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心臟宣傳日

心臟宣傳日

發布時間:2021-06-24 22:42:22

Ⅰ 世界心臟日宣傳資料

愛護心臟,為了晚年的幸福

Ⅱ 世界心臟日的心臟病起源

心臟病正日益成為世人關注的一個熱點。1999年,第一個「世界心臟日」正式設立,其目的是為了在世界范圍內宣傳有關心臟健康的知識,並讓公眾認識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臟。在全球各地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9月的29日被定為「世界心臟日」,以此來宣傳心臟病的致病因素,鼓勵人們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選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臟病最早起源於中國明朝中後期,由於戰亂民不聊生。當時就藩於現山東兗州魯藩王朱以派其寵妃得了一種怪病,當時說是突然受到戰爭的驚嚇,以後她就失眠了,食慾也逐漸不振,一動就出現了有點氣短、心慌、突然煩燥,頭暈,胸悶,變天就更難受,她左肩壓榨式的疼痛,右肩有放射性的疼痛,包括胃脘越來越脹,於是請了很多御醫,當時給她調養,當時的中醫叫調養,根據當時御醫給她診斷後,認為她是由於憂思過度,說脾受傷了,說她食慾不振也是因為受了一點驚嚇。
可是治了一段日子之後。仍不見好轉。這個時候的朱以派就比較生氣了,說這么多的御醫治了這么久也沒有把魯藩王妃的病給治好。他說不行就趕緊張貼黃榜,招天下名醫。而此剛被龔廷賢治好妻子病的劉尚書,因驚嘆於龔廷賢的醫術,遂於放榜三天後將龔廷賢舉薦到了朱以派面前,並將其帶至藩王府給魯王妃診脈。
當時,雖龔廷賢因其精湛的醫術已名震四方,但對於魯藩王妃的病他心裡也挺緊張的,主要是聽說那麼多皇宮御醫(包括後來因《本草綱目》與《瀕湖脈學》而成名的明代著名醫葯學家李時珍在內)都沒能看好,加上又是屬於皇親國戚,要是診斷錯了,效果差了,那是不行的。可是經過他雙手一號脈,他發現了魯王妃出現了陰陽脈——心陽不足,腎陰虛之象。龔廷賢認為是是胸痹之症,心腎不交。然後結合魯王妃的舌苔及臨床症狀,立病見方,並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習慣的改善,不出一月便能得到改善,半年內便可痊癒。果真半旬後魯藩王妃的症狀不但明顯減輕,且能正常下床走動。
三月後,正值春季,魯藩王及眾多藩王受邀舉家宴會於紫禁城內宮處,萬曆皇貴妃鄭氏早聞魯藩王之妃大病,謹慎起見召來太醫院眾御醫再次會診,結果得出驚人結論「魯藩王妃的病完全治癒了。聽由魯藩王妃的一番詳述,皇貴妃鄭氏對龔氏醫術好奇不已,要求接見龔廷賢其人,將其引鑒入太院醫任御醫一職官拜正八品,並上奏萬厲皇帝朱翊鈞御賜其匾額「醫林狀元」,特許在京都內開設濟民醫館。至此,龔廷賢醫名盛極一時,成為當時眾儒醫典範。同時其所記載有治療胸痹之症的書籍《萬壽回春》,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著名醫家攜至日本後,不但讓當時的日本認識了胸痹之症,且對當時日本的醫學文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該書現存於日本醫學圖書博物館典藏。
而龔廷賢所指的胸痹之症,即後來中醫所說的胸痹病,即所說的冠心病,同時也是據史書記載發現的第一例心臟病例。這便是心臟病的起源。

Ⅲ 有哪些關於健康的節日

3月3日全國愛耳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4月全國愛國衛生月

4月7日世界衛生日

1、3月3日全國愛耳日

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1999年,衛生部頒布了《常用耳毒性葯物臨床使用規范》,加大了對耳毒性葯物臨床使用中的規范化管理力度。中國有聽力語言殘疾人為殘疾人總數的首位。

