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琴考級
[鋼琴考級]關於鋼琴考級的幾點質疑
目的之質疑--為什麼而考級?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手段的完善和目的的混亂。"我們想,這句話用於描述我國目前鋼琴考級的現狀,也是非常合適的。當初舉辦考級的目的很明確,是要普及和推廣鋼琴教育,讓更多的人接受音樂的熏陶,並通過級別的鑒定,促進學習者提高演奏水平,從而達到提高全民族音樂素質的目的。十多年以來,鋼琴考級在制度的制定、級別的設置、曲目的選擇、評判的准則等等各方面,都在日臻詳盡和規范,唯有開設考級之初的目的卻離我們越來越遙遠和模糊了。是為了發展熱愛的事業?是為了提高自身修養?是為了更容易出名、賺錢?是為升學可以加分?都是,又都不是!
一位學生家長就很明確和坦率地自己的女兒說:"我讓你學鋼琴,就是為了考重點中學能加幾十分,不然我讓你學來幹嘛!"話雖說得很露骨,可能會令人不齒,但這卻代表了時下一種非常普遍的想法,只是別人會含蓄些表達罷了。眾所周知,許多知名大學、重點中學都有為特長生加分開綠燈的制度,鋼琴通過某個級別的考試,就可以相應加多少分。說是全面發展也好,說是投機取巧也好,這些制度的確很誘人,吸引和刺激了大批學生投入到學習鋼琴的行列,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許多在望子成龍的父母的強迫下學習鋼琴的學生。
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或他們的父母)對學習鋼琴持這樣的觀點,相比那些枯燥、寂寞、深奧、復雜的文、理科,學鋼琴似乎更容易成材、成名(其中的艱辛他們暫時是看不到的),只要參加一、兩次比賽,能獲個獎,便能功成名就了;即便不成名,學好了鋼琴,賺錢也會比其他文、理科學生快得多、多得多。要達到這個目的,通過考級當然就是必要途徑了。持這種觀點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
在教學方面,培養學生考級,讓學生取得一些成就感,其最終目的是要通過考級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少教師卻喧賓奪主,將考級視為提高自己知名度的途徑,他們一味地拔高學生的程度,以證明自己的教學實力,另一方面,因此而獲得的經濟效益則不言而喻了,但這種做法使得浮誇風在鋼琴教學中甚為普遍,其最大受害者,只能是那些學生了。
鋼琴藝術畢竟是純凈、聖潔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出人頭地,教師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出類拔萃,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懷著這樣功利性的目的去教和學習鋼琴,就會顯得動機不純了。以這樣的目的來學習鋼琴,能掌握鋼琴的內涵嗎?能感受音樂的真諦嗎?我們深表懷疑。據我們所知,歐美等發達國家並無考級,但他們音樂教育仍然十分普及和廣泛,人們的藝術修養也很深厚,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鋼琴來發展自己的事業,但切不可本末倒置。當然這絕不是一、兩個人或一部分人的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包括制度的制定、輿論的導向、教育的方法、以及媒體的宣傳等方面,都要為之作出努力。
但願有一天,我們不再是為了某種功利的目的而學習鋼琴,讓我們的手指下流出純真而感人的音樂直指人心,讓我們在琴鍵上用執著而熱烈的激情燃燒生命。
方法之質疑--考級能在多大程度上證明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
既然要考級,那麼每一個級別的證書都應該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有力地證明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但實際情況並不盡然。我們一直以來都對考級的方法,或者說是級別的界定上存有一些質疑。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對目前考級曲目的劃分,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是否高級別的學生就一定比低級別的學生水平高,而低級別的學生就一定比高級別的學生水平低呢?
我們認為,根據現行的考級方法,是很難證明這一點的。考級中的各個級別都規定有相應的曲目,但是將這些曲目界定為不同級別的標準是什麼呢?僅僅是技巧的難易嗎?而這些曲目的技巧又有多大的代表性呢?
