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展會上可以用國際知名公司的logo來宣傳自己的形象嗎
涉嫌侵權!可能會被追究侵權責任!
❷ 急求:國際象棋 宣傳標語
國際象棋——一種想像力的科學
❸ 談談如何塑造中國國際形象。
公共外交:塑造中國國際形象 </b>
公共外交能突破傳統外交政府對政府的僵化和民間對民間的軟弱,著眼於未來,通過溝通和交流贏得外國民眾的信任和承認,中國也因此更有理由更有可能開展成功的公共外交以塑造自己的軟權力體系,豐富我們綜合國力的概念。
10月1日,美國將重返闊別近20年之久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期將原來里根政府指責的「第三世界批評美國和以色列的講壇」變成為改變美國國際形象的重要舞台。這是「9·11」後美國政府重新重視以增強與世界溝通為目標的公共外交的重要體現,旨在解決「世界為什麼仇視美國」這一問題。
美國的教訓對我們不無啟示。中國也經歷過「非典」對我國際形象先抑後揚的教訓。今天,中國日益融入世界。中國的國際形象不僅關繫到中國的國際信用從而影響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而且從長遠講,與中國的「軟國力」密切相關,已經成為中國的無形資產。中國要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對世界做出更大貢獻,必須將中國的公共外交戰略提上議事日程。
我國幾代領導人都很重視民間外交,民間外交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過程中也扮演了十分積極的角色,但公共外交工作還有待於加強。公共外交是以本國政府為主體、他國公眾為受體的外交形式,既不同於公司間或政府間對等的公關外交,也不同於以公眾為主體的公眾外交,如民間外交,或稱為外交的第二、第三管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如何從形象上入世,影響國外民眾和媒體的中國觀,某種程度上比一時的外交得失更加重要。
那麼,中國的國際形象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呢?
過去,對國際形象問題我們存有不少錯誤觀念或心態,較典型的有以下幾方面。其一,將國際形象與國力等同,認為國家強大了人家自然就會尊重你。忽略了國家的親和力,即國際社會對你的親近和喜歡程度,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威脅論」產生、蔓延和強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其二,重視國際地位,忽視國際形象。在歷史上的朝貢體系下,特別在乎的是中華民族的威望,現在則有重「威」忽「望」之勢。其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理應包括中國「軟國力」的復興。其三,發展戰略中偏經濟、輕文化,而文化也是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對現代中國形象宣傳不夠。其四,認為身正則影不歪、酒香不怕巷子深,敏於行而訥於言,忽視在國際社會宣傳自己、推銷自己,塑造正面的國際形象。其五,以歷史、文化大國自居,認為國際社會不了解我歷史和文化,因而不尊重中國;而外國民眾也常常只對中國的歷史感興趣,對現在的中國並不了解。我們心態則是,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理應受到世界的尊重。但歷史上的受尊重不會自動轉化為現在的魅力;而曾經的受害者,希望自然而然地博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也是不現實的。在具體做法上,常常是拷貝國內宣傳做法開展對外宣傳或公關,而不是開展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外交。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中國長期游離於主流國際社會之外,國際形象主要是內政問題的某種折射;在此之後,內政問題也一直是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因素,甚至一度成為主導因素。內政問題首先是中國由於體制、價值觀等方面與西方標准差異明顯,因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其次是國家統一問題,在香港、澳門相繼回歸祖國之後,最主要的就是台灣問題了。
這說明,內政問題仍然是制約中國國際形象的長遠掣肘。
國際社會對中國國際形象的認知,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存在對方和我方兩方面的原因。對方原因包括:因不了解中國國情和意識形態的隔閡而產生的不信任等。我方原因則往往是不重視外部世界的反映,不善於推銷自己等。針對國際社會對我內政外交政策不夠了解,近年來,我國政府經常以白皮書的形式加以正面、詳細的闡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自1980年起先後批准加入了17個國際人權公約和協定書,並簽署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和《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公約》,更是消除了國外輿論對中國政府的詆毀。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威脅論」成為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主要制約。其中也蘊涵著一個悖論:以中美關系為例,中國處於弱勢,比如抗戰期間,中國較容易受美國同情,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就比較正面;反之,中國強大了,美國就認為是一種威脅,對中國看法較負面。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改變中國強大了就會威脅人家的邏輯,增強對中國的信任。
中國國際形象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開展公共外交活動,並把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來推行。
公共外交是更好發揮一國「軟權力」的重要手段,它能突破傳統外交政府對政府的僵化和民間對民間的軟弱,著眼於未來,通過溝通和交流贏得外國民眾的信任和承認,中國也因此更有理由更有可能開展成功的公共外交以塑造自己的軟權力體系,豐富我們綜合國力的概念。
開展中國的公共外交,要求我們結合中國的歷史智慧,探討我們開展公共外交的觀念、環境、資源和挑戰,提出中國特色的公共外交戰略體系:
———目標:自信、務實、開放、負責的中國,是我國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標定位,從長遠看是服從於中國國家發展目標的定位———「富強、民主、文明和負責任的大國」,積極配合「三步走」的經濟發展目標,循序漸進地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由「中性」、「正面」向「親近」轉換。
———手段:關鍵是樹立政府在國內的親民、民主形象,中國駐外機構也要首先保護好每一個中國公民、僑民在海外的利益;其次通過開展文化廣播的國際交流形式,利用當地國家的電台、電視台渠道播放中國的新聞娛樂節目,利用當地華僑、留學生和對華投資跨國公司開展針對母國的形象宣傳活動,如「創意中國」、文化營銷國家活動,塑造充滿活力的、民主、開放和富有人性的國家形象,重視「國家品牌塑造」。
———重點:鑒於「今天中國的國際形象,基本上就是一個被美國媒體妖魔化了的形象」,我們應抓住美國和歐洲這些影響世界輿論的重點,及時對歐美某些媒體不負責任地妖魔化中國的行為進行消毒,並充分利用聯合國舞台傳遞中國的聲音,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機構:整合我國外交資源,設立公共外交事務的專門部門,統一協調公共外交工作。
(作者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博士、歷史學博士後)
❹ 求大學國際象棋社團的宣傳語!!!!!!!
國象是智慧的體操!——列寧
❺ 急求:國際象棋 宣傳標語
【1】國際象棋是人類智慧的體操<br> 蘇聯·列寧<br> 【2】國際象棋是大海,其中蚊子能飲水內,大象能洗澡。印容度諺語<br> 【3】國際象棋是一場戰事。德國·拉斯克。(第二屆國際象棋冠<br> <br> 軍)<br> 【4】國際象棋無疑和繪畫或雕刻是相同的藝術。古巴·卡帕布蘭卡(第三位國<br> <br> 際象棋世界冠軍)<br> 【5】國際象棋是表達邏輯科學的藝術。蘇聯·鮑特維尼克(國際象棋世界冠<br> <br> 軍)<br> 【6】國際象棋不屬於懦夫。斯坦尼茨(國際象棋第一位正式世界冠軍)<br> 【7】國際象棋是一種藝術。俄羅斯·卡斯帕羅夫(國際冠軍)<br> 【8】國際象棋是一種國際性的語言。愛.拉斯克<br> 【9】國際象棋是一切一藝術、科學和體育。俄羅斯·卡爾波夫(國際冠軍)<br> 【10】國際象棋是生活。美國·鮑比·菲舍爾 (戰勝蘇聯集團的美國第一位國<br> <br> 際象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