針對大陸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Ear Care Day)。

2、3月21日世界睡眠日

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主動過程,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准。為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此項活動的重點在於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

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會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國。2019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益智護腦。

3、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3月24日作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是為了紀念1882年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國柏林醫生發表他對結核病病原菌的發現。以此提醒公眾加深對結核病的認識。

4、4月全國愛國衛生月

全國愛國衛生月是定於每年4月。全國愛衛會第八次委員會擴大會議提出,從1989年起,在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活動的同時,要建立愛國衛生月制度。開展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強化大衛生觀念,動員和依靠全社會力量,集中時間和力量,解決群眾意見最大而又可能解決的一兩個社會性衛生問題。

同時,通過愛國衛生月的活動促進經濟性衛生工作的開展,提高群眾自我保健和共同改善生存環境的意識。具體內容是整頓環境,消滅衛生死角,發動群眾對食品衛生和公共場所的衛生進行監督檢查;扎扎實實地開展以滅鼠為中心的除四害活動;宣傳衛生科學知識,引導群眾改變不衛生行為,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

5、4月7日世界衛生日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每年的這一天,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來強調健康對於勞動創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要求建立「世界衛生日」以紀念世界衛生組織的誕生。自1950年以來,每年於4月7日慶祝世界衛生日。每年為世界衛生日選定一個主題,突出世衛組織關注的重點領域。世界衛生日是一次全球性機會,注重於影響國際社會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日啟動較長期宣傳規劃,持續至4月7日之後。

Ⅳ 國際上有哪些有關健康的節日

護士節5月12日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需要不斷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為此相關國際組織和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陸續設立了與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有關的節日:目的是開展與之有關的宣傳活動。引起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提醒更多的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科學保健能力。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節日還會逐步增多。據筆者統計,到目前此類節日已有30多個,它們是:

(1)世界防治麻風病日(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麻風病是一種全球性古老的慢性傳染病,1954年,世界各國衛生部門共同確立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周日為「世界防治麻風病日」。通過宣傳喚起社會對麻風畸殘者的關心和幫助,消除對他們的歧視、偏見和恐懼。

(2)國際睡眠日(3月21日)2001年3月21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首個「國際睡眠日」。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加大了人們的心理負荷,加之不良的睡眠習慣,使三分之一的人群產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國際睡眠日」旨在使人們關注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質量。

(3)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月24日)鑒於世界感染結核病的人口已近6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以紀念結核桿菌的發現者羅伯特·柯赫,並呼籲各國政府加強對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視與支持,控制結核病這種與貧窮相關的疾病。

(4)世界衛生日(4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其組織法是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紐約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通過的,於1948年4月7日生效公布。為「使全人類獲得最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每年的7月22日作為「世界衛生日」。從1950年起,把世界衛生組織的組織法公布日4月7日定為「世界衛生日」,每年選定一個健康內容作為當年國際衛生保健活動的中心主題。

(5)世界哮喘日(5月7日)哮喘是常見病和多發病。目前全世界有近2億患者,它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且難以得到根治。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確定每年5月7日為「世界哮喘日」,是讓人們了解該病的特點,應以預防為主,治療和鍛煉並重的方法來戰勝哮喘。

(6)世界紅十字日(5月8日)1948年在斯德歌爾摩舉行的國際紅十字會協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上,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組織的創建人)的生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國際紅十字會各國的分會將以各種形式宣傳紅十字運動的國際性。以及紅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種族、宗教及政治見解的特性。中國紅十字會成立於1904年,是國際紅十字會成員之一。

(7)國際牛奶日(5月16日)1961年國際牛奶業聯合會在德國決定每年5月16日為「國際牛奶日」。近年來我國政府認識到牛奶與民族健康的重要關系,開展了相應的活動,以多種形式向消費者宣傳、介紹牛奶的營養價值和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使人們認識牛奶,接受牛奶,並通過提倡人們多飲牛奶來改善自身的營養狀況,提高身體健康素質。

