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中醫減肥與子午流注策劃書

中醫減肥與子午流注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06-27 17:14:55

『壹』 請問,中醫所說的「子午流注」是什麼請舉例詳細解釋和說明。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針灸於辯證循經外,按時取穴之一種操作規程方法。它的含義,就是說人身之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針灸大成》徐氏有「剛柔相配,陰陽結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之說。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即經所謂刺實者刺其來。補者隨其去,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刺其來迎而奪之,刺其去去隨而濟之,按照這個原則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療效,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時間條件,以自然界周期現象,與人體氣血周流的情況相配合的。在《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都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本輸》篇,記載井滎俞很詳明,惟於井滎俞配屬五行,僅有陰井木、陽井金,其餘均無配屬。《難經·六十四難》對井滎俞配屬五行和十干運用,才有進一步的說明。《靈樞·衛氣行》篇雲:「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靈樞·五亂》篇說:「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謂「得天時而調之」。《甲乙經》說:「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陽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陽分而刺之。病在於陰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陰分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與子午流注有密切之關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賦》,將子午流注的應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說明,元·竇漢卿著《標幽賦》,內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查時日之旺衰」,由此可見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針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針灸節要》、《醫學入門》、《針灸大成》等書皆有論述。而《針灸大全》徐鳳氏又推而廣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訣」,學者多為習誦以便應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來已久,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所注重的一種高級的針灸療法。(來源:中國武當網)

子午流注者,謂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經有十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余兩經,三焦、包絡也。三焦乃陽氣之父,包絡乃陰血之母,此二經雖寄於壬癸,亦分派於十干,每經之中,有井、滎、俞、經、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陰井木而陽井金,陰滎火而陽滎水,陰俞土而陽俞木,陰經金而陽經火,陰合水而陽合土。經中有返本還元者,乃十二經出入之門也。陽經有原,遇俞穴並過之,陰經無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太沖之例。又按《千金》雲:六陰經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孫,辛列缺,癸水泉,包絡內關是也。故陽日氣先行,而血後隨也。陰日血先行,而氣後隨也。得時為之開,失時為之闔,陽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見者氣納於三焦;陰干注臟,乙、丁、己、辛癸而重見者,血納包絡。如甲日甲戌時,以開膽井,至戊寅時正當胃俞,而又並過膽原,重見甲申時,氣納三焦,滎穴屬水,甲屬木,是以水生木,謂甲合還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時,以開肝井,至己丑時當脾之俞,並過肝原,重見乙未時,血納包絡滎穴屬火,乙屬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陰陽相濟也。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故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何謂甲與己合?曰:中央戊己屬土,畏東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遂將己妹,嫁與木家,與甲為妻,庶得陰陽和合,而不相傷,所以甲與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盡於此矣。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
甲日戌時膽竅陰,丙子時中前谷滎,戊寅陷谷陽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經注陽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尋,甲申時納三焦水,滎合天干取液門。
乙日酉時肝大敦,丁亥時滎少府心,己丑太白太沖穴,辛卯經渠是肺經,
癸已腎宮陰谷合,乙未勞宮火穴滎。
丙日申時少澤當,戊戌內庭治脹康,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
壬寅經火昆侖上,甲辰陽陵泉合長,丙午時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細詳。
丁日未時心少沖,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復溜腎水通,
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已包絡大陵中。
戊日午時歷兌先,庚申滎穴二間遷,壬戌膀胱尋束骨,沖陽土穴必還原,
甲子膽經陽輔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氣納三焦脈,經穴支溝刺必痊。
己日巳時隱白始,辛未時中魚際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內踝比,
丁丑時合少海心,己卯間使包絡止。
庚日辰時商陽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臨泣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歸,
丙戌小腸陽谷火,戊子時居三里宜,庚寅氣納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時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須忖,乙未太沖原太淵,丁酉心經靈道引,
己亥脾合陰陵泉,辛丑曲澤包絡准。
壬日寅時起至陰,甲辰膽脈俠溪滎,丙午小腸後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尋,
三焦寄有陽池穴,返本還原似嫡親。戊申時註解溪胃,大腸庚戌曲池真,
壬子氣納三焦寄,井穴關沖一片金,關沖屬金壬屬水,子母相生恩義深。
癸日亥時井湧泉,乙醜行間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門是,本尋腎水太溪原,
包絡大陵原並過,己巳商丘內踝邊,辛未肺經合尺澤,癸酉中沖包絡連,
子午截時安定穴,留傳後學莫忘言。

