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能幫我介紹介紹謝玄 謝安 桓溫
謝安(320—385)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祖謝纘,曹
魏時任過長安典農中郎將(據羅振玉《芒洛冢墓遺文四編·補遺》所收「謝
府君神道」);祖父謝衡,是西晉有名的儒學家,「博物多聞」,「以儒素
顯」,任過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騎常侍一類的文官。父親謝裒(一作褒),
永嘉之亂時攜家南渡,在東晉政府中擔任過侍中、吏部尚書等要職。謝安出
身於這樣的名門世家,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在德行、學問、風度等方面都有
良好的修養。四歲時,譙郡的名士桓彝見到他大為贊賞,說:「此兒風神秀
徹,後當不減王東海(即王承,東晉初年名士)。」當時的宰相王導也很器
重謝安,青少年時代的謝安就已在上層社會中享有較高的聲譽。當時社會名
流如劉真長、王羲之、王蒙、支遁等都對謝安有很高的評價。因此,社會上
把謝安看作安民救世的人物。但謝安早年無意仕宦,朝廷公府雖屢次召辟他
出來做官,都被他以身體不好為借口辭退。他寓居在會稽的東山(今浙江上
虞縣一帶),經常與王羲之、支遁、許詢等人一起遊山玩水,吟詩詠文,過
著逸士一般的悠閑生活。咸康中,在揚州刺史庾冰的強迫下,不得已出任為
庾冰的僚屬,但只一個月左右,便又辭職回家。後吏部尚書范汪提名謝安任
吏部郎,謝安即寫信拒絕。御史中丞周閔奏謝安被召,歷年不到任,應禁錮
終身。經皇帝下詔才赦免。謝安堂兄謝尚任豫州刺史,都督豫、冀、幽、並
四州軍事,握有相當的軍政大權。昇平元年(357)謝尚死,謝安的哥哥謝奕
接任謝尚的官職。次年,謝奕也死去,其職由謝安的弟弟謝萬接任。謝氏一
家,屢出大官,家門富貴,只有謝安一人隱退。謝安妻子是名士劉惔的妹妹,
也是名門閨秀,問謝安為什麼不出來做官,謝安輕蔑地說:「恐怕免不了要
出來的。」謝安隱居時,每外出遊玩,常帶妓女相隨,司馬昱(後即位為簡
文帝)當時任宰相,聽後說:「謝安既然肯與人同樂,也不會不與人同憂,
召他會出來的。」果不其然,謝安還是十分關心國家大事,對政局有明智的
見解。隱居時,亦常常協助兄弟從政。謝萬任吳興郡太守時,謝安隨萬赴任。
謝萬有時貪睡,謝安便往床前,手叩屏風呼他起來理事(《太平御覽》卷七
○一引《俗說》)。昇平三年,謝萬奉命討伐前燕,謝安也隨軍北上。謝萬
為人傲慢,謝安便勸他說:「你身為元帥,應常常關心手下將領,使大家齊
心協力,哪裡有像你這樣傲慢而能成事的呢?」謝萬不聽,反而每稱諸將為
「勁卒」,手下的人都對他很不滿。謝安十分著急,親自登門拜訪謝萬的部
將,對他們厚相遜謝親托,自隊帥以下無一例外,深得人心。後謝萬戰敗,
手下本欲乘機起事,因念及謝安的緣故才作罷。
出山入仕
昇平三年,謝安的名聲愈來愈大,甚至有人說:「安石不肯出,將如蒼
生何!」謝萬兵敗被革職,謝氏兄弟再無人擔任高官,為避免門戶中衰,謝
安便毅然決定出仕。昇平四年八月,謝安出任征西大將軍桓溫的司馬,當時
年已四十了。桓溫得謝安為僚屬,十分高興。對左右的隨從說:「你們可曾
在我的僚屬中見過這樣有才能的人?」謝安最初官職不高,但頗有威望。曾
推薦門生幾十人給田曹中郎將趙悅子錄用,趙悅子上報桓溫,桓溫讓他錄用
一半,但趙悅子認為:「當年謝安在東山時,官府名流屢次催逼,惟恐他不
關心政局人事,今天他自己從鄉選舉士,哪裡有反而不用的道理。」於是,
全部錄用。
昇平五年,謝萬病逝,謝安歸郡赴葬。不久,轉任吳興太守。在職期間,
無重大建樹,但為政清平。後人思念他,立了「吳興太守謝安碑」(見陸心
源《吳興金石記》)。咸安元年(371),升為侍中。這一年,桓溫廢海西公,
改立司馬昱,為簡文帝。簡文帝風姿優美,喜儒學、玄學,頗勤於政務。但
無濟世大略。謝安將他看作惠帝之流,只能清談而已。二年,轉任吏部尚書、
中護軍。七月,簡文帝去世,太子司馬曜繼位,為孝武帝。桓溫原以為簡文
帝臨終會禪位給自己,不然,也會讓他居攝政事,協助太子從政。簡文帝原
也有這種打算,但由於王坦之、王彪之等人的反對才作罷。桓溫懷疑是謝安、
王坦之從中作梗,對他倆懷恨於心。寧康元年(373)二月,桓溫從姑孰入朝,
駐扎於新亭,大列兵衛,傳說要見王坦之和謝安。當時傳說桓溫要殺王、謝,
取司馬氏而代之。王坦之十分害怕,問謝安怎麼辦。謝安神色不變說:「晉
室存亡決定於我們這一次的行事。」便與王坦之去新亭見桓溫。朝廷百官都
排列在道路兩旁拜見桓溫,王坦之嚇出一身冷汗,連朝見用的手版也顛倒了。