(8)世界無煙日(5月31日)1988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世界衛生組織決定把該年「世界衛生日」作為第1個「世界無煙日」,其主題是「要煙草還是要健康:請您選擇」,在世界范圍開展禁煙健康教育活動。後來將世界無煙日定在5月31日,號召熱愛健康的人們與吸煙作長期的斗爭。

(9)國際禁毒日(6月26日)1987年6月12日~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決定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世界人民共同來解決毒品問題。「國際禁毒日」每年都確定一個主題。

(10)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人口迅速增長是現今世界難題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達50億,為了進一步促進各國政府人民注重和解決人口問題,聯合國根據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次會議的建議,將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同時決定。從1990年開始,以後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舉行「世界人口日」紀念活動。

(11)世界母乳喂養周(8月第一個星期)1992年8月份第一周是世界第一個母乳喂養周。科學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可以直接降低嬰幼兒腹瀉死亡率和發病率。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母乳喂養作為保護兒童健康的一項措施。母乳喂養對母親產後恢復也有好處。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決定每年8月的第一周為「母乳喂養周」。

(12)世界心臟日(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每3個死亡者中,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脅,已成為全球衛生保健和衛生資源的沉重負擔。為此,世界心臟聯盟將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世界心臟日」。2002年世界心臟日向全球發出了「必須構築心血管疾病的立體防線」的特別忠告。同年9月29日,中國首次世界心臟日活動在北京舉行,主題是「營養、肥胖與鍛煉」。

(13)世界聾人日(9月28日)1975年,世界聾人聯合會決定1958年9月28日為第一個「世界聾人節」,並規定以後每年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為世界聾人節。聾人節的意義是引起社會對聾人工作的重視,尊重聾人,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1958年8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衛生部、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等9個單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慶祝這一節日。

(14)國際老人節(10月1日)人口老齡化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顯著的社會問題。1991年聯合國大會把每年10月1日確定為「國際老人節」。1992年聯大通過了《1992年至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全球目標》和《世界老齡問題宣言>,促進各國對老齡人群的關愛。

(15)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大一致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世界人居日」,每年都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聯合國將這一天設定為全世界對人類居住狀況以及獲得適當住房的基本人權進行反思的日子。以增強人們對通過更多的城市與城市的合作來改善居住環境必要性的認識。

(16)世界精神衛生日(10月10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健康要求的提高,精神衛生越來越被現代人所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公報說,精神錯亂等精神類疾病將成為新世紀人類面臨的嚴重威脅之一。為此,從1991年起,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為「世界精神衛生日」,旨在宣傳精神衛生知識,提高人們對精神衛生的認識,關心精神疾病患者,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我國從1996年第6次世界精神衛生日開始組織各地開展宣傳活動。

(17)國際盲人節(10月16日)1984年在沙烏地阿拉伯召開的世界盲人聯盟成立大會上,確定每年10月16日為「國際盲人節」。1989年9月18日中國殘聯發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每年的國際盲人節時,由盲人協會出面,相關部門協助,舉行適當的慶祝活動,體現出政府對盲人的關懷。

(18)世界傳統醫葯日(10月22日)1991年10月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在北京召開國際傳統醫葯大會。46個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醫學專家和22個國家的衛生部高級官員參加會議。會議期間通過了以「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葯」為主題的北京宣言,並確定每年的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葯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國際糖尿病聯盟把1995年11月14日作為發現胰島素的紀念日。世界衛生組織將糖尿病列為三大疑難病之一。國際糖尿病聯盟1997年正式規定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旨在引起全球對糖尿病預防的重視。

(20)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各類致死病因中排列第6位,推測到2020年,它將躍升到第三位。世界衛生組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戰略委員會提出將2002年11月20日作為首個「世界慢阻肺日」,希望人們能夠正確科學保護人體的肺,拒絕香煙,讓人人自由呼吸。

(21)世界艾滋病宣傳日(12月1日)1981年6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發現至2002年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340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制定控制艾滋病十大措施中將「宣傳教育」列為第1項,並宣布從1988年起每年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宣傳日」。每一年「世界艾滋病宣傳日」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