下邊是白話文解釋: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
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
來.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
,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
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況,作為知識了解可以,死用則不行。任何知識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讀者可按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中興衰的規律,逐漸探索適合於自身的保健方法。

『貳』 子午流注方法是否科學,中醫養生是偽科學嗎

中醫養生是按照時間規律來進行調理身體,從而達到養生目的。

『叄』 什麼是子午流注開穴法 詳細

什麼是子午流注開穴法 核心提示:中醫子午流注在我國歷史悠久,其理論基礎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奠定,在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寶庫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寶貴理論。 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把一天24 小時 中醫子午流注在我國歷史悠久,其理論基礎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奠定,在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寶庫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寶貴理論。 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把一天24 小時分為12 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腑的氣血運行及五腧穴的開合進行結合,在一日十二時辰之中人體氣血首尾相銜的循環流注,盛衰開合有時間節奏、時相特性。子午流注開穴法來源於這樣的規律,因時、因病、因人、因地從而准確、有效的調整患者氣血,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調理身體,恢復患者氣血運行的正常時間規律,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即經所謂刺實者刺其來。補者隨其去,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刺其來迎而奪之,刺其去去隨而濟之,按照這個原則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療效,這就叫子午流注法。 今天,中醫的經絡、穴位已經被西方發達的電子檢測技術確認,並且發現經絡確實是「活」的,是象流水一樣有「走向」的,即是說,是符合中醫所說的「子午流注」規律的。 掌握子午流注的規律,對養生和用葯都有很大的益處。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 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 (23 點至1 點),膽經最旺。 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這個時辰養肝血(陰)最好。 丑時(1 點至3 點),肝經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講:「卧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3 點至5 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劇咳或哮喘或發燒。 卯時(5 點至7 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 辰時(7 點至9 點),胃經最旺。 所以,人在 7 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可以在7 點清胃火。胃寒者7 點養胃健脾。 已時(9 點至11 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9 點健脾;濕盛者9 點利濕。 午時(11 點至13 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過緩者11 點補心陽;心率過速者滋心陰。 未時 (13 點至15 點),小腸經最旺。 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飯後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疏肝理氣; 申時 (15 點至17 點),膀胱經最旺。 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酉時(17 點至19 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戌時(19 點至21 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亥時 (21 點至23 點),三焦經最旺。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 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有人以為開穴的原因是因為營氣和衛氣恰在同一點上相遇,這一點上的穴就開了,這是大謬。要知道營衛之氣在人體各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內經說:「營衛之氣一日夜分別運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復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這樣一算,豈不是每天營衛之氣都有碰頭的機會了么?再仔細一算它們碰頭的機會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時,五十除於二十四得二,那就是營衛之氣在同一點相遇有兩次,如此說來,不是每天同一經穴要有兩次開穴,而且天天都一樣么這種理論如何站得住腳 其實他是把「開」字誤解做「開放」的意思,以為經穴開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這種理論。其實開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經氣在這時居於該穴,和該穴有關的身體各部病邪,都可藉針灸補瀉的作用宣通氣血(人身的疾病,歸納起來都是由氣血偏勝偏衰和積滯不通所致,)所以開穴時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內經中有守時待氣之說,就是這個理論的根據)人體臟腑經脈,六十六個經穴(五行穴)都配合陰陽五行,「時」「日」天干也配合陰陽五行.因為人體是一個小天地,天地之氣和人體之氣是相應的,所以營衛之氣在人體經脈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時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關系,相生,同氣才能相應而合;相剋,異氣就不能相應而合。所以十二「經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時,同氣相應,這條經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時的五行」相應,經氣旺盛,這穴就「開」了。但是為什麼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為天之氣以陰陽五行生化萬物,針灸治病完全是根據氣化原理來的,所以前賢探究出經氣與天氣相應的道理,而發明了「子午流注」針法。 它是注重時間條件,以自然界周期現象,與人體氣血周流的情況相配合的。在《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都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本輸》篇,記載井滎俞很詳明,惟於井滎俞配屬五行,僅有陰井木、陽井金,其餘均無配屬。《難經·六十四難》對井滎俞配屬五行和十干運用,才有進一步的說明。《靈樞·衛氣行》篇雲:「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靈樞·五亂》篇說:「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謂「得天時而調之」。《甲乙經》說:「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陽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陽分而刺之。病在於陰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陰分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與子午流注有密切之關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賦》,將子午流注的應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說明,元·竇漢卿著《標幽賦》,內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查時日之旺衰」,由此可見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針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針灸節要》、《醫學入門》、《針灸大成》等書皆有論述。而《針灸大全》徐鳳氏又推而廣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訣」,學者多為習誦以便應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來已久,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所注重的一種高級的療法。

