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淶源宣傳部

淶源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1-06-27 10:51:24

⑴ 200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分別是誰!

2005年中國十大感動

1。劉成章:65年來義務守護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漕碾村,眾多平凡的中國小鄉村中的一個,村民劉成章一家65年來義務維修、守護著一座1940年犧牲在這里的72名八路軍烈士墓。

這里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任何機構組織委派劉成章守護烈士墓,甚至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劉成章自己建的。只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情誼和目睹了72名戰士的遇難,劉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了這個責任。每天揀來石塊壘砌墓地,到後來在烈士墓旁蓋房居住日夜守護,劉成章做著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為袁崇煥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為八路軍守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義氣華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間。

2。趙華瓊:全國第一家民工醫院院長

一座天天在賠錢的民營醫院,一個自喻是最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只因為趙華瓊開了一家民工醫院。

在趙華瓊的醫院里看病會比其他醫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貴的葯,趙華瓊會叫他買便宜的葯,「一樣的化學成分,一樣會好,幾塊錢就解決掉了。」趙華瓊的葯價單上除了列出國家批準的零售價,還有每樣葯品的進價。她說:「克拉黴素8塊錢進來的,外面一直賣33塊,這是治胃病的葯,所有的醫院不可能把進價寫在上面。」

衛生部部長高強曾就中國的衛生形勢作專題報告說,中國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群眾利益。醫療問題始終是壓在中國肩上的一塊大石,而這塊大石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小民在幫忙負載。

關於她的醫院和理想,趙華瓊只有一句話:讓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3。白芳禮:現代武訓

9月23日,曾用蹬三輪車所得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芳禮老人住在六樓,因為樓層太高曾摔傷了胳膊,「我也想換換房,可現在房價太高了」,但他卻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白芳禮老人得到「先進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榮譽稱號,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景仰,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的心情更輕松一些。教育不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拿來感動的傷痛,難道我們要依靠武訓式的方式來辦教育?

4。謝嘉城:輔導功課換一元錢的早餐

廣東省從化市神崗二中初三學生謝嘉城,11月12日把一張手寫的公告貼在教室里,希望通過幫同學輔導功課,換取每日1塊錢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在學校食堂打掃半個月衛生,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頓免費伙食,謝嘉城只能和另外一個貧困生合吃一份飯。

可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一些貧困生那樣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離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爭的勇氣——他需要比我們更多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記者問:假如很多人幫你,學費生活費完全不用發愁,你還會繼續輔導同學功課嗎?謝嘉城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輔導同學是我自立的問題,我會堅持下去。

5。李紹為:千里背屍行

同伴無錢醫治病死異鄉,李紹為懷揣95塊錢千里背屍返鄉。「人是我帶出來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帶回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在外面死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帶回湖南去」,就這兩句話,李紹為義無反顧地扛著130多斤重的屍體,從福建轉輾到廣州,只為讓同鄉屍骨還鄉。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攤上這么一個老大,值!李紹為質朴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看來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李紹為打工一個月只領到95塊錢,是什麼讓施工方不付醫療款而坐視民工病死?禮失求諸野,基本的道德都隱藏在卑微的底層。

6。李學生:河南民工在溫州捨命救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學生,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飛身救出一個穿越鐵道的男童,而當他去救另一個遭遇危險的女童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獻出自己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在報道李學生救人一事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他感動了溫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動溫州、感動全國,我們的情感已經到了必須要付出生命才會被一個民工感動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們一直都是被驅趕、被管制、被歧視和辱罵的卑微群體。我們永遠不缺乏事後的嗟嘆和熱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時哪怕多給民工一個笑臉呢?

7。李迎新: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發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肅省渭源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長期從教,因著有《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而被關注。

與其說李迎新感動我們,不如說李迎新被代課老師們感動,不如說代課老師們感動了我們。這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還在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們那裡,師道尊嚴是那麼脆弱而同時又如此堅強。

一個月給多少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代課老師們說:三四百元。

8。張穎:192個艾滋孤兒的媽媽

改變生活軌跡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經在安徽阜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張穎,因為一次和艾滋孤兒的接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如今,張穎收養了192個艾滋孤兒,創建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為此張穎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這種病,別人不理她了,學校也不讓她上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張穎就是這樣以一個初為人母的身份來關心這些孩子。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還患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有著社會歧視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9。叢飛:無限制的愛心奉獻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人民幣,妻子因為他無限制的捐助而離婚,而2005年5月叢飛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他卻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唯一的「職務」是深圳義工聯藝術團團長,他每次演出都是這樣開場:「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