(22)世界殘疾人日(12月5日)1992年10月14日在紐約舉行的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的12月5日為「世界殘疾人日」,決議要求各國政府和相關國際組織開展多種幫助殘疾人的活動。以改善殘疾人的狀況,使殘疾人在各方面的權力得到確實的保障。

(23)世界強化免疫日(12月5日)198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全球在2005年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消滅脊灰策略中,尤為突出的是為強化免疫而採取群眾運動形式:國家免疫日(12月5日)。在開展國家強化免疫日活動中,許多國家首腦親自參加口服疫苗活動,極大地推動了這項活動的開展。

(24)全國愛耳日(3月3日)由於葯物、遺傳、感染等原因,我國有聾人2000萬,每年新生4萬聾人。聽力的障礙使該人群的生活、學習有諸多的不便。1998年3月衛生部等10部門落實政協提案,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25)全國愛國衛生月(4月)全國愛衛會在1989年作出決定,每年4月為全國「愛國衛生月」,新聞單位和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動員廣大市民參與愛國衛生運動,掀起全民參與整治市容市貌、環境衛生、除「四害」的熱潮,以提高市民的文明衛生素質,維護社會公共衛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6)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至4月21日)癌症長期居於各類死因之首,為此,1994年起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被中國抗癌協會第二屆二次理事會和三屆常務理事會決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以提高人民群眾對腫瘤的防治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動員全社會關心腫瘤患者,向腫瘤患者獻愛心。

(27)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碘缺乏病是一種地方病,它使新生兒智力和身體發育產生障礙。我國是世界碘缺乏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政府在1991年羅馬的國際營養會議上宣告中國將在10年內減少該病的發病率。1993年衛生部確定每年5月5日為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1994年5月5日為首屆「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

(28)中國學生營養日(5月20日)1990年衛生部、教育部決定,每年的5月20日為「中國學生營養日」。我國兒童青少年膳食中熱量供給已基本達到標准,但營養攝入不均衡較為普遍,在學生中開展營養教育工作,倡導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對於普及營養知識,預防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發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9)全國母乳喂養日(5月20日)母乳喂養一直作為最健康的哺乳方式被醫學界推崇。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號召全世界的母親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孩子。我國衛生部決定從1993年起每年的5月20日為「全國母乳喂養日」。隨著母乳喂養益處的大力宣傳,母乳喂養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

(30)全國助殘日(5月第三個星期日)我國有6000萬殘疾人,平均每5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如果按一家四口人計算,殘疾人直接牽動著兩億人口的切身利益。1991年5月15日,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這部法律第四十八條規定: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的助殘日。它像一簇火,溫暖了殘疾人的心,帶給了他們生活的希望與自信。

(31)全國愛眼日(6月6日)在1996年衛生部、國家教委等12個單位作出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並強調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是廣大青少年。我國約有1000萬兒童患斜視、弱視等眼疾。利用愛眼日等多種形式,對公眾進行用眼衛生及防治眼病的常識教育,提高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眼保健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32)全國愛牙日(9月20日)我國牙病患者眾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因此,解決牙病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預防。1989年,由衛生部、教委等9部委聯合簽署,確定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建立愛牙日是加強口腔疾病預防工作,落實以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舉措,普及在群眾中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增強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

(33)全國防治高血壓日(10月8日)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成倍增加,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威脅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1998年,衛生部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健康嚴重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決定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

(34)全國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國家計生委確定從2000年起每年10月28日為「全國男性健康日」。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性面臨的競爭壓力遠大於女性。有關研究表明:男性的生命質量和壽命通常比女性低。男性患病比例遠高於女性,保護男性的身心健康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35)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11月第一周)在1998年我國頒布了《食品衛生法>。同年衛生部規定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為「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各地衛生部門將在此期間開展打擊假冒偽劣食品、識別假冒、偽劣食品圖片實物展覽、食品專家現場咨詢和普及食品衛生科學知識等活動,動員越來越多的群眾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Ⅳ 衛生宣傳日的宣傳日覽表