音樂有著廣闊而深刻的內容,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背景、內涵、風格、情感,演奏方法也就有著千差萬別,是不能簡單的地以演奏技巧的難易來加以區分的,而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又何止千萬,且都各具特色,實在是很難想像能將它們都一一量化成不同的級別。而目前考級所規定的那些有限而狹窄的曲目范圍,能在多大程度上證明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呢?
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月--松雪草》和門德爾松的《獵歌》,中央音樂學院的考級將前者定為五級,將後者定為九級,相差懸殊;而《高等師范院校鋼琴基礎教程》將二者同時歸於具有相當難度的第四冊,也就是高年級學生演奏的曲目,而在我們個人看來,高師教材的編排似乎更合理。再例如莫扎特的作品,專業人士都知道,莫扎特的作品在大的技巧方面並無太多難處,而要真正彈好,表現出莫扎特音樂獨特的內涵和情感,尤其是那些精緻而細微的處理,卻有著相當大的難度,那又該如何給它定級呢?
另外,由於上文所述的原因,許多學生考級帶有太多的功利性,為了盡快達到高級別,他們一級一級艱苦地過關斬將,甚至拔高跳級。或許他們能如願以償地達到最高級別,但回頭再看他們的學習歷程,他們所彈過的,幾乎僅限於那些考級曲目,而考級曲目之外的作品則極少甚至根本就沒有涉及,因為他們需要的只是級別證書,而不是音樂,這不能不說是考級的一個悲哀。而另外一些學生,或許他通過的級別並不很高,但他卻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彈奏了大量考級曲目以外的作品,而且無論是演奏技巧、風格把握和音樂處理都能做到很到位,而且開拓了較為廣闊的藝術視野。那麼這二者之間的實際水平孰高孰低,又將如何鑒別呢?
我們認為,在音階、琶音、和弦、練習曲等基本訓練上,當然可以、也必須循序漸進,逐級上升,以嚴格考核各級別考生的的基本功,而在樂曲的選擇上,則應更具包容性和靈活性,可考慮給考生相對自由和廣闊的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水平。更重要的是,應該以某種適當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對考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評估,使考級成績能更公平和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那張考級證書的含金量才會更高,更具說服力。
標准之質疑--是"獨尊儒術",還是百花齊放?
這可能是一個很敏感,很具爭議性的問題,但我們還是要斗膽提出來,因為近幾年某些地方的鋼琴考級在評判標准上的唯一性和刻板性,實在讓我們越來越多地想起舊時的八股科舉考試。自古以來,就存在有許多不同的鋼琴學派,正是這些不同學派、不同風格各具特色的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才使得鋼琴藝術異彩分呈,魅力無窮。但為什麼在我們的鋼琴考級中卻感受不到這一點呢?一些地方的考級評委把自己的方法視為正統,將其定為唯一標准,否定其他的演奏風格,排斥演奏風格的多樣化,所有考生都必須遵循他的標准彈奏,否則就不合格。這已絕不是個別現象。我們歸納一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片面強調手指。無論彈什麼樂曲,都過度強調手指的主動性和音色的顆粒感。我們認為,鋼琴雖屬敲擊樂器,但其真正魅力並不在於敲擊,而在於在演奏中使聽眾產生對音的連續的想像;我們也不否認手指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是首位的,它是鋼琴演奏的主要載體;但手指畢竟不是全部,必要時也應充分運用手腕或手臂力量,可使音色更為柔和、圓潤、通透,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音樂的流線感和連貫性,這種效果是光靠手指的獨立敲擊所不可能達到的。我們認為,在音階、琶音等基本功方面,可以強調手指的訓練以加強基本功,但彈奏具體作品時,則應該根據音樂表現的要求,例如"小步舞曲"等很典雅的具有古典氣質的作品,或"夜曲"等很深情的飽含抒情情緒的作品,適當地運用手腕和手臂,彈奏出音樂的內在張力,以增強音樂的美感。然而這一切都被一些考級評委排除在外了。
2、盲目追求速度。為了達到鍛煉手指的目的,無論演奏什麼作品,都一律以快為准,以快為本,完全不理會作品的內涵對速度的要求。如中央音樂學院考級的七級曲目--門德爾松《無詞歌》(Op38.No2.),其譜面速度標記為"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這個"不太快"是一個很有彈性的表述,不應斷章取義地將其就視作"快板",而實際上這是一首頗為抒情的作品,其音樂情緒還略帶悲傷(該作品有一標題為"失去的歡樂"),如以中速偏快的速度演奏似乎更符合音樂的要求。我們認為,快速地彈奏固然是技巧高超的表現,但光是快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關鍵是要能快能慢,快慢自如,無論快慢都能很好地駕馭音樂的表現,這才能體現出演奏者的真正實力,是一位合格的鋼琴演奏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我們發現,許多學生由於一味地快速彈奏,最終反而慢不下來了,一慢下來便無法控制,無所適從,這能說是全面而扎實地掌握了鋼琴演奏技巧了嗎?