10。王茜與麥興志:絕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確診身患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姊妹病,患病幾率為百萬分之一,治癒率幾乎為零。1997年國慶,麥興志與王茜結婚。從此,這兩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開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單,意味著日日夜夜照料一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起居、醫療,意味著從一樓到他們住的七樓,麥興志背著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興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興志背著王茜去長城、故宮、天安門。

記者問:你能不能感覺到有時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快樂是裝出來的?麥興志說:很多時候強顏歡笑給我們看,避免我們傷心。那你也有裝出來給她看嗎?麥興志說:有。

就在這彼此的強作笑顏中,生命和愛情的力量蓬勃生長

⑵ 李天慧的介紹

李天慧,女,漢族,1958年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1975年參加工作,曾任淶源縣紀檢委、黨史辦副主任,保定市紀檢委宣教室副主任,蠡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2007年至今任保定市廣播電視局副調研員。

⑶ 梁辰的錄制電視台節目

2016年年初十五CCTV音樂頻道元宵晚會《星光璀璨演唱會第一季》梁辰 孫媛媛 鍾麗燕演唱《往事只能回味》 2016年2月21日 CCTV音樂頻道《翰墨音緣》欄目—人民音樂家呂遠與著名書畫家周智慧專輯特邀海政文工團女中音歌唱家梁辰演唱《大海啊故鄉》 2016年大年初五CCTV15音樂頻道《越來越好—新春大聯歡》梁辰和李行亮演唱《親密愛人》《願得一人心》 2016年大年初五CCTV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新春「送文化·走基層」走進廣西玉林五彩田園 梁辰演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2016年大年初四CCTV15《民歌·中國》新春「送文化·走基層」走進廣西興業,梁辰和張大偉演唱《追夢人》 2016年1月1日跨年夜央視CCTV-15音樂頻道跨年大直播《樂進新年-跨年特別節目》演唱歌劇卡門《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 2015十一期間播出的音樂頻道《放歌新中國(第二季)——穿越世紀的歌聲》演唱《追夢人》 2015年9月30【獻禮祖國央視大型直播晚會】錄制央視音樂頻道CCTV—15直播「2015星光璀璨演唱會」第三季。演唱《張三的歌》 2015年9月3日慶祝閱兵獻禮抗戰70周年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央視音樂頻道《中國音樂電視》欄目四個時段播放MV《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央電視台與中共淶源縣委宣傳部聯合製作,由女中音歌唱家梁辰、小鄧麗君戴韓安妮、王二小扮演者張凱、淶源縣王二小希望小學學生共同出演感人的MV 2015年9月2日--4日獻禮抗戰70周年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CCTV15音樂頻道播出梁辰《又見狼牙山》每天四個時段《中國音樂電視》欄目播出,由烏蘭托嘎作曲、維潤仙逸作詞、中共易縣縣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梁辰演唱 2015年8月3日赴寧夏中衛市錄制CCTV15《民歌中國》走近中衛。演唱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2015年7月1日參加CCTV-1綜合頻道以及音樂頻道播出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4周年主題歌會》與霍勇演唱《軍港之夜》 2015年5月4日CCTV音樂現場直播的《一起音樂吧》五四特輯點贊青春,與關牧村老師共同演唱《金梭和銀梭》《假如你要認識我》 2015年正月初五CCTV15音樂頻道央視音樂頻道現場直播春節盛宴大型直播節目《「樂來樂好」一起音樂吧新春大聯歡》演唱歌曲《夜來香》以及與孫媛媛鍾麗燕合作的《你的眼神》《甜蜜蜜》《思戀》《越來越好》《友誼地久天長》 2015年五月一日CCTV15光榮綻放《十大青年作曲家聲樂作品音樂會》演唱胡廷江老師的作品《木棉花開》 2015年正月十五元宵節CCTV7軍事頻道《軍營大拜年》欄目 走進東海艦隊,演唱個人作品《報告祖國》 2015年3月3日CCTV3—《綜藝盛典》與海政文工團著名相聲演員常貴田老師一起做客《綜藝盛典-周煒和他的戰友們》講述兩代海軍文藝工作者為兵服務的感人事跡。演唱海軍經典歌曲《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2015年2月14日CCTV音樂頻道《2015國際情歌大會》演唱歌曲《紅莓花兒開》 2014年10月1日CCTV15 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為新中國成立65周年獻禮《唱響中國夢——「中國夢」主題歌曲演唱會》梁辰、張海慶演唱《中國夢在你我心中》。 