謝安卻從容鎮定。王坦之原來名望與謝安不相上下,至此,人們莫不稱贊謝
安勝於王坦之。
寧康初,桓溫大權在握,威行內外,孝武帝軟弱無能,政不己出,全賴
謝安、王坦之等大臣盡忠臣輔,維持政局平衡,使桓溫始終不能取司馬氏而
代之。桓溫一再催促朝廷授給他加九錫殊禮,記室袁宏起草了禮文,文采甚
美,當時桓溫已重病在身,謝安故意緩行其事,每次袁宏呈草稿上來,都要
他修改,一連修改了幾次仍不能定稿。袁宏不明其意,問僕射王彪之。彪之
說:「桓溫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不會久於人世,文稿還可拖延些時日。」果
然,這一年七月,桓溫便病故了,加九錫的事便不了了之。
桓溫死後,桓氏勢力仍十分強盛。其弟桓沖、桓豁,侄兒桓石秀操縱著
揚、荊、江等軍事重鎮。謝安為了避免朝政大權落入桓氏手中,讓崇德褚太
後出來臨朝聽政。褚太後是謝安堂姐的女兒,她的臨朝對謝安很有利。不久,
謝安升為尚書僕射,領吏部,加後將軍。與尚書令王彪之共掌朝政。寧康二
年,中書令王坦之出任徐、兗二州刺史,謝安又兼統中書省,成為實際決策
者。當時,北方的前秦、前燕等少數民族政權強盛,不斷侵擾東晉邊境,國
內宗室司馬道子弄權,大族如王、桓諸族恃強抗衡。鑒於這種國情,謝安對
外採取和靖政策,盡量減少武力沖突;對內施行德政,文武用命,富國強兵,
同時維持各大族之間及大族與皇室之間的勢力平衡。如揚、荊、徐、兗四大
重鎮,前二鎮握於桓氏手中,後二鎮則為太原王氏所操縱。寧康三年,王坦
之卒,謝安即以徐州授桓沖,自領揚州刺史,首先奪得對京師威脅最大的軍
鎮。當時,太原王蘊因為是皇後的父親而受皇帝的信寵,謝安不久又解桓沖
的徐州授王蘊,既間疏王蘊和皇帝的關系,又削弱桓氏的兵權,也使太原王
氏再握軍鎮,達到各大族勢力基本上平衡。與此同時,又注意不過分傷害大
族的既得利益,乃奏請追封晉初開國功臣的後裔,興亡繼絕。永嘉時,大量
北民南渡,大族兼並流民為部曲,不立戶籍。桓溫執政時,曾行土斷,三吳
首當其沖,被括逃戶多流入京師。有人主張徹底搜索,謝安不許,認為應以
德政撫民,不行煩細苛政,加上強寇壓境,不宜擾亂民心,故回答說:「京
師若容不了這些人,何以稱為京師?」(古義京曰大,師曰眾)史稱謝安「弘
以大綱」「不存小察」,基本上類同於王導的施政措施。王導晚年不復理事,
行無為之政,死後庾冰繼任,則綱密刑峻,殷羨認為庾冰之政雖綱目不失,
終是小道,不如王導之政。謝安十分欣賞和贊同這一評價。因為謝安為政寬
恕,事從簡易。人們都稱贊他政如王導而文雅則勝過王導。
淝水大捷
太元元年(376),謝安進位中書監、錄尚書事。二年,又加司徒,謝安
謙讓不拜,復加侍中、都督揚、徐、兗、豫、青五州軍事。當時,前秦屢擾
晉境,朝廷下令招求可以鎮守北方防線的文武良將。謝安推薦自己的侄兒謝
玄。有人譏誹謝安用人唯親。中書郎郗超雖與謝安有怨隙,聞此事後嘆息說:
「謝安能不怕他人譏誹而舉薦自己的親戚,真是明智。謝玄是有才能的人,
必不辜負謝安的期望。」果然,謝玄任兗州刺史後,在京口組成「北府兵」,
精銳無比,成為東晉最強勁的武力。太元四年,出鎮廣陵,命令兒子謝琰進
攻彭城,獲勝而歸。太元五年,進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太元八年,前秦苻堅親率六十萬大軍南侵,水陸並進,直逼淝水,京師
為之震驚。謝安任命自己的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兒謝玄為前鋒都督,
兒子謝琰輔國將軍與西中郎將桓伊等率八萬精兵拒敵。敵我兵力懸殊,人心
惶惶。戰前,謝玄前來請問戰略戰術。謝安卻說:「朝廷已另有旨安排。」
謝玄亦不敢追問。謝安泰然無異常日,命駕車出遊,與親朋好友歡聚,還跟
謝玄一起圍棋賭別墅。謝安平日棋技不如謝玄,但這一天謝玄心裡慌亂,竟
輸給了謝安。下完棋,又在別墅附近游覽山水,至夜晚才回來。西線的桓沖
十分擔憂,從荊州派來三千精兵幫助保衛京師。謝安卻不接受,說:「朝廷
已有退敵之計,無須補充兵力,西邊防線也很重要,不宜隨便抽調軍隊。」
桓沖對手下的人嘆息說:「今大敵當前,宰相只顧遊山玩水,又派年輕不懂
事的青年將領上前線,敵眾我寡,東晉滅亡無疑了。」誰知謝安早已成竹在
胸,欲穩定民心,才故意裝出若無其事,以博奕遊玩托情,暗中卻運籌帷幄。
十月決戰前夕,召來諸將,面授機宜。淝水一戰,晉軍大破秦軍,捷報傳來,
謝安正與客人圍棋,接信看後放在一邊,照舊下棋。客人詢問何事,謝安才
慢慢回答:「子侄們已打敗了秦軍。」下完棋回家,由於心中極度高興,過
門檻時碰折了屐齒都不知道。這種操勝負於談笑之間的風度和喜怒不形於色
的修養,在社會上廣為傳頌。
晚年
桓沖得知謝氏諸將已破秦軍,既妒忌謝氏的勝利,又後悔當初失言,加
