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秦腔宣傳片

秦腔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06-28 12:24:32

1. 為陝西秦腔藝術擬宣傳

人是魚,秦腔是水,一天不「喝」憋得慌以前我腰酸背痛,可自從唱了秦腔以後,咦,腰板直了,腿腳靈了,一口氣吼出300分貝來!

2. 秦腔演員李東橋是哪裡人

秦腔演員李東橋是陝西人。
李東橋,男,出生於1961年。主攻文武小生,國家一級演員,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副團長,全國青聯委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陝西常務理事,陝西省青聯常委,陝西省文聯委員,陝西省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總監。 主工文武小生,在《杜甫》、《千古一帝》、《太尉楊震》、《真的·真的》、《留下真 情》等劇中擔任主演。榮獲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授予的"德藝 雙馨藝術家" 和"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秦腔"十佳青年演員"。陝西省先進工作者。

3.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的漫談秦腔

【作者:子樂】秦腔作為一個地方劇種,在陝西乃至西北地區已經唱了數百年,其高吭的唱腔,豐富的曲牌,眾多的劇目,不知迷倒過多少痴情的觀眾。然而進入90年代,秦腔似乎成了黃昏藝術,觀眾也不像過去那樣痴迷。於是就有了老陝們「振興秦腔」的口號,糾其原因,一些人歸罪於電視對秦腔的沖擊。其實不然,就當前不是有很多的人在默默無聞著,就如:秦腔常青樹李愛琴,秦腔名丑孫存碟,最能折騰的秦腔演員李小鋒,讓秦腔時尚的秦腔演員侯紅琴,最跟得上時代的秦腔演員任小蕾,最耐的住寂寞的秦腔演員李淑芳,最值得認識的秦腔演員楊蓉,最有潛力的秦腔演員楊升娟等等,還有很多正在成長中的新秀,在秦腔這塊土地上默默的真守著。再比如我所了解的秦歌第一人——十三狼,一首主打歌《大秦腔》:「吼一聲大秦腔聲聲牽腸,大秦腔鄉音鄉情讓它流淌。人生的戲劇如訴如泣,做念唱打都是咱自己的形象……
有些人認為秦腔跟娛樂不沾邊,不適合你年輕人的喜好,其實是沒有真正懂得秦腔,難道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古老秦腔藝術就這樣不堪一擊?是外因?還是內因?倒是值得我們的戲劇工作者好好地反思一下了。秦腔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三秦兒女的驕傲,但如不改革,轉變觀念,破一破一些老規程,不去借鑒姊妹戲曲藝術,求得自身的發展,秦腔的路將會越走越窄,別說讓秦腔走向全國,怕連潼關都走不出去,振興秦腔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時下有人認為秦腔普及在農村,農民愛看就行,甚至提出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來振興秦腔,這種戰略是否可行,有待商榷。但他們卻忽視了秦腔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屬性,戲劇發展實際上就是文化的發展,既然是文化必然需要傳播,而現如今最先進的傳播手段無疑是在城市。
社會發展到今天,城鄉差別仍然很大,城市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中心,從知識結構、經濟實力、信息傳播遠超過農村,城市觀眾的文化層次、鑒賞能力,更有利於秦腔的提高和發展,培養城市觀眾群,倒是戲劇工作值得研究的大問題。改革秦腔是為了更好地振興秦腔,但有些人認為秦腔規程大不好改,改多了就不像秦腔,擔心把秦腔變成秦歌,似乎老祖宗留下的家法改不得。豈不知秦腔如不改革,總有一天秦腔會變成窮腔,怕連秦歌都沒有了。改革才能發展,這條真理適合於任何行業的藝術門類,電影、電視首先改變了戲曲的化妝,使其更接近生活妝,台前演員表演,後台演員為其配唱,相得益彰,在戲劇的節奏上也明顯加快,觀眾不是也認可接受了嗎?只要觀眾喜歡看,秦腔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改改又何妨?