2014年08月22日錄制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中秋音樂會,演唱歌曲《心戀》。 2014年08月16日河北衛視《中華好民歌》欄目我與著名歌唱家蔣大為老師,著名媒體評論人梁宏達老師共同入主好民歌擔任嘉賓評審。 2014年06月 30日參加CCTV15音樂頻道七一特別節目——【星光璀璨-2014新民歌演唱會第二季】「大牌雲集星光熠熠,為建黨九十三周年獻禮」,與湯非共同演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014年05月11日參加河北衛視《炫動中國風》民歌季,與朱明瑛老師,跨界藝術家吳桐,樂評人山河一起擔任評審嘉賓,並演唱歌曲《一杯美酒》 2014年05月01日參加CCTV-15音樂頻道·5月1日特別節目——2014星光璀璨-新民歌演唱會,演唱歌曲《呼倫貝爾大草原》 2014年02月14日(正月十五)錄制慶「元宵節」「情人節」晚會,中央電視台CCTV15音樂頻道現場直播—「星光璀璨-中國情歌大會」,演唱歌曲《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2014年02月錄制音樂頻道春晚CCTV15-歌聲與微笑:《歡唱吧—2014年合唱春晚》演唱回族民歌《花兒與少年》 2013年10月1日參加錄制中央電視台CCTV15-音樂頻道 20:40黃金時間播出的「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演唱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2013年9月19日中秋節參加錄制中央電視台CCTV-15音樂頻道「更上一層樓」中秋音樂會 演唱歌曲《今夜月色如此溫暖》 2013年8月被評選為」中國十大青年女中音歌唱家「,是其中年齡最小的80後歌唱家,於27日在清華新清華學堂錄制中央電視台光榮綻放———「十大青年女中音歌唱家演唱會」 2013年4月20日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我和大海有個約會「平遠作品音樂會」演唱歌曲《為愛乾杯》 2013年4月19日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威爾弟歌劇《阿依達》音樂會,飾演主角埃及公主AMNERIS 2013年1月春節期間隨海軍赴西沙和南沙各島礁考察及慰問演出 2012年10月國慶期間多次在中央電視台CCTV15音樂頻道播放個人MTV《十月情歌》。並錄制個人新作品《我的中國海》《在路上》《水兵的問候》《微笑》以及《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我愛你塞北的雪》《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紫藤花》等翻唱並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CCTV15《每日歌曲》和CCTV3《天天把歌唱》欄目 2012年9月參加海軍《忠誠與輝煌》迎十八大海軍大型文藝晚會,演唱歌曲《我們在一起》 2012年1月10日參加中華全國關愛老年兒童慈善萬里行——新疆烏魯木齊演出,被組委會授予「中華關愛老年兒童活動演出金獎」榮譽稱號 2012年1月參加海軍駐京老幹部迎春晚會海政文工團大型文藝演出,演唱歌曲《歡樂的海洋》 2011年8月參加錄制海政文工團60周年《藝術人生》,演唱歌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 2011年6月參加廣電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直播晚會,演唱歌曲《誓言》 2011年3月到12月期間在天津,廣州,福建等地參加歌劇《奧涅金》在各地大劇院的巡演 2010年12月7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成功飾演主要角色「奧爾加」 2010年1月受外交部邀請赴俄羅斯莫斯科演出歌劇《奧涅金》飾演主要角色「奧爾加」並成功舉辦中國作品音樂會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俄語年,為紀念俄羅斯偉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經典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首演130周年,這是該劇在中國用俄文的首演。12月20、21、22日在北京天橋劇場與來自俄羅斯的歌唱家們聯袂演出歌劇《奧涅金》中成功飾演主要角色「奧爾加」 2009年10月2日國慶60周年活動在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每日歌曲》欄目播放個人MTV《偉大公僕》,並多次在中央電視台播放 2008年參加北京2008奧運會開閉幕式的演出 2008年12月28日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紀念偉大的作曲家舒伯特逝世180周年藝術歌曲與詠嘆調音樂會 2006年為《精選義大利古典聲樂作品示範教材》一書錄制范唱教材 2004年被選出代表黑龍江省赴俄羅斯彼羅比詹市藝術友好交流演出,演唱歌曲《軍營飛出一隻百靈》《紅莓花兒開》 2010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同年被海軍政治部文工團特招入伍.