上自己鎮守西線,歷年敗於後燕軍隊,羞憤交加,太元九年二月發病而死。
荊、江二州刺史缺任,謝玄新立大功,朝廷上下都認為應把這二個重要軍職
授與謝玄。但謝安一來感到自己家族功名太盛,戰後,謝石進位尚書令,太
元九年謝安進位太保,若謝玄再出任西線重鎮,一家攬盡全國軍政大權,容
易成為眾矢之的;二來擔心尚有一定勢力的桓氏一旦失去重要官職,會怨恨
而起事。因此,將荊州授與了桓沖侄兒桓石民,任命石民的弟弟桓石虔為豫
州刺史,桓沖的孫子桓伊則為江州刺史。謝安一直注意維持各大族之間的勢
力平衡,既不過分削弱,也不讓其過分膨脹,即使對自己的家族,也不例外。
因此,謝安當政期間,政局比較穩定,國力發展較快,南北對峙的局面,也
正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謝安雖小心處事,但由於名高權重,難免引起一些人的妒忌。謝安女婿
王國寶,是太原王坦之的兒子,不學無術,謝安十分討厭他,只任命他當尚
書郎。王國寶自以為出身名門,理應任清要官職,不願任尚書郎,辭職不幹,
並積怨於謝安。王國寶的堂妹是司馬道子的王妃,道子與孝武帝是投機的酒
徒。因此,王國寶諂媚司馬道子,讓他在皇帝面前離間謝安。孝武帝於是逐
漸不信任謝安,轉而寵用司馬道子。淝水戰後,謝安功名大盛,孝武帝心有
忌憚,加以道子離間,由是疏遠。九年三月,又升謝安為太保,進一步將他
架空。謝安也識時務,讓荊、江二州於桓氏,維持大族間勢力的平衡。一方
面迴避司馬道子,不與他抗衡,一方面又千方百計奪回軍政大權,維持自己
家族的勢力。九月,上書請求率兵北伐,於是加授謝安大都督揚、徐、江、
荊、司、豫、兗、青、冀、幽、並、梁、益、雍、涼十五州諸軍事,加黃鉞。
十年,前秦國內發生叛亂,苻堅求援於東晉。謝安正欲避司馬道子,於是請
求親自率兵往救。四月,出鎮廣陵的步丘(今揚州邵伯鎮),修建城堡居住,
名為「新城」。謝安晚年雖功成業就,名蓋天下,但憶起昔年隱居東山的悠
閑生活,仍無限思念。及遭司馬道子排斥,更思隱退。在新城造船鑿舟,大
作航海的准備,一旦時機適當,便欲沿長江下三吳,告老還鄉,再過山水間
的生活。但就在這一年七月,謝安病倒了,只得請求返回京師。走前,猶對
北伐作了部置,命令龍驤將軍朱序駐扎洛陽;前鋒都督謝玄駐扎彭沛,互為
犄角,待來年汛期水漲,東西兩路一齊渡江北伐。部置完畢,才與兒子謝琰
一起回到建康,上書請求退職。八月廿二日,謝安病卒於建康,終年六十六
歲。東晉朝廷以隆重的儀式追悼謝安,孝武帝親臨靈堂三天,追贈太傅,謚
文靖(謚法:柔德安眾曰靖)。十月,追封廬陵郡公。謝安有兩個兒子。長
子謝瑤,襲封爵,官至琅琊王友,早卒。次子謝琰,甚有將才,跟隨謝安從
政,官至衛將軍、徐州刺史、假節,後在孫恩之亂中被殺害。
風流學養
謝安不僅是東晉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而且博學多才,風度優雅,為東晉
名士之冠。江左重人物,風流學養特為士人所矜重,謝安在這些方面,都體
現了優秀的素質。
玄學作為僑姓士族的文化標志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對玄理的
掌握和談玄技巧成為一項重要的價值標准。謝安便精於玄道。二十來歲時,
拜訪名士王蒙,與他清談了很久,大受贊賞。曾與許詢、支道林等人聚集在
王蒙家。謝安提議大家在一起言詠寫懷,於是共解《漁父》。謝安看題,令
眾人解釋,支道林先解,講了七百餘語,敘致精麗,才藻奇拔,眾人無不稱
善。大家都各抒己見之後,謝安談自己的見解,講了萬余語,才峰奇逸,蕭
然自得,在座的人,莫不欽服。許、王、支都是東晉有名的談手,而皆服於
謝安,可見謝安玄學知識的淵博和言談的精煉。
謝安亦通儒家經典。寧康三年(375),孝武帝將講孝經,謝安與弟謝萬
等人在宮廷侍讀,中書郎車胤摘句,不懂的地方便問謝安兄弟,一而再,再
而三,深感不安,便對袁宏說:「不問則德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袁
宏勸他不必擔心,因為「明鏡不疲於屢照。」意即謝安學識淵博,通經熟典,
為人解答疑難不會有什麼困難。
在文學方面,謝安也很有修養。能詩善文,才學華麗。早年在東山,「出
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全三國兩晉南北朝詩》所收謝安詩作十來
首。曾寫簡文帝謚議,文理深得,為朝廷所採納。桓溫閱後,遞給在座其他
人看,並說:「這是安石碎金。」他閑居時,常與子侄們論文作詩,成了當
時文壇佳活。
謝安性好音樂,精通樂理,曾與戴逵談論琴書。自弟謝萬死後,十年不
