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主題班會策劃
主題班會的策劃方案
班會是班主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有計劃地組織與開展班會活動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班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題班會是一種極受師生歡迎的極富教育意義的組織形式。所謂主題班會,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班委會組織領導開展的一種自我教育自學成才動,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主題班會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個人在集體活動中受教育、受熏陶,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如果組織得好,對學生思想的轉化和良好的班風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麼,怎樣組織和召開主題班會,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教育作用呢?在多年的實際工作中,我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 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確立和策劃班會的主題
主題班會是班集體建設的一項必要活動,它可討論思想品德問題,也可以討論班級工作,還可以讓學生談認識、交流思想、介紹經驗,開展表揚與批評。開好主題班會,首先要確立與策劃好主題。主題的策劃,具有導向性作用,它將確立班會的發展方向,並達到預期的目的。
那麼,如何進行主題的確立與策劃呢?我認為主要在於把握好三個原則:教育性、針對性、計劃性。
1、確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
主題班會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終貫穿、滲透著極強的教育性。主題的確定與設計,必須具有鮮明的目的性,決不能搞活經濟形式,走過場。例如,針對學生學習目的的模糊或錯誤,可以組織《為什麼而學習》、《以優異成績向祖國匯報》等主題班會,要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可以組織《人生路怎樣走》、《生命的意義》、《讓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好》等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教育目的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類:(1)思想觀點、政治立場、首先品質方面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2)端正好學習目的、態度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的教育;(3)創「三好」、比貢獻教育,如對學生進行創「三好」教育、「五講四美」教育,愛集體教育、愛勞動、比貢獻教育等。
在確立和策劃主題班會時,必須思想明確,知道主要是解決什麼思想問題,應該怎貫穿教育性,達到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的認識。只有這樣,主題班會才有實效,才不會流於形式。
2、結合學生實際,具有針對性
主題班會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主題的確定必須尋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及身心特點,思想發展的脈絡,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實際,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方面出現的問題,廣泛選取題材,進行篩選、提練、策劃、組織、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初一時,學生因為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們大多數都希望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給學校中的新教師、新同學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因而表現就比較好。作為班主任,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及時地對學生們進行點撥、引導,組織諸如《要珍惜學習的好時光》、《向童年告別》、《我愛我的班集體》等主題班會,使學生的心頭升起理想的光華,使他們的求知慾望更加強烈。
要做到有針對性,班主任必須善於搞好調查研究。作為班主任,對於本班學生的精神狀態、學習風氣、健康狀態、輿論、班風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摸清學生狀況,抓住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並能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促使學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發展。例如,針對部分學生成績突然下降的情況,班主任應該通過多方面的調查,分析原因,然後召開「改進學習方法和時間賽跑」的主題班會。使同學在講座和交流中明白苦學和巧學要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的道理。
3、認真確立主題,做到計劃性
主題班會必須有計劃性,有嚴密的序列步驟,不能隨意而發。教育性、計劃性三者是統一的。首先,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出一個總體方案。其次,對所在學期的班會活動有一個總的計劃。第三,對組織每一次班會要有一個具體的計劃,如選擇什麼樣的主題,採用哪些內容和形式,達到什麼教育目的等等。有了計劃,主題班會就會目標明確,進行順利,能夠較好地達到預期目的。
(二) 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選擇適當的組織形式並加以實施。
班會的主題確立和策劃好之後,第二步就是選擇形式和實施問題。班會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點;要不拘一格、豐富多彩,要充分做好發動,准備工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班會的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統一起來,溶為一體。
1、主題班會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寓思想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形式之中。
中學生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樂於思考,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有強烈的求知慾望。他們喜歡參加新穎活潑、知識性強、富於幻想的活動,而對抽象的、空洞的說教不怎麼感興趣。因此主題班會必須適應中學生的這些特點,多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把思想教育滲透在活動之中。