⑷ 2006年度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簡介

0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劉成章:65年來義務守護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漕碾村,眾多平凡的中國小鄉村中的一個,村民劉成章一家65年來義務維修、守護著一座1940年犧牲在這里的72名八路軍烈士墓。

這里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任何機構組織委派劉成章守護烈士墓,甚至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劉成章自己建的。只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情誼和目睹了72名戰士的遇難,劉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了這個責任。每天揀來石塊壘砌墓地,到後來在烈士墓旁蓋房居住日夜守護,劉成章做著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為袁崇煥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為八路軍守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義氣華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間。

趙華瓊:全國第一家民工醫院院長

一座天天在賠錢的民營醫院,一個自喻是最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只因為趙華瓊開了一家民工醫院。

在趙華瓊的醫院里看病會比其他醫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貴的葯,趙華瓊會叫他買便宜的葯,「一樣的化學成分,一樣會好,幾塊錢就解決掉了。」趙華瓊的葯價單上除了列出國家批準的零售價,還有每樣葯品的進價。她說:「克拉黴素8塊錢進來的,外面一直賣33塊,這是治胃病的葯,所有的醫院不可能把進價寫在上面。」

衛生部部長高強曾就中國的衛生形勢作專題報告說,中國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群眾利益。醫療問題始終是壓在中國肩上的一塊大石,而這塊大石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小民在幫忙負載。

關於她的醫院和理想,趙華瓊只有一句話:讓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禮:現代武訓

9月23日,曾用蹬三輪車所得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芳禮老人住在六樓,因為樓層太高曾摔傷了胳膊,「我也想換換房,可現在房價太高了」,但他卻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白芳禮老人得到「先進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榮譽稱號,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景仰,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的心情更輕松一些。教育不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拿來感動的傷痛,難道我們要依靠武訓式的方式來辦教育?

謝嘉城:輔導功課換一元錢的早餐

廣東省從化市神崗二中初三學生謝嘉城,11月12日把一張手寫的公告貼在教室里,希望通過幫同學輔導功課,換取每日1塊錢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在學校食堂打掃半個月衛生,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頓免費伙食,謝嘉城只能和另外一個貧困生合吃一份飯。

可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一些貧困生那樣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離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爭的勇氣——他需要比我們更多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記者問:假如很多人幫你,學費生活費完全不用發愁,你還會繼續輔導同學功課嗎?謝嘉城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輔導同學是我自立的問題,我會堅持下去。

李紹為:千里背屍行

同伴無錢醫治病死異鄉,李紹為懷揣95塊錢千里背屍返鄉。「人是我帶出來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帶回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在外面死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帶回湖南去」,就這兩句話,李紹為義無反顧地扛著130多斤重的屍體,從福建轉輾到廣州,只為讓同鄉屍骨還鄉。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攤上這么一個老大,值!李紹為質朴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看來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李紹為打工一個月只領到95塊錢,是什麼讓施工方不付醫療款而坐視民工病死?禮失求諸野,基本的道德都隱藏在卑微的底層。

李學生:河南民工在溫州捨命救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學生,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飛身救出一個穿越鐵道的男童,而當他去救另一個遭遇危險的女童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獻出自己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在報道李學生救人一事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他感動了溫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動溫州、感動全國,我們的情感已經到了必須要付出生命才會被一個民工感動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們一直都是被驅趕、被管制、被歧視和辱罵的卑微群體。我們永遠不缺乏事後的嗟嘆和熱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時哪怕多給民工一個笑臉呢?

李迎新: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發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肅省渭源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長期從教,因著有《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而被關注。

與其說李迎新感動我們,不如說李迎新被代課老師們感動,不如說代課老師們感動了我們。這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還在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們那裡,師道尊嚴是那麼脆弱而同時又如此堅強。

一個月給多少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代課老師們說:三四百元。

張穎:192個艾滋孤兒的媽媽

改變生活軌跡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經在安徽阜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張穎,因為一次和艾滋孤兒的接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如今,張穎收養了192個艾滋孤兒,創建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為此張穎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這種病,別人不理她了,學校也不讓她上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張穎就是這樣以一個初為人母的身份來關心這些孩子。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還患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有著社會歧視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叢飛:無限制的愛心奉獻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人民幣,妻子因為他無限制的捐助而離婚,而2005年5月叢飛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他卻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唯一的「職務」是深圳義工聯藝術團團長,他每次演出都是這樣開場:「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