聽音樂。及登台輔,卻不因喪廢樂。王坦之屢次寫信勸阻他,說居喪廢樂是
儒教大禮,希望謝安能維持禮治。但謝安卻回信說:「我所追求的是聲律,
可稱為情,所以沒有什麼不可作的,正聊以樂自娛,若要尊崇世教,純潔行
為,則不但不可提倡,亦非所屑。」他曾對王羲之說:「中年傷於哀樂,每
次與親人離別,總有幾天心情不愉快。」王羲之安慰他說:「年紀大了,自
然如此,正要依靠音樂來陶冶性情。」謝安晚年居喪行樂,諒必有寄興托情
的因素。而社會上的人將它視為風雅的行為而競相仿效,遂成當時一種風尚。
除音樂外,謝安還「工書善畫」。他很喜歡顧愷之的畫,稱贊其畫是「自
生人以來未有也。」可見他對繪畫有一定的愛好和鑒賞能力。曾經跟王羲之
學草書,王羲之稱贊他是「解書者」,說明他不僅會書法,而且懂書法理論,
同時也有自己的欣賞能力。謝安的行書、隸書都寫得很好。南朝羊欣所編《古
來能書人名》及王僧虔《論書》等,都把謝安作為東晉書法家。
桓溫執政時,郗超得寵,朝廷百官都很敬畏他。謝安曾與王坦之一起去
拜訪郗超,等候了半天,還不得接見,王坦之便要走,謝安說:「難道不能
為身家性命而忍耐片刻嗎?」對待下層也是如此。謝安曾乘船東行,僕人們
牽紆引船,時快時慢,有時停頓,有時卻又放任船隻飄盪,觸著岸邊,使船
上人相撞。但謝安從不呵責僕人,人們稱贊他不會喜怒無常。但有一次,謝
安參加哥哥謝奕的葬禮回來,天色已暮,又下著雨,車夫喝得酩酊大醉,駕
馭不住牛車,謝安坐在車中,手取車柱撞打車夫,聲色俱厲,使車夫駭然酒
醒。人們說謝安的性格如深沉的江水,平時靜靜緩流,但在關隘的地方卻奔
泄直下。
謝安待人接物,很注意風度。東晉門閥社會,社交有較嚴格的流品,士
人不交非類,但謝安卻善於禮接士庶。琅玡名族王獻之來訪謝安,正好習鑿
齒也在謝安家裡,王獻之鄙視習鑿齒出身寒門,不肯和他坐在一起,便站著
不坐,謝安急忙安排王獻之坐在自己的對面。獻之走後,謝安對侄兒說:「獻
之雖然清高,但為人太過矜持,會損其自然。」琅玡名族王胡之在東山居住
時,曾一度較清貧。門第低下的陶范當時正好任烏程縣令,便派人給王胡之
送來一船米,但王胡之卻不肯接受,並說:「我沒有得吃自然會去謝尚(謝
安的堂兄)家裡取,無須你陶范的米。」弄得陶范十分尷尬。謝安聽說後,
認為王胡之所作所為太過分了。可見謝安對森嚴的門第閥閱並不贊同。
謝安在對子弟的教育上,也主張德教。謝安的妻子劉氏曾問謝安為何不
見他訓育子弟,謝安說,「我常常以我的言行來告訴他們應當怎樣做。」也
就是說,謝安立足於以身作則。在教育上,很注意方法方式,從不唐突,傷
害子弟的身心。侄兒謝玄小時候,性好浮華,常佩紫蘿香囊,別手巾垂腰,
謝安欲改變他這一嗜好,但又不願傷害他的自尊心,便想法與他賭香囊,贏
了之後便把它燒掉。謝安的二哥謝據小時候不懂事,曾爬到屋頂熏老鼠,社
會上流傳為笑話。謝據的兒子謝郎不知道是他的父親所作,也常與人說笑這
宗事。謝安因此對謝郎說:「世人用此事來誣蔑二兄,也有人說是我乾的。」
謝郎聽後十分懊惱,從此再也不敢提起這樁事。人們認為謝安能故意把這樁
蠢事說成是自己的過失,來開悟侄兒,「可謂德教」。由於謝安身體力行,
教子有方,故其子弟大都成才。如謝玄、謝琰是東晉名將,而封(謝韶)胡
(謝朗)遏(謝玄)末(謝淵),為文壇彥秀。謝氏一門,人才濟濟,文武
雙全。
謝安向來有弘遠之稱。在東山時,曾與孫綽等人泛海而游,乍然風起浪
涌,船上的人都驚慌失措,主張返航,只有謝安神色不變,吟嘯自如,眾人
欽嘆,「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東晉社會常用容止風貌來衡量人材。這
種特殊的價值標准淵源於兩漢的品評人物,認為一個人的才性可以在容止風
貌中體現出來,稱為標致或風流,直接影響人物的名聲地位,對社會風尚也
有潛在的影響效應。謝安有鼻疾,作洛下書生詠,聲音濁濃,士人們愛其詠
而不能及,甚至有人用手掩著鼻子來模仿其濁音。謝安被譽為東晉風流領袖,
他的一舉一動,都左右著當時的社會風氣。謝安有一位同鄉,在地方上做官
回來,捎帶五萬把蒲扇回京城出售。謝安使用他這種蒲扇,結果,京城不論
士人、庶人,都爭著模仿,使扇價倍增,不到一月,五萬把蒲扇便銷售一空。
又有河東人裴啟撰《語林》不實,被謝安斥為「裴氏學」,於是「眾咸鄙其
事,《語林》遂廢」。史稱「謝相一言,挫成美於千載;及其所興,崇虛價
於百金。」謝安不僅有卓越的軍政才能,而且風流儒雅,多才多藝,世稱「大
才疊疊謝安」,這對於一個地位僅次於皇帝的權臣來說,是很難得的。難怪
後人以為「江左風流宰相唯謝安耳」。
謝玄(343―388年),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著名軍事家。