3、漠視音樂表現。由於上述原因,一些考官在考試時,只注重考生的技術,而不注重考生對音樂的表現,致使許多考生的演奏幾乎成了"砸琴"般的炫技,演奏出的音樂卻是生硬且粗糙,毫無音樂的美感。更可悲的是,許多考生彈完一首作品,對該作品的作曲家、所屬時代、風格內涵等相關知識毫不知曉,只是按要求將樂譜上的音符准確無誤的敲出來而已,把學生培養成演奏機器,將鮮活生動的音樂變成呆板僵化的音符,這難道就是我們考級的初衷嗎?另外,作為二度創作的演奏者,所謂音樂表現也是見仁見智的,不應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確的標准(當然,一個時代和流派的大體風格是要把握住的),而應鼓勵考生演奏出個人的理解和個性。
而遺憾的是,由於一些考官對於演奏標準的絕對化和權威化,使得許多教師和考生為了順利過關,只好放棄自己原有的風格和個性,而投其所好,這樣的考級與科舉考試有何分別?不客氣地說,這是對學生藝術靈性的粗暴扼殺,是對藝術多樣風格的無理干涉,無論是對考生的音樂素質的培養,還是對他們學習經歷的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常此下去,也將影響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
以上提出的對鋼琴考級的一些質疑,僅僅是我們作為一名基層的普通鋼琴教師和音樂工作者,對考級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做出的個人的思考和見解,絕非對考級的全盤否定。我們提出這些問題,是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識和重視,並希望能夠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進一步完善和促進考級,從而推動我國的鋼琴事業的穩步健康發展。至於我們的觀點是否正確,也歡迎同行們共同商榷和指導。
⑵ 錯過了領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考級證書怎麼辦
這個當然可以,我就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找宣傳部了解一下。
⑶ 鋼琴9級是什麼意思
一、鋼琴考級輿情現狀
之所以有這么多人發問,是因為目前家長們在對鋼琴考級的認知上,分歧很大。
一方面,音樂學院、培訓機構以及鋼琴教師作為利益相關者直接宣傳和推廣考級。「同事家/鄰居家的小孩或者兒子的同學過XX級啦「的消息,也會從側面推動考級的傳播與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考級市場的一些亂象,一些專業人士、偽專業人士對鋼琴考級或痛心疾首、或冷嘲熱諷、或疾言厲色。「考級無用論」、甚至「考級害人論」甚囂直上。
針對鋼琴考級,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負面輿論,本人認為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原因:
1. 政策原因
在很久很久以前,擁有鋼琴十級證書,是可以直接在高考加分的。
在以前,擁有鋼琴十級考級證書是學生在中考/高考時申請某些學校藝術特長生的基本條件,如果特招成功,學生會在錄取時或入學後享受到一系列優惠。
而現在,絕大多數的高考、中考環境中,鋼琴考級證書(哪怕是十級)都沒有直接收益。
因此,從升學獲利的角度來說,考級失去了必要性,許多琴童家長們也失去了考級的原動力。
2. 考級機構原因
某些音樂學院或音樂協會,為了爭奪考級市場份額,降低評判標准以提高通過率,表面上換得家長「滿意」,孩子「開心」,實際上自砸招牌、殺雞取卵。
3. 家長原因
考級本無錯,問題在於跳級;
跳級也沒錯,問題在於著急。
內心弱小、情緒焦慮、虛榮攀比、藐視專業,急功近利是這類家長的悲劇。
以中央音樂學院為例,央音的專家們在最初設計鋼琴考級曲目和級別時,是想讓琴童們扎扎實實地練習,從小學一直學到高中,一年考一級,十年考十級的。可是很多琴童家長們根本等不及,他們越來越急,制定的目標越來越離譜:
