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關於禁毒宣傳的手抄報

關於禁毒宣傳的手抄報

發布時間:2021-06-27 22:54:59

A. 禁毒手抄報的內容

禁毒手抄報的內容可以從介紹什麼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歷史上的事跡三個角度進行描述。

1、什麼是毒品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麻醉葯品及精神葯品品種目錄》中列明了121種麻醉葯品和130種精神葯品。

根據中國禁毒網權威發布, 毒品分為傳統毒品、 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質。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是麻醉葯品類中的大麻類、鴉片類和可卡因類。

(1)關於禁毒宣傳的手抄報擴展閱讀:

道光十八年,清政府再次下令禁煙,並派湖廣總督林則徐到廣東查辦。次年 3月到達廣州的林則徐嚴厲禁煙,掀起了著名的收繳鴉片、虎門銷煙的禁煙行動,但卻遭到帝國主義的反對和干涉,禁煙大業就這樣前功盡棄。

鴉片戰爭以後禁令從未實施。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宣布禁煙禁毒,也沒有禁絕。一些官吏保護販毒活動,供給飛機、輪船和武裝,為販毒犯走私運毒提供方便,以致煙毒泛濫成災。

B. 關於禁毒的手抄報

可以寫毒品的壞處:
1,吸毒對社會的危害 (1)對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 (2)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吸毒首先導致身體疾病,影響生產,其次是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同時毒品活動還造成環境惡化,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3)毒品活動擾亂社會治安:毒品活動加劇誘發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給社會安定帶來巨大威脅。無論用什麼方式吸毒,對人體的身體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2,吸毒對身心的危害 (1)身體依賴性,由於反復用葯所造成的一種強烈的依賴性。 毒品作用於人體,使人體體能產生適應性改變,形成在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狀態。一旦停掉葯物,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系列嚴重反應,稱為戒斷反應,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葯者為了避免戒斷反應,就必須定時用葯,並且不斷加大劑量,使吸毒者終日離不開毒品。 (2)精神依賴性 毒品進入人體後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使吸毒者出現一種渴求用葯的強烈慾望,驅使吸毒者不顧一切地尋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現精神依賴後,即使經過脫毒治療,在急性期戒斷反應基本控制後,要完全康復原有生理機能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更嚴重的是,對毒品的依賴性難以消除。這是許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復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醫、葯學界尚待解決的課題。 (3)毒品危害人體的機理 我國目前流行最廣、危害最嚴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屬於阿片燈葯物。在正常人的腦內和體內一些器官,存在著內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體。在正常情況下,內源性阿片肽作用於阿片受體,調節著人的情緒和行為。人在吸食海洛因後,抑制了內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漸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狀態,一旦停用就會出現不安、焦慮、忽冷忽熱、起雞皮疙瘩、流淚、流涕、出汗、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這種戒斷反應的痛苦,反過來又促使吸毒者為避免這種痛苦而千方百計地維持吸毒狀態。冰毒和搖頭丸在葯理作用上屬中樞興奮葯,毀壞人的神經中樞。
有關禁毒的法律:
有《禁毒法》
《禁毒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一部法律。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國家主席胡錦濤以第七十九號令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

國際禁毒日(這個挺好的)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即國際反毒品日。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解決毒品問題。