謝玄是宰相謝安之侄,自幼聰慧過人,與表兄謝朗一起,都被謝安所器重。謝安常告誡子侄,並問:「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唯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晉書?謝玄傳》)。謝安聽後很高興。謝玄小時候喜歡佩帶紫羅香囊,謝安對此很是擔心,但為了不讓他傷心,於是便在一次和他作游戲的時候設法把香囊取到手中,把它燒掉,並勸說他以後別帶這種東西,謝玄很聽謝安的話,於是從此也不去佩帶這一類物什。
謝玄長大後,顯示出經國才略,朝廷幾次召用他,他都推辭不受。後來謝玄與王??被大將軍桓溫召為掾吏,不久任征西將軍桓豁的司馬、領南郡相,監北征諸軍事。[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當時北方前秦最為強大,前秦王符堅四處用兵,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多次侵擾晉國邊境。於是朝廷商議要挑選一位能夠防禦北方的良將。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謝安便推薦了謝玄。中書郎郗超雖然一向和謝氏不和,但聽到這一舉薦卻十分高興,他稱贊道:「安違眾舉親,明也。玄必不負舉
,才也」(《晉書?謝玄傳》)。而別人卻不贊同郗超的意見,郗超又說:「吾嘗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亦得其任,所以知之」(《晉書?謝玄傳》)。於是朝廷召謝玄回朝,任他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市)。
謝玄上任後,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然後他鑒於當時晉軍缺乏戰鬥力的事實,招募勇士,組成「北府兵」。他所招募的人多是從北方逃來的農民,他們這些人背井離鄉、歷盡磨難,有北上抗敵、重返故鄉的強烈願望。經過一段時期的嚴格訓練,成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符堅派軍攻打襄陽(屬今湖北省),但為晉軍守將朱序所阻,頓兵城下,久攻不克。苻堅遂採納兗州刺史彭超的建議,在襄陽以東開辟新的戰場,進攻東晉江北各戰略要點,威脅晉都建康,支援襄陽戰場的作戰。七月,令彭超都督東討諸軍事,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令後將軍俱難、右禁將軍毛盛、洛州刺史鄒保率步騎7萬攻淮陽(今江蘇清江西)、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同時會梁州刺吏韋鍾進攻魏興(今陝西白河東漢江南),以牽制西部東晉軍。八月,彭超率兵7萬攻彭城,晉沛郡太守、龍驤將軍戴逯率眾守城。晉廷又派右將軍毛虎生率軍5萬鎮守姑孰(今安徽當塗),以抵禦秦軍。
太元四年(379年)二月,謝玄率萬餘人救援彭城,進駐泗口(今江蘇清江西南,即古泗水入淮水之口)。謝玄欲派人潛入城內通知戴逯援軍已到,部曲將田泓自請前往,卻被秦軍俘虜。秦軍用重金賄賂田泓,讓他宣傳晉軍已經失敗,田泓假裝答應。到城下時,田泓告訴城中守軍:「南軍垂至,我單行來報,為賊所得,勉之」(《晉書?謝玄傳》)!田泓遂為秦軍所殺。城中守軍聞後,士氣大振。當時彭超的輜重在留在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親率輕軍進攻彭城。謝玄於是揚言要派後軍將軍何謙襲擊留城,彭超聞後十分恐慌,放棄對彭城的包圍,返回留城,護衛輜重。戴遁和彭城太守戴祿乘機率彭城人馬,隨同何謙合力突圍,順利撤出,戴遁帶眾隨謝玄撤回廣陵。[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同月,彭超入彭城後,遂留治中徐褒守衛,繼與俱難會師向南進軍。四月,秦將毛當、王顯率步騎2萬自襄陽(今屬湖北)出發,向東與俱難、彭超等人會合,進攻淮南。五月,俱難、彭超攻下盱眙,俘獲晉高密內史毛躁之。秦軍6萬人將晉幽州刺史田洛圍困於三阿(今江蘇金湖東南)。晉廷極為震驚,速派征虜將軍謝石率水軍屯塗中(指安徽、江蘇境內滁水流域)。晉右衛將軍毛安之等率4萬人屯堂邑(今江蘇六合北)。秦將毛當、毛盛率騎兵2萬襲擊,毛安之等潰退。謝玄自廣陵出發救援三阿。不久,秦軍失敗,退保盱眙。六月,謝玄與田洛率軍5萬進攻盱眙,俱難、彭超再次失敗,退往淮陰。謝玄派何謙等率領水軍乘潮而上,乘黑夜焚燒了前秦在淮水上鋪設的浮橋,邵保戰死,俱難、彭超倉皇北渡淮水。