⑷ 鋼琴最高級是幾級
鋼琴最高級別是十級。是通過相關機構每年組織的正式考試考核的,通過者可以獲得相應級別的考級證書。
鋼琴分非專業的十級和專業的十級,一般人最高過非專業的十級,而專業的十級一般只有音樂學院的學生才能申報考核。
鋼琴考級目前主要的幾個考試比較權威的機構組織:
1、全國音樂家協會音樂考級委員會組織的考級。每年舉行2次考試,分別在暑假和寒假進行,報名地點一般在各省的音樂家協會;
2、中央音樂學院鋼琴考級。需要注意的是: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考級沒有十級,九級為其最級別,但其九級難度也要比全國的十級的要高,各地應該有報名點;
3、上海音樂家協會鋼琴考級。在上海是不能參加全國音樂家協會的鋼琴考級的,每年只有暑假可以考,最高級別也是十級。
(4)鋼琴考級宣傳擴展閱讀:
鋼琴等級考考試要求
(一)考生使用主辦單位的《鋼琴》考級教材(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參加考試,考試級別與申報級別一致。
(二)參加鋼琴專業考級的考生須背譜演奏,45歲以上考生可視譜演奏。
(三)考試內容:
1.1~10級「技巧練習」為每一級必考內容,考生要熟練演奏所報考級別的所有音階與琶音。考試時由考官任意抽查一組,考生背譜演奏;
2.考試曲目為三首,考生可以從所報考級別的練習曲、復調樂曲、樂曲等三類作品中各任選一首參加考試。
(四)考官可要求考生完整地或部分地演奏考級曲目,也可要求考生在考試曲目的任意段落開始或終止演奏,不影響考試成績。
(五)考生應按照樂譜上標注的力度、表情記號、演奏法、速度、調號、指法、踏板等要求進行演奏,准確把握作品風格。
⑸ 琴行宣傳怎麼做,如何提高琴行的口碑
琴行老闆的疑問:我為什麼要用音樂日記?
音樂日記在做推廣的時候,經常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音樂日記沒名氣,我為什麼要用?
音樂日記沒流量,我為什麼要用?
作為音樂日記的運營者,發自內心的想告訴老闆們:我們關注的,不是音樂日記的名氣和流量,而是如何給琴行帶來更大的名氣和流量。因為音樂日記本身是個平台,是愛樂人做日記的地方,是個日記本,日記本從來不追求名氣,而寫在上面的內容,才體現了作者的價值。
那問題來了,音樂日記如何給琴行帶來名氣和流量呢?
根本上說,我們是做鋼琴出身,我們的客戶里有數以千計的琴行,我們懂得琴行的生態,懂得琴行的需求,懂得琴行面對的問題,那就是:拉新,留舊。
針對這個問題點,我們給出的方案是:
1, 琴行可以通過優質的視頻,展示自己的師資力量;
2, 琴行可以更新動態,記錄並分享每日上課的片段給家長;(小編在自己孩子上樂高課的時候,都喜歡從窗戶上看看學習情況;學校老師也會定期發上課視頻到家長群;那琴行這么做,不是更體現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服務精神嗎?)更重要的是,這些視頻信息都會永久保留在音樂日記上,老學員,新學生想回顧或參考,隨時都能看到;
3, 琴行可以組織孩子做練琴日記,老師互動點評;一來可以體現琴行對學生課後練琴的關注,二來可以加強對老師的管理;
有琴行提問:我們老師很多是兼職的,課後根本管理不了…
我們的回答:琴行老闆可能平時很少見到老師,要求也很難,而正是因為如此,才要通過要求做課後輔導,來了解老師們的教學質量和對琴行的忠誠度;退一萬步講,琴行實在無法要求老師做點評,這也無妨啊,學生的練琴日記最終會留在琴行的空間,而這些日記都將成為琴行擴大影響力,增加信賴度的信息資源,琴行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組織學員發日記。困難可能有,但這個功能給琴行帶來的無形資產,是無法被否定的;
4, 琴行可以發布音樂會等活動來體現自己琴行的規模和組織力;音樂會越成功,就越具備「這是一家好琴行」的說服力;音樂會的數據也將永久保留在琴行的空間;
5, 在每條視頻里,還會鏈接琴行的廣告位,只要有點擊,就會有傳播。
試問一下:我是一個想給孩子報班的家長,像了解琴行的實力,會通過哪些方式?