在現代化方面最為「成功」的黃梅戲,所贏得的城市化生存空間大概是最為優越的,但是作為戲曲,她真的很成功了嗎?秦腔如果有一天也像黃梅戲那樣,被西北之外廣大地域的觀眾欣然接受,秦腔還是秦腔嗎?秦腔贏得城市化生存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戲曲自身解構和重組的過程,茶園和劇場作為秦腔城市化生存的兩種形態,幾乎是截然相反的指向。這種矛盾讓秦腔陷入兩難之地,回歸還是解構,面臨生存問題的時候,的確無從選擇。但是,只要主流話語的評判價值不變,社會城市化的腳步不停,秦腔的解構和重組將是歷史的必然。
「看了《梁秋燕》3天不吃飯」,其藝術魅力之大,實屬罕見。50年代眉戶戲《梁秋燕》雖屬關中小劇種,但這出戲從思想內容確應和了人們反對封建包辦婚姻、提倡青年人自由戀愛的大眾心理。在唱腔設計和演員的扮相上達到了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使看慣了歷史劇的觀眾耳目一新。而現如今戲曲舞台上卻很少有現代戲唱紅,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占據舞台,離現實生活又是那樣的久遠,藝術脫離生活就成了無本之源,天天「教子」,夜夜「回府」,月月「殺廟」,年年打「金枝」,其歷史故事觀眾也是家喻戶曉,毫無新鮮感,誰又去花錢看那過時的戲?!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曾來西安演出,場場爆滿,秦人本聽不懂吳儂越語,又為何如此偏愛呢?一些評論家說的好,「聽唱腔,看演員,一股青春氣息撲面而來」。小百花的演員大多年輕貌美,唱腔設計又委婉動聽,服、化、道、舞美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觀眾豈有不愛看之理?!
再看我們陝西的《秦之聲》,相對於其他各頻道的節目來看,還算可以,起碼其他地方人知道陝台有檔《秦之聲》欄目,且不說它如何如何,就陝西其他的娛樂等熱門節目來看,已經辦得很不錯了,起碼靠媒體已走出了陝西,試想:如果同時把一台交響樂、一台舞劇或者一場歌舞演出和一部優秀的秦腔放在一起選擇時,很難說秦腔獲得首選機會的可能性有多大,概率有多高。當戲曲和戲曲之間,戲曲和舞劇、音樂劇等其他藝術形式幾乎完全走向同質化的時候,戲曲的實際生存狀態就成了一個疑問。
秦腔藝術在國外是比較特殊的一門藝術,被譽為「陝西的搖滾」。且不是說上面不重視,關鍵下面勾心鬥角的太多,很多人都不願意參合,除了藝術外也沒多大的商業價值,媒體自然不會太多的關注了,導致了大家各掃門前雪的狀態,沒有辦法大家都的生活!現實很殘酷,面臨著社會嚴重性問題,就是商業化操作嚴重,最明顯的比如《秦之聲》舞台設計,很顯眼的就是某某飼料,什麼學院之類的,看了幾年都是一樣。加之舞台的現代化氣味很濃,有時候還動不動把那些古代的和現代的元素相結合,使得傳統的藝術就這樣被打扮一番。重新修飾了一番,所謂的包裝,以現代化的構造模式去做,實在造作,豈不知這樣就如同一個很古老的藏品,在上面秀秀畫畫,點點補補,最終可導致它的價值巨下。既然也走商業化模式,我想應該在宣傳和運作上大下功夫,而不是改動原有的東西。更可笑的是,把那些幕後的器樂表演家也搬到了舞台上,最後還整上了一套古裝著身,鏡頭里每每看到這些,不由得發笑,不是我個人這樣感覺,問了好多,都有同感。試問,這就叫改革,何謂秦腔?
雖說現在娛樂有八卦,但秦腔可是一門藝術啊,就如話劇來說,起碼人家在內容上有了很大的改進,表現形式還照舊。而《秦之聲》呢,改也沒見改多麼的好,只就表現形式上很難看出與文化有關聯的東西,嘆之,原有的神已不存在了。別說是秦人,其他地區的觀眾看了會作何感想?還有很多很多,導致現在秦腔的局域性已近乎很多人的不認知,從業者也很無力,只有各掃門前雪,圖個生活,長此以往,可想而知,一旦脫離媒體,受眾面下降,秦腔藝術將面臨著枯竭,很有可能會導致傳統文化之絕活!無論如何,作為秦人,還是希望能夠把秦腔作為一門文化藝術來對待,雖說無論哪個行業都在走市場化經濟,離開了經濟,一切都成了空談。只是希望商業化運作不是很明顯即可,最起碼不要表露出來,特別是媒體上的關注面!要想推動秦腔事業的發展,我想還是得靠大家共同努力!(作者:子樂)

4. 請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為這次秦腔比賽擬一個宣傳語

中華五千年的韻味濃縮成一句句婉轉的曲調,聽,那是黃河的怒嚎,那是長江的呻吟,那是泰山的鳴叫,一揚眉,一信手,一低頭,把炎黃兒女的卓卓姿態展現的淋漓盡致。

5. 秦腔有那些名家

1、馬友仙

馬友仙(1944~)女,漢族,原籍陝西合陽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項目傳承人,秦腔「馬派」創始人。8歲考入咸陽大眾劇團,學演小旦、兼演青衣。

