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的機構職能
中宣部的主要職能是管控意識形態、新聞出版甚至教育方針。它對中國大陸與媒體、網路和文化傳播相關的各種機構的監督以及對新聞、出版、電視和電影的審查,另外對國務院組成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也有監督權,在省級及省級以下文化與廣播電視行政管理機構由同級黨委宣傳部管理。中宣部的具體職能有八條:
第一,負責指導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學習和宣傳;
第二,負責引導社會輿論,指導協調中央的各新聞媒體做好新聞宣傳工作,搞好輿論引導;
第三,從宏觀上指導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
第四,規劃和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
第五,受中央的委託,協同和會同有關部門對我們宣傳文化系統的重要崗位的領導幹部進行管理。聯系宣傳文化系統的知識分子,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知識分子的工作;
第六,負責提出宣傳文化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指導宣傳文化系統制定政策和法規;同時還要按照中央的統一工作部署,做好宣傳文化系統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
第七,為中央領導和中宣部領導的決策和指導全局工作提供輿情信息的服務,並且要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宣傳文化系統的輿情信息工作;
第八,負責文化體制改革,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業的改革和發展的調研,提出政策性的建議。這是中宣部主要的八項職能。
㈡ 中國宣傳部宣傳中國文化嗎
他們知道中國文化,如何在網上體現嗎?在娛樂,游戲中體現嗎?卻被日本人通過動畫,游戲宣傳到世界去了.很多外國人都以為那是"日本文化",可悲啊!
㈢ 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有宣傳部這個機構
有類似機構,比如美軍就有公關部門,向外發布消息,和媒體、影視製作單位聯系,給符合要求的媒體提供便利,類似<壯志凌雲>這樣的影片就得到了大力支持,也有力的宣傳了美國海軍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傳部隸屬哪個部門
沒有這個部門,國務院沒有宣傳部,主管文化宣傳的是文化部,宣1傳1部是D的部門,主觀意11志11形1態控1制和社1會1輿1論1引導,直接隸屬於z1共1z11央
㈤ 中國公安部消防局的宣傳處
制定抄消防宣傳教育規劃,策劃重大消防宣傳活動;指導各地消防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安全知識;指導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組織協調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站開展消防宣傳,指導部隊新聞報道宣傳工作;指導消防宣傳骨乾和通訊員隊伍建設。
㈥ 中國共有多少個等同外交部,宣傳部的部級單位
(一)(行政即政府)國務院總理:(司法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院長;(檢查即檢察院)最高檢察院院長一級; (二)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二至三級; (三)部級正職,省級正職:三至四級; (四)部級副職,省級副職:四至五級; (五)司級正職,廳級正職,巡視員:五至七級; (六)司級副職,廳級副職,助理巡視員:六至八級; (七)處級正職,縣級正職,調研員:七至十級; (八)處級副職,縣級副職,助理調研員:八至十一級; (九)科級正職,鄉級正職,主任科員:九至十二級; (十)科級副職,鄉級副職,副主任科員:九至十三級; (十一)科員:九至十四級; (十二)辦事員:十至十五級,
㈦ _中國宣傳部
只有中央宣傳部沒中國宣傳部
㈧ 除了中國其他國家有組織部知宣傳部嗎
共產主義的有
㈨ 中國有多少市委宣傳部,分別是什麼宣傳部,有詳細的來一份[email protected]
呵呵!
不好意思!
這個我沒有!
㈩ 中國的宣傳部門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是中共中央主管意識形態方面工作的綜合職能部門。1924年5月,中央正式決定分設宣傳、組織、工農等部,羅章龍為中央宣傳部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取消。
1976年10月中央決定恢復成立。主要職能是:負責指導全國理論研究、學習與宣傳工作;負責引導社會輿論,指導、協調中央各新聞單位的工作;負責從宏觀上指導精神產品的生產;負責規劃、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務,配合中央組織部做好黨員教育工作,負責編寫黨員教育教材,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和改進群眾思想教育工作;
受黨中央委託,協同中央組織部管理文化部、新聞出版署、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領導幹部,會同中央組織部管理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華社等新聞單位和代管單位的領導幹部,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部長的任免提出意見;負責提出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指導宣傳文化系統制定政策、法規,按照黨中央的統一工作部署,協調宣傳文化系統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完成黨中央交辦的其他任務。
(10)中國宣傳處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組成部門
1、新聞局
中宣部下設機構,局長為明立志
2、新聞閱評組
中宣部下設機構,隸屬新聞局之下,不定期發行內部刊物《新聞閱評動態》,該組組長劉祖禹,正局級閱評員柴全經。
3、其他
此外,中宣部內設機構有辦公廳、幹部局、研究室、理論局、宣傳教育局、新聞出版局、文藝局、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辦公室、文化體制改革辦公室、機關管理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