序號 宣傳日期 衛生宣傳日名稱 序號 宣傳日期 衛生宣傳日名稱 1 1月最後1個星期日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25 6月14日 世界獻血者日 2 2月4日 世界抗癌日 26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 3 3月3日 中國愛耳日 27 8月的第1周 世界母乳喂養周 4 3月第2個星期四 世界腎病日 28 9月10日 世界預防自殺日 5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 29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 6 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30 9月21日 世界老年性痴呆病宣傳日 7 4月 全國愛國衛生月 31 9月最後1個星期日 世界心臟日 8 4月7日 世界衛生日 32 9月的最後1個星期日 國際聾人節 33 9月28日 世界狂犬病日 9 4月11日 世界帕金森病日 34 10月1日 國際老人節 10 4月15日到4月21日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35 10月的第1個星期六 世界造口日 11 4月的第4周 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 36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12 4月25日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 37 10月10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13 4月26日 全國瘧疾日 38 10月11日 世界鎮痛日 14 5月的第1個星期二 世界哮喘日 39 10月12日 世界關節炎日 15 5月8日 世界紅十字日 40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 16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41 10月20日 世界骨質疏鬆日 17 5月15日 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42 10月22日 世界傳統醫葯日 18 5月17日 世界高血壓日 43 10月28日 全國男性健康日 19 5月第3個星期日 全國助殘日 44 11月的第1周 全國《食品衛生法》宣傳周 20 5月20日 中國母乳喂養日 45 11月14日 聯合國糖尿病日 21 5月20日 中國學生營養日 46 11月的第3個星期三 世界慢阻肺日 22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47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23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48 12月3日 世界殘疾人日 24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49 12月15日 世界強化免疫日

Ⅵ 一年中哪些健康主題日

1月最後一個周日國際麻風日
0204 世界抗癌日
0303 中國愛耳日
0321 世界睡眠日
0322 世界水日
0323 世界氣象日
0324 世界結核病防治日
每年4月 全國愛國衛生月
0407 世界衛生日
0411 世界帕金森病日
0415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0422 世界地球日
0425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5月5第一個周二世界哮喘日
0515 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0516 國際牛奶日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0520 中國母乳喂養日
全國學生營養日
0531 世界無煙日
0605 世界環境日
0606 全國愛眼日
0626 國際禁毒日
0910世界預防自殺日
0916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0920 全國愛牙日
0927 世界旅遊日
9月第3個周末 世界清潔日
9月最後周日 世界心臟日
9月第四周周日 國際聾人節
1008 全國高血壓日
10月第二周周三國際減災日
1010 世界精神衛生日
居室衛生日
1012 世界關節炎日
1013 世界保健日
1011 世界鎮痛日
10月第3周 中國鎮痛周
1015 國際盲人節
1022 世界傳統醫葯日
1027 世界骨質疏鬆日
1028 全國男性健康日
11月第一周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
1114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第三周周三世界慢阻肺日
1201 世界艾滋病日
1203 世界殘疾人日
1215 世界強化免疫日

2006年第十一屆全國愛眼日主題「防盲治盲,共同參與」
2006年第十九個世界無煙日,主題「煙草吞噬生命」
2006年第八個世界哮喘日主題「滿足哮喘患者的需要」
2006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是 :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 -- 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
2006第十二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是:合理飲食、預防癌症
2006世界衛生日主題:通力合作,增進健康
2006年世界結核病日主題:防治結核 堅持不懈
2006年世界睡眠日主題是:健康睡眠進社區
2006年3月9日第一個世界腎臟日主題:「關愛健康、呵護腎臟——及早診斷、積極預防」
2006年第七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6年國際麻風節,主題:「情系麻風病患者,溫暖困難群體」