王茜與麥興志:絕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確診身患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姊妹病,患病幾率為百萬分之一,治癒率幾乎為零。1997年國慶,麥興志與王茜結婚。從此,這兩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開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單,意味著日日夜夜照料一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起居、醫療,意味著從一樓到他們住的七樓,麥興志背著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興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興志背著王茜去長城、故宮、天安門。

⑸ 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及詳細事跡 ,一定要詳細!!!!

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分類:心靈棲息地
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劉成章:65年來義務守護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漕碾村,眾多平凡的中國小鄉村中的一個,村民劉成章一家65年來義務維修、守護著一座1940年犧牲在這里的72名八路軍烈士墓。

這里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任何機構組織委派劉成章守護烈士墓,甚至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劉成章自己建的。只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情誼和目睹了72名戰士的遇難,劉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了這個責任。每天揀來石塊壘砌墓地,到後來在烈士墓旁蓋房居住日夜守護,劉成章做著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為袁崇煥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為八路軍守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義氣華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間。

趙華瓊:全國第一家民工醫院院長

一座天天在賠錢的民營醫院,一個自喻是最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只因為趙華瓊開了一家民工醫院。

在趙華瓊的醫院里看病會比其他醫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貴的葯,趙華瓊會叫他買便宜的葯,「一樣的化學成分,一樣會好,幾塊錢就解決掉了。」趙華瓊的葯價單上除了列出國家批準的零售價,還有每樣葯品的進價。她說:「克拉黴素8塊錢進來的,外面一直賣33塊,這是治胃病的葯,所有的醫院不可能把進價寫在上面。」

衛生部部長高強曾就中國的衛生形勢作專題報告說,中國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群眾利益。醫療問題始終是壓在中國肩上的一塊大石,而這塊大石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小民在幫忙負載。

關於她的醫院和理想,趙華瓊只有一句話:讓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禮:現代武訓

9月23日,曾用蹬三輪車所得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芳禮老人住在六樓,因為樓層太高曾摔傷了胳膊,「我也想換換房,可現在房價太高了」,但他卻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白芳禮老人得到「先進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榮譽稱號,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景仰,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的心情更輕松一些。教育不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拿來感動的傷痛,難道我們要依靠武訓式的方式來辦教育?

謝嘉城:輔導功課換一元錢的早餐

廣東省從化市神崗二中初三學生謝嘉城,11月12日把一張手寫的公告貼在教室里,希望通過幫同學輔導功課,換取每日1塊錢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在學校食堂打掃半個月衛生,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頓免費伙食,謝嘉城只能和另外一個貧困生合吃一份飯。

可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一些貧困生那樣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離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爭的勇氣——他需要比我們更多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記者問:假如很多人幫你,學費生活費完全不用發愁,你還會繼續輔導同學功課嗎?謝嘉城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輔導同學是我自立的問題,我會堅持下去。

李紹為:千里背屍行

同伴無錢醫治病死異鄉,李紹為懷揣95塊錢千里背屍返鄉。「人是我帶出來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帶回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在外面死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帶回湖南去」,就這兩句話,李紹為義無反顧地扛著130多斤重的屍體,從福建轉輾到廣州,只為讓同鄉屍骨還鄉。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攤上這么一個老大,值!李紹為質朴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看來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李紹為打工一個月只領到95塊錢,是什麼讓施工方不付醫療款而坐視民工病死?禮失求諸野,基本的道德都隱藏在卑微的底層。

李學生:河南民工在溫州捨命救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學生,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飛身救出一個穿越鐵道的男童,而當他去救另一個遭遇危險的女童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獻出自己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在報道李學生救人一事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他感動了溫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動溫州、感動全國,我們的情感已經到了必須要付出生命才會被一個民工感動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們一直都是被驅趕、被管制、被歧視和辱罵的卑微群體。我們永遠不缺乏事後的嗟嘆和熱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時哪怕多給民工一個笑臉呢?