遠離毒品關愛未來(這個有些長,你要篩著用)
目前,日趨嚴重的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災難。毒品的泛濫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並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的威脅。 據聯合國的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額達5000億美元以上,毒品蔓延的范圍已擴展到五大洲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種毒品的人數已高達2億多,其中17~35周歲的青壯年佔78%。 毒品已成現今困擾社會生活最大的禍患,多少人因這個僅次於軍火而高於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買賣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工作的能力,出賣了自己的良心,背棄了家人與朋友,甚至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意義,更為嚴重的是有人就因這小小的葯丸獻上了年輕且無價的生命!請人們仔細地想想,你覺得這樣值嗎?有很多因吸毒或販賣毒品的人們,就用他們一個又一個的曲折而慘痛的經歷告訴我們,毒品的危害是多麼的巨大啊!! 「毒品」,兩個再簡單不過的字眼,可出現的頻率卻非常之高,在報紙上、宣傳欄里、書本中……但是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僅可以對吸毒者個人造成無法形容的傷害,而且還帶給吸毒者家庭乃至社會非常巨大的傷痛與影響呢? 其實毒品並非是「毒性葯品」的簡稱。它是指出於非醫療目的而反復連續使用能夠產生依賴性(即成癮性)的葯品。從自然屬性來講,這類物質在嚴格管理條件下合理使用具有臨床治療價值,也就是說,在正常使用下,它並非毒品,而是葯品。不過,從社會屬性來講,如果為非正常需要而強迫性覓求,從而這類物質失去了葯品的本性,這時的葯品就成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當然也有些物質成癮性大,早已淘汰出葯品范圍,只視為毒品,例如海洛因。 吸毒——這一丑惡現象乘著我國改革開放之機,肆無忌憚闖了進來,帶來的危害真是數也數不清!主要對人體與身心的危害在於毒品作用於人體,使其體能產生改變,形成在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狀態。一旦停掉葯物,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戒斷反應,使人感到痛苦萬分。許多吸毒者在沒有經濟來源購毒、吸毒的情況下,或死於嚴重的身體戒斷反應引起的各種病發症,或由於痛苦難忍而自殺身亡。所以這種戒斷反應的痛苦,反過來又促使吸毒者為避免這種痛苦而千方百計地維持吸毒狀態。也有很多人忍受不了這種強烈的痛苦而不斷加大劑量,使吸毒者終日離不開毒品。而毒品進入人體後又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出現精神依賴性,並導致幻覺和思維障礙等一系列的精神障礙。使吸毒者出現一種渴求用葯的強烈慾望,驅使吸毒者不顧一切地尋求和使用毒品,甚至為吸毒而喪失人性。吸毒不僅對人體與身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還帶給社會與家庭不少的傷痛。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並且對社會生產力有巨大的破壞性,還擾亂社會治安,帶給人們巨大的威脅,毒品活動造成環境惡化,並逐年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毒品帶給人類的只會是毀滅。舊中國,我們曾受鴉片的泛濫,而被稱為「東亞病夫」,使民窮財盡、國勢險危。吸毒於國、於民、於己有百害而無一利!毒品摧毀的不但是人的肉體,也是人的意志。我希望人們要積極宣傳毒品的危害,自覺地與吸毒、販毒等不法行為作斗爭,珍愛生命,終身遠離毒品、拒絕毒品! 「遠離毒品,關愛未來」,對每一個人而言,這決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無論是出於主觀還是客觀,有些路,永遠不能走;有的錯,永遠都不能犯!

我是從網路上看的,你可以進去再看看有什麼好用的:
http://ke..com/view/26889.htm
這是禁毒日的完整的:
http://ke..com/view/61977.html

C. 禁毒手抄報內容可以寫什麼

1、可以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毒品。根據《刑法》第條的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2、可以寫毒品的基本特徵。毒品具有依賴性;具有非法性;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為「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十二個字。毒品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毒品問題誘發其他違法犯罪,破壞正常的社會和經濟秩序;毒品問題滲透和腐蝕政權機構,加劇腐敗現象。

4、可以寫一些關於毒品的歷史記憶。中國歷史上深受鴉片煙毒之害。清雍正五年(1727),英印殖民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走私商陸續向中國傾銷鴉片。道光十九年(1839),輸入中國的鴉片達 4萬箱。中國每年因吸毒耗費的白銀外流約 500萬兩。鴉片煙毒使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國防、人民健康和家庭生活深受破壞和摧殘。

道光十八年,清政府再次下令禁煙,並派湖廣總督林則徐到廣東查辦。次年 3月到達廣州的林則徐嚴厲禁煙,掀起了著名的收繳鴉片、虎門銷煙的禁煙行動,但卻遭到帝國主義的反對和干涉,禁煙大業就這樣前功盡棄。鴉片戰爭以後禁令從未實施。

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宣布禁煙禁毒,也沒有禁絕。一些官吏保護販毒活動,供給飛機、輪船和武裝,為販毒犯走私運毒提供方便,以致煙毒泛濫成災。

5、可以寫一些禁毒標語。如: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吸毒害人害己害社會;一日吸毒,一生戒毒,終生想毒;敲開了毒品的門,挖好了自己的墳;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一吸興奮,二吸上癮,三丟性命。

(3)關於禁毒宣傳的手抄報擴展閱讀

導致吸毒的原因:

1、好奇心驅使,逐漸發展成癮;

2、思想空虛,尋找刺激;

3、不相信吸毒上癮後戒不了,結果不能自拔;

4、因不知情被欺騙、引誘吸毒;

5、親友間的相互影響;

6、精神苦悶,情緒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脫苦惱;

7、因治療疾病,長期服用某種產生依賴性的葯物而成癮。

把青少年作為禁毒預防教育的重點的原因: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心理發育時期.好奇心重,判別是非能力不強,抵制毒品侵襲的心理防線薄弱,加之對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違法性缺乏認識,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襲。部分省份的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因此,對青少年進行珍惜生命,遠離毒品的教育是禁毒預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D. 關於禁毒手抄報的內容