1, 傳單?扔掉的可能性非常大;
2, 進店?對店長的話可能只相信20~30%;
3, 美團?美團更多的給吃喝玩樂的用戶,能給琴行展示的空間極小;
4, 鄰居介紹?這個是有很大的說服力,但根本不可能徹底展現琴行的實力。
再想一下,當我來到琴行門口,看到有個琴行的二維碼,我只要一掃,就能瀏覽琴行無數的教學資料,而且能查到很久以前的;和那些沒有空間的,靠嘴說的,我更會選擇誰?
這才是音樂日記的宣言:琴行的自媒體。
⑹ 鋼琴考級需從幾級考起
當初設立考級的時候,每級曲目的設置基本上是按照「學一年升一級」的階梯形式來安排的,再加上絕大多數孩子都適合這種循序漸進的升級方式,所以逐級進式成為最普遍的考級方式。
最後,各位請家長要注意,參加考級的孩子是以獨立的個體為考級單位的,不存在別人怎麼做我就得怎麼做,但現在做好規劃並為之扎實努力地訓練將決定一年後的考級結果。
⑺ 國內最權威的鋼琴等級考試是哪個
國內最權威的鋼琴等級考試分為
全國音樂家協會音樂考級委員會組織的考級
中國音樂家協會(英文:Chinese Musicians' Association)是全國性、專業性的音樂家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民族音樂家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
2.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考級
央音樂學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簡稱「央音」,位於首都北京。學院成立於1949年,是一所培養高級專門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3.上海音樂家協會鋼琴考級
上海音樂家協會創建於1949年8月,是上海地區音樂家的聯合組織,現有會員2400多人。會員包括上海地區各音樂領域內最優秀的專家、學者、表演藝術家和群眾音樂工作者。協會下設音樂創作工作委員會、音樂理論工作委員會、民族音樂工作委員會、表演藝術工作委員會、社會音樂教育工作委員會和策劃宣傳工作委員會六個機構及鋼琴專業委員會、管樂專業委員會、合唱專業委員會、電子鍵盤專業委員會、手風琴專業委員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琵琶專業委員會、聲樂專業委員會、大提琴專業委員會、小提琴專業委員會、二胡專業委員會、音樂文學專業委員會、兒童音樂專業委員會、流行音樂專業委員會、民族管弦樂專業委員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吉他專業委員會和打擊樂專業委員會等以專業為分類的十八個專業委員會。
拓展資料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義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0(27.5Hz)至 C8(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最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裡麵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鋼琴需定時的護理,來保證它的音色不變。
⑻ 關於鋼琴的!!!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手段的完善和目的的混亂。"我們想,這句話用於描述我國目前鋼琴考級的現狀,也是非常合適的。當初舉辦考級的目的很明確,是要普及和推廣鋼琴教育,讓更多的人接受音樂的熏陶,並通過級別的鑒定,促進學習者提高演奏水平,從而達到提高全民族音樂素質的目的。十多年以來,鋼琴考級在制度的制定、級別的設置、曲目的選擇、評判的准則等等各方面,都在日臻詳盡和規范,唯有開設考級之初的目的卻離我們越來越遙遠和模糊了。是為了發展熱愛的事業?是為了提高自身修養?是為了更容易出名、賺錢?是為升學可以加分?都是,又都不是!
