文章。Miguel A. Marino和Slobodan P. Simonovic認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類從事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目標和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不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資源管理活動正處在探索過程中。作者認為,在傳統的水資源管理活動中,僵化的管理體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機構)是實現水資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礙。管理體制的官僚作風、不負責任以及缺乏戰略性指導原則導致水管理體系效率低下,缺乏遠見,並且拒絕與水資源利益相關者就水資源管理問題進行公開的交流和探討。新的水資源管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尋求實現長期可持續利用水資源的水資源管理方式,為此,他們認為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將是水資源管理活動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新的水資源管理活動必須包含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問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水資源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以及水資源管理決策中的公眾參與問題。
⑸ 馬上消費金融還款查詢
請問我沒貨你們的款,為何月月扣錢呢,我不明白,如果是貨了,為何我卡里沒見你們的款項呢,是不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