Ⅶ 世界心臟病日是那一天

世界心臟病日: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母乳喂養日:5月20日
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5月15日(版2000年前是5月5日)
國際權護士節:5月12日
全國兒童計劃免疫宣傳日:4月25日
世界哮喘日:每年5月的第一個周二(首次為1998年12月11日)

Ⅷ 世界心臟日中國區合作夥伴指的是什麼

世界心臟日是由世界心臟聯盟確定的,於1999年設立,每年一次,2000年9月24日為第一個世界心臟日,以後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世界心臟日。中國區合作夥伴為中國區項目合伴人。

Ⅸ 誰知道跟醫學有關的紀念日都有哪些

護士節5月12日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需要不斷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為此相關國際組織和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陸續設立了與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有關的節日:目的是開展與之有關的宣傳活動。引起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提醒更多的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科學保健能力。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節日還會逐步增多。據筆者統計,到目前此類節日已有30多個,它們是:
(1)世界防治麻風病日(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麻風病是一種全球性古老的慢性傳染病,1954年,世界各國衛生部門共同確立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周日為「世界防治麻風病日」。通過宣傳喚起社會對麻風畸殘者的關心和幫助,消除對他們的歧視、偏見和恐懼。
(2)國際睡眠日(3月21日) 2001年3月21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首個「國際睡眠日」。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加大了人們的心理負荷,加之不良的睡眠習慣,使三分之一的人群產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國際睡眠日」旨在使人們關注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質量。
(3)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月24日) 鑒於世界感染結核病的人口已近6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以紀念結核桿菌的發現者羅伯特·柯赫,並呼籲各國政府加強對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視與支持,控制結核病這種與貧窮相關的疾病。
(4)世界衛生日(4月7日) 世界衛生組織其組織法是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紐約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通過的,於1948年4月7日生效公布。為「使全人類獲得最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每年的7月22日作為「世界衛生日」。從1950年起,把世界衛生組織的組織法公布日4月7日定為「世界衛生日」,每年選定一個健康內容作為當年國際衛生保健活動的中心主題。
(5)世界哮喘日(5月7日) 哮喘是常見病和多發病。目前全世界有近2億患者,它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且難以得到根治。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確定每年5月7日為「世界哮喘日」,是讓人們了解該病的特點,應以預防為主,治療和鍛煉並重的方法來戰勝哮喘。
(6)世界紅十字日(5月8日) 1948年在斯德歌爾摩舉行的國際紅十字會協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上,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組織的創建人)的生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國際紅十字會各國的分會將以各種形式宣傳紅十字運動的國際性。以及紅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種族、宗教及政治見解的特性。中國紅十字會成立於1904年,是國際紅十字會成員之一。
(7)國際牛奶日(5月16日) 1961年國際牛奶業聯合會在德國決定每年5月16日為「國際牛奶日」。近年來我國政府認識到牛奶與民族健康的重要關系,開展了相應的活動,以多種形式向消費者宣傳、介紹牛奶的營養價值和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使人們認識牛奶,接受牛奶,並通過提倡人們多飲牛奶來改善自身的營養狀況,提高身體健康素質。
(8)世界無煙日(5月31日) 1988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世界衛生組織決定把該年「世界衛生日」作為第1個「世界無煙日」,其主題是「要煙草還是要健康:請您選擇」,在世界范圍開展禁煙健康教育活動。後來將世界無煙日定在5月31日,號召熱愛健康的人們與吸煙作長期的斗爭。
(9)國際禁毒日(6月26日) 1987年6月12日~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決定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世界人民共同來解決毒品問題。「國際禁毒日」每年都確定一個主題。
(10)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人口迅速增長是現今世界難題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達50億,為了進一步促進各國政府人民注重和解決人口問題,聯合國根據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次會議的建議,將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同時決定。從1990年開始,以後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舉行「世界人口日」紀念活動。
(11)世界母乳喂養周(8月第一個星期) 1992年8月份第一周是世界第一個母乳喂養周。科學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可以直接降低嬰幼兒腹瀉死亡率和發病率。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母乳喂養作為保護兒童健康的一項措施。母乳喂養對母親產後恢復也有好處。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決定每年8月的第一周為「母乳喂養周」。