李迎新: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發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肅省渭源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長期從教,因著有《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而被關注。

與其說李迎新感動我們,不如說李迎新被代課老師們感動,不如說代課老師們感動了我們。這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還在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們那裡,師道尊嚴是那麼脆弱而同時又如此堅強。

一個月給多少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代課老師們說:三四百元。

張穎:192個艾滋孤兒的媽媽

改變生活軌跡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經在安徽阜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張穎,因為一次和艾滋孤兒的接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如今,張穎收養了192個艾滋孤兒,創建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為此張穎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這種病,別人不理她了,學校也不讓她上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張穎就是這樣以一個初為人母的身份來關心這些孩子。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還患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有著社會歧視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叢飛:無限制的愛心奉獻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人民幣,妻子因為他無限制的捐助而離婚,而2005年5月叢飛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他卻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唯一的「職務」是深圳義工聯藝術團團長,他每次演出都是這樣開場:「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

王茜與麥興志:絕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確診身患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姊妹病,患病幾率為百萬分之一,治癒率幾乎為零。1997年國慶,麥興志與王茜結婚。從此,這兩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開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單,意味著日日夜夜照料一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起居、醫療,意味著從一樓到他們住的七樓,麥興志背著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興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興志背著王茜去長城、故宮、天安門。

記者問:你能不能感覺到有時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快樂是裝出來的?麥興志說:很多時候強顏歡笑給我們看,避免我們傷心。那你也有裝出來給她看嗎?麥興志說:有。

就在這彼此的強作笑顏中,生命和愛情的力量蓬勃生長.

⑹ 張石高速全線地圖

張石高速全線地圖如下:

張家口至石家莊高速公路是河北省公路建設「十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網主骨架 「五縱、六橫、七條線」規劃中「五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北省政府「6+3」項目之一。

按照國家和省級高速公路命名和編號規則,張石高速張家口段編號為S010,保定至石家莊段為京昆高速的組成部分,編號G5。石家莊北出口支線將來並入繞城高速北環,編號 G2001。

(6)淶源宣傳部擴展閱讀

河北張石高速重大交通事故致12死3重傷

2017年5月23日下午,河北省公安廳和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委宣傳部最新通報稱,23日6時20分,河北張石高速公路301公里處(淶源浮圖峪5號隧道石家莊方向)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經初步調查,事故造成12人死亡,3人受重傷,9部車輛受損。

事故波及高速橋下43戶民房受損,12名村民輕微受傷。據了解,該事故是由一輛運氣體的罐車發生爆炸,並引燃前後5輛運煤車燃燒,造成人員傷亡。

⑺ 感動中國2010十大人物其中一個,要長的!!