10歲時以一出《櫃中緣》唱紅了咸陽以及臨近地區。以後多年又陸續推出秦腔摺子戲《河灣洗衣》、《打魚殺家》、《走雪》等,以音色優美、唱做俱佳而轟動劇壇。

此後隨著藝術上的追求上進和技藝的不斷提高,又分別在秦腔傳統戲《五典坡》、《玉虎墜》、《三滴血》、《游龜山》、《紅樓夢》等大戲中擔任主角。

2、貟宗翰

自幼酷愛秦腔藝術,1952年進入西安三意社學員班學戲。師承著名藝人張朝鑒、李天堂、李慶增等。入科半年後就登台演出,開門戲為《蘇武廟》。

相繼又演出了《蘇武牧羊》《穆柯寨》《四進士》等戲,引起了群眾和領導的注目與重視。1960年調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又經馬健翎、李玉敏、袁多壽等著名藝術家的嚴格訓練和教導。

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代表劇目有《趙氏孤兒》、《十五貫》、《魚腹山》、《殺廟》、《血淚仇》《二堂舍子》等。

他的許多優秀劇目和唱段被錄制唱片、磁帶、碟盤發行全國,甚至流傳海外。《打鎮台》一劇曾被中央戲曲研究院錄像,作為研究秦腔資料保存。

他的學生遍及西北五省,有的已成為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他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善於中縱向繼承、橫向借鑒,博採眾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表演方面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瀟灑穩健,剛柔相濟,質朴深沉;善於吸收兄弟劇種的特長,如京劇須生的身段做派、蒲劇的髯口、帽翅技巧、崑曲的步法指法等,使之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聲腔方面在繼承唱念韻味技巧的基礎上大膽借鑒京劇花臉唱腔的共鳴特色,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為探索秦腔須生新唱法創出了一條新路。

他的嗓音高亢清亮,行腔圓潤流暢,韻味濃郁醇厚,聲情並茂。尤其象《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唱腔,堪稱其代表做,至今廣為流傳,被譽為「小浩亮「。2015年11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75年。

3、李愛琴

李愛琴出生在一個貧寒的梨園世家,祖父是唱皮影戲的,渭北一帶年長的老人經常說「四楞子」李三的跑檯子,這李三就是李愛琴的祖父。

父親李萬祥農忙在家務農,農閑跟著祖父到集鎮村捨去演出。後來,祖父去世了,父親為了糊口謀生,就帶著5、6歲的李愛琴離鄉背井闖盪江湖。

李愛琴先在彭藝社扮小孩、演丫環,隨後到大華社,在李正敏、董化清先生的培養指導下,先後演出《探窯》、《三娘教子》、《五典坡》等戲。

由於嗓子好,吐字清,演戲投入,再加上年齡小,受到群眾的喜愛和歡迎,被稱為「六齡童」。1954年參加陝西省軍區五一劇團,開始系統練功和學文化。

為排演《戚繼光斬子》,她曾向京劇名家李萬春先生學習;1956年以《戚繼光斬子》參加陝西省戲劇會演,獲演員一等獎,並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9年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同年,她入選參加陝西省演出團到北京以及滬、粵、鄂、滇、川等省市巡迴演出。

在演出團受益於秦腔名家的具體指導,其間又先後得到蓋叫天、紅線女、陳伯華等名家的指教,使她表演藝術水平有新的飛躍。

4、肖玉玲

肖玉玲,女,秦腔閨門旦。從藝40餘年,在秦腔閨門旦行當中獨樹一幟,對於每一個角色的塑造都性格鮮明,活靈活現。1958年,年僅18歲的她就主演了秦腔史上第一部電影《火焰駒》。

對於角色黃桂英的成功塑造,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角。世稱「(小)肖派」。代表作品有《五典坡》中的王寶釧、《玉堂春》中的蘇三。