例如:要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時,我就在會前組織學生搞家鄉調查,讓他們去瀏覽家鄉的名勝,查閱有關家鄉的歷史和現狀,訪問老人等,然後讓他們把調查所得拿到班會上交流,會上,有的同學介紹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滕王閣的風光和歷史,朗誦「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的介紹八大山人的藝術成就和地位;有的介紹「英雄城」的名稱由來;還有的同學介紹南昌花園城市的建設規劃和進程……這樣,彷彿在同學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幅家鄉南昌的美麗畫卷,同學們在活動中深受鼓舞,為自己生活在南昌而自豪,也堅定了早日成才、把家鄉建設得更美的信心。
2、不拘一格,採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
開好主題班會,除了要有好的主題之外,還必須注意形式的多樣和生動。初中主題班會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1)主題報告會;(2)演講和競賽;(3)座談和辯論;(4)野外活動;(5)社會調查成果匯報;(6)文藝表演;(7)技術操作,實物交流;(8)經驗介紹。
班會的形式是豐富多彩,不能搞一種死板的模式。只有多樣化,才能適應青少年學生的特點,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滿足他們求知、增長才幹、抒發思想感情、關心時事政治和走向社會等多方面的需要,從而調動其積極性,使他們受到教育和鍛煉。
需要強調的是,應該根據內容的需要,選制裁發揮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義的形式,以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智慧的啟迪,人生道路的選擇發生影響。
3、充分做好發動、准備工作
充分的准備才能使班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准備的過程本身也是不斷教育學生的過程。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主題班會的策劃與實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更重要的是發動學生,使學生成為班會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班主任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出來的,因此,在准備、組織召開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指導學生,讓學生既當主人、又當參謀,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由老師包辦人替。
(三) 要善於深化主題的鞏固成果。
班主任除認真考慮主題班會的選題、組織形式外,還要認真考慮主題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鞏固,怎樣讓學生進入並保持最佳狀態。這就需要搞好主題班會的總結,並在總結中善於「借題發揮」,點到實質,「舉一反三」,以教育多數學生。同時還要搞好「追蹤教育」,以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
1、班主任要善於總結、集中和提煉
做好總結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在主題班會當中,學生的認識有時並不是一致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時還有分歧、急診有些發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和認識水平方面的原因,他們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而看不到本質;有些僅憑個人好惡來判別事物的善惡,美醜、尚缺乏客觀的標准;有些發言有明顯的個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斷。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就要利用總結來啟發、誘導和點撥,使同學們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認識到召開班會的目的、認識到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在總結果,要針對學生的認識給以集中、分辨、提煉和升華,使學生的認識有提高,行動有準則,前進有方向。
2、班主任要善於「借題發揮」
「借題發揮」是班主任必須掌握和經常運用的手段。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當適時的抓住各種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有一次,作為班主任的我對兩個學生的座位作了調整,事後有不少同學提出了換座位的要求,而且多數是成績較好的同學。由此,我布置了「由座位說開去」的主題班會,並列出一系列與此相關的問題,要求人人都要寫發言提綱。我提出的問題有:我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哪個更重要?歧視差生產生的後果會不會對你的學習帶來影響?你知道怎樣珍惜同學之間的緣份嗎?如果你來編排座位,你將怎樣滿足人人都渴望理想座位和理想的同桌的需要等等。班會以後,學生們統一了思想認識。明白了集體的興旺是每一個同學學習利益的保障,每一個同學是班級的一份子。事後不僅再沒有同學要求換座位,還有些學生積極要求和成績較差,紀律較差的同學同座,以幫助他們共同進步。
「借題發揮」還指在班會總結中,班主任要善於由引及彼、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使主題班會發揮出多種教育作用。
3、班主任要做好「追蹤教育」、鞏固班會成果
要使主題班會真正起到教育教學作用,決不能忽略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也就是在班會後要進行「追蹤教育」。
一是在主題班會活動之後,要及時掌握來自學生中的信息反饋,抓住學生思想情感方面的變化,繼續加以引導,促其升華。力爭在每次活動之後,讓學生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並使他們在行動上有所表現。二是班會做出的決定,班委會要認真監督執行,並付諸行動,從現在做起。例如,在召開了《你為集體做了些什麼》主題班會後,就要及時表揚那些關心集體利益,為集體做了好事的同學,對於差的,要批評指正,只有這樣,主題班會的成果才能發揮出它的效用
Ⅱ 傳承家鄉文明主題班會
同想起三前我告別前班真童稚邁進片新組新集體今我集體睦相處且能彼誠相待相互協作都我全班同共同努力結集體家庭我快樂且知識願我能更更健康進入班主題
Ⅲ 我愛家鄉主題班會
描述你家鄉的特點啊,比如有什麼旅遊景點啊,還有土特產啊,贊美家鄉的人啊
Ⅳ 給我寫一份關於「祖國好家鄉美」的主題班會!快
歲月已寒,
故鄉正農閑。
寒夜中,
這思念,
到林間,
到農田。
手持玉米秸,
捉迷藏,
戲童頑。
北風吹,
雪花飄,
樂悠然。
琅琊山下,
是我的故鄉,
我的搖籃。
十里金沙灘,
十里桃花園。
風雨相伴,
多少年?