1、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約有10萬人死於吸毒,另有約1000萬人因吸毒而喪失正常的智力和工作能力——珍惜您的生命,請遠離毒品。

2、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

3、毒品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毒品問題誘發其他違法犯罪,破壞正常的社會和經濟秩序;毒品問題滲透和腐蝕政權機構,加強腐敗現象。

4、吸毒者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違法者,也是受害者。從醫學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雙重身份。要正確地對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當作犯罪分子歧視他們,又要區別於一般病人,嚴格管理,依法科學戒毒。

5、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心理發育時期.好奇心重,判別是非能力不強,抵制毒品侵襲的心理防線薄弱,加之對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違法性缺乏認識,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襲。因此,對青少年進行珍惜生命,遠離毒品的教育是禁毒預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6、毒品是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卡因、大麻、杜冷丁等200餘種國際公約明令禁止的麻醉品與精神葯物的統稱,也包括美國等地流行起來的迷幻葯。國際上通常把毒品分為九大類,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有鴉片類、可卡因類和大麻類,可卡因類被稱為「百毒之王」。

E. 禁毒手抄報

毒品是全球性的災難,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目前,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毒品潮,不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敗壞社會風氣,而且.直接導致和誘發各種犯罪,威脅著全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遏制、減少直至最終消除毒品犯罪,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打擊毒品犯罪成為各國司法機關所共同面臨的一項嚴峻任務。而我們在戒毒工作中發現,很多吸毒者都是因為對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誘騙吸毒,有的為了「治病」而濫用毒品,結果成癮而不能自拔!為了教育廣大青少年,以達到識毒、戒毒、禁毒的目的,我們戒毒中心制定了這個《禁毒宣教》手冊,旨在加強對禁毒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識,也希望能對控制吸毒這一惡習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毒品概述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務院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麻醉品和精神葯品,它具有以卜的共同特徵:(1)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強制性地使吸食者連續使用該葯,並且不擇手段地去獲得它:(2)連續使用有加大劑量的趨勢:(3)對該葯產生精神依賴及軀體依賴性,斷葯後產少戒斷症狀(即斷葯後會出現「脫癮」症狀):(4)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會產生危害性結果。
二、易染人群和環境
從理論上講,任何人在一定環境中和條件下均有可能成為吸毒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見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癮,被認為是易染吸毒人群。而另一些人,盡管各種條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認為是不染吸毒人群。當然,所以易染人群是相對的,還必須在一定的環境和毒品存在的情況下易感性強。常見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幾種
(一)從小有人格行為不良者
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現:不遵守社會習俗,缺乏自尊心、抑鬱體驗,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控制,經不起挫折,社會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學習慾望;與家庭關系疏遠,精神痛苦,無視規章制度,尋求感覺刺激;早年就有飲酒、吸煙習慣,逃學和撒謊,尋求獨立和自由,對成績和目標缺乏興趣,對社會持批評態度,有越軌行為,與同伴的關系較父母更為密切。行為問題為夥伴強化。

F. 禁毒手抄報句子

一旦沾染毒品就會成癮是每個吸毒者的必然結局,陳宇時間的快慢與使用毒品的種類,純度,劑量,每日的次數,及濫用的方式而異,個體耐受差異也有重要關系。

據資料記載,吸食海洛因,每次1g連續三天就能使人產生毒癮,也有報道,每日稀釋一次海洛因,五天左右就能產生毒癮,亦有報道,海洛因四號靜脈注射一次足以令你上癮,戒斷綜合征的出現是認定壓片類成癮的重要臨床標志。

G. 關於禁毒手抄報的資料

禁毒內容的宣傳,旨在通過加強對禁毒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識。

毒品的危版害有很多,歸納起權來最主要的危害有兩大類:

一、吸毒對身心的危害

(1) 吸毒對身體的毒性作用:通常伴有機體的功能失調和組織病理變化。

(2) 戒斷反應:是長期吸毒造成的一種嚴重和具有潛在致命危險的身心損害,通常在突然終止用葯或減少用葯劑量後發生。

(3) 精神障礙與變態: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礙是幻覺和思維障礙。

(4)感染性疾病:靜脈注射毒品給濫用者帶來感染性合並症,最常見的有化膿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艾滋病