《狀元媒》中的柴郡主、《探窯》中的王寶釧、《紅珊瑚》中的珊妹、《孟麗君》中的孟麗君等藝術形象。2017年4月21日7時,肖玉玲在陝西省人民醫院逝世,享年79歲。

5、康少易

出身梨園,自幼深得父親教誨和各位高師面傳心授,經幾十年舞台實踐,悟出了四功五法在於「范「的真諦,悟出了「不像不是戲「「太像不是藝」,此為戲也的至理。

悟出了藝術之道,無外由簡到繁,繁能而簡,繼而精,然達通靈化境者,非幾輩人之致力於此是不能完成的。因之,我們應遵循藝術之道以不懈之力,把戲曲藝術傳下去。

多年來,為秦腔、豫劇、蒲劇、京劇傳授了《四傑村》《鬧龍宮》《金錢豹》《反西涼》《殺四門》《鐵公雞》《金雁橋》《火燒裴元慶》《白水灘》等劇目。

特別是《盤腸戰》由陝西省京劇團康雲翔在北京演出獲得中國文化部金獎。傳子康雲翔秦腔、京劇,昆亂不擋的全能武生,授徒安波、冉星、王沖、同超、胡小毛等。

6. 有關秦腔的語句

1、名場利場無非戲場,做得出潑天富貴;冷葯熱葯總是妙葯,醫不盡遍地炎涼!

——賈平凹《秦腔》

2、他的腳步沉重,世上最沉的是什麼,他知道了,不是金子,也不是石頭,是腿。

——賈平凹《秦腔》

3、夠義氣的人都是惡人,他要對你好了,割身上的肉給你吃。但若得罪他了,他就是鱉嘴咬你,把鱉頭剁下來了,嘴還咬著。

——賈平凹《秦腔》

4、老話里講: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俗話講人老了三個特徵:怕死愛錢沒瞌睡。

——賈平凹《秦腔》

5、清風街的故事該告一個段落了吧。還說什麼呢?清風街的事,要說是大事,都是大事,牽涉到生離死別,牽涉到喜怒哀樂。可要說這算什麼呀,真的不算什麼。太陽有升有落,人有生的當然有死的,剩下來的也就是油鹽醬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樣不緊不慢地流著。

——賈平凹《秦腔》

6、睡在哪裡不還是都睡在夜裡。

——賈平凹《秦腔》

7、人要只靠土地,你能收多少糧,糧又能賣多少錢?現在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社會了,光有糧食就是好日子?清風街以前在縣上屬富裕地方吧,如今能排全縣老幾?糧食價往下跌,化肥、農葯、種子等所有農產資料都漲價,你就是多了那麼多地,能給農民實惠多少?

——賈平凹《秦腔》

8、太陽有升有落,人有生的當然有死的,剩下來的也就是油鹽醬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樣不緊不慢地流著。

——賈平凹《秦腔》

7. 除了《裝台》,還有哪些電視劇反映了陝西的風土人情

《裝台》主要講述了西安秦腔劇團的裝台工人的人生百態,家長里短的生活情況。張嘉譯和閆妮和坐鎮, 還是一部大西安的旅遊宣傳片, 跟多年前的貧嘴張大民比起來,差了好多 。總體來說,這部劇還是不錯的。張嘉譯,閆妮,孫浩 都是陝西人。這部劇的故事真挺穩的,好看感覺很接地氣,個人很喜歡這種風格 。家長里短,雞零狗碎, 沒有明顯的主線,演員都幾乎素麵朝天, 這就是一部央視用來宣傳西安的劇 。張嘉譯和閆妮再次合作,兩個人的演技都超好 ,選角色選的太到位,太精準了 ,必追的一部好劇呀 。國產劇里的清流啊。一眼就被吸進去,這才是真正的戲。陝西人名的朴實,真的是很讓人羨慕他們的生活啊。沒有爭吵、沒有矛盾,只有忙碌的身影。

8. 《秦腔》人物關系表

主要人物
張引生:清風街村民,無父無母無妻無子,苦戀白雪,情緒激動時常伴發間歇性羊癲瘋,被清風街村民視為瘋子。

夏天仁:已故,夏家四兄弟老大,夏君亭之父。

大 嬸:清風街村民,夏天仁之妻,夏君亭之母。

夏天義:夏家四兄弟老二,清風街原村主任,倔強,剛正。生有五子,皆有妻室,依次為:夏慶金,娶妻淑貞;夏慶玉,娶妻菊娃;夏慶滿,已娶妻;夏慶堂,娶妻竹青;瞎瞎,已娶妻。除長子外,其餘子媳皆不孝。後被七里溝山體滑坡掩埋。