(12)世界心臟日(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每3個死亡者中,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脅,已成為全球衛生保健和衛生資源的沉重負擔。為此,世界心臟聯盟將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世界心臟日」。2002年世界心臟日向全球發出了「必須構築心血管疾病的立體防線」的特別忠告。同年9月29日,中國首次世界心臟日活動在北京舉行,主題是「營養、肥胖與鍛煉」。
(13)世界聾人日(9月28日) 1975年,世界聾人聯合會決定1958年9月28日為第一個「世界聾人節」,並規定以後每年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為世界聾人節。聾人節的意義是引起社會對聾人工作的重視,尊重聾人,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1958年8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衛生部、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等9個單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慶祝這一節日。
(14)國際老人節(10月1日) 人口老齡化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顯著的社會問題。1991年聯合國大會把每年10月1日確定為「國際老人節」。1992年聯大通過了《1992年至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全球目標》和《世界老齡問題宣言>,促進各國對老齡人群的關愛。
(15)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大一致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世界人居日」,每年都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聯合國將這一天設定為全世界對人類居住狀況以及獲得適當住房的基本人權進行反思的日子。以增強人們對通過更多的城市與城市的合作來改善居住環境必要性的認識。
(16)世界精神衛生日(10月10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健康要求的提高,精神衛生越來越被現代人所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公報說,精神錯亂等精神類疾病將成為新世紀人類面臨的嚴重威脅之一。為此,從1991年起,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為「世界精神衛生日」,旨在宣傳精神衛生知識,提高人們對精神衛生的認識,關心精神疾病患者,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我國從1996年第6次世界精神衛生日開始組織各地開展宣傳活動。
(17)國際盲人節(10月16日) 1984年在沙烏地阿拉伯召開的世界盲人聯盟成立大會上,確定每年10月16日為「國際盲人節」。1989年9月18日中國殘聯發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每年的國際盲人節時,由盲人協會出面,相關部門協助,舉行適當的慶祝活動,體現出政府對盲人的關懷。
(18)世界傳統醫葯日(10月22日) 1991年10月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在北京召開國際傳統醫葯大會。46個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醫學專家和22個國家的衛生部高級官員參加會議。會議期間通過了以「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葯」為主題的北京宣言,並確定每年的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葯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 國際糖尿病聯盟把1995年11月14日作為發現胰島素的紀念日。世界衛生組織將糖尿病列為三大疑難病之一。國際糖尿病聯盟1997年正式規定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旨在引起全球對糖尿病預防的重視。
(20)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各類致死病因中排列第6位,推測到2020年,它將躍升到第三位。世界衛生組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戰略委員會提出將2002年11月20日作為首個「世界慢阻肺日」,希望人們能夠正確科學保護人體的肺,拒絕香煙,讓人人自由呼吸。
(21)世界艾滋病宣傳日(12月1日) 1981年6 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發現至2002年全球感染人數 已超過340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制定控制艾滋病十大措施中將「宣傳教育」列為第1項,並宣布從1988年起每年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宣傳日」。每一年「世界艾滋病宣傳日」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
(22)世界殘疾人日(12月5日) 1992年10月14日在紐約舉行的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的12月5日為「世界殘疾人日」,決議要求各國政府和相關國際組織開展多種幫助殘疾人的活動。以改善殘疾人的狀況,使殘疾人在各方面的權力得到確實的保障。
(23)世界強化免疫日(12月5日) 198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全球在2005年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消滅脊灰策略中,尤為突出的是為強化免疫而採取群眾運動形式:國家免疫日(12月5日)。在開展國家強化免疫日活動中,許多國家首腦親自參加口服疫苗活動,極大地推動了這項活動的開展。
(24)全國愛耳日(3月3日) 由於葯物、遺傳、感染等原因,我國有聾人2000萬,每年新生4萬聾人。聽力的障礙使該人群的生活、學習有諸多的不便。1998年3月衛生部等10部門落實政協提案,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25)全國愛國衛生月(4月) 全國愛衛會在1989年作出決定,每年4月為全國「愛國衛生月」,新聞單位和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動員廣大市民參與愛國衛生運動,掀起全民參與整治市容市貌、環境衛生、除「四害」的熱潮,以提高市民的文明衛生素質,維護社會公共衛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6)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至4月21日) 癌症長期居於各類死因之首,為此,1994年起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被中國抗癌協會第二屆二次理事會和三屆常務理事會決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以提高人民群眾對腫瘤的防治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動員全社會關心腫瘤患者,向腫瘤患者獻愛心。