二、吸毒對社會的危害

(1)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

(2) 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

(3) 毒品活動擾亂社會治安

H. 禁毒手抄報的樣板和內容

禁毒教育資料
毒品是全球性的災難,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目前,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毒品潮,不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敗壞社會風氣,而且.直接導致和誘發各種犯罪,威脅著全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遏制、減少直至最終消除毒品犯罪,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打擊毒品犯罪成為各國司法機關所共同面臨的一項嚴峻任務。而我們在戒毒工作中發現,很多吸毒者都是因為對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誘騙吸毒,有的為了「治病」而濫用毒品,結果成癮而不能自拔!為了教育廣大青少年,以達到識毒、戒毒、禁毒的目的,我們戒毒中心制定了這個《禁毒宣教》手冊,旨在加強對禁毒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識,也希望能對控制吸毒這一惡習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毒品概述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務院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麻醉品和精神葯品,它具有以卜的共同特徵:(1)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強制性地使吸食者連續使用該葯,並且不擇手段地去獲得它:(2)連續使用有加大劑量的趨勢:(3)對該葯產生精神依賴及軀體依賴性,斷葯後產少戒斷症狀(即斷葯後會出現「脫癮」症狀):(4)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會產生危害性結果。
二、易染人群和環境
從理論上講,任何人在一定環境中和條件下均有可能成為吸毒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見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癮,被認為是易染吸毒人群。而另一些人,盡管各種條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認為是不染吸毒人群。當然,所以易染人群是相對的,還必須在一定的環境和毒品存在的情況下易感性強。常見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幾種
(一)從小有人格行為不良者
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現:不遵守社會習俗,缺乏自尊心、抑鬱體驗,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控制,經不起挫折,社會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學習慾望;與家庭關系疏遠,精神痛苦,無視規章制度,尋求感覺刺激;早年就有飲酒、吸煙習慣,逃學和撒謊,尋求獨立和自由,對成績和目標缺乏興趣,對社會持批評態度,有越軌行為,與同伴的關系較父母更為密切。行為問題為夥伴強化。
(二)青少年
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辨別是非能力較易受騙上當,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人生觀腐朽、虛榮心強、愛講排場、情緒不穩定、頑固易怒、逞強好勝等而又對吸毒的危害性缺乏認識的青少年更易為誘因所驅使而進入吸毒的行業。
(三)個體戶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有些個體戶富了,他們有的是錢,吃、喝、玩都有了,只缺少些刺激,另外他們雖然有錢,但是也存在很多煩惱和苦悶,為了追求刺激,消除煩惱,他們走向毒淵。有些個體戶的親人長期處在吸毒的環境中,受到不良的感染也會參與吸毒。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販毒分子為了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而追尋這些「闊老」,使用種種技倆,誘騙這些「錢老闆」吸毒,這也是個體戶吸毒多的因素之一。
(四)某些職業人員
一般而言,職業人員吸毒所佔比例不高,因他們的實際收入,難以支付昂貴的毒品支出。但一些較為特殊的職業,如汽車司機、采購員等,經常在外接觸的人多,較易獲得毒品,並由於離開家庭、單位,缺乏約束,一有機會就會染毒。易染環境如下:
(一)交上壞朋友
(二)家庭富有
(三)處於吸毒流行地區
三、吸毒的危害
吸毒影響社會經濟財富的創造和積累。據聯合國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數字,世界上吸毒人員超過5000萬人。每年有幾十萬癮君子因吸毒喪命。全球毒品交易額約達8000—10000億美元,吸毒問題嚴重的國家,不得不撥出巨款用於防治吸毒及相關問題的開支;同時由於長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勞動能力降低,或者導致勞動力完全喪失,從而影響社會財富的創造,也問接給國家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吸毒與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吸毒引起社會犯罪增加。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癮後,擺脫不了毒癮的煎熬,為了滿足毒癮,鋌而走險,進行偷扒搶竊,貪污、賣淫,甚至殺人的犯罪活動;另一方面是販毒分子瘋狂的報復,恐嚇,暗殺等活動,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擾亂社會秩序。