謝玄與何謙、田洛共同率軍追擊,與秦軍在君川(今江蘇盱眙北)決戰,晉軍大勝,俱難、彭超隻身逃往北方。此次作戰之後,朝廷論功封他為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封東興縣候。[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符堅雖遭挫折,但滅亡東晉統一天下之志絲毫未動。太元七年(382年)十月,符堅在長安(今西安西北)與群臣商議進攻東晉的事宜,他說曰:「吾統承大業垂二十載,芟夷逋穢,四方略定,惟東南一隅未賓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嘗不臨食輟鶚,今欲起天下兵以討之。略計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萬,吾將躬先啟行,薄伐南裔,於諸卿意何如」(《晉書?符堅載紀》)?時朝臣多反對,唯秘書監朱肜、冠軍將軍慕容垂等力主攻晉。苻堅自恃國強兵眾,誇口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堅持攻晉。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東晉都督江、荊等七州諸軍事桓沖率軍10萬攻襄陽(今屬湖北),另派兵擊沔(今漢水及其北源陝西留壩西沮水)北諸城及武當(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又遣將攻蜀,拔五城(今四川中江),進攻涪城(今四川綿陽東)。六月,桓沖別將攻拔萬歲、築陽(今湖北谷城北)。[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苻堅獲悉,倍加震怒,除分別派兵援救外,即於七月下詔大舉攻晉(參見淝水之戰),征發各州郡公、私馬匹,平民十丁抽一。高門富豪子弟、精通武藝的都授以羽林郎,共得3萬多人,任命秦州主簿趙盛之為建威將軍、少年都統。對晉孝武帝司馬昌明、謝安和桓沖等人亦先任以官職。八月,苻堅派陽平公苻融統率驃騎將軍張蚝、撫軍將軍苻方、衛軍將軍梁成、平南將軍慕容?ゼ澳餃荽溝炔狡鋝5萬人為前鋒,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都督、梁二州諸軍事。不久,苻堅自長安南下伐晉,統領步兵60多萬,騎兵27萬,隊伍首尾千餘里,浩浩盪盪。
符融帶兵三十萬先到穎口(今安徽潁河入淮河口)。九月,苻堅到達項城(今河南沈丘),後續涼州兵始至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幽、冀之兵進抵彭城(今江蘇徐州),西路蜀漢方向的兵力順江而下,東路幽、冀方向的兵力到達彭城(今江蘇徐州)。東西綿延萬里,水陸並進,僅運糧船計有萬艘。[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在前秦大軍壓境之下,晉廷調兵遣將迎擊。派謝安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鎮守建康,任命
Ⅱ 求一首古風曲子名字
《咫尺相思》(樓主說的應該是最後一句念白)
策劃:紫雲紗 邪里邪氣
作曲:完美仙劍
編曲:完美仙劍 Cuttlefish 鴻鵠燕雀
作詞:蘇陌如 小魚蘿莉 月十一 紫雲紗 邪里邪氣 沄汐
二胡演奏:EZ-Ven
吉他演奏:鴻鵠燕雀
貝斯:藍皮
混音&母帶:Cuttlefish
演唱:小曲兒 音頻怪物 凌之軒 完美仙劍 Walker HITA Aki阿傑 小愛的媽 富貴哥 夢嵐 煙花Show
和聲:完美仙劍
配音:申秋香&陳光
海報製作:桃木梳
MV製作:費采拉
(小愛的媽)
朝飲白露 夕眠蒼霞
我隔川唱一宿天涯
(完美仙劍)
長了守候 消了年華
一杯月光盈牽掛
【蘇陌如】
(小曲兒)
故里天青 月籠人家
我聽春風吹醒桃花
(音頻怪物)
拂了枯榮於劍下
一繪百世入芳華
【小魚蘿莉】
(凌之軒)
為誰烹過茶
我又入過誰的畫
(Walker)
琴聲它幽幽數載 未停歇
傾訴與你的訣別
(完美仙劍+小愛的媽+凌之軒)
山河 為你踏遍 回憶被釀成遙遠
任憑 風雨穿梭歲月 流連人間
(小曲兒+音頻怪物+Walker)
紅塵 千百丈 莫問輪迴路遠
提筆書舊事 清狂一卷
【月十一】
百里屠蘇:有時候,不能不去相信所謂命運……但在此之前,我想要走過很多地方,看不同的城鎮村莊,或許還能幫一幫那些遇上困難的人。我希望,有一個人可以和我一起走、一起看。晴雪,你願意當那個人,和我一起嗎?