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劉成章:65年來義務守護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漕碾村,眾多平凡的中國小鄉村中的一個,村民劉成章一家65年來義務維修、守護著一座1940年犧牲在這里的72名八路軍烈士墓。
這里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任何機構組織委派劉成章守護烈士墓,甚至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劉成章自己建的。只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情誼和目睹了72名戰士的遇難,劉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了這個責任。每天揀來石塊壘砌墓地,到後來在烈士墓旁蓋房居住日夜守護,劉成章做著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為袁崇煥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為八路軍守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義氣華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間。
趙華瓊:全國第一家民工醫院院長
一座天天在賠錢的民營醫院,一個自喻是最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只因為趙華瓊開了一家民工醫院。
在趙華瓊的醫院里看病會比其他醫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貴的葯,趙華瓊會叫他買便宜的葯,「一樣的化學成分,一樣會好,幾塊錢就解決掉了。」趙華瓊的葯價單上除了列出國家批準的零售價,還有每樣葯品的進價。她說:「克拉黴素8塊錢進來的,外面一直賣33塊,這是治胃病的葯,所有的醫院不可能把進價寫在上面。」
衛生部部長高強曾就中國的衛生形勢作專題報告說,中國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群眾利益。醫療問題始終是壓在中國肩上的一塊大石,而這塊大石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小民在幫忙負載。
關於她的醫院和理想,趙華瓊只有一句話:讓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禮:現代武訓
9月23日,曾用蹬三輪車所得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芳禮老人住在六樓,因為樓層太高曾摔傷了胳膊,「我也想換換房,可現在房價太高了」,但他卻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白芳禮老人得到「先進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榮譽稱號,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景仰,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的心情更輕松一些。教育不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拿來感動的傷痛,難道我們要依靠武訓式的方式來辦教育?
謝嘉城:輔導功課換一元錢的早餐
廣東省從化市神崗二中初三學生謝嘉城,11月12日把一張手寫的公告貼在教室里,希望通過幫同學輔導功課,換取每日1塊錢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在學校食堂打掃半個月衛生,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頓免費伙食,謝嘉城只能和另外一個貧困生合吃一份飯。
可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一些貧困生那樣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離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爭的勇氣――他需要比我們更多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記者問:假如很多人幫你,學費生活費完全不用發愁,你還會繼續輔導同學功課嗎?謝嘉城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輔導同學是我自立的問題,我會堅持下去。
李紹為:千里背屍行
同伴無錢醫治病死異鄉,李紹為懷揣95塊錢千里背屍返鄉。「人是我帶出來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帶回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在外面死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帶回湖南去」,就這兩句話,李紹為義無反顧地扛著130多斤重的屍體,從福建轉輾到廣州,只為讓同鄉屍骨還鄉。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攤上這么一個老大,值!李紹為質朴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看來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李紹為打工一個月只領到95塊錢,是什麼讓施工方不付醫療款而坐視民工病死?禮失求諸野,基本的道德都隱藏在卑微的底層。
李學生:河南民工在溫州捨命救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學生,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飛身救出一個穿越鐵道的男童,而當他去救另一個遭遇危險的女童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獻出自己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在報道李學生救人一事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他感動了溫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動溫州、感動全國,我們的情感已經到了必須要付出生命才會被一個民工感動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們一直都是被驅趕、被管制、被歧視和辱罵的卑微群體。我們永遠不缺乏事後的嗟嘆和熱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時哪怕多給民工一個笑臉呢?
李迎新: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發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肅省渭源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長期從教,因著有《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而被關注。
與其說李迎新感動我們,不如說李迎新被代課老師們感動,不如說代課老師們感動了我們。這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還在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們那裡,師道尊嚴是那麼脆弱而同時又如此堅強。
一個月給多少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代課老師們說:三四百元。
張穎:192個艾滋孤兒的媽媽
改變生活軌跡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經在安徽阜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張穎,因為一次和艾滋孤兒的接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如今,張穎收養了192個艾滋孤兒,創建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為此張穎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這種病,別人不理她了,學校也不讓她上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張穎就是這樣以一個初為人母的身份來關心這些孩子。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還患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有著社會歧視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叢飛:無限制的愛心奉獻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人民幣,妻子因為他無限制的捐助而離婚,而2005年5月叢飛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他卻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唯一的「職務」是深圳義工聯藝術團團長,他每次演出都是這樣開場:「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
王茜與麥興志:絕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確診身患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姊妹病,患病幾率為百萬分之一,治癒率幾乎為零。1997年國慶,麥興志與王茜結婚。從此,這兩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開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單,意味著日日夜夜照料一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起居、醫療,意味著從一樓到他們住的七樓,麥興志背著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興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興志背著王茜去長城、故宮、天安門。
記者問:你能不能感覺到有時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快樂是裝出來的?麥興志說:很多時候強顏歡笑給我們看,避免我們傷心。那你也有裝出來給她看嗎?麥興志說:有。
就在這彼此的強作笑顏中,生命和愛情的力量蓬勃生長

搏擊巨浪勇救人:魏青剛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島嶗山海岸邊觀看「麥莎」帶來的海潮。不料一個巨浪襲來,把岸邊的一個女青年捲入海中。此時,正在岸邊、從河南來青島做裝修工的魏青剛沒有絲毫猶豫,縱身跳下兩米多高的防浪牆,向落水女青年游過去。一次、兩次、三次,魏青剛跟巨浪搏鬥了40分鍾。3天後,人們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剛的名字。