吸毒損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傳播等公共衛生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愛滋病的感染和傳播。艾滋病是當前危害人類健康最凶惡的疾病之一,被稱為「超級癌症」。其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便會發展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於免疫功能嚴重受損所致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且死亡率高。據調查我國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濫用毒品(靜脈注射)來傳播流行。雲南艾滋病監測中心負責人指出:「目前,在國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靜脈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為23%,而我國邊境一帶的毒品流行重災區,吸毒群體艾滋病感染率竟高達68%……。」例如1989年在雲南德宏地區爆發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針頭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四、吸毒成癮的特徵
根據《關於禁毒的決定》第8條規定,吸毒行為一般分為吸毒行為和成癮行為兩種。行為人的行為只要具備下述三個特徵就可認定為吸毒。吸毒成癮一般有三個主要特徵:1.葯物耐受性。即指不斷地使用同一種葯物以後其效果的退化,需要加大劑量才能獲得與以前同樣的或相似的效果;2.身體上的依賴性。即指在某一段時間內不斷服用某種葯物帶來的生理上的變化,需要繼續服用這種葯物來維持身體上的要求。3。心理上的依賴性。即指某人精神上需要某種毒品,一般就是習慣。從實踐中的情況來看,凡是吸毒成癮者,其症狀普遍表現為身體虛弱,面色臘黃,精神禿廢,萎靡不振,一旦毒癮發作,有的涕涎交流,頓足捶胸:有的站立不起,咳血不止;有的亂碰亂撞,啃牆吃土;有的滿地打滾,哭天喊地。種種丑態,不一而足。吸毒者雖然吸毒但未形成癮癖,也不能認定為吸毒行為。只有同時具備這兩點,對行為人才能按照關於吸毒成癮的規定予以處置。
五、美沙酮替代遞減法戒毒簡介
美沙酮是合成麻醉性鎮痛葯,具有嗎啡樣葯理作用。能控制阿片類的戒斷症狀。口服後吸收完全,吸收後85%與血漿蛋白結合,主要分布在肺、腎和脾臟。其生物利用度為90%。胃腸道給葯於3小時達血濃高峰,血峰濃度能維持2—6小時,其半衰期為15小時。口服後能有效地抑制症狀24—32小時。美沙酮的治療血濃度為O。48—0.86毫克/每升,中毒血濃度2毫克/每升,至死血濃度)4毫克/每升。美沙酮主要由肝臟代謝,從尿和大便中排泄。美沙酮替代遞減法適用於各中阿片類葯物的戒毒治療,尤其適用於海洛因依賴者,也可用於嗎啡、杜冷丁、二氫埃托啡等的依賴者,其用葯原則是:單一用葯,逐日減量先快後慢,只減不加,停葯應堅決。
六、復吸的原因分析
(一)急性脫癮治療不徹底
有些患者經過幾天的急性脫癮治療就出院了,而且末完全脫癮;有的是在家庭治療,方法不正規,缺乏嚴格控制,致使療效不住。這樣自然容易復吸。
(二)精神依賴
患者整天沉溺於對毒品的思念當中,開始還能剋制,若處於有利環境,再加上堅強的毅力,繼續克制下去,經過較長時間,心癮逐漸淡化並最後消失,這才算徹底戒毒了。若處於不利環境中,或者毅力不堅強,剋制不住毒品的誘惑,會再次成為癮君子。
(三)舊朋友的壓力及舊環境的影響
患者在急性脫癮後,又回到原來那些吸毒的舊朋友或販毒者當中,受到他們的誘惑或壓力:看到曾經使用過的吸毒工具,吸毒的地方都會成為暗示物,使其觸景生情,刺激患者想到毒品,由毒品想到其給自己帶來的快感,這樣一來,又迫使他們再次吸毒。
(四)精神刺激
患者脫癮治療後,仍然和普通人一樣,會受到各種挫折與打擊,以及其它精神刺激:家庭問題、工作問題、經濟問題等。他們因穩定性差,遇到這些事更容易引起情緒不穩、心煩、悲觀、灰心喪氣、缺乏自信心,在這樣的情況下,重復吸毒也是很有可能的。
(五)錯誤的認識
有的成瘸者脫癮後這樣想:「戒毒這段時間太苦了,再吸一次後與毒品再決心與毒品告別,就這么一次,而且剛脫癮結束,不會成癮的,我會完全控制住自己不吸的」。結果是吸了一次下一次決心,再吸一次再下一次決心,周而復始,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沒有止境的吸下去。

閱讀全文

與關於禁毒宣傳的手抄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園消防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48
2014年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160
廣東中外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建設民生電子商務 瀏覽:520
銀行轉盤搖獎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6
小學暑期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526
春節飲料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731
2014年食品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795
旅遊營銷方案與公文實戰範本 瀏覽:596
政府春節新聞策劃方案 瀏覽:259
法院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231
初中教師普通話培訓方案 瀏覽:886
美發店充卡營銷方案 瀏覽:837
電子商務發展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瀏覽:566
電子商務典型事件 瀏覽:239
對康養小鎮策劃方案的評判 瀏覽:642
公司組織拔河比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1
促銷籌劃方案效果測試 瀏覽:378
咖啡店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739
水面游樂項目推廣方案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