一位學生家長就很明確和坦率地自己的女兒說:"我讓你學鋼琴,就是為了考重點中學能加幾十分,不然我讓你學來幹嘛!"話雖說得很露骨,可能會令人不齒,但這卻代表了時下一種非常普遍的想法,只是別人會含蓄些表達罷了。眾所周知,許多知名大學、重點中學都有為特長生加分開綠燈的制度,鋼琴通過某個級別的考試,就可以相應加多少分。說是全面發展也好,說是投機取巧也好,這些制度的確很誘人,吸引和刺激了大批學生投入到學習鋼琴的行列,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許多在望子成龍的父母的強迫下學習鋼琴的學生。
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或他們的父母)對學習鋼琴持這樣的觀點,相比那些枯燥、寂寞、深奧、復雜的文、理科,學鋼琴似乎更容易成材、成名(其中的艱辛他們暫時是看不到的),只要參加一、兩次比賽,能獲個獎,便能功成名就了;即便不成名,學好了鋼琴,賺錢也會比其他文、理科學生快得多、多得多。要達到這個目的,通過考級當然就是必要途徑了。持這種觀點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
在教學方面,培養學生考級,讓學生取得一些成就感,其最終目的是要通過考級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少教師卻喧賓奪主,將考級視為提高自己知名度的途徑,他們一味地拔高學生的程度,以證明自己的教學實力,另一方面,因此而獲得的經濟效益則不言而喻了,但這種做法使得浮誇風在鋼琴教學中甚為普遍,其最大受害者,只能是那些學生了。
鋼琴藝術畢竟是純凈、聖潔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出人頭地,教師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出類拔萃,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懷著這樣功利性的目的去教和學習鋼琴,就會顯得動機不純了。以這樣的目的來學習鋼琴,能掌握鋼琴的內涵嗎?能感受音樂的真諦嗎?我們深表懷疑。據我們所知,歐美等發達國家並無考級,但他們音樂教育仍然十分普及和廣泛,人們的藝術修養也很深厚,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鋼琴來發展自己的事業,但切不可本末倒置。當然這絕不是一、兩個人或一部分人的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包括制度的制定、輿論的導向、教育的方法、以及媒體的宣傳等方面,都要為之作出努力。
但願有一天,我們不再是為了某種功利的目的而學習鋼琴,讓我們的手指下流出純真而感人的音樂直指人心,讓我們在琴鍵上用執著而熱烈的激情燃燒生命。
方法之質疑--考級能在多大程度上證明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
既然要考級,那麼每一個級別的證書都應該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有力地證明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但實際情況並不盡然。我們一直以來都對考級的方法,或者說是級別的界定上存有一些質疑。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對目前考級曲目的劃分,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是否高級別的學生就一定比低級別的學生水平高,而低級別的學生就一定比高級別的學生水平低呢?
我們認為,根據現行的考級方法,是很難證明這一點的。考級中的各個級別都規定有相應的曲目,但是將這些曲目界定為不同級別的標準是什麼呢?僅僅是技巧的難易嗎?而這些曲目的技巧又有多大的代表性呢?
音樂有著廣闊而深刻的內容,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背景、內涵、風格、情感,演奏方法也就有著千差萬別,是不能簡單的地以演奏技巧的難易來加以區分的,而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又何止千萬,且都各具特色,實在是很難想像能將它們都一一量化成不同的級別。而目前考級所規定的那些有限而狹窄的曲目范圍,能在多大程度上證明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呢?
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月--松雪草》和門德爾松的《獵歌》,中央音樂學院的考級將前者定為五級,將後者定為九級,相差懸殊;而《高等師范院校鋼琴基礎教程》將二者同時歸於具有相當難度的第四冊,也就是高年級學生演奏的曲目,而在我們個人看來,高師教材的編排似乎更合理。再例如莫扎特的作品,專業人士都知道,莫扎特的作品在大的技巧方面並無太多難處,而要真正彈好,表現出莫扎特音樂獨特的內涵和情感,尤其是那些精緻而細微的處理,卻有著相當大的難度,那又該如何給它定級呢?