二 嬸:清風街村民,夏天義之妻,育有金玉滿堂及瞎瞎五子。

夏天禮:夏家四兄弟老三,愛財,吝嗇。育有一子一女,子夏雷慶,娶妻梅花。夏天禮常年於黑市販賣銀元,後遭人暗算,橫死。

三 嬸:清風街村民,夏天禮之妻,夏雷慶之母。

夏天智:退休小學校長,酷愛秦腔,在清風街享有很高的聲望,樂善好施,有儒雅之風。育兩子,長子夏風,娶妻白雪;次子夏雨,未婚。夏天智胃癌復發病逝。

四 嬸:清風街村民,夏天智之妻,夏風夏雨之母。

夏君亭:夏天仁之子,清風街現任村支書,娶妻麻巧。

夏 風:夏天智長子,省城工作,成名作家,娶妻白雪,後離婚。

白 雪:清風街人,縣劇團秦腔演員,夏風之妻,後離婚。

夏 雨:清風街村民,夏天智次子,與丁霸槽合夥開辦萬寶酒樓。

趙宏聲:清風街村民,赤腳醫生,開大清堂葯店,工於撰寫楹聯,清風街的文化能人。

上 善:清風街村委會會計,善言辭,能機變,會唱秦腔,與婦委會主任金蓮有染。

金 蓮:清風街婦委會主任,負責計劃生育工作,與村委會會計上善有染。

李三踅:清風街村民,承包磚廠和魚塘,貪利,好爭斗,為人凶惡。與村民武林的小姨子白娥有染。

秦 安:清風街前支書,後被夏君亭取代而降為村主任,悶氣郁胸不能釋懷,遂痴傻。

周俊奇:清風街電工,患有心臟病,體弱。

俊奇娘:清風街村民,原周家地主之妻,夫亡寡居。年輕時與夏天義有男女之私。子周俊奇。

劉新生:清風街村民,承包了清風街一半果園,精於鼓樂,能做鼓譜,樂於組織社火。

武 林:清風街村民,結巴,懦弱,以做豆腐為副業,但卻依然貧困不堪,娶妻黑娥。

黑 娥:武林之妻,面容姣好,與夏天義的次子夏慶玉有染,後與武林離婚,嫁慶玉。

白 娥:黑娥之妹,非清風街人,蝸居姐姐家,與李三踅有染,鍾情於引生,後與馬大中姘居。

書 正:清風街村民,夏風中學同學,做鄉政府廚師。邋遢、喜貪便宜,為人吝嗇、難纏。

丁霸槽:矬子,善於經營,清風街的生意能人,開萬寶酒樓。

狗 剩:清風街村民,赤貧,因擅自在退耕還林示範地種菜被罰款200元,喝農葯自殺。

榮 叔:清風街村民,懂陰陽,小氣,多病。夏中星之父。後於深山中自釘木箱中求不壞之體,暴死。

夏中星:榮叔之子,禿頂,復員軍人,曾為縣秦腔劇團團長,劇團解散後調任為縣宣傳部長,後經夏風說情,出任鄰縣縣長。

陳 星:清風街外來人員,開修鞋鋪,後承包了清風街一半果園,善於唱流行歌曲,夢想去城裡唱歌,與夏雷慶的女兒翠翠戀愛。

馬大中:胖子,河南人。清風街外來生意人,作香菇收購買賣,住萬寶酒樓,後與白娥姘居。

張學文:鄉政府稅吏。清風街「年終風波」製造者。

邱老師:縣劇團演員,光頭,奇醜,喜飲酒。有「頂碗」及「噴火」等秦腔表演絕活。

王老師:縣劇團演員,年輕時以秦腔劇《拾玉鐲》成名,後秦腔沒落,鬱郁不得志。

9. 急需秦腔《拾黃金》台詞,拜謝!

(唱眉戶調)

(扮高文舉)前邊走的高文舉,

(扮張梅英)後邊緊隨張梅英。

(扮高文舉)高文舉前邊偷眼看,

(扮張梅英)張梅英後邊觀貌容。

(扮高文舉)觀丫環好像梅英姐,

(扮張梅英)觀狀元好似高學生。

(扮高文舉)高文舉打坐花廳上,

(扮張梅英)張梅英提衣跪琉坪。

(白)下跪爾是宗保?

(扮宗保)是兒!

(扮彥景)這幾天不見你奴才,干什麼去了?

(扮宗保)巡營瞭哨去了。

(扮宗保)你二位叔父言道,你奴才已在穆柯寨招親,可曾是實?