『肆』 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主要講的是什麼意思

子午流注學說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12個時辰是對應人體12條經脈的。由 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在不同的時辰也有興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規律,對養生 和用葯都有很大的益處。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 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 來.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 ,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 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況,作為知識了解可以,死用則不行。任何知識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讀者可按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中興衰的規律,逐漸探索適合於自身的保健方法。 原文: 子午流注者,謂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時 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 ,住也。天干有十,經有十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腸、辛肺、壬 膀胱、癸腎,余兩經,三焦、包絡也。三焦乃陽氣之父,包絡乃陰血之母,此二經雖寄於壬癸 ,亦分派於十干,每經之中,有井、滎、俞、經、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陰井木 而陽井金,陰滎火而陽滎水,陰俞土而陽俞木,陰經金而陽經火,陰合水而陽合土。經中有返 本還元者,乃十二經出入之門也。陽經有原,遇俞穴並過之,陰經無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 甲出丘墟,乙太沖之例。又按《千金》雲:六陰經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孫,辛列 缺,癸水泉,包絡內關是也。故陽日氣先行,而血後隨也。陰日血先行,而氣後隨也。得時為 之開,失時為之闔,陽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見者氣納於三焦;陰干注臟,乙、 丁、己、辛癸而重見者,血納包絡。如甲日甲戌時,以開膽井,至戊寅時正當胃俞,而又並過膽 原,重見甲申時,氣納三焦,滎穴屬水,甲屬木,是以水生木,謂甲合還元化本。又如乙日乙 酉時,以開肝井,至己丑時當脾之俞,並過肝原,重見乙未時,血納包絡滎穴屬火,乙屬木, 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陰陽相濟也。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故甲與己合 ,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何謂甲與己合?曰:中央戊己屬土,畏東方 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遂將己妹,嫁與木家,與甲為妻,庶得陰陽和 合,而不相傷,所以甲與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盡於此矣。

『伍』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中醫認為人體中的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陸』 准確的子午流注時間表

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則是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23點至1點)膽經最旺,膽汁推陳出新。
丑時(1點至3點)肝經最旺,肝血推陳出新。
寅時(3點至5點)肺經最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於百脈,迎接新一天的到來。

卯時(5點—7點)大腸經最旺,此時起床利於排泄。

辰時(7點至9點)胃經最旺,此時吃早飯,有利消化。
巳時(9點至11點)脾經最旺,有利於吸收早飯的營養,生血。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午飯。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有利於吸收午飯營養。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精華。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清理心臟周圍的病邪,以利人進入睡眠。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通百脈,人應進入睡眠,修養百脈生息。
從亥時初(21點)開始到寅時末(5點)結束,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隨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時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這與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而愛鬧覺的嬰兒發育不良是一個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塵,要順應天時、順應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過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見子午流注對人的重要性。

『柒』 子午流注如何講解如何使用

子午流柱:

中醫子午流注在我國歷史悠久,其理論基礎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奠定在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寶庫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寶貴理論。

子午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把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的氣血運行及五腎俞穴的開合進行結合,在一日十二時辰之中人體氣血首位相銜的循環流注。盛衰開合有時間節奏,時相特性。子午流注抗癌療法來源於這樣的規律,因時,因病,因人,因地從而准確有效的調整患者氣血,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殺滅癌細胞,恢復患者氣血運行的正常時間規律,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想了解可以去哦!北京東城區東方銀座B座12A 天賜芙蓉養生會館

閱讀全文

與中醫減肥與子午流注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院中層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480
幼兒園消防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48
2014年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160
廣東中外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建設民生電子商務 瀏覽:520
銀行轉盤搖獎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6
小學暑期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526
春節飲料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731
2014年食品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795
旅遊營銷方案與公文實戰範本 瀏覽:596
政府春節新聞策劃方案 瀏覽:259
法院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231
初中教師普通話培訓方案 瀏覽:886
美發店充卡營銷方案 瀏覽:837
電子商務發展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瀏覽:566
電子商務典型事件 瀏覽:239
對康養小鎮策劃方案的評判 瀏覽:642
公司組織拔河比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1
促銷籌劃方案效果測試 瀏覽:378
咖啡店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