另外,由於上文所述的原因,許多學生考級帶有太多的功利性,為了盡快達到高級別,他們一級一級艱苦地過關斬將,甚至拔高跳級。或許他們能如願以償地達到最高級別,但回頭再看他們的學習歷程,他們所彈過的,幾乎僅限於那些考級曲目,而考級曲目之外的作品則極少甚至根本就沒有涉及,因為他們需要的只是級別證書,而不是音樂,這不能不說是考級的一個悲哀。而另外一些學生,或許他通過的級別並不很高,但他卻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彈奏了大量考級曲目以外的作品,而且無論是演奏技巧、風格把握和音樂處理都能做到很到位,而且開拓了較為廣闊的藝術視野。那麼這二者之間的實際水平孰高孰低,又將如何鑒別呢?
我們認為,在音階、琶音、和弦、練習曲等基本訓練上,當然可以、也必須循序漸進,逐級上升,以嚴格考核各級別考生的的基本功,而在樂曲的選擇上,則應更具包容性和靈活性,可考慮給考生相對自由和廣闊的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水平。更重要的是,應該以某種適當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對考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評估,使考級成績能更公平和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那張考級證書的含金量才會更高,更具說服力。
標准之質疑--是"獨尊儒術",還是百花齊放?
這可能是一個很敏感,很具爭議性的問題,但我們還是要斗膽提出來,因為近幾年某些地方的鋼琴考級在評判標准上的唯一性和刻板性,實在讓我們越來越多地想起舊時的八股科舉考試。自古以來,就存在有許多不同的鋼琴學派,正是這些不同學派、不同風格各具特色的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才使得鋼琴藝術異彩分呈,魅力無窮。但為什麼在我們的鋼琴考級中卻感受不到這一點呢?一些地方的考級評委把自己的方法視為正統,將其定為唯一標准,否定其他的演奏風格,排斥演奏風格的多樣化,所有考生都必須遵循他的標准彈奏,否則就不合格。這已絕不是個別現象。我們歸納一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片面強調手指。無論彈什麼樂曲,都過度強調手指的主動性和音色的顆粒感。我們認為,鋼琴雖屬敲擊樂器,但其真正魅力並不在於敲擊,而在於在演奏中使聽眾產生對音的連續的想像;我們也不否認手指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是首位的,它是鋼琴演奏的主要載體;但手指畢竟不是全部,必要時也應充分運用手腕或手臂力量,可使音色更為柔和、圓潤、通透,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音樂的流線感和連貫性,這種效果是光靠手指的獨立敲擊所不可能達到的。我們認為,在音階、琶音等基本功方面,可以強調手指的訓練以加強基本功,但彈奏具體作品時,則應該根據音樂表現的要求,例如"小步舞曲"等很典雅的具有古典氣質的作品,或"夜曲"等很深情的飽含抒情情緒的作品,適當地運用手腕和手臂,彈奏出音樂的內在張力,以增強音樂的美感。然而這一切都被一些考級評委排除在外了。
2、盲目追求速度。為了達到鍛煉手指的目的,無論演奏什麼作品,都一律以快為准,以快為本,完全不理會作品的內涵對速度的要求。如中央音樂學院考級的七級曲目--門德爾松《無詞歌》(Op38.No2.),其譜面速度標記為"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這個"不太快"是一個很有彈性的表述,不應斷章取義地將其就視作"快板",而實際上這是一首頗為抒情的作品,其音樂情緒還略帶悲傷(該作品有一標題為"失去的歡樂"),如以中速偏快的速度演奏似乎更符合音樂的要求。我們認為,快速地彈奏固然是技巧高超的表現,但光是快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關鍵是要能快能慢,快慢自如,無論快慢都能很好地駕馭音樂的表現,這才能體現出演奏者的真正實力,是一位合格的鋼琴演奏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我們發現,許多學生由於一味地快速彈奏,最終反而慢不下來了,一慢下來便無法控制,無所適從,這能說是全面而扎實地掌握了鋼琴演奏技巧了嗎?