(27)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 碘缺乏病是一種地方病,它使新生兒智力和身體發育產生障礙。我國是世界碘缺乏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政府在1991年羅馬的國際營養會議上宣告中國將在10年內減少該病的發病率。1993年衛生部確定每年5月5日為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1994年5月5日為首屆「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
(28)中國學生營養日(5月20日) 1990年衛生部、教育部決定,每年的5月20日為「中國學生營養日」。我國兒童青少年膳食中熱量供給已基本達到標准,但營養攝入不均衡較為普遍,在學生中開展營養教育工作,倡導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對於普及營養知識,預防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發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9)全國母乳喂養日(5月20日) 母乳喂養一直作為最健康的哺乳方式被醫學界推崇。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號召全世界的母親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孩子。我國衛生部決定從1993年起每年的5月20日為「全國母乳喂養日」。隨著母乳喂養益處的大力宣傳,母乳喂養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
(30)全國助殘日(5月第三個星期日) 我國有6000萬殘疾人,平均每5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如果按一家四口人計算,殘疾人直接牽動著兩億人口的切身利益。1991年5月15日,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這部法律第四十八條規定: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的助殘日。它像一簇火,溫暖了殘疾人的心,帶給了他們生活的希望與自信。
(31)全國愛眼日(6月6日) 在1996年衛生部、國家教委等12個單位作出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並強調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是廣大青少年。我國約有1000萬兒童患斜視、弱視等眼疾。利用愛眼日等多種形式,對公眾進行用眼衛生及防治眼病的常識教育,提高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眼保健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32)全國愛牙日(9月20日) 我國牙病患者眾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因此,解決牙病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預防。1989年,由衛生部、教委等9部委聯合簽署,確定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建立愛牙日是加強口腔疾病預防工作,落實以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舉措,普及在群眾中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增強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
(33)全國防治高血壓日(10月8日)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成倍增加,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威脅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1998年,衛生部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健康嚴重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決定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
(34)全國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 國家計生委確定從2000年起每年10月28日為「全國男性健康日」。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性面臨的競爭壓力遠大於女性。有關研究表明:男性的生命質量和壽命通常比女性低。男性患病比例遠高於女性,保護男性的身心健康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35)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11月第一周) 在1998年我國頒布了《食品衛生法>。同年衛生部規定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為「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各地衛生部門將在此期間開展打擊假冒偽劣食品、識別假冒、偽劣食品圖片實物展覽、食品專家現場咨詢和普及食品衛生科學知識等活動,動員越來越多的群眾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閱讀全文

與心臟宣傳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純公司會展策劃方案 瀏覽:64
學校黨員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907
rfm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瀏覽:133
國培計劃二級培訓方案 瀏覽:302
新聞宣傳技能主題培訓方案 瀏覽:903
冬季小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6
濟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宣傳推廣先進事跡方案 瀏覽:577
醫院的情人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22
山東好買手電筒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40
3月份餐廳營銷方案 瀏覽:338
電子商務職業培訓班 瀏覽:272
餐廳菜品推廣方案 瀏覽:252
康心葯業電子商務 瀏覽:812
地礦職工培訓方案 瀏覽:294
房地產微信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587
政府福田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 瀏覽:862
海天營銷方案 瀏覽:875
西藏汽車銷售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000
寶馬汽車促銷策劃方案書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