最難忘記,
暑假裡:
樹蔭下,
捕鳴蟬。
池塘內:
互戲水,
摘蓬蓮。
大海邊:
迎驚濤駭浪,
揚風帆,
盪漁船。
漁歌中:
到夜晚,
不思還。
夢中多少企盼?
望故鄉,
情意綿綿。
故鄉風光好,
故鄉水亦甜。
何日凱旋?
Ⅳ 求愛家鄉的主題班會,要有資料和台詞。
家鄉是我們童年時代的回憶!家鄉是我們成長的地方!讓我們現在就來回憶一下吧?
我宣布我們班的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Ⅵ 愛我家鄉主題班會
美麗的南陽,我的家活動對象:小學六年級學生。 活動目的: 1、通過看錄像、圖片,談見聞,談感受,詩詞朗誦,表演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入了解海陽的明山秀水,名勝古跡,認識章丘古往今來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2、激發學生「以家鄉為榮」的自豪感,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從而明確將來建設家鄉的責任感。 活動設計: 本次主題班會內容分為三大板塊: 「走近名勝」、「走近文化」、「走近名人」。在「走近名勝」板塊中,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觀,通過合作、交流,了解海陽的旅遊景點;在「走近文化」板塊中,通過學生交流,教師解說,展示圖片資料,引導學生了解家鄉寶貴的文化遺產;在「走近名人」板塊中,重點學習戰斗英雄趙守福,於化虎的故事,並交流學生知道的其他海陽名人。三部分進行完之後,學生談感受,並寫出對家鄉的祝福。 活動闡釋: 學生雖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長的海陽人,但由於年齡、閱歷等因素對家鄉還有許多未知,或者對家鄉的事物熟視無睹,鑒於此,設計了本次主題班會。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讓學生去「走近家鄉」,了解家鄉的名勝、古跡和名人;去「感受家鄉」,感受家鄉的青山秀水、燦爛文化,從而激起學生心底的自豪感。 活動准備: l、布置學生搜集海陽名勝古跡的資料和古今名人資料。 2、布置學生把游覽過的景點寫一篇游記。 3、了解海陽的地雷戰。 4、電腦課件《在希望的田野上》磁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伴隨《在希望的田野上》音樂) 主持1:歌里唱得好,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家鄉——海陽,海陽市地處黃海之濱、山東半島南翼,居於青島、煙台、威海三個城市的中心地帶,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她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極其優越。主持2:自然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不僅山水明瑟,名勝古跡眾多,而且出過無數名人,真可謂是「人傑地靈」!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家鄉,去感受一下家鄉的美麗與靈氣! 二、走近名勝 主持:走近家鄉,首先,讓我們走近家鄉的青山綠水,游覽一下家鄉的名勝古跡。對於海陽的自然景觀,你了解哪些? 生:有萬米海灘,叢麻禪院,招虎山森林公園,雲頂自然風景保護區,千里仙島等) 主持1: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我們課前布置了作業,調查了解海陽的風景區,哪位同學來和大家分享?(萬米海灘 李秀) 主持2:美麗的萬米海灘就在我們身邊,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同學都去過,但是這個美麗的傳說我們還是第一次聽說,謝謝李秀同學。還有哪個小組願意介紹一下。(招虎山 ) 主持1:我們的家鄉變化太大了,幾年內就開發了這樣優美的景區,同學們有時間我們一定要去觀賞呀。你還知道家鄉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叢麻院 )主持2: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家鄉有這樣的地方,看來我對我們的家鄉了解的實在是太少了。主持1:我說個地方,你一定更沒有聽說過,你坐過船去過海島嗎?主持2:沒有,那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千里岩,又叫千里島、千里山。位於南黃海,該島由南北兩座山組成,地形高而寬,中間低而窄,形似啞鈴。面積0.2平方公里。距陸地最近點海陽市鳳城碼頭20里。2002年1月份,省政府下文批復建立海陽千里岩島海洋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該島為無常駐居民島,基礎設施完善,設有海洋站1個,國際航標燈塔1座,環島周圍有4個小海灣可避風。該島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島上奇礁怪石林立,天然景觀有「仙島旭日」、「東陽仙洞」、「天門階」、「仙人腳痕」、「天成石屋」、「天橋吞舟」等。有百餘種鳥類棲息,環島經常可見波濤洶涌,巨浪拍岸,放眼遠望則是雲水相映、碧海藍天,其壯觀的島光、水色資源,為該島獨有的旅遊資源。 哎,打得我手都累了···希望你採納吧···
Ⅶ 你所在的班級將開展「我愛家鄉」的主題班會活動,你作為主持人,請寫一段開場語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 2、學生通過調查、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特產等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學會訪問、調查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