(扮宗保)件件屬實。

(扮宗保)呔!好一奴才這就不是,聖上無旨為父無令,你奴才已在穆柯寨招親,說是父將兒呀,捆綁了。

(唱秦腔轅門斬子)

(扮楊延景)延景怒沖冠,

罵一聲奴才田玉川。

父命兒巡營去瞭哨,

奴才大膽地游龜山,

王朝馬漢一聲喚,

將奴才活埋在苟家灘。

(扮銀屏公主白)校衛們!

(扮校衛)在!

(扮銀屏公主白)

你將秦英奴才押上走。

兒呀你不怕死?

(扮秦英)我不怕死!

(扮銀屏公主豫劇叫板)哎!我把你不怕死的奴才呀!

(唱豫劇)不怕死的話兒且莫講,

兒的父未曾在朝廊。

校衛們押奴才金殿以上,

看一看兒爺爺怎把旨發。

(接唱秦腔二進宮,一趕三)喂!國太

(扮徐延昭)太平年間把榮享,

(扮楊侍郎)國太為何加愁腸?

(扮李彥妃)說什麼太平年間把榮享,

朝有個大禍不安康。

(扮徐延昭)朝有大禍從天降,

(扮楊侍郎)宣來了太尉做商量。

(扮李彥妃)我的父奸心賽王莽,

他要奪大明的錦家邦。

(扮徐延昭)為臣有心來照望,

(扮楊侍郎)誠恐臨危身帶傷。

(扮李彥妃)他兩個講話都一樣,

莫非是宮門做商量?

李彥妃我跪昭陽,

哀告皇兄楊侍郎。


(9)秦腔宣傳片擴展閱讀:

《拾黃金》演員表:

1、孫存蝶

孫存蝶,男,陝西戶縣人。秦腔丑角。1975年進入戶縣劇團「五七」文藝訓練班學藝,後考入甘肅省秦劇團。

1989年到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任丑角演員。孫存蝶是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曾先後在《卷席筒》《拾黃金》《頂燈台》等20多出戲中擔任主要角色,表演詼諧、滑稽,有著獨特的表演風格。

孫存蝶曾先後在《卷席筒》、《趙飛搬兵》、《屠夫狀元》、《兒大不由爹》、《拾黃金》、《頂燈台》等大小二十多出戲中擔任主要角色,他的表演詼諧、幽默、風趣、滑稽,並將曲藝、小品、歌唱、影視等藝術形式恰當地融入自己的表演之中,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雅俗共賞,受到廣大觀眾喜愛。

他曾榮獲甘肅省首屆青年演員大獎賽、「蘭光杯」大獎賽陝西省第二屆「西鳳杯」廣播大獎賽、陝西省丑角表演藝術選拔賽一等獎;西北五省區「太陽杯」民族戲曲邀請賽表演一等獎;並名列陝西省秦腔老中青十佳演員金延安獎青年演員組榜首。

在北京、香港等地演出中,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被香港《文匯報》譽為「丑角彗星」;中央電視台 「東方時空」欄目對他做了專題報道。

1995年陝西省委宣傳部、文化廳、劇協、振興秦腔指導委員會、陝西省電視台、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為他舉辦了個人專場演出,並聯合舉辦了「孫存蝶秦丑藝術研討會」,同年還獲得文化部舉辦的秦、晉、豫第三屆「金三角」表演一等獎。

10月份陝西電視台國際部為他拍攝了個人專題片,曾在香港衛視、亞視等到國內二十多家電視台播出。98年陝西《當代戲劇》、《藝術界》為他出了兩期專刊。在今年特大水災中,他除了多次參加各種賑災義演外,還舉辦了個人專場義演活動,為災區募集資金100餘萬元。

被省文化廳、文聯、劇協聯合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同時由他本人撰寫的介紹自己成長道路的《戲魔》一書,已由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

現為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西安市政協委員、青年團藝術指導。

誕辰:1957年,農歷丁酉年


閱讀全文

與秦腔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東中外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建設民生電子商務 瀏覽:520
銀行轉盤搖獎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6
小學暑期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526
春節飲料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731
2014年食品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795
旅遊營銷方案與公文實戰範本 瀏覽:596
政府春節新聞策劃方案 瀏覽:259
法院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231
初中教師普通話培訓方案 瀏覽:886
美發店充卡營銷方案 瀏覽:837
電子商務發展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瀏覽:566
電子商務典型事件 瀏覽:239
對康養小鎮策劃方案的評判 瀏覽:642
公司組織拔河比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1
促銷籌劃方案效果測試 瀏覽:378
咖啡店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739
水面游樂項目推廣方案 瀏覽:615
雲智造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 瀏覽:891
電子商務專員上班時間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