(HITA)
半生荏苒 指尖流沙
且看世間多少繁華
(富貴哥)
亂了琴心聲色啞
一縷劍魄散天涯
【紫雲紗】
(夢嵐)
忘川邊蒹葭
隨風散落著入畫
(煙花Show)
三途邊 一曲遺韻榣山下
盛開了彼岸的花
【邪里邪氣】
(HITA+夢嵐+小愛的媽)
今生 凡塵幾度錯踏 光陰一剎那
只待 思念濁成酒釀 盡數飲下
(富貴哥+煙花Show+音頻怪物)
今世 只願與你再看 空谷繁花
最初 與最終 便是天涯
風晴雪:我……不會再去作靈女了。
百里屠蘇:……為何?
風晴雪:因為……我想陪著蘇蘇……去哪裡都好,到多遠的地方也無所謂,天涯海角都可以陪你……我願意……作你說過的那樣一個人……
(Aki阿傑)
守著 這幾百次輪回 只為了尋他
那個 凝眸處的少年 眉間點砂
(Walker)
而我 在記憶之中 將她勾畫
(Aki阿傑+Walker)
一筆 又一劃 都帶牽掛
(全體女聲)
今生 凡塵幾度錯踏 光陰剎那
只待 思念濁成酒釀 盡數飲下
(全體男聲)
今世 在記憶之中 描摹她
最初 與最終 便是天涯
【沄汐】
風晴雪:你此一生若只一瞬,縱然今世相守一瞬亦是一生……
小屠蘇+百里屠蘇:晴雪,我們回家吧。
風晴雪:好。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Ⅲ 可人的成長歷程
冰雪少女入凡塵
在游戲中我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金水鎮,但是她第一次出現在劍三江湖裡卻是在浩氣盟成立大會(……關於浩氣盟究竟何時正式成立一直是個謎……劍三混亂的時間線我就不說什麼了……)。文案中寫道,正當謝淵志得意滿地宣布浩氣成立時,本應聚焦在謝淵身上的目光全投向了這個飄然而來的少女。
帶著師父的薦書,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就這樣加入了浩氣盟。有人懷疑,有人不滿,有人議論紛紛,這些她都不了解,也不會在意。於彼時的她而言,最重要的只有師父和手中的劍,來浩氣不過是從師之命,對江湖,對正邪之爭完全沒有概念。只是當時的她不知道,一入江湖,便身不由己。
落雁峰上劍初鳴
對她的種種懷疑和非議停止在那次傳說中的會戰——七星戰十惡。
原來,昔年「七星」戰「十惡」,浩氣盟與惡人谷會戰之時,雙方勢均力敵,勝負難分。正當各大高手漸感疲憊之時,惡人谷那方突然沖出一名雙手掄著大錘的壯漢,那便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乾坤錘」忽而默。忽而默是榜上有名的力士,手中所持雙錘足有三百斤重!忽而默沖進人群,發瘋似地舞動手中大錘,浩氣盟各大高手本已筋疲力盡,面對這突然來襲,一時間不知所措!正當大錘將要落到搖光壇壇主月弄痕身上時,卻突然停住了!而擋住大錘的竟然便是可人那把纖細的劍!可人輕輕把劍一揚,忽而默竟微微向後退了半步。接著兩只大錘和一把細劍整整打了三個時辰。最後,忽而默倒下了,身上沒有一絲傷痕。他,居然是被累死的!
從此以後,她的劍術造詣便震驚了眾人,大家也才知道原來浩氣盟的第一高手是這個小小年紀的少女。
金水剿匪初領兵
從此以後,她便成為了七星中代表武力的開陽星。正如之前有評論所說的一樣,她什麼都不用做,就能作為一把最鋒利的劍震懾惡人。
雖是如此,浩氣盟的眾人卻並不僅僅只想讓她做一把劍,而更期待著她成為真正的合格領袖。於是謝淵派她到金水的浩氣營擔任統領。從小在身為劍聖實際也是劍痴的師父身邊長大,初入凡塵的少女不諳世事,除了劍以外對其他的一切幾乎一竅不通,更不用說領兵之事了。雖然這正是謝淵讓她到金水歷練的原因,但是對她本人而言,卻是極為苦惱的。金水的剿匪一事進行得並不順利,東漓寨的歸降之事亦在營地中引起了爭論不休。此時她的劇情對話就是她此時心情的最好寫照:
我原以為師父的劍就很復雜了,沒想到人心更復雜。
十五歲的少女初挑重擔就陷入了困境,還好謝淵還給她安排了後招——老將楊忠歸。楊老將軍出身天策,精通兵法,卻因曾經投降敵人而為崇尚忠義的天策府不容,於是被派到了浩氣盟做馬夫。謝淵因出身也曾被人排擠,於是對楊忠歸的遭遇十分同情,派他到可人身邊一是幫助可人順利完成任務樹立威信,二則是使他立功以便可以將功折罪。
楊老將軍很好地幫她解決了問題,但是看在玩家的眼裡多少會覺得可人作為領袖卻沒有主見,不配成為七星。但是作為領袖,她卻已經很好地做到了虛心聽取意見,對於楊將軍為何如此有才卻只是馬夫一事既迷惑又有些不平,東漓寨之事也做了正確而寬容的選擇(這件事雖然是聽取了楊忠歸的意見,但是同時還有個更德高望重的澄信大師反對,作為統領,真正能下決定的還是她)。並且對於一個初入江湖,江湖閱歷尚淺的少女要求過高不會太苛刻嗎?每個人都需要成長的過程。