3、漠視音樂表現。由於上述原因,一些考官在考試時,只注重考生的技術,而不注重考生對音樂的表現,致使許多考生的演奏幾乎成了"砸琴"般的炫技,演奏出的音樂卻是生硬且粗糙,毫無音樂的美感。更可悲的是,許多考生彈完一首作品,對該作品的作曲家、所屬時代、風格內涵等相關知識毫不知曉,只是按要求將樂譜上的音符准確無誤的敲出來而已,把學生培養成演奏機器,將鮮活生動的音樂變成呆板僵化的音符,這難道就是我們考級的初衷嗎?另外,作為二度創作的演奏者,所謂音樂表現也是見仁見智的,不應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確的標准(當然,一個時代和流派的大體風格是要把握住的),而應鼓勵考生演奏出個人的理解和個性。
而遺憾的是,由於一些考官對於演奏標準的絕對化和權威化,使得許多教師和考生為了順利過關,只好放棄自己原有的風格和個性,而投其所好,這樣的考級與科舉考試有何分別?不客氣地說,這是對學生藝術靈性的粗暴扼殺,是對藝術多樣風格的無理干涉,無論是對考生的音樂素質的培養,還是對他們學習經歷的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常此下去,也將影響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
以上提出的對鋼琴考級的一些質疑,僅僅是我們作為一名基層的普通鋼琴教師和音樂工作者,對考級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做出的個人的思考和見解,絕非對考級的全盤否定。我們提出這些問題,是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識和重視,並希望能夠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進一步完善和促進考級,從而推動我國的鋼琴事業的穩步健康發展。至於我們的觀點是否正確,也歡迎同行們共同商榷和指導。
⑼ 我想問一下鋼琴考級必須要考樂理知識嗎
要考樂理知識的。
2017年11月,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發布了《關於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各專業加試音樂基礎知識的通知》,從2018年暑假考級開始,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將音樂基礎知識正式加入考級考試項目。
為了全面提升考生的音樂綜合素養,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決定,自2018年著期考級起考級各專業加試音樂基礎知識。具體辦法如下:
1、自報考3級起,必須加試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基礎知識;
2、報考中國音樂學院考級10級,必須獲得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基礎知識3級證書,未獲得音樂基礎知識3級證書者,不予頒發考級10級證書;
3、音樂基礎知識號試內容參照《中國音樂學院基本樂科考級教程》請各考點、做好宣傳、培訓、組織工作,嚴格按照木道知辦法執行。
(9)鋼琴考級宣傳擴展閱讀
考級注意事項:
演奏水平發揮的好壞是考級是否能通過的重要因素,但單純的演奏並不是藝術表演的全部。有意識的注意以下幾方面,能給考官評委留下良好印象,有效提高成績。
1,著裝大方,自然,整潔。
2,注意台風。進入考場後行鞠躬禮,如需要可自報曲目。調整好演奏姿勢,待心平氣和時再開始演奏。
3,遇錯不慌。由於緊張等因素,考級時常會發生演奏錯誤,千萬不要慌張,堅持演奏,不要停下來糾正錯誤或從頭再來。考官更注重樂曲整體演奏效果,一點錯誤並不重要。
4,善始善終。演奏完後不要馬上離開,適當保持樂曲意境,然後行禮離開。
另外,由於考生很多,考官常常沒有時間聽完全曲而挑選樂曲某個片斷來聽。針對這種情況,希望考生在學習每首樂曲時要全面練習,不抱有僥幸心理。
⑽ 幫我寫一份鋼琴班招生廣告
1.鋼琴啟蒙:初級訓練,基礎訓練,為一對一教學,因材施教.(4周歲以上兒童)
2.考前輔導:給希望考取音樂系院校的學生進行考前輔導;特長生輔導;考級輔導.
3.長期授課:長期輔導特定學生,穩步提高其專業水平.
聯系電話:xxxxxxxxxxxxxx QQ: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