把時間獻給孩子:叢飛
12年前一次義演改變了叢飛的人生,從此他熱心公益事業,為社會公益演出400多場,義工服務時間6000多小時,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達146人,認養孤兒37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但叢飛的家儉朴得令人難以置信。去年,叢飛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卻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拿出2萬元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
飛天英雄:費俊龍、聶海勝
「沒有哪一年會讓這么多的中國人那麼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們好像看到了兩雙黑眼睛。那黑眼睛裡帶著自豪、帶著笑意,好像在和我們對視,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牽連著我們的是什麼」。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費俊龍、聶海勝完成了5天5夜115小時的太空之旅,國人為之矚目。
15年鑄成倚天劍:黃伯雲
他花了15年,終於磨成了一柄倚天長劍———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製成的大型民用飛機剎車片,使我國成為繼英、法、美之後第4個擁有航空制動材料生產技術的國家。去年他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結束了該獎項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
照亮苗鄉的月亮:李春燕
5年前來到貴州東南部月亮山區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李春燕在當地建起了第一個衛生室。但原來想靠行醫養活全家的她很快發現,現實情況完全不像她設想的那樣,很多來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醫葯費。幾年下來,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賬條。由於長期入不敷出,難以支撐,2004年初李春燕夫婦准備外出打工。就在他們要走的頭一天晚上,許多村民靠賣米、賣雞蛋湊了100多塊錢還給李春燕。看著一張張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聽著「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麼辦」的話語,李春燕又決定留了下來。
帶著妹妹上大學:洪戰輝
13歲單薄的肩膀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洪戰輝帶著妹妹走進大學校園的事跡,已經廣為傳頌。在頒獎典禮上,他動情地說:「有句話是我想送給大家的:苦難的經歷並不是我們博得別人同情的資本,奮斗才是最重要的。」
37年堅守諾言:陳健
1969年8月15日,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來到黑龍江遜克插隊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陸續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當年跟金訓華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陳健。
陳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沒有機會。一次生命的交換,讓他內心留下了永遠的歉疚:「有金訓華的犧牲才有我今天的活著。金訓華留在了遜克這片土地上,我一個活著的人為什麼不可以陪伴他呢?
30多年裡,無論刮風下雪,陳健每年要到金訓華墓地祭掃。他信守著當年戰友下葬時自己心底默默許下的一個諾言:一輩子留在此地,陪伴這位長眠黑土地、再也不能還鄉的戰友。
無聲世界創造美麗:邰麗華

2005年的春節晚會,一下子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了邰麗華,以及她領銜主演的舞蹈《千手觀音》。在無聲的世界裡,邰麗華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美麗,給人們帶來純凈至美的藝術享受。
中國軍人的旗幟:楊業功
在夫人楊玉珍的回憶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總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總要打電話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就是楊業功因病住院的8個月。生病期間,他練書法寫得最多的4個字是「銳旅雄師」;在彌留之際,出現在楊業功最後幻覺中的,依然是沙場點兵。
馬班郵路的鐵漢:王順友
孤獨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投遞員王順友的一種生活常態。每送一次郵件需要半個月,在這段時間里自己跟自己的歌聲打交道,跟身邊陪伴他的馬打交道,這種「孤獨」,是讓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蒼涼孤寂的深山峽谷里躑躅獨行;20年,步行26萬公里,足可重走長征路21回,環繞地球6圈半;20年,沒延誤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現出一種不平凡的偉大。

⑻ 河北淶源村民吸煙引發山火被撲滅了嗎

據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委宣傳部4月3日凌晨通報稱,經專業撲火隊員和當地幹部群眾全力撲救,發生於4月2日上午的該縣插箭嶺村山火明火被全部撲滅。

通報透露,經初步調查,該起山火系當地村民在農耕休息時吸煙不慎引發。目前,肇事者已被森林公安機關控制,火場清理等工作正在進行中。

⑼ 趙志棟給誰當過秘書

⑽ 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

搏擊巨浪勇救人:魏青剛
把時間獻給孩子:叢飛
飛天英雄:費俊龍、聶海勝
15年鑄成倚天劍:黃伯雲
照亮苗鄉的月亮:李春燕
帶著妹妹上大學:洪戰輝
陳健(1969年8月15日,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來到黑龍江遜克插隊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陸續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當年跟金訓華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陳健。)
無聲世界創造美麗:邰麗華
中國軍人的旗幟:楊業功
馬班郵路的鐵漢:王順友

閱讀全文

與淶源宣傳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藏汽車銷售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000
寶馬汽車促銷策劃方案書 瀏覽:617
學院中層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480
幼兒園消防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48
2014年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160
廣東中外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建設民生電子商務 瀏覽:520
銀行轉盤搖獎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6
小學暑期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526
春節飲料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731
2014年食品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795
旅遊營銷方案與公文實戰範本 瀏覽:596
政府春節新聞策劃方案 瀏覽:259
法院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231
初中教師普通話培訓方案 瀏覽:886
美發店充卡營銷方案 瀏覽:837
電子商務發展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瀏覽:566
電子商務典型事件 瀏覽:239
對康養小鎮策劃方案的評判 瀏覽:642
公司組織拔河比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