另外,根據金水鎮出現的陽寶哥所說,蝙蝠幫曾經試圖伏擊過她。
此有佳人傾天下
金水一別,再見她之時已是浩氣盟之中。
彼時適逢浩氣盟大會,落雁城中熱鬧非凡,素來喜靜的她不堪其擾。因軍師翟季真說蘭亭書院十分清幽,她便帶著侍女下山小住。然而數年江湖風雨飄搖,她不再是當年懵懂無知的少女,本就聰慧非凡的她在楊忠歸的教導和江湖歷練中越來越有領袖的樣子,同時浩氣盟開陽壇主武功超群美貌絕倫的名聲也在江湖上越來越大。
所以聽說她下山小住,不少好事之徒都紛紛找借口來圍觀,就連從元風禁獄里逃出來的惡人都為了見她一面而敢闖蘭亭書院,使人不得清凈。江湖素來多紛擾,或許這便是她不再不諳世事後卻顯得更加清冷的原因吧。
往事回首已成謎
經過多年休整,浩惡雙方都有了大動作,又一次的會戰發生在落雁峰。而這件事被隱元會的人記錄了下來:我躲在密室里偷偷的往外面看,外面的場地中央兩個人打得難解難分,一個是浩氣盟的盟主,人人尊敬的謝大俠,另外一個人手上沒有兵器,但是他每一動都會有雪花紛飛,雖然未至深秋,但是躲在密室的我卻感到絲絲寒意。他們打的不相上下,但其他惡人卻漸漸被浩氣盟進逼,眼看浩氣盟這邊就要把那些惡人包圍住了,突然那邊一個看著比我還瘦小的邋遢小子像瘋了一樣發起狂來,眨眼間殘肢亂飛,鮮血瞬間濺滿了他的身軀。
浩氣盟的包圍圈被打開了一個不小的缺口,眼看那些惡人就要突圍成功,一神秘女子緩緩從空中飄落,她面色蒼白,卻美的像天上的仙子。一劍便止住了瘋子的殺戮和他戰在一處,一時間寒梅和雪花在風中飛舞……瘋小子不知道為什麼呆住了,白衣仙子也靜靜與那小子對視。白衣仙子突然說了什麼,那瘋子像是畏懼什麼轉身就跑,她也不阻攔,就這么默默地注視著那個男子消失在遠處……戰斗伴隨著瘋小子離開落下了帷幕,這次大戰使惡人谷元氣大傷,謝淵的威望在武林中一時無兩……
——《劍俠武林志卷二·其二》
這里的白衣仙子和瘋小子指的便是可人和莫雨,也是那次以後眾人覺得他們之間有糾纏不清的關系。官方以前的人物關系圖上更是顯示了二人有心靈感應的關系,70年代小攻防剛開的時候也各種宣傳二人關系,於是玩家們紛紛猜測起可人的身份,畢竟她的身世除了是劍聖徒弟以外一片空白。從稻香村的小荷到莫雨的姐姐莫楓,各種猜測觀點層出不窮。不過可人是莫楓這一條已經被劍三主策陽寶哥在微博上否定,而小荷這一條因為劇情的各種改動充滿了時間bug,是不是已經被廢棄也不得而知。所以可人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是個謎。
唯一可知的是每周二、四的小攻防已經成長了很多的兩人作為雙方主將仍舊在爭斗不休,大攻防可人見到米麗古麗的第一句話還是「小瘋子可在谷中?」
而他們之間的關系和秘密,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赴南詔力助師尊
南詔攻唐,廟堂之亂波及到了江湖。蕭沙被救出帶著山河社稷圖投奔了南詔王,與南詔王在融天嶺設下屠龍大會的陷阱,五毒內亂,各大門派的掌門也紛紛被天一教暗算而擒,李倓冒充劍聖到處破壞劍聖名聲。浩氣盟為了追回山河社稷圖傾巢而出,一直追到了白龍口。
此時李復收到了關於南詔劍神的消息急赴成都,將失憶的秋葉青託付給了可人。不久以後,可人又接到師父的傳書,只好吧秋葉青託付給李白照看,動身前往蒼山洱海。
南詔皇宮秘境中,幫助李復救出了男扮女裝的南詔小皇子,卻曾因為這段劇情而被傳自己是女扮男裝……
亂世紅顏踏崢嶸
時光荏苒,南詔之亂後大唐安穩了幾年,浩惡之間也沒有過大的沖突。歲月似乎就這樣歸於平靜,卻不想這只是一場巨大風暴的序幕。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狼煙四起,餓殍遍地。
兩大陣營都紛紛相助唐軍,其中最出名的一次是可人和穆玄英率部在龍門荒漠攔下了所有糧草並全殲狼牙軍二萬人,這也是後來狼牙軍決定建立糧草據點,並形成新的陣營日常的直接原因。
楓華谷,馬嵬驛,大明宮,龍門荒漠,亂世紅顏踏遍崢嶸。現在的她,不再是當初只為了師父的吩咐而入浩氣的小女孩,她找到了自己的劍道——守護,也一定會將這條道好好繼續下去。
她的故事,還在繼續……
Ⅳ 關於劍網三宣傳CG
你說的是劍網3三周年紀念視頻吧,那個是不是裡面還有慕容追風和小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